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人,林安之风流成性不说,还好藩女和西夷洋女。 林如海能活到这么高寿,极有可能是被气的…… 听闻贾蔷的打趣后,林如海摇头道:“那个孽障,还有西夷皇子李错,臭味相投,做下那等混账事来,实在是岂有此理!看看邃庵公家里子弟,人人成才,羡煞老夫。” 韩琮闻言,气都喘不匀了,还是反驳道:“不过是一窝教书匠,成甚么才?你如海公当年险些就成了绝户,林家传五世成单,到了安之这一辈,让你林家子孙繁盛,你还有甚么可气的?” 虽好西夷大洋女,但正经事林安之未落下,倒是和汉女生了不少子嗣,这才是林如海勉强能容他的缘由…… 于万洲也笑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恩相且看开些罢。” 于万洲话音刚落,就见李春雨老猫儿一样的进来,禀道:“万岁爷,皇后娘娘又派牧笛前来催了……” 贾蔷微微颔首后,同林如海等解释道:“今日薛家要为德妃母亲大祝寿,朕先前应下了随皇后她们一并去一遭……” 林如海笑道:“去罢,去罢。当年的老人,不多了。” …… 第九十一章:高人 不知为何,以薛家如今的家世财富,这么些年来,却依旧住在居德坊荣宁二府的后街香儿胡同内。 当然,这条胡同除了薛家在此外,还有一门大户,长公主府。 贾母去后,薛姨妈就很少往国公府去了,改临长公主府,和天家舅母春婶儿说说古,话话家常。 随着贾母去世,尹家搬离本土,大燕地面上最超然的家族,便是长公主府。 其实便是贾母在世时,贾家也无人敢对公主府不敬,只是因为刘老实一家着实太低调,低调到拒绝和任何高门来往,才显得那样无名…… 但谁都知道,只要在京,贾蔷每年都会往长公主府来几遭。 刘家唯一让进门儿的,也就是老邻居薛家这位老太太了…… 若非知道根底的,谁又能想到,在这条平平无奇的西城胡同里,住着两户通天人家…… 今日一早,御林军早早戒严居德坊。 周遭百姓就知道,必是圣驾降临。 只是未想到,一直快到午时,天子龙车和皇后、诸皇妃的凤辇方至,直入薛宅…… …… “老薛啊,你还敢回京?” 入正门后,见薛蟠顶着一颗已见花白的脑袋跪在路边请安,贾蔷从御辇上下来,打量了番后叫起笑道。 薛蟠是真的老了,贾蔷的老只在头发,面上仍像是三十来岁,可薛蟠一张脸看起来简直成了沙皮狗,唯有那一双眼睛,仍看得出跳脱的性子,一如当年。 “嘿嘿,托皇上洪福!再者臣打进京起,在外面就没骑过马没在街上露过面,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所以侥幸还没出事!” 薛蟠赔笑说道,颇有几分小得意。 随后又将身后一个模样和他年轻时有八成像的大头年轻人拉扯出来,介绍道:“皇上,这是臣的大犬子,薛仁贵!” 贾蔷:“……” 似看出贾蔷的无语,而十七八岁的薛仁贵仿佛和他老子不是一个路子,羞臊的满面通红,跪拜见礼。 薛蟠乐呵呵道:“皇上,如今的大燕在圣上的治理下,远迈汉唐。汉唐那样盛,也不及大燕呐!臣是不行了,这些年能厮混出一些面皮来,也都是托皇上的洪福。就这样,那些忘八肏的背后一样骂臣。不过臣不在乎,臣有一个好犬子!臣给他起这个名儿,就是想让他将来做大燕的薛仁贵,给皇上效命!原是想叫霍去病的,那位更得劲,可惜霍去病不姓薛……” 贾蔷哼哼笑骂道:“行事虽粗糙了些,忠心倒是难得。” 这句话,让随驾的内侍、宫人们无不艳羡的看了薛蟠一眼。 普天之下,便是三品以上的封疆大吏衣紫大员,乃至军机阁臣们,怕都会羡慕这一句话…… 薛蟠自然是喜的无可无不可的,近花甲之年了,还抓耳挠腮道:“臣也断不会叫皇上为难,大燕的功名没有白白赏赐的,就叫他去打熬!去藩土,去外省,去秦洲、去汉洲都成!” 