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都市神级仙尊 > 第106章

第106章

天,4月22日。 报纸上有关淮河下游水灾的报道,越来越多。 正面的,侧面的。 省里头也很快做出了反应,该免征免征,该捐款捐款。 付秋通过报纸上公开的捐款账号,打了100块钱过去,比买菜省了十块八块地,还要振奋。 与此同时,关于壁画讨论的风潮,也渐渐偃旗息鼓。 毕竟,与其关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反而不如关心关心受灾的人们。 他们可是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 周天在家里,吴远翻遍报纸,随后扔在了一边。 果然,能够压下一个新闻热点,永远是另一个新闻热点。 老家成为新闻热点的同时,脸面上虽说不好看,但却让很多实际的困难,迎刃而解。 县政府大院。 徐县长站在窗前,抽着烟,听着身后林秘书的汇报。 “截至今天,咱们县收到的捐款额累计126万余元,相应物资价值58万余元。” 徐县长头也不回地问:“各乡各村统计的损失情况,落实的怎么样了?” “已经有八成乡村,上交上来了。” “那一口井乡,尤其是梨园村损失怎么样?” “在众多乡村之中,他们损失不算大,甚至可以说是算小的。” “打回去,让梨园村重新统计。” “是。” 半个钟头后,挂了电话的杨支书,破口大骂。 “一天天的,就知道统计这,统计那,你倒是干点实事啊!” 老许头琢磨着问道:“老支书,上头会不会有什么考虑?” “他们考虑个屁!要不是我女婿想出这招,他们现在还是热锅上的蚂蚁,找不着北。” 李会计心里一动:“要不打电话问问吴老板?” “别什么屁大点事,都去问小远。他手下那么多公司,哪顾得过来?”杨支书下意识地护犊子道。 然而老许头也跟着附和道:“打个电话问问,万一县里这指示有什么道道呢?” 杨支书嘴上不情愿,但心里也被说服了。 况且今儿是周天,吴远应该没那么忙才对。 一根烟抽到了底,扔到门外,冲手心啐了口唾沫,这才摸起电话,直接打到吴远在教职工小区的家里。 可当电话响了两声,没人接,杨支书就打算撂了。 结果下一秒,电话被人接起来了。 杨支书试探着问了声:“喂?” 吴远的声音当即传来:“爹,家里有什么事?” 毕竟等闲一般情况吓,老丈人很少打电话到上海来的。 所以也难怪吴远会这般想。 “没什么大事,”杨支书支吾着道,“就是有个事儿,想问问你,你给出出意见。” “爹,你说。” 没大事,那就是有小事了。 原本葛优躺在沙发上的吴远,此刻已经坐直了身体。 于是杨支书就把上报损失情况的数据被县里打回来重做的事儿说了。 吴远一听,就轻松地笑道:“爹,这个清单数据,你们还真得重做。不仅重做,而且得往严重了做!” “咦,可为什么呀……”话音刚落,杨支书自己就反应过来,“不对,等等,让我捋捋!” 吴远也不说话,静静地等着老丈人自己捋。 接着就是杨支书急不可耐地声音道:“那什么,小远,我先不跟你说了,我撂了。” 挂了电话,杨支书一拍大腿。 指着老许头和李会计,连同自己笑骂道:“咱们仨个臭皮匠,抵不上人家一个诸葛亮。” 这诸葛亮自然是指远在上海的吴远了 老许头挨骂也就骂了,但他好奇呀,好奇老支书到底明白什么了。 “老杨,你想清楚了,就赶紧说!真是急死个人哩……” 杨支书慢条斯理地摸起桌上的香烟,优哉游哉地点上道:“先前,我不是觉着捐款都捐给县里,咱们村里亏得慌么?现在县里给咱送钱来了,咱们怎么能推辞这好意呢?” 老许头恍然道:“老杨,你的意思说,县里根据各乡村的损失情况,分配善款?” 杨支书瞧着桌面,强调道:“这是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儿?” 老许头和李会计恍然大悟,连连摇头道:“可不就是明摆着的事么?老了老了,这脑子转不过弯来,还得吴老板提点!” 杨支书却已经开始思忖道:“我琢磨着,田里损失多报两成,还有村里的鱼塘都报全损,再有就是五保户的房子、以及宋老师家的院子,能算的咱都算进去。” 李会计犹疑道:“老支书,这会不会太多了点?” 