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自己,哪里有本事卷入到这种事里面去。” 辛宽松了口气,“辛家和徐家的合作在皇上跟前也是过了明路的,倒是可以合作的再紧密些。” 以前老侯爷在的时候每年都要派人在淮江走一趟,拉近两家的关系,到了唐纲这里,他是只想要好处不想出力,将辛家当成他的奴才。 相比之下徐家态度更为积极,人家并不是光想要好处,还出力。 辛安表示赞同,单从做买卖的角度来看,徐家更可靠。 “爹你也不用担心会得罪他,大家都知道唐家辛家是一家,慈善堂的事也都交到了辛家和姚家手中,我那公爹看重颜面,即便是心里不高兴也做不出什么来。” 第421章 付不起侯爷要的代价 唐纲目的达不成,辛安担心他会暗地里做些什么事。 但辛宽说此行唐纲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自从唐纲到了淮江辛宽就为他造势,尤其这次他生病辛宽更是好好的传扬了一番他的大义,彻底将他给架了起来,如今又握住了他的把柄。 “没有官员能忍得住不朝善款伸手,他也一样,此事是经我和姚家的手将银票送到他的手上,城中大小官员都牵扯其中,好在都知道轻重,不算太贪。” “他即便在心中对我不满,也会有所顾忌。” 说到此时辛宽就忍不住叹气,知道的越多越是觉得心寒,那些朝廷的官员是不将百姓当人的,朝廷若是拨下来一百万两,层层的吃,能吃掉九十万,剩下的那十万才能勉强用到百姓身上。 这回这些官员只要了一成,他竟觉十分有良心。 辛安道:“水至清则无鱼,那些官员得不到好处就不会出力,他们不出力就拿不到更多的善款,此事就是皇上只怕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要大部分能落到实处就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辛宽倒也没太过矫情,他没有改变规则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尽可能的不迷失自己。 父女俩商议了一阵辛宽给辛安说了下刚收到的消息,“我的人已经到了松阳县,那人即便再出色也只不过是个没经历风浪的富家公子,能见过多少手段?” “你静待消息就是。” 辛安等得起,“此事就辛苦爹盯着。” 她爹亲自出手,她很是放心。 从这晚开始辛宽在唐纲面前便不再提及此事,他还亲自走了一趟周家,并未隐瞒内情,周老爷拱手作揖多谢他的坦荡,将准备送到唐纲跟前的探病礼也减半,只作为拐着弯的亲自登门探望。 彼时唐纲还以为周老爷是来亲自求他的,结果人家只是嘘寒问暖了一阵便告辞离开,唐纲心里便有了猜想。 这下来的两日谁都没再提及此事,唐纲在等,等辛宽服软,心里决定只要辛宽再来求他,他就会降低要求,就会答应此事。 可辛宽很忙,除了自家生意外还有慈善堂的事,善款到了那么多,总要尽快拿出如何花用的细则,不能让百姓觉得这又是一桩挂羊头卖狗肉的事。 唐纲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辛家可还要在这里长久的住下去。 “慈善堂的冠姓一事由姚家夺得,为此姚家愿多捐三十万两。” “外地的商户也已经赶来,除了被带走的四百万两,目前一共筹得善款六百七十多万两,距离善款结宿还有半月,等翰林院的那些大人到了后应该还能刺激一部分人来捐款。” “这是账本,请侯爷过目。” 唐纲翻看了几眼便递还给了他,然后瞪着他开口。 辛宽躬身,“若是侯爷没有吩咐我就去忙了。” “你是因周家之事在和本侯置气?” 人家不给台阶,唐纲只能自己先开了口。 辛宽道:“侯爷多虑了,此事我已经转达周家,周家人果真如我所料,也过于谨慎,担心以后做的事违背他们的家训,说起来是我考虑不周,让侯爷见笑了。” 唐纲一时语塞,这和他预料的完全不同。 “怎么,周家人不准备走仕途了?” 他都主动开口了,有台阶就赶紧下,赶紧求本侯,本侯不会太为难你。 