贾蔷满意的点了点头,薛蟠就这点最好,虽混不吝,却为人义气,不会为难朋友。 他目光落在薛仁贵身上,问道:“你想去哪里?” 薛仁贵显然比不得他老子的大神经,此刻仍紧张之极,被贾蔷注视后,更是感觉三魂七魄都消散了大半。 不过,好歹还是哆哆嗦嗦回了句:“回,回皇上,学生……学生想去秦洲。” 贾蔷闻言笑了笑,微微颔首后不再多言,目光往后移,笑道:“宝玉,又胖了?啧,你这幅模样,可一点也不女孩子了。” 何止不女孩子,看起来分明成了草莽肥汉! 原本满月一般的脸,两腮凸起成了葫芦,再加上有些花白的胡子和头发……啧。 宝玉被打趣后,悻悻一笑,倒是薛蟠“悄声”道:“皇上,二年前他老婆没了,跟了一辈子的小妾也没了,他就这样了……” 贾蔷闻言笑容一淡,看着低着头的宝玉,淡淡道:“人老了,都会没了的,活着的好好活着才是正经。” 却也不多说,目光看向最后一人。 见其畏畏缩缩赔笑的模样,摇了摇头,没开口,在薛蟠的陪同下,径直往里面去了。 走了两步顿住脚,回头看去,就见那孙子正一脸埋怨,嘴里嘟嘟囔囔念叨着甚么。 不过看贾蔷回头看来,差点没把魂儿唬飞了,“噗通”一下跪地磕头。 贾蔷嗤笑了声,折身继续入内。 等背影消失后,宝玉身后浑身吓的瘫软之人,才强撑着挣扎起来,见贾蔷已不在,海松了口气后,又得意起来,也不理失魂落魄的宝玉,大摇大摆的出了薛府,去寻他的狐朋狗友扯臊去了。 开顽笑,刚和天子会过面,我环三爷甚么牌面! …… 萱安堂前,满头银发的薛姨妈和春婶儿、刘大妞、王磊妻子白氏并薛蟠妻子宋氏、薛蝌妻子赵氏一道簇拥着黛玉和诸皇妃,候在门前。 说了两句吉祥话后,贾蔷又单独同薛蝌妻子赵氏道:“薛蝌在宋藩五年了,即将回归本土。以其功勋,可以封爵了。” 赵氏闻言自然大喜,余者不管何等心思,都纷纷贺喜。 黛玉奇道:“先前不是说,薛蝌坐镇宋藩,调度宋藩一应钢铁军工,皇上才放心的下么?这些年开往汉洲的兵船,多由宋藩所造……” 贾蔷微笑道:“汉洲鏖战七年,西夷们终于还是打不下去了。西夷诸国丢失了秦洲殖土后,就凭他们本土那点资本,拿甚么和大燕拼?打到今年,他们也发现了大燕的战略目标,就是为了拖死他们拖垮他们,西夷也的确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更何况,二十四、二十九和三十九三人各领一军,已经从陆路打穿中亚占领了乌克兰,如今正兵分三路猛攻波兰立陶宛王国,欧罗巴诸国腹背受敌,寝食难安。 小四十九和小五十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家伙更是不畏虎的‘霍骠骑’,从朕这里央磨哄走三千御林后,一路西进,竟组建了八万仆从军,而后挥师北向,生生将厄罗斯罗刹鬼们截断在乌拉尔山以西! 用了不到二年的光景,将乌拉尔山以东十万里江山上的厄罗斯人杀的魂飞魄散,非死即降! 如今厄罗斯王都的人,直将二人称为地狱来的撒旦! 求和的使者已经到达京城。战争,就要结束了。” 众人闻言,无不大喜过望,黛玉则抿口笑道:“原来如此……前儿我还听太子埋怨,小四十九和小五十两个小的,最是让他头疼。前面那么多皇兄、皇弟,加起来都没这两个能缠人。离的那么远,还一天三封加急文书,甚么都要。小的如粮食、衣裳、布帛、马匹、药材甚么的倒也罢了,居然连炼铁、锻造器具也要。还说甚么打算修一条几万里的铁路,从罗刹鬼的地方,直修到京城,太子生生气笑了,问他两个,他这个太子哥哥要不要一并送过去,帮他们修铁路。” 贾蔷闻言,神情却有些微妙,道:“朕倒还没听说此事,这条铁路,却是非修不可的。