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 这一问,果然问到了董健的弱项。 董健挠着头,这是心虚的表现道:“论文和专利,我们依葫芦画瓢,整理出来个初稿,可眼下也没个教授指点,就怕过不了。” 吴远不知道董健这是故意而为之,还是确实找不到母校的恩师资源。 当即道:“这样,后面你得空把论文和专利都打出来,我找人来给你看。” 董健立马喜出望外地道:“那太好了,老板一出手,我们心里也有底了。” 说话间,一阵悦耳的高跟鞋声从楼梯口传来,后边伴随着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吴远心里一动:“是朱迪和哈塞尔的设计小组来了吧?” 董健直接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门口看了一眼。 随即就站在门口道:“老板,确实是朱迪女士和设计小组过来了。” 吴远抱着茶壶起身道:“那直接去会议室评审吧。” 这一评审,就评到了十二点。 整整两个钟头过去了,事无巨细。 这还是前期双方已经充分交流了意见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多出入的前提下。 等到评审一结束。 朱迪也不由松了一口气,很久没这么紧张过了。 想当初,到欧洲、北美出差,也没这么忐忑不安的。 这种感觉,真是奇了怪了。 吴远带头鼓起掌来,随后跟朱迪亲切握手,并且接着跟设计小组挨个握过去,表达了感谢和慰问。 一瞬间,高高在上如哈塞尔的设计精英们,也觉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尊重和回馈。 心里的成就感,骤然拉满。 回过头来,朱迪进一步确认道:“那么吴老板,我们这就算是交稿了?” 吴远闻弦歌而知雅意道:“算,一会我就叫财务按照合同走流程。” 意思该付钱付钱,该付多少付多少。 站在公司层面说完这些话,朱迪却是话锋一转道:“不过吴老板,我还有个想法,贵公司是否会考虑?” 吴远饶有兴致地道:“您请讲。” 朱迪看着董健道:“我想跟贵公司合作,推进哈塞尔的设计电脑化的进程。” “这其中,既要借鉴贵公司的设计模式,又要共享贵公司现有积累的设计模块库和算法库。当然,我们会支付必要的费用。” 对于来钱的事,吴远实在是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即欣然道:“当然可以,朱迪。” 朱迪欣喜道:“那容我把这些想法整理一下,向新加坡分公司乃至总部汇报一下,我们再进一步细聊。” 吴远再次伸出手来:“那就等你的好消息。” 这边刚说完。 就见马明琪出现在门口了,指着楼下的方向,话有些说不出来。 吴远越过朱迪,走上前去道:“明琪,怎么了?” 马明琪看了一眼会议室的其他人,这才压低声音道:“远爷,老支书他们来了,在楼下等半天了,生怕打扰你开会忙活,死活不让晏菲打电话上来。” 其实明琪这话说到一半,吴远就蹿出去了。 三步并作两步地蹿到楼下,看着风尘仆仆,却又精神抖擞的杨支书、李会计和赵富仁道:“爹,都到这里了,你还跟我见外!” 杨支书压低声音道:“我听说你是跟老外开会,咱不能丢人丢到国外去不是?” 第1243章 人情又世故,赚钱不寒碜 这口吻,一听就是宁愿委屈自己个,也要为自家孩子考虑。 吴远当即接过老丈人的手提包,侧过身来,把老三位往楼上让道:“爹,李叔,赵主任,我的公司,咱不讲究这些。” 随着三位老乡跟着老板上了楼,晏菲这才心有余悸地坐下。 她生怕老板因为这几位老乡在楼下等了这么久,而迁怒于自己个。 尤其是老板还冲其中以为叫爹的情况下。 换在以前,杨支书是没有这个性子等这么久的。 可这次抚顺铝厂之行,磨练了他的性子,改变了他的想法。 没错,时代变啦。 只要能达到目的,赚到钱,等上一时半会的,又有什么? 赚钱不寒碜的。 等到跟吴远上了二楼,这各个房间里,探头探脑那么多员工,果然是个大公司! 尤其是会议室里,领头走出来那女人。 