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不得长生 > 第477章

第477章

海,后面却愈发发现,贾蔷才是一颗最璀璨的珠宝,也就愈发亲厚。 贾蔷也不是幼稚之人,以为世上谁都会纯粹如一,所以他对尹家,对贾家,都有情分在。 正因为如此,尹家人才担忧起贾蔷的反应…… 尹家太夫人劝贾蔷道:“皇上不必难过,八十多岁的老人,已经算是喜丧。外人都道我这个老婆子会管家,可是老身自知家中事,和荣国太夫人比起来,老身差的太远,更没她那么些福气。” 贾蔷笑了笑,道:“老太太这话偏了,论福气嘛,贾家老太太或许略胜一筹。毕竟,人家是保龄侯府的千金小姐,一出阁,就进了国公府当少夫人,富贵乡里一住就是一辈子。可论见识、论治家尤其是管教儿孙方面,十个荣国太夫人加起来也不及老太太你。不是朕刻薄,人没了还小瞧她,贾家两府实在没甚么能看的人才。 再看尹家,即便是当初的尹褚,若非站错了队,也当得起一个合格的官僚。至于二老爷,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十三的地盘,就由不得他再放浪形骸恣意人生了,论才干,他还是有的。还有小五尹浩、小六尹瀚他们,俱是英才。 若不是朕不想落个和皇子抢人才的名声,还真不想放他们离去。” 见他并不见许多伤心,尹家人放下心来。 想想也是,赵国公过世的时候,虽然哀荣备至,但天子对死亡一事,看的很淡…… 尹后望着贾蔷,轻声笑问道:“皇上看起来仍不过二十多,和皇子们站一起,更像兄长,怎这样早就看淡生死?” 贾蔷微笑道:“因为朕知道,每个人都会死。但死亡未必是终点,说不得,是另一场轮回的开始……” 此言一出,却将尹家人唬了个半死。 可别因为她们一席话,将贾蔷说成信奉长生轮回的金丹天子了! 眼见子瑜、尹后面色大变,贾蔷好笑道:“朕并未信奉佛道,只是单纯的认为,人死后,魂魄却未必会死,或许会转世投胎,开启另一世。不过……” 他目光看向子瑜,或许还分出了点与尹后,温声道:“朕为天子,又立下诸多功德,若入地府,当以功勋相求,来世不必荣华富贵,只求早点寻到你……们。” 子瑜俏脸飞红,目光柔和的看了贾蔷眼后,避开一旁。 太……浪! 不过说来也怪,女人似乎还偏吃这一套,尤其是没有受过骗的女人…… 不过当晚自尹家回宫后,尹后约了子瑜回坤宁宫说事,贾蔷也一并去了…… …… 十二月初八,京城初雪。 这些年,随着京城大多干道以水泥沙石铺就道路,再加上西山煤矿铁轨铺通后海量煤炭输入,使得家家户户都架起了炉子甚至是锅炉,使得京城愈发有了工业气息…… 但随着一场初雪降落,京城,又成了神京都中。 这其中,又以紫禁皇城最美…… 承天门楼上,贾蔷、黛玉、李銮、林安之一同陪着刚从外省回京的林如海,登高观赏京城初雪。 “先生受累了……” 打五月起离京至今,林如海在外奔波了半年之久,如今已是七旬高龄,贾蔷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不过,林如海、吕嘉、曹叡以及薛先、陈时等这一波国老出京巡视,效果还是极其显著的。 对江南九大姓的拔除,对各级官府近亲繁殖毫不留情的惩处,整个官场因之动荡不安的情绪,随着诸老八方巡视,逐渐安宁了下来。 而军中也同样如此,大燕安稳的度过了自立国以来,最为沉重也最为凶险的一次剧痛。 但度过之后,大燕官场再度以全新的面貌,爆发出令人瞩目的生机! 尤其是对出海迁移的热情,完全爆发! 不知多少乡绅士族,整个家族整个家族的想尽办法往外迁徙。 仅半年的迁移人数,超过过去三年的还多! 朝廷却并不在意人口外流,因为不管往哪迁,无论藩土还是外省,不都是汉土嘛…… “皇上,二十年内,这等前所未有的大清洗,不能再来一次啊。” 