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肉妇 > 第218章

第218章

候就是为了显摆炫耀,并不是真的想请同学去家里看电影。 狄思科在餐桌上做了统计,晚上想一起去看泰坦尼克号的人请举手。 只有狄嘀嘀和狄嘀嗒举了手…… “妈、四哥、小六,你们不去看啊?” 郭美凤:“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去看过,已经看了三次。” 这美国大片儿是在上个月上映的。 童童给了她一沓电影票,她跟二弟妹去看了一场,跟老卢头和卢婉淇一起看了一场,还自己去看了一场。 她今天不想跟儿子和儿媳妇去凑热闹。 狄思慧干脆利落地答:“我也去看过了。” 郭美凤立即警觉地问:“跟谁一起看的?” “对象。”狄思慧坦荡道,“您就甭问了,时机合适我会把人带回来的,没带回来就是还不合适。您多关心我四哥吧!” 四哥现在死猪不怕开水烫,破罐破摔道:“我也看过了,在学校礼堂跟学生一起看的。” 郭美凤:“……” 没出息! 几乎全家人都看过,狄思科当然也不甘落后,吃过饭就拉上老婆孩子去了电影院。 然而,这部电影最近空前火爆,又赶上了周末,即使门票高达30元一张,影厅里也已经座无虚席了。 时长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他们总不能站着观影吧,一家四口只好转去隔壁影厅看了场《我是谁》。 第二天早上,趁着俩小崽在家练琴的工夫,狄思科偷偷摸摸喊上于总去看早场电影,总算是将落下的这一课补上了。 * 这部电影火到什么程度呢,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全开瑞用这部电影的内容做了引子,再次提出为腾飞裁员的话题。 “这艘巨轮的制造商和船上的乘客,都笃信泰坦尼克号永不沉没,可是撞上冰山以后,船该沉还是沉了。”全开瑞严肃道,“咱们腾飞也像一艘巨轮,看似庞大稳固,但是在外部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稍有疏忽就可能拖着整个腾飞一起沦陷。我认为解决冗员的问题,刻不容缓!” 会议室里一时没人搭话。 大家都知道腾飞冗员问题严重,而且大多数国企都有这个问题。 但裁员容易,安置难。 职工没犯什么原则性错误,腾飞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你现在说裁员,那不是擎等着职工去上访吗? 再说,被裁掉的人要如何筛选?到时候会不会出现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甚至出现腐败问题? 翁佩云率先打破沉默说:“第一机床厂下岗工人的问题还没解决,连总理都去考察了,除非咱们能内部解决问题,否则我不认为现在是裁员的好时机。” 大家想让腾飞更好,但也会考虑个人前途。 腾飞现在跟着其他厂一起分流下岗职工,在领导眼里就是凑热闹添乱。 他们这些人即使为企业办了好事,也落不到一声好。 万锦没明确表态,但他说:“我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场市委组织的,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 他刚去参加了会议,就给领导上眼药,合适吗? 全开瑞固执己见,“对于这些职工的安置,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咱们在山东的职工培训中心很快就会落成,到时候可以往培训中心那边分流一批人员。” 腾飞去年底决定成立一个兼顾培训和休闲功能的度假村。 但北京的地皮太贵,自然风景也一般,所以腾飞借着地方政府招商的优厚条件,在海边建了一个四星级水准的培训中心。 中心投入使用以后,既能承接短期培训任务,又能对外营业,维持日常收支平衡。 翁佩云敲了敲桌子说:“全总,往其他单位分流的想法挺好,但咱们腾飞的职工,除了近几年入职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北京本地人。故土难离,尤其是北京人,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出过北京,想劝他们离开皇城根儿,去外地工作生活,那是很难的。” 