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道。耽误一天半天的,问题不大。” “如今局里还是老样子?” “好一点了,但不多。”熊刚边走边道:“据说上面提了个灌溉总渠的设想,如今正让各局里研究着呢。想要靠一劳永逸地水利工程,来取代连年不断地免费河工劳役。” 吴远点头:“这是好事。再往前去,一切以发家致富为发展指标的,谁还愿意去上河工去?没人愿意。” “这是一方面,”熊刚思忖着道:“关键是上头想要借此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淮河流域的洪灾问题。” 吴远怔然:“这目标就更伟大了。” 熊刚却并没有那么激动道:“三峡工程的提出,还说能解决长江流域的水灾问题呢。问题是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到实处,开工建设呢?” 吴远心想,这事还真快了。 印象里是九四年的事儿。 当然嘴上没说,只是劝道:“想法总归是好的,那咱就顺着这个宗旨,尽可能地多干点实事呗。唱高调的话先的不说,至少能提供一大波就业机会呢。” 熊刚同意道:“这我知道。我只是觉着,越往上走,很多事情就越觉着身不由已,特别无力,你知道吗?” 俩人边走边聊。 一路上也遇到不少村里的人。 时不时地要打断二人的聊天,寒暄上几句。 如此到了老爷子和老太太的陵上。 三棵劲松愈发挺拔了,在秋风中像三个卫士。 陵上四处散落了不少树叶。 俩人沿着陵墓转悠一圈,顺便清扫了落叶,这才简简单单地把纸钱烧了,顺便告慰一番。 再回到家,熊刚连坐也不坐,就推上二八大杠离开。 吴远家前屋后地转悠一圈,又把冰箱里搜刮了一轮,这才凑了六个菜。 算是超出以往的丰盛,给俩孩子过个简单的公历生日。 如此一来,照常下班的媳妇杨落雁,就成了刘慧的埋汰对象。 吴远连忙打圆场,生怕娘俩又呛呛起来道:“媳妇,你赶紧给俩孩子做碗长寿面。” 杨落雁却不乐意道:“妈,我也没闲着。这不给俩孩子干妈和干姥姥准备礼吗?这拜干亲,不得准备一番重礼么?” 一听这话,刘慧立马没了话。 毕竟拜干亲这事,在她看来,对俩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 懈怠不得。 转天,盼盼家具厂,吴远见到了风尘仆仆的陆援朝和裴娜。 看得出来,这阵子的考察,在俩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少的印记。 吴远叫来桑语去沏茶后,接着给陆援朝散了烟,顺便问起裴娜道:“故地重游,有什么感慨?” 裴娜却卖了乖道:“刚才见你之前,我找赵果聊过。以至于我现在有点后悔,不该离开盼盼家具厂这个好地方了。” 吴远哈哈一笑:“瓷砖厂你们俩好好搞,搞好了,前景不比家具厂差的。” 第943章 有这一半好,我就知足了 十多天的考察之旅。 陆援朝带着裴娜,从苏浙一路到粤广,拢共考察了是十多家不同工艺的瓷砖厂。 从起初被人一眼识破不是代理商,到后头和对方侃侃而谈,称兄道弟。 俩人也是获得了极大的成长。 这一点,吴远从陆援朝那日渐沉稳的脸庞上看得出来。 最终,一上午的汇报,裴娜成功拿到了第一批投资三百万,用于瓷砖厂的厂房建设。 这怕是91年春节来临之前,能做得唯一一件事了。 裴娜拿到钱后,还不忘问吴远道:“老板,这厂房建设工程,是不是包给咱自己的工程队来做?” 她也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吴远想了想,“不必了。咱自己的工程队来做,未必是最优化的选择。更何况,我现在无人可调。这方面,你直接问问王厂长,找建设板材厂的那支工程队来做就好。” 一番谈完。 中午的时候,吴远带着俩人在盼盼家具厂的食堂里,吃了顿便饭。 马明朝也跟着作陪。 最后,吴远和裴娜先行退席。 留下这俩战友多喝点。 