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忙活。 白天,雨雪落在地上,化成一片,晚上再一冻,隔天人走在地上能打滑。 公社那边儿,收割机也闹起了毛病,傅杭和林海洋加紧维修,半天后收割机重新投入到使用。 抢收进行到第五天,越发的冷,戴着线手套都冻手,这时候,双山公社的田地总共才收了不到三分之一。 收割机疯狂转动耙禾,卷着庄稼,争分夺秒。 第六天,暴风雪突然就来了。 北方形容冬天的一种雪,叫大烟儿炮。 雪洋洋洒洒地落下来,风会吹着口哨,卷着将落或已经落地还没沉积的雪重新飞扬起来,有时候还会在地上转圈儿,绕的天地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极低,人走到很近,才能看见黑影。 这种雪,三九天常见,刚入冬很少有,有时候等到腊月,都见不着初雪。 而今年,秋收的时候,刮起了大烟儿炮。 晚间,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躺在自家的热炕上,听着外头的大烟儿炮的呼啸声,犯愁: 这么大的雪,田里的庄稼咋办啊? 谁都拿老天爷没治,只能在家里熬过夜去。 晚上八点多,赵柯在屋里听着雪簌簌落在房顶窗上的声音,睡不着,披着棉袄下地,推开一条门缝。 风雪瞬间便从门缝疯挤进来。 赵柯朝外望了一眼,外头雪打灯,除了白色还是白色。 她棉拖鞋伸出去,踩了一脚,脚印足有两厘米深。 这雪要是下一宿…… 赵柯透心凉,裹紧棉袄,关上门,回到屋里,伴着风雪声,怀着忧愁,合眼。 第二天,赵新山家—— 赵新山不到六点就起来,外头还黑漆漆的。 他穿好抗风的大棉袄大棉裤大棉鞋,推门,受到阻力,试了试劲儿才推开。 雪还在下,门口堆了足有三四十厘米的雪。 他家这样儿,有些朝向不好的,门都得推不开。 赵新山去大队部,拉开库房的大门,扛起一把木锨,踩着陷脚的雪,挨家走。 社员们还都没起来,村子里只有他一串脚印,走过去没多久,便又覆上一层薄薄的雪,圆润了脚印的形状。 半个小时后,村里又有其他社员起来,发现脚印,也去拿木锨,一起去“救人”。 赵柯家的房子格局,很容易积雪,赵柯的门被雪挡了一半儿,下面的已经压实,推不开门了。 赵新山过来帮她铲雪,顺道帮他们家厨房门口的雪也清了。 余秀兰听到动静,穿好厚衣服出来,跟他道谢。 “不用。” 赵新山铲完雪,放下木锨,手支在把上,对刚出来的赵柯道:“我得去地里看看,这大的雪,不知道地里啥样儿。” 赵柯道:“大伯,我跟你一起去。” 赵新山沉默地点头,俩人一起往村外去。 路上,遇到社员,社员们知道他们去看地,纷纷跟上。 等到没收的地头时,队伍已经壮大到十来个人。 一群人看着地里,默然。 垄沟都平了,排水渠也几乎满了,不少庄稼都被雪压趴下了,埋在雪里。 马上就要轮到收割机来赵村儿大队了…… 有社员心疼地抹一把脸,“这么大的雪,收割机还能过来吗?” 就算过来,能进地吗? 进地了,那些趴下的庄稼也收不了。 赵新山已经很久没抽烟了,这时候极想抽一根烟。 赵柯两个脸蛋儿冻得通红,两只手揣在袖子里,望着雪地不说话。 雪这么闷着庄稼,明年开春,全都得烂,赵村儿大队今年相当于白干,不能这么干瞪眼。 他们不止有机械化,还有最原始的方式。 机械是冰冷的,人是热血的,人才是生活的主体。 赵柯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道:“大伯,干吧。” 赵新山道:“别管收割机了,以前没有收割机,我们也得收地,不就是下雪吗?干!” 其他社员们互相对视,吐出白雾,异口同声:“干!” 他们这么些年,啥事儿没遇见过,人总不能坐以待毙,啥都不干啥都捞不着,干还能挽救。 说干就干,社员们回家,跟家里一说,吃完饭,再一次全村儿老少一齐出动,冒着大雪紧急抢收。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顶着风雪,在一片苍茫中弓着腰,镰刀刷刷不停地挥舞。 凛冽的风,刀锋一样刮得人脸疼。 帽子上落雪,帽檐上哈气和雪凝结成白霜,眉毛眼睫毛也都成了白色。 雪踩进大雪壳子里,再拔出来,雪灌了一鞋,化在鞋里,和袜子冰冻在一块儿。 手脚都冻得发痒发热。 没人停下。 赵村儿大队村外,一辆拖拉机怕雪滑,慢慢腾腾地拉着满车的人,晃晃悠悠地驶进赵村儿大队。 片刻后,拖拉机停在晒场,车上的人手拿着镰刀,陆陆续续地跳下来。 