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我家的系统姬 > 第48章

第48章

丽梅说完,其他三人相对无言。 庄兰有些不情愿地说:“咱们要不要问问傅知青?” 刘兴学否决:“他跟林知青要搞水车,咱们要是这点儿事儿都去问他,显得咱们这些知青都不如他似的。” 苏丽梅觉得,不如就不如,也没啥,傅知青确实知识面更广,但其他三个人看起来都不太乐意问傅知青,她只能随着。 庄兰又提议:“那还有顾校长和吴老师、唐知青呢,大家集思广益,肯定能想到合适的办法。” 请教这三个老知青,大家心态就比较平和,都投了同意票。 只有三天时间,他们不能耽搁,准备现在就去问。 四个人起身,刘兴学看向屋子:“方静呢?用不用叫她?” 苏丽梅撇撇嘴,“刚才开会,她就说她太累了,难受,不参加,还叫什么啊。” 硬拖是拖不动的,四个人就没再管方静。 女知青屋里,方静躺在炕上,骂了一句:“蠢得给人打白工。” 而顾校长他们三个老知青确实更有生活经验,也给四人提供了一些帮助和建议。 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测试土地是否足够潮湿,只能用一些笨方法。 四个人裁了几张报纸,沿着田地走,找到低洼草木茂盛的地方,薅掉草,放上报纸,拿葫芦瓢一扣,等一晚上之后,哪里湿得最厉害,就证明土壤比较湿润。 他们想得很好,然而第二天一早一去查看,东面那片地的葫芦瓢愣是丢了两个,原地只留下两张湿漉漉的报纸。 知青们:“……” 苏丽梅想骂两句,又忍住了,气愤地说:“我要告诉赵主任!” 庄兰拿起报纸,“这是露水打湿的吧?好像不准。” 好在另外两片地的葫芦瓢没有丢失,报纸的潮湿度也能看出点差别,也算有收获。 苏丽梅还是气不过,就找到赵柯家去告状。 赵柯:“……” 一路过看见俩葫芦瓢,顺手捡走,确实很符合赵村儿社员勤俭持家的作风。 赵柯答应苏丽梅会帮他们找水瓢,又提醒她:“你们下回再弄啥,记得做个记号,我让社员们不乱碰。” 苏丽梅很怀疑,“我们做记号,不会把我们记号拿走吗?” 她说的是布条,麻绳之类的记号。 赵柯:“……灵活点儿,你们可以钉个木牌,写上字,我会提醒的。” 苏丽梅思考着答应,“行。” 几分钟后,赵柯到大队办公室,打开大队喇叭,喊话:“谁这么勤快,把人知青放在地头的葫芦瓢捡走了?知青们给咱大队测井眼呢,听见了赶紧还回去。” 赵柯重复了三遍,才关掉喇叭。 大队各处,大家听到喇叭声儿,全都在讨论葫芦瓢咋测井眼。 这玩意儿不要钱,捡到的真就是看见了顺手捡走,听到喇叭,就给知青拿回去了。 还有妇女好信儿,一人揣一个家里多余的葫芦瓢结伴儿送到知青点,打听是咋回事儿。 知青们本来肚子里都存着几分气,一下子收获好多葫芦瓢,又有点儿手足无措。 他们是在赵柯当上妇女主任之后,才开始跟村子里的社员们逐渐加深接触,一时间很难适应这么面对面地平和交流。 而妇女们只当小年轻面皮薄,问到葫芦瓢咋测井眼,有干活时候的谈资了,就拍拍屁股走了。 只留下知青们面对铺一地的葫芦瓢无言。 能咋办,都用上呗,越多测得越准吧。 至于记号,知青们一合计,弄个稻草人吧,很简单,找两根棍用干草捆成十字架,再在十字架上面绑个稻草头,足够醒目了。 他们自信慢慢地把第一个稻草人立到地里,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路过的社员看见,大家伙又多了个关于知青的谈资,或者说是笑话。 “还稻草人儿,也太磕碜了。” “没见过这么潦草的。” “哈哈哈哈哈……” 因为赵柯提前叮嘱过社员们不要打击知青们的积极性,没有人当着知青们的面儿嘲笑,只是个别人见到知青们的时候忍不住发笑。 善意恶意,一般都能分得清。 知青们还以为是他们为大队做事,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情绪越发高涨。 