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都市神级仙尊 > 第51章

第51章

还挺有担当! 吴远也不强求,总得让她慢慢适应自身角色的变化。 结果临到傍晚时,蔺苗苗电话打过来了。 赵果接起,递过来,冲着吴远做了个口型。 吴远就有了心理准备。 但一接过电话,还是被蔺苗苗那激动的语气给惊到了。 “老舅,你什么意思嘛!” “你先说清楚你什么意思!”吴远也不惯着,“另外,别忘了我是你老板之前,首先是你老舅。注意你说话的态度!” 这语气,听得电话那头的蔺苗苗差点委屈哭了。 不过的确是她态度不好在前。 但该问的事,她还是会问:“听说你给兴旺家具厂投建个100亩的大厂区,又设计了很多新家具,准备年后主推。那你置曼迪菲家具于何地?” 吴远听完,这才明白。 原来是觉得自己被舍弃了。 “公司决策层面的事儿,本来没必要给你解释。但是作为老舅,我不得不提点你两句?就不能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我会把你调到一个不挣钱、被放弃的厂子白忙活么?” “老舅~” “行了,遇事多动动脑子!撂了。” 第198章 蔺苗苗:我要惊艳所有人 挂了蔺苗苗的电话,吴远没觉着有什么。 倒是把旁边的赵果吓得够呛。 没想到老板也有好凶的一面,连亲亲外甥女都照骂不误。 相比之下,席素素挨说的那几句,已经很温柔了。 赵果的反应,吴远没在意。 他只是觉着,最近大外甥女有点飘,不怎么踏实。 也是,厂子发展到现在,一直都很顺利。 这让她们这些未经过波折和危机的孩子,误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兴旺家具厂就能理所应当地经营下去。 曼迪菲家具也该理所应当地成为向大城市攻城略地的重心。 其实哪来那么多理所应当? 要不是自己习惯了走一步、看三步,把未来几年的危机都考虑在内而已。 兴旺家具厂早就倒在今年的私企整顿大潮中了。 哪还有后面这一波续命操作? 这孩子,纯属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骂她一顿都是轻的。 与此同时,挂了电话的蔺苗苗,真的开始了动脑思考。 在她看来,曼迪菲对上盼盼。 一个假洋牌子,一个本土品牌。 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 无论如何,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关系。 席素素能做的事情,她同样能做! 想到这里,蔺苗苗决定,跟马明琪一样,去大学蹭点设计方面的课程,厚积薄发。 然后惊艳所有人,尤其是老舅。 哼! 吴远没料到,大外甥女这个大聪明,能想到这个方向去。 他在家具厂待到下午五点钟,就起身回家了。 一路上,车也不坐。 信手溜达着,遇着村里的大叔大爷些长辈,敬上一颗烟,聊上两句。 这样回到家时,差不多六点来钟。 俩孩子嗷嗷地过来要他抱着。 尤其是玥玥,已经能在人为启发下,叫出粑粑这个词。 即便如此,每叫他一回,都能叫他乐上半天。 小江就时常有些捉急,叫不出来吧,还鹅鹅鹅地鹅上半天。 吴远逼得急了一些,还时常被刘慧护着:“该张口的时候,孩子自然就张口了!” 说话间,媳妇杨落雁就回来了。 这段日子,服装厂已经走上正轨了。 虽然没有盼盼家具那般大兴土木地动工,但服装厂已经从当初6人的小作坊,发展到100人的大车间了。 服装车间是跟县服装厂租的,里头缝纫机、锁边机、烫台都是现成的。 真正做到能省则省。 要不是县服装厂濒临倒闭,里面猫腻太多,工资都发不出来,杨落雁甚至想要直接找县服装厂代工。 好在现在也没太大区别。 新招的女工,大都是从县服装厂破釜沉舟出来的熟练工。 干起活来,不叫人烦心。 这就叫杨落雁很是感慨,拥有着这样一批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县服装厂居然能发展到如今揭不开锅的地步。 