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 赵芳芳顿时浑身充满动力。 赵柯目光平静。 男人为什么爱经营名声? 现实就是,夫妻和睦、家庭稳固,对男人是加分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这个男人在成功的时候不抛弃糟糠之妻,甚至亲自教出来带出去,但凡人知道,都要高看一眼。 哪怕有些男人会对此不屑,可名利场上,什么样儿的人值得信任,不需要多说。 赵柯完全不介意胡和志伪装君子,也不在乎胡和志和赵芳芳维持家庭的圆满假象,有些人装着装着,自个儿都不敢放下面具,只要他没有行凶作恶,为非作歹,虚伪又怎么样呢? 赵柯如今没什么不忿,也不会恨铁不成钢,也没必要去叫醒一个不想醒的人,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任何人的选择。 以她的性别,如果她走下去,只要站得更高,就是一张有力的名片,有心之人,不需要强扭瓜。 赵村儿大队因为赵柯的动员,满心鼓舞。 年纪大的社员们基本上放弃,可他们还有孩子,年轻人们完全可以尝试,万一就考上了呢?能光耀门楣的! 这时候,过去三年没有太努力的年轻社员看着其他踌躇满志的人,都有些懊悔。 突然,有人问赵柯:“干部也能考,赵书记,你要参加高考吗?” 大伙儿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静下来,望向赵柯。 赵柯微顿,随即一笑,“我当然要积极支持国家的决策,响应国家的号召。” 赵柯也要参加高考! 当初,赵柯调任到双山公社当书记时,众人没觉得什么,只有喜悦。 现在,赵柯说要高考,他们没人怀疑她能考上,考上……就要走了……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一下子百感交集。 胡和志这个知青和本地妻子的矛盾,有赵柯亲自加码,必定会传开。 赵柯打算当天回公社,安排人推动发酵。 赵柯家—— 赵柯问庄兰:“我之前让你帮忙整理的东西,整理好了吗?” 庄兰找出一大摞书本,全都递给她,惊疑道:“你让我整理的这些,是为恢复高考准备的复习资料?” “什么?!”苏丽梅在旁边震惊,“赵书记,还没确定恢复高考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了?!” 赵柯接过来,边翻越边道:“几个月前的报纸,就有苗头了,不是吗?” 可是……谁敢确定呢? 庄兰和苏丽梅四目相对,都是震撼。 庄兰就是接到赵柯的任务,也不敢去深想会恢复高考,可赵柯已经在行动。 苏丽梅好奇,“赵书记,这些复习资料,你要发给大家抄吗?” “差不多,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赵柯卖了个关子,转而对庄兰不吝啬地夸赞,“这份复习资料,你整理的非常好,看得出,你这几年的学习很扎实。” 正式的通知和《招生简章》没有下达之前,赵柯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宣扬,让大家加紧复习。 她只能在职权范围内,先安排毕业生们悄悄回学校补习。 而其他大队的农民,无论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五个月,都已经来不及;其他大队的知青们经过这两年赵村儿大队知青的带动,倒是一直在坚持学习。 所以,赵柯收集了不少书籍,找傅杭和庄兰分别制定文理科的复习资料。 一文一理,傅杭极其擅长理科就负责理科复习资料,庄兰扫盲工作做了三年,她就负责文科的复习资料。 笔记全都是他们整理、手写出来的。 赵柯之前认真看过傅杭的笔记,她对理科是不擅长的,但傅杭整理的笔记很清晰易懂,正适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知青、工人、农民们。 庄兰的笔记,赵柯简单看了看,不拖沓,不废话,简洁明了。 赵柯问庄兰:“你打算学什么专业?” 以庄兰这三年的扫盲工作来看,她很有韧性,也有学习的天赋,教书育人、与人沟通还有抽丝剥茧、整理归纳,这都是优势,可选择的方向很多。 而庄兰很果断地回答:“我想考师范。” 赵柯点头,也行。 她又转向苏丽梅,“你呢?” 苏丽梅有些犹豫地说:“……也是师范吧。” 一直以来,苏丽梅都是被动接受、配合着扫盲工作,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应该也不是多爱教书。 赵柯便道:“不用着急做决定,除了极特殊的工种和专业,也没什么男同志适合女同志不适合的,我统计了高校名单,到时候你们可以看看有没有目标,努力起来也有动力。” 庄兰和苏丽梅点头。 赵柯拿着复习资料出门,这才有工夫跟亲妈聊几句。 母女俩拌了两句嘴,赵柯鼓励余秀兰:“妈,你也考吧,我跟我姐通过电话,她也要考的,你看你一直在学习,有机会上大学的话,咱们全家都支持你。” 余秀兰神情有些向往,但还是摇了摇头,“我算了。” “为什么?你不想吗?” “想,可学校那些孩子咋办?”