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又不由皱了眉:“我们不到,燕临那边能成事吗?” 谢危垂着头,手顿了一下,声音里竟有一种无由的淡漠:“倘若没我便不能成事,那他这些年流徙之苦,便是白受。” 姜雪宁心底莫名一悸。 过了好半晌,她才带了几分犹豫地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启程?” 谢危终于把鱼片完了,看她一眼,然后拿过边上几枚生姜来切,声音平稳而镇定:“不着急。” * 残阳如血。 边城荒芜。 朔风从西北方向刮来,陈旧的旌旗覆满尘埃,只在城头招展。外头便是边军驻扎的营房,连成一片。高高的点将台上,落叶飘洒,铜铸的麒麟爪牙无人擦拭磨砺,已然锈迹斑斑。 青年的轮廓,比少年时更深邃鲜明了些,一双眼也比旧日多了些沉稳和内敛。 只是偶然抬起,仍如无鞘的剑—— 灿若骄阳,锋芒毕露! 深蓝的一身劲装,袖口绑紧,结实的手臂有着流畅的线条,腰背挺直,更有种蕴蓄着力量的美感。因为刀剑磨砺而长了些茧皮的手掌,却慢慢从那锈蚀的麒麟铸刻上抚过。 有什么东西顺着陈旧的纹路爬了上来。 分明是如此地冰冷,燕临却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滚烫。 点将台离地三丈,宽有百尺。 五万边军阵列于下! 却只他一人,独立高台之上。抬望眼,唯荒野苍茫,旌旗迎风,地滚彤云,剑如覆雪! 第204章 边城 “离开黄州, 一路往北?”早朝过后,沈琅留了机要大臣下来议事,可就这时候, 外头忽然来了急报, 他仔细听完后, 一张本就阴鹜的脸越见阴沉下来,只道, “可查知了他将往何地?”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新义额头上都冒出冷汗来, 哆哆嗦嗦回:“听下面人说, 看路线,似乎、似乎是往边关的方向去……” 边关?! 在场诸位朝中辅臣、六部要员, 无不为之倒吸了一口凉气, 面面相觑。 张遮本要奏报今年刑部秋决事宜, 闻得此言,更是眼皮一跳。那一张沉默寡言的脸上, 少见地由于惊诧而有了一丝松动。 然而随即又平复。 他甚至恍惚了一下, 目光垂落时,瞧见自己官服袖袍上那细密爬上的云雷纹,才想起, 这一世与上一世是不同的。 上一世,她同乐阳长公主沈芷衣交恶,也无力营救勇毅侯府于水火。而这一世,长公主殿下在宫中待她不薄, 勇毅侯府虽被抄家却保住了大半力量,只流放黄州。她甚至成了谢居安真正的学生, 麾下更有前世富能敌国的尤芳吟,若人在南方, 势必还会遇到卫梁…… 那样多的人,命迹因她而改。 那么今时今日,燕世子比上一世更早地有所异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这件事却大大出乎了沈琅的意料。 他高坐在御座上,额头太阳穴的位置却有些突突地跳动,只觉一股气血往脑袋上冲,抬手慢慢压住了,才咬牙切齿地续问:“只他一个人擅离黄州?燕氏一族其他人呢?!” 王新义跪到了地上:“发觉燕临离开黄州后,当地州府官员便立即搜索,可,可……” 沈琅骤然一把拍在御案上,厉声道:“说!” 这“砰”地一声响,案上笔墨皆在震动。 王新义整个人立刻全伏了下去,额头贴着冰冷光滑的地面,声音里一片惶恐:“回圣上,不见了!燕氏一族不见了人,全都逃了!” “胡说八道!” 沈琅的面容近乎扭曲,御案上所有东西几乎都被他一把扫落在地,奏折笔墨,一片狼藉。 “燕氏一族上百口人,一个燕临跑了尚不足为奇,怎么可能一族上下都没了踪影?!