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人家都给喂到了嘴里,还不能自己嚼两下?” 下午,从紫薇园回来的唐纲来看着一屋子的礼物出出神,今日盐商们带着厚礼而来,听说他‘刚刚病愈’,送来的这些礼物里大多都是补药,有满匣子的血燕,有三百年的老参,什么海参鹿茸几大匣子,更有一匣子的干鲍鱼,鲍鱼这种海货他吃过,也不觉得稀奇,但巴掌大的干鲍鱼他没见过...... 第399章 关键时刻还要看辛安 唐纲还迷失在盐商的富贵里,唐陌和辛安携手而来,看着满屋子的礼物辛唐陌略微翻看了几样,打趣道,“父亲今日收获颇丰。” 辛安在一旁坐下,在她看来,这些礼送的还是有些敷衍了。 在盐商的眼中,这些都是万金油一般的礼,只要是达官显贵来都能得到这么一份。 “把这些东西都收下去。” 屋子很快变的清爽,带着酒气的辛宽和辛桓来了,父子俩今日喝的最多,即便是躺了一会儿还是觉得难受。 等他们喝过茶水才觉得舒服了些,辛安先开口询问,“父亲可有章程了?” “此事可不能拖太久。” 唐纲已经回神,放下茶盏后叹了口气,“都是些老狐狸,说什么都是是是,实质性的话一句也没有。” 唐陌点头附和,“我看即便是给他们送个匾额什么的,他们也不会心动,不少人家里都藏有先帝或者皇上赐下的积善之家的牌匾。” 辛宽和辛桓不说话,只等着章程。 唐纲只觉得头疼,眼看他还想来一招釜底抽薪查找盐商罪证好威胁人家,辛安晓得他是没好法子了。 一番思索后唇角轻勾,看向唐纲,“父亲,我有办法可以让你筹措到远不止百万白银,甚至是千万两,几千万两,让朝廷几年内都无需为银钱烦忧,能让您立大功,当然,也要您承担风险,不知道父亲可愿一听?” 此话一出几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的身上,辛宽有些着急,不希望她太冒头,唐纲什么德行他知道,事情办好了还好说,若是办砸了那可是个翻脸不认人的。 唐陌也有些好奇,但并不埋怨辛安没有告诉他。 唐纲并不相信她除了后院那点手段还真能有什么大本事,在他眼里即便是出门结交有成果也大多是银子开道,她会送礼。 辛安看到了他的怀疑,但她对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从回来的路上她就在琢磨此事,如何能让皇上龙心大悦,如何让那些有钱人心甘情愿的慷慨解囊,甚至还前仆后继。 回来后又亲眼去见了那些盐商的态度,昨晚已经在心里将自己的想法成型。 在她看来一百万还是太少了,应该不是皇上的真实意思,要募捐必须是越多越好。 “父亲不想听?” 唐纲无所谓的笑了笑,“你说说看?” 辛安挺直了腰背,“开办慈善堂。” “慈善堂?” 辛桓说城里有慈善堂,还不止一处。 唐纲不以为意,就晓得不应该有什么期待。 辛安道:“慈善堂也分很多种,城中有慈幼局有安老堂,但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若是以朝廷的名义开办慈善堂呢?” “慈善堂可以帮助孤儿,老人,学子等等,做什么都可以,但我们要的是这个名义。” “对外宣称,朝廷开办慈善堂广邀天下有志之士为国出力,无论出资多少都会被登记在册,以衙门的名义供奉在菩萨跟前,捐资五万两以上的会将名字镌刻在碑文上,捐资十万两的人朝廷会为其著书立传,最高就是捐资十万两,且慈善堂十年募捐一次,期间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募捐,违者重罪。” 她的目光在几人身上掠过,“十万两对盐商来说不难,十年才捐一次也能让他们放心中间又有人让他们出钱,他们有钱,但也怕募捐一事没完没了。” “爹,若你是,你干不干?” 辛宽笑了,“若是再次给我一块皇上亲笔所书的匾额我会更高兴,慈善堂叫什么名字?若是辛氏慈善堂我愿再出二十万。” 唐陌激动了,“再完善些,比如朝廷发出公告,将各项条款言明,比如除非遇到家国存亡的时刻任何人不得以朝廷和慈善堂的名义募捐,除了重重惩处还可以相互监督,举报属实奖银千两等等,增加此事的可靠性。” 唐纲问,“慈善堂能用那么多银子?” “用不了,但父亲此行的目的不就达成了吗?” 辛安道:“慈善堂用不上就上缴国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改善兵士条件,比如修桥铺路,与其一次募捐百万两,年年都来,不如一次性让人家出钱出个痛快,也好让人家踏实几年。” 