开车的是陈三儿,陈三儿跑到赵新山家也没看见人,喊了几声也没人硬,便又跑回来,对打头的人道:“段书记,都不在。” 段书记稍一思索,便猜到人都去哪儿了,招呼身后的人:“走吧,同志们!咱们帮赵村儿大队抢收去!” 一群人响应:“好!” 这些人都是先前收割完的大队,大雪一下,段书记和吴主任便出来动员,还亲自带队出来帮忙抢收,挽救集体财产。 地里,忙活的众人什么都看不清,只隐约听到点儿动静,一抬头便瞧见低头黑乎乎一群,好像是人。 陈三儿冲着地里喊:“大队长!赵主任!段书记带人来支援咱们抢收了!” 风雪再冷,这一刻赵村儿大队社员们的心也是热的。 赵新山艰难跋涉出来,紧紧握住段书记的手,激动地晃,“谢谢公社,谢谢组织,谢谢领导。” 段书记拍拍他的手,道:“别谢了,赶紧的,收割机在后面儿,你们大队干完,咱们一起去帮其他大队。” “好!” 段书记也拿起镰刀下地,众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大烟儿炮还在刮,也刮不倒农民们坚韧的精神。 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风吹雨打暴雪侵袭都打不倒的庄稼人。 一个小时后,傅杭跟着收割机到达,收割机进入地里,收割的速度霎时加快,众人的压力一轻,却也都没停下镰刀。 不能拖,越晚天气越恶劣,他们忙完,还得去帮其他大队。 傅杭也拿起镰刀,进到地里。 直到中午大伙儿吃饭,赵柯才见到他,两人对视后,没有多言语。 一天半后,赵村儿大队和来帮忙的大队社员们跟收割机一起转到另一个大队,齐心协力进行抢收。 今年的秋收,因为一场雪,比往年要艰难许多,可同时,双山公社各个大队的心也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就像赵柯说的,他们同属于双山公社,他们是一个集体,他们是兄弟大队。 第208章 (捉虫) 东北苦寒, 是知青们下乡最苦的地方之一,本地人却已经习以为常。 东北的冬天能冻死人,东北的大雪能压破房顶,但论起来, 比不上旱涝的灾害对农民们影响大。 赵村儿大队的房子都是涝灾前后修过的, 还算结实, 双山公社各大队涝灾后也修补过, 就算有些房屋太老旧,勤用木锨铲一铲, 也能挨过去。 而双山公社今年秋收之所以这样忙乱, 跟公社开垦了太多地有很大关系, 机械化跟不上, 人力有限,秋收时间拉长,天气恶劣的影响便格外大。 下了三天大雪,抢收进行到十一月下旬, 农民们身心苦痛难熬, 依然坚持下来。 这还不是一年的结束。 人工收割的庄稼,还要再打谷脱粒;大雪封路,送不出去,各个大队只能集体出动,扫出一条路来,方便送粮出去。 交粮不能耽搁。 一系列的事儿忙活完, 时间就进腊月了。 赵村儿大队的分红大会要在卖猪之后进行, 公社要先开这一年的总结会议, 与会人员是公社的干部、各站长以及各个大队的大队长。 段书记发言, 先肯定了今年整个双山公社喜人的成果。 公社的领导们应对大雪有效, 及时挽救了集体财产,完成了一年的耕种任务。 今年双山公社丰收,交上去的粮在整个省城都很拿得出手,同样得到了省里的高度表扬。 双山公社的养猪场目前也状况良好…… 段书记每汇报一个成果,下头便一阵热烈的鼓掌。 之后,他便话音一转,开始进行检讨—— “春耕的时候,整个五月都是艳阳天,没有耽误耕种,夏天也算是风调雨顺,秋收却显露出准备不充分的弊端,险些造成集体的重大损失。” “虽然农民春种秋收是靠天吃饭,要跟老天爷赌,但一个公社的领导们不能存在赌博的心态。” “大刀阔斧,也有点儿操之过急,这是双山公社领导班子的决策问题,我作为公社书记,得做出深刻的检讨……” 整体来看,肯定是功大于过。 甚至大家都看重结果甚于过程,只要结果是好的,一些瑕疵完全不算是瑕疵。 不过段书记一个大领导这样检讨,又表明以后公社在工作中会更严谨,大伙儿心里头都更踏实。 吴主任说,公社计划明年再买一辆收割机,还计划购入
相关推荐:
深海gl (ABO)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火影之最强白眼
双凤求凰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我有亿万天赋
碧荷衍生文
认输(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