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渣少重生 > 第151章

第151章

调进京,调进京不久就把刘如意给杀了。周昌保护不了自己的儿子,这一点刘邦想不到吗?刘邦很天真地以为,一个耿直的大臣就能够保护自己的儿子,我觉得这个想法太幼稚了。毕竟周昌是臣,吕后是君,君臣之间很明显,掌握主动权的,有权力的只能是吕后,不是周昌,周昌再耿直,他在刘邦那儿他能说“臣期期知其不可,臣期期不奉诏”,碰见吕后他一个“期”都没有了。史书没有记载吕后骂周昌的时候周昌说什么话,什么都没说,周昌就是生闷气辞职不干了,回家几年气死了。因为你一个大臣,其实一个臣子他是不是有本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领导,他的领导比较宽容他敢于说话,如果像吕后那样的领导谁都不敢说话,碰见刘邦那大臣们一个劲地反对,等到吕后要封吕氏为王的时候,只有一个王陵出来说了几句反对的话,其他陈平、周勃一律都附和吕后,那个制度决定的。第二件事就是力斩樊哙,除了调周昌做赵国的国相以外,他听说樊哙想等他死了以后协助吕后害他的儿子,他派陈平去杀樊哙,陈平没杀,这个我们前面讲过。陈平杀不杀是一回事,但是至少反映出来一点,刘邦一听说有人在他死后要害他的宝贝儿子刘如意,刘邦气得就立马把这个人要杀掉,而且这个人竟然是樊哙,樊哙是他的“连襟”,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叫既亲且贵,既是亲戚又是有身份的大臣,这个叫贵,亲贵他不顾他一定要杀,说明刘邦对保护自己的儿子还是重视的,但是重视不够,最后导致爱妃被杀爱子被杀。 画外音: 戚夫人虽然在刘邦生前得到了无限的宠爱,但在刘邦死后,她又被吕后非常残忍地杀害,她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生。那么在整个事件中,究竟是谁导致了戚夫人的悲剧呢? 王立群: 我现在想读一首宋人写的《戚夫人》的一首诗,这个诗讲到了谁该为戚夫人的悲剧负责任,宋人这首诗题目就叫《戚夫人》,这诗是四句,这样说的:“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南山皓首人”就是指的商山四皓,这个诗四句是说什么意思呢?刘邦跟戚夫人活着的时候,每到七月七,刘邦跟戚夫人两个人都要举行一些仪式活动,这个七月七,七夕,刘邦跟戚夫人经常在一块儿要举行一些纪念活动,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他两个是情侣关系,所以到七月七就要在一块儿聚会。这首诗是以戚夫人口吻写的,她说最恨的是秦始皇,你秦始皇不是焚诗书、坑术士吗?杀了那么多人,怎么不把商山的四个老头给杀了呢?你要把那四个老头给做掉了,我戚夫人不就没事了吗?秦始皇杀得不干净,留了四个老头把戚夫人给害了,所以这个诗很明显,这个写诗人认为导致戚夫人悲剧的是商山四皓。那么只要一提到商山四皓,第二个“犯罪嫌疑人”就出来了,谁推荐的商山四皓?张良,所以张良是第二被告,张良也有责任,你张良为啥把这四个老头给抬出来呢?你张良不提,吕后不是想不到吗?也不知道吗?所以张良有责任。第三个,那戚夫人有责任,戚夫人叫咎由自取,如果你本分的安分的就做一个嫔妃,没有非分之想,你会招致这一场大祸吗?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正像我们前面的分析一样,最应当负责的是刘邦,因为这件事情从本质上讲,是刘邦的江山美人之争,商山四皓一出现,刘邦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刘邦毫无悬念地选择江山,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刘邦是政治强权人物,这种人物,这种政治领袖他有一个基本的处世的出发点,就是把权力看作高于一切,因为这些政治领袖一旦失去权力,他可能什么都没有,如果他有权力的话,他什么都会有。所以你看我们前面讲项羽,项羽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和他那个美人虞姬做了道别。所以无论是项羽也好,无论是刘邦也好,只要他们是政治领袖,当他们面临江山和美人之争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都会选择江山,不会选择美人,这一点古人看得也很清楚。我下面给大家读一首清代诗人写的一首咏古诗,写得非常漂亮,这首咏古诗这样写的:“谁教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刘项看来称敌手,虞夫人后戚夫人。”“玉体横陈”是个成语,这个成语出自魏晋南北朝,“玉体”是形容那个年轻女子的肉体,非常漂亮的那个肉体叫“玉体”,“谁教玉体两横陈”就是指的一个是项羽最喜欢的虞姬,一个是刘邦最喜欢的戚姬,叫“谁教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香消马上尘”是两个比喻,说什么呢?这两个美女最终都死了,

相关推荐: 小白杨   镇痛   蔡姬传   盛爱小萝莉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