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船不惜把女儿都卖了。 “但是陛下,这农商改制,事关天下,可还是商议一番,改良一番更好?” 卢清水提议道。 他自认为自己这个要求不过分。 你李治都搞一言堂了,我们也没说反对你这个两税制,但是你也看在我们这些门阀的面子上,你多给我们分点利益啊。 但是李治哪里会吃这一套。 “朕觉得不需要商议了,如今两税法的一次税收朕已经全部过目,比起往年,多了三倍有余,而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轻松了许多。” “先皇在世之时便说,为君者,当以民为先,朕认为,百姓如今满意这两税法,那便够了。” 李治完全不给卢清水任何机会。 想让他让步?他有这个资格吗? 卢清水听了李治的话,心里也是恨得牙痒痒。 狗皇帝,你这是连口汤都不给我们剩啊! 卢清水憋着一口气,强行镇定了下来,他也不像是崔荣那种锋芒毕露的人,他的性格更加阴狠。 “那陛下,那您这大开科举之事,事关朝廷,为何也不愿与我等商议呢?” “科举改制,事关重大,您说要放低要求,招收更多寒门子弟,这臣没有意见。” “自古以来寒门士子难出头,陛下想给他们一个机会臣能理解。” “但是为何只有寒门子弟?我等豪门大族,竟是不能参加这便捷的科考?届时朝廷中岂不是鱼龙混杂?” “这……陛下,臣要给族中子弟讨要个说法。” 卢清水说的,正是李治科举改制的事情。 在李治的科举改制中,给寒门学子开设了一条专门的考试赛道,只有寒门才能参与,而门阀被排除在外。 这其中针对的味道,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卢大人,你可是要个说法?” 李治的眉毛挑了挑,对卢清水的话也是来了兴趣。 “自然!” 卢清水也是挺直了腰板。 李治敲打着龙椅,淡淡开口道: “你们的族中子弟锦衣玉食,享受下人侍奉,能安心就读书院,能广结良友,吟诗作对之时,那些寒门仕子又在何处受苦?” “他们的衣裳都未能添几件新的,冬日来了门窗都无处修补,寒风凛冽中他们还要苦读诗书。” “连香油都要节约着生怕用完,那文房四宝,那墨水和毛笔都是他人用剩下的,在书院里还要饱经门阀子弟欺凌。” “朕问你们这群门阀士族出身之辈,可能知晓他们若想考过科举有多难?” “童生试、乡试、府试、殿试……” “他们要历经多少困苦磨难,才能和你们平起平坐?” “朕给天下寒门一条更快捷的科考之道,难道有违公平?” 李治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自己的明君风范。 在场的所有寒门官员都感激涕零。 “陛下圣明!” 无数寒门官员此刻突然叩首跪拜。 这让本来理直气壮的卢清水顿时没了气势。 “可是……可是……” “可是陛下这捷径走上来的寒门学子,必然是会良莠不齐的啊,谁人都可以参加科举,门槛如此之低,届时会大乱的啊!” 卢清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瞬间,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卢清水。 这些寒门官员此刻,都恨透了这卢清水。 此时,门阀们见到卢清水成了众矢之的,也连忙站出来发声。 “是啊是啊,陛下,这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这是对我朝廷而言,影响巨大,陛下三思啊!” “陛下,这天下人自有命数,富贵和贫贱出生便已决定,这乃是世间常态,寒门官员一步步走来确实不易。” “但他们若是能登入这朝堂之中,可比我等会更受陛下器重!” “陛下降低门槛,那岂不是让没有本事的人也能来朝廷做事?” 这些官员你一句我一句,听着都十分有道理。 但是李治只是轻笑一声。 