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能让孩子们敞开来吃。 不然小文这个头,不可能蹿的这么快。 反倒是小武个头蹿的慢了,甚至有横向发展的趋势。 吴远笑笑道:“那就到时再说,说不定我到时不忙。” 说着走到前屋门面房里。 吴秀华这才提起道:“文勇那腿,始终是老四的一块心病。前些日子,老四来了一趟。虽然话里话外地没有明说,但我听得出来,她是想在今年暑假,把这手术做掉。” 手术这事,吴远还是有些谨慎的,所以没有直接答应道:“我先问问再说。” 吴秀华是理解幺弟的,闻言点点头道:“也对,你这是对文勇负责,多问问也好。时间上等得起,但可千万不能再出事了。” 吴远缓缓点头,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回过神来,看着外头烧烤摊上越来越火爆的样子,吴远扬扬手道:“三姐,你忙你的去吧,正好我也回了。” 吴秀华咕哝道:“你看你今天来也没吃多少,回去还得让落雁给你加餐吧?” 吴远失笑道:“三姐,我到你家,何时客气过?吃多吃少的,那不都是量力而行么?又不是替你省什么?” 毕竟前世,最该替三姐省的时候都没省。 这辈子,三姐家不差这点伙食费,吴远自然更不会节省了。 片刻后,白色桑塔纳离开陵园东路,与夜市上的喧嚣热闹,渐行渐远。 尽管报纸上成天吵得昏天暗地的,但终究挡不住现实生活中日渐浓郁的烟火气。 回到家中,媳妇果然给他留了饭。 吴远适当地垫补了一点。 剩下的,都便宜了家里的四条大狗。 喂完了狗,吴远这才想起来问道:“对了,爹打电话回来没?” 算算时间,杨支书他们仨人,快的话中午就该到了,慢的话晚饭前也到了。 所以吴远才有此一问。 杨落雁帮着闺女扎着头发道:“下午打给妈了,说是中午就到了。” 随即努努嘴道:“这不,妈搁那不乐意呢,说是明明中午就到了,下午才知道打回家。” 吴远摇摇头。 这老俩口,平日里总是互相嫌弃。 乍一分开了,却又相互记挂的紧。 连稍稍晚点打电话回来,都能被挑理。 杨落雁却自顾自续道:“我估摸着,爹那是准备晚上喝酒,所以才提前打回来的。不然的话,他恐怕临睡前才会打这个电话。” 这话倒是不假。 老丈人这次东北之行,为了弄回些铝锭,少不了要迎来送往的。 吃请是最起码的,就连出点血都是在所难免的。 夜深人静之时。 吴远把四姐吴芳华的想法,跟媳妇说了。 杨落雁沉吟道:“四姐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换做是我,我也希望尽快手术,省得一天天地,跟着揪心。” 说完,抚着丈夫的胸膛道:“你问问大姨父,叫他给你交个底。咱都是实在亲戚,大姨父肯定会说实话的。” 吴远点点头,也对。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定夺。 一宿无话。 周二一早,吴远依旧准时被学校的广播声吵醒。 起床洗漱之时,忍不住跟媳妇抱怨道:“一大早这广播声就不能小一点么?” 杨落雁的声音打厨房里传来道:“有本事,你去跟孩子干妈提呀!” 吴远一缩脖子,“还是算了吧。” 这年头的家长,都是生怕给学校添麻烦的,哪会去老师面前出这风头? 当然话说回来,这年头学校教育孩子,也是尽可能不给家长添麻烦的。 等到吴远洗漱完,坐到餐桌前。 杨落雁依旧续着刚才的话题道:“对咯,忘记跟你说了。前些日子,孩子干姥姥和干妈把他俩接去过了一天,又给买了一身的衣服。” 吴远无奈地道:“孩子干姥姥在学校挣得那点钱,恐怕都花到俩孩子身上了!” 杨落雁附和道:“我估计也是。” 俩口子正说着话。 就听大黄一阵狗叫。 这声音,吴远听着熟悉,不是示警,而是激动。 一抬眼,才发现,原来是肖伟的媳妇陈杏提溜着一篮子的东西过来了。 杨落雁连忙迎出门去,就见陈杏篮子里放的是刚压出来的面条。 看着新鲜不说,似乎还挺劲道。 眼见着杨落雁这手里还捧着碗,陈杏不由道:“你家饭吃得可真够早的,俺这一大早紧赶慢赶地压点面条,还是没赶上。” 杨落雁却道:“没关系,我妈和俩孩子还没吃。话说回来,你这面条做得可真是漂亮!” 陈杏心里得意,嘴上却谦虚道:“这算什么本事?你家要是爱吃,俺天天给你送。” 杨落雁接过篮子,回屋放下了面条,顺手给装点了包子。 昨天刘慧新包的新鲜包子。 