第150章
给雍正的。 在旗的格格都是要经过大选的,如果皇上没有那样的意思,把年氏指给其他人就行了,雍正当时还能找皇上算账不成? 皇子嫡福晋是没有汉军旗出身的,可这不代表宗室没有。 数前面二十年,哪个皇子的侧福晋有年氏的家世出身?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其他的皇子侧福晋,都是普通八旗或者是包衣出身,因为生子有功,得宠,所以被晋封为侧福晋。 至于说旗籍问题,那有人要硬杠,云果也没什么好说的。 旗籍之间的确有差距,可却没想象中的那么大,关键还是在于父兄手上有没有实权。 就好比江南的曹李两家,人还是包衣了,可在康熙朝,谁敢小觑他们。 曹寅的两个女儿,更都是嫁的郡王,这比八旗百分之九十九的格格都嫁得好。 至于年羹尧,皇上要是没有那心思,用资历的问题,就可以死死的卡住年羹尧上升的路子,将他压制十年以上,毕竟当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了,这年纪在官场上的可是非常年轻,不少人这个时候才开始考科举呢。 所以云果觉得,皇上呀,怕是在一废太子后,就看中了雍正。 当然,不可能是直接下定了决心,要传位给雍正。 但至少雍正在皇上储君人选的前列。 毕竟皇上当时身子不好,以他对大清江山社稷负责的性子,下意识的寻找储君人选,也是有可能的——如果自己撑不下去了,要传位给谁,谁能肩负起大清江山社稷。 再想想,步军统领的位子。 康熙五十年之后就是隆科多,在那之前了? 前面三十年是皇上的心腹,后面二十年不是皇太子一党的人,就是两白旗太子妃那边人。 从皇上的这两个举动来看,皇上当时已经看好雍正了。 可惜当时看出这点来的人太少了,又因为年家算是雍正的属臣,佟家是皇上的母族,所以所有人都忽视了这点,或者说是故意无视了这点。 因此云果对三胞胎嫡福晋家世身份的要求,真不高。能不能用得上还不好说,反而会引起别人的猜忌。 而且,出于利己自私的心思,三胞胎嫡福晋的家世身份差一些,反而更有利于云果和胤禩。 当然说是要求不高,可皇子嫡福晋的底线也摆在那里了,云果不可能真给三胞胎指个九品小官之女,皇上根本就不会同意,他丢不起那脸。 可能很多人迷糊了,既然对三胞胎的嫡福晋要求不高,那云果苦恼什么? 主要还是因为,云果摸不着皇上的心思,她不敢贸然开口。 从上辈子来看,皇上这个时候是非常愿意和蒙古诸部落联姻的,可云果也清楚皇上对蒙古的态度,他是不愿意看见蒙古在大清的影响力增加,尤其是科尔沁。 但胤禄、胤禧、胤福是三胞胎,依照云果的想法,为了公平起见,为了不让他们兄弟之前起隔阂,三人的嫡福晋无论是家世还是旗籍上,都要差不多才行。 也就是说,三胞胎要么全部都娶蒙古格格为嫡福晋,要么全部都娶满洲八旗格格。 绝对不能出现,其中一个娶蒙古格格,另外两个取满洲八旗格格的事情发生。 因为那样会被人钻空子的。 其实老实说,以这届参选的秀女家世来看,选蒙古格格做嫡福晋,云果轻松很多,反而是满洲八旗选三个家世相差无几的格格,还有些困难。 原因就在于上辈子的九福晋董鄂氏。 以她的家世,再加上堂姐三福晋,怎么看都是最有资格成为皇子嫡福晋的。 云果对她其实并没有什么厌恶,可问题是她家世太好了,这届秀女里面找不到第二个和她出身家世差不多的秀女。 这就让人难办了。 如果真要指婚,指给三胞胎中的谁,对于其他两人都不公平。 可能三胞胎自己不会往某些方面去想,可架不住外人会呀,只要有机会,云果相信会有人愿意看见自己母子几人不合的事情发生。 但是蒙古格格好选,家世身份也配得上,可问题是大清一口气出三个蒙古出身的嫡福晋,皇上会不会乐意? 皇上心里可没有他嘴上那么重视满蒙联姻,不然上辈子排序后面的阿哥,嫡福晋指蒙古格格完全没什么问题,于朝堂也没有什么影响,纯粹是皇上心里不愿意而已。 