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稀罕之物,二十年前的漆国就热衷于研究这些奇技淫巧,但最终还是被大玄的百万大军灭了国!” “魏公公此番关于火器的言论,未免有夸大之嫌,还请陛下切莫当真!” 对于王如嵩的当面拆台,魏正淳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毫不留情地回怼道:“首辅大人终究还是一介书生,对于战场之事不明也可以理解,但误导陛下那就有问题了!” “要是火器真如首辅大人说的那般不堪,就凭燕王府那群临时拉起来的乱军,如何能够击败朝廷的二十万精锐?” “难道说这世上,竟还有比我大玄铁军更厉害的军队吗?” 魏正淳这番质疑可以说是问到点子上了,饶是巧舌如簧的王如嵩,一时半会竟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而刘启这时候开口了:“我大玄将士的战斗力自然是冠绝天下,但如果有好的武器装备干嘛不用呢?魏爱卿,朕且问你,有没有办法能搞到一批火器来?” 魏正淳闻言立刻回答道:“启奏陛下,老奴家中有一亲戚正好是南洋海商,他曾说过远在万里外的西洋有一国名为弗朗机,其国人赤发碧眼,状如夜叉恶鬼,不仅擅于航海,亦擅于打造火枪火炮!” “如果陛下同意的话,老奴可以委托家中这位亲戚,让他想办法与弗朗机人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购买一批枪炮!” 刘启听后顿时点了点头:“有门路就好,这事朕交给你去办了,朕要在年关以前,看到你所说的枪炮摆在朕的面前!” 魏正淳大喜道:“老奴定不负陛下所望!” 给魏正淳下达了任务后,刘启又将目光看向了王如嵩:“王爱卿封锁燕地的提议朕也觉得十分可行,此事就交由内阁拟定具体方略了,朕只有一个要求,决不能让一粒粮食,一尺布匹流入燕地!” “老臣,领旨!” 第131章 天空铅云密布,寒风凛冽,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洒下,大地变得一片银装素裹。 武平城新燕王府内。 穿着一身黑色貂裘的姜溟正坐在湖心亭中,惬意地赏雪。 旁边一旁的侍女正为他熬煮着香茶,蜂窝煤在陶炉中缓缓燃烧,将整个亭子都烘得暖洋洋的。 自从三个月前与朝廷军队的大战落幕后,燕军便挟战胜之势,如同狂风般席卷了整个燕州。 大军所到之处,各城无不望风而降,百姓们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现如今,燕州大小共计五十一座城池,已经尽数竖起了燕王府的旗帜。 整个燕州基本上全部姓姜了! 不过地盘虽然扩大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 首先是在经历了两大异族肆无忌惮的劫掠后,燕州的人口减少了足足百万之多! 这导致各处民生异常凋敝,很多地方甚至百里范围内都杳无人烟,急需想办法尽快恢复人口。 另外长期战乱也导致燕州境内匪患猖獗,一些流寇甚至啸聚了数千之众,公然屠村灭寨,其害尤甚于异族,严重威胁到了燕王府的统治。 而对付匪寇棘手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老巢往往都是在深山老林之中,派去剿匪的军队太少了有可能打不过,而要是派去的军队太多又会打草惊蛇,导致无法将其势力彻底根除。 因此,要想平定燕州境内的匪患,就不能像一般打仗那样拉开架势决战,而是要将大的任务分割到地方,形成常态化。 为了更好地治理燕州,姜溟将目前燕军的十五万兵力划分成了十五个师,每个师接手一处要地的防御工作,同时也负责所属区域的治安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他还斥巨资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一批枪炮,基本做到了人人有枪,营营有炮。 平日无事的时候,地方各师还是正常训练,提升野外作战能力。 一旦遭遇敌情和匪患,各师无需请示,直接可以迅速展开机动,完全摒弃了传统守军冗余的出兵流程,尤其克制讲究来去如风的匪寇。 是以此方案确立后仅仅不到一个月,各地剿匪成功的战报就如同雪片般飞进了燕王府。 足足上万名匪寇成为了燕军枪炮的活靶子,还有更多缴械投降的俘虏被押送到了各地的矿场进行劳动改造,抑或是投入到了修建各城之间水泥路的浩大工程当中。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燕州目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直到今日,各地的匪患已经根除了十之八九,剩下的极少数漏网之鱼也只能躲进深山里不敢冒头。 燕州百姓们开始安居乐业,等到各地的水泥路修通之后,商贸将会变得更加容易,百姓的生活质量还会再上一层楼,燕州也将甩掉那个北方贫瘠之地的帽子。 而已经铺设好未来宏图的总策划师姜溟,当下也总算有了偷得浮生半日闲,悠哉品茗赏雪的机会。 可惜悠闲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就在姜溟被火炉散发的热气烤得困意上头,准备浅眯一会儿的时候,一名身穿绯红色官服的老者突然快步朝着湖心亭走了过来。 “启禀殿下,下官蒋心武有要事求见!” 