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跟老黄即将拥有自己的专属歌曲了。 听到好消息的二人,顿时满脸喜色,这可是原创歌曲!以前从未被人唱过! 以后就是他们自己的歌啊! 然而,当他们看清歌名后,竟然双双沉默了。 这两首大作,一首名叫《爱你爱你真爱你》,另一首叫《美丽的姑娘看看我吧》。 狄思科问:“这位陈江飞同志未婚吧?” 老黄答:“二十八的大龄未婚男青年。” 字里行间有一种强烈渴婚的哀怨味儿。 “那什么,”狄思科尝试提议,“于队,咱把这歌名改一改吧?” “尊重原创一字不改就可以免费用,有了改动就得另算钱了。”于童安慰道,“这歌名也挺好的,一目了然嘛。” “这种歌我可唱不出口,”老黄长长地“咦”了一声,“比靡靡之音还过分呢,也太没格调了!” “你们别只看歌名啊,其实陈江飞很有才华,这两首歌还挺好听的。” 至少作为流行歌曲是合格的。 老黄对照着曲谱哼唱了一遍,感觉还行。虽然歌名哀怨,但旋律还算轻快。 他也就没再抱怨。 狄思科跟着哼唱了两句后,蓦地想起他们这个组合好像还没有名字,组合名字不会跟这两首歌统一风格吧? “黄哥,咱俩的组合叫什么名字啊?” 老黄自信满满地说:“我是黄炜,你是道格,咱们就叫黄道吉日组合!我找人算过了,这个名字肯定能红!” 尽管已经被爱搞封建迷信的郭美凤熏陶多年,狄思科却始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但是,自打他在雍和宫碰见了那个挺邪门儿的老瞎子,他就处于一种“宁可信其有”的状态。 所以,听说老黄找人算过,他便把反对的话咽了回去。 于童很负责任地提醒:“万一这两首歌成了你们的代表作,你俩以后很可能要以组合的形式上台演出,是不是再斟酌一下?” 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你俩要上台作法呢…… 名字挺有记忆点,就怕你俩以后反悔。 狄思科用手肘拐了拐老黄,“黄哥,要不咱们再算个更好听的吧?我家老太太认识几位师傅,可以请她出面,找师傅帮咱俩算一个。” 想象了一下他们上台报幕的画面,“大家好,我们是黄道吉日组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首新歌《爱你爱你真爱你》!” 光是想想就能让人汗毛直竖。 可是,老黄却对这个名字特别钟爱,“你想啊,市面上有那么多歌手,组合的形式也有不少。咱们不起一个特别的名字,怎么能突出重围?很多好歌手都被名字耽误了!” “你们再考虑考虑吧,如果实在想不出好名字,不取组合名也行。到时候就在封面上写‘黄炜狄道格首张音乐专辑’。让人知道你们是谁就成了。” 于童在这方面其实还挺民主的,只要演员自己满意,一般不会强烈反对。 反正上台丢人的又不是她。 因着灌录音带的事情有了新进展,老黄和狄思科便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练习合唱上。 不差钱的老黄甚至还把他晚上的演出全部停掉了,重心都放在了这张专辑带上。 好的音像出版社会有音乐总监,帮演员编排专辑曲目,但于童跟天津的出版社还没谈拢,就只能先由他们自己选歌。 一张录音带的时长大概是六十分钟。 他们准备了二十首歌,除了那两首歌名让人咯噔的原创,还有六首合唱,和十二首独唱曲目。 也就是说,每人要准备十四首歌。 其中还有一首于童提供的新歌《say you say me》。 据说是电影主题曲,前几个月刚在老美那边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原创歌曲奖。 国内已经有人扒过带子了,但是外语发音不太正,反响不怎么样。 于童觉得狄二狗既然是学外语的,外语歌又唱得不错,那就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与老黄合唱这首还没泛滥的新歌。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充分利用时间,狄思科找来了一台录音机,放进他的自行车筐里。 去歌舞厅和茶座的路上,跟着录音机学习新歌。 下班回宿舍的途中,则听《口语种种》的录音带练习听力。 课余时间被他见缝插针,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黄觉得他这个主意很不错,便也弄来一台录音机,每天走到哪儿拎到哪儿。 