林如海神情中带着些凝重,同贾蔷说道。 贾蔷呵呵笑道:“先生放心,经过这一次沉重的教训后,无论朝廷上还是军中,都提高了自我审视之能,二十年内,应该不会再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败坏案。并且,那些人也都误会朕了。对大案不留余地的彻查,不是因为朕想逼着他们去开发藩土,只是因为肃清军纪法政,乃是大燕治国之本!唯有如此,大燕国运,才能永葆青春,不落尘朽!” 听闻贾蔷未将话说死,未绝再兴大案的心思,林如海缓缓收回了眺望神京初雪的眼眸,看向贾蔷道:“其实皇上是明白的,哪有甚么真正的万世不坏之基呐……秦朝以严苛峻法治天下,始皇帝驾崩,二世而亡。” “爹爹!” 听闻此言,黛玉、李銮和林安之都唬了一大跳,惊骇的看向林如海。 黛玉更是急切道了声,不解林如海怎会说出如此大不敬之言! 林如海却没有畏惧,眼神直视贾蔷。 他十分清楚,那些被整治出去的士族,心里其实是多有恨意的…… 尤其是九大姓的覆灭,他们在江南绵延百年,枝蔓之繁盛,超乎想象。 多少士族,都与他们有姻亲勾连,并攀附九大姓以得利生存。 九大姓之坍塌,断了无数人的官路、财路,更逼得他们狼奔豕突,甚至家破人亡…… 如今士林中,已经隐约有人,用“华夏衣冠南下”来形容此次士族出海了! 这是极可怖之事! 可是这些事,连如今的林如海也不敢同贾蔷明言。 万一,激起了贾蔷的杀心,那便是倾国之祸! 所以,林如海只能以一己之身,前来劝谏,不可再如此大规模的治罪。 先人治国的智慧,治大国如烹小鲜,绝非泛泛之言! 黛玉见林如海不理她,愈发焦急道:“爹!你在说甚么?” 倒是贾蔷摆手笑道:“不必如此,先生最是知朕,朕心里,原就不存在一家之姓传诸万世的贪婪想法。但是先生……” 贾蔷目光看着林如海,一字一句道:“以朕的做法,即便朕的子孙,不能万世为帝。可至少,汉家子民,可于此天地间,万世称尊!! 这,就足够了!” 见林如海震撼的一时失神,而李銮、林安之的面色又是剧变,贾蔷忽地一笑,同黛玉笑道:“也不需担心,世道早已变化,只是那些人至今仍看不明白。” 林如海回过神来,看着贾蔷问道:“如何个变法?” 贾蔷笑道:“先生,随着东瀛银山的开采,还有,宋藩那座无与伦比的大金山的开发,将会有近乎无穷的金银涌入本土。葡里亚在红木国也发现了巨大的金矿,不过他们的做法是,将这从天而降的横财,用于无比奢靡的享乐,以及海军的建设中。朕不同,朕会用这些财富,继续去推动天下所有稚童的启蒙教学。不仅是启蒙教学,还有进一步的教育。学员所有花费嚼用,皆由朕出! 先生,朕深知,过去几千年来,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民心实则是士族之心,而百姓,实如韭,割复生。 但自朕以后,就不同了。每一个百姓,都将有读书识字,受到教育的机会,而且,是必须进行! 当他们长大后,朕还用担心那些分明自身不干净,却敢妄谈甚么‘华夏衣冠南下’的士族么?” 看着目光锋锐如刀,神情凛然的贾蔷,林如海再度失神…… 也是,这等事,又岂能瞒得过天子的耳目? …… 第七十八章:人人如龙 即便缓和良久,林如海老迈而清癯的面容上,仍是满满的动容之色。 以金山、银海,来推动全民读书…… 这…… 如果做成了,这大概是继强力开海拓疆亿万里后,贾蔷做出的第二件,足以开天辟地的宏伟功业! 若果真做成了,贾蔷的确,根本不惧任何挑战! 几千年来士族的清贵地位,都会受到根本的打击和动摇。 就林如海所知,如今大燕的启蒙教育,第一天教诲蒙童的,就是忠君爱国四个字。 更何况,贾蔷还要肩负起天下所有蒙童的进一步教育! 可是…… “哪有这么多启蒙先生?” 林如海皱眉问道。 以大燕如今两亿多丁口数,受学蒙童以千万计,便是五十人一个启蒙先生,也要二十万数。 