晚饭时。 杨落雁聊着聊着,就忍不住道:“对县服装厂了解的越多,我就越想把它买下来。” 此话一出。 顿时把过来吃晚饭的老支书吓的够呛。 端到嘴边的二锅头都洒了也顾不上,直接贯在桌面上道:“这事,你想都别想!” 杨落雁也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语能引起这么大反应。 转头求助似的,看向老公吴远。 吴远拿起酒瓶,重新给老丈人倒满,这才道:“你现在想买它,说明你对它还不够了解。你只看到了它有价值的一面,譬如经验丰富的员工和配套完美的车间。” “但你没注意到厂子的积重难返,财政上的窟窿,以及背负的养老负担。县服装厂毕竟是国有企业,不像买一个私人厂子那么简单的。” 杨落雁吐了吐舌头道:“这我还真没想到。” 杨支书老怀甚慰地道:“没事多跟小远学学!这经验,这眼光,这格局,毕竟是跟县长谈笑风生的人。别总是有了一点点成绩,就飘飘然了。” “知道了。” 晚饭吃完,吴远溜达着把老支书送回家。 其实主要是为了饭后消消食,溜达溜达。 一路上,老支书不停地叮嘱吴远:“落雁那边,你多替她把把关。宁愿少挣点钱,也不要轻易过线。” 吴远点头:“放心吧,爹。” 结果夜深人静时,夫妻俩靠在一起。 吴远重提起县服装厂的话题时,却道:“其实县服装厂不是不可以买,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杨落雁一听就来了劲,“老公,还是你最好了!” 吴远却一脸慎重道:“但我吃饭时提的那些问题,他们也不是不存在,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你如果真想买,就得从现在开始去,真正了解它。” 改开之后的这一波国有资产变卖重组,纵使有着中饱私囊的一部分,也有着逆袭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是一个巨坑,坑到了一个又一个天真的投资者。 “我会的,老公!”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是什么?” “健美裤不可能永远畅销,你的芙蓉衣巷必须找准下一个潮流点,准确地引爆,才能在上海女人的心目中站稳脚跟。” 没想到,提到这里,杨落雁一脸自信地道:“这人家早就想好啦!” “哦?” “牛仔裤!现在港台电影里都这么穿。” 吴远点点头:“牛仔裤确实是长久不衰的一种潮流,但它不是女人专属。其实还有另一种服饰,很快会成为女人追捧的时尚潮流。” “那是什么?” 杨落雁迫不及待地问,吴远却卖了个关子道:“等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跟我还卖关子!” 杨落雁很是不悦,开始对老公开始‘严刑逼供’。 吴远被再三抓住把柄,深度套牢,却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 是男人,就要硬到底。 其实不是吴远不想说,而是那种女人的衣服,说起来简单。 但如何能达到引爆潮流的效果来,他也说不上来。 九十年代流行的很多时尚,都有着其天然的叛逆性,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身处那个时代,那个境遇下,实在难以理解。 现在说出来,媳妇不相信不说,还得疑神疑鬼地琢磨,他到底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到时候再逼问起来,他真就是百口莫辩了。 第199章 从木匠到老总的华丽转身 转眼间,吴远回到北岗半拉月了。 盼盼家具厂也开工建设十多天了,地基已经初见雏形。 这是上百号人,一台阿富汗战损版挖机,以及数十台拖拉机联合奋战的结果。 吴远照例晃悠了一圈,跟二叔杨国柱抽了根烟就走了。 