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不能帮他出面。 有时,她很是羡慕李婧和南边儿的闫三娘,手中执掌大权,为贾蔷出生入死,分担难关。 而她却只能…… 想起李婧,宝钗眼睛往床榻另一侧看去,果然,还是早早的离去了。 到底是习武之人,身子柔韧过人,比她这样的闺阁女儿家强的多。 光想想这些日子来看到的那些姿态,宝钗都忍不住暗自咋舌,一回回的目瞪口呆…… 在李婧的帮助下,她只是浅尝辄止的试了几样,整个人就快要晕过去…… 不过,他说闺中之趣,极乐于此。 他喜欢,就随他去罢…… 就是有些好奇,她天生内壮,身子骨好些,李婧就更不必说了。 连她两人都有些吃力的应对,宁安堂那边黛玉和晴雯也不知是怎么经得起的…… “想甚么呢?” 正当宝钗面红耳赤的回味着往日种种,忽听一声坏笑响起,耳边传来贾蔷的声音。 宝钗闻言,忙一扭身转了过去,藏进锦被中不肯露面,羞也羞死! 就听贾蔷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从侧面钻进锦被中,宝钗唬了一跳,忙一闪身躲开了些,回头央求道:“爷,受不起了呢。” 贾蔷闻言这才作罢,“啧”了声遗憾道:“也没时间了,该起来了。” 宝钗闻言,忙坐起身来,要服侍贾蔷起床。 身上锦被滑落,露出白若霜雪的肌肤来,看的贾蔷眼睛一亮。 宝钗又赶紧拉起锦被遮挡了下,含羞嗔道:“爷的眼睛,好似起火了般,看着人好不自在……” 贾蔷哈哈一笑,将宝钗强按下,自己赤着下了床榻,三两下穿好衣裳后方同宝钗道:“好生歇着,今儿宫里有事,我要早点过去。” 宝钗闻言一怔,随即面色微微一变,道:“可要王妃一道前往?” 贾蔷笑道:“眼下还不必……今儿尹浩回京,德林军还在路上,俘获那些更远着呢,差不离儿还要一个多月。你好好歇一天,明儿一早,送你和晴雯她们,对了,姨妈和薛大哥也一道,都去小琉球。”见宝钗面色难过起来,便又笑道:“顶多二三月,我也就去了,何必伤怀?” 宝钗点点头,温声道:“便是舍了此处荣华富贵又如何?只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便是幸事。” 贾蔷呵呵笑道:“凭我的能为,到哪少得了荣华富贵?当然,咱们不贪图这些,但能有的,还是可以有的。好了,你躺着罢,一会儿起来洗漱洗漱,去寻邢姑娘和妙玉,同她们也说一声,明天一道走。” “好。” …… 皇城,九华宫。 西凤殿。 贾蔷到来时,尹浩已经被宣入宫中,尹后和李暄正在同他说话。 看到贾蔷进来,与尹后、李暄见礼罢,尹浩起身与他一礼。 贾蔷摆手道:“说正事。” 尹浩依旧是沉默的性子,点了点头。 李暄笑骂道:“着甚么急?母后和朕正问他西北风光呢。”顿了顿却又道:“罢了罢了,这小子就是个闷棍,问八句答一句,倒问的朕口干舌燥的。” 尹后不理他,看了贾蔷一眼后,问尹浩道:“家里的事,可都听说了?” 尹浩点点头,面色有些黯淡,道:“回娘娘的话,知道了。” 尹后轻叹一声,问道:“你也大了,对这样的悲事,可有自己的想法?” 尹浩沉吟稍许后,缓缓道:“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侄儿不该置喙。只能说一句,怪不得任何人,独李晗可恨。” 尹后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是啊,李子升该死。他也已经死了,为贾蔷所杀。可你大伯,也是个没出息的。就这么点事便想不开,竟寻了短见!本宫从未想过,尹家居然还有这样的人,心里着实悲痛,也生恨!如今你也当官了,还是要当大官,掌重权,可官场何等艰难,你便是本宫的亲侄儿,是皇上的嫡亲表兄弟,往后同样难免遇到挫折。