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道观 > 第91章

第91章

大军还能继续开疆拓土,为陛下奠定不世之业呐!” 听到这里,刘启忍不住双眼放光,忙问道:“当真有如此强力的火器?燕贼又是从何得来的?” 魏正淳还没来得及回话,一旁的王如嵩便抢先说道:“启奏陛下,所谓火器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二十年前的漆国就热衷于研究这些奇技淫巧,但最终还是被大玄的百万大军灭了国!” “魏公公此番关于火器的言论,未免有夸大之嫌,还请陛下切莫当真!” 对于王如嵩的当面拆台,魏正淳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毫不留情地回怼道:“首辅大人终究还是一介书生,对于战场之事不明也可以理解,但误导陛下那就有问题了!” “要是火器真如首辅大人说的那般不堪,就凭燕王府那群临时拉起来的乱军,如何能够击败朝廷的二十万精锐?” “难道说这世上,竟还有比我大玄铁军更厉害的军队吗?” 魏正淳这番质疑可以说是问到点子上了,饶是巧舌如簧的王如嵩,一时半会竟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而刘启这时候开口了:“我大玄将士的战斗力自然是冠绝天下,但如果有好的武器装备干嘛不用呢?魏爱卿,朕且问你,有没有办法能搞到一批火器来?” 魏正淳闻言立刻回答道:“启奏陛下,老奴家中有一亲戚正好是南洋海商,他曾说过远在万里外的西洋有一国名为弗朗机,其国人赤发碧眼,状如夜叉恶鬼,不仅擅于航海,亦擅于打造火枪火炮!” “如果陛下同意的话,老奴可以委托家中这位亲戚,让他想办法与弗朗机人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购买一批枪炮!” 刘启听后顿时点了点头:“有门路就好,这事朕交给你去办了,朕要在年关以前,看到你所说的枪炮摆在朕的面前!” 魏正淳大喜道:“老奴定不负陛下所望!” 给魏正淳下达了任务后,刘启又将目光看向了王如嵩:“王爱卿封锁燕地的提议朕也觉得十分可行,此事就交由内阁拟定具体方略了,朕只有一个要求,决不能让一粒粮食,一尺布匹流入燕地!” “老臣,领旨!” 第131章 天空铅云密布,寒风凛冽,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洒下,大地变得一片银装素裹。 武平城新燕王府内。 穿着一身黑色貂裘的姜溟正坐在湖心亭中,惬意地赏雪。 旁边一旁的侍女正为他熬煮着香茶,蜂窝煤在陶炉中缓缓燃烧,将整个亭子都烘得暖洋洋的。 自从三个月前与朝廷军队的大战落幕后,燕军便挟战胜之势,如同狂风般席卷了整个燕州。 大军所到之处,各城无不望风而降,百姓们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现如今,燕州大小共计五十一座城池,已经尽数竖起了燕王府的旗帜。 整个燕州基本上全部姓姜了! 不过地盘虽然扩大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首先是在经历了两大异族肆无忌惮的劫掠后,燕州的人口减少了足足百万之多! 这导致各处民生异常凋敝,很多地方甚至百里范围内都杳无人烟,急需想办法尽快恢复人口。 另外长期战乱也导致燕州境内匪患猖獗,一些流寇甚至啸聚了数千之众,公然屠村灭寨,其害尤甚于异族,严重威胁到了燕王府的统治。 而对付匪寇棘手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老巢往往都是在深山老林之中,派去剿匪的军队太少了有可能打不过,而要是派去的军队太多又会打草惊蛇,导致无法将其势力彻底根除。 因此,要想平定燕州境内的匪患,就不能像一般打仗那样拉开架势决战,而是要将大的任务分割到地方,形成常态化。 为了更好地治理燕州,姜溟将目前燕军的十五万兵力划分成了十五个师,每个师接手一处要地的防御工作,同时也负责所属区域的治安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他还斥巨资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一批枪炮,基本做到了人人有枪,营营有炮。 平日无事的时候,地方各师还是正常训练,提升野外作战能力。 一旦遭遇敌情和匪患,各师无需请示,直接可以迅速展开机动,完全摒弃了传统守军冗余的出兵流程,尤其克制讲究来去如风的匪寇。 是以此方案确立后仅仅不到一个月,各地剿匪成功的战报就如同雪片般飞进了燕王府。 足足上万名匪寇成为了燕军枪炮的活靶子,还有更多缴械投降的俘虏被押送到了各地的矿场进行劳动改造,抑或是投入到了修建各城之间水泥路的浩大工程当中。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燕州目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直到今日,各地的匪患已经根除了十之八九,剩下的极少数漏网之鱼也只能躲进深山里不敢冒头。 燕州百姓们开始安居乐业,等到各地的水泥路修通之后,商贸将会变得更加容易,百姓的生活质量还会再上一层楼,燕州也将甩掉那个北方贫瘠之地的帽子。 而已经铺设好未来宏图的总策划师姜溟,当下也总算有了偷得浮生半日闲,悠哉品茗赏雪的机会。 可惜悠闲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就在姜溟被火炉散发的热气烤得困意上头,准备浅眯一会儿的时候,一名身穿绯红色官服的老者突然快步朝着湖心亭走了过来。 “启禀殿下,下官蒋心武有要事求见!” 这名站在亭外的老者乃是燕州知府,为官清正素有贤名,但脾气却又臭又硬。 当初燕军在攻占了武平城后,姜溟看他是个人才到狱中亲自劝降。 