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又有大面规划之能,也不乏细节刻画之心,关键是才学出众却又有大局观,同时还肯卖力,肯用心,受爱戴。 所以在赈灾一个月有余的时候,观察了一段时间的李谦就果断任命楚航为司马,协助自己办事,并赋予更多的职权。 现在楚航是真的当得起一声“楚大人”了。 这会易书元奋笔疾书,侍卫简律在木板搭的床上躺了一会也睡不着,便坐了起来,走到易书元身边想看看他写的是什么。 结果看了一会,简律就皱起眉头,脸上露出几分诧异。 一个大夫,写的不是病症方面的东西,反而是在写一封建议文书,关键建议的内容是引渠通流挖深井寻水之类的事,这洪灾才刚过去呢…… 易书元此文自然是写给楚航的,自然的,李谦肯定也会看到,而归根结底,其实是写给大庸皇帝的。 这种事站在凡人的角度,是很难有人看得这么远的,前有洪灾需要治水,后有灾民需要安置,并且马上可能起瘟疫,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焦头烂额。 但这些只是近忧,没有远虑的话,之后的旱情很可能会很严峻。 岭东大地向来风调雨顺,是大庸富庶之地,连番灾劫下来若应对不当,只怕十室九空。 大庸皇帝确实算得上一位明君,易书元知道皇帝比较在意他,便写一文提醒一下,虽然当官的事他没想过,但也算不至于让皇帝太寒心。 同时也算隐晦的给楚航一个机会。 “易先生,这什么都缺,但不可能缺水吧?” 侍卫忍不住问了出来,易书元看了他一眼,微微摇了摇头。 “此言差矣,从登州城到这里,我观察沿途水情水脉,观各处深浅井水,发现水情不太妙,而且自处暑以来,今已过立冬,登州城一场雨都没有下,询问沿途经过村县之人,都言未曾下雨……” 易书元零零总总解释了很多,随后叹了口气。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听易书元这么一说,简律都不由有些不安,若真是这样,岭东百姓也太惨了! 易书元花了一刻钟时间将文章写完,轻轻一吹上面的墨迹就干了。 而简律没注意到这点,他看到易书元将书文折好装入了一个纸封之中,然后递了过来。 “还请简大人速速将此信送往登州城,交到司马大人手中,让他看过之后判断易某顾虑是否正确,若觉得易某文中内容重要,便找李大人商议。” 同样的话,易书元在文中也有写到,而简律听完有些犹豫。 “可,可是我要护送先生去兆州城啊!” 易书元笑了。 “一路赶来并无半分危险,易某手脚健全又有马匹,用不着一直护送,此信事关重大,还请大人及早送去登州城!” 简律考虑了一会还是点了点头,刚刚这易先生可不是随便说的,实在是听着很有道理。 “行!我现在就动身,先生路上小心!” “大人路上也请小心!” 简律和易书元相互拱了拱手,前者抓起木板上的衣服,随后走出破屋,解开一匹马的缰绳,上马一拍马屁,向着登州城奔去。 易书元目送着一人一马离去,也不睡了,一抬手将自己的一些东西收入袖中,走到了屋外,剩下的一匹马正好看向他。 缰绳被解开之后,易书元却没有上马,而是直接牵着马驾起一阵风,直接腾空而起,惊得马儿不断嘶鸣前后腿一阵乱踢…… 第293章 镇气延命 白石县,整个县城都处于一种相对而言的寂静之中。 这既是因为夜已经深了,也是因为疫病爆发太猛烈,死的人太多了。 易书元的本来目的地自然是兆州城,但白石县他也肯定是要来看看的,只不过早在登州城内他就知道这里已经彻底迟了。 几名阴差在城中巡视,搜寻着可能躲藏的疫鬼,城外的乱葬岗上尸体成堆,也没有什么家人帮忙安葬处理,一股瘴气弥漫在白石县城附近。 易书元将马匹留在十几里外的林中,自己踏风到了白石县附近,吟尘展开轻轻一扇,一股若有若无的火焰扫过周围,将瘴气全都焚尽。 城中的瘟疫已经“稳定”了下来,还活着的人似乎也不会再生病了,“该死”的也已经全都死了。 