到时候,万勿不可钻牛角尖,如你大伯一般,害人害己,搅的阖家不安。” 尹浩闻言,面色一变,跪地领受教诲。 尹后神情怅然,道:“老太太原是要瞒着你们的,只是本宫想着,这等事如何真能瞒得住?你们都这样大了,也都有主意了。索性敞开了说,也可杜绝以后更多的悲剧。” 尹浩再领教诲,贾蔷在一旁呵呵笑道:“娘娘所言,皆金玉良言。不说旁人,看看我,受的委屈难道比他少?五哥回来时,可看到车马行的大车骡马已经安排上船了?” 尹浩被尹后叫起后,点了点头,神情有些复杂道:“果真就到了这一步?王爷,是为社稷立下扶鼎殊勋的功臣……” 贾蔷笑道:“你也别难为皇上了,他如今怎好开口?功高难赏,能落得一条生路,还是皇上在武英殿和那些老货打的擂。” 尹浩被贾蔷言语的尺度给惊到了,便不敢言语了。 李暄倒还是乐呵呵,看着贾蔷笑道:“近来有人同朕说,你恨不得将大燕都搬去那个小岛子上去。” 贾蔷摇了摇头,道:“都到这个地步了,也懒得听他们再扯淡。皇上,如今五哥回来了,皇城内卫臣就脱手了。一会儿领着他去见一圈儿将校。” 李暄笑道:“这样急做甚么?” 贾蔷呵呵笑道:“臣一日执掌皇城御林,武英殿那些老货就一日胆战心惊不得安宁,就总想着寻些事来试探臣的底线。臣着实懒得应对他们,瞧见就烦,所以赶紧交出手拉倒。另外,过些时日自西北回来的两千德林军也别再进城了,就留在城外。连皇城的两千德林军,到时也一并出城。献俘大典结束后,臣就差不离儿该退场了。” 尹后在凤榻上提醒道:“贾蔷,你将兵马一次全撤出城,就不怕有人铤而走险?大意不得。” 贾蔷笑道:“城里还有绣衣卫嘛,还有五城兵马司……最重要的是,二韩他们敢对臣动手?他们还是将社稷放在心里的,臣若有个三长两短,江南六省势必一片糜烂。臣就不信,他们会放着眼见就要兴盛起来的宣德盛世不顾,非要除掉一个一心避让的功勋之臣。他们虽执拗迂腐了些,但还不至于如此不智。” 尹后闻言,深深看了贾蔷一眼后,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贾蔷目光凝望着尹后,笑了笑,道:“娘娘,内子近来身子骨有些不适。太医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名堂来。万一到了献俘大典,身子还不利落,娘娘您多关照一二。” “本宫知道了。” …… 武英殿,东阁。 韩彬听罢新传来的消息后,刚毅深沉的脸上,闪过一抹淡淡的悲色。 他从不怀疑贾蔷的功劳,也认可他为朝廷、社稷所付出的忠诚。 甚至不怀疑,现在的贾蔷毫无反心。 可是,让他坐视一个可以动摇社稷,动摇朝廷皇统的势力迅猛发展而不顾,那也绝无可能。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韩彬相信,便是贾蔷坐在他这个位置上,也必会如此选择。 坚定信念后,韩彬已经长出老年斑的脸上,恢复了坚毅的神色。 对面的韩琮缓缓道:“德林军和两千火器营距离还京,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德林号在大燕境内大举撤退,京畿之地几乎搬空,此事闹的沸沸扬扬,天下侧目。贾蔷到底能不能活着回到小琉球,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都不看好。半山公,这些话不可能不传入贾蔷的耳中,但他似乎毫不担忧。难道真的只是靠林如海在小琉球的威慑?仆以为,不见得罢?” 韩彬呵呵笑道:“邃庵,贾蔷有这个自信,倒也正常。他本身便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再加上京城各类鼠道,都在他掌控下,他自信一个人随时能走得脱,并无不是之处。