杨支书却已经想开了,“没关系,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相信徐县长,也不可能给咱们百分之百地报。” 教职工小区,吴远挂了电话,杨落雁端个果盘过来道:“我爹的电话?” 吴远点头,“爹报上去的损失清单,被县里打回来了,正在那儿跳脚着急呢。” 杨落雁用牙签戳了块苹果给吴远道:“这不明摆着,县里给他们机会漫天要价么?” “是啊,明摆着的,”吴远张嘴吃了苹果,嚼古嚼古道:“不知道为啥爹他们几个没看出来。” “我看爹是仗着你的势,为所欲为惯了!”杨落雁嗔怪道。 第421章 别看说什么,要看做什么 这锅吴远可不背。 一把将媳妇搂在怀里,替老丈人辩解道:“爹有时候强横,是强横了点,但他也不是为他自己个,还不是为了咱村人。” 这话杨落雁信服。 毕竟现在老两口不愁吃、不愁穿的,还有儿孙绕膝。 可不就只剩村里那点事儿了么? 俩口子依偎了一会儿,杨落雁突然伸了个懒腰,语出慵懒地道:“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感觉困了,想午休了。” 吴远当即道:“为夫也困了,娘子一起午休吧。” “别闹。”杨落雁落荒而逃。 “我没闹,我真困了。”吴远追上去。 春日的午后,春光无限。 这一午休,直到三点半钟,才悠悠醒转。 杨落雁手搭在丈夫的胸膛上,懒得动弹道:“今晚你要跟吕老哥喝酒?” 吴远嗯了一声:“约好了,吕老哥难得回来。” 杨落雁撑起上身,拽过薄被裹住身子道:“正好我给你弄俩菜,晚上我带嫂子和吕欢出去吃。你们哥俩在家,想喝多久喝多久。” 吴远回问:“你们也约好了?” “嗯。” 于是周天的晚上,就成了吴远和吕文清的爷们之夜。 两个男人,两瓶五粮液。 这其实并不多。 但却有六盘菜,除了杨落雁给吴远准备带过来的俩菜,付秋也在家里烧了四个。 好家伙,这是格外丰盛。 吕文清端详着五粮液道:“你说你带酒过来也就罢了,还专门带菜!” 吴远一推二五六道:“是媳妇非要做的,哪想到嫂子做的比她多。” 吕文清随手拆开五粮液,先要给吴远满上。 吴远捂住没让,顺手还要接过来,替他满上。 于是吕文清只能先自己满上,再给吴远满上道:“这段日子呀,我也真是昏了头了。光顾着在报纸上打口水仗,连挣钱的正事都忘了。” 吴远笑道:“吕老哥,你那文字也不少挣稿费吧?” “别提了,”吕文清放下酒瓶道:“写了好几篇,就用了两篇,把我气得够呛。到头来,发现还不如你嫂子给老家捐点款来的实在。” “我算是看明白了,话说得再漂亮,口号喊得再响亮,不如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做点让普通老百姓日子好过的实事。” 吴远举杯道:“吕老哥,咱们先走一个。” 一盅酒下肚。 俩人先捡着付秋做的炒鸡蛋,热乎的,大快朵颐。 接着吴远宽慰道:“不过吕老哥,你也不必太沮丧。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本就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所以思想上有碰撞,舆论上有冲突,反倒是健康的、必要的。” “至于未来的局面,别看说什么,要看做什么。至少这周三刚宣布的浦东大开发,不是假的吧?九月份将公开举办的亚运会,也是板上钉钉了吧?” 吕文清吃了满嘴油,直接一抹嘴道:“这你说得对,我也是看到这一点,才决定以后少说话,多做事。” “对了,我听你嫂子说,这回对老家捐款这事,就是由你牵头?” 吴远摆摆手,并不居功道:“我充其量,就是个穿针引线的,让大家普遍共赢而已。” “老弟呀,你也别谦虚。在多方斡旋之中,能让大家普遍共赢,那可不容易。” 果然,大学教授不好糊弄。 不过吕文清并没有在这事上多说,非得把吴远捧上天怎么的。 而是另外提起道:“自打18号宣布之后,咱们院也接到了不少上头派下来的任务。看得出来,这回是动真格的了。” “只是国际社会尚在观望,那些被吓跑的外企更是趋于保守,不敢接触。上头才不得不把大的规划,抛给高校和国内的建筑设计院来做。” “但这样一来,影响力发挥不出来。我估计,上头迟早还得脱裤子放屁,通过你说的外聘国际设计公司的模式,来扩大影响力。