面孔虽然也是华人模样,但穿着打扮和气质一瞧,就不是内地人。 再加上这女人身后有几张面孔带着明显的东南亚特征。 看来幺闺女婿真的在跟老外开会。 更厉害的是,朱迪见到吴远领人上来,还主动问起道:“吴老板,这几位是?” 吴远只好道:“那我来介绍一下。” “爹,这位就是哈塞尔新加坡分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朱迪女士,后面这些都是她的设计小组成员。” “朱迪,这位是我老丈人杨支书,这是李叔,赵叔。” 朱迪一听,连忙主动伸手问好。 毕竟两位uncle无所谓的,可眼前这头一位毕竟是吴老板的老丈人。 千万不可怠慢的。 问候之余,朱迪当即道:“那吴老板,这边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就先过去了。” 吴远点头道:“亚运村宾馆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一会中午一块吃个便饭,就当是庆功宴了。” 朱迪嗯了一声道:“刚才邹主管已经通知过我们了。” 送走朱迪一行,吴远转身就把老三位让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先把华子递上,再把水倒好。 这才坐下来问起道:“爹,抚顺铝厂的丁主任,最后你是怎么搞定的?” 杨支书一听,就眉开眼笑道:“这还不简单嘛……” 随即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吴远耐着性子地听着,越听越觉着不简单。 毕竟真简单的话,能讲上五六分钟都不带停的吗? 这其中的曲折离奇和柳暗花明,全都是人情世故啊。 换上自己个,是绝对没这么久的耐心。 早就打电话找人找关系了。 所以吴远听完,忍不住道:“爹,早知道你们这么难,我就找人托关系了。” 杨支书伸手一拦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村里的事,不能样样都依赖你。不然,那像什么话?” “更何况,多出来跑跑,见见世面,锻炼锻炼,也没坏处。” 不得不说,这话也对。 吴远索性就不纠结了,直接问起道:“那爹,这次你们拢共弄到了多少吨铝锭?” 杨支书得意洋洋地道:“一百吨,每吨5800块,预付一半,剩下的,等货到了村里结清。” 吴远暗自一琢磨,这一百吨铝锭放到明年,就是至少一百二十万的利润。 对于村里来说,不少了。 可吴远总觉着差点意思,接着问起道:“那村里投委会账上还有多少钱?” 杨支书看了看李会计一眼,不由一愣道:“没啦!已经完成任务啦!” 这回轮到吴远愣了:“爹,我不是给投委会凑到了一百万么?” 杨支书不假思索地道:“是,账上是一百万不假。可投委会的钱,除了这回出来买铝锭之外,还要留出部分来,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和麻鸭养殖产业。” 这倒也没毛病。 毕竟吴远前阵子在村里,还跟老许头商量说,做好补贴两三年的准备的。 “这样吧,爹,等回去,让落雁再借点到投委会来。下半年有机会的话,上海那边再跑跑,争取再弄个二三百吨的。” 这话不仅让杨支书意外非常。 更是让李会计瞠目结舌。 赵富仁甚至忍不住脱口而出道:“那么多货摆在村部房子里的话,俺们就得常驻村部了!” 杨支书瞪了赵富仁一眼,这才回头跟吴远再次确认道:“这东西,真的会特别赚钱?” 吴远干脆道:“爹,货是你亲自跑的。不紧俏的话,会这么难跑么?” 在座的都是人精。 这个道理,谁能不懂? 杨支书回想着这次盯着丁主任的前前后后,这个丁主任真是各种好处没少捞。 这就意味着女婿的判断是正确的。 明白过来,接受之后,杨支书沉吟道:“等回去就办。” 随即转头对赵富仁道:“老赵,等回去你就把民兵都组织起来,家伙事都给我配上。吃喝拉撒都待在村部,半步也不要离开。” 赵富仁当即道:“没问题,老支书,包在我身上!” 谈完这些,吴远就一边给老几位续茶,一边道:“爹,李叔,赵主任,你们难得来一趟,一会中午咱们到附近的宾馆吃顿便饭。