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了……朕要提早习惯习惯。”不仅伯渊离京,承诏也要离京。 萧内官回到皇帝身边,提醒道:“陛下,今日是另一位小裴大人当值掌记,就在偏殿中。”都是裴大人,萧内官只能用“另一位”来区分。 意思是陛下可以另寻棋友。 “甚好。”皇帝意会,当即让萧内官准备棋盘,再宣裴少津入正殿,也好趁机了解了解这位“门生”。 棋盘下,裴少津与皇帝对坐,却坐得很不安稳。 皇帝略问了些时事,裴少津思后应答,话语虽有些像在作文章,但见解独到,有理有据。 皇帝颔首,道:“颇有你兄长当年风采。”又笑着宽慰裴少津不要紧张,只当是平日里下棋就好,打趣道,“你兄长下棋时,可从不跟朕客气。” 见皇上言语如长辈,又有大哥昨夜提点,裴少津渐渐放松下来。 “伯渊说过,你的棋艺比他要好?” “略胜一筹。”裴少津谦虚应道。 于是皇帝端端坐好,神态认真了几分,手举白棋,开始仔细布局,每一步都慎重斟酌。 裴少津谨听大哥叮嘱,悄无声息开始让棋,结果一不小心吃了十几颗白棋,他迟疑了一下,开始多多让步。 等到棋过半局的时候,裴少津的黑棋一不小心又围了一片白棋。 使得他接下来每下一枚黑棋,都要斟酌许久——到底该怎么让才好? 直到一局棋了,裴少津“险胜”了皇帝,他才后知后觉,明白大哥口中所说的“多多让棋”是什么意思。 皇帝下得尽兴,欢喜道:“爱卿的棋艺果然比伯渊更胜一筹。”他平日和伯渊下棋,胜负往往是五五分。 “谢陛下夸奖。”裴少津讪讪应道。 所幸正好有大臣求见,裴少津得以脱身,他一边退回偏殿,一边在想,往后该如何下棋才好?是不是该回去研究研究童子棋艺? …… 翌日早朝时,梧桐细雨,更添秋寒。 连续两年的秋日早寒,不止引起裴少淮的注意,也引起了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注意。 皇帝选用的这两位都是实干派,有实实在在的功绩傍身。 张令义入阁之后,兵部尚书由原兵部左侍郎陈功达接任。陈功达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安庆知府、湖广按察使和蓟辽总督,后来召回京都,在兵部再受重用。任蓟辽总督时,陈功达修整边备,辽东边防趋于平稳,回到京都后,又协理京营军政。 裴珏告老致仕之后,皇帝将太子太保王高庠调入吏部,暂管吏部事务,上个月已下旨授予吏部尚书之职。王高庠庶吉士出身,历任官职更是丰富一些,曾受命督辽东军务,修筑边墙,也曾担任御史,掌管都察院事务,更受皇帝信任,入东宫负责教管太子。 共同之处便是,都曾掌管过边防军务。 早朝上,殿外秋风萧萧,殿内百官肃立,两位新尚书似乎事先已商议过,先后站出来谏言。 陈尚书禀道:“陛下,大庆寒冬骤长,九边关城之北,鞑靼之地恐怕更是如此。寒冬瑞雪可使我大庆喜收丰年,却也会让北疆鞑靼诸部草粮不足,牛羊难以存活,进而逼得鞑靼诸部南下,朝廷应当事先筹备军务以应对。” 大庆国运正盛,也有外敌,主要有二,海上倭寇之乱和北疆鞑靼之乱。 吏部尚书王高庠附议。 陈尚书能从寒冬之变,考虑到鞑靼之乱,是有些真见识在身上的。然而他接下来所言所谏,裴少淮却不完全同意。 陈尚书谏言道:“微臣从九边来报得知,当前边疆隘口管理松懈了许多,军民商贾与鞑靼诸部私下交易之事,又见复辟,甚至猖狂。大庆的粮食、海盐流入北元境内,岂不是养虎为患?” 又言:“九边关城修建边墙、战垒,绵延千里,护得关内一方平稳。然边墙就地取材,或用石垒,或用土堆砌,每逢淫雨便会大量坍塌颓坏,数年已过,已到了不得不修的时候。” 皇帝听后,神情严肃,也有些早已了然于心的神态——伯渊曾在御书房里分析过连年寒冬一事。 他问道:“两位爱卿认为应当如何筹备军务?” 王尚书说道:“微臣以为,应当整顿边防卫所,按照大庆律例行事,严禁军民商贾与鞑靼诸部私下交易,但有犯者,一律当斩示众。” 陈尚书谏言征徭役修边墙,说道:“去岁太仓码头船税颇丰,大庆粮税亦涨了两成,正是国库充盈之时。