看着吴远离开的背影,明军媳妇张艳问明朝媳妇苗红道:“今天是师父家俩孩子满周岁的日子吧,咱们是不是该送点什么?” 苗红疑惑道:“九月十六不是早过了吗?” “我问了,九月十六那天,正好是阳历10月15日,咱这工地开工的日子。那天没给俩孩子过周岁。今天是俩孩子阳历1周岁生日,我琢磨着咱们是不是把礼给补上?” “行啊,嫂子,我听你的。” “那就好。毕竟师父对咱两家,连同明琪都挺不错的。” 结果旁边有人揶揄道:“既然吴老板是你师父,为啥不把你弄到上海去打工,那边工资高,又是大城市,多好呀?” 张艳当即自豪地道:“俺男人在那边呢,每天都有工资拿。俺在家里,有这些零活干干,就心满意足了。” 这一说,众人顿时只剩下羡慕。 这年头,有个稳定的工资拿,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苗红不说话,却更加感同身受。 上回马明朝拿了2000块回来,说是远爷给的奖金,当时就把她给惊着了。 远爷在对人这方面,是绝对没的说的。 吴远刚回到村部没多久,就接到江静打来的电话。 尽管已经从股市撤了,但江静的汇报电话却始终没有断。 “吴老板,电真空已经跌破400块。受西方股灾影响,恐怕还有下跌空间。” “哦,知道了。” 没过多久,范冰冰的电话也打过来道:“老板,杨百万刚才来找你,问你什么时候回上海,想约你一趟。” 吴远笑了,连杨百万都坐不住了么? 印象里,电真空的确是最近几年的一大潜力股。 价格跌到这个份上,难保明眼人不动心。 杨怀定找过来,无非是想要忍不住再次下手了,过来探探他的口风而已。 不过他没直接打电话过来,想来也不是那么着急。 挂了范冰冰的电话,就见老许头领着个穿着洋气的女人,直奔财务室而来。 农村里能见到这样一个打扮洋气的女人,别说是男人,就连女人也同样被吸引。 赵果早已站起身来,好奇地招呼吴远一起看道:“老板,你快看,那人好像是冲咱们来的。” 吴远起身走到门口,才看清来人:她怎么追到这里来了? 梁记者的事,媳妇跟他提过。 他原本以为是媳妇杨落雁有些过激,没想到梁记者还真有些阴魂不散的意思。 不等吴远开口,老许头隔着老远就兴匆匆道:“吴老板,看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梁洛也自知这样找上门,有些唐突,主动解释道:“吴老板,原谅我不请自来。实在是您的经历太传奇,登出来一定会受欢迎的!” 吴远给老许头散了颗烟,道了声谢。 等到老许头离开,吴远就径自坐下道:“赵会计,给远道而来的梁记者倒杯水。” 梁洛转身对赵果道了声谢,这才在靠墙的排椅上坐下来。 接着从包里掏出一张北岗日报,10月16日的。 上面头版印着盼盼家具厂开工奠基的照片,吴远和徐县长站在一起。 “吴老板,其实我已经到北岗有段日子了。对您的创业经历有了基本的了解,短短两年内,您就实现从木匠到老总的华丽转身,一经报道,肯定会引起强烈反响的。” “我打算在新民晚报上给你做一个连载、追踪报道,还原您从木匠到老总的奋斗历程,希望您能配合。这毕竟是双赢的一件事……” 说到这里,吴远好整以暇地道:“梁记者,你有没有想过?今年上头刚对私企重拳出击过,媒体也是铺天盖地地批判说私企都是投机倒把。你这时候把我的经历写的再好,其实也只是在美化一个私企老板。” 梁洛不由一怔。 这个问题,她的确没想过。 一直以来,上海的舆论环境都相对宽松。 加上她刚尝到了独家报道健美裤和芙蓉衣巷的甜头,所以只看到了这件事的新闻点,却没注意到风险。 送走梁洛,赵果忍不住好奇问:“老板,其实梁记者对你的追踪报道,对家具厂来说是好事吧?” 吴远点点头:“好事是好事,但时机还不成熟。等到时机成熟,她还会来找我的。” 回到县城招待所。 梁洛立马给主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主编听了这个问题,也谨慎道:“吴老板说得对,这事的确得慎重,你先回来。” 梁洛挂了电话,也不由后怕。 