他这个年岁,干下如此基业,岂是不傲的?” 韩琮皱眉道:“不是平海王妃要等到大典之后才走么?怎一个人……” 韩彬笑容渐冷,道:“等到大典之后才走?竖子奸诈,怕早就换了人了!邃庵可还记得,当初平海王妃自贾家折返林家时,半道上车驾为人所焚烧一事?” 韩琮闻言颔首道:“自然记得,虽然彼时还未还京,却也有所耳闻。那一晚上,贾蔷差点捅破天。圈了赵国公府、雄武候府,二皇子李曜,都折在那一回,脸上挨了打……” 韩彬缓缓摇头道:“要处不在此,而在黑手为何会上当。原因就是,贾家有一丫头,形容酷似林如海之女。他们行的是,李代桃僵之计!邃庵,如今可明白,贾蔷为何会如此自信不慌乱了罢?” “好一招瞒天过海啊。” 韩琮闻言,感叹一声,似乎也明白了,贾蔷为何如此不慌乱了。 以贾蔷的武功能为,和对神京城的经营,一个人想出城,的确不算难事。 只是如今,计谋被识破了,他就更危险了…… 不过也好,以家眷胁迫之,太过下作,必为世人耻笑。 现在这样,更好些…… …… 东海,小琉球。 海浪阵阵,卷起一层又一层的雪浪。 黛玉搀扶着林如海,一旁梅姨娘怀中则抱着一个近一岁大小的婴孩,一家人在沙滩上散步。 晚霞映天,却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梅姨娘从最初得知孩子死了,人也几尽疯了,到后来失而复得,人又活了过来,这会儿满心满眼,都是儿子,人也活泼了许多。 见这父女俩也不言语,就尽享此刻天伦,她却忍不住笑道:“我听说那爪哇比小琉球还要大几倍,顶好几个呢。尼德兰又是极凶狠的罗刹夷鬼,没想到,也没怎么听着动静,这就打下来了!老爷为这都高兴好几天了,怎这样高兴?” 黛玉侧脸过来微笑道:“爹爹高兴还不好么?” 又见梅姨娘怀里的弟弟林安之瞪着大眼看她,傻乐傻乐,脸上笑容不由加深。 梅姨娘笑道:“好是自然好,只是我觉着,就一个小琉球,眼下还处处缺人。那工坊一座接着一座,听说码头上每天打北面来的运人船,为了抢人都要干仗,得派兵看着才不生事。如今再得个还大小琉球好些的爪哇国,哪里有那么些人手?” 黛玉笑了笑,道:“这是爹爹他们操心的事,齐筠不是已经过去了么?姨娘还是看好小安之罢,再过二年,就该入学里了。” 梅姨娘闻言面色一变,再顾不上岛上大事了,看向林如海赔笑道:“老爷,姑娘说安之三岁就入学,这……” 此事她和黛玉交谈过几回了,就是说不服这个姑奶奶。 林如海摇头淡淡道:“连蔷儿的那些子女们都要三岁入稚学,安之有何不妥?男孩子,莫要娇生惯养。” 说罢,不再搭理这些儿女小事,拄着拐杖站定,望着天边如血的夕阳和大海,心情却愈发澎湃。 没想到呐,没想到呐! 他早就知道,贾蔷心怀寰宇之志,但是仍没想到,会壮阔到这个地步! 更难以预料到,会走到今天这步! 小琉球的繁荣,土地的肥沃,他已经见识到了。 而据说,爪哇的土地,比小琉球更肥沃! 半月前,德林军以爪哇当地心向大燕的华人为内应,未经大战而奇袭巴达维亚,一举夺城。 虽然尼德兰在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和伊里安仍有据点,但大部分精锐兵力、战舰和火炮、兵工厂都在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失陷,其余三岛自保都难,根本无力反击。 闫三娘不愧“海娘子”之名,率领德林舰队所向披靡! 不仅一战让尼德兰三岛的援军力量葬身大海,还警告了其余西夷洋番不许妄动,确保了德林号对巴达维亚的统治! 了不起,了不起啊! 这一点睛之笔,算是真正的破局之笔! 一切,都照着贾蔷谋划的进行着。 