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叮嘱着阿宝,虽然醉了,但却听得清晰。 易保康如此,易勇安如此,赵氏和李氏也是如此。 阿宝听易书元的话,没有出去乱跑,就一个人在家里玩。 阿宝会奇怪那个葫芦去哪了,毕竟没见伯爷爷拿走,也会时不时找找小貂是不是还在家里,更还会爬上凳子夹一口剩菜边吃边玩。 终于,足足一个多时辰之后,易保康第一个醒了过来。 “醒醒,醒醒?怎么都喝醉了?阿宝,你伯爷爷呢?” 院子里拿树枝当马骑的阿宝噔噔噔跑了过来,趴在门框上说。 “伯爷爷走了,晚饭不回来吃的!” 赵氏等人也已经醒了过来,前者抓过桌上的钱袋,打开一看是一锭锭银子。 赵氏抓着钱袋走到门前看看外面,然后将孙子拉进屋内。 “你伯爷爷和你说了什么没有?” 易勇安和李氏等人也都看着阿宝,看得孩子顿时有些紧张。 “说,说了好多,说,说爷爷很好,奶奶也很好,爹娘也很好,我,我给忘了……” “哎呀,你伯爷爷不是让你要记住的嘛?怎么就转眼给忘了呢?” “刚刚是记住的……” 其实小孩子也就是一时紧张想不起来,缓和一下就又能回忆起来。 不过阿宝记不记住其实都无所谓,因为易家人其实都听到了。 第97章 凶恶之物 元江县郊的土路上,易书元挥着扇子走着,灰勉趴在肩头显得兴致勃勃。 “先生,咱们不去同阔南山神和松前辈道别吗?还有元江县城隍。” “上次阴间一会已经算是道别,何须专程再去说一次呢?” 易书元是很随性的人,而且道别这种事情一次就够了,不需要三番两次重复,尤其是在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交代的情况下。 君子之交淡如水,过分亲热反倒让易书元觉得麻烦。 “这些先不去想,找娃娃要紧,而且,先生我终于可以舒舒坦坦当一个说书人咯,利起西南,缘在东北,走也——” …… 一段时日之后,元江县衙内。 又游玩了一圈的楚航回到了元江县,不先去找自己的舅舅,而是直奔县衙文库。 “易先生,易先生,我带个好玩的东西给你看看,易……” 楚航的脚步顿住了,文库的门关着并不稀奇,但他走到门前,却发现门上居然有一把锁。 怎么回事? 楚航抓住门锁瞧了瞧,趴到门前想要通过窗户纸看看里面,但却什么也看不到。 找舅舅! 楚航急匆匆跑向主簿的官署,一进门就“嘭”的一声,和吴明高撞了个满怀。 一个倒地,一个踉跄后退,各自发出哀嚎。 “哎呦”“啊……” “嘶……” 吴明高和楚航一人揉着肩膀一人揉着头,前者一看是自己外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个兔崽子,瞎跑个什么劲,这里是县衙!” “舅舅……您没事吧?我这不是有急事嘛……” 楚航赶紧去搀扶吴明高,将他扶到座位上,吴明高没好气地问了一句。 “什么急事?” 楚航顿时开口道。 “舅舅,易先生呢?文库的锁是他放的吗?” “原来你还不知道,易先生已经辞去了文吏之职,离开县衙了。” “啊?” 楚航顿时目瞪口呆。 “走了?怎么突然就走了?他怎么能走呢?” 听着这话吴明高火气又上来了,甩开楚航的手道。 “怎么?不能走?你想让易先生一辈子当这县衙小吏?你自己不学无术便罢了,易先生可是大才,不可能一直屈尊于此的!” “不不不,舅舅,我不是这意思啊!” 楚航现在心里很不是滋味,解释的时候也哭丧着脸。 “易先生有没有提起我啊?” “唉!” 吴明高叹了一口气,自己怎么有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外甥呢,他站起来,从背后的书柜木盒中取出一份信件。 “确实提到你了,这是易先生留的辞呈,末端第二行提到你的,自己看吧。” 楚航立刻拿过信,那手忙脚乱的样子看得吴明高心惊胆颤。 这封信也相当于书法作品了,而且有留名就相当于有落款。 “兔崽子你小心着点,这信别给我弄坏咯!” “是是是……” 楚航动作尽量轻柔,取出信纸之后大致浏览了前面,都是一些对他来说没营养的,到最后两行的时候才有他的名字。 “望吴大人转告楚兄,就说他的事暂且不急,切勿担忧,易某有机会自然会造访的……” 楚航眉头紧锁,什么叫有机会造访?那没机会呢? “易先生和你打什么哑谜呢?你的事是什么事?” 楚航放下信纸,随口编造道。 “就是,就是想向易先生请教学问,请教书法……” “这倒是还像点话,好了,被你给搅和忘了,我还要去林大人那边呢!” 吴明高再一次站起身来,看了楚航一眼,还是先把信收起来才离开了。 楚航站在室内干瞪眼,本以为至少也要到明年的,怎么突然就走了,不行,得去易先生家里找他!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楚航注定是找不到易书元的了。 …… 八月二十四,寒露,清晨天雾蒙蒙…… 一条清澈的小河沟边上,易书元挽起袖子走到浅滩边,蹲下去双手捧起一汪清水。 随后易书元将这清水拍在脸上搓洗,一缕缕水流一粒粒水珠环绕在他的双手之间,并未立刻飞溅出去。 “哗啦啦哗啦啦啦……” 等到易书元洗够了,双手一撤,浑浊了一些的水全都随着他的手撒了出去。 在易书元的脚下,还有一只灰白相间的小貂也做着差不多的事,用河水清洁着自己,四肢爪子也全都清洗了一遍。 “先生,过了这一片应该就到秀州了吧?” 易书元站起身来,河沟对面,朦胧的雾气之中,隐约能看到一个村落,或者说是一个村寨。 “我们应该已经在秀州境内了,只是这一片较为荒凉,一直见不着城镇罢了。” “飞过去不就很快了嘛?” 易书元看了看灰勉。 “你这家伙,我们顺着那一份缘法牵连找娃娃,不是急着赶路,飞来飞去快是快了,天晓得是不是一下子就过了头!” “走吧,前面找人家买点吃的。” “还要买做菜的佐料!” 灰勉说着就扯着易书元的衣衫,几下蹦到了他的肩头。 小河有深有浅,易书元这会的位置有很多大块的鹅卵石,河水清澈见底,他踩着石头就能轻松过河。 雾气始终未消散,不过对于易书元来说并不影响方向感。 走着走着,脚下原本有些荒芜的地方,明显有了踩出来土路的质感,还能踩到一些车轴印。 土路的一边,易书元忽然发现了一间小房子,真就是那种只有半人高的小房子。 这是一种小庙,一般是建给土地的。 虽然比不上那种富丽堂皇的大庙,但至少让地祇有地方安身,有塑身能享受香火供奉。 只是当易书元几分好奇心走到庙前,想要看看这泥塑的水平如何的时候,却猛然发现那小庙之中的泥塑,竟然被削去了脑袋! “嘶……” 易书元肩头的灰勉倒吸一口凉气,身上的毛都炸开了,它本能地感到了一丝不安。 “先,先生,土地公的头,头不见了……” “兴许本就是没有神祇的空庙吧?” 易书元也觉得有些头皮发麻,这可不是上辈子的地方,人们对神祇的敬畏可是很强的,谁敢随便把泥塑的头弄掉? “确实也没多少香火气息……” 易书元这么说着,但没多少不等于没有,他走近小庙几步,蹲下来细细端详泥塑。 “先生,我觉得瘆得慌,咱们还是快走吧……” 灰勉扯了扯易书元的鬓发,不太想要在这里停留。 “唉,你是个妖怪啊,你怕什么?” “可是……” 被灰勉这么一搞,易书元紧张感都没有了,但代入感也少了。 不过易书元明白自身通感之能极强,略一犹豫之后,左手扯起右手的衣袖,将右臂伸向庙内。 “勿怪啊,勿怪。” 这么喃喃两句,易书元的手指触碰到了泥塑断去的脖子,一种锋锐的感觉就像是触感一样被他触摸到了。 灵觉在恍惚中呈现一种朦胧的感知,易书元双目微闭只留余光,好似要从余光中看到什么。 “喵嗷——” 一种尖锐可怖的哮声在脑海中刹那间响起,惊得易书元身子微微一抖,一下子睁开了眼睛。 这像是一声猫叫,但太过凄厉尖锐,也太过悚然,是一种第二声骤然到第四声的急促转变,此刻易书元的脑海中都余音阵阵。 根本不像是易书元印象中可爱猫咪能发出来的。 