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千斤白菜,共计约五万三千斤,种了大概十亩自留地,平均亩产就是五千三百斤,我们大队种了一百八十亩的白菜……” 其他大队的种植量可能是赵村儿大队的两倍甚至三倍,产量必定也是个极高的数字。 段书记看着手中第二张纸上赵村儿大队的数据,叹道:“如果不是提前联系好各单位和食品站,各大队恐怕都不敢大面积种植。” “因为公社下发的指示紧急,各大队要抢种,都没有挑选白菜品种,划拉到什么种子就全都种下去了,也没有足够的大面积种植经验,甚至因为晚种,可能影响成熟度,进而影响产量……” 段书记边听边点头,“确实是这样,这也没有办法。” “是,今年突发状况,大家都不能强求太多,但是……”赵柯看向段书记的眼睛,“段书记,我认为这是个缺口,也是我们公社一个增产增收的机遇。” 段书记抬眼,“哦?怎么说?” “全公社二十个村的白菜,今年能吃下,以后肯定也能吃下,最重要的是,白菜的种植要求不高,周期还短,而我们已经打通了一部分渠道,难道要放弃到嘴边的肉吗?” 北方冬天主要的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以及各种干菜腌菜冻菜。 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城里普通人家吃得也都是这些。 农村家家户户种这几样菜的量都很大,尤其是白菜,因为要腌酸菜。 蚊子再小也是肉,更何况这还不是蚊子肉。 一斤白菜一分钱,五十万斤就是五千块,这年头一个大队每年如果能多收入五千块,简直了不得。 段书记听得很认真,并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激动高兴的情绪,而是有理有据地说:“这只是理想的前景,事实上,不可能这么通畅,如果食品站不收或者收的少、收的慢,我们是很被动的。” “如果公社能牵头,建一个酸菜厂呢?” 段书记眉心的纹路更加深,他在思考这个建议。 “酸菜的保存周期长,也不怕冻,我们只要想办法把腌好的酸菜送进各地供销社、各个单位就行。” “一开始的效益不会很好,这是肯定的,但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消耗各大队种植的白菜,只要酸菜厂不赔钱,甚至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对整个公社就有切实的好处。” 一个人身处的位置不同,着眼点也不同。 他们不是商人,目的不仅仅是谋利,他们要更全面地看整个村子、整个公社的发展。 增加就业岗位,农民增产增收,间接促进消费……天长日久,慢慢会有一个正向的发展,良性的循环。 段书记眉头渐渐松开,舒畅道:“小赵你回回来公社,都要给我搞些事情。” 赵柯欣然道:“那我厚颜说一句,应该是好事情多过麻烦事吧?” “哈哈哈……当然是好事情。” 他们都没担心过腌酸菜的技术问题。 这片土地上,数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足够他们来筛选更优。 “你又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段书记欣赏不已,“你这个脑子,很活泛啊,留在大队里当个妇女主任,有些屈才啊,不如来公社?” 公社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儿,一个螺丝一个帽。 赵柯来能干什么,顶着个干事的职位出主意吗? 其实这些主意,也没什么新奇,等到大家慢慢地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自然就会有更多灵活的人才涌现。 端看领导敢不敢大胆启用,能不能把握住风向。 段书记就是位能够听取建议的好书记。 赵柯婉拒:“大队的发展跟公社的发展根本分不开,我留在赵村儿大队,一样为咱们公社服务,而且刚刚不是还说过,我厚脸皮,有事儿找上门,您想不见我都要一直烦您。” 其实还有一个更实际的理由,她在赵村儿大队有实权,能够尽情施展。 段书记不强求。 赵柯又笑道:“要是咱公社这路,再修得平整点儿,没准儿我天天公社大队来回跑呢。” “我听出来了,你这是又给我提意见呢。”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多说。 赵柯道:“这个时候,其他大队有很多社员闲散在家,不如动员起来。” 段书记若有所思,“修路是义务工程,也是大项目,公社会开会讨论的。” 他手里还拿着纸,并未见底,随手翻到第三页。 是地图? 