可惜他的心声辛宽听不到,且还猛敲退堂鼓,“自是想走的,只是他们付不起那样的代价,便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我也觉得很遗憾,有侯爷的提携少走多少弯路,哎~” “这是想要得到本侯的提携,却不想付出代价?” 唐纲觉得可笑。 辛宽道:“是付不起侯爷要的代价,赌不起,您无需和他们计较,周家人谨小慎微惯了。” 周家打了退堂鼓,辛家自然不可能还有二十万,唐纲眼眸冰冷,“既是如此,那便作罢。” 气死他了。 眩晕之感阵阵袭来,唐纲觉得他应该去躺一躺。 辛宽走的干脆,唐纲就是他见过的最不敞亮的人,没有之一,老侯爷那般英雄,儿子怎么这个德行。 又过了三日,翰林院的那些大人来了,几个有资历的带着七八个年轻人,得知是来给那些商人们著书立传,那是相当的不服气,觉得落笔都是侮辱了他们读的那些圣贤书。 当他们得知写一本传记就能得到十两银子,写三本另外奖五两银子,面上没说什么,暗地里纷纷找到辛宽,说自己的字写的多好,写书的时候有多快,要求多给他们分派一些。 翰林院也就是听着好听,没什么油水,‘清贵’二字也就剩个‘清’,可谁不是一家子要养活,尤其一些还是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供出来,都在等着他的回报。 十两,足以让他们心动。 “说手不断,笔不停。” 辛桓觉得有意思的很,“以前都觉得翰林院那是多清贵的地方,如今却觉得无论读再多的书,前提他也是人,成不了神,还是有世俗欲望,要吃五谷杂粮。” “说明这些人没有因为念书太多就迂腐,趁着他们这些时日在,你好好跟着学学。” 这几日的辛安不是陪着王氏出门逛街,就是接了帖子出门赴宴,也算体会了几次全程就她身份最高的快乐,不用阿谀奉承也无刻意讨好,无聊的宴席都变了有趣了起来。 也正因如此,她对权势更为渴望。 没有谁天生就喜欢巴结讨好别人。 辛桓让站在远处的一个男孩过来,转头对辛安道:“不是说翠屏姑姑想要收养一个孩子吗,看看这个行不行。” 六岁的小子,胖嘟嘟的,走到近前给辛安磕了头,“柳生见过少夫人。” “柳生?” 辛安让他起来,辛桓说这孩子的家人都没了,“开春运糖的路上捡到的,跟着爹娘从西北来,路上遭了祸,这个小子藏在一颗老柳后逃过一劫,顺嘴叫了他柳生。” “可知家中是做什么,还有何人?” 西北来的孩子,遭遇横祸,她怎么觉得这么熟悉? 第422章 小公子很是不凡 熟悉的感觉飞快从辛安的脑海中划过,目光落在柳生身上细细打量,只觉得这小子长得好,浓眉大眼,白白嫩嫩,像是富贵人家养出来的娇娇娃。 辛桓摇头,据柳生自己说他原本还有爷奶,被打死了,爹娘带他逃难结果又出了事,“就剩他一人怪可怜的,又被吓到了,提及之前的事就不说话,问他叫什么名字也不说。” “捡到他的时候穿的不错,没现在胖但也不差,脖子上还挂着玉,看起来家境不错。” “挺能吃还挑嘴,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认识点心见过燕窝。” 贫苦人家的孩子别说燕窝,能认识个桂花糕就不错了,这个柳生认识的点心还不少,辛桓总觉得这孩子来头不简单。 “从捡到他到现在估摸着长胖了五六斤。” 辛桓有时觉得这小子八成是因为太能吃被家里人故意丢掉的,“到了家里就自告奋勇在灶上打杂,顿顿吃三碗饭半斤肉。” “爹本来想自己养,一是不得空去调查他的身世,二是总觉得这小子不简单,是个麻烦,我甚至都在想他是不是就觉得咱家宽裕不缺肉故意赖上我们的,姐你看要不要吧。” 柳生低着头站着,胖胖的手指不安的捏着衣角,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抬头朝辛安道:“二少夫人您带我去京城吧,我...我可以少吃一碗饭,每日只吃一顿肉,就吃两块行不行?” 那表情,好似少吃一碗饭一碗肉是多艰难的事。 辛安觉得有意思,“你以前在家里也是顿顿吃半斤肉?” 小子点头又摇头,“母亲不让。” “你父亲是不是吃的比你还多?” “吃一碗。” 说着比划着很大一个碗的样子,“这么大的碗。” 辛安笑着从头上拔下来一根簪子,“你告诉我,你母亲有没有这样的发簪?” “比这个大还是比这个小?” 小子看着她手里的簪子,“大。” 辛桓看向了辛安,姐弟俩心领神会,果真是家境富裕,且还不是一般的富裕。 “你想去京城?” 小子点头,辛安又问,“是因为家里有人在京城?” 这小子又不说话了,看来还挺机灵。 辛安让春阳去请翠屏姑姑来,那小子依旧垂眸玩自己的胖手指,辛桓是越看越狐疑,“要不是这小子不清不楚,我都想留他下来当儿子。” 辛安和柳生的目光一同落在他身上,辛桓尴尬的笑了笑,“当弟弟。” 辛安收回了目光,等翠屏姑姑来的时候辛安就让他看看这个孩子,翠屏是有想要养个儿子的想法,见到这小子的第一眼就很喜欢,第二眼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她眼毒,能看出来这不是她能养的。 “这位小公子很是不凡,若是少夫人不介意就养着吧。” 她总觉得这小子的模样很熟悉,尤其是眉眼在哪里见过。 辛桓也点了头,“对啊,姐,你养吧,这小子才六岁,留着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也不好安置他。” 说是在大灶打杂,其实就是围着灶头品菜,这能算什么活儿? 即使有熟悉的感觉辛安也就点了头,她总能想起来的。 “回大灶上打杂去吧,我会让翠屏姑姑去看你,回京之前带着你。” 柳生笑的眉眼弯弯,转身小跑着跑掉了,辛桓回头,“看看,看看,胆子大,性子也有些活泛,这就是大户人家才能养出来的。” “这些年咱们走南闯北捡到的娃也不少,什么样的我一看便知,哎哟,这小子不会给咱们家带来什么灾祸吧,别不是有什么仇人。” 辛安问柳生平日里有没有动静,辛桓道:“能有什么动静,我就觉得这小子内里藏奸,从来不出府门更没偷跑之举,大多时候就窝在大灶,不是吃喝就是睡大觉。” “要说不同就是最近往前院跑的勤了些,听说对京城很向往,最近总打听...” 辛桓忽然停下,眨了眨眼,“我去找他,说要将他送你,他挺高兴,该不是一在等这个机会吧?” “我们带他回来的时候他有些不安,后来是得知你要回来省亲他就老实了。” 辛桓无疑是个聪明人,一番自问自答就察觉出了不对,辛安更是奇怪,但熟悉的感觉想不起来也只能暂时作罢,辛桓又摸出一叠银票推到辛安跟前,“这个姐姐收着。” “这是做什么?” 辛桓说这是给她帮着周家人运作的钱,“周家虽有些产业但也算不得富贵,我那两个舅兄想来身上也没多少银钱,这个就算我当妹夫的一点心意。” “周家人可晓得?” 辛桓说他告诉了周玉檀,“我也不是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但此事也的确不适合宣扬,有机会让岳父岳母知道就成了。” “我岳父岳母对我不错,两个舅兄为人也正直,但他们不迂腐,姐见了他们后要是觉得也行,能帮就帮他们一把。” “你亲自开口我能不帮你?” 辛安将银票推还给了他,“回来这些日子爹也给娘也给,我手里的银钱够多了,家里看着繁花似锦但处处都需要花钱,留着吧。” “买卖虽刚好些,但徐家那里花费也不小,今年的糖看着赚了钱但投入了那么大的本钱,还没回本吧?” 辛桓坚持要给,辛安道:“你姐办事花不了这么多,爹到京城的时候还给了一大笔,你姐在京城也有买卖,手里的银子根本就花不完。” “收回去,姐要真缺钱不会和你客气的。” 她感觉自己回了一趟娘家颇有一次要将家搬空的架势,爹娘生怕她亏着自己。 辛桓无奈收起了银票,回去后就将银票交给了周玉檀保管,周玉檀心惊,“怎么,姐不要?“ “嗯。” 辛桓长长叹了口气,“姐说她手里有钱,说家里处处都需要花钱,不用再给她,她会帮两位舅兄的。” “这怎么行。” 周玉檀在一旁坐下,“请人办事就要花钱,我怎么能让姐自己贴钱呢,如此周家就太不懂事了,不行,我亲自去给姐送钱。” 辛桓拉住了她,“别去,姐说不要就不会要的,姐挺喜欢你,一家人有时候不能太客气。” 第423章 画地为牢 辛桓的意思是钱要给,但也不急这一时。 “家里最近两年花费太多,也的确有些周转吃力,如今都上了正轨,再有两三个月也就缓过来了,等缓以后再多多的给姐送就是。” “你得空回一趟周家,看看家里要不要给两位舅兄带什么,若是有差事下来只怕不会回来,会直接去任上,到时候聘请师爷各种打点,这个银子要周家自己准备。” 周玉檀点头,“姐姐在京城也挺不容易的,我看那位侯爷不是那么好相处。” 