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142 ? 宽心 ◎力有不及。◎ 除了僖贵妃特地上门来拜访, 其他主位也往承乾宫递了拜年的帖子请见,但沈菡并没有逐一接见,她没有心情, 也没那么多时间。 沈菡将晬盘中惠妃和宜妃的帖子和礼单拿出来细看,看完放到一边吩咐青桔:“把之前内务府送来的那两件紫檀边框嵌珐琅挂屏找出来, 山水人物的挂屏赏给延禧宫, 花鸟纹的赏给翊坤宫。” 人, 沈菡是不打算见的。 惠妃上次与佟佳氏一唱一和, 对沈菡一番明嘲暗讽,可以说是图穷匕见,现在不过是怕皇上生气才想着来惺惺作态一番罢了。 沈菡不想犯这个贱, 想也知道她会说些什么,鬼才去见她。 至于大阿哥, 惠妃若是真起了坏心, 连带着影响了大阿哥,见一面又能改变什么。 不过上次玄烨当众如此表示, 想必惠妃也不敢与大阿哥多说什么。 而宜妃,虽然她什么都没说,但沈菡不会连人的善意和恶意都分辨不出。本就只是泛泛之交,何必继续虚与委蛇, 假作和睦。 倒是荣妃,沈菡见她进上来的年礼中有一幅卷轴, 打开后竟是一张梧桐双兔绢本设色画。 画中有梧桐二株,石缝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满地,柔草丛生, 两只仪态悠闲、气度堂堂的白兔正在嬉戏。 画工细腻, 景物逼真, 竟还有些西画的特点,兼有光影之效。 沈菡对着画想了半晌,最后亲手写了张帖子交给紫裳:“送去钟粹宫。” 荣妃这几年一直没什么变化,虽然眼角眉梢已经有些显年纪了,但许是她这几年心境越发圆融,人心一宽,面上便显得柔和。 沈菡和荣妃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说远不算远,说近也不算近。 三阿哥和四阿哥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一直很好。 荣妃当年让三阿哥主动来亲近,沈菡一方面觉得她一番为母慈心十分不易,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儿子难做。 胤禛和大阿哥、太子的关系都只是一般,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感情好的哥哥。 所以这几年永和宫和钟粹宫之间一直没断了来往,但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过是三节两寿互相送份薄礼罢了。 荣妃这次是特地来道谢的:“和卓和胤祉都道在园子里多亏娘娘的关照。胤祉说自己都让‘德额娘’喂胖了,和卓回来后,看着也开朗了许多,道娘娘在园中带着她们散心,每日都过得逍遥自在。” 沈菡:“姐姐客气了,原是我照管园子该做的。” 两人许久没在一起说话,彼此都有些生疏。 沈菡挑着三阿哥和二公主在园子里的事说了几句,荣妃跟着附和一二,没坐多久就主动起身告退:“娘娘事务繁忙,妾身不多打扰了。” 沈菡知道她不过是来表个态,也没强留:“姐姐慢走。” 荣妃走后,沈菡对着之前她送来的年礼琢磨。 ——十二只银镀金嵌宝石四时花簪,一对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一对翠双柿如意背云,皆是珍品,加上那幅画卷,这礼很重。 沈菡:“紫裳,照着这礼单回礼,你亲自送去。” 三阿哥是胤禛的兄长,胤禛从未因荣妃失宠看低过自己的哥哥。荣妃有意依附,三阿哥却未必这么想,她和荣妃,还是继续维持现状吧。 紫裳:“是。” * 应酬交际,礼尚往来,每天都是这些事,烦不胜烦。 沈菡其实是个很不爱跟人应酬的性格,人要是整天端着高高的架子,真的会很累。 有这应酬的时间,沈菡更想陪孩子窝在榻上做做手工,吃点零食,撸撸猫。或者和朋友打个牌,唠个嗑儿,和紫裳她们玩玩飞行棋和大富翁。 