他们甚至觉得光凭报纸测土壤湿度还不够,得想办法扎进去,才能确定准确度,于是刘兴学和邓海信又去余三舅那儿托他做一个几米长的巨型木钻。 余三舅听了他们的描述,“……” 傻了吧?那咋能用? 刘兴学觉得很可行,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用两根绳子在底下拉着,作用力相似,肯定是可行的。” 他们太异想天开了,余三舅劝说不通,也去找赵柯。 赵柯听完:“……” 木钻钻地,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好歹是知青们第一回 接任务,赵柯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就问余三舅:“这东西可行吗?以后咱们应该不少打井,如果能用,可以做做看。” 余三舅眉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摇头,“做倒是不费事,就是根本不好操作,再说万一有石头,木头扎不下去的。也不知道他们为啥非要搞这玩意儿。” 赵柯眼神游移,如果她没猜错,好像是因为她跟知青们传递了“非必要不花钱”的方针。 “咳。”赵柯清了下嗓子,“可能也是怕找错地方浪费人力,回头我跟他们说说。” 余三舅点头,问:“你爹的东西收拾好了吗?” “早就收拾好了。” 赵建国和赵瑞明天起早走,到公社就直接坐小客车去县里搭车。 “我让你舅妈在家炒几个菜,你们晚上来我家吃,我给你爹送行。” 赵柯答应,“我跟家里说。” 余三舅还请了赵新山一家子,李翠花婆媳拿了些菜过来做,加上隔壁余大舅一家,四家人整了三桌出来。 一桌是余大舅、余三舅、赵新山父子、赵建国,一桌是年轻一辈儿,一桌是女人孩子。 余三舅拿了酒,几个人要喝点儿,赵柯本来想去别桌,楞是被三舅留在这桌。 “赵柯,你得一起喝点儿,不会喝酒咋行?” 以前,男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家庭地位高于女人,所以男人喝酒的桌子,通常没有女人的身影。 赵村大队大多数家庭也还是这样的模式。 余三舅将赵柯纳于一桌,某种程度来说是认可赵柯在家族中的地位,无关男女长幼。 赵柯没怎么喝过酒,尝了一口,齁辣,一口下肚,胃都烧起来了。 而这顿饭明明是为赵建国和赵瑞送行,余三舅和余大舅喝点儿酒,就开始夸赵柯“有本事”,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赵柯酒劲儿上来,脑子还算清醒,反应却慢了,等他们夸了好一会儿才慢腾腾地说:“跑题了。” 余三舅这才又把话题带回到赵瑞身上,“赵瑞毕业以后分配工作,没准儿能留在省城,到时候能把父母媳妇儿都接城里。” 李荷花乐得合不拢嘴,“要是有那天可就好了。” 赵芸芸也兴奋地说:“我也要去,我还没去过省城。” 赵新山不满地否道:“好啥好,赵瑞真留城里,他媳妇去就行了,咱去干啥。” 李荷花不太乐意,“那咋不能去呢?我还不能享享福了?” “你享啥福?”赵新山侧头说她,“赵瑞一人儿工作,咱都去喝西北风啊?” 李荷花嘟囔:“大学生肯定挣得多,咋会喝西北风。” “头发长见识短。”赵新山口气不好,“我说不去就不去,你少想那些没用的。” 他说完李荷花,又去训闺女赵芸芸:“你也给我老老实实的!” 母女俩都有些不服气。 赵瑞媳妇曲茜茜怕惹婆婆不高兴,头埋得低低的。 赵柯说和:“大伯娘不了解情况嘛,城里一个月能挣个三四十块钱都算是很高的了,一个人养一家老小,衣食住行都得紧缩,要是一家子挤在一间屋里,还不如在乡下,好歹吃饱没问题。大伯可能是这个意思。” 余秀兰也劝李荷花:“大嫂,你没看那些知青还接济家里呢,咱们在乡下辛苦是辛苦,过得好了也能帮扶帮扶儿女。” 