下午跟我到四合院去安置下来,我让明朝开车带着你们好好转转!” 说到最后,李会计和赵富仁的眼都亮了。 毕竟难得来到祖国的首都一趟,谁不想到处转转,瞻仰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更何况,不到长城非好汉。 来都来了,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当好汉的机会。 可是杨支书却道:“你的心意,爹领了。一会吃完饭,我去你家四合院看一趟。随后我们就去火车站,票买的今晚的,再不走,就白瞎浪费了。” “再说了,这货在路上,说到就到了。按说我们几个都得押着货走的,可不敢让货等人。” 吴远顿时惋惜道:“那太可惜了,爹。接货派别人去呗!” 杨支书摆摆手道:“不合适,毕竟那么贵的货,容不得一点差错。再说我们往后出来的机会多呢,逛BJ什么时候不行?” 话已至此,吴远也只能暂且作罢。 这时邹宁过来敲门道:“老板,亚运村宾馆那边都准备好了。” “知道了,我们现在就过去。” 第1244章 在家很厉害,在外更厉害 一听要去吃饭,老几位顿时起身要去拎包带上。 吴远连忙拦住道:“爹,李叔,赵主任,行李先放我办公室。吃饭的宾馆没多远,几步路就到。” 说完,才安排老三位出了屋,顺手带上了办公室门。 等到下楼出了公司。 就见马明琪先跑过来叫了一圈人道:“老支书,李会计,赵主任。” 老乡见老乡。 老支书顿时喜出望外地道:“你这丫头也在这儿呀!真是变化太大了,往跟前一站,跟那叫什么朱迪的,也没什么区别嘛!” 马明琪刚刚心里一喜。 就听老支书续道:“就是这眼界一高,今后对象怕是不好找,不好找。”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听得明琪顿时没了聊天的兴致。 反倒是明朝听在耳里,趁机道:“老支书,还真让你说着了。她呀,难找,难找!”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 就这样,说说笑笑间,抵达了亚运村宾馆。 老几位这趟出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抬头一看这宾馆,就知道这顿饭吃得肯定不是什么便饭。 杨支书更是心疼花费道:“既然是一顿便饭,何必到这种地方来吃?这么贵的地方,这么多的人,得花多少钱?” 不等吴远回答,就见值班的张经理热情地迎出来道:“吴老板,终于把您给等来了。” 张经理天生自带公关的气质,加上芙蓉衣巷公关装的加成。 一开口,就令人如沐春风。 这属实和她的工作内容,十分贴切了。 不仅如此,她问候完了吴远,当即转向身边的杨支书,主动伸出手道:“想必这位就是吴老板的老丈人杨支书吧?欢迎您到亚运村宾馆来。” 杨支书被人这么一关照,后续劝女婿、嫌贵的话全都咽下去,说不出口了。 不仅如此,张经理还接连问候了李会计和赵主任。 一个个,全都如数家珍的。 显然是提前做过功课。 杨支书也不得不承认,打自己到这边半小时不到的功夫,人家就能把情况摸清楚。 合该这钱让人挣去。 自己老三位这次抚顺之行,要是有这样的打探能力和效率,事情说不定早解决了。 一行人,走进亚运村宾馆。 张经理始终陪伴左右,尤其是在吴远身边。 杨支书看在眼里,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以女婿这般身家,这般人才,在外头受欢迎,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等随着张经理上了三楼餐厅一看。 好家伙,这顿便饭的排场,可不比村里娶儿媳嫁闺女的阵势弱啊。 尤其是一进场,杨支书就瞧见潘麻子人模狗样地走过来。 “老支书,听说您来了。我这特地跑来听听您的教诲!” 这拽文弄墨的,听得杨支书只斜眼看他:“潘麻子,吃了几天城里饭,就说都不会话了?” 潘麻子脸色讪讪,却依旧找补道:“老支书,我可是真想见您!” “要不一会吃完饭,到我那分公司看看,指导指导?” 