裴娜跟着吴远,走在盼盼家具厂内,望着这入眼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禁感慨道:“老板,将来瓷砖厂要是能搞到家具厂这一半的好,那不得把我牛逼死?” 吴远失笑道:“你对自己要求也太低了点吧?你就不想想,我为什么选上了你?” 换做是旁人。 一定就在内心慢慢脑补,继而动力满满起来。 偏偏裴娜歪着脑袋问道:“为什么?” 当然,这也难不倒吴远。 前世咱毕竟当过这么多年老板,什么样的下属没见过。 “当然是因为你是这块料,同时又有这方面的野望。所以我看好你!” “而且我对你的要求,可不是一半好那么低。瓷砖厂必须搞得更好更出色!” 裴娜双手背在身后,步伐跟着一拧一拧地,煞是好看道:“老板,那我就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 说到这里,裴娜不乏促狭地问:“老板,是不是被这句话吓着了?” 吴远摇摇头道:“别以为你老板我真就一点文化都没有。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愿意为瓷砖厂奋斗,哪怕人变得消瘦也在所不惜。” 就在裴娜俩眼瞪到极大的同时,就听吴远续道:“不过我还是希望你养得白白胖胖的为好。” 裴娜实在绷不住笑出来道:“老板,我才不要白白胖胖的呢。” 随即低声咕哝了一句:“怪不得那么多女孩喜欢你。” 毕竟如此多金年轻,而又充满幽默的大男人,谁不喜欢? 送走陆援朝和裴娜,吴远又回到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去。 两岸四地的动静,不时地通过电话,汇报到他这边来。 而他这段日子一直守在家中,哪儿也没去。 转眼进入十一月份,11月1日。 天气一天天地凉了,但远未到冷的时候。 正是一年到头,农村最为舒坦的时节。 田里忙完了,刚刚闲下来。 就剩下最后一季公粮要交,但那不是什么火烧眉毛的事儿。 吴家小楼,晚饭过后。 院子里飘来淡淡的稻香气息。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稻谷在脱粒机上打过之后,稻草被专门留下来不少。 这是乡里卞孝生贯彻下来的事情。 说是码好垛子,来年抽出来用水一润,就可以编织成供蚕宝宝上山的草龙。 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于是,挨家挨户,出了往常的麦草垛子、稻草垛子、干柴垛子之外,有多了一个稻把垛子。 虽然没有具体要求摆放在什么位置,但挨家挨户地看过去,竟也有种莫名的整齐感。 连带着这几日,稻草的草香格外浓郁。 看着吴远当事似的地喂着家里的四条大狗,杨支书抄了个爬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明儿认干亲,都准备好了?” “都好了,爹。大部分都是落雁在准备,我也没帮什么忙。” 杨落雁的声音打里屋传来道:“哟哟,听这口气,好像是我妨碍你跟宋老师似的。” 吴远冲老丈人撇了撇嘴,表示这事敏感,咱惹不起。 结果杨支书冲着里屋格外硬气地道:“老爷们说话,你插什么嘴?” 杨落雁立马不吭声了。 刘慧的声音却又传出来。 虽然只是淡淡的一声咳嗽,却也差点把杨支书吓得掉凳。 吴远见状,心里顿时没什么不平衡的了。 果然是一物降一物。 杨支书重新坐稳,接过吴远走过来,递上的华子道:“你们俩家认干亲这事也好办,毕竟双方长辈都不在了,仪式上就能精简不少。” 吴远点点头,又若有若无地提了一句道:“爹,要不你作为咱们的长辈参加得了。” 杨支书脑袋摇得跟摆锤似的:“没那个必要。” 随即做了个手势,指了指小楼里的刘慧。 意思是,主要把俩孩子姥姥瞎掺和,再搞得节外生枝。 吴远不再多提。 本来对方就是母女俩,在参与人数上,自然是越少越好。 给别人带来麻烦就不说了,别再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压力。 转天11月2日,周五。 是俩孩子的农历生日,也是认干亲的正日子。 