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柯皱眉,“现在是新社会,我在轴承厂的时候,‘妇女能顶半边天’可不是口号,咱们生产队好些妇女为什么还是没有地位,就是因为家里一直都是男人挣得多,他们根本不重视妇女为家庭的付出。” “如果妇女们有经济底气,肯定能慢慢改变那些旧观念,钱奶奶,您就帮帮我吧。” 钱婆子静默许久,才点了一下头。 赵柯赶紧跟她约时间,前三天是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正好她培训半个小时养猪,钱婆子就讲接生经验。 等三天后,就从五点开始,六点结束。 第二天,赵柯白天整理了一下她的笔记,又咨询养过猪的板儿叔,准备好培训内容。 可惜妇女们完全没有听课应该安静用心的意识,只有两个妇女带来孩子帮着记笔记,其他人嗑瓜子,交头接耳,嬉笑…… 赵柯拿着喇叭提醒了几次“听课的效果影响成绩”,妇女们才稍微认真点儿。 但往往过不了三分钟,又开始溜号,学习效率极差。 这么下去,完全就是矮子里拔高个儿,根本不能挑选出优秀的饲养员。 于是第一天的养猪培训结束,赵柯就临时宣布:“鉴于你们听课效率太低,采取淘汰制度,明天先考核今天的内容,答错最多的三个社员,淘汰。” 妇女们一下子怨声载道—— “咋能突然这样嘛?” “你也不提前说?” “你这不是为难人吗?” 赵柯充耳不闻,“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你们有这功夫,不如多回忆回忆我刚才讲了啥。” 没认真听的妇女们着急了,问赵柯,赵柯不理,想要问带孩子做笔记的妇女,两个妇女存了心思,当然不可能告诉她们。 一时间好些抱怨声,有抱怨赵柯“事儿多”的,有抱怨其他妇女“不讲情分”的。 赵柯不管她们闹闹哄哄的声音,抬手看了一下表,“参加接生培训的留下,不参加的可以走了。” 有些妇女起身离开,还有人进院儿,正是金大娘。 金丽一看见她,语气很冲,“你来干啥!” 金大娘板着脸,回她:“我凭啥不能来!” 金丽不满,看周围妇女们都在看她们娘俩,干脆起身,不听了,“我跟你丢不起这个人!” 金大娘好像没放在心上,坐下。 过了十分钟,钱婆子还没出现,妇女们开始问赵柯,人啥时候来。 这情况,很可能是出了岔子。 赵柯盯着手表看了一会儿,让众人先回去,明天再说。 妇女们走后,赵柯收拾好大队,锁上门,往钱婆子家去。 钱老头依旧坐在摇椅上,见到赵柯,脾气很坏地说:“你来干啥,少鼓动我家老婆子去干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她没时间!” 赵柯好声好气地说:“钱爷爷,这也是支持咱们大队的工作,每天只耽误钱奶奶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影响家里的事儿。” 钱婆子的儿媳李梅走出来,她因为九岁的女儿不上学,没报上饲养员,对赵柯阴阳怪气,“俺们支持大队工作,大队也得理解俺们难处啊,俺妈就是没有功夫,去不了。” 赵柯之前看过钱婆子在大队的资料,钱婆子叫冯巧荷。 她保持着笑容,道:“我今天是作为妇女主任来找冯巧荷同志的,你们没有资格替冯巧荷同志作出决定。” “啥没有资格?”钱老头坐直,颐指气使地说,“她是我婆娘,就得听我的。” 赵柯笑容淡下来,“现在是新社会,妇女拥有独立的人格,以及应有的权利和自由,我再说一遍,我要跟冯巧荷同志对话,你们没有资格替她决定。” 钱老头不当回事儿,“少跟我扯那些没用的,我就不答应……” “咣。” 一身巨响打断钱老头的话,钱老头气得手颤抖,指着赵柯,“你、你、你干啥?!” 赵柯从倒地的院门上收回脚,“我客气是我有教养,咋?拿妇女主任不当干部吗!我最后说一遍,现在是新社会,你们再搞旧社会那一套,就去公社分辨吧。” 李梅瞬间吓得不敢吱声。 钱老头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不敢跟赵柯硬刚,转头朝屋里喝斥:“你出来跟她说!省得人干部以为我老头子欺负你。” 屋里,钱家儿子钱富一脸犯难地对钱婆子说:“娘,你也得为儿子考虑考虑,爹那个脾气,我夹在中间很为难。” 片刻后,钱婆子低着头出屋,走到赵柯面前,“赵主任,没跟你说清楚,是我的错,但家里确实一刻也离不开人,我去不了。” 再离不开,也不可能一个小时的自由也没有。 赵柯问她:“冯奶奶,这是你自愿的吗?