虽然最终未必会用他们的规划方案。” 吴远夹了口菜道:“吕老哥,你们的规划是怎么做的?” 吕文清一脸意外,他意外吴远居然对这么枯燥的规划工作感兴趣。 但他毫无保留地道:“目前浦东拥有35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地方实在太大。想在浦东上面,再造一个浦西,将来上海城市的发展,就会缺乏重点。” “所以我们的规划思想是,让浦东作为浦西的一个补充,承载着上海对外开放、窗口的作用……” 吴远耐心地听着,听到后头,终于听明白了,不由笑道:“吕老哥,经由你们这样的设计规划,也没打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格局魔咒。” “我觉着,吕老哥,让浦东成为浦西的一个补充,是不假。但得让浦东成为一个超越浦西的补充。什么摩天大楼,什么日落大道,尽管上!” “凭什么咱们大上海,就不如曼哈顿?况且人家曼哈顿百年前,就已经摩天大楼林立了。没道理咱们一百年后,还像个小脚老太太一样,裹足不前。” 这话一听着就很粗犷,但不得不承认,很振奋人心。 吕文清没着急去反驳,而是设身处地地想了想,在浦东设立个摩天大楼林立的CBD区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结果竟然毫无违和感。 思忖之余,吕文清这才提出自己的担心道:“摩天大楼设计和建造,问题不大。可就怕咱们的经济,没那么大体量。到时候盖起来,空在那儿,也是浪费。” 吴远放下筷子道:“老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咱们的摩天大楼盖起来,还怕没人来?别像现在,连规划都不敢大胆一点,那就更别提了。” 吕文清颇为意动地道:“容我想想。” 觥筹交错中,吴远大谈自己对于浦东的规划构想。 当然,这大都来自于他记忆中浦东的样子。 反正日后也要建设成这个样子,迟早有人会提出这个大胆的规划设想。 既然如此,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吕文清? 至于吕文清吕老哥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就看他敢不敢采纳这个想法,并把它吸收完善,进而形成专业的规划方案提上去。 第422章 有钱感觉好,没钱就够呛 吴远和吕文清喝得差不多时,杨落雁也带着付秋娘俩,满载而归。 一进门就大包小包地,三个人,六只手,全都提着袋子,全都没闲着。 两家人临分开时,付秋还念念不忘地客气说:“妹子,今晚真让你破费了,给孩子买那么多漂亮衣服。” 杨落雁摸着吕欢的脑袋道:“嫂子,我跟欢欢挺投缘的,这也算是我给孩子的见面礼。你再这么提,可就见外了。” 吕欢也趁机甜甜道:“谢谢杨姨啦。” 吴远也附和道:“就是,嫂子。难得我媳妇逛一趟街,你要是偏不让她买,她反而难受。职业病了,属于是。” 话音刚落,被杨落雁不依地拍了一下。 俩家别过,各回各家。 一回到自家,吴远就被媳妇当成了模特架子,按在墙边,从包里源源不断地掏出衣服来比划,从毛衣到风衣、从外套到内衣、从围巾到袜子。 好家伙,那是一样不拉。 比划得吴远都连连惊愕道:“媳妇,你这是买了多少?把第一百货搬回咱家了么?” 杨落雁不以为然道:“这才哪跟哪儿呀?” 随即又忍不住感慨道:“不过咱们来上海这么多久了,天天都忙活得像个打工人。直到今晚,我才体会到在上海生活的感觉来。” 吴远伸展着双臂,像个无情的衣架子,配合着媳妇,除了会接茬说话道:“这种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杨落雁沉吟了一会,说了句大实话道:“有钱就感觉很好,没钱估计感觉够呛。” 那就是感觉很好了。 转天又是新的一周,临近4月底了。 浦东大开发战略,已经公开宣布五六天了。 但除了新闻上铺天盖地地各种会议之外,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 甚至于还不如这天气渐热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 反正大街小巷的漂亮女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穿着清凉起来。 