辛桓笑眯眯看着自己媳妇,“怎么就那么贴心呢?” 周玉檀闹了个大红脸,娇嗔了打了她一下起身去存放银票。 接下来几日淮江比早前募捐的时候还要热闹,姚家二老爷的传记写出来了,请了许多人去欣赏,不愧是翰林院来的人,写的传记辞藻华丽高雅,马屁拍的润物细无声,姚家二老爷看着那叫一个身心舒畅,还特意奉上了大红封表示感谢。 如此翰林院的那人写的更带劲,周围羡慕夸赞的人也一脸羡慕,那些之前捐的少也跑去补了一笔,就想自己的传记也能供奉在祠堂。 距离回京的时间越来越近,族中的辛悦带着两个妹妹陪着辛安各处选带回京城的礼物,走累了坐在茶楼吃点心,辛悦几个眼巴巴问起了京城怎么样,是不是又大又气派,一脸向往。 辛安都笑着回了她们,谁家的小姑娘不想出门走走? 家里父亲兄长都会因着买卖的缘由出门,回来时口中说的都是新鲜的趣闻,她们心向往之,可她们是女孩子,没有出门的机会。 “姐,我们能去京城看看吗?” 辛悦问的小心翼翼。 辛安笑着点头,“晚上你们回去问问,若是家中父母都答应就和我去住几个月,等家中有人到京城来的时候再跟着一起回来。” 姑娘家也就能趁着没嫁人之前出门走走,再说了,见见世面也是好事。 辛悦姐妹三个笑的眉眼弯弯,神色极为雀跃,已经开始幻想去京城后的事,“也不晓得京城的姑娘们穿什么,首饰是不是和我们戴的差不多,习惯是不是不一样?” “我听说京城很干燥容易上火,说几乎看不到山,特别的平坦......” 看着她们开怀的样子辛安也开心,她果然还是适合和姑娘们呆在一起。 次日辛悦的娘就登了门,她是辛安的三婶,生的小巧圆润,娘家也是书香世家,平日里规矩很好,“三个丫头回来说她们的姐姐要请她们去京城小住,我来问问,可是她们闹着要去的?” “三婶快坐。” 辛安笑着说是她邀请的,“我看妹妹们在家也没什么事,不如跟着我去京城小住,等家中有人到京城来再带回来。” 辛家三婶有什么不明白,定是家里那个不懂事的丫头开的口,笑着说她也愿意让孩子跟着去,“姑娘家见见世面也好,辛悦和辛愉都已经定了亲,再有两年也该出嫁了,见了世面以后做了他人妇也能帮着操持里外。“ “就是会不会太麻烦你?” “不麻烦,唐家族中也有三位姑娘在府中小住,到了京城可以和她们住一个院子,姑娘家凑在一起说话也热闹。” 辛家三婶说也不必住在侯府,省得唐家人不高兴,“就住辛家的宅子就好,你二叔和二婶带着她们。” “二叔二婶也要去?” 此事辛安还不知道。 辛夫人这才提及,“你唐家那位二叔想和你爹做生意,,再加上这次募捐后又有两位京城来的客商想要和辛家合作,家里商量了一下便让你二叔二婶去,你虽能帮忙但事也多,剩下几个管事很多事也不能做主,你二叔去将京城将路给铺上,咱们以后就将买卖往京城倾斜。” “姚家的生意早就在京城开花,好在我们也不算太晚,你二叔二婶去了,你在京城遇到事也有人帮你。” 这是辛家商议的结果,辛安自然没有意见,“辛家那宅子我让人照看着,也做了翻新,去了就能住。” 辛家三婶这才道:“所以我的意思是那几个丫头和你二叔二婶一道去,三婶知道你在侯府能说上话,但回一趟娘家就带几个妹妹回去,总有人会说不好他听的话,你听三婶的。” 辛安顺从的很,“家里人能去京城,我也不用那么想家了。” 几人坐着说了一会儿话周玉檀带着周夫人来了,辛家三婶起身告辞,辛夫人留下陪客,一阵寒暄周夫人将带来的匣子给了辛安,“少夫人的打算周家已经知晓,实在是太过为难你,这些是我们的心意,你收下。” 辛夫人替辛安客气了几句,两位当娘的一番拉扯后辛安才答应收下匣子,“伯母放心就是,还是那句话,辛家和周家是一家,理应相互扶持,我会尽力。” 周夫人一脸欢喜的点头,又道:“你要见到玉儿的两位兄长就告诉他们家里都很好,万一没考中也让他们莫要灰心,在京城找个学院苦读几年也行,回家来也好,万不可有太大负担。” “天下学子何其多,能取中的又有几人,不可太过强求。” “伯母真是通透。” 辛夫人笑道:“你和你周伯母多学学,你周伯母读过好多书,很有见识,要不然也不能养出你弟妹这般出色懂礼的姑娘。” 辛安忙起身,福礼道:“请伯母多提点教导。” “快别多礼,谈不上什么教导,你若有什么疑惑的地方问我就是,咱们无需客气。” 