唐纲问辛宽若是如此淮江能筹措到多少银子,辛宽想了想,“若是所有百姓都参与,总不能低于七八百万两,上千万两也是可能。” 唐陌深吸了一口气,“在淮江成功就能在全国推开,那该有多少钱?” 辛安蛊惑唐纲,“此事若是在朝堂上提出来,父亲未必能争取到这样的好事,但如今你已在淮江,还有人比你更合适?” “搞不好能捞到个全国巡察募捐差事,那您可就真的立大功了,不好的就是要被很多人盯着,凡事有利有弊嘛。“ 唐纲是心动的,他保守,不愿冒进,想要守住侯府荣光,可心里还是很羡慕那些建功立业一身荣光的人,辛安的提议能立功风险还小,只要他让大部分人沾到好处,就不会有大问题。 辛安怕他想歪便重申了一点,“既然是慈善,自然就要以慈善为先,这个要有一个章程,比如资助学子读书,资助囊中羞涩的学子求取功名等等,这个最好能落到实处,要有详细些。” “募捐到的银子多少留给慈善堂,多少上缴国库也要明说,这个就要你们来商议了。” 唐陌觉得很好,果然关键时刻还是要看他媳妇。 辛宽更是对自家闺女刮目相看,真不愧是有奇遇的人。 辛桓已经是星星眼了,看自家姐姐满目崇拜,“这提议大家都能得到好处,干脆就说是皇上心系百姓,如此皇上也得了美名,国库得了银子,捐小钱也骄傲得意,毕竟是为国出力,捐十万也有收获,那可是朝廷亲自著书立传啊,这是区区十万两就能买到的荣耀?” 关键是十年才一次,万一十年后就没这好事了呢? 所以机会可能就一次,他已经开始幻想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幻想朝廷来给他著书立传,百年后他都是很风光的祖宗。 第400章 许公子已经在失宠的边缘 唐纲最终没有抗衡住辛安这项提议的诱惑,“你的倒是大胆,也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辛安不介意的他在自己找补两分颜面,“我这提议相对浅薄,若是父亲觉得可行还得细细琢磨,后续的我也帮不上忙。” 唐纲点了头,他也不准备让辛安继续掺和,表示会在三日内梳理出来一套最为合适的章程,而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上跟前,在皇上的消息回来之前也要做好准备。 同时他私下里也不想放弃对淮江这些盐商的调查,想要找出他们触犯律法的证据加以拿捏,即便是这次用不上等回了京城也能回禀给皇上。 他混迹朝堂自然知晓淮江水深入,要不也不会推穆德安去试探,只是没想到水这般深,只怕朝廷对这个地方的了解也算不得透彻。 辛安好心提醒,“父亲,淮江这地方出现过抗粮不交,文庙哭庙,毒杀钦差这三样壮举,您要小心了。” 在这里官员和氏族以及的士绅相互包庇,铁桶一半水泼不进,就算查找到了罪证又如何? 辛安觉得人家在朝堂这么多年都没犯过认错心里自然有成算便起身离开,辛宽和辛桓也跟着她一道离开,一家三口缓步走在院子里,辛安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爹,你说我不会被利用了吧?” 辛宽道:“是有些冒失,你公爹那人的心思不算太难捉摸,万事求稳不愿冒险又想得好处,你以后别往他跟前冲。” “你想到的这些他也能想到,只不过他求的是无功也无过,你今日是有些将他架起来了。” 辛安偶尔也会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手里的权利还是太小了,论权势地位她甚至都不如陶怡然,陶怡然再怎么样也是侯府的世子夫人,她要做什么事都比自己更加顺理成章。 她一个侯府次子的媳妇想要做点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徐徐图之。 “我觉得我想的这法子也挺好的,要是能成功各家都欢喜,总会有一些人因为我的提议得到帮助,或许还能改变人生,若真是这样就算我积德了。” 辛宽让她不要多想,“你既是开了头,后面的事他们自己会处理,你难得回来,该要好好的放松放松,要不要爹给你喊一个戏班子回来?” 辛安笑道:“喊回家听哪里有在戏班子听热闹,从明儿开始我就只顾着玩了,别的事再不管咯~” “姐,我陪你啊。” “放你的去吧,你姐我能找到路。” 