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喜欢这种好学的学生。 “好,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 楚源转身,然后在黑板上书写。 “华夏历史上,排行第八的皇帝。那就应该是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众人一听,震惊起来。 又是大唐的皇帝,这个大唐真的厉害啊。 崇祯却震惊起来,竟然是唐高宗李治,不是那位女帝? 他好奇起来,倒想听听,楚源为什么是这样认为的。 “很多人印象中,唐高宗李治,绝对是一个不成器的皇帝吧。”楚源缓缓开口。 其实不止是很多人印象里是这样,很多后世作品的演绎里,也是这样。 把唐高宗李治,演的在唐太宗李二面前,懦弱不堪。 然后自己当政的时候,又懦弱不堪,最后还把很多的权力,交给了武则天,显得昏庸,被女人控制。 但是实际上的唐高宗李治,可不是电视剧里面的那样。 “实际上的唐高宗李治,十分能干。” “唐太宗时期,因为辽东战役,竟然使天下爆发了反叛,然后在李治的处理之下,平息了下来。” “李治还是一个十分勤政的皇帝,本来唐太宗是三天一次上朝的,到了李治时期,就改成了一天一上朝。” 这么勤奋吗?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严肃起来,一天一上朝,那这个李治确实勤奋啊。 “人事方面,李治也是很会用人,重用能臣,远离小人。” “那确实不错。”众人都点头,这个李治倒真的有点本事。 “那军事方面了?”始皇发问了,大秦以武立国,他比较关心这个。 “军事方面就更加厉害了。”楚源认真的点头,眼神里有不少赞许。 “李治在位时,也发动了不少对外战争,占领了不少土地。” “在李治在位时期,大唐的疆域,是最辽阔的,比唐玄宗时期的疆域,还要辽阔。” “原来是他在位的时候,大唐的疆域才最辽阔。”众人恍然大悟,那这个唐高宗,果真厉害啊。 “那这个人这么厉害,为什么又排在第八了?”一些公子不解的问了起来。 但还有一些公子,则是在猜测。 “会不会是,这个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在后期也做错了事情?” “应该是这样,不然的话,他不可能排这么低啊。” “也不能这样说。”楚源却摇摇头。 “李治后期做的也有一点错事,但是和李隆基比起来,那还是差远了。” “李治后期,其实也就是经济发展不起来,然后就是,立了武则天为皇后,把手中的很多权力都交给了武则天吧。” “然后导致,大唐被一个女人掌控了很久的一段时间。” “哦?” “一个女人?” 这话让在场的公子都震惊了,在古代,女子地位那么低,一个帝国,竟然被一个女人给掌控了,这怎么可能? 更何况是一个如日中天的帝国? “难道是和大秦宣太后一样,摄政吗?”始皇发问。 如果和芈月一样摄政,那倒有可能。 “那你们搞错了。”楚源却摇摇头。 崇祯也摇摇头。 “据我所知,武则天应该是华夏唯一的一位女帝。” “什么!”听到此言,所有公子都坐不住了。 华夏唯一的一位女帝? 女子也可以称皇帝? 那这个女子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啊! “快快说说,这个女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始皇好奇起来,对着崇祯发问。 “那就我来说说吧。” “武则天的称帝之路?” 第一百三十二章:华夏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武则天本来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子,结果之后进去了皇宫之中,再之后被李二看上。” 崇祯开始说武则天的事情,但说到这里,众人也吃惊了。 “不是说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吗,怎么成了李二的女人了?” “额…”崇祯也有点尴尬。 “唐朝的男女关系,你就不要问了,比较尴尬,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 楚源也摇头,唐朝的关系,确实比较复杂。 “之后,李世明驾崩之后,李治就成了唐高宗。” “然后在他的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不过这李治却早就惦记自己父亲的女人,武则天了。” “所以不久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尼姑操作,李治就立武则天为了自己妃子。” “再之后武则天让李治越来越爽,武则天也就成为了李治的皇后。” “哦?”众人好奇了,这个武则天,就是这样成为皇后的吗? 感觉不是很道德啊。 做了父亲的女人,又做了儿子的女人。 崇祯继续开口:“再之后,李治就开始把很多权力交给武则天,由武则天和李治,一起治理朝政。” “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这是被女人控制了吗?”众公子吃惊起来? 天皇,天后。 真有种李治被控制了的感觉。 始皇也不能理解,这李治怎么能把皇帝的权力分给一个女人了? 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权力怎么能分了。 众人都摇头,有点鄙视这个李治。 “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感觉他太软弱了,和软脚虾一样,竟然被女人玩弄。” “你们真的这样认为吗?”但楚源一听,却笑了。 “我之前就说过,李治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 “大唐在他的手里,可是大唐疆域最大的时期,他又怎么会软弱了。” “其实是李治,太寂寞了。” 楚源能够感觉出,李治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李治太强了,李治的权谋实在太厉害了,他一眼就可以看穿所有人内心的想法。 所以,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了。 因此,武则天很有可能就是他为了排解无聊,培养起来,陪他玩的人。 至于武则天最后夺走了大唐皇位,这可能是他没有想到的。 也可能是他不在乎的。 毕竟这种智力的人的思想,有时候往往极其变态。 但是后世那些电视剧,都太扯了,把李治演得太软弱。 所以很多人,才以为李治真的软弱,昏庸。 但也有好的,比如有部叫唐宫,美人天下的电视剧。 那里面的李治,才让人感觉到胆寒。 那才是帝王霸气。 “你在宫里这么久了,还这么好奇,小心好奇过了头,把脑袋都掉了。” “还是你根本看不上这些赏赐,要更大的,更大的是什么了,是朕的宝座吗?” “如今隋朝已灭,现在是大唐,那就要照我大唐的规矩办!” “你敢威胁朕!” 只有雄武霸气的唐高宗李治,才能说出这种话。 唐高宗李治,绝对不是一个软弱的人,而是一个真正可怕的皇帝。 武则天和李治比,还太弱了。 就比军事,李治开疆拓土,他在的时期,是大唐疆域最大的时期。 而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却丢失了一些土地,到唐玄宗时期都没有收回完。 “因此,唐高宗李治,排在华夏十大帝王的第八位,完全没有问题。” “同时,武则天虽是女子,也做了很多错事,但也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比起其他朝代的皇帝没有问题。” “排在大唐第四帝,完全可以。” 听完楚源的话,在场公子们都纷纷鼓掌。 看起来他们确实错怪李治了,李治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 但听到这里,他们就更加好奇了。 李治智谋超群,手腕更是强大,但是却只在华夏十大帝王里,排第八。 那前面七人是谁啊。 始皇也更加好奇了,自己能排在第几,能不能是第一。 说起来,他都有点没有信心了。 