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败家子 > 第24章

第24章

都会出现新的死尸,无人殓葬,有时候尸体悄无声息地就消失了…… 图海搞宣传的话传到城中,渐渐在bu队和百姓间流传开来。 人心动摇! 几乎每天都有结伴偷溜出城的百姓,根本拦不住,甚至连看门的守将都开始外逃。 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一天三顿劝王辅臣投降:“将军,咱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王辅臣也知道现在是山穷水尽了,原本有虎山墩这条饷道在,还能挣扎两天。 他妈的前几天图海把虎山墩也打下来了,天天站那山头上让人拿红衣大炮往城里轰,搞得他这边部下都怕了,这下饷道断绝,更没法打了。 再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哪天自己被手下砍了人头去领功。 可王辅臣还是有些犹豫:“说是既往不咎,可毕竟……” 他这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次数实在有点多。 王辅臣:“再说咱们这降,怎么个降法好呢?” 叛得次数太多,怕人家不信了啊! 黄九畴和龚荣遇对视一眼,他们和图海身边的周培公是老乡,之前也一直以蜜蜡传讯,现在要降,倒也不是没途径。 王辅臣听了,斜了他们一眼,倒也没怪他们背叛 ——这在王辅臣看来,也不算背叛他。 因为他自己以往也是这么干的。 王辅臣此人,出身不值一提,他是前明宦官家里佣人的孩子,后来天下大乱了,他就跟着姐夫出来混口饭吃。 起先他跟着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混,姜瓖也是个见风使舵的。 李自成先进了京,姜瓖见这个大,打不过,就归顺李自成了。 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姜瓖一看,嘿,这个更牛,他就把顶头老大干掉,转头又带城投清了。 再后来,姜瓖觉得满人对他有功不赏,心里不乐意了,就又拉了一帮人,开始反清复明。 王辅臣当时只是个听使唤的,自然只能跟着姜瓖跑来跑去。 结果愣是凭着自己的勇猛,一战成名,还得了个“马鹞子”的绰号。 不过最后还是打不过清军,王辅臣一看,既然打不过,那就降了呗,不死就成。 后来王辅臣就没入辛者库为奴了。 顺治爷登基后,对他很欣赏,大力提拔他。 当今更是给了他极大的信任,调他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临行前,皇上还把先帝的一把豹尾枪赏了他。 皇上道:“这枪是一对儿的,朕自己留一把,每次打猎都会随身带着,希望爱卿看到这枪,也能念着先帝的托付和朕对你的期望信任。” 王辅臣感动呐,拿上枪哭着拜别皇上,就镇守陕西来了。 先帝和皇上的知遇之恩,王辅臣不是不感念的。 当时吴三桂反了,来拉拢他,王辅臣是真没想反。 他为了表忠心,连儿子都立马送京城去了。 结果京里竟然派了莫洛那个狗东西过来管束他,这家伙使得那些绊子弄得他这边自己人差点哗变! 最后他手下副将一个火上头,把这家伙给弄死了。 王辅臣一看,杀了朝廷重臣,大罪。 没招了,他还没活够,那就投了吴三桂吧,反正那边也有点交情。 他妈的结果吴三桂也不是个好东西,对着外面装的宽厚豪迈,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儿,实际上心里面又阴又毒,就知道护着自家人。 皇上那边又让儿子来给他捎信,说得真情实感:朕知道莫洛的死是他自己不会协调,和你没关系,朕和你相交多年,咱们曾经如何如何…… 那信写的,全是对他的体谅和理解,把王辅臣感动的,立马向北跪下归顺了。 