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商君凛在沈郁颈侧落下一个吻,“朕又不会照他们说的做,阿郁气什么?” “我知道陛下不会。”只是属于自己的人被人觊觎,总让人心中不愉快。 沈郁看到的,是一封关于大选的奏折。 大桓历任皇帝都会举办大选,广纳天下好女入后宫,除了商君凛。商君凛登基后,每一年的大选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了,今年又到了日子,有大臣上折子要求皇帝举办大选。 “阿郁不必为此事忧心,朕会处理好,不会让他们来烦你。”商君凛抚上沈郁脸颊。 商君凛说到做到,他不松口,大臣们根本拿他没办法,更别说如今内阁两位大臣都坚定不移的站在商君凛一边。 “陛下还是不肯开后宫,”下朝后,有大臣面露忧色,“陛下宠爱贵君没什么,至少得留下一二血脉吧。” “陛下不愿意,我们难道还能逼他宠幸女子不成?” “谁能左右陛下的想法?入朝为官这么多年,谁不清楚陛下是个什么性子,若是陛下肯轻易妥协,怎么可能后宫如今只有贵君一人?” “这……子嗣问题……” “与其寄希望于陛下纳妃开枝散叶,你们还不如祈祷贵君能有这个功能。” 众人面面相觑,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很有道理。 折子也上了,陛下不肯采纳他们也没办法,丞相和方大人都站在陛下一边,除了政务相关其他一概不过问,想要他们去劝陛下,还是算了,指不定会先被骂一顿。 商君凛态度明确,众位大臣明白,走皇帝的路子是走不通了,便将主意打到沈郁身上。 “若是由贵君出面劝陛下呢?” “你这是忘了最初就是贵君不让陛下身边有别人的吗?陛下明令禁止不许拿此事烦贵君,你真去了,不说贵君如何,肯定要在陛下那边吃挂落。” 不等他们为这件事讨论出个章程,另一件事砸迎头砸下来,谁也没多余的心思去管商君凛后宫的事了。 陛下要重审林氏一案。 “既然他们这么闲,成日盯着陛下后宫这点事,不妨多给他们找点事做。”沈郁拿起桌上的书简,目光清冷。 “阿郁说的不错,先帝留下的疑案不少,若是一件堵不住他们的嘴,那便多拿几件。” 知道有人想通过沈郁劝说他后,商君凛狠狠警告了这些人,他说了不会让这件事烦到沈郁,就绝对不会让大臣有机会将这件事舞到沈郁面前来。 第203章 那些被暗中警告过的大臣自然不会将这件事拿出来到处说,被警告之后乖乖闭上嘴,毕竟这次只是被警告,真惹怒了商君凛,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落到自己身上的会是什么。 虽然贵君进宫后商君凛的脾气比原来好了不少,但不代表他们能因此不受惩罚了,尤其是事关贵君,指不定陛下发作起来比以前更狠。 前车之鉴摆在那,没人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陛下现在正值壮年,担心这个确实早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哈哈。” 为自己找好开脱的理由,所有人默契的不再提起这件事。 重审林氏一案,是顾淮提出来的,他立下大功,商君凛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推拒了其他,只求重审林氏一案,若前案有误,他希望能还林家一个公道。 顾淮的身份朝中早有猜测,在他刚回京那会,手里有人脉的大臣就查了和他有关的事,虽然没能查出他的具体来历,但查到了他与顾太医并非亲兄弟,他是被少年时期的顾太医捡回来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轻易就能打探出来,更深的,却是查不到了。 若要翻旧案,涉及到的事就多了。 首先,便是先帝的威信问题,先帝亲口盖章的事,如今却要重新拿出来审,无疑是拂了先帝的脸面,其次,当时的受害者,受益者太多,若真的能翻案,后续要处理的麻烦只多不少。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臣们知道,商君凛根本不在意,如果在意,当初他就不会带兵直入皇宫,用武力手段得到这个位置。 下朝后,几位大臣聚在一起。 “你们觉得,这件事,陛下知情吗?” “顾将军的事吗?应该是知情的吧,此前我一直想不通陛下为何肯重用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如果顾将军真的是林家后人,那么这一切就说的过去了。” “是啊,林家世代出将才,若不是遭了那一难,大桓也不至于有那样一段动荡时期。” “不是说林家通敌叛国,证据确凿吗?” “是不是真的完全是先帝一句话的事,当时这件事本就有不少疑点,有不少臣子请求细查,但先帝不听,不给人任何解释机会,直接定了罪,不过当时林家的情况也很奇怪。” “怎么说?” “这些我也是查卷宗的时候发现的,当时突然有人向先帝告发林家通敌叛国,彼时林家一门父子四人都在外杀敌,京城并非没留人,但偏偏没一个人站出来为自家辩解,后来林家军腹背受敌全部牺牲,留在京城的林家也遭了一把大火。” 沈郁和商君凛也在看关于林家的卷宗。 既然要重审这个案子,势必要对其足够了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南安太妃传
薄情怀(1v1)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深海gl (ABO)
小寡妇的第二春
流萤
萌物(高干)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