高跟凉鞋,过膝的半身裙,走起路来,翩翩带风。 着实风靡了好几年。 然而今年,有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依旧是半身裙,但裙子的风格发生了大胆的蜕变。 由原先的伞裙,变成了一步裙、一字裙。 吴远透过单透的玻璃窗,一会功夫,就看到了好几间不同颜色一步裙。 确实好看很多。 看来上海女人们已经接受一步裙。 芙蓉衣巷仗着招牌的知名度,推出一步裙,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认可。 有了这样的基础打底,等到7月份《公关小姐》电视剧一上映,那占据先机的芙蓉衣巷,想不起飞都难。 就在这时,范冰冰敲门而入。 还没等对方开口,吴远倒先注意到了她这一身,公关小姐的搭配。 不仅穿了一步裙,而且连小西装都配搭上了。 欣赏之余,不由问道:“芙蓉衣巷买的?” 范冰冰点点头:“嗯,本来只想买条一步裙的,结果听店员说,整套价格更划算。就买了一整套,也不知道好不好看。” 吴远连忙肯定:“好看,确实更像行政主管了。” 说完,话题一转问道:“什么事?” 说回工作,范冰冰正色起来道:“从今天开始,到月底结束,没有乔迁的黄道吉日。下个月4号倒是个好日子,你看要不要推迟4天?” “是么?” 吴远半信半疑地接过万年历一看,可不是么? 从今天到月底,不仅没有适合乔迁的好日子,反而有几天是忌讳乔迁搬新居的。 原本选日子,吴远倒是不太在意的。 可架不住乔五爷比较老派,非说要选个黄道吉日啥的。 吴远把万年历还给范冰冰道:“那就下个月4号吧。” 范冰冰接下来又问道:“那房东两口子那边,会不会趁机作妖?” 吴远不以为然道:“谅他们也不敢。” 等范冰冰一出去,吴远一琢磨,腾达公司都要搬了,也不知道曼迪菲家具厂的新厂区盖得怎么样了。 一念至此,手里的图纸再也画不下去。 干脆拿到外头,直接交给仨徒弟朱六标,让他细化。 朱六标一脸苦哈哈地接下来,并不敢有二话。 至于这苦哈哈的样子,就是他所敢表达的最大化态度了。 但吴远看见了,也装没看见。 慈不掌兵。 况且这活,徒弟少做一点,当师父的就要多做一点。 更加没商量了。 马明朝见他出门,立马打开后排车门道:“老板,去哪儿?” 吴远坐上车道:“去曼迪菲家具厂的新厂区。” “好嘞。” 一路过了黄浦江,进入浦东。 这里虽然改头换面,叫浦东新区了,可还是印象中的老样子。 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吴远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路上测绘的人员车辆多了。 不时就能遇到个测绘小组,头戴着草帽,顶着日渐炽热的骄阳,在专注地测绘记录。 抵达家具厂工地时,赵宝俊正带着施工队干得热火朝天的。 一层厂房的框架已经拔地而起了。 进度比想象中稍慢一些,但考虑到连日来的雨水,倒也合情合理。 吴远进了工地,就有人送来安全帽和马夹穿戴妥当。 毕竟一层厂房框架已经起来了,高高低低的,到处都是人。 安全第一。 赵宝俊忙得满头大汗,浑身穿得比上海的时髦女郎还要清凉。 如今再一见到师父莅临,那满头的大汗更是不止了。 怎么擦,都止不住。 所以吴远转了一圈,当着工人师傅们的面,什么也没说。 只是在临上车之前,才把赵宝俊叫到车边道:“你干活指挥,我不担心。但这项目管理上,你弱了些。” “是是是,师父,我一定改。” 即便态度很端正,吴远也没有停止:“你回去看看那些不用的模板,都堆在哪里了?还有脚头随处可见的铅丝,处处都是安全隐患。” “这些细节你不注意,不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事,你怎么跟人家师傅家属们交代?” 赵宝俊脑门上豆大的汗珠,啪啪地往下掉。 比先前更多了。 毕竟这会儿正挨训呢,他不敢擦。 