李荷花面上好看了点儿。 赵芸芸不信:“城里那么不好,大家都想去城里?” “不是城里不好,是普通人在城里,没那么潇洒。”赵柯稍微习惯了酒的辛辣,又抿了一口酒,“说不准以后咱们大队好到大家伙一点儿不羡慕城里呢?” 余三舅哈哈大笑,“有志气!喝一杯,喝一杯。”直接把刚才那点儿争吵岔了过去。 北方汉子,一点儿花生米就能喝一缸酒。 赵柯这一小杯,喝得有点儿犯困,就放下筷子,跟他们说了一声,出去透气。 赵瑞一顿饭情绪都不怎么高,看她出去,也跟着出去。 赵柯慢吞吞地问他:“瑞哥,怎么了?” “赵柯,我有点儿心慌,我从来没去过省城……省城那么远,那里的人是不是跟乡下完全不一样?” “我也不知道,大概都是两个鼻子一个眼睛吧。” 赵瑞听着不对劲儿,反应了几秒才纠正她:“一个鼻子两个眼睛。” “哦,我喝多了。”赵柯面不改色,无所谓地说,“有什么不一样,你看过了,回来给我们讲讲,我们也见识见识。” 赵瑞那点儿情绪聚也聚不起来,无奈地说:“省城到你嘴里咋这么不值钱?” “我志向远大,要建设美丽乡村,让城里人都眼馋。” 赵瑞嘀咕:“……看来是真喝多了。” · 第二天一早,村里好些人出来送赵建国和赵瑞。 赵新山一家和赵柯一家目送牛车拉着赵建国和赵瑞,还有他们的行李远离村子,都很不舍。 等牛车不见影了,众人一叨咕,家里还有这活那活没干完,赶紧就走了。 少了两个人,生活还得继续。 最重要的是,活儿真的很多,没工夫伤春悲秋。 相比之下,赵瑞就伤感多了,坐在牛车上,越对陌生的省城感到不安,就越是伤感。 赵建国以前出过远门,安慰他:“好歹咱俩一起走,还能有个照应。” 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安慰。 赵瑞叹气,“幸好有三叔搭伴儿。” 两人此时都以为,他们要自己找到省城去,直到到公社之后,看见赵棉身边站着一个人。 方煦很有礼貌地跟两人自我介绍:“叔叔,堂哥,我叫方煦,是赵棉的朋友,正好也要回省城,咱们可以一起走。” 赵建国看着他一表人才的样子,点头回应,然后看向赵棉,不确定是哪方面的朋友。 赵棉脸热。 方煦前天傍晚到公社。 昨天中午,于师傅叫赵棉一起去国营饭店吃饭,她才见到方煦。 之前赵棉按照赵柯所说,晚了几天才写回信给方煦,后来双山公社暴雨,她就忘了这事儿了。 见面之后,方煦表现得很正常,没有任何暧昧让赵棉不适的举动,赵棉就以为他领会她的意思了。 吃饭时,方煦还平静地说他后天就会走。 到此相安无事。 但今天早上赵棉出来帮父亲和堂哥提前买票,在路上意外地碰到了方煦,突然得知他改了行程。 赵棉本来没多想,真的以为他临时有事。 可方煦对她说:“我听我妈说,你父亲和堂哥要去省城,人生地不熟可能不方便,反正我也要回去,提前一天也无所谓。” 当时赵棉听完,脸颊就一点点泛起了红。 而方煦看见她脸红,加上又要走了,很久不能再来双山公社,干脆直接表明心意:“赵棉同志,我想跟你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流,请你监督我考验我。” 赵棉第一次遇到男同志这样类似于表白的话,整个人不受控制地烧起来了,根本不知道怎么反应。 方煦怕她觉得他唐突,略显紧张地解释:“我只是想跟你通信,让你有个了解我的机会,绝对不是要耍流氓。” 赵棉平复了很久才让脸上的温度降下来,尽量委婉地拒绝他:“抱歉,我暂时不打算考虑个人问题。” 她答应妹妹要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知道你有去总厂学习的打算,我也很想跟你共同进步,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这个机会。” 赵棉想到于师傅或许看出他的心思,加上又看到了赵建国和赵瑞的身影,就没有回答他。 