这个李治,要是当时是六国的君主,那他攻灭六国,绝对有难度。 这个李治,让他已经觉得有了威胁了。 但始皇又很开心,这也说明,我华夏几千年人才济济,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崇祯也好奇,李治排在这里,那自己那两位老祖宗排在哪里了。 是不是和自己设想的一样。 不过崇祯还是愤愤不平,为啥他排不进华夏十大帝王里面啊。 他崇祯……哪里差了? 起码脸皮变厚了啊。 “下面我来说说,华夏十大帝王,排行第七的人物。”楚源开口了。 “排在第七的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就是铁木真。” “铁木真?”听到这话,始皇却皱眉了,这怎么听起来,像是一个游牧民族的人? 其他公子也纷纷好奇起来,真的不像中原人的姓啊。 还是什么汗? 还姓铁吗? 崇祯却皱眉了:“楚老师,把他排在这里合适吗?” 大明可就是从大元手里打下来的天下,然后大元又是游牧民族,崇祯其实不太想承认。 楚源也皱眉,因为楚源也不太想承认。 但是他的功绩在这里。 他和他的后代,建立了一个偌大的帝国。 当时华夏被西方人欺负的时候,多少华夏人想打到西方,却都没有打到。 但是铁木真的后人却打到了,这点还是很厉害的。 不过,铁木真和他的后人,杀戮太重,而且还把百姓分了等级,这点让楚源很不喜欢。 因此,楚源也不想说太多。 “大元帝国,是华夏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比大唐的版图都要大。” “他们有能征善战的骑兵,勇猛的将军。” “不过,他的统治很残暴,最后被大明推翻了。” “哦?大明?”听到这话,始皇和在场的公子都吃惊了,看着崇祯。 “大明这么厉害?” 他们不敢相信,竟然是崇祯的祖先,将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推翻了? “那肯定的。”崇祯听到他们说起大明,得意了起来。 “他大元厉害,我大明威武。” 然后他看向楚源:“楚老师,您也要开始介绍一下,我大明的皇帝了吧?” “好。”楚源开口。 “那我就来说说,华夏十大帝王里面,排在第六的皇帝。” “这个皇帝,就是大明的皇帝。” 第一百三十三章:造反的皇帝,永乐大帝! “只有大明永乐大帝,才配得上华夏十大帝王的称号。” “大明永乐大帝?” 公子好奇起来,竟然能够被称为大帝,那这个永乐大帝是谁啊? 大帝? 始皇也吃惊了,这个称呼挺霸气的啊。 “大明永乐大帝,朱棣,就是华夏十大帝王的第六。”楚源再次重复了一遍。 “对对对,就是他老人家!”崇祯终于听到了大明的皇帝,真的喜到不行了。 这可是他的老祖宗啊,大明永乐大帝。 “哦?” “那快来说说,这位永乐大帝的功绩。”众人好奇起来。 始皇看到崇祯这么激动,也猜到了,这个永乐大帝,肯定就是崇祯的先祖了。 “好。”楚源开口。 “这位永乐大帝,其实是造反得来的皇位。” “占领了京城之后,杀了很多人,当时的皇帝,也不知所踪。” “嗯?造反!”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脑海中就像炸开了一个炸雷一般,全部站了起来。 始皇也是吃惊到爆炸,作为古代帝王,他可听不得这个造反的词。 一个靠造反当上的皇帝? 最开始,听到楚源那样说,他还有点开心。 但现在,他对这个朱棣的好感,瞬间就消失了。 “不是这样的。”崇祯看到众人误会了,急忙辩解。 “我祖宗……永乐大帝也是没有办法啊。” “永乐大帝,是当时皇帝的第四子,皇帝本来要传位给太子的,结果太子英年早逝,皇帝就把位置给了太孙。” “永乐大帝就成了藩王,但是当时小皇帝一上位,就开始削藩,明明大家都什么都没有做。” “很多仁义,不争不抢的王爷,都被杀,或者活活的逼死了。” “永乐大帝这才不得不反抗啊!” “削藩?”听到这话,始皇皱眉了。 按照汉朝时期的情况,削藩肯定没有错。 始皇设立郡县制,也是为了防止割据,所以如果是他,碰到那种情况,大概率也会削藩的。 但是也不能乱削藩啊。 而且这些王都还是小皇帝的叔叔,有些王更是不争不抢,你把人家逼死了,人家不反抗才快了。 “儿子认为,削藩可以,但是也不能一上来就削藩。”