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总之,你拿出最好的状态,就是了。” “吴老板,我一定全力以赴,毫无保留。” 吴远心下稍作安慰。 早知道,应该通知杨贲,把北阴日报的记者找来的。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乡亲们,朋友们,我是卞孝生,咱们一口井的父母官。今天哪,我很荣幸,能被邀请来参加乡村联合办厂的揭牌仪式!” 掌声响起。 “说起我这个父母官,其实乡亲们,你们才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没有你们,我区区一个小乡长,上哪儿实现致富奔小康,四个现代化去……” 更多的内容,吴远没有细听。 但是,能把父母官挂在嘴边,并以此自居和要求的,都还算是不错。 即便在十多年前,这个词被贴上封建糟粕的标签,而用人民公仆取而代之。 可是吴远深知,公仆这个词,以后会糟粕的更快。 还不如父母官呢。 卞孝生的讲话,简短有力。 主要是围绕着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搞经济为主题。 这个时候,敢于大张旗鼓地谈论这点论调,着实有些冒进之嫌了。 但是前世进入90年,他很快就因此而高升县里了。 以至于在一口井乡搞个缫丝厂,搞个半半拉拉的,人就走了。 当然,后来这个缫丝厂也发展起来了,甚至带动了全乡蚕桑业的大面积普及。 至于这里头,时任县领导班子成员的卞孝生,又使了多少劲,发挥了多大影响力,吴远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他只是个木匠,不养蚕。 卞孝生一讲完,便立刻开始揭牌。 红绸落下,兴旺家具厂的招牌正式亮相。 现场锣鼓立刻一阵齐鸣,舞狮队和旱船队接着上场,开场表演。 这接地气的表演,乡亲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春节期间,旱船队的巡回表演,几乎是各村孩子们的保留节目。 跟着旱船队东家跑,西家奔的,怎么也看不厌。 吴远此时看来,依旧能发出笑声,看得进去。 至少比前世看那些歌功颂德的跳舞春晚,有趣多了。 所以艺术这种东西,不要以曲高和寡为借口。 不接地气,就是不接地气。 说什么都不好使。 旱船队和舞狮队轮番上场,伴随着糖果的偶尔抛洒,将现场气氛带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而在这其间。 杨支书和熊刚等人,已经把卞孝生带到村部去坐了。 卞孝生也因此见到了这个家具厂的真正控制人吴远。 “卞乡长,欢迎您来指导工作。” “吴老板,其实我是来学习先进经验的。” 近距离见到卞孝生,这张国字脸一脸正气,那双眯眯眼显得有些阴间了。 其实对方眼睛并不小,可能是习惯了审视的目光,眯成习惯了。 “我从几位村干部这边了解到你的处境和难处,依我看,你放心大胆地干。力求把兴旺家具厂树立成一口井乡的乡镇企业标杆!” “到那时,你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也是要受到我们保护的。” 卞孝生拉着吴远说了很多。 吴远表面答应,心里头对年初定下的家具厂发展方针,并没有动摇。 晚上,范家饭店。 酒席摆了三桌。 不仅有卞孝生、各村村干部的主桌,还有各分工场的带头人钟师傅、姚师傅,以及上圩村的彭师傅几人。 而一直在梨园村的老代几位师傅,吴远也叫了过来。 负责张罗这一切的马明琪,本也有个座位。 但事到临头,她又退缩了,躲在范家后院和范冰冰叽叽喳喳。 吴远没有强求。 马明琪的性格,本就不适合这种场合。 否则她也不至于要离开财政局,而是能在体制内混得风生水起了。 再说了,人总要慢慢长大。 场面很热闹。 不过卞孝生只是喝了几杯茅台,就走了。 并未多留。 在此期间,吴远针对拿照片去投递北阴日报的事儿,征询了他的意见。 卞孝生很意外,甚至还向吴远露出‘我怎么没想到’的表情。 