所以,当于童约了“中唱”的发行业务员,打算带着黄道吉日组合去赴宴时,接到的就是两个拎着录音机的犯二青年。 这俩人拎着录音机的造型,跟马路上那些不务正业的迪斯科青年简直一模一样,尤其老黄还顶着个爆炸头。 为了能载上三个人,于童今天特意借来了外联主任的挎斗摩托车。 结果老黄这个大胖子坐在挎斗里,怀里抱着一个硕大的录音机,从歌舞团前往饭馆的一路上,都在跟狄二狗激情合唱。 不但吵得她耳朵嗡嗡的,还赚足了路人的猎奇目光。 即使心里恨不得离这两人八丈远,于童仍要充分尊重演员的个性,随他们去了。 这次的饭局是于童找了些七拐八绕的关系,好不容易搭上的线。 发行业务员名叫钟晓莎,以前也是他们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只不过两人年纪相差七八岁,于童进团没多久,钟晓莎就转去中国唱片社了。 后来唱片社、唱片厂、唱片发行公司三家合并,成立了“中唱”,钟晓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唱”的员工,前两年中唱整改的时候,她转去发行部门,当了发行业务员。 毕竟是有些渊源的,又有熟人牵线,两名女同志很快便熟络地寒暄起来。 听说于童已经收到了中唱的报价,钟晓莎热情地说:“我们中唱有自己的出版发行渠道,现在又扩大了铺货范围,在全国的几大城市都有分公司。他们的录音带一经发行,全国人民都有机会购买到,出名真是分分钟的事!” 老黄被她说得内心火热,但想想那微薄的出版费,又为难地说:“钟经理,你们单位给的报价也太低了,首发二十万张,才给两千块。” 这两千块要先被单位抽走一千块。 剩下的一千块再由两人平分,每人到手只有五百块。 折腾一遭,还没走穴演出赚得多。 钟晓莎不以为然道:“你们是新人嘛,第一张录音带主要是为了扩大知名度,有了我们中唱的背书,以后再想出专辑带就容易多了。” 许多没什么名气的新人,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你们打算出一张纯翻唱录音带,还是出新歌啊?” 于童将他们的编排介绍了一下,“有两首歌舞团创编室提供的新歌,也有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外语歌。” 钟晓莎笑道:“市面上的十张带子,有八张是翻唱的,如果新歌水平过关,开发部门觉得有潜力的话,价格可以再谈谈。” 闻言,老黄和狄思科当即就给这位业务员合唱了一首新歌《爱你爱你真爱你》。 钟晓莎常年背着磁带拓展销售渠道,什么样的奇葩歌名没见过? 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小场面。 听了两人的合唱后,礼貌地献上掌声。 “挺不错的,你们可以把小样交上去,再谈谈价格。”钟晓莎提醒,“新歌没发行前,尽量别在公开场合演唱。现在各大公司扒带子的速度是你们无法想象的。许多在音乐会、晚会上演唱的优秀曲目,当天晚上就能被扒下来送进工厂,第二天就能出现在市场上。” 于童颔首,她已经叮嘱过二人了。 新歌必须在私下练习,即便是在团里合唱,也要关起门来。 没办法,就像钟晓莎说的,扒带子的速度太快了! 之前有个导演去上海宣传电影,在发布会上唱了两句电影主题曲。 有唱片公司的人觉得这歌不错,就在看电影的时候,用录音设备将人家的主题曲录了下来。 回去以后连夜找人翻唱,还模仿电影主角的样子拍了录音带封面。 只用三天时间,就让电影主题曲录音带上市了。 随着电影爆火,这张翻唱录音带卖了七十万张,而电影正版录音带因为导演不懂行,出版和发行分给了两家做,拖了两个月才正式上市,最终只卖了二十万张。 还没人家翻唱的卖得好。 中唱的出版发行是一体的,录音带灌好以后,很快就能上市,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过段时间要带着今年的新带子去参加广交会,你们要是能尽快把母带录出来,说不定能赶上这次的广交会。”钟晓莎介绍道,“好多新人的录音带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被国外音响公司买了发行权后,在国外卖得很好。” 狄思科顺势问:“钟经理,那我们这两千块的买断费包含海外发行的费用吗?” 