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要是那么容易他早就去了,这么久没去,期间还杀了陈大雷,这就说明马友贵内心是极度不想去自首的。 而现在杨树却表现出一副马友贵会自首的表现来,这就说明杨树应该是刺激到了马友贵,导致马友贵变得摇摆不定起来,这就让杨树产生了误会,误以为马友贵会去自首。 杨树这么想也没错,一般人都会这么想的,但陈晓不会,陈晓能猜到马友贵的心里一定是有愧疚的,或许这种愧疚还会让他生不如死,但陈晓很了解人性,人类的求生意志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本能。 马友贵现在是什么情况?刘文君可以说是意外,王赫呢?就算王赫的死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他知情不报是不是罪?最重要的是陈大雷他要怎么解释? 亲手杀死陈大雷的人正是马友贵,这一点无法辩解,被逼迫吗?或许有这个原因,但这一桩桩一件件加在一起,和他事后的表现,是不是能说明马友贵本身是想这么做的,被逼迫只是一个为了让自己安心的借口。 所以马友贵自首有很大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在自首就等于送死的前提下,他还会去自首吗? 杨树的答案是会,因为他觉得愧疚以及负罪感带给人的痛苦比死还让人难以接受,会让人生不如死,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求个心安。 但陈晓认为不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第二个原因是,自杀是一件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办到的事情,显然马友贵并不具备这种勇气。 显而易见杨树这次有很大概率会失败,但陈晓没有提醒杨树的想法,因为这对杨树来说是一次极其珍贵的机会,无论自己说什么杨树都不会放弃,他必须要试一试。 最重要的是,陈晓有着自己的目的,他是希望这次杨树能失败的,在这次失败之后杨树就没有了任何办法,没有退路的杨树才是陈晓想要的杨树。 之所以还要提醒杨树小心一些,就是为了让杨树更加绝望,在准备完全的情况下还是没有成功,这对人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连那种自己疏忽大意的借口都找不到。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杨树成功了,马友贵在他的帮助下去自首了,这对陈晓有什么坏处吗?没有,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一切事情结束这不是陈晓想要的结果吗? 所以陈晓相当于稳坐钓鱼台,只等一个结果而已。 第二百二十六章 病态 另一边李良面色如常的回到局里,根本没去看马友贵,他满脑子都是在衡量自己该怎么选择。 很明显杨树对他不是表面上那样,不难猜测的是杨树肯定知道了一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还一心想要‘邀请’自己,一定是有所图谋。 当然,对于这一点李良早就想到了,让他比较难以抉择的是跟着杨树自己能得到什么,首先除掉马友贵这件事是必然的,其次就是他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选择‘听’杨树的话,这样选择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己能近距离接触杨树,能更方便的制定后续的计划,就像刚刚想的那样,让杨树当‘见证人’。 坏处是,自己一旦这么做了,当马友贵死后自己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加艰难,唯一一个会庇护自己的人死了。 指望杨树吗?没希望的,杨树现在说的好听,那是因为他要对付自己,一旦马友贵死了,之后无论自己怎么做杨树都不会信任自己,最有可能的就是不留余力的对付自己,除非杨树身上也发生了某些事情导致他没精力对付自己,但这一点的不确定因素太强了,自己没办法预料到。 二是继续维持现有的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当马友贵死后,自己有可能收割一波同情,改变一下局里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有利于自己之后的发展。 坏处是自己没有理由去靠近杨树了,靠近不了就意味着自己没办法利用杨树,甚至会导致杨树直接调转枪口开始对付自己。 最重要的是一旦自己这么选择了,那自己接下来想要杀死马友贵的事就会变得极其困难,当然,他依然有信心杀死马友贵,但是这肯定会耗费一些时间,而他现在缺的就是时间,谁知道马友贵这颗雷什么时候会爆? 想明白这些,选择无疑好做了许多,只能选择答应杨树了,这也符合自己之前产生的直觉。 