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默不语,甚至还听见了属于好几个人隐忍的哭声,两个人互相看看,只能紧紧的把自己缩到被窝里,默不作声。 知青院的情况,刘卫民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关心。 回来后,他就兴冲冲的回了村部,把情况一说,这刘家屯农业合作社,就紧锣密鼓的忙叨起来。 刘卫民这会儿还在沾沾自喜,他知道自己这脑子木,这是头一次觉得自己够机灵的,能在第一时间就把事情想的这么周到。 这单独的大棚,和现在的‘有多少送多少’,这区别还是不小的,他们原本被固定的大棚思维,终于也放松了一点。 “行了卫民,你就别转了。 你说的对,现在咱们这样啊,这个季节呢,这青菜也没有啥,暂时还真的就得指着这点韭菜,所以这边一点儿不能放松。 然后,那谁,去年那个,小简,是不是就是扣个小棚子育苗来的? 那不就是小棚子吗? 大棚一时半会的完不成,那就先把小棚子支起来。 唉,其实这会儿育苗也有点晚了。 大棚那边,抓紧时间,春天用不上,那秋收之后,还不得早早的? 卫民啊,你说的那个,我们商量着,觉得行。 但是,你咋能保证别的村给送来的指定就都是好的,十里八乡的,不说知根知底,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厚可信的,到时候人家掺点烂菜叶子,你能保证就能发现吗? 你就能保证不会发生这种事吗? 这事你背书,你担保,所以出了任何问题,无论是对方,或者闹到领导那儿,那也是咱们刘家屯的问题,你信不信?” “二,二叔,不会吧?都是乡亲,他们至于......”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刘卫民突然就沉下脸, “二叔,大哥,二哥,爱国哥,我知道了。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他们送过来,咱们走的是收购,让各村自己检查后再送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一次警告,两次罚款,三次直接踢出去。 这个咱们也不管,让他们各村的人自己负责,就是,这夏天,各家各村种的菜都差不多,咋能区分开呢? 要不都说那好的是自己的,到时候谁能说得清。” 跟数字打交道最多的刘爱国,脑子就活动开了, “要不这样呢? 人家说的是要的多,咱们也保不齐他们村里会不会也直接去找林书记,或者干脆的找去人家工厂门口闹,到时候,不管咋的,都弄得一身腥。 二叔三叔,要不咱们就干脆的分开算了。 今天,咱们刘家屯送茄子,就摘茄子。 其他村也是,柳家屯今天收豆角,好,那就只收豆角,别的一概不收。 然后呢,咱们自己负责接收的人,也要每天记账。 咱就比如说啊,一号,茄子,是哪个村的,豆角是哪个村的,黄瓜是哪个村的,到时候一翻本子,诶,写的明明白白的,也不怕他不认帐。” “有这个必要吗?” 几个老头先拍桌子了, “对,就是这个理儿,那收东西可不得记账?还有签字,也是得有的。 人心啊,可不能猜去。 现在这是求着咱们,咱们帮着他们挣钱,当然是咋都行。 那时间长了,你能保证他们不眼红吗? 别等到时候再生出来啥心思来。” “不错不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既然这什么合作社都成立了,那就按着这规程来,别整的跟农村的菜市场似的。 卫民,爱国,你们俩总出去,也琢磨琢磨,正经的合作社是啥样的,几个领导,几个工人,都是干啥的,负责啥工作,都有啥要求? 一个月是开支啊,还是记工分,总不能白干吧? 啥事都把话说在前头,别到时候真发现不对了,犯错啦,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谁的问题。 还有这菜的价格,是根据啥定的? 跟城里供应点的一样,还是比那个低? 是个所有的菜都是一个价,还是各是各的? 到时候咋往城里运? 牛车就那么点,速度也有限,要是用拖拉机呢,能装的是多,但是快,那路不好,那肯定也得颠簸就是了。 到时候对这菜造成影响,这个损失怎么算。 这些零零碎碎的,也得提前想好了。” “对对对,” 说到这些,刘爱国也想起了自己的本职, “还有,既然收购,那就肯定会有本钱,这个和利润是按啥算的? 多长时间算一次,多长时间分一次,是每次直接分钱到手里? 还是记着,到年底一起算? 我先说明,之前是只有村里这点事,之后如果要动钱,那这钱就不能光从我手里过,或者说,钱和账本,不能都放在我手里。” 群策群力。 这么一说才发现,这事说起来容易,要真的做起来,其实还挺麻烦的。 屋里一群中老年互相看着,好像还真的是啊! 简单不知道他们这边忙的热火朝天,不过不用想也知道,刘卫民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的,不说别的,不说冬天的物以稀为贵。 就说那夏天,那满园子都是的青菜,还能拿出去换钱,谁不乐意? 