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使团,使团进献礼物,吐蕃表示臣服,皇帝拟旨,昭告天下。 这之后当然是盛大的酒宴。 酒宴在麟德殿举行,这里东临太液池、西近西宫墙,由前、中、后三殿组成,面阔十一间,可容纳三千人,层台累榭、高耸入云。 若论官职,叶娇还没有资格前来赴宴,但她竟然在宴会前收到了帖子。那自然要打扮妥帖,去凑一凑热闹。 入宫的盘查很严格,叶娇在层层检查后,缓步走向麟德殿。 女眷们一般都聚在一起攀谈聊天,叶娇因为有官职在身,时不时便有人同她打一声招呼,说说京兆府的事。 叶娇一面应对一面往前走,在某处铺满武康石的甬道转弯时,突然有一个女婢撞入她怀中。 那女婢手里的茶水泼洒出来,叶娇灵巧地闪过,后退几步,撞到一个人。 那人伸出手,扶住了她柔软的腰肢。 “小心。” 他的声音充满关切。 …… 注:专门查了查“纯洁”这个词,出自《楚辞·刘向》:“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所以用在古风小说里,应该也不违和。不过以前我老觉得这是个现代词汇呢。 第103章 宫婢惊慌跪地,叶娇向后摔倒,但因为这一瞬间的托扶,她得以稳定身形。 飞扬而起的长发和赤狐大氅同时落下,身后的人也适时松手,退后两步,让出足够的距离。 只是有一本书,“啪”地一声掉落在地,被顷刻间转身的叶娇踩在脚下。 她连忙捡起那本书,握在手中看到纸张,便知道是名贵的蜀地铜绿十色笺。没有细看书中的文字,叶娇拍掉纸上的灰尘,抬头要交还书本,却微微怔住。 眼前站着一位身姿笔挺、神情平静的男人。 他年约而立,面容白皙,除了微沉的眉梢外,五官俊朗酷似皇帝。 看衣着,他头束青玉冠,身穿月白色圆领袍,其上绣着青色的山川河流,偶尔在某处点缀金色盘龙,彰显富贵和庄重。 身形挺拔、宽肩窄腰,腰系白玉墨鞓带,挂一枚环形墨玉,一个金鱼袋。 这应该是某位皇子,而算算年龄,该在李策之上,李珑之下。 不知为何,叶娇总觉得他看着自己时,目光似乎直直穿透魂魄,看到她的心里去。 这个人是危险的,他的手中握着某种小心隐藏起来的力量。 叶娇郑重施礼,再双手奉上书本,用同朝中大员客气的语气道:“微臣不小心冲撞了殿下,恳请恕罪。” 因为低着头,叶娇看不到这男人的面容,但他伸出手,抽走了那本书。 “‘微臣’,”他口中咂摸这两个字,声音和缓温和,“看来你便是京都新任武侯长了。本王今晨路过明德门,武侯们军容肃整、忙中有序,果然与以前大为不同。看来圣上慧眼识珠,这京都一大半男人,都该汗颜。” 虽然没有看到他的表情,但听这夸赞的语气,很真诚。 叶娇谦虚道:“圣上励精图治,微臣不敢懈怠。” 她这才抬起头,人也端正肃立,就要告辞。 地上的宫婢依旧跪着,颤颤发抖求饶道:“奴婢赶着去麟德殿,求晋王殿下恕罪,求武侯长恕罪。” 叶娇心中微动。原来这位便是晋王李璋,他从北地回来了,这么快! 短短数月,发生了很多事。听说李璋纳了原禁军统领阎季德的女儿为侧妃,不知阎季德获罪,他知不知情。 京都风云诡谲,他既然回来,会干涉大唐同吐蕃和议吗? 还有,会不会像传言那般,圣上封他为太子呢? 心中这么想着,便听到李璋宽恕宫婢,嘱她做事小心。宫婢千恩万谢地走了,叶娇施礼告辞,忽听身后有个声音道:“你在这里啊。” 那声音如此熟悉,让惊魂初定的叶娇瞬间有了底气。 李策快步走了过来。 自从册封为王,他的衣着就比以前更添庄重。玄青色的圆领袍外系一条墨色大氅,因为走得有些快,腰间的白鹿玉佩和金色桃坠磕碰在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 “我去安国公府接你,他们说你已经……”李策的声音戛然而止,似乎这才看到李璋,他瞬间停下脚步,露出笑脸道,“晋王兄回来了?” 李璋的神情一瞬间变得肃重几分,对李策点头道:“晨起刚回。” 他说完收回视线,轻轻拍打手中的书本,又道:“你的身体似乎好些了。” 