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宫。” 太子亲征准噶尔,在西北蒙古各部引起极大震动,一是摄于大清派出的军队都是精锐良将,势如破竹,迎头便给噶尔丹痛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无力与朝廷抗争。另一方面也被噶尔丹欺压太久,有的不但归顺了朝廷,还帮着大清的军队对方葛尔丹。 随太子出征的,康熙为保完全,派出了大清最骁勇善战的将士,一直和噶尔丹打交道的名将费扬古赫然在列,出入太子左右,为他出谋划策。 索尔图得知太子亲征,找到太子彻夜长谈,虽然太子爷胸有成竹,但他还是放心不下,上疏请奏让格尔芬一同随行,贴身保护太子安危,康熙欣然应允。 大将军费扬古献计,兵分两路,一路出宁夏,另一路太子亲自领兵,从哈密北进,直取准噶尔咽喉。 坐镇国内的康熙亲自打点粮草,事先就安排好了运粮和调遣各路大军的事务,充足的粮草在他一再的要求下,快马加鞭,提前半个月就抵达了狼山,而后顺黄河而下。为防不测,康熙甚至调度了国内所有可以调用的兵马,随时准备支援和接应太子。 大清军队高歌猛进,坚信此战必胜,所到之处顺利围剿葛尔丹的爪牙。汇合后,费扬古献计火烧军营,偷袭葛尔丹的一处大部,格尔芬亲自执行,一夜间烧毁了葛尔丹的一大势力。 噶尔丹暴跳如雷,当即集合部众,和大清的军队对战。而太子战局,和费扬古等一众大将商议后,决定先不和噶尔丹交锋,而是劈开其锋芒,转头切断他的粮草运输,隔绝支援可能,将他围困起来,等待时机,一举拿下。 在蒙古各部的帮助下,太子的计划出乎意料的顺利,甚至有一大半的蒙古部族都反抗了葛尔丹,不消大清的军队动手,他们自己便解决了很多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葛尔丹真是运气已尽。 葛尔丹本就对大清的这次突然进攻没有多少准备,他又不在本部,粮草储存都不多,而大清这边却有充足的资本。不到半月便支撑不住,不得不背水一战。 盛名之下无虚士,费扬古指挥若定,和太子陪合默契,调动士兵冲锋陷阵。为了鼓舞士气,太子爷甚至亲自擂响战鼓,气氛高涨,万箭齐发之后,黄沙漫天,厮杀声震耳欲聋。 太子爷盯上了马背上劈杀的葛尔丹,取了长弓,拉弦如满月,松手射出一支利箭,他们的距离很远,那箭飞近葛尔丹时势头不减,直接穿透了他的护身铠甲,没入血肉。 噶尔丹肩部中了一箭,身下的马又被砍断了双腿,跌下了马背,险有几次危机,亲信护着他边战边退,杀红了眼。 太子爷登高振臂一呼,“葛尔丹中箭落马,必死无疑,将士们,杀!” 说罢,太子爷亲自提剑,翻身上马,冲入阵中,格尔芬手执长枪,护卫在太子身侧。银袍染血,血液沸腾起来,一剑一枪越战越勇。 清军这边形式一片大好,有太子的加入和助战后更加英勇无畏,杀敌无数。而准噶尔的军队却失去了首领,乱成一团,噶尔丹被数员猛将围攻,万分艰难脱困出去,全身挂彩。 旗开得胜,鸣金收兵。 八百里加急快报奏上天子堂,康熙大喜过望。 太子领兵,他总觉得准备的东西都不够,立刻下令又拨了一支队伍过去,同时催急粮草,那阵仗好似太子爷要在边关待个数年。 康熙一遍遍看着捷报,却怎么也平息不掉内心的不安。 军营主帐内灯火通明,桌子上铺着地图,太子爷认真倾听将领的意见,商兑出接下来的计划,首战告捷使得士兵们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恨不能一口气将噶尔丹打回老巢,再一举歼灭。 针对后续的计划,商量出数套方案,一直到皎月西坠,方才散去。 战场果然是个磨练人心智和筋骨的好地方,短短数月的功夫,面前的少
相关推荐:
立马回头(H)
屈辱(H)
快穿宿主她又软又甜
YUAN(父女)
诡案追踪(H,微虐 HE)
心想事成(H)
失忆女皇被臣骑
念奴娇(父女H)
嫁绝嗣长官,好孕作精在七零躺赢
万人嫌omega穿成虫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