结果俩人在院子里来回推拉起来了,直到吴远看不下去,捧着饭碗出来道:“礼尚往来的,你就收下吧。” 陈杏一脸为难,实在是过意不去。 却听吴远接着问起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家是打算养殖小龙虾的吧?” 第1223章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一听吴远开口,陈杏立马压下了内心的为难。 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吴远有此一问,一是为了打断这个来回拉扯个没完的场面。 二来也是为了提点一下对方。 毕竟能想到面条机,又情愿起早贪黑地做豆腐。 说明陈杏是个有想法、肯吃苦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如果能把心思都用堆了地方。 挣起钱来,恐怕会比出门在外打工的肖伟更快。 所以陈杏点头之余,就听吴远继续道:“马上村里的小龙虾养殖要开始了,你养好了这东西,哪怕是一年只有三五个月,也比你常年压面条、做豆腐挣得多!” 陈杏连声哎哎地应了两声。 心里头的火苗,也随着这一声声的应和,变得逐渐明亮起来。 以至于等到陈杏走后,杨落雁跟着吴远回到屋里,都免不了吃酸拈醋地道:“行呀,一两句话,就让豆腐西施容光焕发起来了。” 眼见丈母娘和俩孩子都不在,吴远笑着抓住媳妇的纤手道:“我更喜欢让你容光焕发起来。” 杨落雁不由啐了一口,“光天化日的,也没个正形。” 陈杏这刚走没多久,马明朝便开着桑塔纳到了。 吴远吃完早饭,直接上车出发。 只是今天不是去的盼盼家具厂,而是直奔彭城。 如今彭城那边,也算是有他两个厂子的地方了,算得上老家的第二产业基地。 每次回来,总免不了要去看看转转。 一路无话。 日上将近三竿的时候,白色桑塔纳堪堪抵达瓷砖厂所在的地头。 相比于上回过来,只有七八间简易的工棚办公室。 如今看起来,整个瓷砖厂的地盘已经初具雏形。 一圈红砖围墙为界。 虽然未经粉刷,依旧彰显了瓷砖厂投资的初具规模。 陆援朝和裴娜显然是早得到了消息,带着一众班底在门口等候。 裴娜甚至还略略化了点淡妆。 可惜还是遮不住日夜操劳所带来的消瘦和疲惫。 吴远跟陆援朝握过手后,握上裴娜的手时,不由多叮嘱了两句道:“裴副厂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样子,将来可千万别因为身体问题,被旁人摘了桃子。” 裴娜也是打蛇随棍上道:“老板,这段时间,我真是不当领导不知道您的厉害。一个小小的瓷砖厂,就要把我榨干掏空了。而您管着三个地方的多处产业,却还能如此精力充沛,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一席话说下来。 吴远都不知道,这是裴娜的真实感受,还是拍马屁之语了。 一番招呼问候过后。 吴远在瓷砖厂班底的拱卫下,进入厂区大门,往里走。 一进大门,越过最初的大片空地。 就见到后面厂房的地基,已经打好了,而且完成了回填工作。 彭城本地的工程队,还在紧锣密鼓地忙活着。 见到吴远到来,工程队的头头汪顺开,连忙舔着笑迎上来,冲着吴远递出自己身上捂了很久都舍不得抽的好烟,苏烟。 吴远瞅着对方手上厚厚的老茧,面不改色地接过苏烟。 心下对这个老汪的包工头,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起码是个真正干活的主。 只是整个工地上看起来,相比于腾达建筑公司的正规管理,这边上多少业余了一些。 但这也是难免的事。 这年头,组织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能有这样的施工水准,已经算不错的了。 一番巡视下来。 吴远看着这些地基用料尺寸,都没多大问题。 便挥别汪顺开,跟着陆援朝和裴娜,回到工棚办公室。 低矮的工棚里,办公条件本就不好。 几个月下来,门把,桌沿,随处可见包浆的地方。 最后为了让自己落座,还是裴娜把自己的椅子让出来。 吴远看了看,这屋里能下脚的地儿,确实只有裴娜办公桌那一小块地方。 陆援朝挠挠头,脸上有些尴尬,但不多。 吴远明白,他也就是尴尬一下。 