哪怕是组团搓一下午麻将,都比端着贵妃的架子装模作样有意思多了。 玄烨听她这么说的时候笑坏了,沈菡不明所以地看他:?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 玄烨摆手:“没什么,朕就是一时想笑。” 他摸着她圆柔的肩头:“朕知道你不爱在宫里住,更喜欢园子……” 旁人若是封了贵妃,都巴不得赶快杀回紫禁城耀武扬威一番,昭告天下自己登上了高台,已经今非昔比。 但她却是打心眼儿里不在乎这些。 比起万众瞩目,她更希望身边最好一个外人也没有,只有他和孩子以及他们的小家。 管它外面风风雨雨,躲在他们的小家里,自成春夏秋冬,经年不改…… 可是自从回到紫禁城后,她脸上的笑一天比一天少,眉头一天比一天皱,想的事情越来越多,整个人紧绷得厉害。 她仿佛一只掉进枯井里炸开刺的刺猬,又开始了小心翼翼,恨不能事事周全的日子,生怕撑不起贵妃的架子,给他和孩子丢脸。 与之前在园子里舒心快活的她几乎判若两人。 玄烨轻抚着她的长发,温柔道:“其实你不必对自己要求这么高,贵妃,代表的是地位和尊荣,不是禁锢或束缚。你太紧张了。” 明明之前在园子里做的挺好,处理事情也得心应手,结果回宫后,却好像一下子钻进了牛角尖,逼得自己越来越累。 玄烨想了想,反省道:“这可能是朕不好,之前总教你虚张声势,把你吓到了。” 是他没考虑周到。 她的危机感本就很重,对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不信任,人还不自信。他该换个方式教她,不该再加重她的危机感…… 沈菡没太明白,但感觉心里一直绷着的弦好像松了一点儿。 玄烨把她搂进怀里,换个说法重新给她分析:“你看,现在你该立的威已经立完了……” 虽说不是出自她的本意,但有了佟佳氏和纳喇氏的事儿,估计以后宫里也没什么人敢来触她眉头。 迁宫、过年该办的事,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往后也没什么大事。 玄烨:“不爱见人就谁也不见,懒得处理事情就让下面人去办,该吃吃,该喝喝,除了自己和孩子,别的都不用你操心。” 其实那套贵妃的架子,不过是让她拿来唬人的,没必要天天挂在心里。 玄烨不想她自己给自己套包袱:“你是什么样都没关系,不会给谁丢面子的。” 沈菡听他细致又琐碎的一样一样分说,心情慢慢松弛下来。 自从回了紫禁城,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接连不断,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 现在回头想想,沈菡都快想不起在园子时的她是什么样子了。 沈菡长长叹出一口气,埋头到玄烨的怀里抱住他,脑袋在他的胸前使劲儿蹭一蹭,感觉心重新踏实起来。 玄烨让她小鸡找妈妈似的样子逗笑了:“好点儿了?” 沈菡点头:“嗯,好多了……” 她抬头亲亲他,语气沮丧,还有些认命般的轻松:“我真没用啊。” 她一直知道自己的性格不够坚韧,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一遇到事情还容易紧张过度。 每次雄心勃勃想上进的人是她,遇到压力想退回舒适区的也是她。 偶尔打个鸡血超常发挥的是她,事情一多忍不住想摆烂躺平的还是她。 沈菡搂着他的腰,窝在他怀里不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好差劲,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还习惯自我怀疑。 玄烨却不这么认为:“人各有所长,你的好处不在这些地方。” 人的能力都有上限,她只是个能力平平的普通人,只会过平民百姓的日子。现在这样整天在名利场里打转,自然会觉得身心疲惫。 玄烨从没指望她能学成太皇太后那样的女人。那需要足够的天赋,不是努力学习就能做到的事。 