眼下大燕有没有二十万读书人? 肯定是有的…… 不提举人,大燕开国百年,在册举人不到六万人,平均下来,一年不到六百人。 但要知道,大燕有一千五百余州县…… 秀才人数要多些,和举人的比,大约在三十取一之数。 也就是说,大燕一个县,一年平均不过十来个秀才,一年近两万数。 当然,启蒙师未必需要秀才这样的“高才”,童生便足以。 童生的人数,那就多了去了…… 但莫要忘了,如今大燕对读过书的人的需求,是何等的饥渴! 随着商业大兴,各省、府、州、县的商号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托风口大势的福,只要不是太蠢的,基本上都发了财。 一个商号,少不了掌柜的,少不了账房,越大的商号,需要的掌柜的和账房先生就越多。 光大燕新生出的数以万计的商号,所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才,就不知凡几。 更不用说,对读书识字需求最大的,是官家,尤其是开海之后的官家。 基本上,只要不是睁眼瞎,只要愿意出海,就能有一个吃皇粮的位置等着…… 在这种情况下,从哪寻出二十万安贫乐道愿意当乡村教师的读书人出来? 就听贾蔷略显神秘的一笑,道:“先生不知,近数月来,朕与军机处并吏部、礼部的人商议了不下十次,初步议定,从明岁起,童生考秀才,需有至少一年的支教经历。秀才考举人,需有至少三年的支教经历,举人考进士,则需有至少五年的支教经历。此支教,不能纯应付了事,所教学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算过关。” 林如海闻言再度震惊,看着贾蔷道:“这等事,廷推能过?” 贾蔷笑了笑,没有言语。 但林如海这样的顶级人物,一下就明白过来何意! 换做今年以前,这样大的动静,多半是推不过的。 可今年…… 贾蔷以前所未有强硬的手腕,近乎血洗了天下官员,在军中都以及强硬的姿态大肆清洗一番,而居然未引起太大的反弹水花…… 这样前无古人的权势下,谁还敢反对? “皇上,这绝非好事!!” 林如海用近乎生硬的语气提醒道。 贾蔷似乎感觉到黛玉身上的寒意,将身上的绣龙大氅脱下,披在了她肩头,系好丝绦后,眺望着神京城轻声道:“朕知道,以强威之势来成全此事,是在掘二十年来心血的根基。以国法治国,喊了近二十年,如今却…… 不过,朕不后悔,因为朕醒悟了一件事,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也不等林如海发问,贾蔷便微笑道:“朕醒悟过来,若始终依靠士族,就永远做不到以王法治国!朕在时,或许还能维持一个表面的架子。等朕不再了,后继子孙绝无可能抵挡的住几千年横推而来的大势!所以朕余生之所为,便是让天下民户家家为士族,要让天下臣民人人如龙!! 这,就是朕的大势!” 听闻此言,李銮和林安之几乎是同时打了个激灵,只觉得从头皮开始发麻,并瞬间遍及全身不禁颤栗,二人齐齐跪倒在地,李銮大声道:“父皇之大势,即天下之大势!” 林安之则道:“此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皇上,臣何其幸也!臣何其幸也!臣何其幸也!!” 贾蔷见其激动的失态,便笑问道:“哦?幸于何处?” 林安之眼睛都泛红了,道:“臣幸之于得逢圣主临世,臣幸之于可观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臣幸之于可目睹尧舜至圣亦不曾有之万古盛世!!” 贾蔷闻言哈哈大笑,同林如海和黛玉道:“瞧瞧,安之已得为官真味矣!” 林如海不言,黛玉则不依的嗔怪道:“安之如此敬爱于你,皇上岂忍心戏谑?” 实则连黛玉,都被震撼之极。 