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话本身吴远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 只是卞孝生依旧不敢托大道:“借吴老板吉言了。就怕今年的雨水天气仍旧频繁,缫丝厂的生产再度受到影响。” 这话说得,仿佛去年缫丝厂的拉垮,全都是拜天气所赐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天气,也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毕竟北岗地处淮河中下游的地势,防汛问题不能得到永久解决,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 吴远思忖道:“据我所知,苏北几个县市正在筹谋规划灌溉总渠工程,咱们县的防汛抗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的。” “不过在寄希望于外物之前,咱们首先还是得靠自己个自救。这方面,恐怕魏厂长得多费费心了。” 茶过一巡。 魏国发眼见缫丝厂的话题也聊得差不多了,便趁机起身道:“卞书记,吴老板,你们接着聊,我去找杨副厂长聊聊。” 吴远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 更何况,这有可能是卞孝生和魏国发约定好的。 果然,等到魏国发出去。 卞孝生这才提起道:“吴老板,听闻梨园村今年出门打工的壮劳力走了不少。” 接着不等吴远回应,就径自续道:“当然,我知道这是好事,起码能促进贵村人均收入的提高。” 吴远也就不急着表态,静等着卞孝生的下文。 “我还听说,就算留守下来的村民,也有着自己的打算。要么选择饲养鸭子,要么打算养殖小龙虾。如此一来,梨园村今年的种桑养蚕任务,别说是完成了,怕是连去年都不如。” 吴远耸了耸肩,心道你倒是了解得挺清楚。 眼见吴远压根不表态,以不变应万变。 卞孝生只能续道:“当然了,今年乡里也不打算对梨园村的种桑养蚕任务制定什么硬性目标了。只是希望一点,吴老板能帮我做做老支书的工作。” 吴远听到这里,再不说话,也不合适了:“卞书记,有话直说,我一定带到。” 卞孝生总算是松了口气道:“如果今年梨园村在饲养鸭子或者养殖小龙虾上,取得了成功,我希望村里能有不吝分享成功的经验,以便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原来是这事。 正手推不动了,干脆反手搂一把! 吴远当即表态道:“卞书记,如果只是这点希望,我就能给你表个态。只要其他村的村民,服从管理,愿意学习,我们村欢迎他们加入到这两项特种养殖中来。” “同时,我们村会统一提供种苗,承诺收购,让愿意参与进来的村民,不用操心源头和终端的问题,只需要全身心做好饲养和养殖工作。” 卞孝生听着忍不住心儿狂跳。 这条件,别说是别的村村民了,就算是自己听了,都有点心动。 不过吴远还是补充了一句:“当然了,卞书记,话说回来。甭管是养鸭子,还是养小龙虾,都跟种桑养蚕一样,需要吃苦耐劳。” “毕竟这天底下,从来没有直接掉馅饼的好事。” 第1101章 好话一箩筐,实说仅三句 送走卞孝生和魏国发,吴远参加了厂里组织的开工启动会。 参会的主要是各生产车间、各部门的骨干和干部,人数多达五十来人。 但会议时长却短小精悍,只有短短半个钟头。 在这半个钟头中,杨沉鱼作为主管销售的副厂长,讲了足足二十分钟。 杨国柱作为全厂行政和后勤的副厂长,讲了七八分钟。 而吴远身为老板,只讲了三句话。 “过去一年,盼盼家具成为省优部优、全国驰名商标,大家伙辛苦了。” “今年,盼盼家具成为央视的标王产品,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这样的话,年底我也好给大家伙发奖金,发福利!” 