且十年前,红盐池大捷后,四万军民在河套修筑榆林边墙,保得河套百姓十年无战事,证明修建边墙利在千秋。微臣恳请陛下开国库,重修边墙。” 两位尚书话才说完,吏部、兵部臣子皆站出来附议。 再过不到半年的时间,裴少淮就要南下开海了,近来这段时间,他极少在朝上谏言,更不会去抢别人的风头。 两位尚书不是奸佞之臣,也有见识在,他们从朝廷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说出这番谏言并不奇怪,甚至说,朝中大多数官员都会认同两位尚书所言,包括内阁阁老——他们生于这个世道,又臣于朝廷。 杜绝交易,重修边墙,严守在边墙之内,重兵镇压鞑靼诸部,兴许真的能撑得一时太平。 却非长久之策。 裴少淮今日不能缄默无声。 皇帝亦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见解?” 一片附议声中,裴少淮站了出来,洪声言道:“微臣有异。”引来一片目光。 在角落里当值掌记的裴少津,听闻大哥正气凛然说道:“王尚书、陈尚书皆掌管过边防军务,两场寒秋推断鞑靼之乱,令人信服。”先赞同了他们的猜测。 又闻裴少淮继续言道:“然抵御北疆鞑虏南侵,不在于一味顽守,固城顽守,终有一溃。微臣以为,想要抵御北敌,在于谨防鞑靼诸部集结联手。” 他分析道:“昔年北元溃为三部,不止鞑靼而已。斡难河有鞑靼部,科布多河有瓦剌部,西辽河又有兀良哈部,若是三部集结,再高的边墙,也将被踏于骑兵马蹄之下。” 裴少淮这一番话,当即惹得朝中许多武将的不满,这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陈尚书脾气不好,指着裴少淮骂道:“你一个连边城都未曾去过的黄毛小子,懂什么兵防之策?这可不是张口便能乱说的。” 裴少淮并不理会,而是把自己的话说完,道:“但若是三部相互提防、猜忌,则无一是大庆的对手。” 还道:“若是他们的部下依赖于大庆,便是没有边墙,他们也难以成军。” 这些话他都曾在御书房里同皇帝说过。 可陈尚书在气头上,并未详听,一副要吵架的架势。 这陈尚书、王尚书是皇帝亲选的六部正官,这裴少淮又是他最为欣赏的年轻臣子,皇帝自然不会让这两方在朝堂上红脸争执,他压了压手,让堂下众臣子安静,说道:“朕以为,诸位爱卿所言,皆是为了朝廷、为了边关军民着想,一片赤诚。今日莽莽争执,非但不能让人信服,还会伤了和气,不若这般,众位爱卿回去深思熟虑,五日之后再上朝廷议。” 气头上是商议不出良策的。 裴少津在角落中,字字句句记录着今日之事,脑中却想着大哥当日带他到集市上,小巷中有北元人贩卖冻羊肉,大哥路过视而不见。 大哥道,若能借“市”之力,可不战而胜,百姓免于战乱。 第155章 散朝之后,文武百官依序退下。 裴少津仔细规整早朝记录的文稿,接替他轮值掌记的同仁走来,两人交接一番后,裴少津三日当值结束。 出了乾清宫,裴少津折向西走,打算去六科找大哥聊一聊,再回翰林院。 半道路过回廊,听闻有官员边走边商讨早朝之事,放眼看过去,是都察院的几位御史和六科的几位给事中。言官间正常交换意见,他们没有太避着外人。 于是叫裴少津听见了几句话。 有人道:“依我之见,早朝之事没有对错之分,争的只是先后罢了。” “袁大人何出此言?” 那人应道:“国库充盈之时,征徭役、修边墙、御鞑靼,何错之有哉?举国之力,开海通商,驱逐倭
相关推荐:
同时在N个狗血文里扮演路人甲
Νρο①⒏℃οм图谋不轨(1V1 SC H)
云端孤岛(校园 破镜重圆 1v1)
越堕落越快乐(H)
云端烟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极品小帅哥连环挨操后续(H)
鹊踏枝(古风,1V1)
我的娇妻
小丫鬟VS大少爷_新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