这是在教朕做事了? “好了,诸位,不必多说了。” “在你们眼里,低贱之人便是不配入这太极殿,他们就活该碌碌无为,活该被你们欺凌。” “那昔日的吕蒙,也曾大字不识几个,后来苦读兵书,却也能为孙权所用,能白衣摇橹击溃关羽。” “那汉时的卫青,马奴出身,却也能有朝一日成为大汉将军,领兵百万横扫匈奴,天下难逢敌手,他的出身可比诸位低多了。” “那兵仙韩信,少年时食不果腹,以钓鱼为生,一事无成,却也能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战无不克,那出身贵族的章邯、项羽在他手中败了几回?” “先皇说,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瞧不起老百姓和平民,那一个皇朝的下场就如同那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想刘邦,亭长出生,夺得天下,创立大汉,不也曾是一介布衣?” “想张角,一介江湖道士,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便是乱了大汉多少年!” “被你们欺压,被你们看不起的那些人里,有多少能人之辈,他们或许有凌云壮志,却无处施展,若等他们羽翼丰满,谁又能奈何?” 李治此时已经站了起来,眼光凌厉,这番话让卢清水一众惊为天人,再也不敢出声。 第九百九十七章:李治的手段和谁学的? 当李治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李治已绝非池中之物了,审时度势,以民为天,甚至能考虑到那些小人物。 这样的皇帝,日后的作为简直不敢想象。 “按照你们的说法,出身差,没读过书的人就不会有出路了,那刘邦不用起兵了,等在家里赌钱赌死算了。” “那韩信也蹭吃蹭喝一辈子算了,那卫青也干脆养马养一辈子,反正没读书就没出路。” “哈哈哈哈哈哈,陛下说的在理!” 朝堂上不少的平民子弟一听也都笑了起来。 他们都是贫民子弟,这一路走来,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关山难越,关关难过但是他们关关都过了,努力一生,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一份保障罢了。 而人家门阀,一出生便是他们的终点,实在令人不忿。 卢清水此刻脸色铁青,跟死了十多个马一样说不出半句话来。 这让他怎么反驳? 反驳了有屁用? “卢大人何故一言不发?” 李治玩味地看着卢清水。 不仅仅是卢清水,刚才就挫败的崔荣这个时候都快倒在地上了,一副快入土的样子。 至于王仁祐,他现在还处于震惊当中。 他突然有点后悔了。 后悔没有直接站队在李治那边,脱离关陇集团,跟着李治混,至少能混成前朝的长孙家一样。 这李治的心胸和抱负,深到他感到害怕。 这样的格局的眼光,日后恐怕是一个比李世民更加可怕的人物。 “朕的对错,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你们若是想让家族子弟也走那条便捷通道,那就让他们自立门户去,让他们自己赚取读书的钱财,让他们也体会贫苦的滋味。” “若是不想,便让他们安安分分科举去吧。” 李治没有再说话了。 其实这又是对门阀之间的二次制衡。 随着另一条通道的开放,必然会逐渐成为主流,之前李世民改革的科举,自然又会被慢慢荒废掉。 看似是改制出一条新通道,但是实际上科举通道始终只有一条。 这一切都只是李治对科举全面改革计划中的一环。 “朕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治突发其感一般,吟诗道。 此句一出,顿时惊艳四座。 “陛下这句诗厉害啊。” “咱们大唐的人才、仕子们,是该重新抖擞了!” “没想到陛下竟也是有如此诗才,完全不逊长安的几大诗家名作。” …… 李治听着大家的恭维,也是习以为常一般。 这不过是他在楚源那里听来的一句诗而已,恰逢此时十分应景,便是吟诵了出来。 他的目光始终看着王、崔、卢三家的代表人。 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 论斗嘴皮子,他们斗不过,论格局,他们眼里只有门阀,装不下百姓,论权势,他们如今少了长孙家的支持,早已势弱。 随着李治的三大改制慢慢推行,他们或许也会慢慢沦为庶民。 荣华富贵,都将离他们而去。 