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降级承袭。 这意味着, 公卿大臣们只要?不犯事,他们的嫡子嫡孙便可生来就有爵位,而其他子孙亦可通过“捐千石粮食晋爵一等”的制度, 天然与底层庶民形成天堑之别。 有了爵位,他们的子孙便有了土地和俸禄, 无须为穿衣吃饭之事担忧,家中子弟读书识字的风气, 自可连绵不绝地延续下去。 而秦国朝堂需要?的人才?, 绝非那些只会下蛮力干重活却目不识丁的贫寒庶民。如此?一来, 读书识字的权力掌握在谁手中, 谁的后?代就可天然离朝堂权力更近。 世间庶民不胜凡几, 但有几个贫寒之家有这等远见和毅力,舍得从口粮里省出嚼头, 给儿孙买上?几本书? 甚至,对那些终年到头跟泥土打交道、操心下一餐数几颗黍米下锅的庶民而言, 他们从未尝过读书识字带来的甜头, 压根不可能生?出浪费劳力、供养儿孙读书的念头来。 再者?, 历代大才?所编典籍于字里行间之精妙, 若非世间罕有的神童,又?有几人能无师而自通晓?即便庶民之家省吃俭用?买几本书简, 也?交不起先生?讲学的束脩之礼,到头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贫家子弟,即便因?军功封爵,其前途也?是有上?限的。 自孝公以来,因?军功显赫而封侯者?,不过白起等寥寥数人,而大部分得军功封爵之人,爵位不过止步于六级官大夫,官职不过止步于各县小吏,真正把持朝堂政务要?职的,仍然是秦国豪强大族中人。 朝廷每岁征召,征的皆是郡县推举出的,博览群书才?华过人者?,这样的人,绝不可能出身于一贫如洗的庶民之家。 譬如朝中三公九卿,无论是先前的昌平君,还是如今的隗状、王绾与治粟内史,皆是关中豪族出身,自幼便修习“君子六艺”之道,这等文臣高?位,哪是一个泥腿子能坐上?的? 即便李斯这个“因?能出奇计强秦”,而被君王破格提拔的楚人,亦是自小耳熏目染书简的落魄豪强之后?。 总归,一言以蔽之:君王若果?真要?开办公学、施行科举制,便为庶民阶层打开了一道宽阔的大道,而豪族与庶民遥遥相隔的那道天堑壕沟,将会被“公学培养人才?,而以考试选吏”的新规则彻底打破。 从此?,豪族子弟将丧失“天然离秦国官场最近”的优势,转而要?与那些大量涌入的庶民子弟竞争官职。 对任何时代的既得利益者?而言,他们皆会本能地抗拒这种竞争。 在这人心浮动的瞬息之间,有大臣忍不住狐疑地看向李斯。 按他们的设想,这位最擅长为己身谋利的李廷尉,本该坚定?地与大家站在同一战线,力劝君王打消科举制念头——为何,他今日却反常力挺君王? 嬴政养气功夫极佳,并未因?嬴仲雍于殿堂之上?的暴躁而被激怒,他面色仍十分平静地解释道, “请老族长稍安勿躁,寡人如此?行事,自有不得不为之的缘由?:我秦国如今已连灭韩魏两国,接下来四国必将覆灭于寡人之手,想来,此?事至多不过十年之间便可完成,届时,待中原各地战火消停,秦国朝堂之精力,必将由?外战而转于内政之上?,如此?一来,要?治理一个比以往更辽阔数倍的秦国,还需招揽数万大小官吏安置于各地之间,再者?,如何治理一个全?新的庞大秦国,亦需选拔出更多能吏来与寡人探讨...” “而军功制选拔出来的,往往只有武功之才?,大多晋爵之人,对朝中琐碎政务着实束手无策,是以,他们只能空有爵位或担任乡县小吏,而律法学室之子,大多又?只通秦法而不知治国...故而寡人以为,我大秦要?打造一个安稳盛世,还需以公学为培育人才?之框架,以科举为遴选人才?之制度,尽收天下治国之才?于大秦彀中,如此?,我秦国方可代代有能臣...” 文臣们暗中飞快交换着眼色,王上?这言下之意,是执意要?设科举开公学了?我等又?该如何劝服他? 嬴仲雍听到这里,自然也?听出嬴政的坚持,便长叹一声推开嬴政扶他的手臂,扬声打断了他的话头, “这就是你不得不为之的缘由??