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师姐,别走 > 第126章

第126章

淹没,儿臣就将惜朝带来了,恳请父皇当场考验,给惜朝正名,也给儿臣正名!” 萧弘掷地有声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震得文武百官满脸惊愕。 天乾帝觉得他得收回刚刚的评价,这臭小子何止是骄傲,简直是无法无天,这种张狂的话他们父子俩私底下说说也就罢了,居然在百官面前也敢大放厥,也不怕将来自打嘴巴。 所有的人都觉得萧弘言过其实,可只有在萧弘身后的贺惜朝扬了扬唇。 “大皇子话说得再漂亮也无用,既然人已经在这里,直接考校便是。”这是御史大夫说的话。 “弘儿。”天乾帝看了他一眼。 萧弘回过头,只见贺惜朝对着他微微一笑,轻轻点了头。 “你别怕,我就在边上。” 待萧弘一靠边,就听到天乾帝道:“贺惜朝。” “学生在。” “满朝文武面前,朕再问你一次,你可愿当庭再考一次?魏国公可是以项上人头为你担保,你可要想好了。” 贺惜朝抬起头,稚嫩的声音却不卑不亢道:“无论何时何地,学生无所畏惧。” “好。”天乾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希望你当得起大皇子和魏国公的信任,来人。” 两个侍卫迅速地殿中摆好了一人桌椅,另有内侍放置笔墨纸张。 “今日时间所限,便只给你一个时辰当堂作考。至于题目……”天乾帝在百官之中看了一眼,忽然指着御使大夫一笑道,“游卿如此怀疑,不如由游卿出题吧。” “父皇!”萧弘当场就不干了,他忙问,“若是出个刁钻之题该如何是好?” 天乾帝顿时瞪了他一眼,然后道:“院试之题出自五书,游卿可不要偏离了。” 御使大夫立刻躬身接旨,“请皇上放心。” 第60章 率由旧章 御使大夫沉吟片刻后道:“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此题一出, 萧弘率先皱起眉头,《诗经》他已经学完了, 这句话的意思他明白,若要无过无错, 只有遵循旧制就好了。 然而此意完全跟贺惜朝平日里所说所做背道而驰, 贺惜朝什么时候是一个遵循古制的人?他可是连孔孟圣人都能批判的啊! 魏国公有些担忧, 他倒是不怕贺惜朝写不出文章来, 就怕太胆大妄为,要是写了不该写的话,到时候这朝堂吵作一团,大皇子和贺惜朝得成为众矢之的。 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 然而他还没出列, 便听到贺惜朝问:“皇上,学生是否开始答题?” 天乾帝没觉得这题目有什么不好, 可是萧弘皱眉, 想必并不容易,院试是一天的答卷时间,今日临场时间短暂,的确为难这个孩子, 于是便道:“以此做题, 一个时辰可够?” 天乾帝的话让众位大人顿时皱眉,如今已是巳时两刻, 加上一个时辰的作答时间,还有评阅,回府, 怕是得未时才用得上午膳。 早晨都是天不亮起床,胡乱吃了些垫垫肚子便来上朝,这一早上站下来,本就又累又饿,再拖延,身体吃不消呀。 大臣有心反对,可想想却无正当理由,毕竟一场考试就算两个时辰也是应当的。 这个时候从头至尾没参与议论的大臣,便对那些质疑贺惜朝舞弊的官员不满了。 大皇子说的对啊,好好的,没有证据全靠猜疑,凭什么重考? 再说,他们吃不上饭,这孩子也吃不了,还得绞尽脑汁做题,要是考得不甚理想,似乎也情有可原。 大臣们窃窃私语中裹着这股怨念和同情,大多都感受到了。 内阁学士之中,有人对谢阁老说:“谢大人,虽说再多一个时辰也是应当,可大臣之中毕竟年老者不少,您看……” 谢阁老抚着短须,合眼微眯,贺惜朝的文章他也看了上百篇了,此题并无难处。可是就因为看的多了,便能瞧出这孩子骨子里的离经叛逆,于此题正好背道而驰,一个时辰怕还真不够。 他正准备出列,然而贺惜朝却说:“谢皇上,不过无需那么久,半个时辰够了。” 此言一出,顿时让人吃了一惊。 谢阁老迈出去的一只脚缩了回来,却皱眉看向贺惜朝。 小子狂妄!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就连天乾帝也是面露惊愕,“半个时辰?” 贺惜朝微微一笑,“是,时辰已经不早了,大臣们都是一早上朝,为了惜朝这点小事拖到现在,学生心里很是愧疚。” “你可要想要了,做不出院试卷子的水平,就是你话说的再好听,也是无用。”御史大夫提醒道。 贺惜朝转过头看他,清澈透亮的眸子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一字一句道:“大人,学生说了,半个时辰,足矣。”接着他面朝天乾帝,躬身行礼,“皇上,开始吧。” 贺惜朝给砚台里加了清水,执起条墨,不缓不急地开始研磨。 