辛安笑眯眯的走了,宽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你姐也是个操心的命。” 辛桓叹气,“那不是姐夫不是世子嘛,万事都得靠自己争取,“好在姐夫人不错,值得姐为他费心费力的考虑,爹,此事可要再给各家通个气?” 辛宽摇头,抓住每一次恰当的时机传授辛桓在淮江生存的本事。 “你要记得,其实皇权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淮江这片土地,有多少帝王是真正的掌控过的,这回皇上不过是要点钱,给他就是了,只要不动大家的根本大家喊上几句穷也都会给他。” “我听你姐夫说西北可能有战事,如此一来淮江更是不能出岔子,即便咱们硬气些朝廷也不会追究。” “咱们这些商户的利益都是在一次次和朝廷的博弈当中获取而来,何况...” “何况什么?” 辛宽道:“出了事还有淮江的官员和大家氏族顶着。” “眼下要做的是趁着侯爷在府中多带他出门转转,即便是狐假虎威也得将虎带上,回回本。” 辛桓笑了起来,“爹说的道理我懂,我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咱们皇上也算明君,能掌控住咱们淮江。” 皇权只有在集权的明君手里才会高不可攀,“只盼着皇上福寿安康,活的长长久久。” 次日一早辛安就带着王氏和老太太出门转悠听戏,还说了中午不回来用饭。 唐陌书信一封快马给廖直送去,希望廖直能帮他在皇上跟前过个明路,省得功劳被老头子抢的一点不剩,而后和唐纲以及穆德安等人商议章程,为接下来开办的慈善堂做准备。 与此同时在京城帮着看家赵氏一声长叹,找到了唐豫,“这事要如何办?” 自从唐纲一行人离开了京城,陶怡然一改以往深居简出的性子开始频繁外出,不是说去寺庙祈福就是说要去赴宴,唯一拦住她的刘姑姑是隔三差五的上吐下泻,短短半个月就没了人样,躺着起不来了。 昨日再次出门赴宴,是许公子亲自给送回来的,一个年轻的未婚公子和一个貌美的孕妇,这如何能走到一起,跨过门栏的时候还搀扶,简直不知所谓。 如今外面已经有了传言,赵氏心里慌的很。 唐豫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让人将门看的严些,正说着话穆家少夫人又来了,得知她已经熟门熟路的去了陶怡然的院子,赵氏长叹一声,“这就不是个好的。” “表姐今日如何?” 穆家这位少夫人可是侯府的常客,隔三差五的就会来,拉着陶怡然到处赴宴显摆。 “昨日有些累了。” 宴席参加多了陶怡然也觉得无趣,主要是她对许公子越发没了兴趣,千篇一律的献会殷勤,没个新鲜感,那张脸看久了也就那样。 可以说,许公子已经在失宠的边缘。 穆少夫人笑眯眯的上前搀扶着她,“我今日是来多谢表姐的。” 她家男人遇到点事本想求助侯府,奈何侯府没有管事的人在,帮不上忙,她便将主意打到了那位许公子的身上,果然,她表姐一开口许公子就将事给办的妥妥当当。 “多亏许公子帮忙,都不知道要怎么谢他,要说还是表姐有本事,我们到处求助都不成,表姐一开口许公子就答应了。” 大着肚子都还能将人迷的神魂颠倒,果真不愧是得了老太太真传的人。 这样的话陶怡然听她说了太多次,同样没了新鲜感。 穆少夫人尝到了甜头,“表姐,我这里还有一件事,你能不能再帮帮忙,我们是真没法子了。” 陶怡然本不喜麻烦,何况最近的胎动让她感到不舒服,只想休息一阵子,“有什么事你去找许公子就是,我这两日不太舒服。” 穆少夫人小心询问,“我能以表姐的名义请他帮忙吗?” 陶怡然无所谓的点了头,“你随便吧。” 第401章 皇上想钱想疯了 陶怡然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让穆少夫人极为高兴,恭维的话不要钱一般往外说,陶怡然兴致缺缺。 许公子对陶怡然来说只是鱼塘里最不起眼的那一条鱼,闲来无事逗逗乐罢了,打发这无趣的时光,垂眸轻抚孕肚,只待她将孩子生下来,彻底在侯府站稳脚跟,往后的鱼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至于唐荣,最好别回来碍眼。 她忘不了他浑身沾满污秽的样子。 穆少夫人满脸堆笑的离开,她觉得有了这位表姐便是万事不愁了,谁知道以后的表姐还能带给她多少惊喜呢? 下人房里躺着的刘姑姑已经一脸麻木,狗改不了吃屎,如今的她不仅出不去侯府,不能回陶家去报信,甚至连春华院的门都出不去,穆家那位少夫人好手段。 