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娇滢 > 第237章

第237章

几步就遁入了如雾的阴气之中。 易保康真的如外人说的那样没遗憾么? 作为兄长的易书元最清楚不过了。 这一世,实话说父母的爱和关怀几乎全都给易书元了,易保康前半生都是苦过来的,也没享受过什么父母关爱。 易书元知道这世上多得是人有悲剧,多得是人不得圆满,没有万事万全的。 但易书元也从来没有天下万全这么大宏愿,他不过是个仙道修真的说书人,也不过是一个兄长而已。 同太阴宫修士的交流让易书元明白,转世虽是新生,却亦会有几分感觉。 此生父母是好父母,易家兄弟自小都十分爱他们,但在易书元看来,对弟弟太不公平了。 要做的事难么?很难! 但真就做不到么?对于易书元而言,未必! 天地间有轮回之道,也有夙世之缘,有道既有法,可展天罡之妙! 其实易书元完全可以和易保康“一起死”,甚至向常青也绝对能配合易书元处理得十分圆满。 只是小琳谈过太阴经浅析,轮回之中即便记忆不再,却也往往会留几分感觉。 将来家人得以重聚,却不见易书元诞下,虽无记忆,但心中的感觉会是如何呢? 易书元不清楚,也不想试,不若如现在这样吧! …… 头七日,易保康的后事早已经步入正轨,当天夜里,易书元再次离开家中,去往了阴司。 易保康不是当年的小石头,更非什么恶徒,自然用不着幽冥渡。 黄泉路十分漫长,但只要处于这黄泉路中,时间仿佛就和阴司刑狱司一样,再远的路也能一夜而至。 元江县阴司处,阴差将易保康带向黄泉路,这路并非时时人满为患,并非刻刻前拥后堵,至少此刻绝非如此。 走了一阵之后,易保康并入黄泉道途,元江县阴差便在此处辞行。 易保康略觉茫然无措,前后看看,黄泉路上远远才有身影,这道路似乎显得那么孤寂。 来时只身一人,走时亦是如此,易保康叹了口气,随后朝前走去。 远处的路旁一角,一个鬼影手中转动一支细笔,随意朝着一侧划动几下,又将那落了笔墨的面具戴到脸上。 下一刻,易书元已经变成了一个略显佝偻的苍老农家汉。 易书元望向黄泉路的一个方向,那边正有一鬼孤身而来。 兄长不能陪你同去轮回,但兄长会陪你走这一程! 在易保康经过的时候,有一老汉似乎是从另一条路上走了出来,兄弟两在这黄泉路上碰了头,寒暄几句后又很快结伴而行。 康问老兄卒年几何,答曰九十有四,竟与兄长同,眉宇间更有几分神似,谈天论地述家常,无有不畅…… 黄泉路尽头,忘川桥上,鬼魂渐密,易书元和易保康终是分开。 或许对易保康而言,只是一不留神,那一路相伴而来的老哥就不见了,周围到处是鬼,寻也难寻,倒是此处有鬼神连连催促,让鬼魂过桥投生。 远处,易书元显出无相之身,望着易保康几乎是被推搡着过了桥,迷茫着一直往前。 “借我一粒。” 易书元这么说了一声,肩头的灰勉楞了一下。 “借什么?” “星罗丹。” “噢噢噢!” 灰勉赶忙从脖子一掏,就掏出一个小玉瓶,他当年云莱之神立于伏魔宫,当然也是有所收获的。 易书元也不多话,直接取出星罗丹送入口中,又取出三枚养元丹一同服下,同时右掌展开,手中一粒晶莹璀璨之物朝前轻轻一抛。 “去!” 晶莹之物竟然飞向忘川河对岸。 忘川桥边有鬼神望见流光不以为意,但此光竟然过河而不坠,顿时让诸多鬼神面露惊骇。 此光速度极快,一下追上易保康,在他踏入了轮回之光的一刻融入其身。 也是这一刻,易书元意境丹炉开鼎而起,浑身法力如风烟直上处于巅峰,吟尘、玉惊浮现手中…… 以泪为引指明路,几世不休寻至亲,造化阴阳起,显天罡之变! 幽冥之力翻卷袭来,我自不动。 此亦是冬至之劫! 第486章 此去西北两万里 忘川桥外黄泉路旁,直至易保康的一切气数皆已消弭在轮回之光中,易书元以抚尺在折扇扇骨上轻轻一拍。 “啪~” 声音清脆却不响亮,易书元身旁泛起一阵阵涟漪,幽冥之力也渐渐消解。 