他手法很漂亮,轻缓有序,腕正身直,目光认真而专注。 礼部侍郎看着,微微颔首,他想起考场上的贺惜朝也是如此的淡定,周身透露着一个稳字。 不管最后考得如何,便是此刻的气度,也让人对他充满了信心。 半个时辰,放后世便是一个小时,高考语文最后的作文时间一般45分钟,尽够了。 贺惜朝花了十分钟的时间研磨,而在十分钟的时间里,一篇千字的作文已经构思完毕。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出这个题目的意图就是为了从各个角度谭明遵循古制旧章的好处,儒家文化之一,谈及祖制祖训,必然崇尚仰慕,一切文章开端便是“先贤”“先圣”之言,就如当今大齐朝已经经历几代,可开国太祖之言依旧为后代皇帝所遵,可见尊崇至深,若是偏离其轨,必然遭受责难质疑。 这当然是有好处的,遵循古制即便会犯与先贤同样的错误,可毕竟有先人的解决办法可依,借鉴或照办便是,极利于稳定,不至于因为“推陈出新”引来让人无措的灾难。再者“先圣”“先贤”深谙世道,因为经历过动荡,考虑问题较为详细深刻,知道矛盾所在,故而不管是立法还是制定章规,总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利于稳固统治,自然受后世推崇。 谭述了这些,将好处一一罗列起来,再举几个例子,最后来一个歌颂大齐,赞美旧制的结尾,这篇文章就这么完成了。 在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孔孟先圣为世人准则的时代,这篇文章不会出错,加上文笔用词,典故加成,可以算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今日便可以用此给出个交代。 可是贺惜朝不想这样。 且不论他告诉萧弘,也是一直在传述的理念便是务实求新,就是天乾帝,他也想试试。 他在宫中三年,虽然没有怎么直接接触过天乾帝,可这位年富力壮的帝王心胸开阔,每日勤政不怠,从萧弘、谢三或是魏国公及谢阁老依稀言语之中,他可以感觉到这位天乾帝是想要一番大作为的。 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人们歌颂中的开国盛世,因为壮年,他还想要更上一层,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而一味地遵循古制,成就最多复制,却无可超越。 甚至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开国初始还未显现的问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到了现在,有些弊端苛漏已经不是单单用祖制就能捂住了。 天乾帝若是想要成就一番大业,最好的办法便是挣脱祖制的枷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时刻发现阻碍国家发展的矛盾,解决矛盾才是真正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可是此积极想法光有帝王响应,若无百官跟从,甚至反对,也是灾难。 祖制虽然求稳,可也禁锢人的思想,造成懒于思考,得过且过的惰性。 四书五经选进士,光有嘴巴,没有脑子不在少数,从一开始便被孔孟戴上了思想枷锁,到后来挣脱者能有几人?有谁敢问孔,刺孟,发展新的学术? 太少了! 俯瞰泰和殿文武百官,有多少还在想着如何干实事,造福百姓,发展国家的问题? 一个新思维的提出,怕不是思索其可行性和局限性,完善试行,而是一竿子打死的有违祖制。 贺惜朝想到这里,笔根暂停,没有写下去。 这可是封建时代,如此标新立异怕不是收到嘉奖,而是以大不敬先祖的名义给予地牢的待遇。 他皱起了眉头,然后将跨时代的话给划了去。 众人只看奋笔疾书的贺惜朝忽然停下笔,面露出难色。 也是,这题目对于一个九岁孩子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在场大臣有些挑眉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九岁的案首简直无稽之谈,还半个时辰足矣,肚里没墨,自然是够了。 萧弘有些不解,他不知道贺惜朝在犹豫什么,他问了时辰,便喊道:“惜朝,还有一盏茶的时间。” 贺惜朝微微抬起头,眼眸一眯,然后拿过边上空白的答卷纸,然后以更加清晰整洁的字迹重新抄誉。 当黄公公喊一声:“时辰到。”贺惜朝瞬间停下了笔,他站起来,双手恭敬地执起卷子,微低头递交给收卷的黄公公。 然后离开座位,走到丹陛之下,听候。 