老夫倒认为,纵便商君立下的选人之法,选不出你想要?的治国人才?,但我嬴氏恁多族中子弟、秦国恁多关中良家子、公卿恁多饱读诗书之后?代,还不够由?着你随意挑选的?你放着各家各户精心培养出来的子弟不要?,偏要?耗费银钱去培养那些庶民子弟,行这等费力不讨好?之事,何苦来哉?嬴政呐,你且听老夫一言,歇了这荒诞心思吧!” 隗状忙颤巍巍上?前,小心笑着看向嬴政,附和道, “王上?,臣以为老庶长之言很有几分道理,这公学若在各地一开,难免会如律吏室与匠人学室那般,要?涉及修建学舍、物色老师、管理学子等诸多事宜,如此?一来,即便学子自负束脩之花费,朝廷亦免不得要?耗费许多人力财力,如今各处人手本就不足...” 王绾掩下眸中闪过的精光,亦上?前殷殷劝道,“臣以为,王上?之言亦有道理,科举制确实能为秦国选出拔尖人才?...只是如今四国犹存,我大秦数年间至少有数十场恶战要?打,先前,仅是争夺赵国几座城池,我军便与李牧僵持了足足两载,而接下来除了李牧,还有楚国项燕那硬骨头要?啃,为免战事陷入胶着之中,朝中需得备上?支撑大军数年之粮 ?璍 ,如此?一来,开办公学一事,恐怕还需请王上?暂且后?移...臣以为,不如待秦国灭了六国再开办...” 文臣们闻言,顿时眼睛一亮,纷纷跪地恳求君王将开办公学一事推后?。 嬴政负手而立,深深看了王绾一眼,一时未置可否。 呵,为何他要?推行的分明是科举制,隗状与王绾等人却绝口不提“科举”一事,反揪着“公学”不放? 因?为他们知道,若失去了公学,这科举制便成了缥缈的无根之木,永不会有枝繁叶茂之时。 毕竟,这一回全?国轰轰烈烈考试选拔数月,最后?不过只得区区一百八十人,可见庶民之中,能如陈平那般自学成才?的佼佼者?,实在屈指可数。 而秦国百年间,从不缺精通秦律之官吏,这一大代接一代的律吏又?是从何而来的?自然来自商君变法开设的律令学室。 正是这一间间足够容纳数十人的学室,为秦国源源培养出大批严谨而优秀的秦律人才?——换而言之,若秦国只施行科举制,而不开办公学,那么?,科举制将很快会失去人才?供给,不过一两年便难以为继。 李斯亦似笑非笑看着王绾,这位左丞相打的,正是以退为进的主意。 若王上?今日答应下来,待他下回提起此?事,王绾必会再带着大臣们找出新的由?头,力证“眼下并非开办公学之良机”,从而让秦国公学开办之日遥遥无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般之下,秦国朝堂遴选官吏,依然只能从买得起书简笔墨、请得起先生?教?学的豪强子弟间选拔。 对李斯而言,他并非隗状等世代根植于秦国之豪族,又?许下全?力支持君王之誓言,眼下自然不愿让王绾等人的盘算得逞,于是悄悄抬眼朝嬴政看去。 有些话,王上?不便直言,但他李斯既要?做一个唯君王马首是瞻的纯臣,便应主动替君王解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嬴仲雍的喋喋不休中,嬴政感知到李斯投来的目光,状似无意朝他的方向看了一眼,李斯立刻心领神会,笑着上?前朗声道, “臣倒以为,公学一事迫在眉睫,如今眼看秦国这池子愈发地壮大起来,这捞鱼之地啊,也?该从小池转而放眼天下了!若以这天下为池,将散落各地之庶民俊才?苗子,一代代尽数收入朝堂囊中,秦国便永不会面临人才?凋零之忧!” 嬴仲雍转身看向李斯,目光威严道,“老夫听你言中之意,是嫌我关中子弟与各地征召的俊才?,皆比不上?那些目不识丁的庶民?” 李斯毫不畏惧直视对方的目光,满脸堆笑道,“老庶长误会了,关中子弟固然多才?俊,但随着秦国池子的变大,王上?可选用?的出类拔萃之才?也?将越多,择优而取,方利我大秦。” 这话回得极为大胆,暗指如今池子大了,君王宁要?出身不显的一流人才?,亦不愿以豪强二流人才?滥竽充数。 隗状与王绾对视一眼,正要?