至于那些大学生,即使他们想去,总部也不会将人才放到度假村去。 因为全开瑞放的这一炮,今天的会议基本都是围绕裁员展开的,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一个钟头也没什么头绪。 狄思科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最终出声说:“咱们是国有企业,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每一个职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不能因为技术进步了,企业发展了,就让职工们发扬风格,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在保持腾飞高速运转的同时,我们也要保障每一个职工的基本权益,提升大家的幸福感。” “现在外面的下岗工人那么多,咱们裁了人,就是直接将人推向了社会,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家可能半年一年,甚至是几年之内都找不到工作。” “冗员的风险是需要管理层来承担的,而不应该转嫁到职工身上,毕竟当初将人招进来,也是企业领导的决定。既然这个岗位上的人多了,那咱们就把多出来的人转到其他岗位上,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直接将人裁掉。” “另外,国企改革本就处于敏感时期,咱们腾飞若是传出了裁员的新闻,消费者不会认为咱们是在进行内部优化,只会联想到腾飞经营不善,也像其他国企一样开始下岗分流了。” “这样的认知,会动摇腾飞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实力’的形象,也会打击咱们腾飞内部人员的士气。” 裁员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全开瑞没想到的,他这回倒是没再出言反驳了。 狄思科算是将事情定下了调子,裁员可以,但得给大家安排新工作。 可是,腾飞的盘子就这么大,要是能安排,全开瑞早就安排了。 裁员的事就这样没着没落地僵持了下来。 狄思科与其他企业的领导做过交流,也私下跟媳妇谈论过,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于童给他出主意,“要不你们再成立一个什么子公司或者分工厂,扩大生产规模,将多余的人员转移过去。” 她的公司是私营企业,没有冗员的烦恼。 只有人手和场地不够用的烦恼。 她现在有文化服务公司、影视公司、经纪公司,还有电影院和俱乐部。 那个一进的小四合院已经满足不了公司的办公需求了,郭美云曾说可以将公司搬去她名下那套五进的四合院办公。 可是,想想那是人家老王家的祖宅,于童宁可出去重新找地方,也不想祸祸祖宅。 所以,她最近正到处看房子呢,这次要一步到位,给公司找个宽敞的办公场所。 狄思科自己的麻烦没解决,又开始给人家支招了,“反正你手头有大量现金,银行也能给你贷款,你还不如自己买块地皮,盖一栋写字楼呢,到时候你公司占用几层,多余的办公室还可以对外出租!” 这几年房价噌噌往上涨,投资地产肯定不会赔本。 连王铮安那样一心搞实业的人,都有地产公司呢,可见地产还是很赚钱的。 于童被他说动了心思。 很快就从看房子,变成了看地皮,她没做过这方面的生意,还得找专业人士打听打听。 因着媳妇想买地皮盖写字楼,狄思科也特意关注了这方面的消息。 然后,他在六月中旬的时候突然听说,国家要在年底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前单位有福利分房,但今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这项福利了! 想要住上房子,得自己花钱买商品房! 国企对于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又减轻了一分。 狄思科听到消息以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公司。 让周健将去打听目前腾飞总部职工的住房分配情况。 “大多数老职工都分到了房子,前几年实行单位公有住房买断的时候,95%的人都已经买断了自己居住的房子。”