你要是有委屈,我这个妇女主任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钱家其他人全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她,钱婆子声音更低,“一辈子都这么过的,我有啥委屈,这都是应该的……” 钱老头似乎笃定钱婆子不敢忤逆他,手拿着烟杆儿,一口一口抽着,神情特别得意,也特别惹人讨厌。 赵柯睨了他一眼,压着气,对钱婆子说:“冯奶奶,我不知道你清不清楚,你绝对不欠这个家任何人。” 钱婆子迷惘地抬头,似乎无法相信耳朵听到的内容。 赵柯看着她有些浑浊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的一辈子是有限的,你确定你的话出自本心吗?如果你溺水,我可以想办法救你,但我帮不了一个自己不想上岸的人。” 院里,钱老头不耐烦地喊了一声:“说完了没,说完赶紧去做饭!” 钱婆子下意识应了一声,赶紧往厨房跑,但跑了几步,想起赵柯还在,脚不受控制地停下。 钱老头恼怒,更不耐烦地催促她。 钱婆子低头,匆忙去干活。 钱家其他人看赵柯的目光,都带着不欢迎,赵柯便招呼都没打,离开。 转过天,钱婆子依然没来培训。 赵柯不可能事事都揽在身上,又培训养猪,又培训接生。 她更不可能自掏腰包去花钱请钱婆子出来,让钱家人占到便宜。 一时半会儿,赵柯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 晚上吃饭的时候,余秀兰说起今天学校的事儿:“今天可稀奇了,那个傅知青找到顾校长,说要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们上课,还不用给工分!” 赵柯惊讶,“为什么?” 小说里,傅知青可没有做过这些事儿。 “还不是牛小强他们,缠傅知青缠得太狠,问了一大堆上天下海的事儿,还要炸飞公社,傅知青可能是被缠得没办法,就到学校去了。”余秀兰奇怪,“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听得这些稀奇古怪的话。” 始作俑者赵柯:“……” 好像是她……可她啥时候说炸飞公社了? 赵枫好奇,“顾校长同意了吗?” “又不用给工资,孩子们又能长见识,顾校长咋会不同意,答应得不要太爽快。” 赵柯咬着筷子头,眼睛渐渐放光。 赵枫瞄见,不自觉地抖了抖,“姐,你要干啥?这表情咋这么不怀好意?” 赵柯白他一眼,嘴角不住地上扬。 还得是余秀兰同志,时刻点醒她。 庄兰不是想融入生产队吗? 傅知青那种高知家庭出身的知青,还懂物理,就是人才。 还有别的知青,再怎么样都读过书,肯定有些待挖掘的用处…… 知青想回城怕什么,他们现在又回不去,她怎么会把这么廉价又好用的劳动力甩在一边儿呢? 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得使劲儿使唤啊。 第45章 怎么用知青, 是一个问题。 农村最缺的不是劳动力,一群长期脱离生产劳动的人来到农村,本意是为了发展农村,通过知识培养新型农民, 利用技术提高生产, 再或者知青可以当会计、老师、卫生员…… 但赵村生产队的现状是, 大队排斥知青, 并不给知青太多机会,而知青干农活比不过农民, 态度又有些消极, 自然就发挥不出知青下乡的作用。 赵柯想要用知青, 肯定不能直接推上去。 一来村里人抵触, 二来现在也没有那么多需求。 就只能用不上的先搁置,等需要的时候再抬出来用。 赵主任就是这么势利。 而当下,赵柯需要一个结过婚的女知青做接生员培训。 生产队目前的已婚女知青只有两位,都是组成了知青夫妇, 一对儿是顾校长和吴老师, 一对儿是六八年下乡的男知青唐国伟和女知青尹晓娟。 赵柯到队委会,翻了一下两人的档案。 两人结婚三年,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唐小婉。 中午,赵柯跟余秀兰同志打听唐知青和尹知青。 余秀兰说:“男知青挺踏实,女知青也文文静静的, 没作过妖。” “没作过妖”的知青, 这话从余秀兰同志口中说出来, 那就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于是, 赵柯吃完饭就往两人家去。 唐知青和尹知青的家, 就挨着顾校长和吴老师,都在学校后面。 赵柯路过顾校长和吴老师院子时,瞧见俩人和树根儿正坐在房檐下吃饭,打了个招呼才继续向前到下一家。 唐知青和尹知青家的房子很小,从外面看特别袖珍,大概也就三十平
相关推荐:
晚明霸业
新婚不寂寞
未遂
(蝙蝠侠同人)正义之花
霹雳嫡女:狠妃归来
无尽物语:起始于型月
捡到一只女王蛋
狂犬的另类饲养法则
逆宠狂妃
大明星从荒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