再开口,嬴仲雍却猛地将手中拐杖一扬,虎虎生?威朝李斯挥去,“好?你个居心叵测的楚国人,竟敢当着老夫的面,挑拨我嬴氏一族与君王之关系,你也?配?” 说话的瞬息间,拐杖已近至眼前,李斯眼看躲避不及,蒙恬急忙闪身上?前,君王却已飞身使了巧劲,一把夺过拐杖,冷声道, “老族长擅闯章台宫已是违律而行,怎敢在寡人的大殿之上?,这般动手羞辱大臣?” 李斯抬袖抹了抹额间吓出的冷汗,悄悄往嬴政高?大的身躯后?方挪了挪,这老庶长忒不讲理了! 嬴仲雍用?力扯着嬴政手中的拐杖,怒道,“嬴政!当年吕不韦在秦国大肆弄权,夏太后?冷眼旁观,只等着挑你的错处恨不得以成蟜代之,赵姬亦毫不在意你的死活,若无老夫率嬴氏一族,隔三差五以公族之名前去找他们施压,你一个十来岁的孩童,如何能熬到今日?如今,你宁将官职爵位赠予庶民,而不肯照顾我嬴氏族中子弟,你便是这般报答公族的么?!” 说起来,这位老族长此?番匆匆赶来大闹朝堂,也?有难言的苦衷—— 眼看秦国即将征服东方列国,成为继周天子后?而一揽九州的中原大国,但嬴氏一族,却并未随着秦国的强盛而兴旺,反之,公族已有日渐衰微之势。 其实,秦国公族在穆公时代,便以卿大夫之职,辅佐君王或率军亲征,就拿他这“驷车庶长”一职而言,当年亦是集军政之权于一身,国中权势极大。(1) 卫鞅变法后?,惠文王以温水煮釜之计,逐渐剥离公族庶长手中的权力,但当时的严君樗里疾智勇双全?,亦多次率军与列国交锋,公族在秦国仍有九成的威慑力。 后?来武王举鼎而亡,宣太后?与惠文后?为争夺新君之位,秦国陷入三年季君之乱,最后?,随着嬴氏一族诸多公子,被宣太后?一派诛杀殆尽,这庶长一职,也?彻底沦为只可管理王族事务、不许插手朝堂之事的虚衔。(2) 虽有十七级之高?爵,却无半分实权在手。 与之相呼应的,还有嬴氏族人的日渐被边缘化——自昭襄王一朝起,公族之中再未出过三品以上?官员,族中子弟,亦大多空有爵位而无官职。 再者?,列国公族子弟皆有封地,但纵观六国,别人的封地是包括土地、税赋和征兵权力在内的实权,而秦国公族,只能享受这土地带来的税赋,所谓封地不过是“食邑”。 原本,公族之人皆盼着嬴政登基后?,能多为他们加官进爵,哪知等了这些年,也?并未等来殊遇——秦国选拔人才?时,依然会优先考虑“才?”,而非血缘亲疏。 若仍是一切照旧便也?罢了,偏偏嬴政这一年以来,又?是为庶民盘火炕,又?是为庶民发奖励,现在还要?从庶民中提拔官员,这些举动实在令公族之人万分不满。 若朝廷有多余的钱粮,何不多发些给自家族人,反倒赠与那些低微的庶民,世间岂有君王会如此?糊涂? 于是,近日一拨拨族人前去找嬴仲雍诉苦,而他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亦担忧公族的未来。 先前卫鞅变法,让秦国公族失去了从军从政之权,眼下嬴政若再折腾甚么?科举制,岂非要?将外人拉进朝堂争权夺势,彻底堵上?族人晋升的道路? 嬴政先以眼神示意宫人上?前,左右扶住嬴仲雍,再快速将拐杖夺过,交到蒙恬手中,淡声道, “君王供养公族,公族自当为君王效忠,此?事寡人与公族两不相欠。而科举制与办公学,于公族利益并无半分冲突,届时,国中子弟皆可入学参试。至于公学开销一事,我大秦有数倍于往年之高?产仙种,即便要?备战四国之粮仓,粮仓之中亦毫无压力。” 他又?目光灼灼犀利扫向大臣们,意有所指道,“列位爱卿之子孙,亦可因?科举而青出于蓝,来日身居比汝等更高?之官爵亦未可知。” 王绾暗暗苦笑,眼下最让人感到不安的,便是这“未可知”啊! 池子大了,鱼儿原本能游得更欢畅,但若原本无资格入池之鱼,如今亦在君王的授意下肆意大量涌入,那些原本早待在池中的鱼儿,如此?之下还能抢得多少饵食? 他是这般想的,嬴仲雍亦是这般想的,老庶长见嬴政执意要?