这种通感十分强烈,易书元收回手的时候,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都已经暴起。 “妖物!而且凶恶至极!” 易书元搓了搓手臂,将袖子放下。 “这妖怪连土地公的头都敢砍了,先生,我们快走吧!” 灰勉怕极了,跟着易书元久了,一直随着易书元修炼,使得灰勉的灵觉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强。 灰勉虽然不能像易书元那样拥有直观的感受,更不可能听到那一声瘆人的嚎叫,但这种时候直觉却不差。 易书元皱起眉头看向远处的村寨。 “先去那边看看!” 好歹也是自诩修仙正道之人,易书元没办法坐视不理,至少也要摸清楚一点情况。 正如易书元所想,那边是一个村寨,整个村子都被围了起来。 沿着土路一直前进就到了村寨的正面,这里还垒起了石拱门,或许是因为太早了,两扇木质大门此刻还关着。 村寨中明显是有人烟的,至少在这易书元能感受到人火气。 这也让易书元微微松口气,他就怕到了跟前是个死村。 不过易书元站在门前也犯了难。 “你说我们直接跳进去会被当贼打吗?” 易书元玩笑了一句,不等灰勉回话,他便直接拍门。 “砰砰砰……砰砰砰……” “有人吗?可方便开门让在下进去——有人吗——” “砰砰砰……” 易书元敲门的动静还挺大的,很快就有脚步声走到了村口。 “咯吱吱吱吱……” 大门被从内部缓缓打开,但只开了一条缝,并且有东西卡着门角,一个男子通过门缝瞅向门外。 易书元立刻很配合地走到他们视线能看清的范围。 “哥,看起来儒生?”“问问再说!” 里面两人的议论声全都被易书元听到了,他就等着对方问。 “你从哪来的?就你一个人?” “是啊,从山那边过来的,顺路的车马搭了一程,自己走了一程,见这边有村寨,就想来买口饭吃!” 山那边? 两句话的工夫,门内已经不止两人了,另外又聚集过来七八个汉子,有的手上还拿着棍棒铁耙等物。 “山那边都是瘴气,你怎么过来的啊?不知道这里闹响马啊?” 瘴气? 易书元几乎是立刻回答。 “不知道啊,我跟着一队车马来的,到了这块不顺路了,他们就不载我了,我从外乡过来,也不知道这里有响马啊……” 村寨的围墙上一处,有人爬上来看了看,确实只有易书元一人。 随后里面明显是在商量着什么,没过多久,村寨的门就缓缓打开了。 门内此刻将近十个汉子,看到了门外只身一人站着的易书元。 易书元一见这阵仗,被“吓”得身子一抖往后缩了好几步,脸上呈现出惊慌之色。 “哎哎哎,我只是个路过的,既无钱财也无货物,有话好说……” 一见到门外的人被吓到了,门内的人反倒心态轻松起来。 第98章 声临其境 见到外面儒雅打扮的外乡人似乎有些畏惧,一群人中年长一些的开口说话了。 “外乡人莫要怕,我们也不是什么凶恶之徒,只是怕让坏人进了村寨,来来来请进吧!” 易书元表现出片刻的犹豫,最后还是进入了村寨大门。 “多谢多谢啊……” 易书元一边拱手一边感谢。 村寨的门此刻又被缓缓关上了,也引得易书元频频回头,表现出一些不安。 一众人上下打量易书元,并未见到什么兵刃。 “外乡人,你家乡在哪,可是出远门?” 虽然是放易书元进来了,但众人的戒备显然没有放下,一群人围在这边也不让开,还是一副盘问的架势。 易书元赶忙将手伸入怀中,掏了掏就掏出一份文书。 “在下家乡在月州,这是路引。” 大庸虽然有路引的规定,可其实在这事情上的管理还是较为宽松的,也只有遇上一些特殊情况才会严查。 但有路引肯定比没路引多一些方便,比如这种时候。 易书元取出的路引其实只有元江县的印戳。 但架不住易书元会变啊,路引展开的时候,上面已经多了梧州的印记,还有四五个县的印戳。 这就使的这一份路引十分饱满,有很多个官府印章。 其实村寨的人也看不懂官府文书和印章,只是有这么一个东西,还是让村寨的人放宽心不少。 “这就是路引啊?”