悠扬的琴声再度响起,前院的赵氏再次叹了口气,最后咬了咬牙吩咐关门谢客,尤其不许穆家的人登门。 弟妹走的时候将这偌大的府邸交由她照看,总不能给人照看出丑事来,“随我去陶家探望陶家老夫人。” 赵氏来访让陶夫人极为意外,在探望过老夫人后赵氏就说起了陶怡然,“侄媳妇是难得的懂事乖巧之人,我是极为喜欢的。” 伺候在一旁的李氏嘴角微抽,难为这位唐夫人能说出这般违心的话来。 陶夫人勉强笑着,“那孩子最近没有给您添麻烦吧?” “一家人哪里来的麻烦。” 赵氏笑道:“很是孝顺,隔三差五的出门去寺庙为老太太一行人祈福,得闲了也会和穆家那位少夫人一同出门赴宴,说起那位穆家少夫人也是个知礼有心的,知道自家表姐身边没个说话的人便时常来接她出门吃茶。” “那位穆少夫人也是有本事的,来京城不久便结交了好些人,对我那侄媳妇也好,这不,前日出门赴宴是她亲自来接,也是亲自送回来的,随同的还有许家公子和一位伯府公子,也是交游广阔。” 陶夫人和李氏瞬间什么都明白了,人家这话看似夸实则是在骂,今儿是来告状的。 赵氏依旧满脸带笑,“我今日过府一来是看看老太太,二来也是邀夫人得闲了可常去和侄媳妇说说话,她丈夫在外,婆母也不在府中,身边的刘姑姑最近也不知怎的忽然就病倒了,我这个大伯母到底隔了一层,有些话也不方便和我说。” “孕妇容易多思,这个时候身边缺不得人,陶夫人若是不介意也可以到府上多住上几日。” 这是让陶夫人亲自登门去教育陶怡然。 陶夫人扯出笑来,“要说怡儿当真是掉落到了福窝里,她婆母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好婆婆,如今您这个大伯母也这般慈爱。“ “昨日还在和我这儿媳妇说家里的事让她多辛苦些,过几日我登门去陪一陪怡儿,月份逐渐大了,我不放心。” “我明日就去,可好?” 赵氏笑道:“那就辛苦您了。” “您客气了,难为您为了这事还亲自走这一趟。” 赵氏起了身,“今日叨扰,我就先回去了,您留步。” 送走了赵氏陶夫人的脸色就垮了下来,李氏道:“这两日外面又开始有了传言,说妹妹挺着个大肚子还时常出门,说的很是难听。” “要我说穆家那位不是好的,明知妹妹月份大了还总领着她出门,若是岔子她还能负责?” 陶夫人和陶家老太太是彻底撕破了脸,在李氏这个儿媳妇跟前说话那是半点不留情面,“陶家出来的女子有几个是好的,见老太太那样的人都能嫁到官家,最后还当了体面的老太太,还不得有样学样?” “只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妹子就是吃了亏,没能长在我跟前,叫那老太婆教的...” 深吸了一口气叮嘱李氏,“我可告诉你,别让你闺女往那老太婆跟前凑,学一身上不得台面的伎俩。” 自从和老太太交恶,陶夫人就逐渐和儿媳妇走了一起,至少两人的认知都差不多,分得清好坏的。 李氏的日子也轻松了不少,陶家未戒赌也开始上进了,如今只盼着陶怡然别作妖,好好当她的世子夫人,别给家里招灾。 “目前还是去侯府看看吧,另外还得想个法子让穆家少夫人消停下来,妹妹心思单纯,若是被穆少夫人蛊惑做下错事,丢脸的可是我们陶家。“ 陶夫人晓得轻重,次日就登了侯府的大门,三日后刘姑姑病愈,其间穆少夫人再次来过侯府,进门就被陶夫人劈头盖脸的数落了一顿,告诉她,“怡然肚子里的孩子若是有闪失,我找你穆家要说法。” 穆少夫人灰溜溜的了,暗中观察的南风一个眼神就有人跟了上去...... 日子很快到了辛家给周家送聘礼这日,聘礼多的让沿途看热闹的人津津乐道,也就是在这日唐纲收到了皇帝旨意,皇帝赞同了他的提议,让他便宜行事,尽快凑筹措到银子送回去。 同时还从翰林院抽调学士前来淮江相助,最关键是的皇上为了银子也是豁出去了。 “慈善宴?” 唐陌心头震惊,皇上这是想钱想疯了? “西北只怕是开战了。” 唐纲道:“这募捐十年才一回,皇上也想一次赚够本。” 他都不敢想象这次募捐的数额到底会达到怎样的恐怖数额。 次日一早安排的说书先生就在城中各处茶楼摆开了正式,府衙也拟出了告示贴了出去。 “捐资自愿,任何人逼捐或从中得利,严惩不贷...” “接受百姓监督,接受举报,举报一经证实奖银千两......” 识文断字的人大声朗读告示,对于捐钱的事百姓兴致缺缺,但当然念道捐资超过五万两者由翰林院学士亲笔著书立传,名字载入朝廷慈善名人录后,百姓哗然。 翰林院那是什么地方,里面的学士亲自著书立传,这是多大的荣耀。 