使天下民户家家为士族,使天下臣民人人如龙! 何谓万古第一伟男子? 莫过于此枕边人! 林如海也终于没了先前的担忧,他缓缓摇头苦笑道:“天下大势当真是日新月异,老夫虽勤学之,可到底年老体衰,跟不上世道了。也没有精力,再替皇上筹谋这等改天换日的旷世伟业。恨不能再活一世啊……” 贾蔷却笑道:“此华夏之万世基业,立策当然要高,实施起来,却也慎之重之。施政当然要雷厉风行,但雷厉风行不是莽冲莽打。所以,也就需要先生这样的国老来盯着。 百废待兴,朕也是实在分身无术,只能倚仗先生您这样的无双国士,帮朕一把。” 林如海闻言,正摇头想说甚么,就见黛玉忽地上前,在贾蔷鬓间拨拉了两下,同林如海道:“爹爹,你看他!” 觉女儿语气有异,再往前看,因不甚清楚,林如海忍不住上前了步瞪大眼,然后就看到黛玉手下,虽并不多,但十分刺眼的银白色…… 林如海登时动容,原本疲惫落寞的老眼中,喷涌出的怜爱神情,让林安之都大为吃味…… “蔷儿,你要保重身子啊!” 贾蔷一直以来都好似不会老一般,与太子和林安之同立,除了气势神韵远超二人外,单看年岁,仿佛差不了太多。 如今陡见白发生,林如海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他心里,贾蔷与长子无异…… 听此言不对,站在一边的李銮悄然往跟前凑了凑,就看到他母后手边,那些星星点点的霜白,李銮这一刻,眼睛猛地圆睁,心头如被一只大手狠抓了把般,眼泪一瞬间如决堤之水,扑簌滚下。 他“砰”的一声跪倒在地,抱住贾蔷的腿就开始嚎啕大哭起来,其声之悲切惶恐,让贾蔷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已经走了…… 正要一脚飞走,只是看到黛玉也不住的落泪时,他才忍住,好笑的同林如海道:“先生,弟子都要年近不惑了,头上有些白发,不是极正常之事么?” 林如海失神不语,倒是李銮,抱着贾蔷的腿不放,如稚童般大声哭道:“儿臣只要父皇万岁,儿臣只要父皇万岁!儿臣愿为一辈子的太子,儿臣愿为一辈子的太子啊!” 看着李銮哭的已经让涕泪糊了脸,贾蔷本来嘲笑的心思也就淡了,沉吟稍许后温声笑道:“朕只是生了些许白发,但应该还能再活很多很多年。李銮啊,如果你们这些皇子不注重将养身子骨,莫说哭朕,朕说不得还得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若是如此,你们才是大不孝之罪。所以大可不必担忧朕,朕每日勤练不辍,身子骨比你们还好。更何况……死有甚么可怕的? 只要朕将该做的事都做了,问心无愧,再将你母后她们送走,朕会很坦然的迎接那一天……” 李銮:“……” 林安之都苦笑起来,道:“皇上,您别说了,臣都害怕了……怎么,怎么还送走……” 贾蔷嗤笑一声,道:“你个混账在想甚么呢?朕是希望你姐姐能走在朕的前面,不然留她在后面,她哭的时候,朕如何为她拭泪?” 林安之:“……” 李銮:“……” 看着投身于贾蔷怀中不肯起的黛玉,和顾盼自雄的贾蔷,林如海也觉得,几根白毛算个屁! …… “小十八!你发财了!!” 站在东非大陆当地人称之为内必罗的土地上,看着夕阳下奈瓦沙湖上漫天飞舞的鱼鹰,看着遍地盛开的鲜花,随处可见的甜美水果,李鋈丢开手中的火器后,圆鼓鼓的身躯学着鱼鹰一样跳出了飞翔的姿势,朝李锴大声笑道。 不止李鋈在笑,李铮、李铆等二十余皇子,都在大笑。 真的,真的出乎他们意料了。 他们来过非洲大陆,不过是唐藩的博城(孟买),直奔宋藩(南非)。 宋藩是天子亲自圈出的地方,按照过往的经验来看,当是土地最好也最有价值的地盘。 他们亲自去过宋藩,却发现那里气候之炎热,土地之干旱,出乎他们意料。 当然,大金矿的发现,遮掩掉了一切缺点…… 不过就他们了解,整个非洲大陆上,大多数土地都是如此,甚至远不及宋藩。 