但下回过来,指定还是这样。 吴远坐下之后,不由地跟陆援朝点起华子,吞云吐雾起来。 “我看办公楼那一片还没动工,你们是怎么打算的?打算在这低矮的工棚里,一直办公到厂房封顶完工?” 面对老板的问题,陆援朝叹息一声。 裴娜接茬回答道:“老板,一方面是施工队忙不过来,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打算将预算先仅着厂房和产线来用。” 吴远哦了一声道:“怕我短了你们的钱?” 裴娜微微一笑,陆援朝立马出来挡雷道:“也不是那话,老板。主要是我俩头一回搭班子做主,怕经验不足,以致预算爆表。” 吴远反问道:“你们就不怕越往前去,建材什么的价格上涨么?” 虽然在今年年内,价格都不会有上涨的风险。 但必要的前瞻意识,吴远还是要提醒眼前这俩人的。 裴娜心里一突,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道:“几个月的时间,建材价格不至于波动这么大吧?” 吴远不置可否,却依旧提醒道:“一年到头,建材价格总有个波动的规律。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往年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裴娜心下一松,点点头道:“回头我跟老汪确定一下工期节点,再查查往年的数据。” 这个问题上,吴远不再多说,转而问起陆援朝道:“瓷砖厂的各项手续都跑得怎么样了?跟铁路局那边的合作,谈了吗?需不需要我出面?” 这是属于陆援朝的工作范畴。 陆援朝当即精神一振地道:“老板,在贾区长的关照下,咱们厂的手续,以及和铁路局的合作,都谈的挺顺利。” “下一步,就是联系瓷砖生产的各项原材料采购的问题了。目前已经锁定了意向厂商,准备多跑跑,综合再定。” 新厂初建,确实是千头万绪。 哪哪都是要花钱的地儿。 也无怪乎裴娜身为财务人员出身,在花钱上如此的小心翼翼。 所以一番视察下来,吴远大都以鼓励为主,很少挑刺。 甚至连午饭,都简单地在厂里,和众人一道吃盒饭。 饶是如此,临走的时候,吴远还不忘宽慰道:“放手去干!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反正你们身后还有我呢。” 第1224章 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 控制成本是一方面。 做各个厂子骨干班底的后盾,是另一方面。 吴远的表态,听起来有点像是画饼。 但在他离开之后,陆援朝和裴娜莫名地就觉着安心不少。 既知道了工作中现存的不足,又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离开瓷砖厂之后,吴远并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直奔兔宝宝板材厂。 毕竟过来彭城一趟,于情于理,都得走板材厂一趟。 对王敏亚和陆萍放心归放心。 身为老板,有时候刷刷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白色桑塔纳抵达兔宝宝板材厂的时候。 早先得到通知的王敏亚和陆萍,早已等在了厂门口。 和几乎是一片狼藉的瓷砖厂不同,一年前筹备建立的板材厂,如今早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连带着王敏亚和陆萍的精神面貌,也是截然不同。 尤其是王敏亚,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女性企业家的气质和形象了。 “欢迎老板莅临兔宝宝板材厂视察指导工作。” 吴远逐个握手过去道:“我刚从瓷砖厂出来,顺道过来瞧瞧,谈不上什么莅临指导。” 陆萍接茬道:“不管怎么样,我和王厂长,可都是盼着您来。” 一通寒暄过后。 王敏亚还打算把吴远引往办公室,喝口茶,先歇歇。 却不料吴远径自道:“走,咱们直接去地板生产车间瞧瞧。如今首都的亚运村项目,面临着全面开工,到时候地板的需求量不小。” “这样的机会,对与你们厂来说,比较难得。