刚归顺,吴三桂给他送来二十万两白银! 王辅臣:...... 他给得实在太多了。 王辅臣就又叛了…… 皇上继续给他写信,吴三桂继续给他送钱,王辅臣就降了叛,叛了降,降了又叛。 王辅臣:我他妈就想找个地方安稳活着,我真是太难了! 图海收到城里传出来的小纸条,立刻让周培公入城招降,并火速传信回京。 王辅臣犹犹豫豫地让副将谢天恩跟着周培公出城,表示我本心是很愿意降的,当初我根本就没想反,就是吧…… 图海也知道他的为人,好在他一早就上奏了,王辅臣刚表达完乞降的意思,皇上抚慰的谕旨就到了。 图海立刻让周培公入城宣旨。 王辅臣很识趣,接到谕旨,就把军民册和吴三桂颁的敕书和印札都上交了。百姓、士兵包括儿子也都送过来了,就是自己没出现。 图海:这家伙真矫情呐。 没办法,图海只好把自己的侄子也叫过来,让他和周培公一起入城,再次给王辅臣保证——你放心,皇上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皇上宽宏大量,一言九鼎,他既说了不会怪罪你,就不会怪罪你的云云…… 劝了两天,王辅臣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出城至清军大营,叩头谢恩,剃发归降。 作者有话说: ①部分语言改写自《清史稿》原文。 整体收复陕甘的过程来自史实、王辅臣百科、图海百科等资料。 感谢在2023-01-21 17:36:27~2023-01-22 19:06: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R 10瓶;雯心雨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34 ? 皇恩 ◎皇恩浩荡。◎ 王辅臣归降的奏报到京,玄烨大喜,朝臣们也为之振奋,纷纷赞颂“皇上英明”。 一时间,颂圣之声不绝于耳。 关于对王辅臣的处置措施,朝臣想法不一。 索额图:“当时招降加以安抚乃是缓兵之计,现在逆贼已经拿下,若不加以处置,国法何在?以后地方督抚岂非想反就反?” 明珠持反对意见:“万岁圣明烛照,之所以能兵不血刃拿下平凉,正因万岁宽宏大量,招抚得当。此时若出尔反尔,重惩王辅臣,以后如何招抚逆贼?” 两派说得都有道理,在御前吵得热火朝天。 索额图方坚持必须按律严惩 ——要是从了吴贼最后屁事没有,照样高官显贵,那南边受到吴贼拉拢的还不都跟着有样学样?反正朝廷的军队打到门口再投降就行了。 明珠方则坚持必须宽大处理 ——要是招降时候说不罚,结果转头给人家来个诛九族,以后谁他妈还敢降?往后两军相持,对面还不得往死里打?! 吵着吵着就火上头。 这个说你们居心不良,是不是和反贼一伙儿的! 那个说你们是不是傻蛋,仗还没打完呢,现在就把人都杀了,以后这仗还怎么打?! 亏得是在御前,这要不是玄烨还在上面坐着,看这两派那样子恨不能撕了对面的八辈儿祖宗。 玄烨抚额——头疼。 最后争执不下,两方都看皇上:“恭请圣裁。” 玄烨:...... 玄烨直接都给赶走了:“你们先退下吧,朕再想想。” 烦死了,都给朕滚!还不如朕自己定。 其实玄烨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现在处理王辅臣。 索额图说得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在玄烨看来,事分轻重缓急,得先解决最要紧的。 而对朝廷来说,什么时候都是大局最要紧。 那现在什么是大局? ——尽快平定三藩战乱就是大局。 一个小小的王辅臣,杀不杀? 什么时候杀? 怎么杀?