瞧着二徒弟的狼狈样子,吴远话又说回来道:“当然,这也是你第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有问题不怕,知道改,就能进步。” “师父,我一定改!” 第423章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训完了二徒弟,吴远又给了个甜枣。 专门留了条华子给他。 桑塔纳打家具厂工地离开,就往回走。临过江前,吴远突然道:“去烂泥渡家具厂看看。” 于是马明朝车头一拐。 毕竟来都来了,没有不去看一看的道理。 烂泥渡还是老样子。 晴天也是烂路,下雨天更是烂路。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烂路边上,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议论着浦东经济特区的政策来。 大开发小开发,他们一时半会还摸不着。 但搞经济特区,那是要先富起来的。 这一点,最是吸引人。 相比于厂子外面的闲话处处,曼迪菲家具厂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 何运辉带着大师傅们,只是闷头干。 见到吴远到来,也只是陪着抽了根烟,什么也没问。 倒是蔺苗苗从车间里一出来,把女工帽子一摘,吴远一激灵:“哟,大外甥女竟然瘦了!” 蔺苗苗没好气地把帽子在手里掸来掸去的道:“这段时间,天天都加个晚班,能不瘦么?” 吴远笑道:“怎么,现在订单多了,又嫌累了?” 蔺苗苗分辩道:“老舅,我倒不是嫌累。只是现在这订单积压,咱们早该扩招工人了。可是呢,地方就这么大,工人招来也没法安排。” “等宝俊那边厂房盖好,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可这回新增的那些订单,好多是装修业务之外的新客户,他们等不来呀。” 这点吴远倒是知道。 最近一周以来,芬迪借助于捐助灾区的事儿,在高端客户圈子里,着实露了把脸。 连带着曼迪菲也收获不少额外的关注。 毕竟曼迪菲一直是对标芬迪品牌的,况且捐款的时候也紧随其后。 格调上那是丝毫不差。 “困难是暂时的,”吴远宽慰道:“有活干总比没活干强。现在曼迪菲家具厂,距离盼盼家具厂,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在追赶。” 一提起盼盼家具厂,蔺苗苗登时不抱怨了。 而是主动提起道:“老舅,听说盼盼家具厂搞过一段时间的倒班?” 吴远如实道:“没错,当时设备机床到货需要时间,为了缓解订单压力,临时搞了个把月的倒班。” “要不我们也先把人招进来,搞个倒班?” 吴远琢磨道:“曼迪菲这边的订单压力,跟盼盼当初比,还没那么大。不过你跟木工车间那边商量商量,都同意的话,我就没意见。” “不过我得叮嘱你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安全生产这一条,尤其是夜班时候。” 反正这人早晚要招,提前几个月,倒也问题不大。 从曼迪菲家具厂出来,吴远仿若回到了现实世界一般。 桑塔纳回到腾达公司时,恰好还赶得上午饭。 简单填饱了肚子,就俩手一抱,躺在沙发上午睡。 这一觉没睡多久,就被来客吵醒。 来客不是别人,正是消失多日的萨拉。 如今天暖了,萨拉身上的意呆利风情更为浓郁了。 加上春风拂面的喜悦溢于言表,所以吴远醒来,一看到对方,就迷迷瞪瞪地打了个哈欠问:“萨拉女士这是刚交了男朋友么?” 胡瑶满脸疑窦,哪有一见面就问人这般隐私问题的道理? 还是说,趁我不在的时候,你俩已经发展到,这般可以随意窥探隐私的地步了? 然而萨拉听了胡瑶的翻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吴?” 吴远实话实说道:“因为你气色很好,心情不错。除了交男朋友了,还能有什么原因?” 萨拉大大方方地承认道:“没错,我是气色不错,心情也很好。但那不是因为交了男朋友,而是总部对最近芬迪在华地区的业务增长,给我发来了嘉奖。” 吴远恍然道:“原来如此,那真是要恭喜了。” 萨拉意犹未尽地道:“不仅是由贵公司代理的渠道,有了增长;就连第一百货商店的柜台也多了不少的成交。