周夫人博学,告诉辛安人万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出去,所谓的走出去不是游山玩水,“有的人即便走过千山万水也只是到此一游,你得让你的眼界和你心胸都走出去,万不能画地为牢,一辈子活在自己画的牢里......” 辛安最开始还颇有兴趣附和,到了后面就不再言语,只用心倾听,回首过往,她重活一回好似也和上辈子没什么区别,要说有不同也只是唐荣和唐陌的不同,因为身份的不同有了不一样的婆媳关系...... 不能说她故步自封,是她没有完全从上辈子走出来,是画地为牢了..... 第424章 局势风云变幻 “伯母知道你的委屈,人总回头便是与自己为难,该要一直向前看,向以后看......” 周夫人虽对辛安了解的不算多,但她的事在淮江不是什么秘密,出嫁当天被换了新郎,由侯府的世子夫人成了二少夫人,这是侯府对辛安、对辛家极大的羞辱。 那一阵子辛家人在淮江都抬不起头,走到哪里都被人挖苦嘲笑,被人起哄着说要有血性就将姑娘接回来,再不和侯府往来。 可侯府哪里辛家能轻易得罪的? 还是侯府那位二公子频繁送礼来才逐渐平息了此事。 远在淮江的人都这般,留在侯府的辛安可想而知会多艰难,若非自身并非柔弱之人,又如何能有今日风光回来探亲? 刚刚还在想着画地为牢的辛安顺着周夫人的话又想着自己眼下的处境,有顺眼顺心对她好的丈夫,护着自己婆母,在侯府不敢说如鱼得水,那也是相当自在,外有林窈徐姐姐那样能说到一起的朋友,还有许多面上交好的人家。 娘家人也越来越好,说起来日子已经超过了许多人,她不应该总想着以前,不应该矫情,毕竟从重生睁眼到现在也不过一年的时间。 一年,她和唐陌有了眼下的局面,其实应该骄傲的。 “伯母一席话让我心中豁然开朗,要多谢伯母不将我当外人。” 周夫人说她手里有几本处事文学方面的书,“人都有和自己过不去的时候,一旦不能和自己和解便容易钻牛角尖,伤人伤己,每当那个时候我就看看书,让自己静下来,书中说的那些道理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领悟,回头我誊写一本给你送来。” “咱们女子也多看书,懂的道理多了,遇事才不显慌张。” 辛夫人觉得她说的真好,羡慕读了书的人说出来话就是好听,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现在想来她大多时候生气可不就是看不开,和自己过不去? 想到前不久和辛宽吵架那次,笑着问了,“上个月我听到些消息,晚上就发作了我家老爷,吵架吵到一半才发现是我误会了,当时差点没能下得来台,亲家母,要是你,你怎么办?” 她想,读书人应该有很完美的解决办法才是。 周夫人还没说就捏着帕子笑了起来,“这种时候只需要拔高声音翻旧账就可以了,他若敢挺直腰杆以为自己占了上风,你便坐下掩面倒打一耙,说他吼你,定是有了二心。” 这和读没读过书无关,纯属生活经验。 辛安忍不住笑了起来,辛夫人怔了怔,像是没想到一肚子墨水周夫人也会这样的招数,顿时就觉得亲近了不少,周玉檀也没想到自己的婆母能问出来这样的问题,更没想到自己母亲会这样回答,尴尬中又带着点欢喜,而后默默竖起耳朵学习经验。 等到王氏听到笑声寻来的时候辛夫人拉着她坐下,见她们正在讨论夫妻相处之道,“这可真是相处到老学到老,说起来也极有意思。” 王氏面上笑着,听了她们说的话题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常挂嘴边的就是我就知道,我都明白,你就是这样开口的话,也算是一招鲜吃遍天。” 众人又笑了起来,只有王氏面上笑着心里却在琢磨如何榨干唐纲的价值,如何悄无声息的将人送走。 而此刻的唐纲正在清点这一次淮江之行的所得,将其分成了两份,一份留着自己用,一份准备回京后便差人给唐荣送去,对长子,他始终是惦记着的。 且随着唐荣离开京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NTR场合_御宅屋
鉴宝狂婿
旺夫
恶蛟的新娘(1v2)
蝴蝶解碼-校園H
过激行为(H)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