玄烨:“朕也不需要你做到那种程度,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若论心机超群,才干卓著,皇座之下有的是这样的人。可那些人都只是皇帝需要的,不是玄烨自己需要的。 他珍惜的,是她的真心实意。 至于努力的结果如何,那不重要。 玄烨从桌上拿了条丝绦把她的长发扎起来:“你不要把这些事当成压力,干得开心就干,干得不开心就不干。凡事都有朕在呢,你简简单单过你想要的日子就行了。” 沈菡心里酸酸软软,眼眶红红——钻进这个人的怀里,她好像又变成了一个小姑娘…… 玄烨把丝绦打上结:“宫里的环境是不如园子……”封闭又压抑,闲杂人等还多。 人一多,心思嘈杂,她这个性格就容易多思多虑。 想起这个,沈菡也忍不住感慨:“是啊,园子真好。” 没住过园子时也没觉得宫里这么让人待不下去,现在却是一刻都不想留在紫禁城,恨不能立刻飞回去! 想起园子里的山和水,自由自在的生活,她每天只需要尽情地吃喝玩乐,带着孩子嬉戏玩耍。既不用见妃嫔,也不用应酬交际,简直是天堂一般的日子。 紫禁城真的太压抑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园子一半会儿却还回不去,宫里还有几件大事没处理完。 玄烨:“再忍两天,等都忙完后朕就带你回园子住。”以后还是得想个办法,老这么来回折腾也麻烦。 沈菡继续靠在他怀里解压,好吧,有他在,这宫里的日子还能再忍忍。 * 转过年,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太皇太后的七十四岁大寿。 早先太皇太后中风一事着实吓到了玄烨,从那之后,他对太皇太后的事比以前更上心了。早晚只要一有空,就会去陪太皇太后说话,这次大寿自然要好好办。 雅利奇献宝似的给玄烨和沈菡看她准备好的寿礼,是她自己做的一幅手工画。 雅利奇回宫之后有些无聊,关在承乾宫中,除了去逛一逛御花园,再没有什么能玩的。 沈菡想起现代很多小姑娘喜欢用一些小珠珠、小配件自己制作手工画,于是也让人给雅利奇做了一套。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多种类,但也足够她玩儿的。 这次给太皇太后的就是她自己粘的一幅画。 雅利奇:“我黏了好久,四哥帮我画得乌库妈妈,六哥帮我挑的颜色。” 沈菡和玄烨看着这幅一团孩子气,五颜六色的太皇太后画像:“……” 玄烨不吝赞赏:“雅利奇真是孝心可嘉,阿玛瞧着这画做的特别好,乌库妈妈见了定然十分高兴。” 雅利奇得阿玛夸奖,高兴得小脸红扑扑。 胤禛其实很想说,我一开始画的乌库妈妈不是这个样子。 沈菡拍拍他的肩,也很想说,儿子,下次还是你来给妹妹配色吧,不要让弟弟来了。 …… 作者有话说: 女主的成长一直是被限制的,再给她二十年也不见得会很厉害。 一来,整个大环境参考真实清朝,女主除了拿宫务练手,最多听男主分析一些事情,被带着出去走走,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还在男主身边被保护着,也没有事业可做。 二来,她本人的能力天花板也有限,放到现代这种信息爆炸时代,受过高等教育后,她也只是个普通人。 她有勇敢坚强的时候,也有害怕软弱的时候,打鸡血受刺激了就积极向上,可能还想改变世界,努力一段时间可能又累了,想躺平。 在长时间的压抑环境中会心情郁闷,自我怀疑,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就爱玩爱笑,开开心心。 她不够强大,但喜怒哀乐足够真实。 男主喜欢就行了,咱们就别要求她了。 标注:梧桐双兔绢本设色画,出自冷枚,不过冷枚历史上现在才十几岁,就当这不是他画的吧。 ??143 ? 推进 ◎白驹过隙。◎ 今年的寿宴仍是开在慈宁宫, 比往年盛大许多。 玄烨费尽心思为太皇太后献上了两件珍贵的寿礼。 