这名站在亭外的老者乃是燕州知府,为官清正素有贤名,但脾气却又臭又硬。 当初燕军在攻占了武平城后,姜溟看他是个人才到狱中亲自劝降。 可蒋心武全然没有半点领情的意思,不仅把姜溟从头到脚骂了一通,之后更是以头撞墙,宁死也不愿意屈身事反贼。 幸亏姜溟不计前嫌,命人将其救治了过来,还将他放回了自己的府中养伤。 在此期间,他多次从下人口中听到了姜溟是如何厚待百姓的,这才意识到燕王府并不是十恶不赦的逆贼,相反甚至比朝廷还要看重百姓。 这让一向将为民请命作为终身信条的他,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因此等到伤好后,蒋心武立刻跑到燕王府负荆请罪。 对此姜溟也是欣然接受了他的道歉,依旧命他担任知府一职,协助自己管理燕州的一应政务。 是以看到他出现后,姜溟便直接起身相迎:“外面雪大,蒋老且进亭子说话!” “谢殿下!” 姜溟命侍女给蒋心武倒了一杯热茶,后者浅饮了一口后随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殿下,朝廷那边又有了大动作!” “从南方过来的所有商旅,尽数在燕水之畔被扣了下来,不让他们来燕州做生意。” “甚至于海上都有朝廷的战船不分昼夜在巡视,拦截一切准备到武平城来的商船。” “朝廷这是想要行绝灭之事,彻底困死燕州啊!” 听到这里,姜溟的表情也不禁变得严肃。 自从上次惨败之后,朝廷对于燕王府的态度就变得无比忌惮。 虽然没有派大军继续来战,但也会不时派出小股军队潜入燕地袭扰。 好在姜溟在各地都安排了驻军,基本上都把进来的朝廷军队当成经验宝宝刷了,并没有让其造成太大的麻烦。 眼看军事上没占到便宜,朝廷就开始搞些阴招了,直接派重兵封锁了燕州边境,不让南方的物资运进燕州。 毕竟燕州位于大玄的最北边,不仅气候寒冷,耕地面积也相当有限,粮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之前一直都靠南方运来的粮食支撑。 虽然姜溟在掌控整个燕州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大力鼓励百姓开荒了,并且还开始着手研发化肥用以增加单位作物的产量。 但相关政策才刚刚开始推行,作物的生长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在没有南方来的粮食补给的情况下,燕州三百多万百姓吃饭的问题,确实会是个大麻烦。 “蒋老,目前州内各城的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姜溟开口问道。 蒋心武闻言沉吟了片刻,随即回答:“之前的异族入关,再加上数月的匪患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这导致各城的粮食多则能吃三个月,少则只够维持一两个月了!” “如今才刚刚入冬不久,要是不想想办法的话,只怕等不到来年开春,燕州就会因为粮食短缺闹饥荒啊!” 姜溟闻言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民以食为天,别看现在燕地百姓能够毫无怨言地追随他,可一旦连粮食都供应不上的话,他也会很快失去百姓们的支持。 到时候辛苦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就要化为一场梦幻泡影了。 想到这里,姜溟的目光不由得一寒。 “既然有钱都买不来粮食,那干脆就不买了,直接用抢的!” 第132章 要想出兵去搞粮食,那就不得不提一下燕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了。 在西边与南边两个方向,燕州直接与大玄的并州和冀州接壤。 西北方向是草原蛮族的势力,东北则是力真。 目前这些势力基本上都是与燕王府处于敌对的状态,除了东面是茫茫大海之外,称得上是四面皆敌了。 所以各地必须留有足够的兵力守家,可以调动的野战兵力实际也就五万人左右。 清楚这一点的蒋心武在听到姜溟想用武力抢来粮食,忍不住开口道:“殿下,如今咱们周边各个势力可都不好抢啊!关外地广人稀又是苦寒之地,即使能够从异族手里抢到粮食,恐怕还没有在路上消耗得多!” “而朝廷在断了与燕地一切商贸往来后,肯定也知道燕州会缺粮,多半早就把粮食给藏起来了,咱们现在可用的兵力还是太少,没办法深入大玄的领地去抢粮啊!” 蒋心武的分析十分中肯,不过姜溟听完只是笑了笑,随后说道:“周边这三个势力本世子早晚都会挨个打一遍,但不是现在,只单纯为了筹集粮食的话,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与燕州隔海相望的三韩之地!” 听到这里,蒋心武不禁为之一愣。 所谓三韩之地,指的就是辽东以东半岛上的三个番邦国家,分别是百济,新罗和高丽。 这三个国家虽然不大,但粮食产量却不小,不仅能够养活半岛上超过千万的人口,甚至还有富余卖给北边的力真和南边的东瀛。 关键这些番邦国家的军事水平还不咋样,和燕军完全没得比,确实是个足以解决燕州缺粮麻烦的好去处。 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三韩之地距离燕州实在有点远,走海路需要穿过一整片燕海海域,风险很大。 