其数字,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吴远怔怔地,对这种兴奋,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因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然而,这对萨拉来说,能做出如此突破性的成绩来,意味着她在芬迪亚太区负责人的位置上,已经稳如泰山了。 甚至要不是因为她太过年轻,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萨拉说完,郑重地宣布道:“所以我要请你吃牛排喝红酒,隆重庆祝一下,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胜利。” 吴远兴趣不大道:“能不能折现?” 这话直接被胡瑶过滤了,压根就没翻译。 直到吴远摊开手道:“好吧。” 反正有胡瑶这个翻译在场,三个人的红酒牛排晚餐,风光霁月。 都是为了工作。 送走萨拉,吴远要了杯咖啡,继续埋头画图。 别墅的图纸,不是画一份少一份,而是画一份多两份。 领事馆的图纸,同样也是如此。 实在是慕名而来的客户越来越多。 朱六标经过连续几天的锻炼,已经能抵得上半个熟练工了。 边边角角、打打下手,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就说这孩子,脑子是够用的。 一杯咖啡喝完,桌上电话响起。 电话是黄琦凡打来的,吴远一听到声音,就认出来道:“黄哥,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 黄琦凡搓了搓脸道:“这段时间,是忙了点。正好遇到个事,想跟你打听打听。” “黄哥你说。” “是这样子的,浦东大开发的战略已经提出来了,现在规划也提上日程。只是一时间影响力有限,想找个国际知名的规划设计公司来帮忙规划,可惜搭不上线。” “……你这边的客户里,听说有不少老外,能不能帮忙打听打听?” “能啊!”吴远当即答应下来,“但能不能问道,我不能保证。” “那是自然!”黄琦凡脱口而出道:“等忙过了这段,改天一起吃饭。” 吴远立刻道:“改天我请你,黄哥。” 挂了电话,吴远微微一叹,默默为吕老哥惋惜三秒钟,还得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呀! 第424章 被人白漂也上瘾?没救了 当晚,陕西南路,红房子西餐厅。 为了吃这顿西餐,吴远特地穿上媳妇刚买的风衣。 一身风度翩翩,不说帅比周润发。 但起码也算是不堕这红房子西餐厅的格调和名声。 然而即便如此,一进了红房子西餐厅,吴远还是觉着自己这身,有些草率了。 也就是能刚刚入门的样子。 作为张爱玲爱吃的西餐馆,梅兰芳亲自改的名字,这里的氛围和格调,不是浮于众口相传之中,而是落于实实在在的每一处。 红色的仿砖瓦结构,用了多少心思就不必说了。 就算是里面的装修,也充满着西式法兰西的骚情格调。 况且这样的装修风格,不仅仅局限于二层的大堂,而是贯穿三层、四层的包房。 始终如一。 吴远一路走来,即便领路的女郎身材窈窕,也拦不住他欣赏内里建筑结构和装修风格的目光。 原来匠人的手艺和传承,一直都没断过。 不过这里以法兰西旗帜上的三种色调作为主色调,多少让人有些不喜。 包房的名字叫枫丹白露。 吴远一愣怔,忽然想到,黄琦雅一定喜欢这里。 但媳妇杨落雁却未必。 带媳妇吃西餐,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 推开包房,见到萨拉和胡瑶俩人,吴远更加笃定,自己这身

相关推荐: 高干,追妻攻略   格子裙俱乐部   我们家的鲜奶快递员-王鹏番外篇   穿越后我每天都想睡皇上   暴躁大少爷和他的村花童养媳   救我(1V2剧情H)   炮灰小师姐重生实录(NPH)   女扮男装当男配:男主总是崩剧情   极品太子爷   官场风流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