施行科举一事,想趁机为公族子弟争取几分利益,便挣脱宫人的搀扶,大声道, “老夫依然认为,这科举制无论对嬴氏子弟,还是公卿之后?,皆为不公!以他们的身份,自当另设一条恩荫之路,怎可屈尊降贵与庶民同堂而学?” 大臣们悄悄交换着眼色,老庶长英明!若科举与公学非行不可,当务之急,便是在此?事落地前,为自家儿孙争些利益! 思及此?,众 YH 人再次下跪恳请君王开恩荫之路,一时悲戚恳求之声绕梁于殿中。 李斯暗暗冷笑,恩荫?他们这分明是想当众逼迫君王,妄想再行商周世袭官爵之制,王上?绝不会答允此?事!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果?然,嬴政负手踱步,挨个看着他们头顶的黑色冠帽,轻轻笑道,“寡人这一生?只想朝前看,从未想过往后?退,列位爱卿若嫌头顶冠帽太重,自可取下来得个安宁。” 大臣们心中一凛,忙纷纷叩首辩解,嬴政却再也?不看他们,只目光炯炯看向嬴仲雍,清朗的声音回荡于殿中, “老族长之言寡人并不赞同,嬴氏公族子弟世享俸禄,饱读诗书,若他们深受国恩,却无半分底气能在科举考试中、胜过那些衣食无着的庶民,反倒想靠恩荫之道作弊取巧,若如此?,不如去前线为寡人多杀几个敌军,也?好?过这般饱食终日碌碌无为!” 王绾俯首于地,认命地闭上?了眼睛,科举与公学一事,在王上?这句话出来之时,便已成为板上?钉钉之定?局。 嬴仲雍却气得胡子都在颤抖,怒道,“公族封爵建邑,乃周礼奉行之道,当今列国之中,我嬴氏一族已备受朝廷冷落,你说出这等糊涂之言,就不怕寒了公族子弟的心么??” 嬴政摇首,目光透过殿门望向空中飘荡的云,声音愈发清冷起来,“若公族子弟不可用?,寡人便想早日改秦律,改税赋,施行尧舜之仁政,这天下间,自有万万庶民愿心甘情愿为寡人所用?...” 尔等既拦着不肯让寡人开窗,那寡人便将这屋子捅破就是! 李斯心头一震,王上?在此?刻故意以气话之态,将他欲改行仁政一事说出来,大臣们往后?再听闻此?事,心中已有预料,便绝不会再这般震惊... 王上?之智谋,着实深不可测啊! 王绾与大臣们蓦地抬眼,不敢置信地看向君王,失声道,“王上?要?变商君之法?” 嬴政微微笑道,“若公族与豪强子弟皆惧科举之法,寡人来日无人可用?,自然要?拉拢庶民。” 嬴仲雍冷哼道,“哪个告诉你,我公族子弟惧怕科举制的?区区一群庶民,岂能胜过我嬴氏子弟!” 嬴政笑得更真诚了,“依寡人看倒不尽然,他们今日既将老族长请来宫中,想来定?是惧怕‘以考取吏’之法,若不然,老族长又?何必有此?一举?” 嬴仲雍见他在臣子面前,这般看不上?嬴氏子弟,一时气得满脸涨红,中气十足地吼道,“老夫愿以族长之名重射,待第一批公族子弟入学后?,科举所得名次,绝不会比庶民差!”(3) 说着,伸出一臂,“来吧!” 嬴政疾步上?前握住对方的手,当场约下赌注:输家需在宗庙前负荆请罪。 在大臣们迷茫的表情中,在嬴政与李斯含笑的目送中,嬴仲雍从蒙恬手中夺回拐杖,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了章台宫。 他一路盘算着,该如何督促族中子弟勤奋向学,又?该如何在录用?结果?出来之时,让嬴政心服口服地,前往宗庙向列祖列宗赔罪... 待他登上?马车之时,心头忽然一动,似乎哪里不太对劲—— 他瞬间瞪大双眼,猛地一拍脑门,暗暗懊恼不已:老夫今日,本是来劝嬴政打消“以考取吏”念头的,眼下怎的反在大臣面前,许诺他开办公学、开设科举之事了? 第 72 章 第72章 随着老庶长的败退而?走, 加之君王势在必行的强硬姿态,以隗状为首的大臣们,不得不转而?支持科举制。 毕竟, 嬴政方才话语间,还有意无意提醒了他们另一桩大事:秦国高产仙种的背后?,还站着一位全力支持君王的神仙。 隗状与王绾不由得顺着这句暗示, 霎时想到小仙童素日对王上的无尽维护, 他们若惹恼了君王,还会得到个什么?好下?