啧,主要还是因为,谁都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这么能打,朕都没瞧出来……” 黛玉听的心花怒放,小四十九李銁是她的次子,小五十李鉳是子瑜次子,原以为两个打小顽皮淘气的无法无天,被她和子瑜从小打到大的逆子这辈子就是在秦洲寻个地方糊弄一生了,没想到竟有如此造化! 要知道这么多皇子,连前面那些大的做出这样大的事业,都没听贾蔷这般夸赞过。 难道儿子果真是小的淘的好? 旁人倒还好,独和黛玉已经“斗”了一辈子的宝钗着实气不过,道:“皇上,怎就銁儿和鉳儿争气,李锻呢?” 贾蔷闻言,却是叹息一声,仰头望天道:“德妃啊,李锻在京时就酷爱珍馐,还有孝心,亲自下庖厨,为朕和皇后做了许多美味。偏你,不知好歹,非逼着他上进。前年李锻去了秦洲,在他哥哥李鋈的地方得一城独成一国,开国之名为美国,取美食之国之雅意,自号饕餮王!此事旁人都不敢同你说,但朕觉着,这又有甚么不好呢?” 宝钗闻言,身子都晃了晃,在一片惊呼声中,仍觉天旋地转…… 此时就听薛蟠大声道:“贵妃娘娘,我觉得皇上说的最是道理。皇上口含天宪,原就是金口玉言,偏你不听!四十二殿下这孩子有孝心,眼里也没个高低人,连我这样上不得台面的,他也从没啐过我,还专门跑到金陵城看我!见我老的厉害,也是赶到点儿上了那段日子身子正不爽利,四十二殿下就亲自去厨房里,给我连做了三天的饭,这等孝心,一下就让我康健过来!这样的好孩子,娘娘还不知足,还想怎样?” 薛姨妈也含泪劝道:“我也这样说,再没见过这样心善的好孩子了,离京出海前,也来瞧我了,哭的甚么似的,明明是他要去那荒凉之地,还几百回叮嘱我,是放心不下我这老太婆啊!娘娘,你哥哥说的是啊,这样好的孩子,还要怎样呢?非要称王称霸才是好的?” 周围指责的声音也纷纷响起…… “小二十六儿也没去征战,也成不好的了?” “我生的那两个都这般,我还不得活活怄死?” “德妃娘娘怎能这样看?小四十二这样好的孩子,竟还不知足?” “非要逼孩子做甚么?” 这就是相知相熟半辈子的好处,都知道外表谦和,内里如冰莲的宝钗心气极高,若是大家一味的相劝,说些让她看开的话,那宝钗指定要被羞愧的无地自容,甚至大病一场。 而现在这般“以毒攻毒”才是对付她的王道! 果不其然,宝钗的脸色由惨白渐渐恢复了过来,甚至有些羞红惭愧,她都没想到,李锻的人缘能有这样好? 她自然不知道,李锻临出海前,特意去寻了贾蔷和黛玉,以求自保之计,便是为了今日。 而去看望薛姨妈哭诉,去探望薛蟠等等,都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 这个高人,自然就是贾蔷和黛玉! 此刻,俩年过半百的男女对视了眼后,都悄悄扬了扬眉尖,难掩得意…… …… 第九十二章:战争结束了 西苑,勤政殿。 贾蔷、李銮、李堂天家祖孙三代俱在,李堂自十五岁起开始初步观政,至今已逾三载。 明岁起,在成为大燕皇太子后,便要前往唐藩军团参服兵役,并督导唐藩铁路的大修建。 如今大燕朝野上下其实都已经形成了共识,铁路是维护如此庞大之帝国稳定的根基! 本土在京城修通通往各省,以及各省利用地方财政自发修通各府、州、县间的铁路之后,本土已经成为铁打的江山,再无人怀疑。 兵贵神速,还有甚么样的兵马,能快过铁路运兵? 在这个时代,铁路运送再加上轻骑火枪兵和炮兵的配置,举世无敌! 殿内还有于万洲、郑杰、赵思阳、李春城、张博荣、王正新等军机大臣,并宣德侯董川、全宁侯张泰、东川候陈然等一干五军都督俱在。 除此之外,还有工部尚书贾兰、户部尚书于新云、铁道军都统马捷等重臣。 殿中正一面高架上,悬着一副舆图。 却不是大燕本土舆图,而是寰宇周天社稷舆图! 除了本土之外,还有秦藩、汉藩、唐藩、宋藩并诸外省,以及秦洲、汉洲、厄罗斯以及欧罗巴。 当然,舆图远没有贾蔷前世所见过的高清地图精密。 