其中最为懊恼的莫过于王仁祐,之前他叫嚣的最欢,如今他便是最后悔之人。 大好的富贵,都将消散如烟。 “散朝!” 李治大手一挥,袖袍一甩,潇洒离开。 朝堂里,除了失魂落魄的门阀外,便只剩下那些喜笑颜开的寒门官员。 李治的话深深感动了他们,他们此刻都萌生了此生必定要为李治效力,创下一番功绩的决心。 那狄仁杰、娄师德便是最好的榜样! 他们结队散开,朝上便只剩下了落魄的门阀们。 细细数来,竟是只有二十来人了,足足少了十人。 那群见风使舵的东西直接投靠寒门了,估计马上就要变卖家产两袖清风了。 不少小门阀也心里动摇。 按这情况,他们只会越混越差,还不如提前散财,从头奋斗,虽然不富贵,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 要是死死跟随崔家的脚步,那到时候可能连个好一点的坟地都没得选了。 “诸位,不要灰心,一定还会有办法的!” 崔荣此刻脸都快比纸还白了,帕子上还吐了口鲜血,显然已经是怒急攻心,伤了身体。 但这求胜的意志力,还真是够强的。 “我崔家乃千年豪门!绝不会毁在我崔荣手上!” 他像是下了什么决心,目光坚定地走出了太极殿。 卢清水摇了摇头。 “算了,横竖都是死,我卢氏也绝不能倒下!” 此刻的门阀们反而是抱得更紧了。 只是,这对于李治而言,不过都是螳臂挡车。 光有一腔热血有什么用呢? 此时的偏殿之中,李治没忍住笑出了声。 “哈哈哈哈哈——” “当真是痛快!” 想到崔荣那被气得吐血的场面,他不由解气不已。 这老东西先前怎么怼他的? 他不仅仅加倍奉还!他要让崔家家破人亡! 可别怪我李治心狠手辣,都不过是你们门阀先不让我废后的! 此时李治心头舒爽无比。 没有了门阀这座大山挡在自己面前,自己的目光都能看得更远,更清晰了些。 “王大伴,给朕传旨给娄大人和狄大人,让他们继续加大力度。” 李治拿出了一份圣旨。 上面写着让娄师德和狄仁杰放心大胆地去做事,不要顾及其他人,缺钱就找自己要,有自己在撑着,天塌不下来。 “是!” 王大福马上就去传旨了。 对于狄仁杰和娄师德这两个人,李治是非常满意的,这两个,能力非常不错,而且脾气硬,廉洁公正。 这样的人才,万里挑一。 他要用这商业和农业,彻底给那些个门阀打垮。 同时,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和武举这两件事,也是刻不容缓。 其中的一些规则和条件,还需要李治去制定。 比如武举的科目,武举的限考人员。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李治也是不由想起了朝堂之上苏定方和薛仁贵的话。 吐蕃、突勒、高句丽、西凉这几个国家,虽然在太宗时期臣服,但是终究是外族。 如今太宗早就不在,他如今即位六年,也没有压制他们,他们难免是有些蠢蠢欲动了。 “必须想个法子把这些家伙收拾一顿先。” 李治也颇为头疼。 第九百九十八章:武媚娘喝奶茶! 李治还是打算去大秦问一问。 不过这一次,他还是决定把武媚娘给带上,毕竟之前都已经去过一回了,现在武媚娘再去一趟也没什么,她知道的太多了。 加上自己现在能用的人确实比较少,带着武媚娘也算是能够解一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很快,一道光门荡漾。 李治带着武媚娘一同前往了大秦。 两人从大门走出来的时候,发现周围居然空无一人。 “真是奇怪,皇帝们都哪里去了?” 李治不由纳闷。 如果是其他皇帝不在那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大家都是日理万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待在着大秦的园林之中。 但是始皇居然也没有看见。 这实在是有些奇怪。 就在两人准备起身去寻找的时候,他们身后突然响起一声爆呵: “炸弹!” 李治连忙慌乱地回头。 炸弹是什么? 这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好的词汇啊。 “四个三也好意思打?看我王炸!” 就在这时候,崇祯那辨识度极高的声音响起,十分嚣张。 “啊?这怎么可能?咱这么好的牌,居然要输?” 老朱这个时候脸色也非常不好看。 本来都是抱着把崇祯打成春天的打算去打的,没想到崇祯还藏了个王炸。 “这是在做什么?” 李治这个时候也是凑了过去,好奇地问道。 这又是炸弹又是王炸的,气势还这么高。 李治扭头,带着武媚娘朝着声音发出的地方前进寻找。 两人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崇祯等人,但是眼前的场面却着实让李治吃了一惊。 始皇、李世民、老朱、崇祯他们四人此时全部都在,都围着一张桌子坐着,每个人的手中都抓着一副纸条的样子。 但是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要做什么,只是看他们的表情,这似乎是什么游戏,很热闹,很刺激。 而朱瞻基和刘彻两人也是都在的,但是并没有加入牌局之中,只是拿着一把瓜子在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牌。 “再来一次!咱这次绝对赢!” 老朱骂骂咧咧道。 看得出来,对于输给崇祯这件事,他是非常不服的,场上不少的皇帝都给了崇祯的一个埋怨的眼神。 你这当后辈的,也不让着一点,不知道老朱是老人家吗? 老朱也确实是个较真的。 “对钩!” 老朱直接手持两张牌砸在了牌桌上。 “有人要吗?” 老朱扫视一圈。 始皇和李世民都一起摇头。 “要不起。” 一旁看着这场面的李治和武媚娘这个时候也是一脸懵。 “这究竟是在做什么?” 李治回想一下大唐的那些娱乐方式,似乎也没有这么别致的娱乐方法。 这是牌九还是什么? 这玩法实在是太过新奇了。 又是对钩,又是要不起,还有王炸和炸弹,李治是闻所未闻。 “哈哈哈哈,对钩都要不起,那咱可就继续了!” 老朱也是乐呵了,继续出牌。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崇祯就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慢着——” “一对二!” 老朱也是呆愣住了。 然而,崇祯继续喊道: “四个尖,炸弹、四个k,王炸,一个三!” 崇祯一气呵成,干脆将所有牌全部都打了出来。 他的牌运确实是逆天,这副牌即便是明牌打都是毫无压力的。 老朱看到崇祯这逆天的手牌之后,也是当场就愣住了。 “你这……你这……” 玩个牌而已,有必要氪命吗? “快快快,朕又赢了,老祖宗,快给朕钱。” 崇祯乐呵呵地朝着老朱伸出手道。 老朱这个时候脸上也是难看得很。 “你这小子。” 看到朱元璋那肉疼的表情,崇祯也是不由得意。 “老祖宗,快点啊。” 崇祯催促道。 而一旁的李世民和始皇两人却默默后退了两步。 “老祖宗,你可不要输不起啊。” 崇祯见老朱还是没有反应,继续催促道。 “闭嘴!” “你这是在欺负咱!” 老朱却是再也忍不住了,直接猛地跳了起来,怒视崇祯。 老朱一把就揪住了崇祯的耳朵,把他揪到了跟前。 “咱都连输了二十把了,咱的棺材本都要被你给赢完了!” “咱朱家哪有你这样不懂事的后辈?” “不知道让着咱吗?” “看咱不揍死你!” 说着老朱直接拖鞋就开始往崇祯身上抽。 “啊——” 崇祯也是欲哭无泪。 “老祖宗你不讲道理!” “咱手上的鞋子就是最好的道理!” 说着又是一板鞋把崇祯抽飞了好几米,崇祯身上的钱散了一地。 始皇和李世民面面相觑。 还好他们退得快。 两人沉默不语,默默把崇祯身上掉出来的钱捡走。 原本吃瓜的朱瞻基和刘彻这个时候也悄咪咪顺走了几张。 崇祯捂着脸委屈巴巴地爬了起来。 “老祖宗,朕错了。” “朕再也不打牌了。” 然而老朱哪里会理他,接着又是一板鞋。 见此一幕,李治也是哭笑不得。 这崇祯属实是惨了些。 他也问了问刘彻和朱瞻基,知道这个几个人现在是在玩楚源教他们玩的一个游戏,叫做打扑克。 是个强身健体的好娱乐方式。 楚源说这是现代人无聊时候的一种消遣。 但是有些人喜欢用来赌钱,就比如现在崇祯几人。 不过这几场,基本上都是崇祯在赢,赢得盆满钵满,直接就把老朱榨干了,这才出现了方才那一幕。 不过李治也好奇,这游戏不错是不错,但是崇祯这亡国之君怎么这么厉害?逢赌必赢?莫不是在这方面有天赋? 