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们有顾虑不敢打。 若他们真的派人去和谈那就等于告诉犬戎,他们怕了,对方一定狮子大开口。 所以这态度必须强硬。 你不是集结大军打算开战吗? 那就开战! 别说我们不会往你那儿派使者,就算你们派使者过来我们也不接待了。 这种时候你越强硬对方越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对方反倒先怂了。 即便是打也没关系,他们这儿有两员大将,只要派出一个就没有输的道理。 打赢了之后再和谈那就该轮到犬戎割地赔款了,若是场面够宏大还能震慑一下周围的宵小。 晋泽康是想到了满院子的人头,他觉得这么恶心的事儿不能只让他一个人看。 这种大杀器就应该偶尔秀一秀,免得什么阿猫阿狗都敢在大晋头上蹦跶。 见摄政王拍板有的大臣还想再劝,却被晋泽康一句本王将派义妹上战场给顶了回去。 你妹啊! 那没事了。 若真把那位大姐派过去包赢的好吧! 论人数和武器他们大晋绝对优于犬戎,最大的弱项就是将领素质不够。 这时候打仗讲究兵对兵将对将,两方对峙先是骂阵然后斗将再然后是赢的一方振臂一呼两军冲杀。 犬戎人普遍身材高大臂力惊人,有些夸张的甚至比他们的将领高一头壮一倍。 两边斗将的时候自己这边接连被人家砍死几位将军哪还有什么士气。 最后只能靠着偷袭火攻之类的才能守住城池。 若是摄政王那个义妹肯去边关那就太好了,有她一个起码斗将绝不会输。 单手提着100多斤的石锁跟提个棉花一样,这要是给她一把青龙偃月刀估计她能把对方的将领连战马一起切成两半。 既然没有反对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一时间大晋各地的军队纷纷集结粮草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境。 在边境,守军将领们也接到了战令日夜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严阵以待。 王夫人给钱家和自己娘家各写了一封信,让他们联合江南的士绅商贾捐粮食。 自从钱老爷子的外孙女婿当上了镇国侯江南大商皆与他家交好。 只要肖渊不倒,钱家老爷子的话还是不少人愿意响应的。 肖渊和晋泽康也清点了一下国库和原先老皇帝的私库,于这次战争更多了几分信心。 大晋确实遭了灾,但当初肖渊筹集到的赈灾款太充足了。 甚至于那些买字画的商人捐赠的粮食和药材就解决了问题,银票之类的基本没动。 再加上老皇帝的私库颇丰又抄了张忠义等人的家,这个灾年他们的国库比往年还富裕。 犬戎以为他们遭了水患便国库空虚完全错打了主意。 粮食倒是确实减产了,但除了大晋和犬戎不是还有其他国家的吗? 他们有钱完全可以组织商队去别国买粮。 又不是天下大旱赤地千里的时候,哪至于捧着金子活活饿死。 钱粮问题解决了,再次就是兵器和医药。 这一点他们更占优势,晋泽康甚至完全不在意躲在背后那个渔翁是谁。 谁说鹬蚌相争就一定是渔翁得利了? 若是那鹬鸟的金刚铁嘴一下子啄死了蚌再啄瞎了渔夫的眼呢。 江心雨研制的青霉素在水灾的时候起了重大的作用。 她也没藏私,这项技术早已经教给了太医院。 甚至于京城的大夫也都学会了使用成品的方法。 这东西用起来不难麻烦的是制作过程。 她不敢教给民间大夫是怕他们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混进杂菌引起中毒。 正好后宫空虚闲置房屋和宫女太监过多,干脆都利用了起来开辟青霉菌养殖室。 皇帝死了小皇帝还是个孩子。 没生孩子的妃嫔都放出宫了,孩子大的也都跟儿子过日子去了。 整个后宫冷冷清清的,粗略一算闲置的宫女太监竟有上千名。 本来宫女是25岁才能出宫的。 江心雨跟肖岭商量了一下,把18岁往上想出宫的都放了出去。 至于那些年纪大的嬷嬷和不想出宫的自然也能留下,一时间皆大欢喜。 宫女好办,出了宫能嫁人也没有人会歧视。 太监就可怜了,除非是很有钱能在宫外置产业的,否则出去了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 第273章 战前准备 江心雨放大量宫女出宫的时候太监也人心惶惶,生怕被赶出宫没了着落。 对于外面的人来说他们不男不女就是一群腌臜玩意儿。 不光家里人不会容留甚至连租房子找工作都没人要。 在宫里,即便是吃不饱穿不暖还挨打受骂好歹能有个地方待,真出去了才是没活路。 江心雨也是多方考虑后决定把青霉素的制作技术教给他们。 这些人一辈子不能出宫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技术外流。 卖药赚的钱也能贴补他们的月钱让这些人过得更好一些。 而且挑来制药房的都是些年老体弱或是容貌一般不够机灵的。 这样的人很难在主子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阴影帝国
人妻卖春物语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大唐绿帽王
宣言(肉)
重生之霸婚军门冷妻
军师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