场? 至少在这个时代,在这秦国朝堂之中, 无人敢与呼风唤雨的仙人作对——粮仓中满满当当堆积的两百多万石留种之高产粮食,无时不提醒着他们仙人的真实存在, 保不准,这空穴来风的科举制, 便是仙人向王上提出的! 如此一来, 朝堂剑拔弩张的氛围登时消散一空, 君贤臣顺的和谐画面再?次呈现, 大臣们尽心挖掘着智慧为君王献策献计。数日后?, 君王在与“老神仙”探讨最适合秦国的细则后?,关于开设公学的诏令很快颁布出来。 依据由易到难的讲学程度, 朝廷在命人编纂对应教材的同时,又开设划分?为三等的地方公学: 设立于各乡里的初等公学, 免费收容国中所有年满四岁至六岁之男女孩童, 且每日提供一顿餐食, 由其父母做主自?愿入学, 修习识字描摹、算学等启蒙内容。 三年后?,这批孩童通过县里统一糊名考核, 择优录取额定人数,进入户籍所属县设立的中等公学继续学习,一应食宿费用及徭役依然全免。 若有先前在家中求学、因超龄而?无法?就读初等公学的学子,亦可参加相应统考,而?入读对应等级的公学。 同时,朝廷诏书又补充了一条针对各地豪强的“福利”细则: 一则,若新归顺的东郡豪强,愿为各地学堂捐赠千石粮食,便能得秦爵一级。 二则,各地愿为县学捐赠粮食千石或黄金二百斤者,县学可破格收容其落选子弟一人,若欲让两名落选子弟进县学,则捐赠倍之。 第一条“以粮换爵”之法?,在秦国历来有之,东郡魏地豪强如今随着旧国的覆灭,眨眼就成了惶惶不安的秦国庶民,见此福利怎能不欣然大喜?若非秦法?只允捐千石而?晋一爵,他们恨不得多捐几千石、多升几级爵位呢! 诏令下?达当日,东郡各乡县,便迎来络绎不绝的车马驮着大量粮食前来。 而?第二条,亦可为朝廷减缓经费压力,嬴政笃定豪强届时定会捐钱粮换名额。 何也?在“物勒工名”的秦法?监督之下?,所有官办工坊出产物品的品质,皆比私人工坊高出一大截,更遑论这涉及后?世子孙前程之学堂。 朝廷既要开办公学,必会请来最好的先生授学,区区一地豪强,如何能与朝廷争夺当世大儒大才之师? 毫无疑问?,这“福利”条款的出台,将吸引众多资产颇丰的地方豪强,出巨资为族中不争气的子弟,向官府“兑换”入学名额。 如此一来,仅收容一名落选豪强子弟的物资,便能为县学数百名优秀学子,提供数月之口?粮。 而?另一方面,学堂之中,亦有李斯制定出的严格秦律监督,学子若有不敬先生、欺辱同学、扰乱课室等品行不端行为,最重者,将面临退学的处罚。而?纨绔子弟若因违秦法?退学,家族捐赠的钱粮却?是不退的。 一言以蔽之,无论何人进了学堂,都?得安安分?分?地遵守规则。 五年后?,这些学习内容增多变难的学子,将再?次面临择优录取——优秀者可进郡学继续深造,进入郡学后?第二年,学子可根据自?身擅长与兴趣,自?由选择主课业为文道、算筹等学科。 同样?的,若有豪强欲让家中落选子弟进郡学,则需捐粮两千石或黄金五百斤。 六年后?,这些选好学科的郡学学子,将在与全国各郡学子的竞争中,进行最后?的角逐——国考。 通过这趟终极大考者,已?是板上钉钉的秦吏人选,他们还将迎来最振奋人心的殿试——获得君王亲自?召见并提问?,最后?根据各人所考科目比重与等级,拟定就任职位,正式成为君王门生。 为了配合公学制度的推行,嬴政又颁发了另一条堪称开先河的人口?普查户籍制度——秦人傅籍年龄,从?十七岁改为一岁,新出生之孩童,需同时登记出生年月。 然而?,咸阳君臣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是,当开办公学的消息,传至各郡县乡里之时,老百姓用他们最本能而?纯朴的行动,表达了对君王最大的敬意——造人! 读书识字,这千百年来专属于贵族阶层、对平民子弟而?言难如登天的机会,如今就这般随着君王一道诏令,明 弋? ?晃晃摆在了他们面前,甚至,朝廷不但免了束脩费,还为孩子们免费提供笔墨和餐食。 