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怎么做对大局最好。 …… 王辅臣到京后,玄烨的谕旨很快就下发了。 恢复王辅臣平凉提督之职,加授太子太保,并擢升其为靖寇将军,命他戴罪立功,继续和图海共镇陕甘。① 其余一干官员也都各加一级,从优升赏。 王辅臣等人不但没受惩,反得了重用,个个对皇上感激涕零,恨不能立马提枪上阵,杀上千八百个逆贼! 而此时,图海正在平凉城安抚百姓。 平凉城百姓惨遭屠戮,死亡过半。 图海入城后一方面令将士秋毫无犯,赈穷济困,收殓弃尸,尽快安顿平凉城;另一方面,继续派出其他人扫荡四方,剿抚并用。 恰当此时,王辅臣等人复官受赏的消息传回了西北,正是如虎添翼! 很快,西北各镇顺风而降。 关陇平定! 捷报到京,京城各处大喜! 玄烨忍不住直奔慈宁宫与皇祖母分享喜悦。 太皇太后知道后连道:“好好好,好啊!” 打了这好几年,可算是有个好消息了。 玄烨高兴道:“王辅臣归降,吴贼在西北的羽翼就折了,如今关陇业已平定,京城也能跟着安稳许多。” 陕甘离京城太近,王辅臣之叛,实是对京城的巨大威胁。 太皇太后不吝夸赞:“都是亏得你知人善用,调度有方,又能不分满汉,重用绿营兵,方有今天大胜。” 玄烨得祖母夸赞,虽不如幼时那般腼腆了,但心里还是一样高兴:“我是想着绿营兵向以陕甘数量最多,兵强马壮,不用岂不可惜?何况自古汉逆皆以汉兵剿平,彼时也没有咱们满兵助阵不是?”① 太皇太后点头赞许,又提醒玄烨:“张勇原与王辅臣同为吴贼旧部,却能不受煽惑,力抗吴贼,当重嘉其忠勇,切不可令绿营将士寒心。” 玄烨:“孙儿明白。” 玄烨又赞图海此次平叛,处置极为得当,亏得皇玛嬷识人有方,真是给他荐了一员虎将。 太皇太后:“图海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凡事最是有数。不过他也有年纪了,要不是朝廷上次实在缺兵少将,本不该劳动他的。” 玄烨:“是,图海为国尽忠,孙儿更当厚恩以待。” 太皇太后又想了想:“照此次看来,汉军将士大有可用之人。我记得后宫里头有个李格格,出身汉将之家?” 玄烨想了想道:“您是说康熙十年进来的,抚西额驸李永芳之孙女?” 这个格格玄烨有些印象。 李永芳乃前明第一个降金的边将,太zu以阿巴亥之女妻之,所以人称抚西额驸。 当初玄烨之所以选她入宫,也是因其家族的政治象征意义格外不同。 不过这个女人出身武勋世家,样貌和性格都颇为刚硬,玄烨虽给了她优厚的待遇,但并不宠爱她。 玄烨对李格格不在意,倒是对李家颇为可惜:“李家儿孙倒颇有几分祖上血统,多为悍将,可惜早卒,否则朝廷也能多几个可用之人。” 太皇太后说他:“正因李永芳儿孙多早卒,其仅有的后人才更该优待才是。” 这是多好的标杆。 女人怎么了? 女人更好,怎么恩赏都不怕,立在那便是皇上优待汉军将士的证明。 玄烨恍然:“皇玛嬷说的是。” 不仅如此,玄烨脑子一转,对李氏还得比旁人更加优待才是。 现今正是招抚南边反叛汉将的时候,李永芳政治意义更加不同,优待李氏,让汉军看到降将也有与皇室血脉结合的机会,则于招降更有益处。 而且玄烨记得后宫还有个完颜格格,家里是八旗军功世家。 太皇太后见他一点即通,表示赞许。 祖孙二人边用膳,边聊之后的处置。 太皇太后对玄烨的决定并不多加置喙,只偶尔在他遗漏之处加以提点,祖孙尽欢。 不久,便有谕旨颁出。 叙功,晋图海为三等功,世袭。张勇为一等侯,袭十次。② 余者绿营将士王进宝、孙思克等人也俱加官晋爵。 * 前朝战况,后宫俱无所知。只要叛军还没打到京城,后宫里就还是一派平和景象。 各宫娘娘们不关心谁降了、谁叛了这种事,她们更关心自己衣箱里的料子今年够不够用,妆匣里的头面该不该换新的,有孩子的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没孩子的关心什么时候能有个孩子。 