招呼我已经打过了,一切就看你们的进展和产能了。” 王敏亚头前领路,边走边道:“老板,关于这条地板产线的投建进度,设备均已安装调试。不久前也进行了第一轮试产,但质量方面稍有瑕疵,防水测试没通过。” 吴远脑海里泛起关于地板的防水等级要求和种类。 遂问起道:“那目前,兔宝宝地板的防水等级是几级?具体存在什么问题?” 王敏亚解释道:“一级防水,适用于干燥环境之中,这是对地板最起码的要求。这点我们的试产产品,自然是没问题。” “现在我们测试的要求是,勉强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也就是能够适用于较为潮湿的地面环境,但需要保持干燥,否则易受潮发霉。” 吴远点点头道:“按说达到二级防水标准,就具备上市销售的资格了。” 王敏亚附和道:“一点不假,老板。但是即便是同样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咱们的兔宝宝新品,对比进口地板,耐受的性能指标也偏低。” “除了用低价策略,瞄准低端市场之外,并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兔宝宝地板产品力的形成。” “所以我们班子经过开会研究,一致决定出厂的地板产品,起码要达到三级防水登记,满足家庭的日常使用要求,覆盖居民家装的全部场景。” 说话间,众人簇拥着吴远走进地板生产车间。 陆萍从旁边摘下安全帽,给吴远和王敏亚各递了一顶。 如此穿戴妥当之后,吴远在王敏亚的引领下,继续往里走。 王敏亚边走边道:“目前地板的防水性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 “一是通过在地板表面,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表面刷漆等技术,增强地板的防护作用。” “二是通过直接在地板材料上下功夫,采用一些高精尖的材料来做。” “目前我们厂集中于第一条途径,这也是业内大部分厂家都采用的方式方法……” 对于建材板材,吴远好歹也算是半个行内人才。 所以一通看下来,毫无问题。 看着产线内采用刷漆进行防护,于是就开口道:“刷漆的选择,除了防水性能之外,同时要兼顾有害物的析出指标。” “本身地板生产中就存在有害物,比如甲醛的问题,再加入漆面之后,是否会加剧这个问题?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两方面互相作用,不产生叠加效应,而形成抵消效应……” 老板这个问题,对于王敏亚和陆萍来说,着实有些超前了。 不过她们在考察国外同行产品时,会注意到对方提出过这方面的亮点和卖点。 可惜进口产品,在面向国内市场时,却把这方面略过不提了。 这大概跟国内这个初生市场的各项监督和管理措施,依旧不完备有关。 但既然老板提了,王敏亚就只能应下。 谁让她刚开始就表示说,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呢! 只是她在答应下来的同时,也跟吴远浅浅地提了一点小要求道:“这方面我们会加入到合格检测标准中去,如此一来,我们的产品出厂,就能达到与进口地板,相媲美的水准。” “希望到时候老板能够多多帮忙,把我们兔宝宝地板,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吴远哈哈一笑,“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迟早能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毕竟未来的制造业基地,那可不是白说的。 当然说这话的同时,吴远也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事。 毕竟现下,他也不是全无路子。 茬摸出一条出口国际市场的路子来,也不是全无可能。 关键是要兔宝宝地板出厂的产品质量过硬才行。 一通转悠下来,一个钟头过去了。 等到吴远回到王敏亚的办公室坐下时,已经口干舌燥了。 仨人喝了一壶茶之后,又简单了解了一下开年以来,其他板材的销售情况。 