他们哪里来的本事,逃过朕重重耳目,逃过州府重重关卡?!” 这一下,是所有大臣都跪了下来,齐呼“圣上息怒”。 毕竟这两年来,皇帝对政务越发疏懒,信奉长生之道,常服五石散,性情越来越喜怒不定。朝中官员动辄得咎,也不是一回两回的事了。 众人即便舍得这一身官服、一顶乌纱帽,也得要顾虑一下自己肩膀上这颗脑袋。 唯独张遮慢了那么半拍。 年事已高的刑部尚书顾春芳,心底叹一声,先跪下来。转头一看自己得意门生还扣着那封事关今年秋决名册的奏折立着,便抬起手来扯了他一把。 张遮扣着奏折的手指用力几分,便突出几分凝滞冷厉的线条。 到底还是没拂顾春芳好意。 只是屈膝前,一眼瞥见从御案上滚落到脚边的贡品松烟墨,似乎是嫌挡着地上,便轻轻一脚拂了开。 顾春芳瞥见,不由看了他一眼。 满朝文武都战战兢兢,唯有边上立着的一名和尚格格不入。 生得面方耳阔,有些凶相。 穿着一身大红僧衣,却偏做高僧之态,得闻燕氏一族遁逃消息,也不过微微皱了眉。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当朝国师,圆机和尚。 这些天来,朝野上下就没什么好消息。 内有天教作乱、搅得民不聊生不说,外有夷狄窥伺,原本绝密的乐阳长公主被困鞑靼王庭、向朝廷求助的消息,不知怎的竟走漏了风声,传得满城风雨,百姓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朝廷要派兵营救。 可朝廷里哪个不清楚? 即便是要同鞑靼开战,也不会选在这时候。嫁出去的公主就是泼出去的水,在她去往鞑靼王庭的时候就已经等于死了,当皇帝的怎会为了一个死人贸然开战? 坏就坏在消息走漏!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原本沈琅的打算是瞒着,等沈芷衣遭遇不测的消息传出,再举哀兵以为公主复仇的名义开战。可眼下倒好。若明知公主处境却不发兵,被百姓知道,势必失了民心!天教在内作乱,本就巴不得抹黑朝廷,一旦此事有所纰漏,必然会给对方制造可乘之机。 这当口上,燕氏一族还不见了人! 沈琅不由冷笑起来:“好,好,朕看他们是合起伙来要让朕不痛快!” 众人无不噤声。 沈琅但觉万分暴躁,起身踱步,往下方一扫,却没看见谢危,不由道:“谢少师回乡祭祖,人还没回吗?” 王新义但觉倒霉,也不知这一天天怎么这么多坏消息,还全要由他来提醒,脑袋挨在地上,半点没敢抬起来,道:“回禀圣上,您忘了,山东曾传急报,少师大人回京途中遇刺。不过昨个儿来了消息,说是人已经救出来了,正于济南府修养,料想过不多时便会启程回京。” 沈琅眉头一皱:“谁人袭击,可曾查清?” 大理寺卿跪在下头不敢说话。 顾春芳朝他看了一眼,才替他道:“回圣上,事发突然,刑部与大理寺才派人前去督查,想必不日将有眉目。依老臣所见,少师大人乃朝廷命官,敢于其返京途中行刺者,不是乱心便有反心,只怕与天教那起贼子有些关联。” 是啊。 除了天教,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行刺谢危? 顾春芳之言不无道理。 边上圆机和尚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谢少师吉人自有天相,幸而无碍。天教贼人犯上作乱,其心实在可诛。不过倒要恭喜圣上了。” 皇帝正自暴躁,哪里有半分的“喜”? 众人都觉奇怪。 沈琅也不由看向他,对他倒是颇为信任,神情好了几分:“国师这话说得奇怪,喜从何来?” 圆机和尚竟道:“一喜谢少师安平,贼子未能得逞;二喜燕氏一族异动,露了痕迹。