话音刚落,鼓掌声骤然响起,并且经久不息。 四五十人的掌声,愣是鼓出了大礼堂上千人的感觉。 杨沉鱼看了看二叔杨国柱。 那眼神不言自明。 等于说咱们爷俩好话说了一箩筐,还不如老板只说三句话的。 启动会结束。 全厂立刻投入紧锣密鼓的生产前检查和准备过程中。 吴远回到办公室,电话紧跟着响起来。 接起来一听,只从一个喂字,吴远就听出了黄琦雅的声音。 “姐,你们到香江了?” “已经抵达三天了!”黄琦雅冷淡的声音里,透着三分不屑,七分凉薄。 吴远不仅不以为意,而且颇为欣慰地道:“姐,看来你们已经为几天后的丰厚回报,做好了完全的准备。等元宵节那天,我在上海给你们庆功!” 黄琦雅依旧回应寥寥,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而旁边的江静声音却难以自已地传过来道:“老板,真的吗?” “当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紧接着李媛的声音却传来道:“老板,我想休假!” 黄琦雅眉头一皱。 吴远却从善如流地道:“是是是,休休休。也该给你们这些小姑娘一些时间,去找个对象,谈谈恋爱了。” “欧耶!”李媛欢呼。 江静也跟着欢呼,虽然迟疑了片刻。 唯独黄琦雅冷静地问:“那我呢?”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姐,等这次香江归来,以你的身价,上海男人已经配不上你了。” 挂了香江的电话,吴远额头不由微微见汗。 每回给黄琦雅和颜如卿打电话,都得搭着一万倍小心。 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转眼一天疏忽而过。 吴远下班回到家,正碰上老丈人杨支书背着俩手过来吃晚饭。 散烟过去的同时,就把卞孝生的想法说了。 杨支书富有节奏地在烟盒上磕了磕华子,嘴巴一撇道:“他倒是左右都不耽误!” 虽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但吴远知道,老丈人不反对,就等于是应了。 毕竟别的村真有人愿意加入麻鸭养殖或者小龙虾养殖的话,只会增加规模养殖的优势,有利于村里进一步提高话语权。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至于说外村的人不服管之类的问题,那就更不是事了。 老丈人连卞孝生都忌惮,外村那些想要挣钱的村民能比卞孝生更厉害? 说话间,爷俩走进吴远小院。 也没进小楼,就在院子里的发着芽孢的葡萄架底下抽烟说话。 杨支书趁机道:“海洋这孩子挺靠谱,种蛋的事儿已经联系好了。现在问题是,让村里派个人去接货。” “在省城?” “倒不是,”杨支书摇摇头道:“省城下面的农村,距离省城大几十公里。” “那村里准备派谁去?爹你要亲自去?” 吴远问出此话,也正是因为麻鸭养殖一直是杨支书牵头负责的。 结果杨支书连连摇头:“我不去,我让老许头去了,正好他带着他侄女一道去。” 吴远哦了一声。 这也没毛病。 说话间,奔驰车怼到了小院门口。 杨落雁推门下车,一见丈夫已经回来了,不由连连道:“新年开工投产,事情实在太多了。” 吴远随口道:“忙,你就晚点回来,不要紧的。” 杨落雁却道:“那不行!孩子们没几天就要各回各家了,我不得抓紧机会,多做点好吃的给孩子们?” 吴远反问道:“过不了半年他们又来了,你还怕没这机会?” 饶是如此,杨落雁还是多做了俩道菜,以至于吴家小楼的晚饭,一直到七点钟才开始。 年前年后这段时间的小住。 旁的孩子看不大出来,但钟文强是肉眼可见地圆润起来。 连带着个头上也稍有蹿长。 照这个势头下去,这个外甥将来身高兴许能更高一点。 转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老许头带着许慧琴,就赶到了吴家小楼门口。 