就是因为皇上对于蒙古的态度,云果有些苦恼怎么和皇上说这事,在现在蒙古势力在大清可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皇上能活那么久,熬死了不少宗室蒙古出身的老福晋,并且在未来十多年里会收拢皇权收的那么迅速,以至于下任皇帝可以不依靠蒙古势力继位。 第268章 儿媳人选 就是因为没人能猜想得到皇上能活那么久,也没人能猜想到皇上的集权如此之迅速,以至于现在在不少意图夺嫡的人眼里,蒙古还是一股能左右夺嫡的一股庞大势力。 别的不说,单大福晋在康熙三十八年病逝后,惠嫔就有意给大阿哥胤禔指一个蒙古出生的嫡福晋,当然这事最后没成。 也就是因为没成,云果有些看懂皇上对蒙古的态度,依然防备着。 在大清如此思想的情况下,云果去说想让三胞胎娶蒙古出身的嫡福晋,难免不会让人多想。 不过该来的还是要来,有些事情是跑不掉的,三胞胎不可能这一辈子都不结婚。 在某天皇上来自己这里的时候,云果就主动提起这事来。 “皇上,不知小八、小九、小十的嫡福晋,皇上可已有人选?”云果轻声问道。 皇上这个时候没多想什么,主要是他对三胞胎一向都是以一种放养的态度,因此看向云果笑着回道:“以前朕答应过你,几个儿子的嫡福晋都由你做主,爱妃可有中意的秀女?” 果然…… 云果就知道会这样。 不过对于皇上这话和态度,云果心里还是满意的,证明了自己在皇上心里的地位。 故作迟疑了片刻,随后云果才有些为难的说道:“皇上,您是知道的,这段时间宁寿宫拜见皇太后的夫人们就没有断过。” 说着飞快的看了皇上一眼,继续说道:“皇太后向妾透露过自己的想法,她有意指娘家一位侄女给小八他们。” 此话一出,皇上顿时皱起了眉毛。 皇宫里的事情,当然瞒不过皇上,对于蒙古那边的打算,皇上自然也猜得到,只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让科尔沁在京城的影响力更大,心里是有加恩蒙古的想法,但针对的也是其他部落而非科尔沁。 皇太后没有明说,皇上自然就乐得当做不知道。 可现在皇太后已经明示云果了,云果又对自己说了,皇上自然不能装作不知道。 想了想皇上看向云果“那爱妃的意思了?” 云果对皇上笑了笑,有些淡然的说道:“蒙古八旗也好,满洲八旗也罢,甚至于汉军八旗也没什么,妾并不在乎这个,只要人知书达理,能对小八他们用心,便可。 只是小八他们是三胞胎,从小一起长大,依妾浅薄之见,小八他们的嫡福晋,最好选旗籍一样家世都差不多的,免得日后抱怨我们做阿玛额捏的不公。” 汉军八旗是肯定不可能出皇子嫡福晋的,至少在康熙朝不可能。 至于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皇上一时之间也拿不准主意,主要是皇上从来都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毕竟离殿选的时间还早着了,而且一般情况下皇子指婚,都是由自己的额捏或者是养母相看好人选,报给他,皇上让人去查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家世也合适就指婚了。 嗯,这里得说一声,皇太子和大阿哥胤禔可是皇上亲自相看的嫡福晋。又是特殊对待,如何不让人嫉妒了。 “这么说你有看好的人选?”皇上问道。 云果点点头,然后缓缓说道:“三福晋的堂妹董鄂格格自然不必多说,那是一等一的好。左都御史家的兆佳格格,妾瞧着就不错……” 又说了几位满洲八旗秀女,除了三福晋的堂妹董鄂氏外,其他人选就和兆佳氏差不多的身份。 说完,云果顿了顿“蒙古格格,妾在宁寿宫见过好几位,性子品行瞧着都不错。” 这话,云果说得,让皇上听出了几分言不由衷的意思。 不过皇上也能理解,毕竟当年一手将觉禅氏打入深渊的,真是孝庄文皇后。 皇太后抚养三胞胎平安长大的恩情,是弥补不了这个的,这就是两码事。 不过随后皇上又问道:“朕记得马齐之女今年也参加了大选,爱妃没瞧上?” 对于自己宠臣的女儿,皇上还是要关心一下的,而且富察家虽然还没到顶峰,可家族几支手上一直有兵权,在军队中低层里很有一番势力,皇上当然会记得。 “马齐大人有十二子两女,这次参加大选的富察格格是其唯一的嫡女,许是富察家儿子太多了,因此格外宠溺嫡女,妾瞧着富察格格有几分天真和不知事,若是让她管家,没个人指点怕是会出乱子。”云果说道。 两个亲儿子都没有保住的十二福晋富察氏,从来就不在云果的考虑范围内。 皇上闻言便没有在多说什么,那么多儿子,就一个嫡女,宠些可以理解,可这样的少女却难以适应皇宫里的复杂生活。 直到第二天早上离开,皇上也没给云果一个准话。 主要是因为这事牵扯有些大,皇上要去看看各方面的动态。 指婚和不指婚,指婚对象是谁,都是有说法的,造成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 如果只是科尔沁一家在那里怂恿皇太后,皇上才不会理会了,可如果动心思是蒙古其他部落,尤其是那些战略地理位置重要的部落,那皇上就要考虑很多问题了。 大清的利益,除了要分给八旗,还要分给蒙古,这样大清才能安稳。 所以皇上不能无视蒙古的心声。 可这种事情,会有人不动心吗? 科尔沁也不是傻子,尤其是孝庄文皇后在薨逝之前,还给了皇太后一些暗示。 所以虽然这事最先的确是科尔沁提出来的,可等到皇上去查的时候,有条件合适的蒙古部落都有一些心动,然后进行了行动。 还是那句话,一个女儿而已,就算没有一点作用,也舍得起,要是能为自家部落带来利益那就大赚特赚。 毕竟在蒙古那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家部落出一个皇子嫡福晋,哪怕什么都没有得到,光名声就挺唬人的,可以玩狐假虎威那一套。 大家都不傻。 于是乎,皇上看见的就是蒙古诸多部落,都积极的向皇太后「推销」自己家的格格,连科尔沁一向的老对手阿霸垓也参与了进去。 第269章 理所当然 阿霸垓,也就是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端顺妃的娘家,这个部落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势力上都半点不弱于科尔沁,甚至于更强。 这点从当初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娶了阿霸垓格格为正妻,而科尔沁连一个小妾位置都没有捞到,以及清初三代帝王接连和阿霸垓联姻,就可以看得出来。 既然连阿霸垓都参与了进来,那科尔沁不怕白白便宜了别人吗? 科尔沁当然不傻。 事情到了这一步,如果皇上真要指婚,那么必然是不能漏掉科尔沁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皇上当年是孝庄文皇后扶上龙椅的。 只要皇上没有和科尔沁撕破脸,那要给蒙古部落发福利,怎么都不可能绕过科尔沁。 当然科尔沁也不是傻子,知道皇上不愿意科尔沁坐大,所以也没想过包圆了三胞胎的嫡福晋之位,只要出一个,他们就满足了,毕竟独吞的事情太招人恨了。 既然没想过包圆,科尔沁就将消息放了出去,而是想要利用有这方面野心的蒙古其他部落一起向皇上施压,「逼迫」皇上同意这事。 然后作为孝庄文皇后的娘家,当今皇太后的娘家,科尔沁怎么都不可能落下,即便是皇上执意不肯让科尔沁出一位皇子嫡福晋,但后面也肯定会给予一定补偿下嫁公主或是郡主,反正怎么样科尔沁都是稳赚不赔。 其他蒙古部落的人也不傻,自然也有人看明白了科尔沁的意图。 只是有些时候知道对方是明谋,但只要对自己有利,那自然还是有人会心甘情愿的中计。 满蒙联姻是旧例,「北不断亲」是大清的国策。 而且这事也不是蒙古部落故意找茬,或者是为难皇上,或者是异想天开,而是现在的国情就是如此。 大清几代帝王的后宫有蒙古出身的嫔妃,宗室子弟也是接连迎娶蒙古格格,凭什么现任皇子就是例外,不娶蒙古格格做嫡福晋? 