李策点头道:“京都的水土养人,太医调理得也好。” 李璋不再说话,只淡淡点头,似乎在等着什么。 李策也没有再同李璋说话。 他的注意力在叶娇身上。 当着李璋的面,李策塞给叶娇一个手炉,柔声道:“你把这个忘我那里了,我加了梅花炭,这会儿正好不烫手。” 叶娇含笑接过道:“今日不冷。” “化雪天,最冷了。”李策说完故意搓了搓手,又对李璋点头道,“我们先去,在麟德殿等着晋王兄。” 李璋不知在想些什么,眉心微锁,听到李策的话,沉声道:“好。” 李策便向前走去,有意无意间,牵着叶娇的衣袖。 麟德殿外,赵王李璟正翘首以盼。 “听说王兄回来了。”见到李策,他笑呵呵道,似乎心情很好。 李璟不会称呼其他皇子王兄,他口中的兄长,自然是一母同胞的晋王李璋。 李策点头,同叶娇在麟德殿门口分开。 “我们不能坐在一起,”他有些遗憾道,“但我已经交代过服侍女眷的宫婢,让她就站在你身后,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你放心,”叶娇大大咧咧道,“我就是来看歌舞,吃御膳的,亏不了自己。” 她说着跟随引路宫婢转身,刚跨入麟德殿正门,便被眼前的盛景震惊。叶娇站立在原地,忍不住低声赞叹,微微抚掌。 从外看,叶娇已见麟德殿规制宏伟,彰显大唐气象,待步入其中,首先注意到的竟然是光芒。 暮色初至,麟德殿内已点燃烛火。 单看烛台,似乎也不过九座,它们分布在殿宇四处,相比这宽阔的大殿,烛火太少,太微不足道。 但就是有取之不竭的光芒,照射在舞姬飘飞的裙裾上,照射在乐伶轻击的编钟上,照射得每位宾客神采奕奕,红袍紫衫、衣香鬓影间,华光遍地。 烛火的光芒,怎会如此灼目? 不知道精巧的工匠用了什么法门,麟德殿穹顶之上,像是借了一捧冬日最明艳的日光,就这么倾泻而下,使这里宛如幻境。 凭几古色古香,银器陈列其上,只有葡萄酒盛在琉璃盏中,散发芳香。叶娇在清越的编钟乐声中,走向自己的坐席。舞姬的裙裾正在她面前展开,那是一朵朵牡丹。 叶娇的对面坐着吐蕃使团。 相比淡定自如的大唐朝臣,吐蕃使团里的每个人,都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神色。 他们有的仰头盯着粗大的梁柱,有的轻轻触摸明亮的地板,还有人看着餐具美食,迟迟不敢有任何动作。 这就是大唐。 繁荣昌盛的大唐,万邦朝拜的大唐。 叶娇在吐蕃使团中也看到了那位公主,格桑梅朵。 格桑梅朵的目光不在繁华盛景上,反而盯着那几排气势磅礴、音色悦耳的编钟。 她今日穿着吐蕃服饰,靛蓝色的偏领大襟裙,上面绣着某种奇异的火焰纹路。胸前的金项圈做工精湛,五彩宝石熠熠生辉。 这样的装束虽然有些俏皮,但她头顶佩戴着金丝缎玄青狐狸帽,把俏皮压下去,只剩下华丽的庄重。 格桑梅朵今日没有佩戴面纱,同所有的大唐淑女一样,她露出自己迷人的脸颊,那一张脸上,有一对勾魂摄魄的丹凤眼。 或许是注意到叶娇的目光,格桑梅朵的视线看过来,她认出叶娇,遥遥一笑,看起来真诚友善。 叶娇也同样笑笑。 格桑梅朵的目光在叶娇身边搜寻一刻,便又收回。这次她不再看编钟,而是神情含笑地目视舞者,从容大方。 殿内的大部分人,叶娇都不认识。 已经出嫁的王妃夫人们比较少见,几位公主凑在一起,欢笑着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朝臣们有些同吐蕃使臣攀谈,大多数都三五成群,聊朝事,客套些无关紧要的话。 这些歌舞和美食,都是他们司空见惯的事。 今日虽说是宴请吐蕃使团,但最重要的,是见到圣上,与圣上共饮同乐。 过不多时,叶娇便见李策入席。 今日除了被幽禁的大皇子肃王、去守陵的三皇子齐王,大多数皇子都到了。 他们整齐地坐在一起,俊朗无双,也算是一处景致。 帝后双双到来时,皇子们齐齐起身,离座跪倒,一个个姿容潇洒。叶娇从中找到李策,李策也正看过来,他们的目光触碰在一起,又含笑移开。 叶娇感觉自己像撞进一团柔软的棉花,那棉花还是用糖丝做的。 