崇祯被揍了几次后,老朱终于收手了。 回归平静之后,大家坐在一块吃起了瓜子和花生,还弄了些饮料,这饮料正是楚源之前给那些女孩子们发明的奶茶。 武媚娘浅尝了两口,对这种甜甜的饮料也是十分喜欢。 “这什么东西?怪甜的。” 李治喝了口奶茶,有些惊奇。 “你这么喝不得劲,再往里面兑点酒才是。” 老朱说着,就往李治的奶茶里倒了一小杯茅台。 茅台奶茶,神仙喝了都说好。 “言归正规,雉奴,你怎么来了?可是大唐又有变故?” 知子莫若父,李世民知道李治就是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第九百九十九章:大唐四面受敌,要完蛋? “的确是有新的变故,不过这一次不是因为那些门阀,而是外患。” 李治严肃道。 听到外患这两个字,皇帝们也不由正襟危坐起来。 “说说,是哪些不开眼的外族又开始闹事了?” 李世民问道。 “儿臣收到报告,说这西凉、吐蕃、突勒、高句丽都有些蠢蠢欲动,所以儿臣就是想来问一问这几个势力日后会如何发展,他们对我大唐的威胁大吗?” “朕又当怎样对付他们才是最为轻松呢?” 李治的想法是最好能够不废一兵一卒就把他们全部降服。 但是这难度显然不是一般的大。 “居然是这几个势力吗?” 李世民不由皱眉。 “这吐蕃,未免有些太过给脸不要脸了,朕可是已经把文成公主送去和亲了,为何他们还蠢蠢欲动?” 李世民对于这些个曾经自己拉拢过的势力如今要反水,很是不满。 李世民虽然现在还没有让文成公主去和亲,但是他听楚源说了,日后他就是会做出这件事来。 虽然是有些羞辱,但是这样做确实是换来了和平。 他不理解,吐蕃这个时候怎么也要反水? 李治摇头。 “儿臣也不知道这些吐蕃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是手下人这么汇报上来,想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李治忧虑道。 “还能怎么想?” 老朱一听便是摇起了头。 “这些吐蕃人可是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你们大唐的。” “太宗时期的时候,吐蕃暂时还打不过大唐,处于守势。” “但是到了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时候,大唐对于吐蕃已经没有了扩张的想法,周围的守军也全部都收回了。” “在那个时候,大唐处于守势,可以说是四面环敌。” “而到了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但是后面马嵬坡之变,天下大乱,吐蕃也趁此机会大举进犯大唐。”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唐的国都长安沦陷。” “别看现在的吐蕃对你们和蔼可亲,一副老实人的样子,那是因为现在的大唐太过强盛,他们也忌惮不已。” 老朱一针见血的说出了这些吐蕃人的真实意图。 “什么?这怎么可能?” “这群吐蕃人,竟是敢如此大胆?” “亏当初朕还和他们和亲!实在是委屈了朕的女儿!” 李世民一想到这里便是气愤不已。 “唐皇啊,这和亲可不是什么长久之计,你看历史上的哪个王朝的和平是用和亲换来的?” “或许能够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却无法永绝后患。” “卑躬屈膝的政治是没用的,那大汉的时候不知道送了多少公猪给匈奴人,难道匈奴人就因此而不惦记大汉了吗?” “在历史上,你大唐可是和吐蕃连续和亲了两次,结果这吐蕃还不是想着乘虚而入?” 老朱说到这个也是不由叹息。 和亲又丢脸,又没用,也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些君王为什么总是要这么做。 “说的在理!” “这和亲之事,实在是羞辱至极,朕应当告诫后世子孙,宁愿君王死社稷,不愿拱手让河山!” “朕的儿女,也绝不可再受这样的委屈。” 李世民一想到和亲,一想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要嫁到吐蕃那边,远离父母,也不知要受多少委屈,他便是心里来气。 