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都是自己哺乳。 杨蕙娘见姜黎即便在睡梦中也是一脸倦容,思忖片刻,便点了点头。 卫瑾上前接过佟嬷嬷怀里的阿满,小女娃原先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可一到父亲怀里,哭声便渐渐停下了,只一抽一抽地打嗝。 那模样瞧着真是又乖又惹人怜。 卫瑾先前听佟嬷嬷提过一两嘴,东宫那位太子爷刚从肃州回来时,每次一抱阿蝉,都会被阿蝉“咿呀”着嫌弃。 为了不被阿满嫌弃,这位端方持重的卫大人特地同翰林院几位过来人学着如何抱小婴孩。 足足学了几个月。 眼下见阿满一到他怀里便不哭,只闭着眼打嗝,那种为人父的喜悦感与满足感登时攫住了卫瑾的整颗心。 这样的感觉着实平生未曾预料。 那厢姜黎睡了半个时辰便幽幽转醒。 醒来后第一件事,自然是问小孩儿去哪里了? “阿满呢?” 话一出口,她就觉着不对劲儿,之后便反应过来,还有个小团子呢! 他们给阿满起了小名,但阿满的哥哥还没有名儿,以致于这会都还是无名氏。 姜黎轻咳了一声:“哥哥和妹妹呢?” 桃朱拧了张热乎乎的帕子给她擦身子,笑着道:“小小姐刚吃完奶就睡着了,小少爷这会还在吃奶。夫人可要奴婢让奶娘把他们抱过来?” 姜黎想了想,便道:“哥哥既然还在吃奶,那就先把妹妹抱过来罢。” 她身上的伤口早就上好了药,桃朱给她擦完身后,又给她换了一身清爽的衣裳。 如今整个人神清气爽的,总算不再黏黏糊糊的了。 就在这时,内室的棉布帘子忽然被挑开,卫瑾端着碗大枣枸杞红糖粥大步走进来。 “你先吃些东西,一会再看孩子。” 姜黎望着他手里的粥,瞬时就感觉到那久违的饥饿感。 如今将两个小团子卸了货,少了两张嗷嗷待哺的嘴,她便是觉着饿,也不会同之前一样,饿得手脚发冷心里发慌的。 姜黎靠着大迎枕,就着卫瑾的手,一勺一勺把碗里的甜粥吃完。 吃完后,想到自家儿子别说大名了,连个小名都无,便同卫瑾道:“哥哥的小名还没起呢,你想想有什么小名适合我们家哥哥的,总不能让他一直做无名氏吧。” 听到“无名氏”三个字,卫瑾嘴角一抽。 把手上的空碗递与桃朱,他拿起帕子,擦了擦姜黎的唇角,温声道:“起名字不急在这一时半会,你先好生养身子。” 话音刚落,便见杨蕙娘与佟嬷嬷一人抱着个婴孩说说笑笑着走进来。 两人将兄妹二人放在柔软的榻上,姜黎上前细细看小家伙们的脸,“咦”了声:“怎么哥哥和妹妹长得不像?” 杨蕙娘嗔了她一眼,忍不住道:“你同阿令还不是长得不一样!一个生得像娘,一个生得像爹!” 姜黎一想也是,笑着道:“眼下他们都皱巴巴的,看不出来究竟?l像卫瑾,谁像我呢。” 杨蕙娘笑道:“方才阿瑾还说最好两人都像你呢。” “那可不行。”姜黎戳了戳两只小团子的脚丫子,道:“还是要一个像娘,一个像爹才好。” 此时榻上两只小团子大抵是听到亲娘的声音,俱都醒了。 哥哥比妹妹大一圈,力气也大,挥着手踢着脚,在襁褓里也不安分。 妹妹就乖多了,长长的眼睛撑开一条小缝,静静看着姜黎的方向。 姜黎望了望儿子,又望了望女儿,不由得咂舌:“都是同一个娘胎出来的,怎么哥哥比妹妹胖这么多呢?” “可不是吗?”杨蕙娘上前一步,在两个外孙身上来回梭巡了一眼,道:“哥哥足足六斤六两重,妹妹连五斤都不到。” 说到这杨蕙娘便想起一事,“对了,哥哥还未取小名呢。龙凤胎里能一出生就有六斤六两重,那是顶顶少见的。我琢磨着叫六斤六就挺合适,六六大顺,多好多吉利啊!你们看呢?” 商户人家最喜欢的数字不是八就是六了,哥哥一出生就六斤六两重,甚得杨蕙娘的心意。 但妹妹叫阿满,哥哥叫六斤六…… 这差别似乎有点大。 姜黎轻轻咳了声,侧眸望向卫瑾,有意要为自家儿子争取一个更动听些的小名。 谁知她这位博学强知、博览群书的夫君大抵是会错了意,在听完自家岳母的话后,很以为然地点点头:“的确是吉利,就按娘说的罢,叫六斤六。” 姜黎:“……” 姜黎默默收回目光,望了六斤六一眼,心道:这是你外祖母还有你爹给你起的小名,不是娘起的,不是…… 就这般,六斤六凭借着在娘胎里的好胃口,用实力给自己挣回来一个十分吉利的小名。 第130章 姜黎x卫瑾 (五) “所以, 这是六斤六?”姜令指了指把小拳头舞得虎虎生风的小男娃,又指了指安安静静睡觉的小女娃,“这是阿满?” 姜黎淡淡“嗯”一声, 十分心虚地解释:“六斤六的小名儿是娘给取的。” 自己亲娘起的小名还能说不好不成? 姜令摸了摸鼻子, 违心道:“倒是个别致的小名。” 原本姜令还想说一句“想来六斤六也会喜欢”,可瞧了眼挥舞着小拳头的小外甥,他还是默默选择了闭嘴。 姜黎与姜令对视一眼,基于多年的默契, 二人在刹那间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还好他们的小名儿不是娘起的…… 姜黎吃了口刚出蒸笼的红枣奶糕, 瞥了姜令一眼,道:“你怎地这般早就回来了?书院应当还未放年假罢?” 