虽然他们海外发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万一呢! “一般新人歌手考虑不到海外的事,签合同时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钟晓莎笑着说,“如果报价实在谈不上去了,你们在海外发行这一块提提条件也算是个安慰。” 钟晓莎很给老东家和牵线人面子,对三人介绍了不少出版发行录音带的注意事项。 于童在她的引荐下,见到了北京分公司的艺术总监。 听过“黄道吉日”录制的两首小样后,中唱给出了三千块首发三十万张的报价。 于童本着不提条件就是吃亏的原则,又跟对方签署了一份关于海外发行的附加合同。 最终把老黄和狄思科的处女作,交给了这家老牌国企,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音像出版机构。 * 中唱的录音室,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大型SSL调音台,以及数码录音机。 以平均每月三十张的速度,帮演员们录制着录音带。 近半个月内,录音室已经被预定满了,狄思科和老黄运气不错,有个外地歌手临时有事取消了录制,他俩便顶了人家的时间,将录制合唱专辑的日子安排在五天后。 自从签订了合同,他俩总是处于一种飘飘然的兴奋状态。 除了凑在一起练习合唱,还经常跑去中唱公司,旁观别的歌手的录音过程。 不过,对录音室的好奇渐渐被满足后,狄思科在与中唱员工聊天时,意外得到了一个更让他兴奋的消息。 这天,跟老黄在中唱门口分手后,狄思科拼命踩着自行车,一路飞奔回了太平里胡同。 进了院子,将自行车往墙上一靠,就开始到处喊人。 “二哥,四哥!” 郭美凤从窗户里探出半个身子问:“你嚎什么呢?有事进来说。” “我二哥他们呢?”狄思科脱掉衬衫,凑到水龙头下洗了把脸。 “早上去学校给小六送课本了,顺便给她送了点零嘴。”郭美凤趴在窗台上跟他闲聊,“回来就去屋里睡觉了。” “小六不是要保持体重么,别总给她送吃的。”狄思科嘟哝道,“我上次给她送了一块奶油蛋糕,被她们老师看到了,把我好一通批评,好像我要残害祖国花朵似的。” 郭美凤笑眯眯地听着,小闺女进了空乘班算是解决了她的一块心病。 见他洗洗涮涮,忙活得差不多了,就捧出一个刚镇好的西瓜给他吃。 “这都十月份了,得是今年的最后一批瓜了吧?”狄思科啃着西瓜,又扯着嗓子喊他二哥四哥。 兄弟俩被他召唤,都趿拉着拖鞋从屋里出来,每人挑了一块西瓜问:“你喊什么?有事赶紧说。” “二哥,四哥,你俩就一直在家呆着啊?” 矮子面前不说矬,狄思科这就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 二哥前阵子倒腾眼镜被抓进去,郭美凤就再也不让他弄那些眼镜了。 即使卖的不是走私货,那也是劣质货,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他现在就彻底成了无业游民,整天在家抠脚。 四哥呢,多年的高考复读选手,今年高考又毫不意外地名落孙山。 狄思科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四次还是第五次落榜了。 闻言,四哥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狄思家,瞬间就不乐意了。 “怎么的?我跟二哥在家里呆着,给你这大学生丢脸啦?” 狄思科从不惯着四哥,顶着问:“丢不丢脸,你心里没数啊?你要是不觉得丢脸,你炸什么毛?” 四哥再次落榜,正是心里最脆弱的时候。 继续复读吧,他已经没有那个激情和信心了,就此放弃呢,又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 偶尔在外面碰见许久不见的老街坊,人家都以为他早就考上大学了呢! 结果他向往大学好几年,归来仍是高中生。 这种心情,谁懂? 他也不是真想就这样在家里蹲下去。 但是,他这些年一直读书复习,生活的重心始终围绕那些被他搓出毛边儿的课本。 突然让他去上班,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他前两天还寻思,自己糖葫芦做得好看,实在不行就推着自行车,去街上卖糖葫芦算了。 