随即他斟酌了一二,愣是咬咬牙、点了头。 送走卞孝生,场面才真正达到了高潮。 没人再敢派吴远的酒。 吴远就端着酒杯,跟三家工场的师傅聊了聊,掏一掏心窝子里的话。 短期来看,从各工场话事人,成为家具厂的一个分支,各位师傅的地位是下降的。 加上还有村委会的名誉管辖,更让人觉得有掣肘。 但一听到吴远的保证,众位师傅也就安心下来。 “各位老师傅,旁的我不敢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将来挣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嗳,这话对路子! 众位师傅纷纷举杯,回敬吴远。 第82章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揭牌仪式举行了,开工饭也吃了。 隔天初九,兴旺家具厂就正式开工了。 与此同时,农村里大部分乡亲们,都还在过节。 春节还没完,元宵节还没到,开什么工? 开工也得有活干不是? 农田里的麦子依旧绿得泛黑,长势也很潦草,尚且不是追肥的时候。 而外出打工的人,尚且秉承着正月里不出远门的旧习,在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最后的清福,譬如杨落雁的二哥杨猛。 开工后的兴旺家具厂,和年前的分布式工场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唯独在村部工场旁边多了个房间,上挂着财务室的木牌。 马明琪顶着财务的名头入驻,却要身兼着文秘的工作。 即便如此,马明琪的到来,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唯独朱六标兴奋的上蹿下跳。 不仅帮着马明琪打扫出房间,而且帮着从家里搜罗来一整套的桌椅板凳和书柜。 任劳任怨的。 马明琪很是过意不去,但碍着颜面又不好拒绝。 等到下午,专门买了两包烟送到总装工场里。 朱六标说什么也不愿收,但马明琪依旧把烟放下了,结果就成为师兄弟仨人的共享香烟了。 “我特么亏大了……”朱六标边吐着烟圈边道。 “哎,老六,你什么意思?这烟让我们抽几根,你怎么就亏大了?”不忿的是马明军,一杠起来,连宝俊都怵。 于是连忙替朱六标解释:“老六的意思是,马明琪看不上他,他白费这心思了。” “呵……呵呵……”马明军憨憨地笑着,突然就说了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下顿时让朱六标急眼了。 要不是吴远及时出现,师兄弟都能打起来。 在师父面前,仨徒弟乖乖站好听训。 “明军,也就是你憨!这话好说不好听的,换谁不打你?” “至于你老六,现在你不好好学木匠,将来你跟明琪,那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明军说得哪里错了?” “还有你,宝俊,就看着他俩掐?” 好嘛,仨人连带着一起吃瓜落,谁也没落得了好。 “干活!” 教训完仨徒弟,吴远又给几位师傅撒了烟,这才转到马明琪新打扫出来的屋子来。 仔细看了看,除了屋里有点冷之外,其他倒也像模像样的。 不过他还是提议道:“等厂子这边不忙了,让老六给你打一套全新的桌椅板凳、文件柜出来。如果实在等不及,也可以直接去买,记好账就行。” 一听让朱六标打,马明琪顿时就有点抵触。 可相比于花钱去新买,她更不想浪费拿钱。 干脆道:“远爷不用买,这些临时用用就挺好,等以后有需要了再说。” 这孩子是个会过日子的。 吴远点了点头道:“其他可以省,炉子还是要买一个,而且要装烟囱,免得煤气中毒。” “那我今天赶集去定一个,顺便买俩水壶茶杯,也能烧烧水,临时招待一下。” “嗯,去办吧,记得走账。” 正月初十。 卞孝生揭牌的照片出现在北阴日报的本地新闻版块。 格外惹眼。 马明琪特地从邮政局买了三份报纸回来,给村部杨支书那边留了一份,又给吴远家送去一份,剩下一份特地贴在财务办公室的墙上。 结果引得缝纫工场的蔺苗苗等人过来围观。 