吴远便结束了这次兔宝宝之行。 王敏亚还待挽留他吃饭来着,却被吴远摆摆手婉拒道:“饭就不吃了,等你们兔宝宝第一批地板运达亚运村时,到时候我请你们俩在BJ吃饭!” 说完,吴远就往外走。 王敏亚和陆萍连忙跟上道:“老板,我们会尽快提升兔宝宝地板的防水性能,争取早日取得突破,带着样品到首都向您汇报!” 一行人走到楼下桑塔纳车前。 吴远方才转过身来,冲二人伸出手来道:“那我在首都等着你们!” 第1225章 宁愿玩泥巴,不愿浪费钱 目送着白色桑塔纳消失在街角。 陆萍转过身来,和王敏亚并肩往回走。 至于厂子里其他的骨干,早已快速地回到各自的岗位。 正好给二人留下了说话的空间。 同时随着裴娜的调离,陆萍和王敏亚,从之前的监督和掣肘,渐渐到如今的合作与融洽。 很多话也是越来越敢说了。 “去年这个时候,咱们厂刚刚筹建,谁能想到一年之间,竟然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是呀!” “说实话,后悔过吗?” 王敏亚微微一愣,随即笑骂道:“又来给我挖坑?你够了啊!” “我都替你后悔。” “少来!”王敏亚却不领情道:“没有老板的大力支持,眼下兔宝宝一年的发展,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相比于老板需要我替他来管理这个厂子,其实我更需要在老板的支持下放手去干。” 与此同时,离开兔宝宝板材厂的吴远,频频看向窗外。 自打有了上回被贾区长半路拦截的经历,吴远现在已经有点应激了。 好在这一回,半路上没再杀出个贾区长来。 等到车子拐上回北岗的省道,吴远彻底放下心来,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 路边的麦田里。 麦苗从冬季的深绿,泛出一层层新绿来。 伴随着层层新绿,麦苗开始可劲儿地猛长,以至于春风拂过,显出绿油油的味儿来。 回到梨园村吴家小楼。 时间尚早,媳妇杨落雁还没下班回来。 吴远索性换了身便装,往村部溜达而去。 途径村办小学门口时,正赶上放学。 排在里头的时候,一队队,排的都挺好挺整齐的。 随着放学的一声令下,各班各队由小队长带着走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铁门之后,立马变成一股洪流,四散奔流而去。 放着宽宽的马路不走。 横穿桑树地的,纵横小麦田的。 反正主打一个不走寻常路。 更有甚者,打人家菜园子借道而过。 得亏这时节,菜园子里还没什么能生吃的。 否则那还能有得剩? 乡下的孩子,终究是放养惯了,太自由自在了一些。 吴远紧走几步,就见董大成的蛮子婆娘站在自家山墙角,双手叉腰地盯着这些孩子。 显然是早有经验,吃过这方面的亏。 结果一帮熊孩子占不到便宜,便远远地嘲笑起哄,喊她蛮子,云南蛮子。 气的蛮子婆娘愈发气急败坏,破口大骂。 吴远倒没觉着有什么不妥。 反倒是蛮子婆娘明明看见了自己,愣是当作没看见一样。 骂完了这帮熊孩子,腰身一拧,就回了自家。 看来这蛮子婆娘还挺记仇。 罢了罢了。 吴远紧走几步,正要穿过桥面,直奔村部。 却被身后追来的声音叫住道:“幺弟,你等等我。” 在这个档口,这个地方,叫他幺弟的,除了大姐夫蔺先学,也没别人了。 吴远驻足回头,从兜里掏出华子,磕了两下。 蔺先学便从二八大杠上下来,稳稳地停在了他面前。 明明吴远的华子都递到他跟前了。 蔺先学偏偏要装模作样地摸遍自己的兜兜,然后半推半就地才接了华子。 俩人点上华子,就在桥头聊了起来。 “大姐夫,我瞅你刚放学,以为你要多忙一会儿。” “今天回县里,走得就早一点。” “这段日子,大姐没再作妖吧?” “她呀?”蔺先学叹了口气,“不说她了。我叫你,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吴远正色道:“行啊,大姐夫你说。” “是这样,”蔺先学回头看着学校道:“咱这村办小学也开了一个多学期了,各方面都稳中向好。可唯独缺一样!” “缺什么?”吴远追问道:“需要钱的话,大姐夫你直接跟教委打申请就是了。” 吴远相信,栗主任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只要不是太大的数目,一般都没问题。 “你先听我说完,”蔺先学推了推镜框道:“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一年级招收的适龄儿童来看,普遍没有基础。所以我觉着学前教育,幼儿园,还是有必要的。” 这下吴远听明白道:“大姐夫,你的意思是,缺个幼儿园?” 蔺先学点头道:“没错!” 随即话锋一转道:“可幼儿园这东西吧,添上两个班倒是简单,可真正办起来却有点难。” “难在哪里?” 蔺先学掰扯着指头说开道:“一方面,是幼儿园老师的短缺,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文化,还能带孩子的幼师,可不好找。” “另一方面,这幼儿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得收学费!” 吴远一怔,对咯,收学费才是最大的难题。 “估计得收多少钱?” 蔺先学叹气道:“一学期五块钱总需要的吧?城里的幼儿园一学期都得十块二十块的。” 吴远嗦了嗦牙花子道:“五块钱也够呛能收上来。” 至少有这个五块钱门槛在这儿,村里很多人宁愿把孩子放在家里光屁股玩泥巴,也不愿意送到幼儿园来浪费钱。 “这样吧,大姐夫,你先给教委打申请,把各项困难都摆一摆,往上提,看上头能给解决多少?剩下的,等老支书出差回来,再找村里商量。” 蔺先学一琢磨:“也只能这样了!行,那我先走了,你大姐还在家等我。” 目送着蔺先学上车离去,吴远这才加快脚步,直奔村部。 和往年的喧嚣热闹不同。 今日晚饭前的村部,有些冷清。 吴远长驱直入,进入村部,直奔办公室。 就见老许头一人埋头伏在桌面上,一手拿笔记账,一手拨拉着缺了珠子的算盘。 浑然忘我。 “许叔,算什么呢?” 吴远开口的同时,把手里的华子递过去。 老许头一抬头,连忙放下笔和算盘,搓搓手道:“哟,小远来了?你来得正好,我这正头疼着呢!” 说完,接过华子在手头边磕边琢磨道:“按照咱们去年小龙虾的收购价,我算了半天,这也没法挣钱哪!” 吴远啪嗒一声,拨着了打火机递过去道:“许叔,你怎么算的,说给我听听。” 第1226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村部办公室内。 老许头凑在吴远递过来的火苗上,点着了华子。 猛吸一口,长吐出来,连着鼻孔和口腔都往外冒烟道:“慧琴那边,我都问过了。” “一亩虾塘亩产小龙虾三五百斤,就打500斤来算吧。” “小龙虾养殖周期三到六个月不等,说是跟温度有关。咱就按照三季来算,这也才1500斤!” “去年村部收购小龙虾,优等品两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这1500斤,就算全按照优等品来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种庄稼持平。” “扣除小龙虾饲养的投入成本和开销,再扣除三提五统的,说不准还不如庄稼啊!” 吴远心里一突,确实如此。 野生小龙虾按照两毛一斤来算,那是净赚。 可养殖的也按照这价格来的话,那就是纯亏了。 顶天了,跟种庄稼一样。 因为如今粮管所收购粮食的价格,也就在两毛左右。 而且这价格是上头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这里,吴远心里一动,定价权! 这是唯一的区别! 庄稼粮食,咱们村里没有定价权,上头说多少就多少。 可对于小龙虾,定价权是掌握在咱手里的。 抓住定价权这个关键,吴远的思路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许叔,这事啊,也不难办。” 老许头愕然道:“你想到办法了?” 即便吴远心里觉着可行,但嘴上依旧没说死道:“我先抛个砖,许叔你听听看。” “行,你说。”老许头干脆道。
相关推荐:
强势到底(高h)
双娇记之明珠暗投
西行淫记_高h
齐小姐的出轨日常(npH)
想你(1v1H)
总裁兽爱
青寒(公媳)
明明如月(1V1 骨科H)
得得在70年代(H)
后妈她左右为男(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