而要是取道陆路的话就更加麻烦了,需要出山海关先后经过力真的领地,以及大玄的辽东都司,必须得一路打过去。 综上所述,去三韩之地搞粮食确实是个可行性不高的方案,因此蒋心武便把自己的顾虑如数告知了姜溟,请他三思而行。 而对于他提到的那些问题,姜溟也都想到过,自然也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 从燕州到三韩之地,走陆路目前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很容易打草惊蛇,相比之下走海路就要隐蔽多了。 而两地海上的直线距离其实也就六百公里左右,海路之所以在一般人看来危险重重,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普遍较低,大多数船的质量也不过关,一遇到风浪就很可能会有去无回。 但姜溟此前未雨绸缪,已经组建起了一支以一艘三级风帆战列舰和两艘五级风帆战列舰为核心,辅以数十艘其他类型的小船,兵员五千余人的强大海军。 由具备丰富远洋经验的原海沙帮少帮主张清统领,去个几百公里外的三韩之地,简直手拿把掐! 顺带着还能向沿途各大势力展示一番武力,秀一秀肌肉,看看能不能收收小弟啥的。 是以当天晚上,姜溟就把张清叫到了书房内商量出征的事宜。 “从武平城码头到三韩之地的海运路线,你可清楚?” 张清闻言立刻回答道:“回殿下,俺们海沙帮当年也做三韩之地的生意,所以对去那边的航道还是十分熟悉的。” “从武平城到三韩之地,一般的海船大概需要耗费十日以上,但要是咱们的风帆战列舰,只需七日便可到达!” 姜溟闻言点了点头,随后继续说道:“朝廷封锁了往来燕州的贸易,百姓这个冬天可能就要饿肚子,所以本世子有意让你带领水师去三韩之地采购足够的粮食回来,你可有信心?” 听到世子殿下要委以自己重任,张清顿时面露兴奋之色,连忙拍着胸脯保证:“请殿下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倘若番邦之民不识好歹,卑职就算是用抢的也要把粮食带回来!” 见其如此上道,姜溟嘴角不禁扬起了满意的笑容。 不过为了不把简单的事情给复杂化,他还是开口嘱咐道:“三韩之地战乱持续了上百年,背后可能涉及多股势力的博弈,当地形势相当复杂。” “你此行能用钱买到粮食的话花钱买就行,对方实在不识抬举再出手教他们做人,先礼后兵嘛!” “毕竟咱们都是文明人,不是雁过拔毛的土匪,只做一杆子的买卖!” “另外,如果能够和某国达成协议,形成长期的商贸合作,那自然是最好的!” 仔细听完姜溟的嘱咐,张清将这些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随后抱拳行礼道:“卑职遵命!” 翌日。 在姜溟举行的一场隆重践行过后,燕军水师三艘风帆战列舰齐出,并带着二十艘装载有蜂窝煤等燕地特色商品的大型货船,浩浩荡荡地驶向了三韩之地,准备开展自由贸易…… 或许是天公作美,海面上一连三日都刮起了西风,是以船队得以全速前进,很快就抵达了辽东半岛附近海域。 在辽东半岛的最南边,有一座大玄朝廷设立的宁海卫城,乃是一处重要的水师基地,驻扎着三千兵马,以及大小战船上百艘,也算是燕海一霸。 在刘启登基之后,军中贪腐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地方卫所的军饷都变得相当短缺了,宁海卫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为了不被饿死,宁海卫的指挥使田黑虎干脆当起了海上路霸,凡是经过宁海卫海域的商船,都会被其拦下来收过路费,美其名曰‘保船税’! 靠着这些敲诈勒索的无本买卖,宁海卫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为了更好的发现往来商船,田黑虎还特意在海边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哨塔,全天候地派人在上面盯梢。 就在今日,几名守塔士兵原本正在百无聊赖地吹牛打屁,忽然其中一名士兵就指着远处大喊‘有船队来了’! 众人本以为又有大生意上门了,可沿着海面仔细眺望一番,却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直娘贼,这支船队怎的如此雄壮?那船一艘比一艘大,以前从来没见过!” “嘶,我怎么感觉好像不是一般的商船啊?你们看那些大船上,好像都竖着战旗呢!” “燕字旗……不好,这是燕王府的反贼!” “快,快去通知指挥使大人!” 第133章 宁海卫的指挥使田黑虎此时正在府邸内,欣赏一群新罗美婢的歌舞。 而当他听完着急忙慌跑进来的亲兵禀报后,瞬间就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什么?燕王府反贼的船队过来了?!” 看到他如此大的反应,下方的舞姬们吓得连忙跪在了地上。 “去去去,都先出去!” 田黑虎挥手把在场的
相关推荐:
痴情女配下岗后被强制爱了(nph)
暗许(1v1 年下)
百勢
囚生(ABO)
我再也不敢了(BDSM)
豪门小妈【np】
蜜桃成熟时,被采花大盗盯上了(美人与糙汉,帅大叔等NP)
水逆(1V1甜H)
【短篇乙女】车技训练场
吞白玉(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