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还未收走的茶盏上一晃而过,规规矩矩地上前道礼:“谢先生好。” 她行礼时双手交叠在腰间,纤细的手指尖便露出些许来,袖里却隐约有点清泠泠地声响。 谢危道:“撞见鞑靼的人了?” 姜雪宁不由撇嘴,想起方才的事情来还有些上火,气道:“学生可没完全撞见呢,真要打个照面,您现在见着的我只怕就是缺胳膊断腿儿了。” 谢危眉头就皱了起来:“正月十六,胡说八道些什么?” 正月十六还是我生辰,我都不忌讳,你忌讳个什么劲儿? 姜雪宁腹诽,不大爽他,可又不敢顶撞,只好把脑袋埋下来,小声道:“哦。” 谢危看得出她不服气。 盯了她片刻后,忽然道:“这些天同萧定非往来,眼瞅着他折腾定国公府,连宫里赏赐的许多东西都抬了去送给你,你倒收得爽快,看得高兴?” 姜雪宁心里咯噔一下,可没料想谢危竟然会找自己说这件事,顿时抬起了头来。 可对上谢危那双通明的眼时,又莫名没了胆气。 她想,在这件事上实没必要瞒着谢危。 索性说了真话,坦荡荡道:“反正他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看他折腾国公府,学生的确高兴。非但高兴,还要为他喝彩。国公府越水深火热,学生越是高兴。” 说到底,睚眦必报罢了。 一番话竟是有那么点往昔刁钻跋扈的模样,秀气的眉蹙起时甚至带点娇气的乖张,连掩饰都懒得。 谢危看了她半晌,陡地道:“眼下你在我面前倒是不装了。” 姜雪宁心中一凛。 可转念一想,便自嘲似的一笑,道:“我什么德性先生不早知道得一清二楚吗?您在我面前懒得装,我又跟您装个什么劲儿?” 他俩又不是现在才认识的。 早四年前荒山野谷里已经把面具扯了个干净,彼此都见过了对方最不堪的一面,如今装得越温雅贤良、越圣人君子,便越是虚伪。 所以她对着谢危倒比对着旁人放肆些。 谢危私底下同她说话不也不大客气吗? 只是话才出口,姜雪宁脖子后面便冷了一下,陡然间意识到:这话自己不该说的。当年同谢危一道上京的那段经历,合该埋进心里,再不拎出来说上半句。 这是谢危的忌讳。 果然,她慢慢抬眸,便对上了谢危平静至极的视线。 姜雪宁难免觉得自己要倒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主动先认了错:“是学生口无遮拦,又说错话了。” 谢危又看她半晌,道:“伸手。” 姜雪宁一听见这两个字,头皮都麻了一下,还记得自己上回要银票朝谢危伸手时挨的打,她记疼,非但没伸出手去,还吓得往后退了一步。 谢危道:“你收萧定非东西怎么说?” 姜雪宁这下把方才说错话的茬儿都忘了,嚷道:“折腾人这事儿学生是个中好手,他主动来求我教他,我对他一番指点,他交点束脩不过分吧?” 谢危冷笑:“长本事还能出师教人了?” 姜雪宁还想顶嘴,可看他一张脸已经有些沉下来,倒比刚才还吓人,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及时住了嘴。 桌边上有把竹制的戒尺。 不是学堂里教书先生用的那种,而是吕显去庙里听大师讲法时请回来的那种。 正好趁手。 谢危抄了起来,仍旧向她道:“伸手。” 姜雪宁心知还是要挨打,眼睛一闭,终于把手摊开伸了出去。 谢危是真想给她两下,好叫她长长记性。可那伸出来的手腕上系了串小小的金铃,轻晃间发出细碎的声响,红绳衬得皮肤越发白皙。 