但凡精打细算一番后?,自?忖能节衣缩食养活个孩子的人家,怎能不赶紧时机生孩子,赶上这光耀门楣的好机会? 旁的不说,即便自?家孩子最后?考不上县学郡学,只要能识字写字,哪怕在各地替人写信读信,亦是条轻松谋生的路子。 他们坚信,自?古穷人皆是吃了不识字的亏,从?未见过有富人吃了读书识字的亏。 ... 随着各地户籍的登记、豪强的捐粮、筹办公学的进行,秦国的春耕也在有条不紊地同步进行着。 在三月和煦的春风中,年轻的君王带着扶苏与明?赫,在浩浩荡荡的大臣随行下?,乘坐五马安车前往关中观看春耕盛况。 明?赫一路都?在跟扶苏咯咯欢笑个不停,谁不喜欢在春天出门踏春旅游呀! 他站在嬴政腿上,踮脚透过车窗眺望而?去,上辈子身为南方人的他,第一回?直观感受到“关中沃野千里”的含义:这藏身于秦岭四关之间的物华天宝之地,实则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大平原,其间星罗密布着数不清的大大小方正水田,远处的水田尽头,仿佛于天之边际相接,何其壮观也!@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扶苏趁他不注意,悄悄凑上前香了一口?小家伙的侧脸,急忙指着更远处的绵延山麓问?道,“来,神童小九,阿兄问?你,你可知这关中之地,有哪四座山环绕,又有哪四座雄关把守?老规矩,答对有奖哦!” 这话一出,正在一脸嫌弃揉脸蛋的明?赫,果?然再?无心顾及自?己说过的“今天开始只有父王能亲我”宣言,连忙悄悄呼喊系统帮他作弊——他近日新想了一个小盘算,正想多找机会挣点钱物呢! 愈发知识渊博的系统很快就搜出结果?,明?赫笑嘻嘻看向扶苏道,“阿兄错了,环绕关中的分?明?是秦岭、贺兰山、阴山、六盘山与吕梁山五座大山!而?四座雄关,自?然是关中东大门函谷关、三面临河的武关、卡住秦岭咽喉的散关、还有抵御游牧民族的萧关...”(1) 说着,他想到系统刚才科普的地理知识,不由在心头暗暗嘀咕道,“商鞅可真有眼光,当年竟让秦国从?栎阳迁都?咸阳,这关中之地有大片平原沃土,又有一条渭水大河,偏偏还有这么?多山脉把它团团包围起来,简直是一块完美的易守难攻、自?给自?足之地!” 嬴政轻轻摸了摸小家伙柔顺的发丝,小崽倒还真知晓不少人间之事。 但下?一瞬,心声里的稚气童声却?变得低落起来,“但武关虽险,最后?刘邦也带着大军攻破了,散关虽牢固,韩信也从?这里暗度陈仓挺进关中了...为什么?呢?因为胡亥那狗东西上台胡乱折腾,守关的人不肯卖力了!可见真正能守住一个国家的,只有齐心抗敌的人心...” 扶苏轻轻摇着明?赫的小手,阿弟放心吧,我们定能为父王守住天下?人心的... 他急忙假装没听到般地笑着夸道,“阿弟好聪明?!” 明?赫闻言慌忙收回?心绪,笑嘻嘻弯下?腰,朝扶苏摊开软乎乎的小手心,“我答对了,记得给奖励哦阿兄!” 扶苏好笑地摸了摸明?赫嘟嘟的小脸蛋,从?钱袋里取出一片小金叶放进他手中,宠溺道,“我们小九很快就能成宫中小富户啦!” 明?赫乐呵呵取出衣襟里的小钱袋,珍惜地将小金叶放了进去,这还是他特意托云夫人帮他缝制的。 嬴政俊朗的面上顿时浮现出讶异之色,小家伙不是向来最喜欢扶苏吗,怎的忽然朝他要起财物来? 扶苏看出父王的疑惑,担心他不赞成兄弟姊妹间谈论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蔡姬传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吃檸 (1v1)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鉴昭行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