由此可见,白石县令送出那份急件的时候,局势早已经彻底严重到了无望的程度。 同时也让易书元明白,这次的瘟疫来势绝对十分凶猛,病情也绝对十分严重。 易书元从风中落下,走在寂静的白石县街头,这座在洪水中几乎没有什么损伤,仅仅被台风吹倒一些建筑的大县城,如今可能成了兆州最安静的县城。 不过城中此时也没有类似疫鬼的魑魅魍魉。 一名阴差从街上经过,他看向易书元似乎有些诧异,白实县这种情况,竟然有儒生半夜持扇在街上走动? 只不过此刻易书元也看向了阴差,让后者微微一惊,他看得到我? 在阴差暗自心惊的时候,易书元已经先拱手后开口。 “在下易书元,请问这位阴司差人,此疫是何种成因,病患多为何种症状,若没有妥善医治,从发病到殒命又是多久?还有,城中可还有医者?” 而寻常医者想要了解一种没见过的病,往往代表着相对漫长也十分残酷的过程。 易书元则不同,经历了白石县大疫,又需要将死者引导至黄泉的阴司鬼神,肯定十分了解中间过程。 很多事情并不是靠掐算就能算清的,尤其是如今的岭东,而了解越多信息,相对也能推算得越清晰。 阴差心头猛地一跳,不敢怠慢,郑重躬身回了一礼。 “原来是易道子仙尊!” 岭东这块地方,不知不觉间,诸多鬼神地祇似乎都称呼易道子为仙尊,而不是仙长。 而对于易书元之前问的问题,阴差怕自己回答得不够好。 “仙尊,这白石县虽然已经没有活着的大夫了,但阴司那边尚有医者阴魂,若仙尊方便的话,请随我移步阴司!” “好,不过得快一些,天亮后我还要到兆州城去!” “是,仙尊请!” 在白石县阴司,易书元在城隍亲自陪同下,不仅见到了诸多病死的之鬼,也见到了白石县县令隋邦英,没错,他也死了。 白石县数十名医者全无幸免,这也是白石县的悲剧之一。 不过这些医者也没有白死,至少将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推断,甚至是一些有实效的方法全都告诉了易书元。 等易书元从白石县阴司离开的时候,心中算是彻底明悉了此次疫病的情况,从控制到用药都已经有了想法,只不过还是那句话,药材不够。 至于疫鬼其实倒还好,灰勉应该已经带着齐仲斌去了兆州,白石县阴司也已经有鬼神前往各处预警,至少寻常疫鬼这种魑魅魍魉问题不大。 …… 第二日清晨,在简律一夜急行快马加鞭回到登州城的时候,易书元牵着已经惊吓到麻木的马儿在兆州城外落地。 在这里,已经能看到官府的关卡,关卡还十分简陋,显然是匆忙间建立的,禁止百姓随意通行。 易书元上马之后朝着关卡处行去,自然也被拦下。 “站住,前方兆州城暂时禁止前往!” 易书元赶紧下马,从怀中取出信件和令牌递过去。 “在下是登州城的一名大夫,奉钦差李大人之命,前来通报要事,还请差爷们不要阻拦!” 为首的官差只接过令牌又扫了一眼信封,顿时明白真伪。 登州城,大夫,钦差之命,这几个要素结合起来,几名官差当即明白过来,钦差命令果然到了! “先生请快上马,尽快前往兆州城!” “多谢了!” 易书元上马之后,另有官差也牵马过来,随行一起奔向兆州城。 此刻天亮才没多久,不过兆州城里面已经是一片紧张,昨晚全城的大夫已经都接到了消息。 今早开始,在诸多大夫的带领下,官差和诸多朝廷招募的青壮工匠一起,开始在城中筛选健康人群,并腾出一些屋舍准备集中收纳病人。 易书元的到来让兆州知州万世星既是喜又是后怕,不过现在不论怎么说,他至少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而易书元的到来也缓解了万世星的压力,给予极大支持并放权的同时,也是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易书元是以一名大夫的身份来的,并且是一名有处理瘟疫经验的大夫,所谓道不分长幼,达者为先。 