杨支书看向女婿吴远。 吴远解释道:“腾达二建嘛,负责这次的亚运村大型商贸购物中心的建设工程。正好今天跟哈塞尔方面完成了设计定稿,下一步就是潘麻子带队干活了。” 潘麻子听着连连点头:“是是是。” 在老家人面前,他也不计较自己被人叫潘麻子了。 杨支书明白过来道:“等于说今天既是个庆功宴,又是个开工宴,那隆重一点,也是应该的。” 很快众人落座。 这么大的场面,自然是要有个由头。 于是负责总揽全局的张经理,在致完一系列的欢迎词之后,就把麦克风交到了吴远手里。 吴远接过麦克风,清了清嗓门道:“既然是要讲两句,那我就长话短说。” “今天呢,借我老丈人的一句话说是,既是个庆功宴,又是个开工宴。” “庆功庆的是,我们腾达和国际著名设计事务所哈塞尔,完成了亚运村大型商贸购物中心的主体设计和定稿。这集结了朱迪女士以及她设计小组的智慧,在此,向她们表示感谢!” 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朱迪也代表着哈塞尔和设计小组,起身颔首,接受感谢。 掌声敛止。 吴远的声音继续道:“开工开的,自然是这座国内首座全新商业模式的大型商贸购物中心的大楼。潘经理和他的腾达二建,将承担这一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共同举杯,预祝潘经理和他的腾达二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首个工程,创下开门红!” 吴远刚说完,就有人喝彩叫好。 随即是掌声再次响起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李会计凑到杨支书的耳边道:“在村里的时候,总觉着小远已经够厉害的了。没想到这出来一看,他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厉害!” 杨支书俩眼一瞪,理直气壮地道:“废话,也不看是谁的女婿!” 于是李会计也不由哼哼,故意刺激老支书道:“老杨头,摊上这么厉害的女婿,分明就是走了狗屎运了。” 杨支书有理有据地反问道:“狗屎运能有这么好?动动你那猪脑子。” 这俩老伙计相爱相杀的。 赵富仁在旁边,就静静地听着,不插话。 另一方面,他也是被这桌上的摆盘和美味佳肴吸引住了。 首都的大酒店就是不一样哈。 这菜不仅管吃,而且管看哈。 直到众人一起举杯,赵富仁这才慌忙地端起手头的玻璃盅。 到鼻尖一闻,茅台! 随即滋溜一下,就滑进嘴里了,一滴也没漏。 倒是杨支书那边一嗅到这顿便饭配的酒竟然是茅台,心里头就忍不住震惊。 便饭都这样喝? 那正式点的,得喝成什么样? 杨支书想不出来,干脆不想了,一仰脖子,先喝了再说。 好在酒是好酒,但大家伙真就没喝多少。 就连好酒的潘麻子都很克制,频频出击的,都没喝多少。 毕竟哈塞尔带队的是个女人,而且人家根本不讲酒桌文化这一套。 自然就叫潘麻子一肚子酒量毫无用武之地了。 总不能冲着自家老板使吧? 借他个胆! 第1245章 公私要分明,该省还得省 午后一点来钟。 亚运村宾馆的席面就结束了。 老三位跟着酒没喝多少,但见识绝对是涨的足足的。 从餐厅出来时,先前接待吴远的张经理甚至亲自提了四五份伴手礼过来。 吴远一看,这份心思,倒也是巧。 于是就让老三位各拿了一份,余下都退了回去。 张经理目的达到。 老三位与有荣焉。 众人皆大欢喜。 随后吴远在门口握别了朱迪。 后续的工程启动,作为首席的朱迪,没必要始终坐镇这边。 但有这个项目作为底子。 加上设计电脑化合作的提议以及推动。 双方常来常往,是少不了的。 随即潘麻子又过来拉着老三位,说了一圈的矫情话。 听得吴远只皱眉。 这潘麻子带上李鸿忠没多久,怎么别的本事没学到,竟学些虚头巴脑的功夫在身上了。 不过眼下当着老三位,不是说话的时候。 吴远只是强行打断了这个过程道:“爹,李叔,赵主任,我送你们到东城区瞧瞧,咱顺便也逛逛这北京城。” 一听这话,老三位自然是高兴。 到不了长城,好歹咱也瞧瞧这北京城。 起码回去之后,有个吹比的资本。 