定好了今儿搭吴远的车去县里坐车,这爷俩生怕赶不上,误了时间。 吴远给这爷俩开了门后,递上一根华子,不由失笑道:“许叔,你们起这么早,是怕我不等你们?” 老许头接过华子道:“那倒不是,主要是你一个大老板,日理万机的,怕耽误你的正事。” 这话倒让吴远收起玩笑的心思了。 领着老许头和慧琴进了屋,刘慧和杨落雁娘俩正在准备早饭。 杨落雁特地多煮了十来个鸡蛋,准备叫老许头和慧琴一回走的时候带上。 结果这俩人直接露出自己包袱里的熟鸡蛋,反倒叫杨落雁白煮了。 最后只能便宜几个熊孩子了。 不多时,杨支书过来吃早饭,一开口调侃老许头,却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别开生面了。 “头回做俺闺女婿的豪车,你真怕是不赶趟呀!” 结果老许头理直气壮地道:“早不是头一回了!上回……” 至于上回什么坐过,吴远也不记得了。 但俩老头拿这种幼稚的事斗嘴,就让许慧琴特别想笑。 早饭过后。 两辆车陆续出发。 吴远在盼盼家具厂门口下车,叮嘱着马明朝直接把老许头和许慧琴送到彭城火车站。 老许头还坚持说:“小远,你给我们送到县汽车站就行。我俩做车去火车站,也没几个钱。” 吴远拜拜手道:“许叔,明朝正好没事,捎带手的事。” 老许头推辞不掉之余,不由一脸激动。 这下豪车,咱也坐个够本了! 第1102章 我一正主任,要你教做事? 老许头这一走。 村里炕房的粉刷消毒和修建工作,只能落到了杨支书的头上。 好在自打兴旺家具厂搬走,村里的房子并没有闲置太久。 个别零星漏雨的地方,也只是部分瓦片碎了,换掉即可。 除此之外,就是要在屋里南墙和北墙砌个两排炕床,然后用石灰粉刷,做好门窗的密封。 这点工程量不大,技术也不难。 随便找个瓦匠二把刀就能做。 可即便是二把刀,如今在村里也不好找。 最后杨支书只能打电话给吴远,吴远直接叫钟振远派俩人去帮个忙。 结果钟振远直接派了一个小队,足足七八个人。 毕竟是老板指派的任务,谁敢怠慢? 至少钟振远不敢。 所以原本两天的工程量,一天就完工了。 吴远下班回到家,吃过晚饭,就被老丈人拉到村部,观摩这一天干下来的成果。 好家伙,内院的厂房被这么一修葺,还挺有模有样的。 爷俩逛了一圈。 就听村部办公室电话在响。 杨支书咕哝着开了锁,接起来一听,恰是老许头打过来的。 一听到杨支书的声音,老许头就乐了:“老杨头,这电话还真叫我打对了!” 杨支书没好气地道:“我要不是刚好过来看炕房,你这时候打电话,鬼才给你接!” “说到炕房,”老许头当即道:“我打电话就是跟你说炕房这事的。” “明天我和慧琴,就能带着这一车的种蛋回去了!你那边炕房得加快进度,这么宝贵的种蛋,可不能放置太久。慧琴说了,影响那什么率。” 许慧琴的声音在旁边传来道:“孵化率!” “对对对,孵化率!” 电话那头爷俩声音刚落,电话这头杨支书就志得意满地道:“炕房已经修好了,一天完工了!就等你们把种蛋运回来了。” “什么?”老许头明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转念一想,加之看向大侄女许慧琴的口型,顿时恍然大悟道:“是小远帮你找的人吧?这算什么本事?这不算本事!” 这俩老头子,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乎本事不本事的。 杨支书继续激将道:“有本事你也一天修好试试?” 对此,老许头底气严重不足。 好在这时候许慧琴提醒了他一句,老许头立马趾高气扬地道:“既然炕房修好了,慧琴说了,你明儿一早让人把炕烧起来,把砖炕尽快牢固的同时,先把屋子烧暖和了。” “等咱们晚上车子一到,种蛋直接进炕房,一刻也不耽误!” 杨支书一听,只能强压着不耐,连连道:“知道了,知道了!撂了,撂了!” 挂了电话,杨支书还犹自不忿。 咕哝道:“这老许头,明明我才是投委会的正主任,他一个副主任,老是教我做事!” 吴远失笑着劝慰道:“爹,都是为村里办事。