姜令眼下还在麓山书院读书, 今年秋才刚过乡试,正在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 麓山书院是出了名的严格, 书院原本是到大年三十那日才放年假的。 姜令老老实实道:“这不是昨儿何宁哥过来同我说你生了, 我这才同先生请假的嘛。” 说来,自打麓山书院的山长及一众授课先生知晓了他的姐夫是卫太傅的小孙儿卫瑾后,对他是愈发的关怀备至了。 青州卫家名扬天下,却遭了那样一场灭族之灾, 这天底下的读书人谁不道一声“可惜”? 大抵是因着爱屋及乌, 姜令在书院的日子当真是一日过得比一日好。便是从前那些不拿他当一回事的同窗,也开始言笑晏晏地同他往来。 要搁两三年前, 姜令定然是觉着受宠若惊的。 可现下他却是平静得很, 他知晓旁人同他示好, 不是因为他, 而是因为姐夫卫瑾。 即便如今他在书院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姜令很清楚单凭这样的实力, 还不足以叫那些世家少爷刮目相看。 平日里有卫瑾与宗奎两人指点他的学问, 他虽天资不如二人,可也是个读书的料子,这两年的学问是稳扎稳打地一步步提升。 但他到底不是那种叫人一眼就惊艳的才子,他自己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他也不急切,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他既然做不来卫瑾哥与宗奎哥那样的少年天骄,那就做个大器晚成的栋梁之材。 大抵是心境不一样了,姜令眼下写策论做文章反倒有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 “你既然提早回来了,便好生过个年节罢。”姜黎打了个呵欠,道:“总归离明年的会试还有一段时间,你每次从书院回来,娘都要说你瘦了。正好趁着这几日,在家多吃些好的补补身子。” 姜令忍不住瞥了姜黎一眼。 这位只比他早一刻钟出生的姐姐,当了娘到底是不一样了。 说起话来,越来越像娘了。 姜令颔首应一声,拿出两对挂着个小平安扣的金手镯,递与姜黎道:“这是我这舅舅给阿满还有六斤六的礼物。” 两对金手镯沉甸甸的,做工精致,上头的平安扣做成了月牙形状,轻轻一扣,便是一轮满月。 这么两对精巧的金手镯,头面铺没个十天半月根本做不来,想来是一早就备好的。 姜黎诧异道:“你怎么知晓我生的是双胎呢?还恰好一大一小。” 连她自个儿都不知道呢。 姜令轻咳一声,指了指比较大的那对金手镯,瞥了六斤六一眼,压低声音道:“这对原先是打算拿来做阿满的脚镯的。” 姜黎:“……” “噗嗤”笑了声,姜黎收下两对手镯,道:“我替两个小家伙谢谢他们的亲亲舅舅啦,等满月宴的时候,我就给他们戴上。” 听姜黎提到满月宴,姜令眸光微微一动,不自在道:“满月宴的请帖可要我帮忙撰写?正巧我如今得闲。” 姜黎挑了挑眉,“你若是愿意代劳,那自然是好。” 等姜令出了屋,姜黎想起方才他那不自在的模样,微微蹙眉。 阿令他……莫不是想亲自给谁写请帖? - 夜里就寝时,姜黎同卫瑾说起这事。 “阿令已经十八了,等过了年就要满十九。虽说明年他要参加会试,眼下也不是给他说亲的时候。”姜黎拿着把象牙梳篦梳发,道:“但若是能知晓他心悦于谁,至少我同娘能提前寻好媒人,等他会试一过,便亲自替他提亲去。” 姜黎说着,便抬起眼望向卫瑾,“你同阿令都是男子,他又那般崇拜你。不若你替我去探探口风?” 卫瑾接过她手上的梳篦,淡声道:“阿黎可还记得明惠郡主与云樱郡主启程下江南那日?那日阿令原该在书院上学的,但他特地请假去了渡口。” 卫瑾嘴里的云樱郡主便是薛莹,肃和帝登基后,便给薛莹赐了个云樱郡主的封号。 姜黎听罢卫瑾的话,美眸微瞪。 她自是记得明惠与薛莹离开盛京那日,那日是六月十七,姜黎才将将知晓自己有孕没多久。 虽说她那时有孕还不足三个月,但仗着自个儿身子康健,她还是去渡口送了她们。 那日风大,她同明惠还有薛莹说了几句便回了马车。 之后便见姜令匆匆而来,也不知是同她们说了什么,惹得二人拿起团扇掩唇而笑。 当时不觉有什么,可现下经卫瑾一提,姜黎忽然就回过味来。 阿令那呆头鹅,何曾见他会那般主动地给小娘子送别的? 除了红鸾星动,还能是为何? 小娘子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那,那阿令喜欢的是明惠,还是阿莹?” 见这姑娘总算反应过来了,卫瑾抬手捏了捏她耳垂,笑道:“这个还是你日后亲自问阿令。” 姜黎瞧他这神情就知晓他肯定心中有数,正欲开口逼
相关推荐:
将军宠夫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一幡在手天下我有
倒刺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大唐绿帽王
偏执狂
将军夫夫闹离婚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