边关有鞑靼虎视眈眈,贼子燕临偏往边关去,想必有里应外合之心。是以如今边关的处理,必要慎之又慎。少师大人乃圣上股肱,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又深得圣上信任。老衲有一计,倒不妨趁此机会,使少师大人去往边关,一则避开天教贼子的截杀,二则督查军情,严防生变,三则守株待兔,倘若燕氏一族生出反心,以少师大人之能必使他们有来无回!” 众所周知,谢危虽无帝师之名,却有帝师之实。 圆机和尚这两年来虽以国师之名,在民间大兴佛教之风,以与天教抗衡,在信众之中颇有名气,可在这朝廷里,大臣们却还是认谢危多一些。 毕竟能在朝中为官的,即便不说恶,可也没几个善。 哪个能真的信封佛教? 不过都是表面对他客气罢了。 毕竟朝野上下都知道,一旦真遇到什么棘手之事,还是要谢先生共议,方能有所定夺。 如今听圆机和尚这话,倒是一点也不生疑。 沈琅也考虑起来。 边关的形势比起朝内,实在更为紧迫。他自不可能亲去督军,派谢危前去的确最好不过,所以当机立断,道:“拟旨!着令谢少师不必返京,济南稍作修养后,即刻前往边关,督军严防,但有异动者立刻就地处决,绝不姑息!” “圣上圣明!” 诸位大臣都伏首称颂。 只张遮抬了眼,瞧着圆机和尚唇边挂着的那抹笑,觉得事情只怕没有那么简单。 * “所以,到底是谁要袭击我们,查清了吗?” 姜雪宁看着谢危将片好的鱼放进漂亮的白瓷盘,撒上少许姜丝去腥,搁入蒸笼,仿佛已经能看见它端出来时会是何等美味模样,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才这般问道。 她可不敢往深了猜。 遇袭当时曾明明白白听见刀琴说了一句“教中”,叫她回想起谢危上一世将天教连根拔起、赶尽杀绝的做派来,心底里都忍不住为之冒寒气。 谢危将蒸笼盖上,拿了一旁的巾帕,将手上沾着的污迹擦去,眸中却是异色闪烁,波澜不惊地回:“天教反贼,胆大包天,还能有谁?” 姜雪宁不由被他噎住。 谢危却是抬眸瞧她,看她那清丽的面容被灶膛的火光覆上一层晃动的暖色,不由颇带几分深长意味地笑起来:“你想是谁?” 姜雪宁恨恨地往灶膛里添了根柴,却道:“我哪儿能知道,我怕死问问还不行吗?” 谢危只道:“放心。” 事后他也琢磨了一下,来刺杀他的总共是两拨人。跟着当时剑书那边去的,是教中的好手,只怕万休子举事在即,恐他不受控制,先除为快;跟着他与姜雪宁的那些,却从京中来。若是皇帝已经开始怀疑他,不会暗地里动手。会在暗中动手的,都是怕被人发现的。再回想自己这两年,能算得上“对手”“仇敌”的,只剩下一个圆机和尚。 此人虽称僧侣,却机心深重,绝非善类。 沈琅国事疏懒,帝王心术却重得很。 这两年来,用圆机和尚制衡他,也用他打压圆机和尚,从不让他们那一方真正压过另一方,如此当皇帝的方能坐稳,居中得利。 如今么…… 谢危垂着眼帘,看一眼砧板旁那剁了不用的鱼头,随手便将擦手的巾帕扔在边上,取了两只小碗去调料碟,还问姜雪宁:“吃辣么?” 姜雪宁登时把先前谈的正事都忘了,点头如捣蒜:“吃的吃的。” 谢危便在她的料碟里加了一勺辣。 待鱼蒸好端出来,一片片白白嫩嫩,浮动着鲜香。两人也不转战别地,就在厨房角落里置了一张小桌,擦得干干净净,在旁边坐下来,就着料碟,添上小半碗米饭吃起来。 这些日子也没别人敢靠近厨房。 两人一顿
相关推荐:
位面地主婆
霹雳嫡女:狠妃归来
娘子带球跑
银河第一纪元
重生后我制霸了豪门圈
圣玛利亚临终关怀中心
弃奴翻天:少帝的宠妃
汉贵女
浪子彦青
如果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