你还跟许叔较这个劲?” 杨支书吧嗒一声,吐出一口烟雾道:“你不懂,这两件事里,他老许家慧琴起了不小的作用,把老许头得意的不行!” 吴远点点头:“这话不假,慧琴却是挺重要的。” 杨支书却不屑道:“没你的支持,慧琴这孩子能学成归来?” 吴远打了个哈哈,“爹,不说那话。” 随即转移话题问道:“明儿烧炕,要不要我派人过来?” “那不用,”杨支书对此直摇头,“瓦匠木匠不好使,但会烧火烧炕的老娘们,村里面一把抓。” 翁婿俩说着,走到村部门口。 就手关上村部大门,落了锁。 杨支书转身冲西走道:“我回去了,你别送了。” 吴远又给老丈人补了根华子,随即目送他远去,这才掉头往东走。 结果没走几步,就见星夜里一辆车宛若幽灵般地迎面驶来。 吴远心生警兆,条件反射般地跳到路边。 饶是如此,那辆车还是直直地冲自己怼来。 好在关键时刻,灵犀一抓,从未落空。 吴远一伸手,就牢牢抓住了那辆二六坤车的车把头。 然后另一只手精准地挡住了前冲之势不减的车主宋校长,自家孩子干妈。 “宋老师,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家?” “啊?刹不住,根本刹不住!” 宋春红这明显属于情急之下,答非所问。 于是吴远又强调了一遍道:“我问你为什么这么晚还没回家?你这是打哪儿回来?” 宋春红这才定下神来道:“我,我从学校回来。一个寒假,学校里多了不少枯草,我本想随手打理一下,谁知道不知不觉就天黑了。” 吴远松开车把,失笑道:“你好歹是堂堂一副校长,这点小事,何须劳烦你自己动手?” 宋春红思路依旧没打开道:“可董老师、葛老师都行动不太利索,单单叫鲍老师和孙主任,跟我一起干,感觉有失公平。” 吴远摇摇头道:“不是叫他们来干。而是你等开学头一天,叫高年级的学生,从家里带上镰刀、铁锨来,来一场劳动教育课,不就完了?” “现在村里谁家孩子没打过猪草,没挖过地?人多力量大嘛,何至于你一个人忙到天黑,也不怕挖到辣条什么的……” 宋春红愕然道:“你怎么知道?” 吴远也是一脸离奇道:“你真遇到了?” 宋春红点点头,明显有些惊甫未定地道:“冬眠的,叫我挖到了。” 怪不得,怪不得。 事情已经过去了,吴远就不在多说了,只是让开路道:“赶紧回去吧,再晚点,大娘又该担心了。” 说完才问道:“用不用我送你?” 这般问话,宋春红指定是不能让他送了。 转天一早,是正月初十,2月24日。 杨落雁照旧去厂里了。 但吴远却没出门,因为又到周日了。 所以吃过早饭,就溜达到了村部,眼见着老丈人杨支书指挥着村里的一大群老娘们,抱柴,烧炕。 那家伙,事情不大,场面不小。 整的轰轰烈烈的。 吴远给同样看热闹的李会计递了根烟道:“李叔,这个忙多久了?” 李会计悠然道:“有一会咯!” 随即不以为然地道:“你说,烧个火能有多难?这帮老娘们,愣是半天没点着火,到现在还在燎着烟……” 第1103章 家里事情多,外面事业大 对于李会计的话。 吴远难得地没有赞同:“李叔,这炕床可是昨儿刚砌出来的。里头都还没干呢,引火指定是不容易。” 李会计嘿嘿一笑,转移话题道:“老许头说今儿种蛋就能运回来了,这么快的么?” 吴远也没揭破他,顺着话茬点头道:“嗯,这次海洋出了大力,亲自给牵的头绪,陪着跑前跑后的,没少忙活。” 李会计啧啧道:“这要是真成了,真是老许家祖坟冒青烟了,竟然说了个省城的女婿。” 吴远哈哈一笑,笑完之后,就出其不意地道:“许叔,你是不是也这么说过我爹?” “不是不是,”李会计连连否认,随即就在吴远不想揭穿他后,才话锋一转道:“老杨家那祖坟上的青烟可不是才冒的,一直冒着呢!” 说话间,一阵北风吹来。 带动着炕房山墙边上的烟囱里浓烟袅袅升腾。 不多时,浓烟变淡变虚。 炕房这头烧柴的喧闹声也小了下来。 杨支书拍拍身上,从人群中走出来,就见吴远和李会计在看热闹。 于是接过吴远散过来的华子,就针对李会计道:“老李,贷款的事情怎么样了?” 李会计立马正色道:“跑了两趟,乡里头信用社说借钱没问题。