却未想到,靖海侯闫家替十八皇子李锴寻的立国之地,气候竟如此温润,水源如此丰富,土地如此肥沃…… 此处真的,太让诸皇子们惊喜了。 这个时节,大燕的北地早已入冬,江南也进入湿冷时节,可是此处气候却是清爽宜人。 “这样的土地,合该我汉家子民所有!” 李铮目光炙热的看着这一切,笑言道:“有这等肥沃之土为基业,眼下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从本土迁移百姓过来,扎下深根去!” 李铭很是不解地问道:“大哥,这样好的地方,疆域又广阔,按道理来说,应该存在强大的王国才是。当初征伐东瀛,还打了不少硬仗。可此地的条件,比东瀛强百倍,为何敌人如同一群草鸡,一战即溃,都没杀多少,人就跑的找不到影儿了?” 四散开打量着新占之土的诸皇子们闻言,都哈哈大笑起来。 起初他们还担忧会不会是黑黑们的诱敌深入之计,就如当初在宋藩时,差点将太子都陷进去那回。 但一追就是近千里,其实追了不到一半时,他们就已经看不到黑黑们的背影了,追了个空气…… 他们不是没见过黑黑,但如此擅长长跑的黑黑,还是头一回见! 李铮笑道:“你们且看看此地的环境,便是懒汉也饿不死。到处是瓜果青菜,先前还看到数不清的羚羊、野牛……根本不需要奋斗,便能有滋味的活下去。这样的地方,怎能生出枭雄来?东瀛就不同了,本就是弹丸之地,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在地龙翻身,所以刁民也就多一些。不过老七这个问题很好,我等务要引以为戒,莫要因江山之秀丽,就丢了拼搏奔赴之心。 不然,等后面的小兄弟们一个个都出来,必笑我等无能!” “哈哈哈哈!” 第七十九章:荒唐皇子 神京南城,孙家酒肆。 此处临近南城门,每日里车水马龙,多是商贾伙计和手艺匠人,鱼龙混杂。 酒肆中摆着十来张旧桌椅,坐满了各色行商、百姓,正中有一说书先生,受店家所雇,诵读着今日的百姓日报。 “阮华文、黎兆祥、安倍宽、三木武夫、山本静子、金顺子、朴成彬等七人,因诚怀忠敬君父、挚爱国朝之心,在各自领域内,绽放出璀璨之光芒,为大燕之繁荣昌盛,做出可观之贡献,因此,特准许七人,及其家人入籍大燕,成为大燕皇朝的公民!愿其今后,能够更……” 报纸未宣读完,底下已经是骂声一片: “好球攮的,户籍司的官儿都成蚂蟥了,必是收了那些藩民奴才的贿赂!” “着啊!不然怎月月有藩民能入籍咱大燕?” “你们说说,这算甚么道理?咱们汉家子民,苦熬苦掖了几千年,遭受多少磨难?终逢天降圣主,打下了今日的无边疆土,大燕也真正成了天朝上邦,万国来朝。普天之下,属大燕之民最贵!他们算甚么东西,凭甚么就能随随便便加塞儿进来?” “野牛肏的,必是官衙里又出奸臣了!上半年那些忘八还有脸叫屈,现在再瞧瞧,没一个好东西!” “可不是吗?官衙里上上下下都是亲戚,这他娘的叫甚么事?多亏了圣天子当朝,才能有大魄力一举废了他们,不然再大的江山,也经不起那些忘八给蛀完喽!” “姥姥!如今看来,到底还是有漏网之鱼啊!” 说书先生还想继续往下读,念念本月入籍的七个人为大燕做了些甚么功绩,可群情激奋的百姓哪里肯听?只是一味的骂骂咧咧,拍桌子吃酒…… 而在酒肆做奴仆的四个藩民,也愈发卑微的躬身做事。 心中对本月入籍的那七个人,充满了艳羡…… “静静、静静,让吴铁嘴继续念!” “对,老子记得上个月那六个里,东瀛来的那个带着全家管着好大一个化粪池,发酵熟肥,一干就是八年。关键今年还全家跳进去救了两个用炮竹炸屎顽的熊孩子,一家八口子没了仨,硬是把孩子给救出来了。若都是这样的,倒也认了……” “球攮的,酒肆里你说那劳什子屎尿做甚?要我说,上上月新罗入籍的那家子也不错,主家走了水,全家老少齐上阵,拼了命的救火。