西北平定这种消息,对娘娘们来说唯一的价值就是: “皇上是不是快忙完了?是不是快要回后宫来了?” 大家翘首以盼,结果就听说皇上的銮驾直奔永和宫就去了。 佟佳氏揪着帕子,这乌雅氏就这么好?有事没事召她伴驾不说,这么久没回后宫,一回来就先往永和宫跑? 她可是他的表妹,难道还比不过这些一抓一大把的普通女人吗? 佟佳氏看看镜子,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不算出众,清秀而已。 但家里遍寻了各种名师培养她,她自幼苦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满蒙双语,无一不精。 但凡皇上喜欢的,她都尽力去学了,难道还是比不上乌雅氏一张美貌的脸吗? * 永和宫里,沈菡接到皇上要过来的消息,抓紧准备起来。 沈菡:“让人去膳房问问,有没有什么新鲜菜?要合时令的。” 紫芙:“是。” 她又吩咐青衿:“上次皇上来,我看他腰有些不舒服,许是这些日子坐久了。让你找的推揉太监找到了吗?” 青衿:“找到了,季纶挨个试的手艺,挑了两个最好的。” 青衿犹豫道:“不过可能还是比不上乾清宫的推揉太监。” 沈菡摆摆手:“没事,我又不是用他们去比赛。” 乾清宫推揉太监再好,皇上忙起来也根本想不起来,也就回后宫的时候能放松一下了。 说起来皇上这些日子没来,沈菡这儿显得安静了不少。 以前沈菡也没觉得自己这儿多热闹,她又不爱交际,除了福格,其他人她都不熟。 但这次时间一久,沈菡才发现,原来热闹并不是有人来才热闹,很多热闹存在的时候根本没感觉,等没有了之后人才会突然意识到。 比如之前沈菡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小东子说: “主子,今天东膳房的某某大厨孝敬了您一道菜。” “主子,东膳房来了新贡的鱼虾,某某大厨请您尝尝鲜。” “主子,东膳房新做了一批糖,听说您爱吃酥糖,特地挑了最好的送来。” 有时候,西膳房也会突然冒出来。 小东子:“西膳房的某某大厨听说您爱吃螃蟹,说是今年新贡的秋蟹正肥美,做了道蟹酿橙请您品鉴。” …… 这些都是汉厨,自从沈菡立了小厨房,又整了一堆汉人厨师后,经常会收到东西膳房汉厨的热情,特别是皇上来的时候,这种热情尤其汹涌。 除了膳房的热情款待,紫芙嘴里也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话: “某某格格送来个新做的荷包。” “今儿又收了张帖子,某某格格想来陪您说说话。” “某某格格听说您爱吃奶饼,送过来一道新鲜的奶酥油饼。” 像这种的,沈菡知道后,虽不爱交际,但出于礼貌也得给人回点礼。 实在不好拒绝的,沈菡也得给人面子,多少应酬一下。 总之,每天至少都会有点新鲜事,有时候沈菡只是在永和宫里溜达会儿,还会遇到主动凑上来讨好的宫人呢——趁着紫芙没看紧。 结果只是因为皇上这阵子太忙没空回后宫,又不是沈菡失宠了,这些热闹竟然慢慢不见了。 冷清到连沈菡这种“社交懒癌”都能明显体会到其中的差距! 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并没有影响到沈菡的正常生活。 但它背后透露出的事实却让沈菡对“皇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她以前一直以为,皇上的恩宠会给她带来好日子,让她吃得好,住得好,活得好。 但实际上,皇

相关推荐: 桃花鸿运   晨静文集   疯狂屎壳郎   直播填坑(快穿)   白色传说   从遮天开始盗天机   王者峡谷黑科技教父   凿枘   将军夫人闹离婚   还是师尊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