他的脸上一片淡然,仿佛此后之事与他无关。 只有看到萧弘关切的目光时,他才轻轻点了头。 萧弘顿时放下心来。 第61章 李家来人 时间有限, 这篇文字篇幅不会很长,天乾帝一会儿便能看完。 可是并没有, 他看得很仔细,脸上甚至露出惊讶来, 最后变为了沉思。 天乾帝垂眸, 看着下方的身姿站得笔直的贺惜朝, 心中之惊喜和复杂, 难以言表。 底下的大臣都直着脑袋看着天乾帝,就是事不关己的武官都好奇这孩子是否名副其实,都在等帝王一个结论。 “游卿,题目是你出的, 你自己看看吧。” 天乾帝没有评判,而是将这篇文让黄公公递给了御使大夫, 并再次道:“游卿看完了便传一传, 都瞧瞧,朕不评价,等诸位爱卿都看完了,再来评一评。” 御使大夫从天乾帝让他来看文, 而不是直接甩给魏国公或者大皇子时, 便知道答案如何。 可就是如此,当他看到这张答卷的时候, 还是惊诧不已,若不是亲眼看着贺惜朝一字一句地写下来,若题目不是他随性而作, 他真的不敢相信,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在短短半个时辰之内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他仔仔细细读了两遍,旁边的大臣实在好奇,忍不住道:“游大人,可否让下官一观?” 御史大夫将卷子给了他,然后面容复杂地看向殿中站立的贺惜朝,只见后者朝他微微颔首,接着弯唇露出一个微笑,彬彬有礼,并无得意之色。 卷子在文官之列中传阅,所到之处虽无声响,可在彼此眼神之中便可找到答案,纷纷惊叹地看向殿中的孩童。 “你们那边看完了吧,那就传这儿来,陪着站了近一个时辰,也让我们看看。”武官们朝这里喊着。 谢阁老手握着卷子,大概是贺惜朝风格的卷子看得多了,瞧得很快,到了末尾,微微摇头,“还是胆大了些。” 他听到对面喊声,忍不住失笑,便亲自送过去。 武官只要不是世家出身,识字读墨的本事欠缺了一些,有的连奏报都是军师写的,不过架不住想看热闹。 他们瞧不出门道,只是看看这字迹就知道那孩子学问甩了他们好几条街,稍微有点墨水的勉强能读懂,周围一解释,顿时恍然大悟。 厉害啊,九岁能写成这样,真不容易,要是搁他们身上,上阵杀敌都比写这种伤脑筋的文章轻松一些。 魏国公看着,心下微微感慨,他没见过贺惜朝的文章,这小子藏得深,书房夏荷也管得严,从未有张带墨的纸张流出,是以并不知道贺惜朝那案首之才究竟到了何种地步,如今看来,此子就是为了科举而生。 “国公爷,下官羡慕呀!”边上的官员低声恭贺道。 魏国公只能谦逊地一笑。 卷子依旧传看着,而天乾帝则唤了一声:“游卿,可有话说。” 御使大夫深吸一口气,出列,恭敬行礼道:“皇上,臣……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可如今,只得道一声庸才碌碌,井底之蛙不知天上星耀闪烁。臣眼界所限,惭愧。” “其余爱卿呢,可有异议?” 所有的大臣摇了摇头,谢阁老道:“皇上,无需多问,贺惜朝当为院试魁首。” “好。”天乾帝笑道,“既然你们没有,朕有,贺惜朝。” “学生在。” “此文你尚有余力,话未说完,可是?” 贺惜朝听此,垂下的脸上微微翘起了嘴角。 这文前篇谭述遵循古制的好处,到后篇却只提出了一个问题。 论遵循古制,应崇儒家先贤的朝代,在大齐之前不只一朝一代,为何延续至末,皆逃不开冗官污吏、土地兼并、苛捐杂税等历史性问题?若说古制有错,应变法革新,可为何有朝末代皇帝因大举支持变法,违规祖制,想要根除上诉问题却官民沸反,反而加速王朝覆灭? 是以在遵循与变革之间,或许并非如泾渭之界如此清晰,却需后人摸索和探求。 贺惜朝到了这里,这文便结束了。 而如何摸索,如何探求,这些具体的方法,他想说的话,却没有写上答卷,在草稿上被三行重墨给抹去。 后世都知道一项改革总是得预设之后调查取样,再数据分析,接着定点小范围试验……一步步,循序渐进方能如列车入站,平稳顺利。 只是现在为时过早,贺惜朝若是写了给帝王一个念头,怕是要在朝中造成大的轰动。 大皇子羽翼未丰,他年纪稍小,无权无势,实在没必要冒

相关推荐: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进击的后浪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掌中之物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妇产科男朋友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恶女嫁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