叽叽喳喳间,都忍不住有些与有荣焉。 连带着对厂子也产生些归属感和认同感来。 虽然不多。 但起码不像去年那般,像是游击队、小作坊,过了今天没明天的那种飘摇感了。 吴远家里。 钟文强仨孩子,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虽然被舅舅踹得连裤子都掉了,但钟文强临走时,还是依依不舍地,表示下次还来。 吴远笑骂:“下回要还是‘平均班级第一’,你就别来了,我丢不起那人!” 仨孩子一走。杨落雁得以解放,把俩孩子交给刘慧,开始忙碌起来。 三天两头地把二嫂蒋凡叫回家来,一起筹备着在县里开服装店的事儿。 其实这时候开服装店,搞个体户,属实有些头铁了。 但吴远没拦着。 依旧给了她10000块启动资金,权当是花钱攒经验了。 反正这钱咱砸得起。 只要她能挺过今年,进入九零年,随便赶上个一字裙、健美裤、牛仔裤、羽绒服风靡的潮流,这钱也就回来了。 说不定还能起飞一波。 不过给钱归给钱,吴远并没有跟着掺和。 他有自己的事儿要做。 正月里的事儿虽然杂乱无章,并且繁多,但吴远自始至终都没忘记今年的大计划。 股票。 既然家具厂这块暂时飞不起来,那就要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俗话都说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这横财,对于两世为人的他来说,就跟白捡似的。 不捡白不捡。 去年他倒腾国库券白捡了一笔横财回来。 今年也该轮到股票了。 而且据他俩月来的观察,八大股之中,电真空股票的价格越来越逼近100块发行价了。 甚至还有可能破发。 看来新年经济形势的衰退,已经开始引发市场的连锁反应。 即便上头紧急出台一系列激励性的金融政策,也难以挽回早期股民对于市场的信心。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杨落雁在县里的铺子定下来。 正琢磨着怎么装修,忽然想起丈夫就是木匠。 于是吴远跟着媳妇进县城一看。 铺面就在百货公司以北一百米左右的位置,两间的临街门面。 看上面的旺铺转租贴纸尚新,应该是上家刚跑路不久,就被杨落雁拿下了。 蒋凡正在里头打扫卫生,烟尘四起,也不见抱怨,任劳任怨的。 吴远看在眼里道:“二嫂,其实你可以带个口罩。” “没关系,这点烟尘算什么。” 说完,就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杨落雁赶紧撒上点水,仨人站到外头,等上好一会儿。 这尘埃方才落尽。 杨落雁开始给吴远谈及她的装修构想。 吴远频频点头,听得出来,媳妇做过好一番工作,构想很实际、确定。 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落地橱窗的设计。 让街上路过的行人,只要一侧头,就能看到店里的主打和特色服装。 第83章 百万民工打工潮,得加钱! 杨落雁的橱窗设计,在后世很常见。 但在眼下的北岗县城,还是头一个。 看得出来,这是真走心了。 以至于,吴远对于媳妇搞服装店的前景,忽然莫名地乐观起来。 打县里回到家,老远就听见俩孩子的哭闹。 等到进家门一看,刘慧带着俩孩子,顾此失彼,正忙得满头大汗。 一见杨落雁回来,顿时好一通埋怨。 无非是顾事业不顾孩子的家常碎碎念。 其实刘慧埋怨得也没错。 你男人已经这么能挣钱了,还有必要劳烦你,连孩子都不顾,抛头露面去做生意么? 对于这话,杨落雁只能听着,边听边让俩孩子吃上。 吴远趁机按照媳妇的构想,把装修草图画出来。 等到把图画完,天已经黑了。 吴远抬起头来,就见杨落雁一脸歉意地走过来道:“早上走的匆忙,忘记给俩孩子挤奶留着了。” 轻拥着媳妇,吴远轻声道:“做你想做的事,我支持你。” 杨落雁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浑身都连带着松弛下来。 她这还没怎么开始呢,就感觉到做生意的艰辛了。 而丈夫一年到头都是这样子过来的,可想而知他有多累。 