倒是杨支书想起道:“你那么忙,就别亲自陪我们了,叫明朝开车送我们就行。” 吴远坚持道:“你们难得来一回,咱也不差这一天半天的。” 于是一行四人回到腾达分公司。 门口明朝早已把老三位的行李取了下来,正放后备箱里放呢。 放完之后,转过身来,正瞅见老三位道:“老支书,李会计,赵主任,你们瞧瞧,是不是都在这里了?” 老三位故作镇静地扫了一眼,其实心情早已急不可耐了。 “在在在。” 吴远亲自为他们打开后座车门,“爹,你们只能挤一挤了。” 杨支书一瞧这空间,这座椅,“嗨,这不比咱们在火车上挤的宽敞多了?” 吴远顿时明白过来:“爹,敢情你们坐这么个长途火车,挤的是硬座啊?” 杨支书自觉失言。 这时候李会计解释道:“来的时候,跟着沉鱼一道睡了卧铺。这打抚顺回来,就说着能省点是一点,坚持坚持也就到了,所以……” 话未说完,吴远就做出决定道:“一会到火车站,我给你们都换了。这一夜的火车,坐着回去,身子骨怎么受得了?” “不用!”杨支书终于说话了,“咱们花的毕竟是投委会的公费,坐着苦一夜,就能剩下农村一家人半年的开销。该省还是要省的!” 说话间,老三位陆续上了后排。 吴远也随之拉开副驾做了上去,对于老丈人这坚持,他也没多做干涉。 “行吧。” 奔驰打北四环离开,面貌上依旧是城郊结合部的风貌。 等到了规划中的三环,再进了二环的轮廓。 四九城悠久而富有底蕴的风貌,开始展现出来。 虽然基建狂魔的威力,还没在这座核心城市身上展现出来。 但那满大街的四轮小车,随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形似肠梗阻的每个路口。 依旧让人感觉到这处城里的拥挤和繁忙。 感慨之余,老三位已经在后排讨论起东南西北来了。 吴远会心一笑。 这大抵是很多人到了一个新地方,都会发生的转向和适应过程了。 仨人争辩到最后,叫吴远来评理谁对谁错。 吴远才不接这个烫手山芋,转手抛给了明朝道:“他开车的,肯定不可能转向,你们问他。” 于是三张老脸,一致地看向马明朝。 马明朝看着观后镜里怼过来的三张老脸,最后无奈地给出了一个答案,“你们都错了,正面前才是北……” 好嘛,三个臭皮匠,完美地错过一个正确答案。 吴远绷着脸,忍着笑。 随即杨支书感慨开来道:“看来我们是真的老咯。” 李会计也充满自嘲道:“老杨头,你都抱孙子了,还不服老怎地?” 唯有赵富仁懵懵懂懂地开启了新话头道:“能在这样的城市落地生根,得有多不容易!” 杨支书一听,立马抓住道:“老赵啊,这话真叫你说对咯……” 就这样,老三位又跟着雀跃起来。 吴远倒是想给他们三颗烟,强迫他们歇一会。 结果人家接了之后,坚决不点烟。 生怕烟灰掉落,烧坏了椅皮。 吴远只好把掏出来的打火机,又放了回去。 好在这一路说说笑笑,吵吵闹闹,过得也是飞快。 正自意犹未尽间,就见奔驰拐入东城区胡同。 霎时间,天地间变得幽静起来。 颇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意趣来。 老三位瞬间安静下来。 杨支书心里一动,问起道:“小远,这里距离广场有多远?” 吴远笑道:“不远,走几步路也就到了。” 走几步路肯定是夸张了点。 但相对于偌大的北京城来说,此处距离老一辈都心驰神往的地方,指定是不远。 说完,吴远续了一句道:“一会咱喝口茶,我带你们去转转。就捎带手的事。” 这是生怕他们怕远不去。 这么一说,老三位也就没了反对,隐隐间生起期待来了。 说话间,奔驰怼到了四合院门口。 吴远径自推门下车道:“爹,李叔,赵会计下车吧,到了。” 老三位意犹未尽地下车,打眼一瞧,一口一个好家伙。 等到吴远拿着钥匙开了门,瞧着里面的别有洞天,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会计走到照壁处,就断定道:“小远,你这四合院,整得跟过去那大户人家,有什么区别?” 言下之意,也就是没什么分别。 但吴远却笑而不语道:“李叔,你们接着往里走,继续看,就知道有什么区别了。” 老三位进入前院,越过二道门。 