就是不知道,京里那些人,到底能不能忍得住。 对于二韩,他心中是有敬意的。 但愿他们能冷静些,莫要出手,葬送了眼见大好的局面。 只是他也知道,让他们不出手,几无可能…… 唉。 第1084章 春雷炸响 时已四月…… 宁荣街上,人已去了大半。 曾经搅动神京风云,惹得无数人侧目、忌惮、愤恨和艳羡的顶级权贵高门,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却透露出秋之萧瑟和凄凉。 今日,最后一拨贾家人,也将要离去。 荣庆堂。 “蔷哥儿,近来是不是有事?” 贾母一身大妆,眼看着就要远行了,到了她这个岁数,到底能不能再回来都不好说,心中总有些不安,似是去漂泊…… 贾蔷微笑道:“老太太怎么了?这不都好好的,哪里有事?哦,是了,必是老太太舍不得给见面礼,如今莫说重孙,玄孙都一大堆,认也认不过来。可你老这样的老祖宗,甭管认不认得,见了面总要给见面礼罢?礼轻了面上都挂不住,不合你老的身份。可若是将宝贝都散出去,掏光压箱底怕都不够,估计得将宝玉的那块玉给当了才行……” 贾母闻言,一下笑开了,道:“又欺负宝玉!你放心,眼下玄孙虽多,可我的压箱底宝贝还够,当我的嫁妆是顽笑的?不过你这也……别的能为倒也罢了,只生儿子的本事,满天下谁也比不上你! 你怎这样会生,鸳鸯也生了个儿子,好家伙!这都多少了? 宁荣二府,这几辈子儿孙都少,到了你这里,都找补回来了! 不过,蔷哥儿,越是如此,越是兴旺,你越要保重好自己呐!” 说着说着,贾母又从喜转忧,看着贾蔷叮嘱道。 贾蔷点头笑道:“自然如此……老太太怎会这样想?” 贾母摆手道:“你也莫以为我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瞎老太太,这些年,还是经历了不少事。往日里,便是贾家闭门谢客,可每日上门请安送礼的亲旧世交何曾真正短过?这次回京,刚开始同样是门庭若市,那些世交老亲成日里登门请安。 可左近这一个月,尤其是近半月,来的人越来越少,如今这二三天,我都要离京了,竟连个登门相送的人都没有。 若说我还察觉不出些甚么来,岂不真成了老废物?” 上回被押赴回京,几乎都要以为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好在扛了过去…… 可如今看着,似乎还是没有真正扛过去。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越是高门越是如此。 人家连门都不登了,岂不愈发意味着要坏事…… “蔷哥儿,你要保重好自己呐!” 看着贾母含泪叮嘱,贾蔷笑了笑,温声道:“老太太且放心,如今我落得如此基业,又怎舍得没个下场。你老放心去南边儿逛一圈,今年过年时候再回来便是,没甚大事。” 贾母点头道:“好,你有成算就好!” 又看了眼贾政,回头问贾蔷道:“宝玉他老子还是想回金陵,不知可便宜不便宜?二房的家当,都还在金陵老宅呢。” 贾蔷闻言也是有些无语,却也不强求,点了点头道:“没问题,到了津门,自有人奉着老太太转船去小琉球,二老爷便是金陵就是。” 贾母最后迟疑稍许,轻声问道:“那……大老爷和大太太他们……” 贾蔷淡淡一笑,道:“老太太放心,等年底家来,保管还能见着他们。” 贾母笑了笑,又拍了拍“黛玉”的手,温声说了句:“好孩子,难为你了。” “黛玉”抿嘴浅笑,眸光流转间看向了贾蔷,不无悲切的目光中又有心甘情愿赴汤蹈火的决绝,让贾蔷怀疑他是不是真的不是人…… 其实,真的没甚么危险的,只是给一些人一个台阶下而已…… …… “老太太,您寻我有事?” 刚在码头上送走了贾母,宁荣两府除了“黛玉”还在,几近人去楼空,不想尹家太夫人又派人急寻他。 