这一刻那种压抑的感觉淡去,易书元还没如何,灰勉倒是长长舒出一口气。 “呼……” 易书元将手中法宝收入袖中。 在这种情况下施展天罡变,幽冥轮回之力既是助力,也是噬力,即便先服下星罗丹和三枚养元丹,但其中疲惫和损耗自不必说。 只是身体虽然虚弱但心情却是轻松的。 这天罡一变,成与不成似乎是要看将来。 但易书元倾其所有法力变出来的那一刻,心中便已经升起一种明悟,成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也并非易书元法力不济,和当年的小石头独自寻个降生之处不同,易家二老早已各自投生,为人也好为兽也罢,想要聚集起来,非一世之功。 造化阴阳这一变,借助的也是天地轮回之力,有情众生之缘系于天地,自然也要在其中沉浮流转,等在阴间是没用的,走得越早则相聚越快。 “先生……” “怎么?” 易书元收回望向忘川桥对岸的视线,侧目看向肩头的灰勉,后者犹豫一下,毛茸茸的貂脸上露出笑容后摇了摇头。 “没什么了。” 易书元没再说什么,转身往来路归去…… 回去的路上,灰勉时不时看看易书元,又偶尔回头望向仿佛才一离开就已经看不见的忘川桥。 其实刚刚灰勉很想问先生,想问问他,保康到轮回前那一刻,知道您是仙人么? 只是话临出口,灰勉却又忍住了,说知道么?好像不太可能,说不知道么,似乎也是未必,兄弟之间心有灵犀,保康至少肯定有过怀疑。 …… 易保康的墓也在阔南山的山南岗上,易家的生活也似乎渐渐回归了正常。 只是有些在易保康才过世时显得冷静甚至在外人看来有些漠然的人,偶尔会独自在夜里哀伤,亦如易保康的发妻赵氏。 不过时间是最好的治愈良药,等到了春节,新春的喜庆终于是冲走了哀伤,这个春节,西河村依旧热闹。 至开春雪化之后,易家人也归回了往日的生活。 这一天,易书元早早就起了床,将床铺和室内桌椅器物整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随后又将一封家书放在了桌上。 这会天还蒙蒙亮,易书元走出房门又轻轻关上,独自走到前院打开大门插销,在低沉的“咯吱”声中慢慢打开。 等易书元走出门外,一个声音忽然叫住了他。 “大伯……” 易书元回头望去,也是一大早起来的易勇安就在站院中,还抓着鱼竿背着鱼篓。 见大伯没说话,易勇安小心问了一句。 “您,要去哪?” 易书元只是这么看着易勇安,却并不言语。 伯侄二人沉默了许久,易勇安几度想要开口却仿佛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会才说了一句。 “我送送您吧……” “嗯。” 就像是当年第一次去元江县城一样,易书元和易勇安一起走向村外,顺着村中道路一直出去。 易书元没什么,易勇安苦思冥想欲聊点什么却又嘴笨说不出什么东西,好像说什么都不太合适,我明明这么笨,为什么这会又要这么明白呢? “大伯,您说那年把我拽下水的那条鱼得有多大?我要是钓起来了,得够全村吃吧?” 易书元嘴角扬起,随后又笑出了声。 “呵呵呵呵呵呵……” “大伯您笑什么啊?” “哈哈哈哈哈哈……” 易书元的笑声却并不停下,易勇安仿佛忽然反应了过来。 “那鱼我怎么都钓不起来对吧?” 易书元笑容止住想要点头却又改变了主意,带着依然存留的笑意说道。 “鱼是很大,但也未必钓不起来,只能说你那会啊,太急了!” 一听这话,易勇安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唉呀!我就说嘛!” 两人说笑着一路到了岔路,一面去元江县城,一面则是去西河口。 “去吧,今天天气尚可,说不定会有大鱼上钩的。” “唉……” 易勇安应是应了,但没有往那边走,只是站在了原地,易书元看了他一会,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转身走向另一条路。 “大伯……爹走了,我们还在啊,您还会回来么?” “好好过,勿替我忧愁!” 易书元的声音传来,人已经渐渐远去,易勇安在原地站了好一会,仿佛心中长久以来自己也不清晰的疑惑也解开了,想了下还是提着渔具去往了西河口。 西河村村口,土地公显出身形,向着易书元离去的方向遥遥作揖。 去往元江县的路上,灰勉从易书元的衣领中钻了出来。 “嘿嘿,先生,您要真想直接一走了之,干嘛还走大门,还能让勇安发现啊?” 易书元没有回答,不过灰勉也不等他回答,直接一下窜了出去。 灰勉御风飞到了娥江上,一边沿江而飞,一边在天空朝着水中大喊。 “江珠儿——珠儿——江珠儿——” 没过多久,一处江段上水花炸开,水流托着江珠儿从水中现身,看向天空疑惑道。 “怎么了?” 灰勉落到了江珠儿肩头。 “帮我个忙,让勇安多钓些鱼!” 江珠儿本以为什么大事呢,一听这个,顿时拍了拍胸口。 “小事一桩,包在我身上!” “那行,我先走了!” 说完这句话,灰勉又一跃而起,飞向了县城方向。 元江县城中,易书元特地拜访了吴明高,逗留大半日,直至天近黄昏方才辞行,此后一路向上,自北门出县城。 出城一里有余,易书元身上也渐渐起了变化,老态渐消皮肉渐丰,心中迟暮苍老之感也逐渐减少。 行至流水红花处,易书元已经恢复了当年从天界归家前的模样。 “先生,您变回来了,不装老人了!” 灰勉这么说了一句,易书元却摇了摇头。 “这些年在家,先生我也确实老去了,并不是装的,这些年久居家中,天下变化之大,也令人感慨!” 话语间,易书元脚下生风,初时摇曳,载得易书元摇摇晃晃,随后狂风飞卷,托身躯拔地而起。 细算起来,此前化入风中去元江县阴司这等小法不算,易书元也有快二十年没有真正乘风远游了! …… 御风上九霄,仙游万千里,易书元闭目而行,不求多快,更好似随风而行,再睁开的时刻已经又是清晨,延山已在脚下。 易书元放眼望去,远方天光所落之地,乃是大庸京师承天府。 这么多年过去,西河村好似一直是一成不变的,易书元也没有主动施法推算天数,但各方来信却是不少,也让易书元明白,天下变化其实很大。 飞至承天府上空的时候,易书元望见一处特殊的事物,便改变了只是飞掠而过的原本打算,落向了承天府城。 但易书元一没有落到什么繁华的街道,二没有去往皇宫大府。 一阵清风吹过,易书元的身形出现在了承天府城北,他一步步向前走去,周围行人仿佛都没有注意到有人突然出现,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这么一个行人,好似他本来就在此。 前方城门附近也有诸多百姓聚集,更有很多人喊号子的声响,一些厚重的木制大型器具被架在那边,似乎是在忙着什么工程。 “嘿呦……嘿呦……嘿呦……” 在天气还很凉的早春时节,一群汉子或者身着单衣,或者光着膀子,汗水将身上的壮实的肌肉涂亮。 “大家加把劲!” “嘿呦……嘿呦……嘿呦……” “咯啦啦”的声响和号子声中,二十多个壮汉一起推动六杆绞盘,绳索牵引着木制器物,缓缓将一块原本斜插在一处大坑中的巨石一点点拉起来。 围观的百姓很多,好多人都在旁边鼓劲。 等巨石立起,一群人跟着欢呼。 易书元饶有兴趣地站在人群中一起围观,他看向周围,发现围观者中虽然大庸百姓很多,但是一些扮相特殊的异族人也比以往多了不少。 在巨石扶正之后,有人立木支撑,有人用工具将周围土方回填大坑,工匠一点点夯实。 很显然,这块巨石是主动要放在这里的。 人来人往中,围观者有的看一会走了,有的可能很闲,和易书元一样站了很久。 到中午的时候,巨石的基座都完成了,木桩也撤去了,但却另有桌台架起,有官员带着一人昂首阔步而来,随行军士还端着文房用具,一支手臂般长的大笔则尤为显眼。 