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来。 林浔反思自己的语速是否过快,并没有,所以大概是他刚才的话有些绕口,人在思考的时候身体的动作就会减慢,体现在掌声上,就是掌声的减弱。 趁着掌声还未停止,林浔飞快翻到PPT下一页。 ——掌声一下子停了,场中陷入死寂。场下的每一个人——都不再看林浔的脸了,林浔扫视台下,却发现没有人和他对视,他们全都用锅里的死鱼一样的目光注视着他背后的大屏幕。 林浔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这才继续道:“……这就是我们的一些理论基础,出于时间的考虑,不再和大家详细解释。” 这张PPT非常简单,白底黑字,字体端正严谨,标准的论文格式,九篇论文,时间跨度有六年,从他们的学生时代开始,到今年为止,主要还是集中在上学的时候。 论文的发表有两种体系,会议和期刊,顶级会议称为顶会,在计算机专业,顶会的含金量大于顶刊。九篇顶会论文虽然不算什么特别出彩的成绩,但也足够说明他们的工作不是空中楼阁了。 第一个人举起了手,和手里的手机。 第二个人举起了手,和手里的手机。 快门声响了起来。其它人仿佛突然获得什么指令,也纷纷拿起手机开始拍照,或许是想查询一下影响因子。 为了让他们拍到,林浔在这一页多停留了十秒,才翻到下一页:“这是另一部分。” 刚才那一页偏向计算机方面,架构和安全的贡献比较大,导师也提供了很多帮助,这一页则偏向数学方面的工作,不再是顶会,换成了三篇一区SCI。 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虽然都在同一个领域,却各有千秋。他们大多数时候相看两厌,学术界认为工业界研究的问题过于低级,不值一提,工业界认为学术界研究的课题毫无实用意义。但有的时候,工业界的需求左右着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学术界某些被忽视的成果被工业界发掘也有可能掀起一场行业动荡。比如林浔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来吹嘘的地方,只是钻了一个无人注意的空子。 他将PPT翻页,换成一些不得不拿出来解释的公式,并道:“二十年前,曾经有过一次使用模糊数学开发人工智能的风潮,但是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局限,这一流派逐渐没落,不再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 “但是,”他话锋再转,“当AI技术不断进展的时候,数学学科也在向外扩展边界。2020年D.Hell博士提出复动力系统中的散簇概念,是混沌理论的一次大进展,也是我的灵感来源。接下来我想用五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当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中时,人工智能的表现会出现哪些改变。” 台下再次响起掌声,林浔往一旁看去,旁边位置上坐着的架构给他比了一个V。 林浔再次对台下微笑一下,把PPT往下切。 架构制作PPT的能力和他制造论文的能力一样出色,林浔时常做出一个平平无奇的成果,但是经过架构的渲染,它就成了一个在现实应用中无所不能的工具。 洛神的构造基于很多概念,其中难以理解的概念譬如混沌和分形,不便向观众详细解释。容易理解的概念,例如模糊,就可以推广出许多花言巧语。打个比方,下雨了,要收衣服,晴天了,要晒衣服,人工智能知道这两件事情。那么,阴天的时候该做什么?这就是模糊,洛可以从容应对这种模糊。阴天的时候应该观望,应该判断阴天的程度以推测降雨的概率,从而决定是否提前收走衣服。当然,现实世界中的情况比收衣服复杂得多,但它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它学到的东西也比想象中要多。 人工智能领域的其它方法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领域有一个特色,针对一类特定的问题,总有一种解决方法明显优于其它方法,针对另外一类问题,又存在另一种最优算法,每一个分支都无比细化。因此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智能的同时,这一行业所需的人类劳动力规模反而越来越巨大。 并不是不够实用,只是不够优雅。林浔想要用一种方法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他觉得那样才舒服。这曾经是个很遥不可及的愿望,现在能离实现愿望近一些,还是要感谢数学理论的发展。 他按部就班往下讲PPT。 也按部就班地感叹架构的编造能力。 架构从一个为个人量身打造的智能管家讲起,讲到了智能家居,讲到了物流调配,讲到了人力解放,讲到了超级智能,讲到了虚拟现实,讲到了人类命运。 PPT停止于一张浮夸的大字报,林浔将其扩句念出。 “AI在各行各业中为我们工作,它扮演我们的四肢,但有的时候,它也可以扮演我们的大脑。” 他以这句浪漫主义的话作为今天的结尾。 台下掌声雷动,不是轻浮的掌声,他们的神情也很认真,人工智能永远是许多人为之着迷的梦想。 林浔
相关推荐:
高干之不清不楚
躺下别挣扎(NP)
你别再跑了
百花深处
檀郎说(古言兄妹)(骨科h)
渎神:睡服神女攻略(仙侠1v1)
年年(h,1v1)
掌中娇
欲妄(NPH 高干)
西沉寂静地 (校园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