周健将把打听来的情况作了汇报。 狄思科对这一部分内容已经很清楚了,摆摆手问:“最近几年进入公司的职工,住房条件怎么样?” “北京人住在父母家里,外地人住在公司宿舍或是出去租房。” 1990-1993这几年,腾飞厂效益不好,基本没怎么进新人,只偶有年轻人接了父母的班进厂工作。 94年以后,腾飞开始渐渐起飞了,才大规模地招聘了一大批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才。 但腾飞的住房分配政策是,在单位工龄满五年,才有分房资格。 所以,后入职的这些大学生,在单位工作的年限都不满五年。 还没等到福利分房的机会,这项政策就要被终止了。 周健将在心里默默同情年轻人们一秒。 狄思科皱眉沉吟片刻说:“你去看看全总他们在不在家,要是在家的话,召集大家临时开个紧急会议。” 接到周健将的通知,全开瑞和几个副总陆续来了狄思科的办公室。 狄思科请大家入座,又亲自给大家倒了茶,才介绍了他听来的情况。 “一旦没有福利分房了,那些刚入职的大学生可能留不了太久。”全开瑞跟他想到了一处。 为了留住高级人才,腾飞确实想过很多办法,还搞了薪酬改革,但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大学生,即使被额外关照,工资也没多高,普遍要比市场平均价低一些。 大家愿意坚守在腾飞,很大原因是国企有福利分房,去私企和外企是没有这待遇的。 要是房子打了水漂,会有一大批人跑路。 “要不咱们提前把房子给大家分下去?”金明亮提议完,又补充说,“工作满三年的,再额外续一份五年的劳动合同,工作不满三年的,签8-10年的合同。” 工会主席栾海霞说:“这几年单位找来的大学生有几百人呢,咱们现有的空余住房根本不够分。” 狄思科没绕弯子,很快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咱们从市里拿块地皮,给职工们盖房吧?房屋买断价格,比成本价高出一成就差不多了。” 有条件的话,企业领导都愿意给职工争取福利,这是能增加领导威信,让职工更有归属感,队伍更有凝聚力的办法。 在场几人都没出言反对。 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能当场提呀,万一今天的话被人传出去,可是要被职工骂死的! 全开瑞赞同道:“我看行,就按照老金说的,想要提前分房的人,跟公司续签合同,咱们统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人,按照人数去市里拿地。” 狄思科在北方日化厂时为职工盖过电梯楼,对此还是很有经验的。 “去市里拿地的时候,咱们尽量要一块大的。多出来的可以盖商品房对外出售。” 当年北方日化厂通过那两栋楼赚了不少呢! “另外,我建议由腾飞成立一家地产公司,与其他大型房产公司共同开发这块地皮。从腾飞各部门抽调一批人员,充实进这家地产公司,暂时缓解冗员的问题。” 腾飞没有接触过地产业务,这次可以先用职工家属楼进行练手,向其他专业的地产公司学习。 一旦国家彻底封住了福利分房的路子,商品房必然会十分走俏。 到时候就可以让腾飞自己的地产公司出去招揽业务了。 几人听了狄思科的提议,俱是眼前一亮。 小区建成以后,还需要配套的物业,到时候在地产公司下面再成立一家物业公司,将另一部分冗员也分流过去。 两三年的时间,就能慢慢缓和腾飞总部的冗员问题了。 翁佩云笑道:“依我看,地产公司的一把手要从外面招聘,其他人员可以从内部调动。咱们也别提什么冗员不冗员了,就直接跟职工说,要从内部选拔人才去地产公司工作。到时候让大家自愿报名,咱们从报名的人里挑选合适的人充实过去!” 狄思科给她竖个大拇指,“大家要是没有不同意见的话,全总就先组织一次职代会吧,然后尽快去市里问问地皮。” 全开瑞起身说:“我看也别等职代会了,盖房子的事职工不会反对。停止福利分房的消息瞒不住,没准儿其他单位也跟咱们想到一处去了,大家都想搭着末班车给职工分房呢。我先往市里跑一趟,看看地皮情况再说。” * 职代会还没开,单位要盖新房的消息就跟长了脚似的,在公司里传得沸沸扬扬了。 年轻职工盼着公司能选一块位置好的地皮,也盼着能被分一套面积大一点的房子。 老同志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单位福利房的价格至少能比市场价便宜一半。 