这个时候,扶苏开口了。 “首先这个皇帝一上位,根基就不稳,削藩讲究恩威并施,他刚上位,哪里来的恩?” “直接就威,人家根本就不服你,再加上,当时皇帝忽略了年长的皇子,把皇位给了皇孙,人家不服很正常。” 扶苏分析了一通,但这次大家都没有觉得他迂腐,反而认真点头。 始皇这次也认可的扶苏,扶苏比较仁慈,所以从这种仁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他总是有独到的见解。 始皇是皇帝,还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但是这并不代表,始皇不会给别人画大饼。 只给人鞭子,不给人大饼吃,谁都会造反的。 “说的有道理,秦苏现在也不那么优柔寡断了嘛。”楚源也表扬了扶苏一句。 扶苏说的确实有道理。 当时皇帝就是建文帝,你那么年轻上位,谁服你? 要不是朱元璋,哪里有你做皇帝的机会? 然后了,一上位什么都没做,就直接削藩,谁服你啊? 搞死了那么多藩王,人家不反都不可能了。 楚源摇头。 所以当皇帝,其实是很难的。 有个时候要强势,有个时候讲仁慈。 恩威并施是一门必修课。 “然后朱棣就当上了皇帝,年号永乐,人称永乐大帝。”楚源又继续介绍起来。 “一个造反当的皇帝,那他怎么排在第六的?”众人好奇起来。 “你们可以猜猜。”楚源又卖起了关子。 “经济很发达?”秦子婴发问。 “不是。”楚源摇摇头。 永乐朝时期,经济一般,要不是靠太子支撑着,这经济真的挺艰难的。 “那是政治比较清明?”公子高发问了。 “这个有点点吧。”楚源点点头。 永乐朝的政治还算好,还为了监察大臣,设立了东厂。 不过,这个也不是朱棣成为华夏十大帝王的原因。 “那是什么啊?”众人好奇了。 “呵…”楚源却笑了。 “还有军事啊,你们以前最喜欢问军事了,可是今天怎么不问了?” “对对对。”始皇点头,他以前最喜欢问军事了,怎么到朱棣这里,就忘记了。 “那他在军事上有什么建树?”始皇发问。 “汉代有霍去病,封狼居胥,我说过吧。”楚源却发问了一句。 “对。”众人点头,楚源说过,霍去病曾经率领骑兵,在匈奴腹地,封狼居胥。 那可是极远的地方。 他们当时可是特别崇拜霍去病,那么年轻,那么厉害,竟然能打那么远。 而他们了,太羞愧了。 现代人就更加羞愧了。 霍去病二十一岁,无视风险,封狼居胥。 我们,二十一岁,无视风险,继续安装。 “还记得就好。”楚源欣慰的点点头,知识没有忘记就好。 “而这个朱棣,就是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皇帝。” “朱棣也打到了狼居胥山。” “什么!” 一个皇帝御驾亲征! 众人听到,都吃惊了。 这怎么可能? 皇帝不是养尊处优的吗? 朱棣贵为皇帝,怎么能够御驾亲征了? 而且还率领大军,打到了狼居胥山,那是多么凶险的地方,那可是游牧民族腹地啊。 稍有不慎,大军就逃不回来了。 始皇也震惊了,马背上的皇帝,他真的不敢想。 始皇亲自指挥军队战斗,也有过几回。 一回是嫪毐反叛,事发突然,他指挥王宫近卫军。 一回就是攻击赵国,不过那次他也只是到了前线,说指挥还真的不能算,只能说去鼓舞士气的。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能够亲临前线,那真的很厉害了。 但是像朱棣这样,直接指挥军队战斗,甚至还说不定参加了战场搏杀。 那是真的厉害。 “佩服,佩服。”始皇都赞叹起来。 这个朱棣,确实厉害啊,也难怪能排在第六。 “那他打仗,成就了什么吗?”始皇又发问。 “朱棣的成就,十分多。”楚源开口,准备一一道来。 第一百三十四章:这是为了,彰显大明神威! “首先就是把帝都从南方迁到了北方,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北方区域。”楚源开口说道。 朱棣是真的厉害,为了控制北方,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就直接让帝都迁到了北方。 可不要小看这个。 你去看看铁血强宋,人家能够把帝都给你设置到海上。 “然后就是五次征讨北方,征讨安南,建立一个庞大的大明帝国,奠定了华夏的版图。” 楚源说完,如果朱棣,这都不能进入十大帝王,那十大帝王是真的有水分了。 “好厉害啊,这朱棣。”在场公子都点头,这个朱棣,强。 “还不止了。”崇祯又多说了一句。 “永乐大帝不仅在军事上强大,在外交上也十分厉害。” “就是在永乐一朝,我们大明开始让郑和,七下西洋。” “七下西洋?”众人听到这话,皱眉了,他们没有听过西洋二字。 这是什么意思啊,西洋是哪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啊。 崇祯看他们不知道,笑了起来,然后开始解释。 “西洋,当然就是西方,而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传播我大明的文化,彰显我大明的神威。” “哦?”这样一说,众公子就明白了。 “那不就是吹牛吗?” “你…”听到这话,崇祯差点一口老气上不了,什么时候七下西洋成了吹牛了。 “哈哈哈哈。”楚源听到崇祯被气,笑了起来。 “还是我来说说吧。”楚源开始解释了。 “郑和七下西洋,是有利有弊的,但是总的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 “哦?”这话让众人好奇了,怎么个有利有弊。 崇祯也好奇,他是朱棣的后代,不管是大明记录,还是他自己的想法,那七下西洋肯定都是好的。 弊端他还真没有听过,他想听听看,是怎么个弊端。 “首先,郑和七下西洋的利,老朱说过了。” “其中一点就是彰显我华夏神威,这点当然有用,这是可以促进我民族的自豪感的。” “啊,为什么啊?”有些公子不理解了。 “为什么要增加自豪感啊,这个不是虚的东西吗?” “当然不是虚的。”楚源摇头。 “国家越强大,百姓越自豪,更多人才更开心做事,这样心甘情愿的,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楚源说的真的不是虚的,现在这个社会,太多的人,和蠢狗一样,崇洋媚外。 是的,他们确实有很多先进,应该学习的东西,可以去学习。 但是,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却还要贬低我们华夏的东西,他们这些人,是有多么自卑啊。 因此,必须要不断树立民族自豪感。 大明郑和下西洋,也是这个道理。 就是要让你们这些下邦小国,看看我们天朝上国的赫赫神威。 “原来是这样。”始皇也终于明白了,然后点头? “这大明确实是真的厉害,要是大秦时期,也能来一个七下西洋就好了。” “大秦的神威,也应该彰显彰显。” “这恐怕不行。”楚源却直接摇头。 “大秦的粮食生产力,医术,还有船只制造技术,都达不到,根本弄不了。” “航行在那种汪洋大海之上,那是需要巨大的船只,还有海量的粮食的。” “大秦做不到。” “哦,做不到吗?”始皇听到楚源的否定,却没有生气。 楚老师啊,你今天还是失算了吧。 要是历史上的大秦,那确实做不到。 可是…始皇看了一眼崇祯,崇祯也是微微一笑。 我大秦如今,可是有了仙师,还有明皇啊。 如何不能七下西洋了。 朕甚至还有十下西洋。 一百下西洋。 征服西洋! 始皇想的,可是和其他人不一样,既然知道了西洋的存在,那就一定要去征服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和西方人进行了交流,获得了他们很多的技术,食物种子。” 还是有点用的,华夏现代人吃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郑和下西洋的那个时候,带回来的。 “第三个好处,就是和西方人进行了海上贸易,用茶叶什么的,换得到了他们的货物。” 这个也很有用,和他们贸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可以促进发展。 “那是真的很不错啊。”众公子不断点头。 用华夏的东西,换西方的人的东西,确实还可以了。 可不能像建奴人一样,一味的就知道闭关锁国,关起门来,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其实人家很多地方,比你强多了。 