现在亲爹一个疑问的眼神,脸颊的热度又控制不住地上升。 赵棉悄悄调整呼吸,表现如常,轻声说:“方煦是我们于师傅的儿子,碰巧今天走。” 赵建国是男人,咋会看不出这个方煦看自家闺女的眼神不对劲,但他没表现出什么来,还领着赵瑞先上车,给两个人留出说话的时间。 小客车就要出发,方煦只跟赵棉确认:“赵棉,你不回信也没事儿,我给你写信,你收下看一看,多了解我一些,可以吗?” 赵棉大多时候都是很顾全大家的温柔性子,不想对方太难堪,就轻轻点了下头。 方煦露出笑来,温声告诉她:“我有假期会再过来。” 这才踏上客车。 赵棉送走人,回到轴承厂碰到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 于师傅看出来,开解道:“方煦这次来,一直跟我问你的事情,我才看出来,他惦记上你了,我确实很喜欢你,完全不反对,不过你要是对他没意思,也不用顾忌我,该拒绝就拒绝。” 赵棉想了想,实话实说:“于师傅,我想先专心提高自己。” 于师傅知道自己的儿子,其实是人品很不错很适婚的男青年,但她听赵棉这么说,更加高兴,“专心提高自己是对的,我支持你,别搭理他。” 赵棉放下心,向她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于师傅认真回答,毫无保留。 另一头,方煦很努力地在赵棉父亲和堂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根本不知道亲妈断了他的后路。 他们需要转几次车才能到省城。 开始的时候,方煦提出为两人买票,赵建国果断地拒绝,赵瑞也表示不能占他便宜,方煦就放弃了。 等到了省城之后,方煦先和赵建国一起送赵瑞去学校,然后又带赵建国去他进修的医院招待所安顿下来。 天色快黑了,方煦才回家。 他父亲方承在家里看报纸,看见他也不意外,淡淡地说:“回来了,安顿好人了?” 方煦意外,“爸,你知道了?” 方父将报纸翻了一面,说:“你妈打电话回来,让你别影响人家女同志追求进步。” 方煦:“……” 不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还打击阻挠?真的是亲妈吗? · 赵建国和赵瑞各自在省城安顿下来的时候,赵柯也带着赵村儿的年轻人们进了县城。 他们第一次出远门,跟之前赵瑞赵枫他们第一次出去几乎一个样儿,都肉眼可见的怀着忐忑。 不过人多,确实会壮士气,尤其当一个小客车里几乎都是他们的人,售票员还跟赵柯聊天时,他们就放开了。 赵柯只让他们别影响别人,其他的不多管。 她推他们出去,他们自己会在心里种下向往的种子,肆意生长。 县城,赵柯已经很熟,领着大家去招待所挤了一晚上,第二天又熟门熟路地领着他们去招兵的地方——革委会大院。 赵村儿这二十来号男女青年一起过来还挺显眼的,有个负责维持纪律指挥排队的部队干事注意到他们,就随口问明显像领头的赵柯:“你们大队来挺多人啊?” 赵柯笑着说:“我们大队的长辈都是老兵,村里孩子从小听他们的故事长大,都有个当兵梦,大队当然得给予最大的支持。” “原来是老兵后代。” 旁边儿有个军人走过来,笑着问她,“你读过书啊?你也报名了吗?” “我没报名,我是我们大队的妇女主任。” 那军人惊讶又可惜地看赵柯,又随口聊了几句,就转去别处。 队伍排了挺长,时间还早,赵柯还想再找些安全又能创收的路子,就让赵枫他们继续排队,她自己进革委办去找人打听消息。 “咱姐干啥去了?” 朱建义凑到赵枫身边,他眼瞅着参加招兵的人进进出出,腿肚子开始发抖,不住向赵柯离开的方向张望,“快到咱们了,她回不回来?” 赵枫排前面,逐渐靠近屋子,心跳也有点儿快,强装着一脸淡定。 俩人身后,陈三儿嘲笑他:“又不是没断奶的小孩儿,还找家长。” 朱建义回头冲他龇牙反击,“你这辈子没站这么直吧?” 