至丰安坊尹家后,尹家太夫人面容没有往日里的和蔼从容,显得有些冷清,她看着贾蔷问道:“荣国太夫人已经走了?” 贾蔷还是一脸微笑,看了看尹家太夫人身边面色淡漠的秦氏,点头道:“刚在码头上送走。” 尹家太夫人颔首,又问道:“你何时离京?” 贾蔷想了想,笑道:“老太太,大哥、二哥已经到城外了,明日举行祭告太庙的献俘大典。总要等完事后再走……” 尹家太夫人目光凝重的看着贾蔷,沉声呵斥道:“糊涂!完事后?完事后你还走得了?” 贾蔷还想说甚么,尹家太夫人恼怒道:“我知道你必还留了些后手,可又何苦非要弄险?我知道你的心思,你年轻气盛,又立下这样大的泼天功劳,朝廷赏无可赏,非但不念你的好,还要谋你,你气不过,非要和他们顶一回…… 可这样的事,岂是好置气的? 蔷儿,快走罢!再不走,就要走不脱了!” 贾蔷闻言,未急着答复,转头看向一旁的尹家老六尹瀚,笑道:“你和老太太说甚么了,将老太太唬成这样?” 尹瀚纠结着一张脸道:“姐夫,大哥、二哥带回来的德林军和火器营,刚进直隶就被重兵‘保护’起来了,说是犒军,和圈禁有甚么分别?听说今儿皇城里的德林军也出城了,一出城,又被看了起来。五城兵马司那边,尤其是东城兵马司,被步军统领衙门巡捕五营的兵看死,城内十二团京营都转动了起来,京里各坊市街道,都开始布置兵马……防的就是绣衣卫作乱!姐夫……” 贾蔷笑着截断道:“这不是为了献俘准备的么?也值当你惊慌?” 尹瀚气的跺脚,道:“姐夫!!连国子监的监生们都看出来,如今已是十面埋伏了,是必死之局面,你怎还这样糊涂?” 贾蔷呵呵一笑,关心问道:“小六,国子监的监生们怎么看此事?拍手称快大骂诛国贼的多,还是有同情心的多些?” 尹瀚闻言,为难稍许后,咬牙道:“姐夫,你把平康坊七十二家抄了,江南那边苏州、扬州、杭州、金陵的名楼也都抄了,还指望天下读书人能念你的好?全天下的文人,怕都在骂你……不是姐夫,如今你还管这些?” 他快气疯了,怎么看贾蔷如今都似魔怔了般。 和当年董卓老贼一味的在梅坞高乐,死到临头都不知,有何分别? 贾蔷不理他了,回头同尹家太夫人笑道:“老太太且放心,不妨事的。二韩顶多在太庙奉先殿前,痛斥警告我一番,以彰显彰显朝廷的威严。 他们不敢真拿我如何,德林军并不只有四千,敢杀我,大燕的半壁江山都要陷入战火中。” 看着自信满满的贾蔷,尹家太夫人一时也不知该说甚么才好,过了好一会儿,方叹息道:“也罢,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总而言之,蔷儿,你需记得一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拘何时,保全自己,才是第一位的。便是暂时受些委屈,也一定要忍过去……那么大一家老小们,都指着你呢!” “是。” …… 入夜。 平海王府,宁安堂内堂。 李婧满脸怒火,道:“爷,我刚进来时发现,如今连宁荣街两边都有兵马远远盯着了,真是欺人太甚!” 贾蔷正在给“黛玉”看手相,说的天花乱坠,逗的“黛玉”频频抿嘴浅笑,听闻李婧的怒言后,笑道:“说了让你一道走,你偏不去,这会儿又生气,何苦来哉?” 李婧嗔怪一眼,道:“爷没走,我能走?我寻思着,万一事情有变,我也好叫他们知道知道厉害!” 贾蔷呵呵笑了笑,道:“好!到时候,你就叫他们知道知道厉害!不过明儿你未必能出得了家门……” 说罢,又同“黛玉”道:“明儿进宫,除了与太后娘娘见礼外,余者皆不必搭理。果真有人说些难听的话也不怕,回头谁说的,谁给你磕头掌嘴。说一句,磕十个头,掌嘴十下。说十句,磕一百个头,掌嘴百下。” 见“黛玉”只是抿嘴笑,也不言语,就知道她不信。 贾蔷呵呵笑道:“我此生,从不对人说谎,尤其不对女人说谎。