帝后落座、歌舞暂退,礼官唱喏两国结交、永休战事的颂词。颂词很长,叶娇同大唐所有朝臣一样,神情肃重聆听。 所有人都知道,休战只是暂时。所谓臣服,也不会是永久不变的。 大唐国力强盛,则番邦不敢有所动作。可一旦势弱,四面八方,都会虎视眈眈、妄图滋扰侵占。 这大唐的太平盛世,要靠在座各位,靠战马兵戈,靠黎民百姓,来日夜守护。 颂词毕,众人落座。 皇帝先询问李璋道:“晋王今日回来,早朝后到紫宸殿觐见,帮朕梳理西北边陲奏折,忙了两个时辰。此时又到麟德殿,不觉得辛苦吗?” 李璋回答道:“儿臣这一点辛苦,比不得父皇朝乾夕惕,为国事操劳。” 皇帝颔首微笑,抬袖指着满殿朝臣道:“有他们尽瘁事国,朕很轻松。对了,你见过朕的武侯长吗?我大唐,就连女子,都能统帅两千武侯!” 他说着便在百余人的坐席间寻找叶娇。 “叶卿呢?” 叶娇突然被点名,猝不及防地抬头,才意识到自己左手拿着油浴饼,右手握着琉璃盏,而口中,是满满一大口葡萄酒。 …… 第104章 手中的油浴饼好丢,但嘴里的这一大口葡萄酒,必须借着起身回禀的动作,分好几次快速下咽。 一口两口三口咕咚咕咚咕咚,叶娇全咽下去后抬头看向皇帝,而与此同时,她不受控制地打了个酒嗝。 声音倒是不大,但是在乐舞暂停、群臣肃静的大殿,这声音还是传出去好远。 几位坐在叶娇身边的公主忍不住偷笑,有言官想要起身训斥,好在皇帝适时笑了起来。 “今日的酒好喝吗?”他温声垂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得。 “好喝。”叶娇点了好几下头。 皇帝同皇后对视一眼,笑道:“这是晋王从西北带回来的美酒,叶卿既然喜欢,回去时可带走一坛。” 原本想要嘲笑叶娇的人,瞬间露出艳羡的神情。 特别是赵王李璟,他端起酒盏喝了好几口,举止夸张,神情垂涎。但无论他做什么,皇帝都仿佛没有看到。 “怎么她打嗝都有赏赐?”李璟低声抱怨道。 旁边的魏王李琛笑着劝慰李璟:“父皇是要我们知道二哥的孝心,无论是谁先拿起酒盏,他都会问一句,赏一赏的。” 李琛旁边坐着李璋,他的头偏向两位弟弟一瞬,又应和皇帝的话道:“叶武侯长乃女子表率。叶武侯长的兄长,更曾跟随儿臣英勇杀敌。儿臣愿意亲自把酒送去,也省得她雪地搬运的辛苦。” 小小一坛酒,怎么会辛苦呢? 叶娇有些疑惑地看向皇帝,正要说自己一个人也行,便见皇帝笑着颔首。叶娇又看向李策,李策跪坐在几案后,眉心舒展,对她极细微地摇头。 圣上这是有意让李璋同安国公府交好,李璋的话又坦白了他的心意。 这在叶娇看来简简单单的几句对话,在麟德殿这些朝臣心里,却已经弯弯绕绕,走了无数个圈。 心思简单的人明白,这是百里曦那件事后,皇帝再次表明对安国公府的宠信。 心思复杂些的人,知道皇帝没有同吐蕃使臣攀谈,先赏赐叶娇,是表明对征北将士家眷的慰劳。和议是打出来的,朝廷不会忘记那些在边关流血牺牲的将士。 而如李策这种人,想的还要更多些。 圣上要立储了,储君晋王。 皇帝同晋王说完话,才看向吐蕃使团。 大唐国君面对外邦使团时,神情气度,又同之前不太一样。 他的关心带着礼仪之邦的宽宏,又难掩盛世国君的压迫力,开口道:“不知吐蕃公主,在长安还住得惯吗?朕曾嘱咐礼部和鸿胪寺,要安排好公主衣食。若有不合心意的,尽管开口。” 来者是客,大唐对客人,向来是雍容大度的。 格桑梅朵起身施礼,动作谦恭有礼,柔
相关推荐:
我以神明为食
召唤之绝世帝王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仙道空间
痛之花(H)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带着儿子嫁豪门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交易情爱(H)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