一家七口,也搭进去仨,才把火扑灭,背负着主家逃出祝融之口,也还行……” “这些都是小家子,七月那会儿入籍的那八个才了得。一半东瀛倭奴,一半新罗婢养的,这两个小地方出来的人真有意思,各领着一帮人,赛着比谁铺的铁轨最快最好。啧啧啧,那是真正顽命干啊,工地上累到吐血而亡的都有七八个,这些人拼了老命,就是为了争一个入籍名额。 后来此事还惊动了太子殿下,派人查看他们的确干的不错,便赏了恩典下来,一次给了八个名额。据说此事已经传遍了东瀛省和新罗省,如今东瀛矮骡子们和新罗婢养的那些忘八,都拿咱大燕的皇太子当神仙供奉着,夸他仁德慈善,要誓死为他效忠呢!” “咦,爷怎么听着你们这些反叛攮的怎还向着那些忘八说话?” “唉,藩民的命也是命嘛……” “去你奶奶的腿!” …… “每月在报上登陆入籍藩民的详情,并于藩土、外省大肆宣扬,一来,可以让藩民和外省丁民们看到希望,让他们亲眼看见,只要用心为大燕出力,总有一天,能成为大燕汉民! 这个政策至今为止,已经实施了九年了,效果极好,尤其是在东瀛省、新罗省和唐藩三地。 成为汉家子民,就能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甚至还有宅子和牛羊。再加上本土百姓远低于藩土和外省的税赋,以及官府之清明廉洁公正,百姓活的有脊梁有尊严,对他们而言,有着致命的诱惑。 在他们那些地方,底层百姓根本连人都算不上。为大燕劳作,至少他们还能收到一份报酬…… 所以,这些藩民和外省丁民们,才会爆发出疯狂的劳作热情。 毕竟,一旦成为汉民,就好比鲤鱼跃龙门,不仅改变自身命运,还能改变全家并子孙后代的命运。 从这点上来说,极有利于藩土和外省的归化!” 元武十九年,三月初一的大朝会上,面对御史根据民间渐起风向的问询,民政部户籍司一位郎中回答着,最后还笑道:“其实对本土之民也有好处,过往千百年,汉家王朝常自比为天朝上邦,中央之国。可百姓们极少有此感受,只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再看看现在,哪个百姓不因身为炎黄子孙汉家血脉而荣耀?长久以往,民心凝聚,盛世可期!” 户籍司郎中的话,惹来朝堂上一阵哄笑声。 盛世可期…… 这句话,都快成朝野内外酒席间的一个梗了。 盖因翻遍青史,也再难寻到一个朝代,无一百姓吃不起饭,无一百姓穿不起衣…… 放二十年前,谁敢这样说,怕都要让人当成疯子。 便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时,也没人敢说无一百姓吃不起饭。 江南富饶之地或许可能,可北地水源不足、土地不肥之地呢?河西走廊一带,富裕之地着实没多少。 但如今,大燕土地贫瘠之地、山区丘陵之地的百姓,几乎都被迁移出海,唯有少部分,留在占地极少的土壤肥沃之地,种出来粮食供戍边的军区享用。 虽不敢说大燕已经全民富裕,但至少,只要肯劳作者,就一定有饭吃,还能吃饱! 这不是盛世,甚么才是盛世呢? 偏天子雄才大略,万古难有,坚决制止朝廷上下的官员提甚么元武盛世,只道眼下还只是开始,万里之程第一步,因为大燕绝大多数疆土还未开发,处于撂荒之下,天下岂有如此盛世? 因此,朝廷官员们只能说一句,盛世可期,却也让人充满欢快。 以及,无尽的荣耀! …… “元辅,据统计,元武十八年,因汉藩、宋藩采矿、筑建新城、铺设铁路、修建公路以及开垦土地等一系列繁重差事,朝廷调动之藩民兼外省百姓,人数超三千万!这还没算上在藩土、外省成为朝廷佃户,租赁公田的农夫,全部加起来,超过一亿两千之数还多。而死亡的人数,在五百万上下!这其中,以采矿业为最多,其次,是自杀的人,近六十万啊……” 军机处内,文渊阁大学士赵霁苦笑道:“青史之上,却不知会将我等写成甚么模样。