但大致轮廓还是差不离的…… 而在这张舆图上,用黑笔勾勒了许多线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贯穿了秦洲、汉洲、秦藩、汉藩、唐藩、宋藩以及厄罗斯自乌拉尔山以东直至京城的最长的黑线! “诸卿都看看罢,朕昨晚和太子聊了一宿,李堂也在侧。我们爷仨都同意,这几条黑线,就是朝廷今后三十年,慢一点的话,是五十年内,大燕的主要前行方向。” “以举国之力,开通这些铁路!” “李燕的江山能维持多久,朕不知道。或许能久些,或许,仍难逃三百载轮回之厄。” “但只要开通了这些铁路,那么朕可以肯定,必将夯实汉家江山万世不易之钢铁基石!!” “即便,今后再发生战乱,也是汉人的内战,朕不会死不瞑目,后悔枉来这世上一遭了……” 这骇人之言被一众臣子们好生相劝了番后,于万洲走到舆图前,一脸震撼的看着那几条黑粗的线条,尤其是横穿北疆厄罗斯的那条,良久之后,方缓缓道:“皇上,秦藩的铁路好修,汉藩的,也好修。唐藩的就更不用提了,两亿多丁口,地势平坦,修好后朝廷掌控力将会再度增强,强盛可期。至于秦洲和汉洲,据这些年传送回来的卷宗来看,铁路修起来,也不难。可是皇上,北地这一片,那都是冰天雪地啊!” 赵思阳紧跟着点头道:“不是修不得,只是眼下诸皇子出外开国,所属想要七成以上皆汉民,朝廷的负担极重,尤其是海运。但仍值得,因为皇子封国虽只认大燕为宗主国,大权独立,可正如圣上所说,只要是汉家江山,都值得。 那些地方,肥沃之土无数,无人耕种。各种资源丰富,总将为大燕所需。 所以,以借贷的方式助诸王封国修路,以开采资源作为回报,而不是大燕单方面的付出,即可帮助诸王立国,又可提升大燕国力,此双全之法。 可是,北疆之土,辽阔数万里,冰天雪地,飞鸟难渡。 修一条这样的铁路,耗费之巨,超乎想象,包括修路工人。 这些年,唐藩留给我们的藩民红利,已经不足四千万了……就这,还分布天南地北。” “不然!” 宣德侯董川忽然沉声道:“北地虽是苦寒荒野之地,但绝非无利可图。” 此直白之言,让殿内不少人忍俊不禁。 于万洲亦是哂然一笑,却未打断董川之言。 董川继续道:“本督于北疆驻扎逾十年,不断派斥候、暗探前往当初厄罗斯之地,得回的消息就是在伊尔库茨克的列娜河附近,有为数不少的厄罗斯人在那里淘金,有大量的黄金。除此之外,铁矿和煤炭更多。 不过在本督看来,这些还在其次。即便没有这些,仅从战略意义上而言,北地这一片广袤的疆土,如果不能握在汉家手中,那么将来这一片土地,一定会成为我们的仇敌、敌对势力的大后方,大纵深! 在失去秦洲,汉洲等重要殖民地后,西夷们一定会觊觎此地。一旦得逞,后患无穷! 纵使大燕能占据世上绝大多数膏腴之地,也不能真正做到无敌,断绝最大的后顾之忧。 而如果能够修通铁路,将这片无限广阔的冰天雪地死死掌控在手,那么千百年后,大燕的敌人唯有靠着阴私诡计,去挑唆诸封国之间的战争,以图颠覆我们,再无他法。 最重要的是,将这片土地掌握在手中,大燕的北疆,才会真正实现再无忧患! 早在一百年前,北疆之患的背后,站着的便是厄罗斯人。 所以臣的意见是,这条铁路,一定要修通,修好!” 东川候陈然颔首附和道:“是啊,这条铁路可谓神来之笔!四十九和五十两位殿下也真是太能打了,谁能想到,两位小殿下能打出远超当年霍骠骑的功业来!这一片疆土对大燕本土的意义而言,绝不在秦洲甚至是汉洲之下。一旦铁路修通,除了沿着铁路线上的城镇进行驻军外,陈列北疆的八大军团皆可调离!今后,只需改建生产建设兵团即可。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也将大大减轻。 臣还要再啰嗦一句,两位小殿下了不起,是真了不起!在冰天雪地中攻克厄罗斯堡垒要塞,着实超乎了臣等想象,也超乎了厄罗斯人的想象。 