兆州城的大夫虽然一部分人可能有些微词,在接触了两天之后,对于知州大人一切听从那位登州大夫的安排也逐渐理解起来。 分隔轻重症,派人进山采药草,隔离的同时分批集中诊治是一方面。 病患和常人的衣食住行管理是一方面。 调集有内功的官府中人和江湖人士,配合针灸推拿,为病患,关键是为每一个大夫理气,又是另一方面,毕竟首先需要保证治病的大夫尽量少出问题。 这些其实很多大夫都能想到,也是一些医道上的寻常道理,但这种混乱的环境下,能调配得井井有条,足见本事,也不是一个普通大夫能做到的。 不过即便如此,兆州城的瘟疫还是爆发了,哪怕已经有了钦差召集的一批医者前来相助,整个兆州还是手忙脚乱,却不至于一片混乱。 所幸李谦已经尽可能将岭东能调配的药物资源调往兆州城,陆续都有送药的官差到达。 …… 易书元到达兆州城后的第七天傍晚,城东的一家医馆内,此刻的一群大夫商议着药方的调整。 除了各种经方和症例,地面的竹编子里还摆着各种药材,一众大夫没有谁坐着,都围着各种干湿药材讨论。 实话说,现场就和吵架一样气氛火爆至极。 “日前方子已经见了成效,证明所有病患都应该以火攻寒,趁热打铁!” “你那是重症用猛药,各个病患体质不同,如何能都这么办,虚不受补尚不能大鱼大肉,你这么搞要出事的!” “我不知道各人体质不同么?用你教?自然需要根据体质调配药量!” 两个大夫争吵中,又有人发表意见。 “我看对于迟迟难以见效之人,就不要再用药了,如今药材短缺……” “你什么意思?”“你这是草菅人命!” “我这是想救更多人!” 一群大夫吵起来,照样是脸红脖子粗,甚至捏紧拳头有动手的冲动。 每当这种时候,边上的官差就得赶紧过来劝开,否则很可能真的打起来。 胡匡明坐在角落,手中拿着笔桌上摊着纸,虽不断书写却皱眉不止,但他也知道所有人都是真的在想办法。 这时候易书元从外面进来了,内部的争吵也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看来所有大夫都提前到了,只有他易书元准时,却好似晚来了一样。 “易先生来!”“易先生,可有药材的消息?” 易书元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朝廷自然是在安排了,但一时间还到不了,拖住疫情,减轻病患症状!” “哎呀!”“猛药猛药,也得有药啊……” 易书元的到来只是短暂中断争吵,却并没有让之后争吵停止,穷尽众人智慧,最终也只能折中取巧,只求能节约药材延缓病症,让患者多撑一段时间。 大家都很忙,讨论结束就风风火火立刻离去,胡匡明虽然觉得又学习了不少,但头也大了几圈,脑袋里好似嗡嗡作响。 这个医馆大堂内就只剩下了易书元和胡匡明在内的几名年轻医者,以及一些官差。 易书元走到胡匡明的桌边,后者桌上的很多内容墨迹还没干,他也不是所有废话都记,作为大夫自然知道哪些是关键,哪些是口水。 “易先生,这是刚刚大家讨论的内容,争论的点和一些经方都记录在内了!就是有些太混乱了……” 易书元扫过桌上的内容,面色较为平静。 “对抗一场大疫,面对一场战争,也需要运筹帷幄,也需要调兵遣将,需要考虑后勤补给,需要考虑各方情绪,也需要考虑种种变数,而我们的敌人不是看得见的来犯兵士,而是看不见的病气……” 说完,易书元挑了一张有用的内容,然后拿着纸张离去。 走到医馆外面,天色已经昏暗了下来。 易书元略算一下时日,在他来之前,兆州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染病,如今这部分人已经快接近十日了,也是症状最严重的一群人。 接触了这么久,易书元明白这病非同一般,除了病患的内外因之外,肯定还有别的影响,而十日左右是一个坎。 如今整个兆州城实行严格的宵禁,就算白天也建议一般百姓少走动,尤其疫区五十步内是不能靠近的,所以这会街道上基本已经没人了。 在易书元路过一个弄堂的时候,两个声音叫住了他。 “师父!”“先生!” 齐仲斌和灰勉早已等候在这里多时了,不过易书元的脚步只是略微一顿就继续前行,而齐仲斌运转一个障眼法后跟了出来。 “师父,各处疫鬼几乎已经斩尽,但总觉得有一股怪异的气息在,又似乎和瘟疫无关……” “对,我也感觉到了,不过没有靠近兆州!” 易书元微微皱眉,看了齐仲斌和灰勉一眼,他现在处于兆州被瘟疫气机包裹,确实没察觉到什么。 “多加留意吧,还有……” “让陈姑娘注意一些,不要再动不动就施法救人了,此疫乃劫数延续,救人非但极损法力,并且也未必卓有成效,真想救更多人,跟着学点医术吧。” “是!我会转告的,不过这样下去……” 齐仲斌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师父,兆州城怕是撑不到朝廷的增援啊!” 易书元袖中飞出抚尺,其上还有一个白玉小盒子,齐仲斌下意识伸手接住。 “将玉惊与盒中之物一起投入那口城中泉井,镇压丹气不走,随井水为城中百姓取用,足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归元丹?” 灰勉惊愕的声音也让齐仲斌心中一动,下意识看向手中的白玉盒子,这就是灰前辈口中的仙丹? 这段时间他除了最初在激动中见了一下师父,之后就是和陈寒一起去各处搜寻疫鬼,也搜寻可能存在的外因。 第294章 众民来纤,人定胜天! 兆州城内有一口井,连同地下泉眼,水质优异口感清甜。 当世医理上除了药方,对入药的水也是有讲究的,而兆州城的地泉井被诸多医者一致认为是最适合的水源,也成了入药的专用井水。 齐仲斌带着玉惊和丹丸玉盒去往地泉井的时候,忍不住再三打量盒子,但不敢轻易打开。 “这就是仙丹啊!” “不错,这就是真正的仙丹,就像我和你说过的那样,此丹名曰养元丹,炉升之刻丹成五粒,这是最后一粒!” 最后一粒啊…… 齐仲斌是强忍着现在就打开的冲动,快步向着地泉井方向前进。 之前灰前辈已经和他讲过师兄在天斗山的事情,这仙丹不能随便看,它是会跑的。 齐仲斌可还不会飞天遁地,这丹要是跑了,估计就得麻烦师父和灰前辈去抓了。 地泉井不只是盖着厚重的石板,如今也时刻有官府的人看守。 障眼法并非万能的,动静太大也是容易引起注意的。 齐仲斌到了井边之前运转身中灵气,念动之间,指尖已经生出一片淡淡的烟雾,从中浮现一只若影若现的小虫子,正是易书元帮助他改良的法术。 “呼~~” 轻轻一口气吹出,这一只瞌睡虫就无声无息地飞向了井边几间屋子的暗处。 等瞌睡虫飞了一圈之后,守在暗处的官差顿时觉得困意上涌,强提精神想要坚持一下,但一个哈欠打完,人已经越来越疲倦,很快都睡去了。 齐仲斌随后快步出现在井边,然后双手抓住井上的盖石,运力一搬,就将石头搬了起来。 灰勉跳到井口处,先将小玉盒盖子打开,一粒淡黄色的丹丸出现在齐仲斌面前。 “呐,给你看一看,就长这样,因为裹着一层清气所以闻不到味道也见不着光,此气除了遇水而化,也能把它掐破,不过到时候若是没注意,仙丹就跑了!” 齐仲斌端详了一会,随后点了点头。 灰勉见他看够了,便将丹丸直接往井中一丢。 “噗通~” 轻轻一声响动,齐仲斌连忙看向井中,见那丹丸入水之后竟然泛起一阵淡淡的华光,不过很快,一方抚尺也随后落入水中,丹丸的华光又淡了下去。 抚尺在水中震动了一下,泛起淡淡的雷光,井中水面泛起一阵阵涟漪。 “玉惊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 灰勉这么说了一句,又一下跳回到了齐仲斌肩头,后者遂轻轻将石板放下。 “一颗仙丹,能保兆州城二十多万人性命,也算值得!” 这么说着,齐仲斌轻轻一跃,人已经如同一只轻燕跃上近处屋顶,随后脚尖一点荡向远方。 听到齐仲斌这么说,灰勉只是“嘿嘿”笑了一下,不论是天真烂漫的石生,还是老诚稳重的齐仲斌,先生的弟子心性都是很不错的。 