你心思细腻,对我让你做这件事,心里必是有伤心之处……” “黛玉”却摇了摇头,轻声道:“又不是只留下我一个人,连爷也未去。有你在,我甚么也不怕。便是……便是果真没了,爷在左近,我也是不怕的。” 贾蔷无奈道:“你要是没了,那我岂不是也没了?忒不吉利。” 李婧看着“黛玉”啧啧道:“妹妹,你真是……水做的一般。瞧你这水汪汪含泪的眼睛,这世上哪个男人能经得起?” 见“黛玉”变了变面色,贾蔷笑道:“别理她,她就是嫉妒你。”而后同李婧道:“林妹妹原也是这样的,盖因身世的缘故。后来遇见了我,先生也险死还生,回到京里成了大学士,她才慢慢安定下来,不再动辄敏感落泪。如今这个妹妹,身世比林妹妹还难些。我又不想因为她像林妹妹这个缘由收进房,一直等到现在,才识得其品质之珍贵。相信日后,会越来越开朗活泼。” “黛玉”听闻此言,反倒有些羞愧的不好意思起来,眉眼流转间,细声道:“是我的不是,原已经好许多了,也和香菱、晴雯、小角儿、小吉祥她们疯顽。可是近来,不是瞧出爷有难事?心里就焦乱的慌。只要爷能没事,我就不怕了。” 这会儿瞧出贾蔷的自信,不是没有根底的自信,她也觉得不会有差池了,因而放下大半心来。 李婧羡慕的看着“黛玉”,道:“妹妹真好,心也好,都是女人味儿,声音也好听,又细又媚又娇滴滴,还微喘着,怪道爷夜里最喜欢……” 话没说完,“黛玉”一张俏脸都快滴出血来。 也顾不得对明日的担忧了,起身要去撕了李婧的嘴。 李婧英姿飒爽,逗着“黛玉”顽闹起来。 眼见“黛玉”娇喘吁吁的要吃亏,贾蔷忙上前,将两人一左一右揽住,往床榻处劝:“算了算了,都是一家人,好姊妹,要多互帮互住,不打了不打了!” 一夜无话。 …… 翌日清晨。 宣德元年,四月十四。 宜东土、安葬,作灶。 忌出行、上梁、斋醮。 许是日子果真不好,一早起,天气阴沉,不见日头。 乌泱泱的云层虽不见黑,却压在半空。 使得整座神京都中,愈发显得肃穆厚重。 宁安堂内堂,丫鬟金钏与“黛玉”拾整好了妆容,以郡王妃的佩戴,今日要与贾蔷一并进宫,参加这一场大胜后的盛事。 另一边,后半夜在“黛玉”晕晕乎乎时就出去,也不知做甚么去的李婧,也帮贾蔷穿戴齐整了。 看得出,昨晚上还一直在挑衅“黛玉”的李婧,此刻神情绷紧,帮贾蔷理玉带时,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怎能不紧张? 怎会不紧张? 一步步走到了今日,用了一个近乎弥天大谎,来布下这个谁都不可能预料到的局。 但是,若这个局出现丁点闪失,就不叫局了,而是笑话。 尽管,按道理来说,不会有甚么闪失,南边儿那位闫三娘着实立下泼天功劳,大局应当足以抵定,可保不齐有人脑子坏掉了,不识好歹,又该如何? 贾蔷看出李婧的忧心和紧张,呵呵笑了起来,拍了拍她的手,待李婧站直身子后,又抱了抱她,道:“放心罢,都到了这一步,大势在我们,不会有任何问题。” 李婧红着眼圈,重重的点了点头,抿了抿嘴后,看着贾蔷道:“我知道!为了这一天,爷付出了多少心血,受了多少委屈,都忍下来了。今天,必胜!” 贾蔷哈哈笑道:“说的好,今天,必胜!!出发罢!” “黛玉”的手被贾蔷牵起,一道出了宁安堂,随后“黛玉”上了八抬大轿,贾蔷则直到出了王府正门,才上了王轿,在数百亲卫的紧密护从下,队伍出发,前往皇城。 看着不远处有兵马调动,李婧紧紧抿住嘴,眼中目光凌厉,甚至隐隐疯狂。 同一时间,贾蔷上了王轿,前往皇城的消息,也往四面八方传散开来…… “轰隆!” 毫无征兆间,天上滚滚乌云中,一道春雷炸响! …… 第1085章 既然都不让我走,那我不走就是 “呜……” “呜……” “咚!” “咚!” “咚!” 礼乐阵阵,声冲云霄。 九象九驼十八白马,在太仆寺的引领下,缓缓穿过玉带河上的金水桥。 