“这么多印子?” 易书元见路引在一群人中传来传去,他便解释道。 “在下是个江湖说书人,去的地方比较多,停留的时间也比较长,未免麻烦,很多时候会准备路引……唉切莫弄坏咯……” 老者将路引从一个年轻人那拿过来,然后还给易书元。 “月州啊,这么老远过来,都没个行李啊?” 有人这么问一句,易书元顿时露出苦色。 “唉,别提了,那商贾的车马队载我一程,我不过中途在荒野解手,他们就自己走了,害得我在这边走了许久……” “这行李都还在车上,现如今只有身上带的一点行头了!” “哎呀,怪可怜的,先生要是得空,可否给我们村里说一段书?” 老者这么问一句,似乎是因为涉及本身职业,易书元脸上从刚刚的紧张和惊慌呈现出几分自信。 “这有何不可呢!行李虽然丢了,但吃饭的家伙还是随身带的。” 说罢,易书元右手袖中滑出一把折扇,左手上也不知从哪摸出了一块抚尺。 到了现在,人们对易书元的身份已经基本相信了,态度也明面缓和了下去,棍棒铁耙弓箭之类的东西更是收了起来。 “咕噜噜……” 易书元腹中传来一声明显的叫声,既有些尴尬,也打破了最后一点尴尬。 “先生勿怪,最近不太平,我等如此戒备也是迫不得已啊!走走走,请先生去吃个便饭吧……” “呃,好好……” 易书元随着老者前进,而边上的人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多了。 …… 一个矮篱笆的宽敞院落内摆了一张小桌,桌边放了几个小凳。 易书元和那老者,还有几个汉子就坐在桌前,桌上是一点腌萝卜和咸鸭蛋。 几人端着粥碗,就着这么一点小菜吃饭。 “呼……” 易书元将白粥刮起一条,吹几下之后送入口中,再夹起一片萝卜啃一点,吃得异常美味。 “易先生,只管吃,锅里还有不少!” “嗯好,多谢了,多谢!” 院子内外围着不少人,既有左邻右舍,又有游手好事之人。 这大清早从外面来了个外乡人,还是从月州来的说书人,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这位先生,月州有什么稀罕的事吗?”“来这里用了多久啊?” “路上还遇见什么稀奇事了?”“先生是说书的,能给我们来一段吗?” …… “去去去,什么事也得等先生吃完了再说!” 易书元看向四周,看来这村子是挺少有外人来的,更别提是说书人了。 但别人在看易书元这个西洋镜,易书元却也一边吃,一边在观察着人群。 目前为止所见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很正常,并未沾染什么妖气。 又扒了一口粥,就着一筷子咸鸭蛋吃下的易书元笑着说道。 “说到稀奇事啊,我在月州的时候,见到月州办了一个武林大会,好多江湖武者去呢,那个热闹啊……” 这下子人们的兴趣更大了。 “有多热闹?”“人很多吗?” “快给我们讲讲吧?” “好好,一会给你们讲,我还给你们说一段书,嗯,村里想听的人都可以来啊。” “哈哈哈,那可好了!”“村里好久没来戏班子了!” 易书元只能是咧了咧嘴继续吃粥,在村人眼中说书人和戏班子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对了,老里长,这边的马贼就没有官府来管吗?” 接待易书元的老者其实是一个里长,当然村里人也管叫村长。 “当然是管的了,只是官府派兵试图来剿匪,也是因为山中瘴气问题不了了之……” “瘴气?” 易书元一路走来,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瘴气,而且瘴气这东西他也没有直观感受过。 “近些年这里不太平,周围的山上还产生了瘴气,尤其是雾天最危险啊,易先生你算是运气好……” “是啊,你这外乡人是在雾中凑巧顺着道摸到了咱们这,若是走错了路进了山,那就危险了!” 