因此,他们觉得,还是可以和人家贸易,换一点先进的东西。 哪怕是看看,西洋女人也行啊。 想到这里,有些公子好奇了起来。 “那这个郑和,率领那么多人,肯定到哪里,就被哪里人欢迎吧,那肯定是见过了很多的女人吧?” “我觉得没有问题,这个郑和七下西洋,肯定开心坏了。” “原来听楚老师说过,这西洋人都是金发碧眼,这个郑和肯定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额…”楚源一听,却不知道说什么了,然后看向了崇祯。 崇祯也是一脸无奈。 羡慕郑和? 你确定? “这个郑和,是一个太监。” 楚源实在是,看不下去,这帮人没有文化了,把真实情况给说了出来。 “什么,一个太监?”听到这话,那些公子直接吃惊了。 一个太监,开什么玩笑啊。 在他们印象里,郑和统领那么多人,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怎么能是一个太监了? 他们真的无法接受。 就连始皇,都皱眉了。 如此大的功绩,竟然是一个太监做出来的,这不太可能啊。 “你们不要小看大明的太监。”楚源解释道。 “你们是不是忘记了,我说过的,大明有很多厉害的太监的。” “比如曹化淳,方正化,王承恩,这些都是厉害的太监。” “而大明的太监中,首屈一指最厉害的,就是郑和了。” “太监只是残疾了,并不是没有能力了。” 楚源继续说道,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郑和,虽然是太监,但是却为我华夏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能这样说他。” “不过。”楚源话锋又一转。 “郑和下西洋,也有点点弊端。” 第一百三十五章:哪位皇帝能位列华夏第四! “哦?” 听到这话,众人皱眉起来了,怎么郑和下西洋,还有弊端的啊。 “哪些弊端。”崇祯也好奇起来,还有什么弊端了。 “弊端就是,消耗的钱多了。”楚源解释了。 “郑和七下西洋,确实是壮举,但是消耗的钱财,实在太多了。” “然后他带回来的东西,意义很大,可是有点入不敷出了。” “确实。”崇祯听到楚源这样分析,也点头了。 郑和七下西洋,确实是壮举,但是消耗的钱财,确实有一点多了。 甚至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重开郑和下西洋,都把自己修建陵墓的钱,拿了出来。 郑和下西洋意义是有,收入也有,不过收入还是少了点。 “原来这么费钱啊。”始皇皱眉了。 连大明都觉得费钱的工程,那他大秦来做的话,恐怕压力就更加的大了。 不过好在有楚源在,花钱多,那就把技术提上来,花钱的地方就少了嘛。 还是可以实现的。 “然后就是,持续性不强。”楚源又说了一点弊端。 “郑和下西洋,好像就只是郑和的事情,在郑和死后,大明也还有一次,叫王景弘的人带队,下了西洋。” “然后就再也没有人下西洋了。” “对…”崇祯这点反驳不了,郑和下西洋,真的就是郑和下西洋。 大明八下西洋,七次都是郑和下的,只有一次是别人,而且还因为不出名,直接被后人给忽视了。 而后面没有跟进,让人继续下西洋,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大明没有钱了,下西洋耗费实在是太大了。 “可惜啊。”听完之后,始皇叹了一口气。 “这么好的工程,竟然没有继续下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不过让人感叹的是,这个郑和,是一个太监,竟然有如此雄心,是真的厉害。” 始皇暗自下了决心,以后大秦也一定要,搞一个类似的工程。 “这就是朱棣在位时期,做的所有事情。”楚源进行了总结。 “不过,朱棣因为经济发展不起来,国家因为打仗,消耗得实在太厉害了,因此只能给他排在这里了。” “那接下来,就是排名第五的皇帝了吗?”众人好奇了,这个第五的皇帝,会是谁了? “对,下面就是华夏十大帝王,排名第五的皇帝。”楚源没有多卖关子,开始介绍。 “这排名第五的皇帝,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众公子一听,这是个老熟人了。 始皇也点头,这个刘秀是真的厉害,他早就听楚源说过了。 在打仗的过程中,竟然能够召唤陨石,这谁能和刘秀打? 这谁打谁输啊。 如果真的和刘秀打起仗来,始皇实在想不清楚,能有什么办法,对付刘秀。 “刘秀的功绩很多。”楚源开口了。 “首先就是光复了汉朝,让天下再次恢复了太平,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然后就是整顿经济,让原本崩坏的大汉经济,再一次恢复起来了。” “并且,单轮打仗,刘秀也是一位率领大军,御驾亲征的皇帝。” “华夏史上,很出名的天降陨石,昆阳战役,就是他打的。” “这么厉害吗?”大家都吃惊了,那这个刘秀,还真的厉害。 “而且刘秀还是以为,比较自律的皇帝,史书上也只记载了他娶了三个女人,其中最有名的,还是要算阴丽华。” 楚源沉默了,像刘秀这样不滥情的皇帝,确实还是比较少啊。 前面有汉宣帝,故剑情深。 后面有刘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楚源说差不多了刘秀,然后就要说下一个皇帝了,他准备给大家卖卖关子。 “排在第四位的皇帝,你们猜猜是谁?” “排在第四的皇帝?”众公子们皱眉了。 他们也不认识几个皇帝啊,不过他们可以推测。 首先楚源说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说了这么久了,楚源都没有说到秦始皇。 那秦始皇肯定就排在这四位皇帝里面,但是是第几位,他们也不知道。 然后就是楚源说的汉武帝。 按照楚源的说法,汉武帝肯定是比汉光武帝厉害的,所以可能是他。 但还有两位皇帝,他们不清楚了,会是谁了。 崇祯却清楚,除去汉武帝和秦始皇,那就只有那两位皇帝,能够进入第四了。 也就是大唐的那位,和自己的老祖宗。 不过这怎么排的,还得看看楚源怎么说了。 “楚老师,应该怎么排啊?” “这第四位皇帝是谁啊。”崇祯,也不明白了。 “想知道吗?”楚源笑了。 “那就等明天吧,今天的课,上得差不多了。” “什么?”众公子一听,立马要难受坏了,又下课? 别啊,老师,你做工作狂吧,你的学生也可以做工作狂的啊。 他们正听到兴头上,然后楚源说不上课了,这谁受得了啊。 崇祯也一脸难受,这就好比他非常想娶一个女人,然后娶到手了,却告诉他明天才能洞房,这谁受得了啊。 不过,既然楚源这样说,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等明天了。 接着,楚源离开了教室。 然后始皇他们也回去了,不过始皇刚刚回到寝宫,筑曼公主就跑了过来。 “父皇,最近楚老师上课怎么样了?” 筑曼公主这段时间,因为身子有点点不舒服,所以没有来,但现在又好了,所以就立马来了。 “楚老师好着了,就是喜欢卖关子。”始皇嘴上不舒服,但其实心情大好,也开起了玩笑。 “啊,那楚老师有没有问起过我啊。” 筑曼问出了这个,她最想问的问题。 “这个,好像没有。”始皇思索了一下,然后给出了答案。 “什么!”筑曼一听,原本开心的心情,瞬间消失了,有点闷气了。 “楚老师怎么能够不问我了,楚老师!” “不行,我明天一定要过去,以后每堂课都要在他身边。” 筑曼气呼呼的,听到楚源没问她,她就特别难受。 她打算明天一早就过去。 但是,她关心的事情,却早就已经发生了变数。 大明,乾清宫。 一名绝美的女子,现在正站在崇祯面前。 第一百三十六章:评论华夏十大帝王! “民女见过陛下。”董小宛向着崇祯,行了一个礼。 “嗯。”崇祯点点头。 “王公公教你的,你都知道了没?”崇祯发问。 “民女都知道了。”董小宛开口。 两天时间,完全足够了,王承
相关推荐:
萌物(高干)
南城(H)
小寡妇的第二春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失身酒
流萤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交易情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