家人一直回避他落榜的问题,这会儿被老五问到了当面,他其实还挺难堪的。 “落榜就落榜嘛,落榜的人多了去了!我高三那年自觉发挥得不怎么样,都已经做好去当卡车司机的准备了!”狄思科丢掉一块西瓜皮,“考试也是要看运气的,你在考试这方面的运气不怎么样,我看你别考了,干脆找个营生吧。” 郭美凤赶紧趁机说:“老五说的对,这考题一年比一年难,咱家又没钱给你报补习班。只靠你自己摸索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开始落榜那两次,郭美凤还能毫无芥蒂地嘲讽老四两句,让他别浪费时间,赶紧找个班上。 如今落榜次数多了,她反而不敢多嘴了。 每年高考结束后,河里都能捞上来几个学生。 她可真怕老四钻了牛角尖去投河! 二哥抹抹嘴问:“你突然火急火燎地跑回来找我俩,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 “有个事我还没跟你们说,”狄思科笑道,“我马上就要出录音带了,年底之前就能发行。” 郭美凤惊讶地“啊”了一声,“老五,你还真成大明星了?” 以前大家喊他大明星,多少带着点调侃。 但是,在郭美凤朴素的认知里,只有明星才能出录音带。 狄思科摇头说:“我们只是新人,出版费也不多,算是赔本赚吆喝。不过,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录音带,而是发行录音带的这家公司!” 四哥异想天开地问:“你能把我们安排进这家公司工作啊?” “嗯哼,”狄思科得意道,“差不多。” 二哥四哥:“……” 你可真敢想。 狄思科为几人详细介绍了“中唱”的情况,继续道:“他们公司以前属于广播事业局,销售渠道大多在广播电视系统。不过,这两年他们开始拓宽分销网络了,除了音像经销店,还在商场和书店设置了柜台。人家要铺设自己的唱片供应站。” 郭美凤急道:“这事跟咱家有什么关系?供应站招人吗?” “不错,不过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狄思科解释道,“我听他们的发行经理说,现在需要大量的个体户,进入到他们分销网络的尾端。尤其是北京分公司这边,发展速度没有广东上海快,很多周边区县的网点还没有铺设到。” 周边区县的音像经销门市部,早被一些小出版社抢占了,中唱的货还没能铺到那里。 二哥常年在外闯荡,还是有些见识的,琢磨片刻问:“你说的这个供应站,其实就是他们公司的二级或者三级代理商吧?” 狄思科竖个大拇指,“没错!” “正版录音带的价格可不便宜,最低也得五块了。立体声的那种得七八块。”四哥摸着下巴说,“就算我俩想做代理商,咱家也没那么多钱拿货啊!” 狄思科激动了一路的心情,终于可以抒发一下了,他略显兴奋地说:“他们公司为了抢占周边市场,尽快铺设代理渠道,弄了一个先卖货后付款的代销制度!目前知道这事的人还不多,咱们可以率先抢占一个名额!” 二哥双眼晶亮地问:“你说的这事属实吗?” “绝对属实!”狄思科笑道,“二哥,你在外面认识的人多,跟长途汽车站和咱们厂里的司机师傅都很熟,这就是你的优势啊!新录音带出厂后,销售网点都着急等着新货上架。如果你让这些司机师傅帮忙带货,就能用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送去下面的销售网点。只要周边区县的这些销售网点认你的货,这个买卖就绝对能干下去!” 第29章 在大家的工资普遍只有三五十块的时候, 一盘正版磁带却能卖到七八块钱。 这东西就是妥妥的奢侈品! 以老狄家的经济条件,几兄弟从没买过正版磁带听,全是从别处翻录过来的。 这才是胡同青年们的娱乐常态。 但是, 他们不买, 不代表别人也不买。 中唱这样的大公司, 使用的大多是TDK和Sony的进口盒带,立体声效果绝非翻录可比。 有些人为了追求音质, 那是宁可省吃俭用, 也要购买正版磁带的。 狄思科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特别动心。 那可是中唱录音带的代理商啊! 但是,摆在狄家兄弟面前的,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何取得中唱的信任? 话从狄思科口中说出来,听上去挺简单, 先卖货后付款,似乎谁都能干。 