余秀兰深吸口气,缓缓吐掉,认真地说,“顾校长和吴老师也都不打算参加高考,总得有人要留下,你们年轻人飞吧,我们守着。” 赵柯脸上轻快的笑容全都收敛,只剩下震动,这一刹那触发到了机关似的,有什么东西终于破土而出。 两天后,在公社的有意推动下,胡和志和赵芳芳这对知青和本地人结合典型因为高考而发生的事传到了各个大队。 但其他大队混合夫妻中的本地人大多并不像赵村儿大队的社员,经过三年不缀的扫盲,他们很大一部分,甚至也没有领结婚证,完全没有安全感,冲突和矛盾频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各个大队的生产生活。 各大队的大队长都很犯愁,各种敲打、安抚、教训……可是人心散了,工作不好干啊,只能向上打报告,询问公社到底有啥协调办法。 同时,全公社对于新书记刚上任一年,可能又要离开,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 公社稳如泰山,按部就班。 秋收在即,不容有失,与其拖拖拉拉,不如提前引爆,一并协调。 10月29日,一封由公社书记赵柯和公社主任共同签署的《致双山公社全体社员书》,下发至全公社。 书中表示,公社的第一要务是秋收,土地是根,无论谁会离开,土地永远是双山公社社员们的底气和保障,养育着双山公社所有人。 其次,公社鼓励所有有知识有理想的知青、工人、农民积极参加高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 第三,公社为了输送更多的人才,将组办高考集中补习班,辅导老师从高中老师和下乡知青中择优选取。 第四,赵柯诚恳地疏导,任何一种职业,都值得尊重,任何一个家庭角色都在家庭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知识有储备多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赵柯鼓励大家认真地对待自己,努力地学习,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公社不会放弃任何一人,未来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 最后,附一份高校名单,最下方,是赵柯亲笔手书的祝语—— 第220章 赵柯是一根定海神针, 公社就是一座结实的房屋,一人定风波,一屋遮风雨。 而双山公社从这一封《致双山公社全体社员书》开始,便迅速分流, 一部分要高考的人进入到高考备战阶段, 另一部分人全副心思在秋收。 赵村儿大队, 曲茜茜、春妮儿、潘翠莲、王老三等社员, 包括唐副队长和尹知青在内的知青们参加了补习。 顾校长、吴老师、余秀兰则承担起学校的课程,赵芸芸不高考, 也分担了更多的大队工作。 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整个双山公社有三百余人参加了补习班, 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以内的中青年。由于人数太多, 补习班又分了几个小班, 择优选出来的老师们每天交替上课。 傅杭、庄兰都是科目补习老师之一。 卫生所配合,给老师们准备了大量的润喉茶,没多久,老师们的嗓子还是嘶哑了, 却始终没有人下火线。 补习班中, 夫妻互助,父母子女成为同学,为了能多学一分钟,连上厕所都带着书,吃饭的时候也人手一本书,晚睡早起, 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分秒必争。 而公社里, 参与秋收的人员大减, 更需要仔细调配各项工作, 赵柯一心扑在秋收上, 分身乏术。 吴主任也忙得脚不沾地,但还不忘对赵柯表示担忧,“省里头要求公社在十二月前举办初试筛选出一批人,再参加全省统试,我相信你的水平,可不复习能踏实吗?要不你就别管了,公社有我呢。” 赵柯瞅着吴主任比去年更白的鬓角,笑着摇了摇头,说出她最近做出的决定。 吴主任听后,震惊,“你、你真的决定了?” 赵柯笑容毫无阴霾,自信,且对未来充满干劲,“只要公社不嫌弃我离岗时间长,主任你和同事们不嫌我麻烦,这就是我的决定。” 吴主任失语许久,方才拍了拍赵柯的肩膀,“你是我们双山公社永远的骄傲。” “我也以生在这片土地上为傲。” 天公作美,十一月下旬,秋收在双山公社社员们披星戴月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完成。 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双山公社举行了初试,考卷由县城统一出题,包括赵柯在内的三百余人踏进初试考场,参与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考试。 公社学校是考场。 由于这一年公社更多的资源都投入到了生产建设中,还没有来得及对公社学校的环境进行改善。 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温度,室内即便烧了炉子,手脚依旧冰凉僵硬,搓手声、跺脚声、哈气声不断,还有断断续续地压抑地咳嗽声。 