可蒋心武全然没有半点领情的意思,不仅把姜溟从头到脚骂了一通,之后更是以头撞墙,宁死也不愿意屈身事反贼。 幸亏姜溟不计前嫌,命人将其救治了过来,还将他放回了自己的府中养伤。 在此期间,他多次从下人口中听到了姜溟是如何厚待百姓的,这才意识到燕王府并不是十恶不赦的逆贼,相反甚至比朝廷还要看重百姓。 这让一向将为民请命作为终身信条的他,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因此等到伤好后,蒋心武立刻跑到燕王府负荆请罪。 对此姜溟也是欣然接受了他的道歉,依旧命他担任知府一职,协助自己管理燕州的一应政务。 是以看到他出现后,姜溟便直接起身相迎:“外面雪大,蒋老且进亭子说话!” “谢殿下!” 姜溟命侍女给蒋心武倒了一杯热茶,后者浅饮了一口后随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殿下,朝廷那边又有了大动作!” “从南方过来的所有商旅,尽数在燕水之畔被扣了下来,不让他们来燕州做生意。” “甚至于海上都有朝廷的战船不分昼夜在巡视,拦截一切准备到武平城来的商船。” “朝廷这是想要行绝灭之事,彻底困死燕州啊!” 听到这里,姜溟的表情也不禁变得严肃。 自从上次惨败之后,朝廷对于燕王府的态度就变得无比忌惮。 虽然没有派大军继续来战,但也会不时派出小股军队潜入燕地袭扰。 好在姜溟在各地都安排了驻军,基本上都把进来的朝廷军队当成经验宝宝刷了,并没有让其造成太大的麻烦。 眼看军事上没占到便宜,朝廷就开始搞些阴招了,直接派重兵封锁了燕州边境,不让南方的物资运进燕州。 毕竟燕州位于大玄的最北边,不仅气候寒冷,耕地面积也相当有限,粮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之前一直都靠南方运来的粮食支撑。 虽然姜溟在掌控整个燕州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大力鼓励百姓开荒了,并且还开始着手研发化肥用以增加单位作物的产量。 但相关政策才刚刚开始推行,作物的生长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在没有南方来的粮食补给的情况下,燕州三百多万百姓吃饭的问题,确实会是个大麻烦。 “蒋老,目前州内各城的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姜溟开口问道。 蒋心武闻言沉吟了片刻,随即回答:“之前的异族入关,再加上数月的匪患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这导致各城的粮食多则能吃三个月,少则只够维持一两个月了!” “如今才刚刚入冬不久,要是不想想办法的话,只怕等不到来年开春,燕州就会因为粮食短缺闹饥荒啊!” 姜溟闻言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民以食为天,别看现在燕地百姓能够毫无怨言地追随他,可一旦连粮食都供应不上的话,他也会很快失去百姓们的支持。 到时候辛苦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就要化为一场梦幻泡影了。 想到这里,姜溟的目光不由得一寒。 “既然有钱都买不来粮食,那干脆就不买了,直接用抢的!” 第132章 要想出兵去搞粮食,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燕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了。 在西边与南边两个方向,燕州直接与大玄的并州和冀州接壤。 西北方向是草原蛮族的势力,东北则是力真。 目前这些势力基本上都是与燕王府处于敌对的状态,除了东面是茫茫大海之外,称得上是四面皆敌了。 所以各地必须留有足够的兵力守家,可以调动的野战兵力实际也就五万人左右。 清楚这一点的蒋心武在听到姜溟想用武力抢来粮食,忍不住开口道:“殿下,如今咱们周边各个势力可都不好抢啊!关外地广人稀又是苦寒之地,即使能够从异族手里抢到粮食,恐怕还没有在路上消耗得多!” “而朝廷在断了与燕地一切商贸往来后,肯定也知道燕州会缺粮,多半早就把粮食给藏起来了,咱们现在可用的兵力还是太少,没办法深入大玄的领地去抢粮啊!” 蒋心武的分析十分中肯,不过姜溟听完只是笑了笑,随后说道:“周边这三个势力本世子早晚都会挨个打一遍,但不是现在,只单纯为了筹集粮食的话,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与燕州隔海相望的三韩之地!” 听到这里,蒋心武不禁为之一愣。 所谓三韩之地,指的就是辽东以东半岛上的三个番邦国家,分别是百济,新罗和高丽。 这三个国家虽然不大,但粮食产量却不小,不仅能够养活半岛上超过千万的人口,甚至还有富余卖给北边的力真和南边的东瀛。 关键这些番邦国家的军事水平还不咋样,和燕军完全没得比,确实是个足以解决燕州缺粮麻烦的好去处。 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三韩之地距离燕州实在有点远,走海路需要穿过一整片燕海海域,风险很大。 而要是取道陆路的话就更加麻烦了,需要出山海关先后经过力真的领地,以及大玄的辽东都司,必须得一路打过去。 综上所述,去三韩之地搞粮食确实是个可行性不高的方案,因此蒋心武便把自己的顾虑如数

相关推荐: 病娇女友她又娇又软   合欢宗掌教日常(仙侠 NP 高H)   美味多汁的人外   重生之全家都是肉文男主_高辣文_御宅屋   掌上明珠(父女1V1)   暴力和亲指南(强强 生子)   江湖夜淫雨(武侠 高H)   梨涡(骨科产奶H)   一婚还比一婚高   行乐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