易书元一直站在这里,似乎是因为来了官吏,周围围观的人又多了起来,有人似乎另有发现。 “唉,那人好像是孟世明?”“哪个孟世明?” “还有哪个,皇上特封才情书俊孟世明啊!你没听过?” “噢噢噢,孟大才子?” “对对对,我听说孟世明早年临摹燕沁书法,颇有神韵,后又在被皇上接见时得以临摹高人书法,才有今日自成一派!” “他来这里是要干什么?”“大石头上写字?” 这是旁人议论的,或许也是易书元站在这里的原因。 那巨石边,军士挡开过分靠近的围观百姓,一表人才的青年儒士已经拿起了笔,许多人一同磨墨,将墨汁都倒入陶瓷盆中。 孟世明登上桌台,以粗壮大笔沾墨,立在这巨石面前,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而易书元虽远远观望,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年轻儒士心中之澎湃。 孟世明深吸一口气,此翻豪气化为心中气度,势要拼力写出气势,也只有在如今的大庸,才配写下此文! 这一刻,儒生挥毫于巨石之上,留下狂放之语! 只有一句话——此去西北两万里,我大庸之境也! 第487章 兴与衰 随着那年轻儒士写完,围观百姓也是一阵喝彩,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巨石之上落笔的墨显然也是特制的,而那位年轻儒士写完之后,就是石匠们登场了,技艺精湛的匠人会在之后精雕细琢,将孟世明的书法永远留在这巨石之上。 易书元在这里一直看到石匠们登场,这才不再围观,不过并未走向如今愈发繁华的承天府城,而是从东门出去,走向外部官道。 这是承天府经拓展过后的一道外城,外部的官道十分宽广,有诸多车马穿行。 易书元的视线遥望西北方向,有限的目力之外是无限的远方,那里是大庸败汗国折服西北诸国的地方。 “先生,有大庸的昌盛气数为基,紫薇灵君应该已经稳坐神位了吧?” “那自不必说!” 天神确实不宜干涉人间,但紫薇灵君本就是大庸明宗,是入太庙享天下祭祀的皇帝,大庸越是昌盛,灵君修行也越是顺利,这本也是密不可分的。 “走了!” “这就走了,咱们不去承天府城里面逛逛?” “以后再来吧。” 易书元说完便再次御风而起,此去并非去往西北领略大庸武功,而是去往东北一侧。 天下有兴就有衰,曾经的大晏现在几乎已经名存实亡。 当易书元飞过莫山山脉的时候,远方的大地上给人一种荒凉感。 大庸败草原,圈草场,占据西北走廊各处险要地势,修筑关隘设立新州,与西北诸国连成一片,威名响彻各方,堪称四夷宾服。 但大庸也并没有出莫山北伐南晏,未必是因为那脆弱的两国修好之约,或许主要也是因为光是消化西北就需要太多精力太长时间了,不是打赢了就算的。 只不过就算大庸没有北伐,南晏自己内溃反而更为迅速。 易书元御风而行的身躯渐渐平飞,双手微微摆动之下,口中发出一阵鹤鸣。 “唳——” 五指延展而羽化,身躯脖颈渐修长,额头一点红光显,振翅之间,易书元已经化为了一只白鹤,而灰勉就坐在白鹤背上。 当初大暑之劫与两国之争有关,易书元此刻回想起来,若他没有在家待着,或者确实会有别的变数,或许冬至过不了,大暑也过不了。 而明明什么都没做,现在大暑的影响反倒渐渐消解了。 只是,天地会变人也会变,气数变化本就应有情众生与天地之变。 易书元回家只是因为他想回家,就算本来便没有家中的牵挂,凭心而行又能如何,没发生的事,谁又知道是什么结果呢? 灰勉坐在白鹤背上望向下方各处,看得久了忍不住说了一句。 “先生,我看这南晏早点亡了也好,真彻底改朝换代也比半死不活带着天下百姓一起受苦得强!” 易书元也没说什么,灰勉的话不能算错,但不是谁都愿意引颈就戮的,当初的大庸不也是一点点挣扎回来的吗。 