要知道,两位殿下并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完全是就粮于敌,甚至连子药供给都要从罗刹鬼手中夺取。 难以想象,实在难以想象! 千百年后的兵家史册上,必将留有两位殿下之名!” 全宁侯张泰也笑道:“正是这个难以想象,才让两位殿下打出了惊天之局!以奇袭奇计攻占一处要塞后,后面的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他的自然出彩,但臣最看重的,还是两位小殿下的杀性。 厄罗斯就以凶狠著称,罗刹鬼的名声多来自哥萨克铁骑,便是早年间的喀尔喀蒙古铁骑,都屡屡败在他们的铁蹄之下,动辄剥头皮以头骨为酒杯。结果遇到两位殿下,连正经活口都没留下几个。 杀的好啊!听说在乌拉尔山那边,杀的更狠,罗刹鬼子都没见过这么能杀的军队!” 贾蔷闻言,不掩得意道:“小四十九和小五十两个,虽是胆大包天,却也天生富贵,战法毫无踪迹可循,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怎么打都赢!厄罗斯那位女大帝,号称一代英主,厄罗斯在她手中不断的扩张再扩张,如今又如何?除了派使者在理藩院里哀嚎控诉,还能做甚么?朕早就命二十四他们输送兵马补给过去,眼下那两个小东西麾下兵强马壮,弹药充足,必叫厄罗斯那老娘们儿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随即眼神又变得深沉起来,道:“前些年朕费了多大的气力,想尽法子让人说伏了西夷伯努利家族、欧拉学派、惠更斯学派前来大燕治学。可惜,竟为那老妇所止。这一次,朕倒还想看看,她还能不能阻止吾家万里驹!” 李銮笑道:“数术和格学物理之妙,的确超乎想象。父皇如此重视这些人,看来都是大才。” 贾蔷颔首道:“对这些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大燕皇家科学院这些年进步迅速,颇有些所得。但比起他们,还差相当一截。如果不将这些人引入大燕,未来是有可能动摇大燕根基的。” 不说旁个,只谈欧拉一人,就是惊艳一个时代的存在。 前世谁人都知道老毛子的数学堪称顶级,老毛子散伙后,经济已经拉垮到那个地步,依旧不妨碍军工之强大,可与美丽国叫板,便是因为其强悍之极的数学。 而毛子数学之所以这么强,只因为一人,那便是欧拉。 是欧拉的徒子徒孙们,支撑起了后世老毛子强悍的底气。 李銮闻言,面色凝重起来,道:“若如此,无论如何都要为大燕所有!” 张泰笑道:“直接攻克厄罗斯拉倒!不差再灭一国!” 下任元辅郑杰却缓缓道:“想要得到的人或其他甚么,可以谈。两位殿下可也以在乌拉尔山做出继续进攻的姿势,但战争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进行下去了。汉洲战争鏖战了七年,消耗之大,超乎想象。纵然国力还未被竭泽而渔,但也耽搁了发展。 更何况,随着疆域的极大扩张,八亿丁口实际上也捉襟见肘。 未来十年,大燕的首要任务,仍是丁口的繁衍。 其次,是对现有疆域的建设,譬如大铁路的铺通,义务兵役制和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各级有力清廉官府的建立…… 每一项,都是当务之急! 而战争,一定是末选。” 李銮见贾蔷没有开口的意思,便笑道:“郑相说的甚是,算下来,大燕实际上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大战了,哪怕近二十年来,多是在帮诸王开国,敲边鼓,实则也未断过战事,尤其是汉洲鏖战这七年。但是,小四十九和小五十他们打下的北地,失不得啊。” 