不过李世民还是坚持一个民族融合观念的皇帝,不和亲又不是没有办法促成这一点。 “无论如何,还是要多加防范。” “现在的大唐还十分强盛,他们即便是有想法,但是应该也不会有动作。但若是大唐内部出了问题,那可就保不准了。” 老朱又劝说了一句。 “这吐蕃这样也不奇怪,但是那突勒呢?” “楚老师不是说过,历史上这突勒,朕不是已经把他们全部都打服了吗?他们甚至还称朕为天可汗。” 李世民虽然觉得这天可汗是黑历史,但是好歹自己也是打服了他们才能够得到这称号的。 “虽然突勒被打服,并且分裂了,但是在李世民驾崩之后,他们还是会一有机会就反叛的。” “比如那东突勒的,就有个可汗叫做车鼻可汗,他只要一找到机会就开始反抗,不过也只是屡战屡败,很快就被打服了。” “并且日后,永徽皇帝会在北边设立一个瀚海都护府来管理北方,赢得了北方的三十年安稳。” “但是西突勒就不服了,因为西突勒距离大唐的政治中心比较远,所以大唐有时候也管不到,于是就老实来惹是生非。” “那群家伙领头的就是一个叫贺鲁可汗的首领。” “不过即便这样,当时的永徽皇帝还是派了程咬金和苏定方两人出马,轻松搞定了这贺鲁可汗,甚至把人家抓到了长安跳舞。” 老朱说着突勒人的历史,也是不由唏嘘。 按照历史的进程,即便李治不来大秦,他也是能够很应对这些棘手的家伙的。 “竟是如此?” 得知一切的李世民也是吃惊不已。 没想到这些人在他死了之后就马上造反了,看来他做的事情和威慑力还是太小了。 不过还好,他还有自己的儿子,至少李治成功把他们全部都平定了,这真不愧是他的儿子。” 而李治在听到突勒人仅仅只是两下就被平定了,心里也是放下心来,听起来这些突勒人应该是很好对付的。 接着,李治又好奇了起来。 “那这些西凉人又是怎么回事?” 之前薛仁贵就跟他汇报过,说西凉人最近在练兵,也是蠢蠢欲动。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 他在的时候,这西凉是大唐的附属。 他们不敢怎么样,但是现在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胆子如此之大? 莫不是这几个势力之间都有勾结和谋划?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就有些难以对付了。 “他们不用担心。” 这个时候,老朱又发话了。 “西凉有个苏宝童是挺厉害的,但是也是非常轻易就被大唐给平定了,难度比突勒还要低,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 老朱的话也顿时让李家父子安心了许多。 第一千章:隋炀帝,你玩什么梭哈啊! “没想到这西凉竟然也不用担心,看来朕的大唐还真是强大。” 李世民也是不由感慨道。 始皇和刘彻两人也不由震惊和羡慕。 要知道,在大秦和大汉的时候,周围的那些势力都是虎视眈眈的,可以说时时刻刻都要提防着。 现在大唐,有了李世民打底,后面的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没法奈何得了大唐,即便是现在,也只是有些蠢蠢欲动,而不是已经发动了进攻。 想当初大汉刚建立的时候,基本上是被匈奴压得抬不起头来,只知道送出公主进行和亲。 但是大唐现在就是反过来了,压得周围的势力全部都喘不过气来,只要是敢抬头,那就是被大唐轻易剿灭。 李世民在后世的评价之所以那么高,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打造了一个华夏史上真正的盛世。 大唐时期的华夏人,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条件,那纵观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 周围的那些个国家的士兵,都宁做长安一条狗,不做外疆野膘骑。 “这样说来的话,也没有什么威胁了啊。” “这突勒人和西凉人都打不过我们的,还有吐蕃人也不是对手,我们岂不是没有外邦威胁了?” 李世民有些不解道。 