但只肯跟咱们贷款额度的五分之一,磨了好几次,饭也请了,都没磨下来。” 杨支书俩眼一瞪:“五分之一,打发叫花子哪?” 随即借着女婿的烟头对了火后,啪嗒一声抽了一口,这才心思一转道:“这样,你去找卞孝生。他不是找小远跟我打招呼的么?那得先表现出点诚意来。” 李会计知道卞孝生的那一搂目的是啥。 所以才愈发惊讶道:“老支书,这事能拿住卞书记吗?” 杨支书连琢磨都不带琢磨地道:“你先问问,万一能拿住呢!” 接着才补充道:“被什么事,都指望着小远出面。一个小小的乡信用合作社,值当小远卖面子么?” “是是是,”李会计只能连声应道:“回头我再去乡里一趟。” 回过头来,杨支书又问起吴远道:“听说前两天来砌炕床的师傅,要去明军家里盖房子?你在北岗搞个建筑公司,就是为了干这点小活?” 这话不好听。 但吴远并没有否认道:“腾达三建的确是要兼顾着北岗本地大大小小的工程,也为了弥补咱们村,乃至乡里的劳力空缺。总不能咱们的瓦工和木工都出去为别的地方盖房子、装房子和打家具了,反倒把自己家乡落下了。” 李会计赞同道:“还是吴老板考虑得周到。这事腾达三建不干的话,明军就得回来,另外找人盖房子。到时候说不定得花更多的钱从外头招人,盖得房子还未必见得好。” 这的确是吴远的考量。 所以他并没有反驳,而是续道:“不过现在地还冻着,暂时盖不了。” 杨支书似乎接受下来,顺势问道:“那得等到春暖花开?” 吴远笑着摇摇头:“那倒也不至于。等钟振远把子公司筹备好,直接采购机械过来,到时候直接机械化。” “毕竟就算明军家里能等,家居港工程可等不了。早点开工,工人们心里头也早踏实。” 杨支书又问了:“准备什么时候走?” 虽然家里事情不老少,但杨支书知道,自己这个女婿,早晚得到外面去。 因为外面的事业更大。 吴远思忖着道:“孩子们过两天各回各家,我随后就走。” 杨支书思忖道:“今天初十了,孩子们过两天十二走。你十三走?不行,十三不能出远门。要走再晚一天,或者更早一天。” 正月十三不出远门。 吴远没想到,老丈人也看重这个。 当下无可无不可地道:“那就十四走吧。” 打村部离开,吴远回到家中,意外地没见到外甥、外甥女们在外头撒欢。 走进小楼之后,才发现。 一个个,除了文勇之外,全都在赶寒假作业。 茶几上,餐桌上,甚至搬个椅子当桌,自己直接坐地上。 写的那叫一个认真,一个投入。 主打一个假期玩的多疯狂,此刻就补得多发奋。 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更何况,还有钟文勇这个学霸帮着辅导提点。 可谓是得天独厚了。 唯一的难处就在于日记了。 日记这东西,文勇没法指点。或者说指点了,到头来,还得靠自己个。 吴远瞅了一眼。 钟文强的日记,简直就是写了个菜单。 把每天在舅舅家早饭、中饭和晚饭吃什么,全都记录下来了。 得亏自家食材够多够丰富,几乎没怎么重样的。 倒是让他取了个巧。 跟钟文强差不多的熊武,菜单没得记了。 干脆记录在老舅家,每天见到什么人…… 好在写日记的,就这俩稍大一点的孩子,其他人都不需要写。 否则,吴远真不知道,这帮外甥、外甥女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实在难崩。 转眼到了下午三点。 吴远在家中小憩刚醒,就听到了小楼后面村道上的动静。 揉揉眼出门一看。 好家伙,是老许头和慧琴押着装有种蛋的车子回来了。 卡车行驶在石子路上,不敢开快,生怕磕着大石头,颠坏了种蛋。 以至于村里不少预定了鸭苗的家里,都闻声出来,跟在车旁,一起往村部走。 吴远不疾不徐地跟在车后。 看着护着卡车的村民们越来越多,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喜悦。 不由有些恍惚。 有多久没见到这般盛况了,记不清了。 但这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格外动人,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不多时,卡车开到村部,拐进院内。 