可他什么也没说过。 一想到这里,杨落雁就愈发用力,回抱吴远。 俩口子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互相理解和体谅的心意,却默默相通。 胜过千言万语。 随即拿过吴远画出来的图纸一看,颇为惊喜。 “这橱窗设计得好漂亮,你怎么想到的?” 吴远笑了笑,“做生意我可能是个外行,但木匠我是绝对的内行。” 画出来的图纸经过杨落雁的肯定,吴远转手交给了赵宝俊。 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么好的机会,不交给几个徒弟练练手,学学装修,真是可惜了。 赵宝俊起初也是摸不着头脑。 毕竟他只跟师父学过吊顶而已。 但他爱琢磨。 实在琢磨不透,随时可以问师父跟师娘。 吴远做了甩手掌柜,趁着这些日子,把账上能带走的余款,陆续提了出来。 为再赴上海做足准备。 万事俱备,只等阳春三月。 三月一号。 天刚蒙蒙亮,杨落雁就起来下饺子。 上车饺子下车面。 临出远门前,这一顿饺子可少不了。 所以头天晚上,杨落雁早早把饺子包好了,满满的一大锅盔。 韭菜鸡蛋的、芹菜肉丝的,都有。 现在只需要起锅烧水,等到水开直接下,也不耽误事。 吴远洗漱的功夫,饺子已经端到饭桌上了。 等到吴远坐下来吃的时候,杨落雁从里屋拿出一张全家福,塞给他道:“出门在外,想孩子了,就看看照片。” 吴远嘴上被饺子里的肉馅涂满油光道:“其实我更想你。” 杨落雁心虚地回头看了眼俩孩子,娇羞道:“肉麻死了。” “怕什么,反正他俩也听不懂。” 俩孩子躺在双座婴儿车中,咿呀二呀的一阵蛄蛹。 “你看,孩子们至少听到声音了。” 就在这时,马明朝迈进大门,大步流星地直奔堂屋而来。 吴远也没起身,直接指着饺子招呼道:“吃点?” 马明朝咧嘴一笑:“老板,不用,我在家吃过了。” 吴远也不强求,径自一口一个道:“那你可真没口福,你小娘包的饺子是一绝。” 说话间,蒋凡两口子也到了。 蒋凡是杨落雁派出的代表,跟着吴远俩人一起到上海进货的。 至于杨猛,一早就要说出去打工,正好赶在这正月下旬,和吴远仨人一道出发。 只不过他和吴远仨人的路线不同。 等到了彭城,他是南下直奔深城。 杨落雁一见二哥来了,将手里端的芹菜肉馅饺子一推:“二哥,吃点?” 蒋凡立马客气道:“幺妹,不用,我俩在家吃……” 话还没说完,杨猛已经毫不客气地坐下了,接过那碗饺子时,还问:“有没有生蒜?我不喜欢蒜泥。” “嗳,有有有……” 杨落雁就手在围裙上擦擦手道,转身就出去剥。 这让吴远对他实在是没眼看。 连带着蒋凡也有些心虚,当即跟着杨落雁出去道:“幺妹,我来剥。” 填饱肚子,天光渐亮。 吴远回屋换了身行头出来,俨然一机关干部。 一看这打扮,马明朝顿时明白吴远让他穿旧军装的用意了。 即便了摘了肩章和领章,等闲一般人也不敢轻易招惹。 加上吴远这身机关干部的派头,那就更不敢触这霉头了。 一路上,蒋凡若有所悟,频频看向丈夫杨猛。 杨猛再傻再楞,也明白过来了。 怪不得人家出门能挣着大钱,敢情那都是有章法的。 旁的不说,单就这身打扮。 那就很讲究。 加上一路上沉默寡言,让人摸不清深浅。 一看就不敢轻易招惹。 不像他们夫妻俩,一路上毫无防备。 挣了点钱,就喜形于色。 无异于小儿持金过闹市,那贼不抢你抢谁? 杨猛忽然很想放弃去深城的打工念头,跟着吴远到上海学习学习。 但一接触到吴远的眼神,他就缩了缩脖子,他提都不敢提。 转念一想,反正这回媳妇跟着他,或多或少能了解一些。 四人从村口坐上冒烟的三蹦子抵达县汽车站,随后马不停蹄地打票直奔彭城。 路上的人流,也从村口的稀稀朗朗,到彭城的车水马龙。 蒋凡努力地跟上吴远和马明朝的脚步。 一回头,才发现丈夫就跟刚出门的小孩似的,走一段就落下一大段。 实在让人操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回头再看看吴远那高大的背影,蒋凡对没见过大世面的丈夫,就愈发嫌弃,连叫他跟上的口气都愈发不耐烦了。 从彭城汽车站,走到彭城火车站,四人好不容易挤到售票口,一问,没票。 