郑杰颔首道:“殿下明鉴。北地之重要,臣亦知之。但臣的建议,仍是以唐藩、秦藩、宋藩和诸外省的铁路为先。其次是秦洲,汉洲,最后是北地。理由有三: 其一,劳力不足。藩民和外省之民的确好用,但谁也不是傻子。这么多年的消耗下来,近乎耗费了一亿数的藩民和外省之民。元武十年以前,藩民暴起为乱案例还是鲜见的,纵然有一些,但多不成气候。可元武十年,尤其是元武十五年之后,藩民和外省之民作乱的事,几乎每个月都能听到。而能传到中枢耳中的乱事,其规模绝不会小! 如果这么多条铁路同时开工,所消耗藩民数将会骤增,必然大大激化矛盾,短期内,藩民和外省之民作乱的新闻,必呈星火燎原之势! 纵然可以反手平叛,但也将会埋下不安稳的后患,除非朝廷准备将数千万藩民悉数斩杀。” “其二,仍是国力积累不够,绝无法支撑这么多铁路同时开通。无论是运力,还是钢铁出产,亦或是枕木所耗用的优质木材,都不可能同时供给这么多铁路的铺设。” “其三,技术积累不足。据臣所知,在铺通西域和漠北草原的铁路时,劳力的损耗极大,尤其是在冰雪之土上,想要铺通钢轨,十分棘手,进度也极慢。所以臣以为,何不循序渐进,先将唐藩、秦藩和诸外省的铁路铺通,再铺通秦洲、汉洲铁路,有了充足的技术手段积累,再铺通北地冰原的铁路,岂非更合适? 大可不必担心北地丢失,既然四十九殿下和五十殿下这般能打,就请他们卡死乌拉尔山,修建王城,堵死罗刹鬼东进之路!一应粮草供应和耗费嚼用,本土可以供应! 支撑上二十年,大燕和诸王封国必将强盛之极,到时候,修通北地铁路,将不在话下。” 贾蔷眼神淡淡的看着这位接下来十年,操持天下权柄的大学士,见其目光坚定,并不因他的注视而退缩,微微眯了眯眼,好一阵后,就在殿下气氛愈发压抑之时,贾蔷看向于万洲,就见于万洲微微颔首,笑的很是欣慰,贾蔷也洒然一笑,道:“郑卿之意,倒和太子不谋而合。昨晚和朕争执了很久,今儿朕才来问问诸卿之意。也罢,朕马上就要禅位了。天下事终究由你们来顶起,就按你们的主意办罢。 只是你们要订好计划,以五年为一期,设立一个目标,五年后回头看一看,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也好总结反省。再进行第二个五年…… 总之,朕龙御归天前,这面舆图上的那些黑线,要落实了。 不然,朕是不依的。” …… 含元殿。 黛玉看着满面笑意的贾蔷进来,面上也泛起了笑容,奇道:“皇上今儿怎么这样高兴?” 即便儿媳韩氏亦在,贾蔷也未避讳,自然的牵起黛玉的手来,笑道:“太子得贤臣,朕甚是欣慰。” 在黛玉的追问下,他将今日事大致说了遍。 不过黛玉却是先喜后忧,道:“连皇上当面,他都敢坚持己见,那将来和太子起了异见,恐怕也难调和。” 贾蔷笑道:“朕怕的不是不可调和的元辅,朕怕的是应声虫似的宰相。一个没有军权的元辅,再怎么不可调和,也没有造反的根基。这条红线,这条死线,朕已经划死了!当然,千百年后,或许会发生动摇。但至少近三百年内,发生的可能不大。 朕其实还很想看到,在太子在位期间,有强硬的元辅和他对着干,并最终没被他给干掉。如此一来,就能巩固了元辅的地位。不至于将来出现了昏君,整个大燕帝国随即崩塌。 而出现昏君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出现一名权臣。” 黛玉闻言,气个半死,盖因后世之君必是她的嫡子嫡孙,怎就会出现昏君? 她怒嗔贾蔷一眼后,又问道:“海外诸王这次果真都要回来?那可是要大团圆呢!” 贾蔷笑着点点头道:“战争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和平缓冲期。等传位后,咱们就去新城,住上二年,再往唐藩博城去住,随后再往宋藩去。