内侧隐约有道斜划的旧疤。 他抬起来的竹尺,到底没有落下去。 姜雪宁等了半天,心里忐忑,没等来预想之中的疼痛,不由悄悄睁了眼。 谢危问她:“今日是你生辰?” 姜雪宁眼前一亮,想也知道谢危这样的人不可能知晓她生辰,该是瞧见自己腕上戴的手链了才有此一问,于是脑筋一转,惨兮兮道:“对啊,今日学生可是个小寿星,但赶着入宫的日子,生辰都没过呢,既没吃好的也没喝好的,长寿面都没人做一碗,先生还要罚我!学生都知道错了,往后不敢再犯,要不看在生辰过得这么惨的面儿上,便饶过这一回吧?” 谢危没说话。 姜雪宁胆子肥了点:“您默认啦?” 她把手往回缩。 可就是在这时候,“啪”一声响,谢危手里那一柄戒尺毫不留情地落了下来,打在她掌心里,疼得她一下缩回手来攥着,愤怒地向他看了过去。 谢危声音里半点波动都没有,道:“今日的罚不留到明日。萧定非这等轻浮浪荡的纨绔,倘若再叫我知道你同他有过密的往来,便没有这般容易饶过你了。” 姜雪宁又惊又怕,含着泪看他。 谢危把戒尺一扔,却不向她望一眼,端茶起来,扬声向外头道:“剑书,叫刀琴把我车里的奏折拿出来,送她入宫去。” 剑书进来请姜雪宁去。 姜雪宁都没反应过来,脑袋里还想着“谢危这人冷血无情居然真在生辰这天打我”,捧着自己被打出一道红印子的手坐进了谢危的车里,还生气得不行。 刀琴驾车直接往皇宫方向去。 剑书回来便看见先前回避去了密室里的吕显,不知什么时候又晃悠回来了,只用那种耐人寻味的目光瞅着自家先生。 剑书考虑了一下道:“刀琴送宁二姑娘去了,那定非公子那边,属下亲自去一趟?” 谢危那盏茶放在手里,却没喝。 他看了那茶汤上泛开的涟漪一会儿,竟道:“不必了,随他闹去吧。” 剑书愣住。 谢危眉心蹙着似乎有些烦乱之意,松了茶盖任其盖回茶盏,打得一声响,然后把茶盏撂回案角,道:“总归有我兜着,出不了大事。” 剑书:“……” 吕显:“……” 呵呵,现在又你兜着了,先才哪位说要约束萧定非叫他少搞事儿来着? 第149章 舔狗 等等, 她居然坐上了谢危的马车?! 姜雪宁在捧着自己手心那道红印子吹了半天之后,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不由得浑身一激灵, 抬头打量。 车厢两边车帘厚厚的, 压得很紧。 便是外头寒风呼啸,也很难掀起一片帘角。 确是谢危自己的马车。 唯一的光线来自于身后雕了菱花的窗扇,照在铺满车厢的雪狐毛上,既有一种冬日的惨白, 也透出几分柔软的温暖。小方几上的奏折已经被先行搬走,连一张碎纸片都没有留下,干干净净的一片, 唯独隐隐的书墨香气还飘散在空气中。 左手边的角落里搁着一摞书。 姜雪宁也不敢翻, 只仔细瞅了瞅,似乎都是些佛经道典, 最面上那本是《楞严经》。大概是放在车里,时不时会翻一翻的书,看着不是很新。 读这么多佛经, 清心寡欲, 难怪人虽在朝堂,上辈子年过而立却未婚娶,也没听说家中有什么姬妾, 料想是个俗世里留头发修行的和尚道士…… “无趣, 乏味。” 她瞧见“楞严经”三个字时便没忍住翻了一下白眼,一时倒把“自己居然坐上谢危马车”这件事的惊讶抛之于脑后了。毕竟谢危是她先生,她这学生遇到意外, 谢危借辆马车给她用用,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嘛。 一路到宫门前, 已是暮色昏昏。 刀琴请她下车。 姜雪宁道过谢,因知道这少年看上去内向沉默,可一手好箭却是箭箭夺命,且自己已经见过不止一次,所以并不敢伸手去扶他的手,只自己从车上跳了下来。 