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加重了考场气氛的紧绷。 赵柯认真答题的间隙分神想,今年又丰收了,明年一定要建一所新学校,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 初试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很多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落。 三天后,初试成绩公布,三分之二的人刷掉,无缘统考。 赵村儿大队参与考试的知青和社员们全都通过初试,喜气洋洋之余,又有了更大的压力。 赵柯作为通过初试的考生之一,并没有出言安慰落选的人,由着他们自行回去消化。 补习班空了大半,变成了两个班。 等到交粮也结束后,赵柯抽出空来,才出现在补习班中。 她阅读量大,尤其研究过大量报纸和公文,对这一类文章制式烂熟于心,且有供稿经验,熟练把握文章尺度。 关于这方面的思路,她甚至比学校老师都鞭辟入里,众人生怕错过知识点,每每她讲课的时候都更聚精会神。 补习班里,有好些对儿知青夫妻,年纪太小的孩子丢不下,只能带到补习班来,待在备考的大人们中间。 孩子们全部待在小小的角落里,受着知识和氛围的熏陶,不敢打扰长辈们,课间也只是小声窸窣说话。 唐国伟和尹知青的女儿唐小婉从养猪培训陪读到高考补习,在她说话还不利索的时候,就看着赵主任和庄老师在讲课。 小小姑娘坐在下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们,充满向往。 赵柯不是时时都在,但她过来,就会轻轻摸摸孩子们的头,轻声地询问几句,还会教他们几个字。 其他人往往会抬起头看着这一幕,浅笑,仿佛赵柯在,仿佛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纯真的笑脸,就能抚慰紧张的心弦。 大半个月的时间,飞逝而过,高考到来。 12月22日,赵柯叮嘱众人检查考试要用的东西,注意考前状态,好好休息。 大多数人紧张地无法自抑,神经紧绷,根本没心情休息。 赵柯站在讲台上,打气道:“来来来,都别蔫头耷脑的,跟我念!” 众人抬起头,看向她。 傅杭更是目光灼灼。 赵柯:“我是青年。” 傅杭等赵村儿大队的人率先开口响应:“我是青年。” 其他人才陆陆续续地跟着念,声音杂而不高。 赵柯也不纠正,继续高昂地朗诵:“我是青年,是朝阳,我不惧怕黑夜!” 跟着念的声音开口时齐了些,“我是青年,是朝阳,我不惧怕黑夜。” 赵柯情绪饱满,字正腔圆:“我是青年,是骏马,我不惧怕险阻!” 第二句,大家的声音几乎完全一致,“我是青年,是骏马,我不惧怕险阻!” 赵柯:“我是青年,是磐石,我不惧怕岁月的侵蚀!” 众人的声音坚定了很多,“我是青年,是磐石,我不惧怕岁月的侵蚀!” 赵柯:“我是青年,是大海,我不惧怕汹涌的浪涛!” 和声有秩而激昂:“我是青年,是大海,我不惧怕汹涌的浪涛!” 赵柯高举起拳头,“风雪刺骨,热血难凉!青年有为,长风破浪!” 大人们同样举起拳头高喊,喊到激动,脸红脖子的筋泛起。 连小孩子们也奶声奶气地大声跟着喊:“风雪刺骨,热血难凉!青年有为,长风破浪!” 胡和志起初没跟着,掩在人群中,后来受到感染,也莫名其妙地喊起来。 众人一遍又一遍,喊到嗓子沙哑,喊出了胸口的郁气。 赵柯中途就不再参与,悄悄退了出去,冷风一灌,嗓子痒得厉害,不受控制地咳起来。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温的,喝一些。” 傅杭经常会递给她这只水壶,这是他专门给她准备的,只给赵柯用。 赵柯自然地接过来,盖子已经半松,她扭开喝了两口,压下喉咙的痒意。 傅杭拿回了水壶。 每次递过来又收回去,赵柯看着,“你不如直接送给我。” 傅杭道:“我想留念。” 赵柯:“……” 她用过的水壶……留念? 傅杭轻笑,“玩笑。” 赵柯故意面无表情,不好笑。 “你不会记得勤换热水晾着。” 傅杭一个文化人,耍起无赖,“我们的追求终将拉开我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不是吗?就当用你答应我却没有实现的挡箭牌机会换我这一次任性,我不会做奇怪的事。” 他说出来就很奇怪。 不过赵柯微微耸了耸肩,大方地张开手臂,“带带水就够了吗?小傅知青,拥抱一下吧,祝你前程似锦。” 傅杭深深地望着她,张开手臂,紧紧拥住她。 他们的身形,完全契合,傅杭宽厚的胸膛完全笼罩住赵柯。 赵柯头埋在他胸前,啥也看不见,倒也安然,志同道合的好战友似的拍傅杭的背。 教室,一群人堵在门口,以赵村儿大队的人为首,互相挤来挤去—— “踩我脚了。” “往那头点儿,我看不清了。” “嘘嘘嘘,小点儿声儿……” 赵柯闷声道:“如果你是想捂死我解气,还可以再抱一会儿。” 傅杭依依不舍地松开她。 两人分开后,一同转向教室。 一群老大不小的人瞬间变成顽童,开始起哄:“哇哦哦哦哦——” 赵柯也冲他们张开手臂,“要不要抱?” 众人互相对视,第一个人箭似的冲出来。 “啊啊啊啊——” 以后不见得还有机会,其他年轻人也如同野兽出闸,涌向赵柯。 赵柯淹没在热情之中。 12月23日,农技站的拖拉机早早等在中心街上,准备送考生们去县城考试。 考生们结伴过来搭车,走到这条街上,全都呆住。 一夜之间,街道两侧,堆起了整齐的雪人,雪人的身子上,插着红纸做得简易小旗子,上面写着各种笔迹的[旗开得胜]。 而社员们担心他们紧张,并没有出现。 每一个见到这些的考生,全都热泪盈眶。 赵柯过来,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笑中带泪。 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她才不惧辛苦,无比坚定。 · 一群人在[旗开得胜]的祝福下,缓缓驶向他们新的赛道起点。 · 1978年2月6日除夕,公社组织,举办一场专为送别的篝火晚会。 考分保密,考生们考试结束后,跟傅杭对过答案,很多人都大致有数他们考得如何,只是仍然抱有期待。 近来,通知书陆陆续续地寄来。 赵柯监管极严,每一封通知书都经过公社下发到个人,务必保证冒名顶替的恶劣行径不会出现在双山公社。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喜不自胜,没收到的,有一部分人已经知道希望落空,而另一部分,如赵柯、傅杭等人,即便通知书还没到,大伙儿也知道他们成绩好,落榜的几率很小,通知书没来,很有可能是更了不起的高校。 赵柯和傅杭稳得住,其他人一天没拿到通知书,一天便放不下焦躁。 不过篝火晚会,大伙儿还是暂时放下了其他情绪,释放着自己。 前半段,有技艺的都走到中间大展身手,表演助兴。 渐渐地,离愁别绪笼罩住所有人,有情绪敏感的,红了眼眶,轻轻啜泣。 他们在双山公社一起下过乡,一起种过地,一起同过窗……苦也苦过,哭也哭过,笑也笑过…… 他们习惯了四季分明,习惯了漫长的冬天占去一年的三分之一,习惯了大雪纷飞的凛冽,习惯了冬天会生冻疮,然后一年一年地犯,也习惯了热炕头上啃着烤地瓜猫冬…… 真要走了,有激动,也舍不得这里。 哭泣声越来越大,赵柯叹了一口气,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站起来,“有一件事,想跟大家分享。” 无论是泪眼朦胧,还是埋头沉默的人,目光全都投向她。 傅杭却垂了垂眼,又不舍地看向赵柯。 吴主任等公社的干部干事们也都目不转睛地注视她。 “同志们,读大学是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见识更广阔的的世界,经由那里,走向各行各业不同的道路,但我们殊途同归,只要信仰不灭,未来,我们都会成长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赵柯弯着眼,“公社已经沟通过,也得到了县里的同意,我会在职读大学,未来继续担任双山公社书记。” “之所以没有提前说,是不想因为我个人的决定影响你们的选择,当然,我也不是一定不离开,没那么犟,国家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接受调配。” 火光映照在她带着融融笑意的脸上,所有人都定定地望着她。 赵柯的能力,完全可以一毕业就进入更大的舞台,轻松拥有更广阔的前途,但她却说,她要留在双山公社,留在基层了。 震惊、肃然、敬佩……油然而生。 有些时候,人们会忘记信仰,会觉得固守信仰的人傻,可正是有这样一群坚守信仰的人,希望才一直存在。 赵柯承诺:“各位,双山公社永远是你们的第二故乡,往前跑,不用犹豫,不用回头。” 众人久久无声,他们说不出话来。 赵柯深深鞠躬,“感谢各位过去对双山公社的付出。” 吴主任等干部干事们互相看了看,也走了出来,站在她身后,随着她一起鞠躬。 这么一片边疆苦寒之地,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坚守下去。 赵柯曾经也奇怪,为什么国家一直鼓励支边支农,现在她明白了--为了领土的主权,为了生机,为了传承。 只要有人坚守在这片土地上,那么这片土地就永远都属于这个国家,不容侵犯,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也永远都不会断绝。 那她呢? 她的选择是什么? 赵柯想,真的到了选择的一天,答案很清晰--事业还未成,她是放不下的。 所以…… 不走啦。 留下啦。 赵柯在这个地方成长,也会在这个地方继承和坚守老一辈建设者们的信仰,繁衍生息、建设开拓。 她,他,他们都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热爱这个国家,有时候只是忘了,但总会想起。
相关推荐:
淫姬养成记
狼窝(NP肉监狱)_御宅屋
闻啼鸟音痴(双性ntr)(H)_御书屋
小韵的贞操带调教
为师(父女)_新御宅屋
淫女大家庭(H)
逢君
【总攻】攻略系统(H)
窈窕(父女H)
天下谋妆(古言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