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道:“这套院子打外头看,跟过去大户人家的院子没什么区别,看着跟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院子似的。可实际上,这装修,这风格,可现代多了。” 看到这里,杨支书一下子又感同身受地提了另外一个关键点。 “这院里,是不是跟你家小楼一样,洗澡上厕所都能在家里,不用去外头的公共厕所?” 第1246章 逛了这个地,就算没白来 对于老一辈来说,关注点在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事上,一点毛病都没有。 吴远欣然道:“爹,那是当然。” 说完吴远就快走几步道:“爹,你们现去凉亭那边坐一会我把门窗打开透透气。” 边忙活边解释道:“你们别看这皇城根下,见天地刮沙尘暴。每回走的时候,这门窗要是不关严实了,等回来屋里都能成沙漠了。” 这话自然是有夸张的成分。 但这年头首都沙尘暴也是真的厉害,就是了。 “也就是你们赶巧,碰上今儿个好天气。” 赵富仁抬头望天,连天空都看不真切,一切都灰蒙蒙的,这也算是好天? 李会计倒是看着满地干干净净的院子疑惑道:“你这院子里,也没你说得这么夸张啊!” 这时吴远开完门窗回来,给老三位一人散了根华子。 随即拨着打火机递过去道:“李叔,我这院子平日里有人帮忙照看着。” 杨支书点着了烟,吧嗒一口,看向凉亭下的鱼池道:“哟,这还有鱼?” 吴远嗯了一声:“几条锦鲤,搬家的时候,朋友送的。” 等到一根华子抽完,吴远把老三位让进正房。 亲自泡了壶茶,给几位润润口。 润过之后,就带着老丈人,任由李会计和赵富仁跟着,把四合院的里里外外逛了个遍。 起初老三位还看得有滋有味,有说有笑的。 看到后来,直接给他们看沉默了。 原本村里那栋吴家小楼,已经够村里其他人家追赶十好几年了。 相比之下,这一栋京城的四合院,竟成了他们永远都触摸不到的天花板了。 回过正房茶室。 吴远又给三人续了壶茶,就听老丈人问起道:“这样的院子,你还有一套?” 吴远点头:“另一套稍微远点。” 震惊之余,马明朝也回来了。 老三位甚至不知道明朝的去而复返。 所以杨支书还问起说:“明朝你停个车,怎么磨蹭到现在?是不是外头不好停车?” 马明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就显得有些支吾。 吴远只好当即挑明道:“爹,我让明朝出去买了点特产给你们,回头给带回去。” 杨支书当即要推辞。 直接被吴远一言封喉道:“这次到东北,你们什么特产也没带吧?妈正搁家等着呢!” 这话不止让老丈人沉默了。 甚至让李会计和赵富仁也跟着沉默了。 谁家还没个眼巴巴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八卦老娘们呢?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的,空着手回去,确实不妥。 杨支书当即道:“我把钱给你,既然是要带特产回去,哪能叫你花钱?” 李会计和赵富仁一听,也纷纷表态。 吴远笑道:“爹,李叔,赵主任,跟我还见外?再说一点小特产,能花多少钱?” 老三位讪讪地笑了。 杨支书紧跟着道:“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边的土特产是真的多,也真的好。要不是这次出来办事,把钱花得差不多了,我指定要带点回去的。” 李会计和赵富仁纷纷跟着附和。 吴远自然也知道。 什么老山参,鹿茸,鹿血之类的。 当即安慰道:“没事,爹,等以后有机会再买。” 回过头来,吴远对马明朝道:“你坐下喝口水,一会我们就去广场逛逛。
相关推荐:
皇宫太监:我能召唤影子军团!
我身边的那些诡异事件
涅世极巅
拽少爷,离我远点
爱情,独角戏(上)
咆哮千金
还俗无罪
酒酿小圆子
这条街最靓的崽[团宠]
抱得魔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