李治也好奇啊,虽然传来的消息都是蠢蠢欲动,但是究竟哪些势力是真的准备动手,真的有实力,他也不知道。 所以对于这一点,李治也很好奇。 这个时候,老朱开口了: “大唐当然有,而且这股势力也并不弱。” 老朱有些慎重地提醒道。 “这股势力,就是的大唐时期由华东东北部人建立的高句丽国。” “这个国家十分强大,一边对抗着强大的大唐帝国,一边还在暴打着当时的棒子国。” 老朱面目凝重。 对于高句丽,自大唐以来,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这个国家当时很不安分,所以天可汗李世民曾经发兵攻打过。” “总共俘虏了十二万人,杀上了高句丽的精锐士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震慑住了他们,让他们不再敢轻举妄动。” “但是,就在天可汗驾崩之后,这个高句丽又跳了起来,他们的国王叫做高藏,是一个傀儡。” “之所以被称之为傀儡,那是因为他们高句丽的大权几乎全部都在高句丽的宰相渊盖苏文的手中。” “而且当时高句丽的人马可是不少的,足足有二十万人,并且还有仆从军三万人。” “一个拥有如此大的力量的国家,他怎么会不狂妄呢?” “在见到唐皇驾崩之后,这个人就开始成天骚扰起了的大唐的东北部。” “啊?什么?” 李世民显得很是吃惊。 因为现在的他还没有打到高句丽去,现在的李世民还在处理突勒的问题,而且加上大唐经济的日益强盛,这高句丽基本上不敢作声。 而且李世民也是知道这个高句丽是一个麻烦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要啃下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当初的隋炀帝就是最好的例子,三征高句丽,越打越虚,直到最后把国家给拖垮了。 不过要怪也只能怪隋炀帝自己了,非要发动什么百万大军去打高句丽,非要玩一把梭哈。 那可是实打实的百万大军,算上运输的后勤,这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 以隋朝当时建国的时间来看,根本就遭受不起这样巨大的消耗,最后亡国也是正常。 但是这也足够看出来,即便是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当时的高句丽,可见其有多难打。 不过,李世民却很是无语这老朱。 你说就说,怎么老是扯自己天可汗的事情。 “那这高句丽,后续我大唐可是轻易解决掉了吗?” 李治这个时候问道。 毕竟接下来的事情可就和他息息相关了,高句丽是在他即位之后才又嚣张起来。 如果在他这里这个国家没被妥善处理,那可想而知李世民会有多愤怒。 “再怎么说,父皇已经是打得这群高句丽喘不过气了,在朕这里,应当是能够轻松解决吧?” 李治看老朱沉默,心里一沉,不会他也栽了吧? 老朱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才又说道: “大唐确实是把高句丽给打败了,并且还打灭国了。” “不过,大唐打得也不容易,损失了不少。” 老朱这话一出,李治顿时就着急了。 “这高句丽竟是这么厉害?还能让朕所向披靡的大唐损失兵马?” “究竟损失了些什么?” 李治急忙问道。 “但是高句丽的宰相渊盖苏文去世,他的三个儿子在争夺势力,高句丽内部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以大唐就在这个时候直接发兵攻打了高句丽。” “当时派出了五十万大军进攻。” “前期还是很顺利的,打败了高句丽大军,甚至将高句丽十五万人包围。” “接着李绩和薛仁贵分兵,薛仁贵消灭者十五万人,然后李绩进攻高句丽的老家。” “高句丽国内派兵
相关推荐:
交易情爱(H)
珊璐短篇CP文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碧荷衍生文
双凤求凰
召唤之绝世帝王
游戏王之冉冉
仙道空间
玩笑(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