一件是一尊高约两尺许的黄铜镀金四臂观音像,莲座下刻有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写成的铭文“大清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永念圣祖母仁慈,垂佑众生, 更赖菩萨感应,圣寿无疆云尔”。 另一件是玄烨亲笔书写的‘上太皇太后万寿表’, 上面写道:“臣幼荷深恩, 长资明训, 孝养难酬, 罔极尊崇……” 文辞诚挚,言语间尽是玄烨对太皇太后的感戴,以及期盼她健康长寿的真切心愿。 太皇太后当然感动至极, 甚至在宴上玄烨诵读之时忍不住当众泪下。殿内当时的气氛十分感人,众人皆为圣上之孝所感, 跪地恭贺千秋。 大宴礼仪繁复, 玄烨体谅太皇太后身体撑不住,献完寿礼后便亲自送太皇太后回屋里休息:“皇玛嬷不用受这个累, 好好休息,晚上孙儿再陪您好好过生辰。” 太皇太后心里欣慰,拍拍他的手:“知道你孝顺。” 前面的寿宴是做给人看的,晚上的生辰宴才是真正的家宴。 桌上坐的都是太皇太后的血亲, 从巴林淑慧公主,到皇上、裕亲王和恭亲王, 再到最小的十阿哥,望着眼前这四世同堂的盛景,太皇太后心中欢喜无限, 兴尽而归。 * 冬去春来, 万物复苏, 笼罩在紫禁城的寒意终于一点一点褪去。 春夏交接之际,满朝瞩目、重臣期待已久的东宫出阁经筵大殿,终于在文华殿正式举行。 虽然玄烨很少会在沈菡面前提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事,但此事纠缠太久,来回闹腾的次数又太多,数年下来连后宫都尽人皆知。 沈菡记得有一次大约是朝上吵得太厉害了,把玄烨烦得不行,忍不住对她吐槽了两句:“前明所谓的太子出阁,全然流于形式,根本毫无意义。” 在玄烨看来,讲究这些繁文缛节根本没有必要,还不如他自己好好教导太子。 太子出阁的真正意义,该是让太子洞彻书史,有裨于治道。而不是让太子与属官另成系统,造成父子并立,致至亲父子疏离,所以他一直更倾向于自己亲自教导太子。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文华殿已成,经筵大典势在必行。 沈菡没资格去看,典礼的情况是后来胤禛来请安时讲给她听的。 胤禛提起当时的情形很感慨:“二哥平日读书真是刻苦,我等兄弟都远远不及。” 典礼开始之前,阿玛将太子自六岁正式开始习书后,所写的满汉字帖一并抬了出来,让大学士与詹事们一起阅看比较。 胤禛佩服道:“二哥六岁开始习满书,十岁开始习汉书,每月一册,每年一匣,至今八载不曾间断过一天,如今积累的卷册已经几可等身。” 胤禛从小自持,又素喜读书,原以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向学了。没想到与太子一比,他的用功程度不值一提。 沈菡摸摸他的肩膀以示安慰:“太子年纪比你大两岁,你们学习进度不一样,等你到他这个年纪,也会掌握这些的。” 太子,对玄烨来说终究是不一样的。 他对每一个儿子的学习要求其实都很严格,但对太子更甚。玄烨在乾清宫处理事情的间隙,几乎每天都会查看太子的功课,有时还会叫他过去亲自教导。 而太子肩上的重任也格外不同,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本就需要负载更多的东西。 胤禛倒没有特别沮丧,额娘一直教导他要劳逸结合,他已经听进了心里。 虽然他很羡慕二哥现在的学识,但看二哥疲惫的样子,胤禛觉得
相关推荐:
我做游戏全靠幻想
肉妇
末世超级农场
平平无奇的男神
桃花鸿运
夜晚的故事
夜访
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终须再见
如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