自己一个新闻记者的敏感度,竟然不如个木匠。 无怪乎这个木匠,能在短短两年内,实现到老总的华丽转身。 见微知著,可见一斑。 晚上回到家。 马长山带着俩孩子先来了,马笑笑一见到吴远,就蹦着道:“小姨父,我要吃水煮鱼!” 吴远一看,院子盆里正养着两条鲜活的大黑鱼,旁边还有条猪肉。 “小姨父给你做。”吴远嘴上应着,看着从灶房里出来的吴秀华问:“三姐,今天是什么日子?” 结果就被随后出来的刘慧逮着机会絮叨道:“听听,这工作忙得,早忘记俩孩子一周岁的事儿了。” 说话间,吴远拆开手上的烟盒,给马长山散了一根华子。 老丈人和三姐夫也从屋里出来。 几个老爷们,就站在院子里,抽上烟闲聊。 老支书问道:“听老许说,有个上海来的女记者找你?” 吴远点头:“嗯,落雁的事就是经她的手报道出来的。” “那挺好,宣传宣传也不是坏事。好歹你现在也在县长跟前露脸了。” “我把她打发走了。” “为什么?” 听吴远说完原因,众人也是纷纷点头。 “谨慎一些也好,人最怕就是得意忘形。幺弟你能拒绝这事,就比我们都要清醒。” 吴远悠悠道:“高处不胜寒啊。” 第200章 论一只潜力股能薅几次 俩孩子庆生宴,就在家里。 不为人知。 即便如此,张艳和苗红却还是把礼送到了。 然后东西放下就跑了。 礼是不贵,两套小衣服,一些自家养得鸡生的蛋。 但是真有心了。 杨落雁年初买来的那些小炕鸡,买的时候都说是母的,结果长到八月十五一看,一多半是公鸡。 只有五只母鸡不说,到了十月份下蛋的却只有一只。 往前天气冷了,更别指望了。 所以这些鸡蛋倒是真解了急了。 为了吃上水煮鱼,马笑笑心甘情愿地择着豆芽。 只是豆芽一根根掐起来,可是真磨人子。 马笑笑一幅蹲不住,却又满脸想吃的样子,矛盾之极。 吴远看着想笑,手里头杀着黑鱼动作丝毫不慢。 就在这时,一辆邮递员车子直接拐进来。家里的仨狗开始争先恐后地狂叫。 “这是吴远家吗?” 吴远看着来人点点头道:“是啊!” 邮递员小年轻从随身挎包里掏出个航空信封道:“这里有你一封信。” 吴远手上都是鳞片,鱼腥味,腾不出手,回头对马笑笑道:“笑笑,帮我接一下。” 马笑笑拍拍手接过来一看道:“咦,小姨父,是台岛寄来的信嗳。你家在台岛还有亲戚呀?” “有!”吴远也是意外。 台岛的两个是他大姑家的表哥,自打老爷子去世之后,就很少来往了。 现在居然又来了信。 想到这里,吴远忽然记起来了。 前世,这信也来过。 应该是台岛的两位表哥出钱,买了几台彩电邮过来。 给自家,还有表哥在国内的弟弟家,以及其他表兄弟,一家一台。 吴远还记得那电视的牌子呢,日立,21寸的。 当年是他和城里表弟,亲自到省城海关取的货,费不少劲扛回来。 现在再取,不用那般麻烦了,开着桑塔纳去拉就得了。 回过神来,就听马笑笑一脸怅然地问道:“小姨父,你说台岛什么时候才能回归祖国的怀抱呀?” 吴远不答反问道:“你还是愁愁你的水煮鱼什么时候能吃上,比较现实一点。” “哦,我这就择豆芽!” 等到杨落雁带着二嫂蒋凡回来,庆生宴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小江和玥玥都被换上了新衣裳,看着人多,也兴奋得不行,坐在刘慧和三姐腿上,一点都不安生。 众人喝了头一轮酒,老支书也提起道:“之前就听吴大先生有俩个台岛的外甥,当年吴大先生过世时就想来的吧?” 吴远点头:“当时政策上还不允许。也就这两年才有成行的,所以那俩表哥也表达了回乡祭拜一下的想法。不过现在这形势,估计他们又不敢回了。” 熊刚赞同道:“稳妥一点好,总比提心吊胆强。” 随即又问道:“这电视你打算怎么提?” “这好办,我打算带两辆车过去,把彩电拖回来。” “什么时候去?” “星期天,先到省城。周一赶上海关上班,正好走通关手续。” 吴远说完,回头问刘慧道:“妈,你要不要跟车去看看大姨?” 刘慧露出神往之色,但怀里小江一张罗着要吃,她立马就摆摆手道:“我就不去了,你有空,帮我去瞧她们一眼就行。” 等到庆生宴散去。 吴远坐在台灯下给台岛的两位表哥回信。 信里委婉地表达了,让他们暂缓探亲的意思。 