要让皇太子的嫡福晋是蒙古出身,蒙古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皇上绝对不会同意,所以当时连科尔沁都没闹。 可问题是这一次的对象是三胞胎,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三胞胎,那就不一样了。 皇上不例外,宗室不例外,凭什么皇子能例外! 这些人又不知道上辈子的事情,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蒙古出皇子嫡福晋完全是门当户对,并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且选择三胞胎,在蒙古这边看来,已经是他们退让一步的结果了,皇上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正是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所以但凡有年纪合适身份合适女儿的蒙古部落,都起哄起来,并且开始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为自己家女儿敲边边鼓。 虽然不是每个蒙古部落都如阿霸垓那样,可以直接同样让住在皇宫里的端顺妃出面,直接去宁寿宫找皇太后,或者是邀请懿妃「聊天」,可哪个蒙古部落在京城没自己的关系网啦! 毕竟这个时候敢出头起哄的蒙古部落,都是有势力的,不是迎娶过爱新觉罗家的格格,就是嫁过女儿给爱新觉罗家,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递话给皇太后、皇上和懿妃。 ??? 永和宫。 刚刚送走端顺妃,云果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头。 事情的发展真是有些出乎她的意料,明明上辈子没这一出呀! 蒙古格格虽然也有嫁到京城的,可都是嫁入了宗室。上辈子只有十福晋是例外,可那也是皇上北巡的时候直接在塞外和阿霸垓亲王定下来的,根本就没有通过大选。 毕竟大清的大选,对于蒙古部落的约束力其实并不强,只有蒙古八旗里贝子一下的格格必须要参加大选。 不过云果也很快想通了,毕竟上辈子后宫可没宣妃,这辈子有宣妃在,在不少人眼里皇上也是有意亲近蒙古的,不像先帝那样各种不一样亲近蒙古。 有道是得寸进尺,可不就助涨了某些人的野心。 “去阿哥所传话,让小八他们有空来本宫这里。”云果对着一旁的奴才吩咐道。 事情已经闹到了,宗室那些老福晋都一个两个接连递牌子进宫指名拜见皇太后和自己,端顺妃也出了佛堂直接跑到永和宫来堵自己的程度。 恐怕三胞胎的嫡福晋真的是蒙古格格了。 如同她当年对胤禩的担心,三胞胎这里,云果也得先为其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不是说蒙古格格不好,而是现在大清的舆论环境就是满人最尊贵。 而且如果皇上真指了,那么蒙古在出了三位皇子嫡福晋后,其他皇子的嫡福晋,皇上肯定不会再指蒙古格格。 那么三胞胎就成了特殊。 这种特殊,端看当事人怎么想,有些人觉得是荣耀,也有些人觉得是父母不看重自己,然后内心扭曲起来。 皇宫里那是有半点新闻都能瞬间传遍整个皇宫内外,更何况是如此大的动静,三胞胎自然是早就听到了风声。 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三胞胎在接到云果的口信后,当天傍晚就来了永和宫。胤禩对此也心知肚明,借口有事,没有跟着一起来。 “额捏,你找
相关推荐: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在爱里的人
一梦三四年
毒瘤
我的美女后宫
小人物(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