还有各种线条。 “这是?” “这是我们村排水渠的图纸。”赵柯说出她的第二个目的,“排水渠的作用,经过暴雨验证,我们大队现存的庄稼就是有力佐证。” 确实。 段书记认可地颔首。 赵柯坐得更直,看起来毫无私心地说:“排水渠也需要科学的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们大队作为双山公社的一份子,愿意无偿对其他大队进行技术指导,在此之前,我想邀请您和吴主任还有其他兄弟大队一起来我们大队实地考察。” “这是好事儿啊。” 段书记直接答应。 “排水渠不急,明年雨季之前,都来得及。” 赵柯连人家什么时候挖排水渠,都给人安排好了,相当周全。 “也不能让你们大队太吃亏……” 赵柯立即顺杆儿往上爬,“钱我们是肯定不能要的,要是他们实在不好意思……一个大队出五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帮我们干一个月的活儿就行。” 暴露意图了。 段书记失笑:“倒也不是不行……” 赵柯又补了一句:“最好是未婚男青年。” 这一句,段书记有几分哭笑不得了,“这是要干什么?” 赵柯诚实地说:“给未婚男女多一个选择。” 既然婚姻是大多数人都要选择的一条路,与其内部消化,不如扩大选择范围,如果能达成利益最大化,那就更好了。 她的要求,不离谱。 跟其他大队沟通,需要几天。 赵村儿大队的实地考察时间,就定在了五天后。 赵柯从办公室离开,时间还早,她就没在公社过夜,当天赶回大队。 一天之内,蹬了六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两条腿灌铅一样,又酸又重,到家直接瘫在炕上一动不动。 余秀兰等她吃晚饭呢,硬给她拽起来。 赵柯的手还是健全的,不耽误吃饭。 晚上,烧了热水烫脚,烫到两个脚丫子通红,明显和小腿有一道齐平的分界线。 第二天,赵柯满血复活。 赵新山知道她进公社干啥去了,一大早在大队部得到准确答复,就打开大队喇叭,喊话:“通知:一家出个人,十五分钟后到大院儿来开会。再说一遍,通知……” 十五分钟后,一家不止一个,只要有点儿闲工夫的,基本都来凑热闹了。 赵新山站在方凳上,“说个事儿啊,四天后,公社领导和其他大队的人来咱们大队实地考察排水渠。” 这可是赵村儿大队少见的大事儿! 众人激动地交头接耳。 赵新山对着喇叭重重咳了两声,等到大家伙全都看他,才继续说:“这是咱们大队第一次外联工作,有重要意义,这几天,家家户户院里院外全都收拾一遍,必须展现出咱们大队最好的精神面貌,听见了吗?” “听见了!” 社员们齐声回应。 赵新山把喇叭给赵柯。 赵柯站到方凳上,“眼下还有个事儿,需要大家配合。” “赵主任,啥事儿啊?” 赵柯举着喇叭,道:“你们也都有感觉吧,咱们大队现在活儿有点儿多,人手有点儿不够用。” 众人一听,打开话匣子了。 “可不是,天天忙忙叨叨。” “我想回娘家一趟都抽不空来。” “我想给孩子改件衣服,都没倒出工夫。” “谁不是呢……” 赵柯听他们说了一会儿,一直没消停下来,就喊道:“听我说啊。”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 “这个排水渠呢,我跟公社说,由咱们大队指导。”赵柯看向知青们,“技术指导工作,得由知青负责,傅知青、刘知青,你们知青开小会商量一下。” 傅杭平静地点头。 刘兴学等知青也赶紧答应,眼神里掩不住的兴奋。 “没有报酬,不确定是否需要出外差,具体的以后再说,辛苦你们了。” 知青们齐齐摇头,“不辛苦。” 他们这是要干正事儿了!多有意义,怕啥辛苦。 赵柯道:“虽然没有报酬,但我谈了条件,一个大队出五个青壮来帮咱们干一个月的活儿,到时候得吃住在咱们大队。” “那不是将近一百人呢!” “得吃多少粮啊?” “都是青壮,吃得多,干得也多啊。” “能住开不?” 他们疑问相当多,这次没等赵柯喊“停”,就纷纷转头去问她。 赵柯目光扫过几个家里有适龄姑娘的社员,提醒他们关注重点:“我跟公社段书记提了个小要求,希望各大队来干活的青年未婚。” 众人皆懵,一时没反应过来。 “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就不跟你们遮着掩着了,姑娘们,九十五个男青年呢,把握住机会啊。” 现场静了一瞬,随即哄堂大笑。 村里几个未婚没对象的姑娘脸臊的通红。 “笑啥笑,说
相关推荐:
斗罗之凤凰火神
科技供应系统
我在农村开个饭店怎么成大明星了
拳倾天下
重生后我制霸了豪门圈
我将在诸天世界高举龙旗
不是不爱你
征服原始人
穿越女遭遇重生女
第二次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