这时他才有心情去看马友贵,看到马友贵又是那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这让他气不打一处来,他不明白马友贵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突然变成这样? 不过李良简单一想就明白了马友贵为什么这样,他也许是在愧疚,是在自责,是在后悔。 当李良想明白这些时,他内心想要杀死马友贵的冲动突然变得强烈起来,他恨不得立刻杀死马友贵。 李良非常不理解,如果真的这么痛苦当初为什么那么做?既然选择了那么做那就不要去纠结,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纠结还有什么用? 在李良的心里,自己做的事情无论导致了什么不能接受的后果,自己都该承担,不能表现出痛苦来,一旦像马友贵这样,李良就会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报复心态。 他知道自己的这种心态肯定不正常,但他改不了,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毫无顾忌的杀死王赫而没有任何歉疚感的原因。 在袭击王赫时他心里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当时王赫在找到马友贵时,他就产生了杀死王赫的想法,至于之后对马友贵说的话都是当下的一种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是在王赫遇袭后才产生的。 他当时想的是,王赫有很多选择,他可以装作不知道,也可以直接去警局举报,但王赫没有这么做,他出于对马友贵的感情选择给马友贵一个机会。 这在李良看来是极其不可理喻的,因为无论是装不知道还是直接举报,王赫自身都没有任何危险,但见马友贵这件事有可能会给他自身带来危险。 马友贵已经做了那种事,之后又没有自首,那马友贵会不会因为害怕事情暴露而选择杀人灭口?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吧? 但王赫偏偏选择这么做了,也就是在这一刻,李良对王赫产生了杀心,他要让王赫付出代价,谁让这是王赫自己的选择呢? 这种心态一般人不会理解,李良也解释不清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心态,他只知道王赫不是第一个让他选择这么做的人。 在很小的时候李良就这么做过,当时还是孩童,初冬的时候,李良和他的一群小伙伴玩耍,这时有个小孩儿提议去冰面上玩耍。 当时李良劝阻过,说现在初冬冰面不结实,容易掉进冰窟窿里去,最好不要去,但那个小孩儿不听,非要去。 那时李良就生出一种心态,就是希望那小孩儿出事,淹死在冰窟窿里,结果一群小伙伴去了之后,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李良非常不甘,他趁其他小伙伴不注意独自离开,然后故意捡起石头用力砸着冰面。 等到冰面出现裂痕后,他重新回到小伙伴的身边,然后故意带着那个提出要上明面玩的小孩儿走到裂痕处,那小孩儿也不瞎,看到裂痕不敢上前,这时候李良就开始故意用言语激他。 那小孩儿受不了,开始朝着裂痕方向走去,结果正如李良预想的那样,小孩儿掉了进去,当时那些小伙伴都慌了,只有李良没有,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小孩儿在水中挣扎。 他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说快乐不准确,更像是一种痛快,当时他心里想的是, “该!告诉你有危险你不听,现在好了吧?痛苦吗?是不是后悔不听我的话了?” “没用的,已经晚了,自己做出的选择,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淹死你!淹死你!淹死你!快点淹死你!” 只是让李良非常遗憾的是那小孩儿没有最后没有被淹死,被大人救了起来,他们一群孩子出去玩,有的大人不放心来看看,结果那小孩儿因此得救。 直到现在李良每每想起这件事时内心都非常遗憾,甚至郁闷,他会忍不住质问自己, “怎么就没淹死他呢?是不是自己当时年龄太小的原因?要是自己年龄大一点,力气大一点,砸冰面或许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了,这样的话是不是那个小孩儿就会淹死了?” 当然李良知道这只是一种遗憾,已经无法弥补了,但是这种心态一直伴随着他,每每看到类似的事情他都忍不住想要去杀死这种人。 但是他知道杀人是犯法的,所以他不能,他记得自己当时很痛苦,那种看到却不能做的痛苦疯狂折磨着他,直到他凭借自己的直觉抓到了一些人。 在看到那些人
相关推荐:
菜青文集
清风徐来
涅风剑影
娘子,贵性?
为动画制作献上美好祝福
重生之公子勿近
我们在规则之外相爱(骨科1V1)
漫威飓风
奋斗在初唐
我在末世过潇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