不管是南下到深城,还是到上海的票都没有。 回头看看挤满售票厅和站前广场的人潮,就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赶上百万民工打工潮了。 杨猛当时就有些退缩了:“要不然咱们回吧?” 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人很多。 这让当初豪气万千的他,多少有些心慌。 吴远来到站外,抬手招来一个黄牛问:“今天去上海、深城,多少钱?” “得加钱!” 第84章 打算捞一票就走的新人 问出的结果令人乍舌。 尤其是去深城,加的比去上海更多。 吴远当然不可能只听一个黄牛诈唬,他让马明朝又多问了几个黄牛。 结果是,价码差不太多。 毕竟是当日的票,如果不及时卖出去,加再多也拿不到手,没有意义。 所以加钱已经趋于合理的区间。 吴远果断下了三张去上海的软卧,但要求是同一节车厢。 这样三个人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 杨猛见状,在媳妇的催促下,咬了咬牙,买了张去深城的硬座票。 没办法,去深城的软卧,他可买不起。 更别提还要加钱了。 两个小时后,日上三竿,吴远仨人先检票上了车,留下杨猛一个人要等到下午两点。 庆幸的是,软卧车厢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满为患。 找到仨人所在的包间,第四张床竟然是空的,没人。 这就很舒服了。 相当于买了三张票,占了四个人的位置。 拉门一关,既舒适又安全。 美滋滋。 吴远和马明朝各占一下铺,留下蒋凡独自住在上铺。 蒋凡已经惊呆了。 从小到大,唯一那次出远门,还是和杨猛婚后去省城旅游。 当时也只是做了硬座,就感觉到新鲜无比。 如今发现竟然能躺着坐火车,漫长的旅途只需要睡一觉就到了。 心里多少有点震撼。 当然,软卧的价格摆在那里,尤其是加钱之后。 果然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么? 只是躺上一会儿,人就放松下来,蒋凡就忍不住想东想西。 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从上铺露头问下铺的吴远道:“他小姑父,你说猛子会不会把票退了,偷偷回北岗?毕竟刚才要不是我逼着他,他都已经打退堂鼓了。” “应该不会。” “真的?” 一听到这话,吴远就有些不想理她。 杨落雁就从来不会把‘真的,假的’挂在嘴边。 这是一种信任。 更何况,杨猛要是胆敢把票退了,直接回北岗,吴远反而要对他刮目相看。 当然要是他能把票转手卖掉,收回成本后再回北岗,吴远甚至还要对他高看一眼。 毕竟百万民工打工潮,在彭城火车站已经可见一斑了。 杨猛去外打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当然这些话,他不可能跟蒋凡明说。 说了,反而交浅言深,不讨好。 况且况且况且况…… 仨人一路平安无事地到了上海火车站,已经是临近傍晚,天都擦黑了。 出了火车站,吴远直接打车,直奔吴宫大酒店。 坐在拉达2105的黄色车身里,蒋凡已经忘了对丈夫的担心,看哪都觉着新奇有趣。 甭管怎么说,咱也坐上小轿车了不是? 而且还是进口的,苏联产。 反倒是吴远和马明朝坐着不太舒服,个大多少显得有点憋屈。 等到了吴宫大酒店下车,蒋凡宛若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俩眼已经不够使了。 这也是咱乡下人能来的地儿? 再看向酒店前台那俊俏的脸蛋,凹凸有致的身材,加上职业装的洋气,蒋凡就忍不住自惭形秽。 “欢迎你,吴老板,很高兴为您服务。” 对于被认出这张脸,吴远并不觉得意外,反而对这位前台留下了印象。 看其隆起的胸牌上写着“江静”二字,便道:“江小姐,开两间房。” 江静瞅见两位大男人后面的蒋凡,热情的笑容不变,心底却忍不住微微失望道:“那么是吴老板和夫人一间,这位先生另外一间么?” 