站得笔直的陈三儿:“……” 随着时间流逝,其他人也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终于,有个赵村的姑娘第一个走进女兵体检那屋,赵柯还没出来。 没多久,轮到赵枫,赵枫之后就是朱建义。 朱建义吞了口口水,为了撑起气势,挺起胸膛。 真进去了,有人指挥,让走哪就走哪儿,全程脑子木木地走完每一项,就出来了。 朱建义:好像也没啥。 其他人也都是这样,踏出门的一瞬间,整个人都轻松下来。 赵柯估摸着差不多要结束,才抱着一大摞文件走出来。 朱建义特别狗腿,小跑过去接过来,“姐,你咋才出来,都错过我们体检了。” 赵柯就是故意错过的,表面上关心地问:“表现怎么样?” 朱建义显摆:“当然没问题。” 完全忘了没进去前他怂成什么样。 陈三儿鄙夷地看他一眼,问赵柯:“咱们一会儿去养猪场吗?” “先去吃饭……” “赵柯!” 突然的女声打断了赵柯的话。 赵柯循着声音望向大门口,丁小慧正在冲她招手,她身边还有一个身材高大,跟她长得有点儿像的男青年。 赵柯大概猜到男青年的身份,边冲丁小慧挥手回应,边走向二人。 丁小慧的介绍,男青年果然是她哥,段舒怡对象,丁正阳, 赵柯礼貌地问好后,简单介绍了一下村里的青年,对两人玩笑道:“舒怡说我是半个媒人,我还琢磨了一下,实在没想到你们还有这缘分。” 丁正阳很郑重地道谢:“之前小慧的事儿,还有舒怡,都得谢谢赵主任。” 他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眼神里一股正气,看着比梁辉可靠多了。 赵柯刚想到梁辉,赶巧,梁辉就从大院里骑自行车出来。 院里还有没散去的青年,很多人衣着都打着朴素的补丁。 梁辉骑在自行车上,老远就对着前头挡路的人颐指气使地喊:“让开!” 他从革委办出来,又神气,大家都不敢挡路,纷纷让开。 而视线一开阔,赵柯他们和梁辉清楚地看到了彼此。 “吱——” 梁辉下意识地捏住刹车,反应过来之后,满脸羞恼。 丁家兄妹俩态度都很冷淡,除了最开始的一眼,连个眼神都不屑放在他身上。 他们这样的态度,梁辉备受羞辱,刹车上的手不由捏得更紧。 他好像在艰难地维持自尊…… 赵柯多善解人意,故意抬起手,招了下,“呦,梁辉干事,又见面了。” 她一连姓名带工作地喊他,梁辉一下子梦回那次国营饭店,好像就是从那一天见到赵柯开始,他不断走背运。 或者更早,跟段舒怡去赵村儿开始。 感情不顺…… 工作也不顺…… 车胎一次又一次被扎…… 她明明跟他有矛盾,还像是没事儿人一样,热情地说话。 有点儿邪性。 梁辉越想越是寒毛直立,蹬上自行车,一刻不敢停地消失。 赵柯手还在半空中,不解:我有这么吓人吗? 她回头瞧一眼丁家兄妹,一定是他们做了什么让梁干事这么忌惮。 作者有话说: 修文修太久了,抱歉 第63章 (捉虫) 丁小慧是个很文静的姑娘, 她每次想起跟垃圾处过对象,都会如鲠在喉,更何况现在还亲眼看见他。 “他真是好没教养,你好好跟他打招呼, 他还不理人。” 这个, 赵柯得澄清一下, “我也不是跟他好好打招呼。”是不怀好意。 但丁小慧看来, 就是赵柯不计前嫌地主动说话,梁辉丝毫没有礼貌。 “哥, 得再给他些教训, 省得他再去祸

相关推荐: 深陷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删除她gl   迷踪(年下1v1)   一梦三四年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穿越之八零大小姐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和徐医生闪婚后   危险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