反正大姑身体尚且稳健,缓个两年,问题不大。 更直白的话,他没说。 免得通不过审查,信都寄不出去,那不是白搭? 把信塞回信封里写上地址,吴远这才爬上床,就看见媳妇在打毛衣。 看样子是为俩孩子织的虎头帽。 “你说俩位表哥离家四十多年,该有多想家?” “时也命也,再想也得忍着。况且就算能回来探亲,也只是走动走动。最终也还要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去。” “他们在台岛都成家了吧?” “嗯,大表哥俩儿子,二表哥一儿一女,都比我们大。” “那他们还能给你寄台电视,真是不错了。” 吴远深有同感道:“我以为,自打爹娘去世后,他们就不会再记着我们了。毕竟他们有钱归有钱,我们却是乡下的穷亲戚。” 杨落雁一脸自豪地靠过来:“他们现在要是知道你比他们富裕会怎么想?对了,咱们应该比他们富裕吧?” 吴远拍拍媳妇脊背道:“放心吧,就算他们今年回来探亲,也不会给你丢脸。更何况,这两年咱再努努力,等他们真正回乡探亲的时候,彻底惊艳他们一回!” 杨落雁纤手在丈夫胸膛上游走道:“其实人家现在已经知足啦……” “还没开始,你就满足了?” “什么嘛……” 隔天一早,10月27日。 吴远一大早到邮局把信寄了出去,回到村部财务室,又给陆援朝去了个电话,让他做好周日去省城的准备。 江静的电话再次打过来,电真空已经跌到了384块,跌势见缓。 吴远也在琢磨,要不要再从电真空身上捞一笔。 毕竟这支股票,将来可是会一举飙到2500块的高位。 妥妥的潜力股。 何况,随着盼盼家具厂的持续投入,手上的资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过眼下资金还算充裕。 兴旺家具厂的收入不减,而王村木材加工厂的进项却在增加。 王敏亚除了稳定供应兴旺家具厂、腾达建筑公司、以及曼迪菲家具厂的木材之外,又开拓了两条稳妥的销路。 营收方面是持续上涨。 以至于周日这天,王敏亚见到吴远的时候,得意之余又不乏酸溜溜的。 “老板,你总算记得自己还有个木材加工厂啦?” “瞧你说的,王厂长。这个木材加工厂就算再扩大十倍,有你坐镇,我也是一点都不带担心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 王敏亚被这么一说,酸味去了大半。 接着就听吴远提醒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兴旺家具厂那边明年的供应量可能要加大。王厂长,你这边要适当提前做好准备。” “兴旺家具厂?”王敏亚疑惑道。 但疑惑归疑惑,她很明智地没有追问。 即便她觉得那个乡镇家具厂,能不能活到明年都是未知数。 第201章 开上桑塔纳,腰别大哥大(1/5) 其实王敏亚对于加大板材供应量的预期,是有的。 但那是针对于上海的曼迪菲家具。 而不是地处北岗的兴旺家具。 在她看来,家具厂这种厂子的发展,无疑是大城市前景更好更明朗。 当然,吴远也没过多解释。 他这次过来,只是为了带上陆援朝,顺便看看而已。 与此同时,在银色桑塔纳后排愣了半天神的施大茂,突然哎哟一声惊叫,把烧到手的烟屁扔出了窗外。 他就是吴远大姑家的老五,也是目前大姑跟前唯一的儿子。 由于他出生时,老大老二一去台岛几十年,杳无音讯的,就跟死了一样,大姑和大姑爷都不抱希望了,所以就给老五取名施大茂。 谁曾想随着这两年,两岸通邮、探亲往来的密切,吴远的两位表哥和家里取得了联系。 并且辗转臭港寄来了外汇和物品,大姑家的日子也迅速改善起来。 以前只敢抽孬烟的施大茂,不仅抽上了过滤嘴,而且低于红塔山、红双喜的不抽。 可今天上了银色桑塔纳之后,见吴远这个表弟,随手递来的都是华子。 脑瓜子瞬间嗡嗡地,转不过弯来。 什么家庭呀,敢这么抽? 而且一根接一根的,就没让他断过。 以至于他都没工夫琢磨,表弟这桑塔纳,到底是跟谁借来的? 现在好不容易,表弟下了车,进了一家木材加工厂。 