而即便南晏如此境况,相信此前也还是有一些忠心耿耿的人试图挽救大晏社稷的,至于现在嘛…… …… 大晏京师,钟灵府城内,皇宫之中此刻已经是混乱一片,宫女太监到处奔逃,侍卫禁军也乱了,远远的似乎还能听到呼啸声和喊杀声,似乎远方正有大队人马在拼杀。 宫殿各处少不了卷皇家财物之人,什么金银珠宝名贵字画,曾经都是皇室私产,这会多得是人在争抢。 “砰~” 一处宫殿大门被直接踹开,一些太监冲进来,对着各种架子和桌案上的东西争夺。 “都是真迹啊都是真迹啊!”“带出去就发财了!” “我的,别抢,是我的!” “谁先拿到就是谁的——” 太监们的嗓音在这种争夺和尖叫的亢奋中都变了形,说女不似女,比像是掐了根的鸭子。 “咣当~” 一个大瓷瓶从架子上摔下,碎裂的瓷片炸得到处都是。 “啊……” “哎呀!”“笨手笨脚的,你知道这瓷瓶值多少钱吗?” “这么大反正也带不走!” “等等!” 一个太监制止了众人的争吵,忽然伏低身子望向一侧软榻的底下,刚刚瓷瓶摔碎的惊呼中,好像还有一个特别的声音。 另有两个太监也伏低了身子望向同一个地方。 那书榻之下,有一女两男三个孩童满脸惊恐地看着外头,并且此刻还相互捂着嘴,也让看到他的几个太监面面相觑。 “九皇子,十三皇子……”“还有十公主……” 几个太监先是本能露出一丝谦卑和惊慌,随后又反应了过来,看向软榻下的眼神渐渐不善。 “抓出来,交给叛军定能保我们无忧!”“对对对!别让他们跑了!” “啊啊啊,放开我,放开我……” “几位皇子公主,奴才们伺候了你们一辈子,今天求各位主子帮个小忙了!” “快点快点,东西也得拿上!” “哎呀笨啊,黄金白银太重了,拿点够用的就行了,拿那些字画——” “还有,把这三个绑好,别让他们出声!” 太监们可谓是十分忙碌,一边绑皇子公主,一边还要搜刮财物,他们平日里在后宫伺候人,哪些东西值钱其实都清楚一二。 忽然间,远方有人尖叫大喊。 “叛军马上攻到皇宫了——快跑啊——” 声音传来,室内的太监们纷纷停顿一下。 “别拿了,快走快走——” 虽然绑了皇子皇女,但太监们显然是把这当成一道保险,却也根本不敢将宝全压这上面,叛军那可不是讲什么道德的主,他们甚至不知道是哪一路叛军。 皇宫本身也是一道关隘,但算不上什么雄关。 大量攻城梯架在宫城之上,翻入宫墙和禁军厮杀在了一起,到处都是兵器交鸣和吼声。 与禁军一同抵抗的也有那些个人武功高强的侍卫。 一名侍卫统领连续砍翻了好几名叛军,看着前方还在厮杀的军士,皇宫大门岌岌可危,大量禁军正在拼死冲去阻挡。 侍卫统领紧握刀柄却没有去前去帮忙的意思了。 我年纪轻轻已经是四品御前带刀侍卫,前途无量,怎么可能陪你们在这死! 京师虽然要陷落了,但大晏的江山还在,还有勤王军队,还有大片效忠皇室的土地,此番危局说不定还是我的机会! 这一刻,侍卫统领此刻转身就走…… 身披甲胄的侍卫统领带着几名心腹冲到了深宫金殿附近,沿途还在这里守卫天子的侍卫纷纷被他收入麾下。 很快,侍卫统领带人来到了已经空空荡荡的金殿上。 即便是此刻,统领依然半跪在阶梯之下。 “陛下,将士们快撑不住了,求您了,快跟我们走吧——” 龙椅上的人并非易书元认识的那个曾经的大晏太子,而是登基了没多少年的皇帝,四十的人如同一个沧桑老头,这会还披头散发的。 “呵呵呵呵呵…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我有亿万天赋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小寡妇的第二春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妄想人妻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