一年到头,就秋天分粮的时候能分那么三瓜俩枣,不说干点啥,那都攥在手里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生怕老人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 平时连个鸡蛋都要攒着换东西的劳动人民,自然不会放过这不亚于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的。 知青院这边的低气压,好几天的时间都没有好转,下工回去吃饭,都没有一点笑模样,简单看的直皱眉头, “就这样上工,真不能把苞米苗薅错了吗?” 明珠牵着孩子,站在门口,看了一眼, “应该不会,我估摸着,这会应该都在沉淀吧? 既接受不了现实,又不得不安慰自己接受现实,并劝着自己,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填饱肚子,所以不得不向生活低头。” 简单诧异, “珠珠姐,说的这么详细,心理活动都有,好像你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明珠潇洒的一摆手, “嗨,差不多。 只不过,我那时候,有你,有东方。 而且,我的目标明确,就是要留在这边,所以这个阶段就很短,几乎都没有,和他们这种带着点逆反,有些别扭,又不得不屈服的心理,恰好是相反的。” 简单仔细品了品,可不咋的,这话形容的,恰当。 “唉,也是没办法。 再说,人家回城是回家,是受欢迎的。 但是,我知道的,有好多人,既然能被家人送下乡来,其实,在坐上火车那一刻,就算是已经被家人放弃了,只不过,自己还接受不了而已。” “是啊! 当初下乡几乎也都是全家苦一个,幸福一家人,结果呢? 也不怪他们心寒,从年前到现在,有多少人没收到信,没收到包裹,甚至连只言片语的家书都没收到了?” 其实算起来,他们的年龄也都不大,普遍的二十一二岁,在简单眼里,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简单就忽然想起那个爱说爱笑,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李广,她记得,李广好像也不是受家里欢迎的孩子吧?也不知道这次回去,会不会有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有陈景护着,应该不会太差。 程锐和程安不在家,家里的几只狗也好几天不见踪影,简单又恢复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了。 慢悠悠的吃了午饭,在房檐下休息了一会儿,看着上工还有一会儿,干脆的起身打水,直接倒进通往后园子的水沟里,然后化作一条条细小的小水流朝着每一条垄沟而去。 上工铃声响起的时候,她去看了下,也才浇了一半,不过,这种事本来也不是按时按点的,不耽误上工就行。 说到底,都是自家的园子,勤快点就多浇点,长好了,那也是自己借力。 尤其是,当刘卫民开会说了,人家有多少要多少的时候,那村民都半信半疑的不敢相信, “村长,真的假的啊?他们是农村人吗?城里人都有供应,还真能上咱们农村里抢食儿来?” 刘卫民目光如炬,直直的射向说话的人, “来大点声,再说一遍,让我也听听你们都有什么意见? 是我这个村长耽误你们的发展了,没事,不想做的回去吧,” "我不!" 这明显就是能换钱的活,她能回去吗?那不都便宜别人了? “我不回去,凭啥他们都能在这?” 刘卫民目光一凛, “就凭他们都信我不会害他们,就凭他们不会在这信口雌黄胡咧咧! 还抢食儿?怕抢食儿赶紧回家看着去! 但凡是有手有脚,认可挨累的,那就没有不好的。” 本来也不是没有人质疑,但是这出头鸟,都被刘卫民一顿损,谁还敢戳着话把子? 再说要细说,谁也不傻,村长说的明明白白,不用他们个人掏钱,就是那大棚需要的费用,在挣钱之前也不会摊在他们头上,他们能付出的,无非就是一把子力气了。 这么一想着,很多村民当时就低下了头,还想挣钱,还想东想西的犹豫,前怕狼后怕虎的,这不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吗? “咳!想要过年多吃肉的,想要吃饱饭的,跟我过来。 至于不相信的,我也不强求,咱们一贯的惯例,能者多劳,影响大家吃饱饭的,就把他扔出去。 但是到时候,见着别人得着好处,可千万别眼红,别到时候再说我刘卫民挤兑你们家,也别说乡亲们看不上你们这点小家子气。,” 第559章 刘卫民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虽然性子软了一些,但是一心为了大家伙的心思和初衷一直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一直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吧,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就这个环境,这个条件,那几年自然灾害严重的时候,没有饿死人,全村都能全须全尾的挺过来,那就已经是不错不错的了。 