可是二哥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钱没赚到多少,社会经验却十分丰富。 他们跟人家不认不识的, 中唱凭什么把那么贵的东西赊给他? 人家招的这个代理商, 必然有准入门槛。 “那公司说没说,当这个代理商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俩现在都属于无业人员, 他们能把货放心交给我们吗?” “供应站要兼顾批发和零售,所以要有一个固定地址,方便下级网点能随时找到咱们。不但要有门面房,还得有仓库。” 郭美凤忙问:“用咱家当仓库行吗?” 四哥无奈喊道:“妈,您看咱那屋里还有下脚的地儿吗?” “那有什么, 床底下柜子底下都能放东西,特殊时期嘛, 先将就将就。” 狄思科好笑道:“妈,这供应站是要搞批发的,到时候引来一帮人在咱院子里进进出出,街坊们该有意见了。” 每当这种时候,他都要想想小姨的那两间门面房。 若是当时能顺利办好手续,二哥四哥的店面也就有着落了,哪还需要全家对坐犯愁! 那几位房管局干部来家里了解过情况以后,确实组织人手帮忙查阅了以前的老档案。 不过,几十年前的资料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人家忙活了一阵子,只找到了一份当年他小姨与原房主的过户记录。 而更早之前,能证明这两套房从公产转成私产的记录却始终没有找到。 前段时间,区房管局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将区里的所有无主产房屋转给了法院。 狄思科在法制报上看到公示以后,死马当活马医,去法院提交了要回房子的申请。 申请已经交上去半个多月了,法院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要不是最近工作和学习都忙,让他无暇顾及其他,狄思科可能会像别的申请人一样,在家中苦苦等待,坐立难安。 老狄家的其他人对那两间门面房并不抱什么希望,二哥此时就轻松道:“门面房和仓库好说,可以去劲松那边租个房子,我之前批发眼镜的时候,跟他们打听过,三十块就能租个挺大的平房。反正他们公司是要拓展周边区县业务的,把供应站放到城乡接合部,反而更方便。” 郭美凤向来能省则省,听说还可以把地址放在郊区,立时又有了新主意。 “你提前租房子,万一人家公司不肯让你代理,不是白花钱吗?你们大舅在县城开着五金杂货店,空间不大,但暂时借用过度一下肯定没问题!” 门面房和仓库算是勉强有了着落。 还有别的要求吗? “我跟发行经理打听了一下,他们现有的二级代理商都是有些家底和实力的,铺面经营了很多年,所以中唱才能放心把货品交给他们。咱们这种新手,恐怕需要担保人。” 郭美凤率先摇头了:“这担保人可不好找!最好别跟人开这个口。” 有句话叫不做中人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 这“不做保”指的就是不做担保人。 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帮别人背上责任的。 狄思科笑道:“我没打算找别人担保。认真算起来,咱家有正经工作的,也就我大哥一个。电影厂的牌子还挺响的,他要是乐意,到时候我跟他一起给二哥四哥作保。就是不知道中唱那边能不能同意。” 反正他二哥不可能带着货跑了,他们兄弟之间做担保,就是走个过场,打消人家的顾虑。 这个分销资格能否拿到手,主要看的还是二哥他们的分销能力。 只要有实力、走货快,其实很多条件都是可以谈的。 二哥和四哥大致了解了中唱那边的要求后,并没有马上就跑去公司自荐。 家里五个兄弟商量了一番,决定由老二老三老四先喊上几个朋友,去周边区县摸摸底。 最起码要摸清每个区有多少音像门市部,销售的是正版还是翻录录音带
相关推荐: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蔡姬传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烈驹[重生]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差生(H)
致重峦(高干)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