虽说干妈干姥姥的,已经叫了好几个月了,但仪式还是要走的。 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为此,吴远和杨落雁俩口子,特地没去上班。 一大早就早早起床,准备认亲礼。 吴远进猪圈里,抓了鸡和鸭,拴住了腿,丢出来。 马明朝开车就打家里过来,顺便带来两条大青鱼,装在桶里。 随即吴远把钱直接给马明朝,嘱他跑一趟,去村里八队姓张家,提一条现宰的猪腿回来。 回过头来。 杨落雁在小楼里,摆了神神秘秘地几个盒子。 看不清里头是什么,但每个都是双份的。 吴远打开看了,有烟有酒,有瓜果有蜜馅,都是很常规的礼物。 这才放下心来。 毕竟送礼准备得太贵重,会让对方回礼下不来台。 所以要适可而止。 眼瞅着丈夫偷瞄了几眼,杨落雁拿着套衣服走过来道:“怎么,我办事,你还不放心?” “放心放心,”吴远不假思索地道:“媳妇办事,我最放心不过了。” 第944章 想多挣外汇,回去我教你 吴远发现了。 自打在赚外汇这事上,被自己力压一头,媳妇杨落雁哪哪都不服气。 隔三差五地,就噎上自己一句不说。 就连搁床上,也屡屡要翻身做主,坚持在上头。 虽然策马奔腾的感觉挺好的,但谁也架不住天天策马奔腾地不换样。 着实腻味。 当然这事是俩口子之间的小别扭。 轮不到上纲上线的地步。 等到日上三竿,临近十点时。 马明朝带着一条猪前腿回来,吴远俩口子带上俩孩子,一家四口人,全副盛装,直奔三队宋家而去。 彼时,宋春红和老娘王凤早已在家等着了。 娘俩都换了新衣裳不说,家中里里外外地打扫了格外干净。 堂屋桌上摆满了瓜果点心,用红纸垫着,那喜庆一点不逊于逢年过节。 从吴家小楼到三队宋家,也就一脚油的功夫。 但架不住这路上,熟人颇多,耽搁了不少。 好在宾利慕尚抵达宋家的时候,依旧没错过吉时。 宋春红和王凤早已等在门口了。 车门一开,先把俩孩子接下来,抱在怀里。 眼见着另一边马明朝下车点鞭炮,立马带着俩孩子往屋里躲。 鞭炮声响。 三队宋家的旁支别系来了不少大人小孩。 以前觉着宋春红娘俩相依为命,挺可怜的。 一转眼,忽然发现自己高攀不起了。 好在宋春红娘俩对于他们,并没什么变化。 除了舍不得把穿的帅气的小江和漂亮的玥玥,给他们抱抱之外,态度上和以前一样热情。 鞭炮炸完。 吴远俩口子,也跟着宋春红娘俩进到堂屋里了。 院子里挤了一圈的围观者。 王凤开着俩孩子格外喜欢,甚至提议道:“小江爸,要不就别叫俩孩子磕头敬茶了。咱们两家心里头知道就行了,何必走那一圈形式?” 吴远看了眼媳妇,笑道:“大娘,咱们这认干亲仪式办得够简陋的了。就剩个磕头敬茶了!这个坚决不能省,否则外人该说咱不懂礼了。” 杨落雁也附和道:“就是,大娘,咱们准备这么多,也不差这一遭了。” 随即把小江和玥玥从娘俩怀里叫下来。 接着一身素净的王凤和一袭公关装的宋春红往八仙桌两边的椅子上一坐。 吴远打开带来的相机,调了调焦距道:“小江,玥玥开始吧。” 于是俩孩子冲着宋春红扑通一跪,“干妈在上,干儿子吴江,干闺女吴玥,给您磕头了!” 随即一个头磕下去,实实在在地脑门触地。 看得旁边的王凤都心疼地伸手要拦。 磕完头,宋春红连忙把俩孩子扶起来,抱着脑门就亲了一口,眼里饱含着泪花。 小江和玥玥身为孩子,虽然感受不了那么深刻,但也多多少少能感觉到爱意萦绕。 吴远咔咔按了几下快门。 一见旁边王凤还等着哩,这认完干亲,拜长辈也是必须的。 连忙轻咳了两声。 玥玥当即反应过来,拉着小江,离开宋春红的怀抱,冲着王凤又是扑通一跪。 王凤果真是绷不住,还没等俩孩子行完礼,就把俩孩子圈在怀中。 然后从怀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个红布包裹。 当着俩孩子的面,一层层地揭开道:“小江,玥玥,你们两个乖孩子,干姥姥和干妈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们。这个金镯子是干姥姥祖上传下来的,就留给你俩打个平安锁,保你俩一世平安。” 吴远不由动容。 