吴远随之进了院子,这才被从车上跳下来的许慧琴看到了:“吴老板,你也来啦!” 吴远点点头:“你们辛苦啦!” 许慧琴撩了撩纷乱的发丝,连连摇头道:“不辛苦,海洋都把事情安排好了。我跟大伯什么心也没烦,净跟着吃吃喝喝了。” 吴远思忖道:“这么多种蛋,不可能没有损伤吧?” 许慧琴实话实说道:“损伤在所难免的。所以我们多订了一半的量,这一路又特别小心,估计问题不大。” 第1104章 相同的一幕,不同的心情 二人说话间。 就见村里跟来的村民们,以及原本就在烧炕的老娘们,在杨支书和老许头的安排下,就要把种蛋往炕房里搬。 许慧琴见状连忙喊了一声:“别急,老支书,大伯!” 随即转头对吴远打了个招呼道:“吴老板,我先过去……” 话未说完,就被吴远催促道:“你去忙吧,这事他们都得听你的。” 许慧琴连忙小跑着过去。 先跟杨支书和老许头道:“叫大家伙先把种蛋搬下来,搬得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 “千万不要咱们几百里路运过来没坏,反倒在搬下车最后一步砸坏了。” 杨支书一听,立马嚷嚷道:“一个个都小心着点,这种蛋可比你们家的普通鸭蛋要贵多了。摔坏了,你们赔不起。” 没有什么,比上升到赔钱难度上,更有说服力了。 杨支书说完,扭过来头来问:“那慧琴,接下来,怎么个章程?” 许慧琴道:“老支书,我先到炕房里看看温度和湿度。合适之后,咱们再把草铺满炕床,然后把种蛋搬过去,一一铺开。” 杨支书当即道:“那你赶紧去,我们都听你的。” 卸货的进度被强行打断。 村民们依旧兴致勃勃地议论着。 仿佛手里头搬得不是种蛋,而是致富的法宝。 不多时,许慧琴叫停了烧炕的举动。 开始安排人回去拖稻草,往炕床上铺。 问题是拖谁家的? 毕竟挨家挨户攒的草垛,都是为了烧火做饭用的。 最后杨支书拍板,捡距离村部近的草垛子先拖,事后村里统一给补贴。 有钱拿,自然就没了阻力。 毕竟没了稻草,烧火做饭的柴火,哪里不能捡? 结果这一路洋洋洒洒,拖了近一个钟头的稻草,才将将把炕床上铺满。 等到稻草也温乎了,许慧琴这才点头应允道:“种蛋可以往里进了!每个人把种蛋框端到炕床上,一一铺开,像我这样。” “遇到坏的话,大伯你拿个桶,专门收集坏的种蛋,顺便记录一下数目,咱们得清楚运输途中的损耗。” 于是,一大群人开始忙忙碌碌。 那热闹的场景,无异于当年大集体大生产那会。 只是人的劲头又各有不同。 看起来令人忍不住恍惚。 一通忙乎,直到傍晚天色擦黑。 数字才统计出来,一路上的损伤率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这样,即便按照最低孵化率75%来算,最终的麻鸭鸭苗,依旧能够涵盖村里的订单需求。 至于慧琴照顾的好,孵化率每提升一点,那都等于是净赚的鸭苗。 转眼间,两天过去。 正月十二号这天,吴远刚到厂里。 钟振远就赶过来,兴高采烈地汇报了子公司的筹备情况。 由于一路绿灯,各项手续审核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全都办得很快。 如今就剩下选址。 钟振远却打算把腾达三建的办公室,直接选到家居港工程的工地上。 吴远知道,这是钟振远在跟他表决心。 但依旧表态道:“事急从权,暂时可以先这么办。等到后面条件成熟了,还是得有个固定地方,哪怕是几间办公室,一个小院子了。” 跟着过来的袁涛,帮腔道:“钟经理也是想减少公司和工地之间的徒劳奔波。” 吴远点点头道:“也对,你
相关推荐:
霸道仙路
影后虐渣成神记
酒酿小圆子
上门龙婿
酷酷上司不给爱
观生镜
请你一枪崩了我
少年仔 完结+番外
爱情,独角戏(上)
抱得魔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