手头有点存款的人,谁不想占这个便宜啊! 所以,狄思科这天冒着大雨下班回家时,就在客厅里看到了单位同事。 郭美凤和大嫂林桐陪着客人,两小只看完动画片,已经去琴房练琴了。 “老高,你这速度比我还快啊?”狄思科笑着打招呼。 “嗐,我下班没回家,直接就过来了。” 老高也挺尴尬的,两人都是从单位过来的,路上还下着大雨,他却比狄总回来得还早。 狄思科放下包,笑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有啥事不能在单位说?不会是房子的事吧?” 老高点点头。 他是搞技术的,平时在狄思科面前挺敢说话,但是这回要求人了,他就有点放不开。 “嗐,现在连块砖头都没有呢,你们都急什么呀!”狄思科将桌子上的礼盒塞给他说,“这次分房要以从来没分过住房的同志为主,要是还有余量,也许会对内销售一部分,具体怎么操作还没有章程呢,我就算是收了你的礼,也是白收,根本不能给你保证!赶紧回家休息去吧!” 狄思科将人送出了门,还从院子里挑了个西瓜让他捧回去吃。 “今儿太晚了,我就不留你吃饭了,送个西瓜给你消消暑。” 老高:“……” 这事闹的! 礼没送出去,还顺个西瓜回去! 狄思科返回客厅问:“院儿里那些西瓜是谁买的啊?怎么买了那么多?” “你大嫂带来的。”郭美凤笑着说。 “嫂子,你发达啦?” “没有,我现在不是在花圃兼职嘛,那村里有种西瓜的,我瞧着是新下来的瓜,就挑了几个,带回来尝尝。” 狄思科将一个瓜放到桌子上,抹去上面的雨水,“这也太多了,你拿回去一些吧,彬彬该放暑假了吧?他从小就爱吃西瓜,给他留几个。” “他暑假不回来了,”林桐乐呵呵道,“据说是要在那边旅旅游,在军校待了两年,平时都没怎么去外面逛过。正好趁着暑假玩一玩,我想着这个年纪的孩子都爱玩,就由着他去了。” 她还给儿子汇了一千块钱呢,让他跟同学好好玩。 “暑假两个月呢,”狄思科将西瓜切开,咬了一口说,“他要在南方玩两个月啊?那也太久了!玩得差不多就回来休息休息嘛。” “我和你大哥也是这么说的,但军校开学早,他回来待不了几天就得回去,彬彬嫌浪费火车票钱。” 于童收了雨伞进屋时,正好听到这一句,就接话说:“这孩子不会是谈恋爱了吧?狄嘀嘀和狄嘀嗒自打放假就开始念叨他们大哥了。咱不差火车票钱,问彬彬哪天放假,小婶出钱给他买往返机票!” 几人聚在一起打趣着远在江西的彬彬,谁也没往别处想。 可是,随着暴雨不停,电视新闻中关于抗洪抢险的新闻越来越多后,家人们就开始担心了。 北京这边还好,但东北和南方的洪涝灾害可是相当严重的。 郭美凤看了新闻后,就给老大打电话说:“南方的雨水那么大,彬彬还怎么旅游啊?他现在在哪儿呢,能不能联系到人?让他赶紧回来吧!” 这种极端天气,有什么可玩的! “除非他主动联系咱们,否则咱联系不到他。”大哥后悔道,“早知道就给他买个手机或者传呼机了。” 彬彬平时都待在军校,极少外出,用宿舍的座机联系就够了。 郭美凤看着电视屏幕里像下饺子似的扑通扑通往洪水里跳的官兵,忍不住嘀咕道:“孩子这么大了,该给他买个传呼了,等他回来以后,我出钱买一台!” 狄思科听了便说:“我们单位就是卖这个的,到时候我送大侄子一台。” “老大,你现在能不能联系到学校啊?”郭美凤望着站成一排,用身体堵洪水的孩子,心里跟着堵得慌,“没准儿彬彬已经回学校了呢!” 大哥答应道:“那我往学校打个电话问问。” 郭美凤等着老大那边的消息,可是等了三四天都没动静,只说彬彬还在外面旅游,没回学校呢。 周五的时候,狄思科刚回家就接到了大哥的电话。 “老五,你出来一趟,我在家门口呢。” 狄思科快速在屋里环视一圈,不动声色地起身,溜达到了大门口。 “大哥,二哥,怎么不进去呢?” 二哥替大哥解释:“我们往彬彬学校打电话了,学校说彬彬早就被派去前线参与抗洪抢险了。” 狄思科皱眉问:“军校学员也要上前线了?” 大哥点点头,“我看过新闻了,那边受灾情况很严重。老五你在江西有没有认识的人,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彬彬的情况?” 他们提前好几天就知道了彬彬上前线的事了,只是一直不敢告诉郭美凤。 林桐连续失眠好几个晚上,昨天在电视上看到通报的官兵牺牲人数,当时就被吓晕了过去。 大哥没了办法,只想先找关系打听一下彬彬的情况。 狄思科没多说废话,掏出手机就给党校同寝室的张茂年拨了过去。 这老兄在当地根子深,兴许能帮忙打听到有用消息。 “哥,你们先回去,我朋友托人打听也需要一些时间,有了确切消息我就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 大哥没什么精神地点点头,在弟弟肩上拍了拍就忧心忡忡地离开了。 …… 张茂年是在三天后给的回信,电话一接通,他便先跟狄思科确认:“你大侄子是叫狄志彬吗?” “对。” 狄思科默默举着听筒,听对方介绍完情况后,道了声谢就放下了电话。 于童靠在一旁,观察着他的表情问:“怎么了?有彬彬的消息吗?” “嗯,”狄思科声线有些抖,“彬彬加入了突击小队,火线入党了。” 第217章 98年的夏天, 是一个很糟糕的夏天。 电视、广播、报纸,到处都是抗洪抢险和民众转移的新闻。 彬彬上了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消息,终究没能瞒住, 还是被郭美凤知道了。 家里没人告诉她, 但新闻镜头扫过长江抗洪画面时, 她感觉其中一个侧脸有点像她大孙子。 这段时间她本就心有疑虑,再加上刚刚看到的画面, 就去询问了老五和童童。但这俩人的嘴都跟蚌壳似的, 一个比一个严实,都说彬彬在学校训练呢。 她左思右想,给林桐打电话旁敲侧击地诈了一下。 林桐担心儿子又无处诉说,她以为婆婆也了解了彬彬的情况,可算是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 在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哭了。 听说孙子果然去参加抗洪了,郭美凤只感觉太阳穴一鼓一鼓的,“哭有什么用?你在单位吗?” “没有,在家呢。”林桐抽噎。 “那你过来一趟, 咱俩好好说说。” 林桐半点没迟疑, 出门就打的去了北海公园。 “妈,我想去他那边看看。” “你又不知道他在哪里抗洪, 去了也没用!再说,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上了前线就不是孩子了,那是去完成任务的!”郭美凤握着她的手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彬彬好好的,人家部队领导才不会给咱们打电话呢。” 说到这里, 郭美凤也控制不住地哽咽道:“你看那亲属被喊去前线的,都是……” 都是烈士家属。 “早知道我就不让他出去旅游了,”林桐后悔道,“当时就应该强硬点,让他直接回北京来。” “他又不是真的去旅游的,肯定早就接到任务了,怕你担心才说是去旅游。”郭美凤擦了下眼角说,“当初既然让他读了军校,就该做好孩子会上战场的准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否则国家凭什么让他免费读书!” 婆媳俩坐在一起,相顾无言。 缓了好一会儿,郭美凤像是在劝儿媳妇,也像在劝自己,“咱家彬彬刚会走路就会游泳了,上学的时候又练了那么多年,还得过冠军呢,部队领导肯定是知道他有能耐,才让他火线入党的!” “火线入党是一种荣誉!组织信任他才会让他火线入党!”郭美凤语气异常坚定地说,“你放心吧,以咱彬彬的水性,肯定屁事儿没有!他那么高的个子,站在水里也能露出脑袋,一定没事!” 郭美凤退休以后也要求进步,已经写了志愿书申请入党了。 所以,她是了解火线入党的。 一般情况下,申请入党需要一个考察过程,从递交入党志愿书到正式成为一名党员,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但是,遇到重大突发状况,比如战争、自然灾害,党组织就会简化程序,让参与危难工作的杰出个人火线入党。 彬彬在长江大堤上火线入党了,需要他在危急关头冲锋陷阵、体现党员的担当。 郭美凤心里很清楚,彬彬去参加的突击队,一定承担了非常危险的工作。 但儿媳妇已经被吓得不轻,她不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烈驹[重生]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数风流人物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那些女配们   突然暧昧到太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醉情计(第二、三卷)   天下男修皆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