杨落雁却已经冲上前去拦着道:“大娘,这太贵重了,您还是留着留给宋老师的儿女吧!” 王凤固执地道:“他俩不就是春红的儿女么?再说,指望春红亲生的,我这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咯。不如给我干外孙、干外孙女实在。” 院中围观的乡亲们,也都大为震撼。 这个金镯子,祖传的意义,自不必说。 单单是这个分量,就值不少钱哩。 虽说现在黄金还不能公开买卖,流通价格依旧是所谓九十块一两。 但黑市的价格,可值上不少哩。 前些年,娘俩日子过得那么窘迫,都没舍得动这个镯子。 如今倒是直接给了俩孩子。 不过话说回来,明眼人也都知道,吴家亏待不了宋家这个干亲。 这一点,单从吴家带来的各种礼盒上,就能看出来了。 别人家下聘娶媳妇,都没这么隆重嘞。 仪式结束。 王凤就抱着俩孩子不撒手。 乡亲们见没什么可看的,就纷纷散去了。 偶有能跟吴远说上句话的,蹭跟烟抽抽,也就各自散去。 宋春红从墙上摘下围裙,往身上一系道:“你们先做着,我去准备饭菜,中午就在这吃了。” 吴远起身拦住婉拒。 可架不住王凤坚持道:“小江爸,磕头是规矩,这也是老礼,老礼就是要留饭的。” 杨落雁把外套一脱,掠起袖管道:“宋老师,我来帮你。” 宋春红一脸不好意思道:“杨总,你怕是忘了。我刚嫁到他家那会,烧过半年多的地锅,我熟着哩。你还真别说,地锅烧菜,就是比煤气灶烧起来的香。” 俩个当妈的,有说有笑地去了。 王凤搂着俩孩子,疼得撒不了手之余,顺便给俩孩子介绍了供桌上那老头是谁。 吴远左右没事。 就在宋家,家前屋后地一通转悠。 除了宋春红的闺房没进,其他都扫了一圈。 连院子里的狗都被他混熟了,冲他直摇尾巴。 进到灶房里,不由一阵咳嗽。 不料媳妇杨落雁却还不忘揶揄他道:“把宋老师家的地形都摸熟了,准备哪天晚上摸过来?” 一句话说得吴远没什么。 倒是把未出阁的宋春红臊得脸红到了脖子根,接连一阵咳嗽。 吴远解释道:“我是看看孩子干妈家有什么地方要修缮的,你看你想哪儿去了?” 接着软言温语道:“外汇挣得不够多,回去我教你。别把孩子干妈扯进来,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杨落雁闻言,俏脸上尽是得意道:“哼,这还差不多!” 宋春红看着直忍不住笑道:“你说你们俩口子挣钱还分个高低,不都是挣到你们自个家了?” 第945章 创收又创汇,时尚本土化 杨落雁理直气壮地道:“宋老师,理是这么个理。但你不知道,他那些外汇,全都是别的女人替他挣的。我自然要争一口气!” 宋春红闻言,脸色一凛,严肃道:“那是要争,我支持你,杨总。” 吴远一瞧,这还聊个屁。 转眼间,俩人还统一战线,开始一致对外了。 当下拍拍手,转身就走了。 宋春红冲着他的背影,对杨落雁吐了吐香舌道:“杨总,这,没生气吧?” 杨落雁不答反问:“要不你替我去安慰安慰?” 俩女人鼓捣了一上午,鼓捣出一顿家常便饭。 吴远这人不挑食的。 倒是把王凤臊的够呛,直指着闺女宋春红道:“怪不得你嫁不出去,忙活一上午,带着小江妈烟熏火燎的,才烧这么几个菜?” 宋春红无言以对。 就算是为了配合老娘说客气话,她也得忍着被埋汰。 吴远笑道:“大娘,我们一家人,这么多菜够吃的了,不用那么外道。” 杨落雁也附和道:“就是,大娘。再说了我们宋老师,现在该叫宋校长了,谁说嫁不出去?现在排队追求的人,怕是得追到二干渠了。” 二干渠子,距离二道梗子,怕是得有十里地。 杨落雁这么说,就是为了强调宋春红不差有人追。 为孩子干妈挽回颜面而已。 一听这话,王凤便不再多说,直让着吴远上座。 今天这日子,吴远哪能上座,当即道:“大娘,今儿你和宋老师才是最大,这主座,非你俩莫属。” 王凤一听,连连摆手:“咱不讲那个。” “哪能不讲呢?”杨落雁拉着王凤坐下来道:“今天这日子,干亲最大。您必须坐这,宋老师必须坐这。” 一瞬间,娘俩明明在自己家里,却有着做客的怪异感觉来。 饶是如此,娘俩很快反客为主。 王凤光顾着给俩孩子夹菜,喂饭。 宋春红则频频给吴远俩口子夹菜。 吴远反正是来者不拒。 