吴远当即打断道:“这位女士是我二嫂,给她单开一间。另外给我们开一间。” “哦?”江静连忙低头致歉,“抱歉抱歉,吴先生,请您原谅。” 蒋凡眉头一皱,你道歉归道歉,语气这么雀跃、甚至带点欢呼是怎么回事? 拿到了钥匙,吴远吩咐道:“让餐厅做顿饭送到房间,四菜一汤就行。” 江静问道:“老规矩?” “老规矩。”吴远点头,随即肯定道:“你还记得,有前途。” 江静立马喜上眉梢:“吴老板,这是我应该做的。” 一夜无话。 隔天一早,3月2日。 吴远把钱都留在酒店由马明朝看管,自己只身来到静安证券门市部。 和后世动辄恢弘巨大的营业部相比,如今的证券门市部,真就是小门市。 挂牌的股票就更少了。 只有包括飞乐股份、电真空、申华、豫园等在内的八只股票。 俗称八大股,或者老八股。 饶是如此,这里依旧聚集了华夏股票市场上第一波敢于吃螃蟹的老股民。 换句话说,老韭菜。 说这话,倒不是吴远瞧不上这些老股民。 而是他深知,股票这东西,逃不出‘七亏二平一赚’的铁律。 像杨百万那样,长期钻研股票并能赚钱的,毕竟是‘一赚’中的极少数。 因为股市不怕你赚钱,就怕你不玩。 至于吴远,他只是来捞一票就走而已,并没打算靠这玩意。 当然,吴远这张生面孔的出现,也立刻引起了老韭菜们的注意。 吴远见其中没有杨百万这样的熟人,便自顾自地看着墙上的挂牌价。 今天电真空的挂牌价是每股98块。 比预想中的低2块,相比于其面值100块还低了。 意外之余,吴远下意识地就琢磨,莫非还能更低? 也许应该等等看。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老神在在的声音道:“年轻人,第一次来吧?” 吴远回头一看,是个发型颇为时髦骚气的老哥哥,三十多岁。 年纪不大,却是满口的老烟牙。 一看就是资深老韭菜了。 吴远笑了笑,回头继续看股票。 老烟牙原本以为能混跟烟抽抽,没想到这新人压根不识抬举。 他自打84年发行飞乐音响股票时就来了,股海沉浮这么些年,头一回被人无视了。 “别看了,都一样,这价格很久没大动过了。有这钱,不如拿去买国库券了。” 吴远笑而不语,转身离开。 回到酒店房间,正碰上蒋凡拿着纸条上的地址找过来问路。 想到她毕竟是为媳妇跑腿,吴远干脆道:“明朝,你陪二嫂走一趟,直接打车。” 说完,掏了二百块钱出来。 蒋凡长出一口气。 她本想请妹夫带她过去的,毕竟妹夫见多识广的。 但换成马明朝也行,起码有人陪比她孤军奋战要强。 求追读,求集火,冲鸭! 从10月17日本书上架至今,每天三更不辍,一转眼都到18万字了,甚至超越了不少发了俩月的新书字数,这是奔八的诚意。 这里首先感谢每天追读投票的彦祖亦菲们。 同时奔八也恳求那些加了书架养书的小可爱们,别养书啦,百忙之中抽空读到新章节,给本书增加一个宝贵的追读。 因为本书真的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距离三江一步之遥。 上去就万更! 拜谢!!! 第85章 比杨百万更早一步的高人(求追读) 蒋凡要去的是七浦路市场,眼下上海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单单逛一遭,就要个把钟头。 更别提蒋凡还要按照杨落雁给出的单据,挑选进货商、谈价格,再到一一买下来。 所以等俩人一走,吴远就安心地躺在房间里睡觉。 虽然年纪轻轻睡不着,但他也只能老实在房间里待着。 直到伴随着门铃声响起,一道温柔的声音传来道:“请问吴老板在么?” 吴远蹭地坐起身,一脸警惕:“谁?” “吴老板,我是前台江静。” 从猫眼里看了看,果然是褪下工作服的江静,披散着长发,尽显优雅。 打开门,吴远据门而立道:“江小姐,有什么事么?” 江静伸展着双臂,一幅放松的口吻道
相关推荐:
阳台上的野百合
大手撈起個胖子
天生仙种
破烂事儿
[快穿]漂亮反派的扮演游戏
霸道校草嗜宠乖丫头
执掌风云
高脚杯与过膝袜
每次回头都发现上司盯着我(H)
喜欢的上司是闺蜜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