施大茂这才有机会悄默默地问马明朝道:“表弟打哪儿借来的车,这么新?” “不是借的。” 马明朝只说了这几个字,就下车等着了。 施大茂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滔天巨浪。 不是借的,难道是买的? 施大茂虽然没去过大城市,可一辆桑塔纳新车要20万,他还是知道的。 平日里跟人吹牛,说的最多的就是,迟早咱也开上桑塔纳,腰别大哥大。 片刻后,施大茂正准备下车,再跟表弟的司机套套近乎。 就见吴远从厂子里出来,身边跟着王敏亚几人,后面跟着另一辆半新的桑塔纳。 远远地,王敏亚双手握上吴远的右手道:“老板,欢迎你以后多来视察指导。” 施大茂没听清全部的对话,但老板这个称呼,他还是听到了。 等到吴远转身上了车,银色桑塔纳在王敏亚等人的挥手告别中,慢慢起步,渐行渐远。 施大茂心中的震骇莫名,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直到吴远丢过来一包刚拆了口的华子,他才讪讪地连连道:“表弟,我有,我还有。” “表哥,你随便抽,我先眯会儿。” 其实这路并不适合眯觉。 但无奈昨晚媳妇奖励的太狠了,觉没睡多少。 等到一觉醒来,一银一白两辆桑塔纳到了一处加油站了。 吴远下车跺跺脚,脚都坐麻了。 没有高速公路的长途旅行,实在是算不上愉快。 四人在加油站小卖部里随便对付了几口,就重新出发上路。 一直等到下午两点,车子方才抵达省城市区。 四人找了家条件不错的旅馆,开了两间房歇下。 吴远和陆援朝交待两句,又和施大茂说了一声,就带着马明朝出了门。 施大茂终于逮到了机会,拿出吴远留给他的华子,拼命跟陆援朝套近乎。 “陆老弟,刚才那木材加工厂是我表弟开的厂?” 陆援朝缓缓吐出一口烟,“当然了,我也在为老板打工。” 随即又看了施大茂一眼,“你真的是老板的表哥?亲表兄弟?” 被人问及这个,施大茂很不服气,当时就把胸脯一拍:“那还能有假?我妈是他亲大姑。” 陆援朝淡淡地哦了一声,转过头去。 就听陆援朝顿了顿,接着问:“那这两辆桑塔纳都是他的车?” 陆援朝不由笑了一声:“我说是我的,你信吗?” 随即陆援朝转过身来道:“你不会不知道老板除了个木材加工厂,还有个家具厂吧?这事可都上了报纸,你就没注意过?”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我肯定……” 施大茂强颜欢笑道,只是说到后来的那句话,都被吃惊连带着咽下去了。 与此同时,离开旅店的吴远,直奔新街口友谊商店。 这回顺路拜访媳妇大姨家,到现在连礼物还没准备好。 北岗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土特产,他只能到了省城找地儿现买。 好在车的后备箱里,还剩些烟酒礼盒。 再到友谊商店买些糖果巧克力,就足够了。 初次登门,还要什么自行车? 不过人都到了新街口了,吴远自然不会放过考察省城家具市场的机会。 本身就是干这行的。 熟悉了省城的家具风格,也就熟悉了省城的家具市场。 不出预料,省城的家居风格,介于北阴和上海之间,中规中矩之中,又特别突出一丁半点的洋气元素。 颇有点欲露还羞的意思。 一通转悠下来,临近晚饭时间。 糖果巧克力也买到了,俩人就在附近的一处面馆,吃了碗面。 眼瞅着新闻联播快播了,二人这才开车直奔鼓楼。 大姨刘玲是鼓楼医院的妇科主任,常年以医院为家,所以房子也就在这附近。 吴远敲开房门的时候,正看到一张和刘慧有着七分相似的面庞。 只是冷得吓人。 他原以为丈母娘刘慧

相关推荐: 皇嫂   可以钓我吗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有只按摩师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呐,老师(肉)   蛇行天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