想来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之恶魔。”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早在多年前就被列为国朝特等机密,属于永不解密之列,天下唯有少数几人能知。 但越是如此,心中还有些良知在的儒家官员们,也就愈发不好受。 沉默片刻后,韩琮缓缓道:“至少,大燕未行屠戮之举。和西夷们干的那些事相比,大燕良善千百倍。再者,那些差事,总要有人去做,也给予了相应的报酬。藩民们不做,就要汉家百姓去做。” 张潮看向赵霁笑道:“你也是,每年这些数据统计承上,总少不得说些悲天悯人之言来。” 万良在一旁笑呵呵嘲笑道:“人果然不能吃的太饱,不然就要成佛成圣了。”说罢问韩琮道:“邃庵公,太子出京半年多了罢?连过年都未回京。仆听闻,太子亲自扛着测绘器具,于山野之间奔波往返……虽说储君当历练,要吃些苦,可如此操劳,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话其实夹杂着些戏谑和调侃,因为韩家女常入东宫之传闻,于去岁年末时传的沸沸扬扬。 都道韩家想做大燕的第二个贾家,送尽家中女子入宫…… 总之,名声很难听。 天家未传出甚么动静来,好似全然不知此事。 倒是听说韩琮听闻此传言后勃然大怒,自此韩家女就基本上不入东宫了。 再之后,太子在京畿左近的测绘完成后,就离京一路南下,极少回京了…… 万良当然不敢直言此事,且戏谑也是善意的,未想去挑衅这位四朝元老,只是近来日子过的实在顺畅,因此夹杂了些私货。 韩琮也只当未听出甚么来,淡淡道:“诸皇子在海外大展宏图,拓土万里,听说彼地土壤肥沃,疆土之广无边无际,气候却比大燕还要温和适宜,太子自然也要更加用心做事才好。” 听闻韩琮这般说,万良的心思果然不在这上面了,眼中不无热切道:“听说十八皇子请示过天子后,命名那里为大秦,是为诸皇子席卷万里之基。大秦比宋藩还要靠近大燕,按理说应该归入大燕才是……” 一直未开口的于万洲轻声提醒道:“万大人,便是眼下大燕之疆土,一百年内能开发完都难,何必再多想?再者,皇子封国内,必七成以上皆为汉民,又与汉土何异?皇上近来心情不好,还是莫要触怒为好。” 万良闻言面色一滞,随即警醒过来,有些忌惮的看了眼韩琮后,不敢再孟浪,又感激的与于万洲拱手道:“伯安所言甚是,近来天子因二十四皇子之事龙颜大怒,还是莫要生事的好。大秦之事当再议,再议……” 于万洲微笑颔首,所谓再议,自然是就此搁置了…… 却又暗自思量,天子对那位天家逆子,会如何发落…… 想来也是无奈,虽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可那位龙子之所好,也太荒唐了些…… 这位二十四皇子做了甚么呢? 以刚满十六之身,两个月内,在平康坊七十二青楼完成了百人斩! 并洋洋自得曰:威名远超圣父! 盖因,贾蔷从未在青楼中扬名。 唉,谁家还没个混账儿子…… 只是原本以为天家子弟皆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沦陷的蓝调[SP 1V1]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角色扮演家(高H)   大唐绿帽王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媚姑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怂包重生记(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