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日天际微微泛起亮光,卫原就离开山洞了。 越往外走,卫原就越明显地感受到天地中的灵气翻倍地减少,第二天傍晚时,他所处的环境中灵气已变得十分稀薄。 往常只需打坐一个时辰就能恢复的灵气,现在则要半天才可以。 卫原直观地感受到凡人界与修士之间的互斥,同时他也更佩服本尘子了,身处这样的环境,他还能修炼到炼气期四层,怎么不叫人佩服。 三天时间就这样眨眼即过。 此时卫原已身处曾经他最熟悉的外山,站在高外远远眺望,能看清下边那个小小的村庄。 也许是近乡情怯,卫原定定站在这里半天也没挪动脚步。 他前十八年的人生都在这里生活,一花一草一木都是他最熟悉的,哪怕闭上眼睛也能清楚记得每一条路,每一棵树木。 卫原站的地方正对着他的家,从这里看去,泥土和茅草搭建的屋子因为长时间失去了主人的看护,已破败不堪。 他离开的三年,并没有新的主人住进去。 不知站了多久,卫原抬起有些僵硬的腿,不消片刻就从山上进入屋子。 屋子内一片陈旧破败的气息代替了卫原记忆中的生活气息。 终究还是不同了,卫原久不归家,估计村里人以为他早就折在深山中尸骨无存了。 第104章 夫子 屋中一片空荡荡,厨房的瓦罐,铁锅,连厅中唯一的一张桌子都不翼而飞了。 因为无人维护,父亲生前的房间里屋顶已塌了大半,阳光正肆无忌惮洒下,屋内布满青苔与落土。 墙角的破桌子上,卫原父母的灵位还在,只是早已布满了灰尘。 卫原没有用法术,而是沉默打来清水,把父亲和母亲的牌位还有桌子擦干净。 没有香烛,卫原就跪下磕了三个头,嘴里道:“孩儿不孝,回来迟了。” 当年他进山前,是没料到此行是一去久不复返的。 以为少则两个月,多则三个月他就会回来了,所以离开的时候也没考虑太多。 一切都是意料之外。 拜完父母,卫原回到自己的房间。 他这边比父亲那边情况要好得多,顶上还保存得算完整,屋中没有受到风雨阳光侵袭。 但除了那张单薄窄小而又粗陋简单,由父亲在他小时候亲手帮他做的竹床外,同样是什么都没有了。 竹床没人要估计也是因为青竹是小岭村最容易获得的东西,家家户户都有竹子制的器具。 忽然想到了什么,卫原俯身在床下摸索,有些惊喜地发现床下的暗格并没有被人发现。 他顺着一个小小的凹陷之处轻轻一掰,一只木盒掉下来,落在他早有准备的手上。 木盒没有上锁,卫原掀起塔扣,打开盒子,里面是他前十八年的加上打猎存下的所有积蓄,总共三十八两又二十一个铜币。 数清这个一直记在心里的数目,卫原心中有些难言的滋味。 小岭村没有姓梁的人家,没有那个小凤凰。 他的三十两银子也一直好好待在这里,没有作为求娶聘礼送出去...... 默默把木盒合上,卫原没再将它放回床下,而是装进储物袋中。 先去父母的坟前认真整理一遍,再返回隔壁房间把父母的牌位也收起带上。 深深环顾一圈这个家,卫原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他在村里没有十分交好的人家,而他家里的那几分田按规定卫原“不在”了,卫家又没人了,自会收回村中作为公田。 就当还了村里小时候对他的几分看顾吧。 走出小岭村后卫原有意避开村里的人,所以没走唯一的那条土路,而是从偏僻难走的地方走过。 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走哪条路都没有什么分别,有路就走,没有路就御空飞一段。 不到一刻钟他就到了县城。 卫原没有第一时间去找杨掌柜,而是在城里熟门熟路拐弯,最后来到了一家普通书塾外面。 这家书塾是由几间堂屋组成的,现在正值上午,里面传来整齐的读书声。 卫原站在屋外,他站的地方有一扇窗户,可以清晰听见里面传出的声音。 以及看见一名花白了大半头发,身型消瘦有些佝偻的夫子正在一句一句带领十来名小孩子念书。 这间书塾的学生不多,清平郡又是个偏僻小城,向来尚学之风不重,常年固定学生数量不会超过二十。 一般多则十一二人,少则七八人。 大多数人把孩子送过来的目的也只是想着让孩子在这里学两三年,识几个字,会算账,能找个好工作就足够了。 因此学生来来走走十分频繁。 “寒来暑往(寒来暑往)......” “海咸河淡......”① …… 老年夫子一边摇头晃脑,一边踱步,嘴里念着文,眼睛也留意着几个小孩子,发现哪个不跟着读,分神的话就举起戒尺,作势欲打。 