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书,问道:“楼阁老,裴爱卿觉得此船如何?” 事关海防民生,两人还能如何应?自然只能跟着点头道好,好得很。 张尚书趁此机,故作谦虚道:“陛下,太仓州千料大船好不好,还是要入京仔细点验过才能服人。”紧接着建议道,“陛下,微臣有一想法,不若兵部派人南下暂替裴知州,让裴知州趁着五月南风,驾船北上回京,由朝廷派人仔细点验,若有甚么不足之处,也好命匠人们及时改进。” 既便于邀功,又未将话说满,一举两得。 皇帝颔首长“嗯——”一声,言道:“朕觉得张爱卿这个想法好,传朕旨意,辛苦裴知州回京一趟。”他也甚想亲自看看新造的大船。 “臣领命。” 值此时候,萧内官进来禀报道:“圣上,徐尚书在殿外求见。” 正好御书房内人多热闹,皇帝道:“宣。” 徐尚书进来,手里捧着特制卷轴,行臣礼后禀道:“禀陛下,会试、殿试结束,请陛下赐墨刻造状元牌匾,以彰表广纳天下有识之士。” “准。”皇帝应道。 徐尚书捧着卷轴上前,在御案上铺开,萧内官于一侧伺候笔墨。 皇帝下笔才写了一个“状”字,徐尚书迎了迎上前,欲言又止,被皇帝察觉到,遂道:“徐爱卿有话不妨直言。” “臣疏忽,请陛下恕罪。”徐尚书跪地,言道,“新科状元乃三元及第。” 理应赐“三元及第”牌匾,非“状元及第”而已。 此言一出,皇帝愣了一愣,又惊喜问道:“裴家小子是三元及第?” “禀陛下,确是三元及第。” 皇帝的那一愣,只缘三元及第少见,无意御赐的三元及第更少见。大庆朝开国以来,算上裴少淮,三元及第不过三人而已。第一个在开国之初,属有意为之,第二个殿试时,也有些锦上添花之意。 而这一次,皇帝点选裴少淮为状元时,并未注意到他还是乡试解元。 换了新卷轴后,皇帝挥笔写下“三元及第”四字,大气磅礴。 “臣恭贺陛下纳得贤才。”四位大臣齐声贺道。 今日两件好事,皇帝眉眼一直露着喜色,主动说道:“既是贤才,朕欲另赐裴家小子一实职,以示嘉奖。” 除了翰林院编撰以外,另赐京官实职,两官兼身。 皇帝望着场下四人,问徐尚书道:“徐爱卿,你以为当赐何官职为好?” 徐尚书不经意一瞥身旁的裴珏,笑谦谦应道:“回陛下,臣与景川伯爵府有姻亲,恐怕要避嫌。” “裴爱卿,你掌管吏部,你以为如何?” 裴珏知晓已落入徐知意的套中,只能道:“臣与裴状元同出一宗,亦要避嫌。” 皇帝望向张令义。 张令义笑呵呵道:“陛下,那臣便不推辞了。”略作思索后,言道,“裴状元曾随父南下游学,不管是治水还是造船,皆有见识、经手,颇有工事才能。臣又听闻裴状元殿试上胆大直谏,是个正气之才……两相考虑,臣以为有一个从七品的官职十分合适裴状元。” 实职给高了难以平百官,从七品正正好。 张令义继续道:“陛下可赐裴状元工科给事中。” 徐尚书低首偷笑,张令义果然是个老狐狸,说着给个从七品的小官当当,一开口却是官小权大的给事中。 这个“小官”,属于皇帝直管的六科,身兼风闻奏事、监察六部、纠劾百官的言官之职,直谏时,内阁都让听其几分,是一等一的清流美职。 其学识必须广博,平日还需不时赴乡试充当考试官、会试充当同考官。 这听着好似有些荒谬,可仔细一想,不管是学识还是胆大直谏,或是了解工事建造,裴少淮每一条恰好符合。 工科给事中并不是归属工部,而是专程监督、谏言工部。 “善。”皇帝首肯,言道,“传朕旨意,赐新科状元‘三元及第’匾,另赐工科给事中官职。” 几位大臣从御书房出来后,楼阁老面色铁青,不仅在于皇帝赐官裴少淮,还在于皇帝没有问他的意见。他若是主动开口,又落他首辅脸面,显得他与一新晋的小官斤斤计较。 徐尚书、张尚书并列而走,如沐春风。 “听闻这小子快成亲了?” “是,只差我那亲家从江南赶回来,幸亏张尚书今日的提议,婚期可以提早了。” “该是我幸亏他们父子,不声不响就整了这么一个大船厂。” “很意外?” “那倒没有。” …… “三元及第”匾还在加紧刻造,而京都城里,不知谁人将荣恩宴斗诗一事传了出去,成了一桩笑谈,沸沸扬扬。裴少淮全当大家伙取个乐子,并未在意。 这日,杨家的小厮前来景川伯爵府,用板车运来了好几株丹桂树,入府后,禀裴少淮道:“裴少爷,这是我家小姐让送过来的,说是要栽在裴少爷的院子里。” 裴少淮不明所以,却也没有阻止,让长帆领他们找了个好地方,仔细栽好。 他想起四姐夫的那句话“她想吃的不是那几块枣糕”,那杨时月想种的应该也不只是单纯几棵树。 裴少淮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他想起荣恩宴上写的那首诗,里头有一句“今夜抱得月归来”,还有一句“方得女娥把桂栽”,瞬时脖子红到了耳根。 这诗句虽是无意,但确实颇具深意,自己好像有点不够含蓄了? 看着那几株新栽的丹桂,他仿佛能听闻杨时月在当面跟他打趣——丹桂给你栽好了,你何时行动? 他可真是推一步走一步的榆木头。 第101章 五月初的时候,朝廷下诏,没有入选庶吉士、观政士的新科进士们得以授官。 按规,他们要三个月内抵达入职,不得有误。 路途近些的,可以着锦衣先回乡一趟,像百粤、滇西南这样远的,则要即刻马不蹄停地出发。 江子匀毕竟是二甲进士,朝廷外派的地方还算好,是胶东一带的一个小县,谈不上多富庶,但起码不是贫瘠之地,距离京都也不算太远。 领旨后没几日,江子匀便收拾好行囊,携妻儿准备启程赴任,临行前一日,裴少淮前来饯别。 结交多年,分别在即,心生愁绪,裴少淮言道:“胶东不算远,子匀兄缘何如此匆忙启程,何不多留几日?” 启程匆忙,使得饯别也匆匆忙忙。 江子匀举盏,一饮而尽,如说家常一般应道:“路上走走停停,到地方后先置办小院,在县里四处走走,便也差不多到了上任的时候。”三个月的时间不长。 见裴少淮愁绪难消,江子匀又道:“今日淮弟应当替我高兴才是。” 他起身踱步,慷慨而言:“何处寻功绩,还看马蹄行,我生于此地也长于此地,心思有万千却从未离开过此地,当一个人见不比闻,行不比心,便应该出去闯闯换一方天地了。淮弟南下游学回来,应该更明白此道理。” 听着江子匀的话,裴少淮了然,友人间若只谈离愁别绪,便有些狭隘了——今日行酒,于他而言,是与友人相别,但于江子匀而言,除了别离还有奔赴前程的豪情,前路未卜但不失憧憬。 裴少淮确实应当为好友高兴,举盏与好友同饮。 “唯有一个缺憾。”江子匀声音渐低,遗憾言道,“我恐怕不能参加淮弟的婚礼了……这盏喜酒,今日我先喝了,预祝淮弟新婚大喜、恩爱偕老,他日重逢时再赔罪。” 裴少淮应过,也祝道:“祝子匀兄功名早著,年年献捷,我在此处等子匀的好消息。” “共勉。” 一瞬,念及与江子匀是因“送笔”相识,而如今“送别”,叫人更是离愁浓郁了几分。 ……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南风拂来,暑气未热。 芒种这一日,锦昌侯府派人来传话,说是三少夫人用过早膳后,肚子开始发动了。 裴家人焦急继续等待消息,虽一切早都准备妥当,但英姐儿这是头一胎,难免叫人多担忧几分。 原以为要折腾到夜里,不成想,还没到申时,锦昌侯府又来人了,传话道:“三少夫人为侯府新添千金,母女安好。” 林氏紧攥着帕子的手才松了下来。 一家人欢欢喜喜,开始
相关推荐:
婚里婚外
新年快乐(1v1h)
我的风骚情人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乡村桃运小神医
猛兽博物馆
沉溺NPH
乡村透视仙医
篮坛大亨
我的傻白甜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