仰止斋中,众人早都到了。 道中耽搁的姜雪宁,无疑是最后一个。 萧姝坐在几名伴读中间,穿一身雍容的杏黄色宫装,一手捧着精致的错金手炉,一手则执着棋子,正同对面的陈淑仪对弈。 往日她是牡丹似的浓艳。 可姜雪宁从廊上进来时瞧见,却觉得她精心描绘的眉眼间似乎藏着几许抹不去的阴郁,于是想起这些天来在国公府连台上演的好戏,心底不由一哂。 陈淑仪先瞧见她,目中异色微微一闪,笑道:“还道姜二姑娘一病何时好,今日是不是又不来,没想到刚念完就到了。看姜二姑娘气色,倒是将养得很好呢。” 姜雪宁仿佛没听懂话里藏着的意思,同样笑着回道:“可不是么。人虽病在家中,却不用来上这劳什子的学,听夫子们成日聒噪,日子过得可太惬意。非但没消瘦,只怕在家还胖上两斤呢。” 周宝樱原本趴在棋盘边上眼巴巴望着,恨不得伸出两只手去帮着萧姝、陈淑仪两个人下棋,一看见姜雪宁进来,听见她说了这话,原本就挂了几分苦相的脸上,腮帮子便鼓了起来,又可怜又艳羡地道:“宁姐姐在家一定吃了好些好吃的东西吧?唉,宁姐姐病了,姚姐姐也病在家里不来。我怎么就这么能吃,长得这么壮实,从小到达都没怎么病过呢?这大冷的天,藏在被窝里吃东西该有多好……” 众人顿时无语。 姜雪宁扫眼一看,才发现的确少了一人,没有不由一挑:“姚姑娘也不在呀?” 棋盘两边是萧姝与陈淑仪,旁边是看棋的周宝樱;坐在角落里喝茶的是尤月,与她向来不对付,只用那含着冷笑的目光瞧她;站在窗前盯着那窗格的形状皱眉思索的是方妙,不知是又在琢磨什么风水堪舆的问题;怯生生的姚蓉蓉拿了针线在尤月对面坐着,正绣着一方手帕;最显娴静的当属姜雪蕙,手里持了一卷书,坐在那半人高插了红梅的花瓶后面,抬眸看了她一眼,又埋下头去继续看。 如今伴读,应为九人。 可连着姜雪宁自己在内,也还差了一人,正是曾与姜雪宁起过不少龃龉的吏部尚书之女姚惜。 直到这时候萧姝才淡淡抬了眸,仿佛看出她疑惑,带了点似嘲讽非嘲的语气提醒她:“姚家妹妹不早都因为温昭仪娘娘的事情被罚回家了吗 ?病了多日,在床上起不来身呢。姜二姑娘这会儿像是在找她,真是贵人多忘事。” 谁不知姜雪宁当初与姚惜起争执正是因为张遮? 起初是姚惜要退亲。 后来玉如意一案时在慈宁宫中得见张遮其人,倒是改了主意又不想退亲了。可没料到这时候人张遮主动来退了亲,措辞虽很谨慎,可姚惜从来好面子的人,只觉是此人不识好歹。 与姜雪宁的仇,便结得死了。 如今前朝张遮官升一级,颇得圣上青睐,在百姓中也颇有声望,姚惜本人若是在此,不知会否觉得脸疼? 姜雪宁听着萧姝这话有点意思,虽奇怪她怎么会病了,可想想这人下场不好,也懒得去追究因由,只道:“确是有些失望,不过来日方长,总有见到的时候。” 萧姝看她这恬淡神态,莫名想起了萧定非。 听说她这位“兄长”,前不久才把圣上赏赐下来的许多珍玩一股脑地送了大半去姜府,讨好了姜雪宁,再想起父亲与弟弟说在通走曾看见姜雪宁一事,心底已是冷笑了一声。 她捏着棋子的手指微微用力,强压下这些天来积攒的火气,若无其事地笑了一声道:“姜二姑娘既然到了,咱们人也齐了,这便去慈宁、坤宁二宫向太后娘娘
相关推荐:
两个人的事
主神大道
辞天骄
失忆后我被将军娇宠了
埃尔维思学院
重生之将反派进行到底
一笑清国
凶兽入侵,我能听见万兽心声!
浴火蝶舞
缓慢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