没有什么比闷头猛吃,更能让主家感到欣慰的了。 杨落雁就不然,她吃不下的,转头就夹到丈夫碗里。 以至于吴远越吃越快,不然碗里真放不下来。 中饭过后。 王凤拾掇着俩口子带过来的礼物,还想照着上回收一半退一半,谨遵着莫名的礼数。 但被吴远坚决给拦住了。 “大娘,往前去天凉了,这些鱼肉稍微处理一下,都放得住。” “你们娘俩赶紧吃,等到冬至、过年,俩孩子还得给你们送。” 王凤一听,顿时压力山大道:“小江爸,下回可千万别送这么多了。吃不完,真的吃不完!” 吴远笑着道:“你问俩孩子答不答应?” 目送着宾利慕尚离开。 换做是旁人,收这么多礼,心里头得不知道多开心。 换到清心寡欲的王凤头上,看着只觉得发愁。 拴着腿的鸡鸭,喂些粮食,还能多养些时日。 这两条大黑鱼必须马上处理了,剁吧剁吧,给队里的邻居和本家都分些。 至于那条猪前腿,只能放锅里煮了,抹上盐,腌起来…… 更关键的是,王凤还没等开始忙活。 就见闺女宋春红推出那辆破烂二六式坤车来道:“妈,我去学校去了。” 王凤一瞧:“这,我这还指着你帮把手滴。” 话音刚落,就有个年轻点的小媳妇手捧着瓜子,笑着接话道:“大嫂,什么事儿需要帮忙,你尽管说。” 宋春红管来人叫了声三婶,随后上了车,飘然而去。 留下王凤面对着老三家的弟妹刘翠铃道:“翠玲啊,你来得正好,快帮把手。” 王凤看得出来。 自打跟吴家攀了这么干亲之后,老二老三家里的,过来的都愈发勤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 王凤不排斥,毕竟是本家,又是同一个生产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况且,她原本就准备把两条大黑鱼分了,送些去。 如此一来,倒是不用她亲自送了。 帮完忙,叫她们直接带走就行。 与此同时,吴家小楼。 俩孩子刚回到家中,就去溜猫逗狗消食去了。 刘慧都插不上手,只能上楼去午睡。 吴远在宋家吃得有些撑了,躺也躺不下,坐也坐不住的。 干脆就在家消食,哪儿也不去。 杨落雁悉心地替他端来砌好的茶水,甚至还主动要他躺下,给他揉肚子。 这突如其来的温柔劲儿,让吴远心里直发毛。 尤其还在刚从宋老师家里回来的节骨眼上。 “媳妇,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光天化日地,咱别动手动脚的。” 杨落雁纤手不停,兀自在丈夫的肚皮上揉来揉去,几次差点揉出了轨。 揉的吴远一阵心惊肉跳。 “刚才在宋老师家,不是说好的吗?这么快就忘了?” 吴远极力回想,想来想去只有一件事了。 “媳妇,你是说,芙蓉衣巷出口创汇的事?” 看着媳妇狂点头的劲儿,吴远大松一口气,总算是猜对了。 “这事啊,需要你转变观念。” 吴远心安理得地躺下来,享受着媳妇的温柔道:“芙蓉衣巷这么快能走出过门,把自身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是我没想到的一大进步。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话说回来,芙蓉衣巷品牌,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却没那么容易。” “因为时装,尤其是女装品牌,本身就是柔和了时尚和文化的主观产品。在国内市场流行的公关装,到了东南亚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的衣服。” 说到这里,直接把杨落雁做服装的满腔热情浇灭了一大半。 本身芙蓉衣巷在内地的异军突起,主打的就是一个时尚潮流。 结果这种时尚潮流,到了国外,可能只是稀松平常。 那就无怪乎,出口的服装,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规模上,难以打开局面。 “所以回到创汇这个主题上来,以芙蓉衣巷现在的生产规模,想要加大创汇还不简单?