被发现的小孩也会迅速坐直小身子,跟着摇头晃脑念文。 “鳞潜羽翔……”忽然,夫子发现窗边正站着一名年轻男子,一身气度莫名与众不同,正微笑地看着他。 夫子不由停下念诗,这个奇怪年轻男子的眼神似是认识他。 但夫子想了想,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心想难道是为了自家孩子过来考察书塾的? 见窗外的人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夫子微一沉吟。 对几个学生道:“你们先把这几句背下来,再写一张大字,放学之前我要考,两样都要,交不出来的不许回家。” 不顾几个学生的一脸苦瓜之色,夫子走出屋子,来到卫原面前,疑惑地问道:“这位公子,你是来找老夫的吗?” 这所私塾就他一个夫子,所以他这样问。 卫原微笑道:“夫子,你真的不认得我了吗?” 听卫原这样说,夫子更奇怪了,他仔细盯着卫原的脸看,脑中不断回忆。 卫原也不打断他,静静站着让他打量。 渐渐地,夫子眼中浮起几分犹疑,但又有些不敢确信。 毕竟记忆中那个经常躲在私塾窗下,用树枝在地上学习写字的单薄削瘦的少年,与现在眼前这个气度从容,自信舒展的人相差极大。 “你是……那个以前经常偷偷来听课的孩子?”夫子问。 卫原点点头,笑道:“就是我,谢谢夫子还记得我。”他现在的变化与几年前相比还是挺大的。 虽然是十八岁才离家的,但十七岁后因忙着打猎,来这里的次数已少很多了,好在夫子还记得。 没想到真是他,夫子流露感叹之意。 “你这几年是离开清平郡,往外面闯荡了?”清平郡太小了,很难这么快就把一个人改变这么大。 结合卫原消失的这几年,夫子就以为卫原是去外面闯荡了。 夫子这么想也没错,修真界的闯荡也是闯荡,于是卫原点点头。 “我这几年一直离家在外,这次回来也是有一件私事要做,同时也想来探望一下夫子。” 说完,卫原后退两步,双手作揖,以弟子礼给夫子行了一次礼。 夫子有些意外,又有些急,忙上前扶起卫原的手肘,道:“你我并无师生名义,何必行这个大礼?” 卫原认真道:“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卫原家贫,一直以来都是夫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得以明礼识字,此恩万不敢忘。” 说完,不等夫子回答,他取出一包银子并一只玉瓶,双手递给夫子。 夫子接过,下意识问:“这是什么?” 然而一入手就察觉到沉甸甸的重量,他像拿了烫手山芋似的,忙要还给卫原。 第105章 玉京 嘴里急道:“不可不可,你快拿回去!” 卫原不接,他真诚地注视夫子的眼睛,道:“夫子之义,卫原不敢忘。这是我自九岁起,十年的束脩,今一起交予夫子,望夫子勿辞。” “可这,这也太多了……”老夫子呐呐,入手的银子按重量粗略算来,至少有几十两。 而他的私塾,每年学生的束脩不过半两。 现在外面听说不太平,近几个月有几个孩子还退学了,他还在考虑该不该再降一些束脩呢。 况且卫原当年还是在窗外自学的,他只是没驱赶而已,算不上教。 卫原摇摇头,事实上,能做到不驱赶就十分难得了。 “里面总共三十八两余,这些银钱于我已无用处,夫子放心收下吧。” 夫子并不信卫原的话,谁的银子是无用处的? 他以为卫原的意思是现在赚得不少,所以不在意这点子银钱了。 见推脱不掉,他才不得不收下。 同时心中十分感叹,他自三十四岁考中秀才后便屡试不第。 四十七岁感念妻子独自持家辛苦,此后放下雄心壮志,决定回乡开办私塾,至今已有十五载了。 这些年收过的孩子无数,却除了两名童生,一名秀才外再无优秀学生。 却不想当年躲在窗外默默学习的那名幼童如今却是闯出来了。 “还有这只瓶子,里面有几
相关推荐:
红豆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女奴的等价替换
NTR场合_御宅屋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过激行为(H)
深宵(1V1 H)
猛兽博物馆
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