就因为这点,村里人对他的信服都多了好几分呢。 合作社说的好听,其实现在连一个草台班子还都没有,全靠着这几个纯外行的臭皮匠,在这一点点的拼凑呢,绞尽脑汁的,还没等拼凑全乎,几个人都累的不行了 最先罢工的事几个年纪大的,然后就是刘卫民几个,反倒是平时就用脑的刘爱国坚持的久一些,还在那儿整理着刚才大家的劳动成果。 看着一屋子的愁眉苦脸,刘三爷先服软了, “不行不行,要说下地干活,咱们这老胳膊老腿的还能顶一顶,这也不是咱们干的活啊,还得去找年轻人,他们脑子活,有想法。” 刘卫民叹气,他还能听不出来三叔的意思,他也无奈啊, “三叔,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早早的就试探了,小简不干,嫌麻烦。” 几个人怔了一下,随即更是无奈,这还真是她能说出来的话,这是个下工直接回家,宁可上山,也不在村里闲逛的人,她真的是,来了好几年,除了知青,这村里她算得上熟人的,也就刘三爷一家,和刘卫民家。 到现在,恨不得还有一些村里人她都不认识呢。 “那咋办?除了她,还有谁? 卫民,你家建设呢?要不让他来,就当练手了,早点上手你也早点撒手。” 村里人读过书的少,刘建设算是一个,他们接老家伙和几个村干部都默认,刘建设就是下一任的村长继任者,这种事情也就不必避着他。 但其实,刘卫民对儿子那几分本事还是有数的,当即就摇头, “怕是不行,他这些年就是学,也都是跟着咱们,都没离开过村子,哪见过这种事情啊?” “也是。” “那这么算来,也就知青院那些知青能用了,卫民,你有把握吗?” 刘卫民把剩下的人挨个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那几个小伙子倒是不错,就是我看着,一个个的除了上工,就是上山,就咱们这零零碎碎的,他们都不像能对这感兴趣的啊?” “先去问问吧,咱们要的是一个能让咱们这个合作社正规起来,领着大伙走上正路,能带着大家伙赚钱,这么一个人,我就不信,这么大个村子,还找不出来一个了?” 刘爱国补充道, “这个人啊,要是知青,那性子太软了不行,到时候万一有的村民仗着身份仗着关系撒泼耍赖的,要能镇住场子,又能抹开面子,甚至,要是有人耍横动手,也要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不吃亏。” 刘卫民气笑了, “嘿?我是发现了,你这不还是瞄着小简的吗?还镇住场子? 要是真有人来捣乱,那,那谁也不能让啊! 不行,” 这点倒是提醒他了, “我得跟乡亲们说清楚,要是有人以次充好,想过来骗钱,发现一次,那以后都不收他家的。 哼! 抓一个两个杀鸡儆猴,我看还有谁敢瞎胡闹!” 该说不说,刘卫民心软归心软,这么多年的村长,也不是白干的,有自己的一套法子,该松的时候松,该不客气的时候也不客气,不说别的,村里人倒是挺吃这一套的。 “行,你心里有数就行。” 苗还没出多大,其实杂草也不是很多,上工的时间也不像农忙的时候那么紧,像是简单这样的,就有些腻味了。 今天刚锄完草,隔两天绕回来,还是刚出地皮那么大点的,重复好几圈都是一样的活,没有什么成就感,她早就没有什么耐心了。 在她这,还真就不如秋收来的爽快。 于是,她干脆的请假了。 这大好的天气,上山放松放松不好吗? 巧了,林东方他们几个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知青们人多,又是下工后才出发,他们出发时,简单已经如鱼得水般在深山里玩了一大圈了。 村里不少老人和不上学的孩子也都在外围,打猪草,挖菜,这都是每天的基本操作。 有那勤快的主妇,会在育苗的小棚子里撒上一些白菜籽,这玩意儿皮实,出苗快,出苗率也高,用不上几天就可以间间(四声),当个蘸酱菜,做个汤,或者移栽出来都是不错的。 但是总体说来,这时候的主菜,那还是野菜。 婆婆丁,曲麻菜,柳蒿芽,荠荠菜,猴腿,蕨菜,小根蒜,大叶芹,水芹菜,广东菜,香椿芽,种类多,分布广,几乎在哪片都能找到不少。 在这点上,知青们就连村里的孩子都要不如了,至少那些野菜,简单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可能跟村民们靠着这野菜救命不同,简单没有这个压力,也就没有村民上心。 比起那些没有什么滋味的野菜,她最喜欢的是那种小根蒜,和葱的口味差不多,刺激味蕾,洗干净蘸酱就能下饭。 哦,还有一种,在农村也是几乎能当主食的,那就是榆钱,掺上一点点玉米面,也不用多,只要能团成团不散就行,上锅蒸,蒸熟了就是香气扑鼻的榆钱窝头。 跟其他的野菜相比,这个是最节省粮食的,在榆钱下来那短短的时间里,村里能见
相关推荐:
碧荷衍生文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火影之最强白眼
痛之花(H)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带着儿子嫁豪门
深海gl (ABO)
流萤
薄情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