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们工作?” 苏教授道:“我今天没课。” 孙副厂长道:“赵同志不用担心,有工作我会离开一会儿的。” 而他说完,就有人来找,便暂时离开。 傅杭三个人忙活,别人都不能插手,苏教授和赵柯这个外行人也插不上手。 苏教授跟赵柯闲聊,问她:“你们在省城待几天?” 赵柯道:“三五天吧,看采购顺不顺利。” 苏教授邀请道:“要不要到大学讲一讲你们建设农村的心得?” 建设农村的人千千万万,她现在做这点儿事儿,就去讲心得,太空了。 赵柯摇头,婉拒了。 苏教授没强求,又道:“报社收到不少给你们的信,临走之前记得取,以后再有来信,报社会邮寄过去。” 赵柯并不太意外,答应下来。 “信很多,你打算一一回吗?” 赵柯问:“您是有什么建议吗?” 苏教授建议她向《群众日报》投稿,“你也可以写一些文章投过去,对你的前途有好处。” 赵柯若有所思。 拖拉机厂中午下班时间到,孙副厂长又返回来。 傅杭他们这一个小时,全都花在翻找上,还没开始装。 但孙副厂长大致瞅了一眼他们找到的部件儿,基本都对。 “先放着,咱们去食堂吃个饭,下午再弄。” 傅杭三人走回来,全都一身油污,身上也都是柴油味儿。 一行人往食堂走。 傅杭关心地问赵柯:“柴油味儿这么重,有没有不舒服?” 赵柯不在意道:“已经习惯了。” 傅杭看她脸色正常,这才靠近她走。 中午吃完饭,傅杭他们便回到二手车库继续忙活。 拖拉机厂有些员工听到风声,趁着午休过来看热闹,议论纷纷。 工人给拿了椅子,苏教授站不住,坐下了。 赵柯没坐,她给揽活,他们三个一刻不停,她怎么好意思坐。 组装比拆卸耗时更久,期间孙副厂长离开两次又回来瞧了瞧。 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还有刘厂长和厂委其他几个干部,看着已经成型的拖拉机,感叹不已。 等到最后一步装完,傅杭三人退开。 车库里之前不信他们能组装上的工人们面面相觑。 “竟然真的装上了!” “骗人的吧?肯定不是第一次。” “咱从头看到尾,就是生手,不熟悉拖拉机,动作都不熟练……” “那……可能着不了呢?” 甭管着不着得了,第一次就能装上,相当有本事。 刘厂长起了爱才之心:“傅知青有没有兴趣留在厂里?” 赵柯立马露出“怎么抢她头号劳力”的警惕眼神,却没有出声挡人前途。 傅杭看一眼赵柯,道:“谢谢您的赏识,我有留在赵村儿的理由。” 赵柯眼睛弯下来。 刘厂长可惜地看了傅杭几眼,便道:“试试吧。” 小四轮车要手摇启动,陈三儿手握着摇杆不自觉地颤抖,对了两三下,才找准口,插进去,大力摇动。 “吭、吭、吭……吭吭吭……” 工人们震惊:“竟然真的着了!” 林海洋高兴地跳起来。 刘厂长等厂委领导看向彼此,眼里都是不可置信。 孙副厂长问:“找个工人试驾一下?” 赵柯主动申请:“我试试。” 众人有些迟疑,她行吗? 陈三儿担忧地出声:“赵主任……” 孙副厂长问:“赵同志,你开过吗?安全要紧。” “没开过拖拉机。”不过她以前会开车,“应该不难吧。” 拖拉机厂众人:“……” 又是第一次? 赵柯直接走了过去,抓着方向盘一步跨上去,低头研究了一下离合、油门、档杆,便坐好。 傅杭没拦她。 而本来站在近处的刘厂长等人下意识地退远一些。 赵柯挂档,双手握着方向盘,脚下轻踩。 拖拉机吭哧两声儿,向前缓缓移动。 众人:“!!!” 竟然真动了!赵村儿大队究竟是什么地方! 苏教授走到前面,举起相机,对着开拖拉机的赵柯拍下一张照片。 赵柯只开了十来米,便停下拖拉机,跳下来的时候,简直是神采飞扬。 她走到刘厂长他们面前,炯炯有神地望着他们,满眼期待。 刘厂长发话:“既然答应,肯定兑现。” 赚了!赚了! 赵柯和林海洋、陈三儿傻乐。 傅杭看着赵柯笑。 赵柯又一通好话,给傅杭三人争取几天学习。 刘厂长对傅杭爱才,夸赞连连,答应得爽快,挽留之意溢于言表。 他们临走前,掏了钱,比两千五百块又多添了一千块。 太赚了! 赵柯拿得一点儿不心疼。 回去的路上,赵柯小蜜蜂一样围着傅杭转,夸个不停—— “那些铁疙瘩,我都记不住,傅知青你竟然都记住了。” “拖拉机动起来的时候,我心都燃起来了!” “傅知青,你太给咱们大队长脸了……” 傅杭带着笑意的目光跟着她左右走。 