换个其他人,肯定十分心疼这枚仙丹,毕竟且不说修行界了,就算是修仙一道上,这东西都是难得一见的宝贝。 “唉齐小子,你说若把这枚仙丹放到大庸皇帝面前,让他来选,他会怎么选?” 齐仲斌一面破风而走,一面也认真思虑了一下。 “换别的皇帝,定是自己选仙丹,但当今天子嘛,还真不好说……” …… 承天府,皇宫御书房内,此刻这里只有大庸天子和章良喜在这边,这位在臣子面前始终沉稳的皇帝此刻也难言疲惫。 之前结束了早朝上群臣的激烈讨论,而就在刚刚,各部重臣也才商议完毕离开御书房。 岭东瘟疫的事情,在几天前已经送到承天府了,而且为了让百姓降低对朝廷征集药材的不满,此消息也并未向民间隐瞒。 至于可能导致有人囤货,不会囤的自然不囤,会囤的人就算官府瞒着,他们自己也能通过各方得到消息。 今天君臣商议的中心,自然还是岭东。 那边一系列的最新消息才刚传到承天府,此前是疑虑,而今天算是坐实了,兆州瘟疫全面爆发了。 有些事可以群臣商议,有些事自然自然只能对心腹说。 “兆州瘟疫……易先生竟然也去了兆州城……唉……” 皇帝说着揉了揉额头。 “陛下放心,易先生吉人自有天相,况且他要去,探子们也不敢拦着啊。” 皇帝当然知道这一点,而且有易书元在兆州,对控制瘟疫肯定也是更有益处的,不过处于瘟疫中心也是很危险的。 “良喜,你说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真的能面面俱到吗?” 皇帝的话不只是说易书元的医术,还有那一份《告赈灾司马书》,此刻原稿已经在御案上了。 那字令皇帝惊艳,而其上的内容则有些令人惊悚了,如果此文所料不差的话,未来几年,岭东很可能会大旱。 这里,即便是章良喜也不敢随意回答,不过皇帝也并不是要他回答,自顾自又说了下去。 “易先生写文同人商议,得其确认之后才会知李谦,看来这个叫楚航的年轻人,也不简单啊!” 如易书元这样的人,在此事上竟然先通赈灾司马,而不是直接和李谦说,足见对此人在此方面才干的认可。 而李谦任用楚航为岭东赈灾司马,也是对他的认可,而且此前的奏文中也提及过几次。 “前几期进士中,没这个名字啊……科举整治力度还不够,还是有很多人才被埋没着!还有兆州城该如何……” “陛下,有密报到!” 御书房外传来太监的声音,章良喜立刻快步走到外面,等他回来的时候手中已经多了一个卷轴,他小心解开之后,将里面的绸布书文递给皇帝。 一看到这份书文,皇帝脸上的焦虑也缓解了不少。 这秘报不是探子自己探查到的,而是谭元裳派人送来的,那时候他已经筹集了大量药材和粮食出发了。 …… 岭东,大通河上,一艘艘大船正在航行,这些全都是河运商船,船帆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谭”字。 此刻船队已经到耘州地界。 谭元裳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头,身边是一位年长的管事以及一位老船工。 “老爷,水位不对啊!” “是啊,前方大通河水域怎么变得这么窄了?” 谭元裳看向远方,忽然浑身一个激灵。 “快停船,从最后一艘船开始,陆续停船——” 老船工们也反应过来。 “升停航旗——” 很快,整个船队十几艘大船,从最后一艘开始先行降帆,随后船队的速度慢慢减缓。 但似乎还是迟了一步,为了防
相关推荐:
仙道空间
召唤之绝世帝王
我以神明为食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我在末世养男宠
岁岁忘忧(完结)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碧荷衍生文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