秀州在这一块的山其实并不算多险峻,或者说地势的起伏并不是很夸张,是在缓缓呈现高低。 但山其实不小,山林也不少,实则若放大范围,也是山峦众多。 只是山峦落差感并不强烈,有时候会有一种分不清进山出山的错觉,所以很容易迷路。 秀州的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匀,这一块属于地广人稀。 村寨的人既靠山吃山,也种地打鱼,日子过得倒也还行,近些年虽然不太平,但还不至于过不下去。 易书元一边同人聊天,一边认真听着,心中也是思量着事情。 ……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易书元来到了村中一处较为特殊的开阔地。 这村寨大体上是环形建造的,周围有的地方有围墙,有的地方以屋子外墙为界,内部起起伏伏。 易书元这会在的地方是寨子中心的一个水潭边,也是居民主要的用水地。 水潭面前有一处较为平整的广场,背后是隆起的土丘,两侧还有一些村中楼阁,这广场也算是一定程度上被环绕包围。 今天是个阴天,虽然见不着太阳,但这会雾气已经消了。 这雾一消村寨中的人明显情绪也会更放松。 一张小桌,一把椅子,易书元背靠水潭在椅子上落座,周围早已经围满了村寨中的人,两边的楼上也有不少人探出头来。 距离易书元最近的几个孩子几乎都快要趴到桌边了。 听说有人要说书,许久没见类似娱乐活动的村中人,大多想来凑个热闹看个稀奇的。 人群议论纷纷,有人在讲着说书人的来历。 有人在讨论会说什么书,也有人起哄让说书人快点的。 易书元将抚尺和折扇放好,慢条斯理地略微卷起一点袖子,又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 说书也是要仪式感的。 然后下一刻,易书元一手取扇一手抓起抚尺。 “啪~” 这一声骤然而起的脆响盖过了众人的议论,所有人心头一惊的同时下意识闭嘴,使得这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而在这种氛围下,也没有人再次开口,全都看向易书元。 “刺啦~” 折扇一展,露出扇面上神乎其技的山水。 “今日初至宝方,承蒙里长招待,便献丑说一段书,以为报答……” 易书元的视线扫过在场的人,更是微微闭眼,感受着外围更多的人火气。 周围人只觉得说书人眼神内敛,轻轻摇扇仿佛陷入回忆。 下一刻,清朗有力的嗓音响起,在周围地势的帮助下甚至带着一些回音。 “话说承兴九年之初,在苍山山脉以南的元江县,出了一桩奇案,当夜县中一位文吏正深夜校正书稿……” 三言两语间,众多村人已被神牵故事之中…… “夜越是深了,就越是寒冷……忽然间!文吏觉得阴风阵阵……” 易书元话至此处,以折扇遮住口鼻,模仿出一阵风声。 “呼……呼……” 周围听众本就已经十分入神,此刻更是只觉得身临其境。 “咚咚咚咚咚咚……” 易书元口中竟然发出一阵“鼓声”,边上几个孩子忍不住趴到桌前去看说书人的嘴。 发现说书人嘴巴鼓鼓囔囔,鼓声也确实是从他嘴里出来的。 边上的大人赶紧把孩子拉开,生怕打扰到了说书先生。 易书元根本就没有在意孩童的动作,他放下扇子压低身子,以浑厚但低沉的嗓音道。 “这击鼓者,竟然是死于娥水之冤魂——” “嘶……” 人群中略有骚动,但无人出声。 “那元江县衙之中上至官员,下至小吏,听到鼓声,那管是深夜,纷纷前往公堂啊……” “任谁也不知,此案的牵扯会有多大……” 当初身临其境,而此刻的易书元则声临
相关推荐:
南城(H)
带着儿子嫁豪门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流萤
岁岁忘忧(完结)
我以神明为食
薄情怀(1v1)
双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