赵柯提起他们在拖拉机厂的学习,叮嘱:“时间有限,你们仨千万要使劲儿学,能挖多少本事到手一定别客气,尤其是你,陈三儿,机会难得。” 陈三儿重重地点头。 赵柯转向傅杭,微微清嗓,郑重提醒:“傅知青,建设农村是很有意义的,你得坚定立场,别被糖衣炮弹拐走了。” 傅杭:“拐不走。” 赵柯拍拍他的手臂,“有觉悟。” 苏教授看着他们,并未打扰。 他们二人,不走岔路,不出意外,前途广阔。 第118章 第二天, 四个人拆伙,傅杭三人去拖拉机厂学习,赵柯跟赵瑞去看种子。 赵瑞是农学院的学生,直接领着赵柯去找系主任。 有人好办事儿, 赵柯这点儿小名头, 也好用。 双方寒暄几句, 道明来意, 系主任就给她推荐了黄豆和玉米种子,说到稻种, 滔滔不绝。 “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解决咱们国家老百姓的温饱。前年推广了新品种, 在南边儿试验两年, 产量都很高。咱们这边一年一茬, 也在找适配本地、产量高的新品种,今年咱们省增加了试验田指标,你们大队所在的片区没有划试验田,但可以主动申请, 有减免政策, 赵同志有兴趣吗?” “有!” 赵柯眼睛锃亮。 只要有便宜,来者不拒。 “我们大队愿意申请。” 系主任便告诉她去省农业部办。 赵柯和赵瑞乘车转到农业部,需要填的资料比较多,还得有公社和大队的盖章。 赵柯习惯性地打好关系,借到电话,联系了公社。 公社盖章送来, 最快也得两三天, 而且种子也不能立即发下来。 段书记在电话里对赵柯说:“材料带回来盖章, 到时候公社帮你们大队办, 来得及春耕。” 赵柯道谢, 挂断电话后,直接在这儿填,有问题就能跟干事问清楚,填好拿走,省得到时候出纰漏耽误时间。 那干事跟她聊得不错,又想起个事儿,告诉她:“今年首都要办一个全国性质的专业养猪培训,这是第一届,咱们省名额有限,养猪场达到规格就可以报名,你们大队养了多少头猪啊?” “三十三头。” 干事点头道:“够资格,你们要报吗?” “报!” 干事又拿给她一张报名表,“填集体就行,把你们公社和大队的名字写上,部门领导会选出名单,到时候通知你们。” “好。” 赵柯按照她说得填好,递还给她,道谢:“要不是你跟我说,我肯定不知道,太谢谢你了。” 这种名额相当紧缺,一般都不会大张旗鼓地发出去,先到先得,然后等到培训开始,报纸报道一下,才知道有这回事儿,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未免有贿赂的嫌疑,赵柯只能接连口头道谢。 干事笑道:“赶巧赵同志你们今天来了,晚了报名期就过了。” “看来我运气确实好,来得巧,接待我们的同志也热心肠。” 下午,赵柯和赵瑞去定了黄豆和玉米种子,今天的事儿便暂时了了。 傍晚,傅杭三人回来。 傅杭问赵柯:“怎么样?今天顺利吗?” 赵柯道:“何止是顺利,还有意外收获。” 林海洋好奇,“什么意外收获?” “可以申请水稻试验田,省里提供种子,秋收后交够稻米就行。”赵柯心情很好,“还有,我到农业部听说,国家组织了一个专业的养猪培训,我报了名。” “那可太好了!” 林海洋瞥傅杭一眼,故意说道:“我们也有个好事儿,让傅杭告诉你。” 赵柯便看向傅杭,“什么好事儿?” 傅杭道:“今天拖拉机厂收二手拖拉机,有个挺大的旧拖斗,收拾收拾还能用,我跟他们商量,咱们大队便宜些买下来,方便拉东西回去。” 赵柯高兴,“是得有个拖斗,要是给手扶拖拉机也配个拖斗就好了。” 他们自个儿开回去,能省票钱和雇车拉种子的钱,成本肯定是买拖斗要高一些,但拖斗留下了,以后还能继续用,就不算亏。 傅杭点头,“这两天,我多问问,拖拉机厂应该有。” 赵柯突然笑起来,“咱们真像是乡下来城里打秋风的亲戚。” 傅杭理所当然:
相关推荐:
捡到一只女王蛋
夺盛华
如果鹿死了
霍庭寒宁暖
终究还是困在这
腹黑萌殿绝版爱
(综琼瑶同人)重生琼瑶之驯龙记
无尽物语:起始于型月
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
无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