跟曼迪菲一样,寻求为进口品牌代工。” “当然这种代工,是在供应内地市场之后,有生产余力的基础上。” “这样不仅创汇创收,而且在代工过程中,吸收国外的流行时尚元素,然后加以本土化,用在芙蓉衣巷后续的时尚单品上来。” 第946章 市场要拓展,新品更要出 听到这里,杨落雁美眸不由亮了起来。 这又回到了她擅长的领域和模式上来了,眼前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但她依旧忍不住疑惑道:“那国外市场,短时间内咱就攻克不了了么?” 吴远闻言,不由失笑道:“媳妇,咱们内地有着11亿人口,这么大的市场,未来全都开发出来,还不够你们服装厂吃的么?” “说来说去,国内市场都是芙蓉衣巷的立厂之本,这一块首先你得吃住了,拿稳了,才能谋求更多。” “至于国外市场,真想攻克的话,除了代工这一法子,还有另一条路,一条完全不同的模式。” 杨落雁满怀期待地追问道:“什么模式,什么路?” 吴远晒道:“时机成熟的时候,咱在国外找找人,想办法去米兰时装节上或者别的什么时装节上,去混个脸熟。混得多了,自然就有路人缘,慢慢地,说不定就做起来了。” 杨落雁思忖着道:“这么说来,我确实有些好高骛远了。” 能从媳妇口中听到这话,吴远也是大感欣慰。 毕竟芙蓉衣巷起来的太顺了,作为创始人,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很难听得进去逆耳忠言的。 好在自己这旁敲侧击的,总算是让媳妇听进去了。 顺着话茬,吴远这话就好说多了:“说白了,媳妇,服装这块,国内市场的潜力比国际市场大多了。等到芙蓉衣巷在国内市场站稳名牌的脚跟,每一款时尚单品都能引起追捧的时候,进军国际市场,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话就纯属安慰的成分了。 但吴远相信,媳妇应该听得出来。 果然杨落雁的下一个问题,就围绕着国内市场来了。 “如今芙蓉衣巷在国内接连推出这几款女装之后,确实反映还不错。但如果不靠着打开国际市场,上一个新台阶,后续的发展迟早会后继乏力。” “话是不假,”吴远先赞同道,紧跟着话锋一转:“但媳妇,趁着芙蓉衣巷还能吃一步裙、公关装和健美裤几年红利的前提下,是不是也该考虑研发新品,投放市场了?” “我记得你之前在牛仔裤上也有尝试,那就继续尝试下去。” “另外,国内冬装市场上,滑雪衫之类的毛病太多,又不好看。我建议你考察一种叫做羽绒服的防寒冬装,不仅女的能穿,而且男女老幼都能穿。” 现在的芙蓉衣巷有钱,不怕尝试,不怕花钱。 吴远出起主意来,也是一点负担都没有:“旁的不说,今年过年,你先给咱一家老小做身羽绒服。既要好看,又要保暖。” 一番话聊完,杨落雁立马钻进房间,不出来了。 连晚饭,都是吴远亲自做的。 吴远欣之如怡的,看着自家媳妇干劲满满的样子,他也跟着轻松。 转天周六,11月3日。 吴远正从外头溜达完回来时,就见刘慧坐在电视机前,看得怔怔出神。 连俩孩子在旁边爬上爬下地都不管不顾。 吴远打眼往电视上一瞧,嘿,张凯丽? 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刘慧芳。 这不就是导致万人空巷的一代热播剧集《渴望》嘛! 那刘慧看得如此入神,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而且再过些时日,恐怕就不仅仅是入神,而且还得跟着哭哩。 果不其然。 日子一天天过去。 杨落雁沉迷于新款牛仔裤的设计,以及一家老小羽绒服的试制之中。 根本没注意到,每天一到八点,刘慧就雷打不动地坐到电视机前
相关推荐:
我家小萨成精了
女帝背后的男人
脂粉模特茵茵
解放军连长张海涛
苏醒的秘密
总裁越过界
十年忠犬追妻路
穿越异世后她种田搞事业
旅行青蛙:人在斗罗开局响雷果实
我靠吐血整顿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