还是朝廷慈善名人录,听起来就了不得,是不是就像是史书一样,能青史留名? 重点是...... “皇上要在年底亲自设宴,宴请这些人?“ “我的老天......” 第402章 孩子的作用是背锅 告示贴出去的第二日城中已经是处处讨论声,那些盐商们对这告示上的条款十分的满意,五万两就能让翰林学士为自己著书立传,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想想多年后祭祀的时候,祠堂大门打开,后辈儿孙翻看着自己的传记,看着自己的生平过往以及功绩,在儿孙们崇拜的目光中就是在地下也会开心的。 “去府衙守着,我们黄家要第一个捐。” 黄老板表示自己要成为淮江第一个有传记的人。 韩老板比黄老板更精明,兄弟两人一阵商议准备各自拿五万两去捐,只说了不高于十万两,没说一家只能一个人捐啊,五万两一个生前身后名,千值万值。 姚家二老爷已经准备了二十万两,准备让家里几兄弟都有传记,同时表示,“朝廷在淮江的第一处慈善堂,必须冠上姚姓,既是价高者得,我姚家自是不惧。” 和盐商差不的还有什么布商,金器商,瓷器商,茶商酒商等等都活络了起来,一个个都准备好了银钱,准备先累死几个写传记的翰林学士。 年底皇上赐宴,宴席上必须要有他们的一个位置,若是都没有就算了,但别人都有自己凭什么就没有? 谁还没五万两? 在这些商户的上头还是氏族,这些有底蕴的门第对著书立传更是看重,家家户户皆是志在必得,衙门口每日前来等着的各家下人越来越多。 有钱的人争先恐后的想要捐,寻常人家也不愿落后,他们不能有传记,但能在册子上有个名字也是极好的事,纷纷响应。 “我看差不多了,明日就开始吧?” 唐纲密切关注外面的情况,身心舒畅,他这辈子难得冒尖,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眼看成功就在眼前,他等不及了。 唐陌拦住了他,“别急,炒菜还讲究个猛火,等火烧的再旺些,我会再安排一些说书匠加大力度传扬,也要再等等那些翰林学士,都是文人,身子骨弱。” 唐纲选择了听他的意见,“谨慎些,别出纰漏。” 唐陌看向他,“不少人都说要来见一见父亲,父亲何不多见见,传达皇上的旨意,也要为募捐添砖加瓦。” 唐纲觉得有道理,百姓能捐的毕竟是少数,那些个富贾才是重点,若说淮江银钱有十成,那些富贾就占了八成,他们但凡手松一点,愿意多捐一点,就够许多百姓捐钱的总数。 “你一起。” 唐纲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帮他,唐陌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就不凑热闹了,来的时候我就说了几次要和我媳妇一起在淮江转转,看看景,品味当地的美食,答应了也没做到。” 唐陌又恢复了他光棍儿本色,“且我最早答应她的是带她回淮江,好好陪陪她,结果成了来办差事,这味儿就不对了。” “所以...” 他又露出了他的八颗牙齿,“父亲就辛苦些,体谅体谅儿子,多受累几日,容儿子清闲些日子。” 唐纲...... 这混账就没想到他这个当老子也是第一次到淮江,也想到处转转,也想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唐陌笑眯眯的站了起来,“父亲忙着,儿子陪媳妇去了。” 见他走的潇洒,唐纲深吸了几口,又怀念起了自己的大儿子来,若是唐荣在,他绝对不会因为陪媳妇就耽误正事,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求得最大的功劳。 回到住的院子,还没进门唐陌就听到屋子里有叮叮当当的声音,轻轻推门而入,见到辛安脱了鞋盘腿坐在床上,用帕子蒙住了眼睛,铜板哗啦啦的从她手里滑落。
相关推荐:
sp杂文
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
蜉蝣(修仙)(NPH)
如梦(和尚 1V1)
乱七八糟的短篇集( H)
变态兄妹
鹊踏枝(古风,1V1)
老师太诱爱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不要放开我(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