一百二十名威武御林,持大戟列于大戟门前。 五开间的金殿内,君臣齐整,文武俱列。 文臣之属,自是以韩彬、韩琮为首当头。 勋爵武将之属,则是以贾蔷为首。 另有宗亲一列,只是除了宝亲王李景,义平亲王李含,宁郡王李皙外,其余皆是些杂支,最高也不过一个镇国公,便是这样,人数也很少,不足勋贵武将之列的三成…… 开国一脉且不必多说,与贾蔷交好的十家,除了镇国公府牛家外,余者多在外省提督一省军务。 牛继宗今日也上了朝,以其手提四万丰台大营的地位,在武勋一列,排名第九位。 贾蔷身后,站着北静郡王水溶。 水溶虽无实权,但王爵之清贵,可列第二。 排名第三者,为元平功臣,永城候薛先。 薛先原为蓟州镇副总兵,可提格为总兵。 如今被调入京中,加兵部尚书衔,执掌奋武营! 同例者,还有武定侯郭淮,执掌练武营! 临江侯陈时,执掌敢勇营! 景川侯张温,执掌果勇营! 荆宁侯叶升,执掌鼓勇营! 永定侯张全,执掌效勇营! 吴兴侯杨通,执掌立威营! 兴安伯徐良,执掌伸威营! 武康伯李珍,执掌扬威营! 顺昌伯王佐,执掌振威营! 除了耀武营和显武营留给尹江、尹河外,其余十大京营,皆为元平功臣所领! 元平功臣几经清洗,留守神京城的,已经寥寥无几。 如今这些,大多是从九边折返回来的。 韩彬凭此手,一来掌了兵权,二来也断了这些军门在边关的根基,算是一举双得。 且有这十位在九边打熬多年的王侯亲领京营,足以办成今日大事。 贾蔷和元平功臣之间,不仅是血海深仇那么简单,还是世仇。 如今拿下贾蔷,绝对是元平功臣最愿看到的事。 至于会不会让武夫坐大,重现隆安初年的窘境…… 自然不可能。 等办完今日事,往后二年里,再一个个去职削爵就是。 一群匹夫之勇,想寻他们的破绽漏洞,不要太简单! 太平盛世,留那么多武夫做甚么? 即便朝廷需要兵马,从寒门中挑选武将足矣。 武科举里,未必选拔不出良将。 比这些跋扈的勋门强十倍! “良辰已到!” 一应君臣文武,听闻内侍宣声后,无不精神一振。 李暄引领王公百官出了金殿,前往太庙正殿,祭拜大燕列祖列宗。 一应礼仪,由分掌礼部的叶芸所主持。 待君臣叩首罢,叶芸宣尹江、尹河二将率火器营入殿,献上准葛尔汗王旗,并诸多被俘之蒙古贵人。 由内侍接过王旗,递至李暄手中,李暄亲自献于李燕王朝诸皇神像前。 随后就是一系列的封赏……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在重臣中兴起多少波浪。 满朝王公重臣,从始到终除了贾蔷外,再无第二人露出笑脸。 一个个面色阴沉的,就如天上滚滚翻腾的黑云。 很沉闷的一个献俘大典,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走完了流程。 然而当礼毕,君臣文武并新晋显武营指挥尹江、耀武营指挥尹河,转至太和殿时,王公诸臣才从漫不经心的沉闷中清醒过来,一个个目光或明或暗的落在武臣之首的那位年轻人身上。 今日太和殿上,是否会起刀兵,是否会见鲜血…… “皇上,臣弹劾平海王贾蔷,怀不测之志,居心叵测,谋逆造反,无旨调私兵入京,其罪当诛!” “轰隆!” 随着一殿内御史率先发难,天上顺势起道惊雷,随即大雨声传入殿内。 有了这场春雨,京畿之地的旱情,将明显减缓。 好兆头! 只是此刻,已无人关注殿外春雨。 随着一位御史打头,接下来,文官之属陆续站出数
相关推荐:
狂野总统
小怂包重生记(1v2)
祸国妖姬
阴影帝国
归宿(H)
御用兵王
缠绵星洲(1v1虐爱)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姑母撩人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