沿途一路都是儿孙封国,都有美景美味,该咱们尽享天伦咯!” 黛玉闻言,抬眼望着贾蔷,抿嘴轻轻颔首。 不远处,太子妃韩氏濡仰羡慕的看着这一双世间至尊至贵的舅姑。 曾几何时,天子私德在士林间的风评并不算好。 多少人暗中嘲笑他,姑姑、婶婶、嫂嫂的,乱七八糟一锅炖,着实不堪入目,实在色中之王! 但是数十年过去了,天子后宫中居然再未增添一人。 多少礼部大臣,甚至提出了后宫不可偏宠一姓女,否则于社稷不利这等直白的意见,却仍未动摇天子之心,一次大选都未进行过。 而天子和皇后之间的许多生活相处点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去后,也让天下女儿家羡慕的流泪。 何谓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如此罢…… 韩氏更庆幸的是,丈夫李銮处处以天子为榜样,与她也琴瑟和谐,举案齐眉。 嫁与这般人家,当真是几世所修之福也…… 第九十三章:倾覆之忧 元武三十四年,腊月二十三。 小年。 今日皇城外青石码头上,人山人海! 即便御林军已经将警戒线拉直五百步开外,却仍难挡京城百姓的热情。 也不知信儿是怎么传出去的,竟让百姓们得知了在海外征战了十数年,将汉家江山开拓到天边儿的皇子们终于要回来了! 这等热闹的伟事,岂有不来捧场的道理? 谁都不是傻子,想想历朝历代的皇子们都做的甚么事,再看看本朝皇子们的作为,也由不得百姓心中不敬服。 更让百姓们欢喜的是,那些尊贵的皇子们,并未让他们等太久…… “呜~~” 随着蒸汽铁甲舰的汽笛声响彻码头,很迅速的,庞大的战舰甲板上出现了一队身着青绿色军服的将校。 举手投足间的军伍之气,行动之利落,让人根本无法将他们和雍容尊贵的大燕皇子联系到一起。 直到他们在高高的甲板上对着下面的官兵以及人山人海的百姓,庄重的敬了一记军礼,而紧邻码头的官军们竟齐齐拜下时,围观的百姓们才确认,那数十名男子,并非寻常将校,而是大燕皇子之身! 因为,如今的大燕,文武官员之间早已不必相互跪拜,除非面对礼绝百僚的军机大学士,和五军都督们。 而随着身份的确认,本就热火朝天的气氛,随着皇子之礼,场面瞬间炸裂! “万胜!” “万胜!” “万胜!!” 几乎在一刹那间,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就齐齐陷入了狂欢中。 这般动静,显然震撼到了李铮等一众皇子。 即便他们这些年已经经历过太多大阵仗,在汉洲杀的白骨盈野,人头堆积起来,不会逊于泰山之高。 却也正常,历来开国称祖的,没有一个不是用敌人的头骨铸就的王座。 只是和过往几千年来华夏的枭雄不同的是,李铮他们是用西夷的头骨,铸就出来的秀丽山河! 然而连他们自身都觉得,他们是屠夫,人人身后都是一汪血海之时,未曾想到,在祖国故地,会有如此多的百姓,这样的敬爱他们。 这让离开故土多年后重回大燕的诸皇子们,气息都有些不稳了…… 好在,都是心性坚如钢铁般的大人物了,收拾好心绪,再度齐齐一礼后,就依次下了战舰,在漫天欢呼声中,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皇家马车,径直前往了西苑。 …… 西苑,勤政殿。 五十四位成年皇子分六列立于殿上,煞气之重,让满朝文武侧目。 尤其是皇太孙李堂,看着如此多位气势惊人的皇叔皇伯,几乎一瞬间有种毛骨悚然的感
相关推荐:
将军宠夫
小怂包重生记(1v2)
祸国妖姬
魔界受欢之叔诱(H)
阴影帝国
寡妇门前桃花多
御用兵王
将军夫夫闹离婚
虫族之先婚后爱
倒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