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的土地,一切都百废待兴。 而在离开之前,德善女王去找了李承道一趟,与他告辞。 当然,依旧是夜间前去的。 这段时间以来德善女王基本上每晚都去养心殿后殿寻找李承道,至于为了什么事情自然是不用多说。 养心殿内,和李承道一番缠绵之后的德善女王依偎在李承道的怀中,若羊脂玉一般的身体尚还有未褪去的潮红之色。 “陛下,臣妾明日便要离开长安,返回新罗了。” 德善女王趴在李承道的胸膛上,低声说道。 这些日子以来,她已经被李承道彻底征服了,深深迷恋上这个比她年岁要小,但是却有着令她心折气魄的男人。 “朕知道,朕在辽东那边留了一支五万人的精锐军队,助你收并辽东、巩固政权。” 李承道玩弄着德善女王的一缕秀发,淡淡笑道。 听到李承道如此周全的考虑,德善女王心中一阵感动,道:“臣妾多谢陛下。” “没什么谢不谢的,这不仅仅是为了你,辽东的政权被你们新罗统一,我们大唐也好直接管辖,以免贵族旧势力死灰复燃。” 李承道直言不讳地说道,然后看了德善女王一眼,笑道:“若你国中有什么难缠的势力,你也可以借此一举将其抹除掉,把朝政大权抓在手里。” “臣妾知道的。” 德善女王微微一笑,李承道留给她的这五万精兵虽然在助她彻底统一了辽东半岛后就会收回,但是这段时间内,她可以借助这支军队去做许多事情了。 以她的政治眼光,不会看不出这支军队在辽东半岛到底有多么大的威慑,尤其是对于新罗的各方势力而言。 要知道新罗国内,也并非是只有她一个声音的。 看着德善女王动人的面容,李承道忽然柔声说道:“若是当女王实在太累,便来长安吧。” 只此一句,便胜过万千情话。 德善女王微怔,几乎有种就此留在长安、留在李承道身边不回新罗的冲动。 但是她最终还是压下了这种冲动,然后嫣然一笑,忽然起身离开床榻,将李承道的那袭明黄色的龙袍外衣披在了身上。 她没有再去床榻,而是走到龙案前,双手搭在案上,弯腰转头,然后一只手掀起龙袍下摆,对李承道抬了抬白皙的下巴,满是挑衅。 那下面是空无一物的光景啊。 李承道简直目瞪口呆,随后苦笑道:“你真是……讨打。” “请陛下莫要怜惜臣妾……” 德善女王吃吃一笑,美眸媚人。 李承道起身走了过去。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第二日一早,德善女王便离开了养心殿,然后与新罗使团一起出了长安城。 长安城外,新罗使团的队伍渐渐行远。 德善女王坐在马车上,扭头看着若巨兽一般卧着的长安雄城,幽幽一叹后放下了帘子。 此次一别,再来长安就不知道是何时了。 …… 德善女王离开了长安,而在她离开之后没多久,李承道也得到了系统所奖励的那三千斤杂交水稻。 系统的奖励并不是直接给的,而是在大唐某个地方生成了一片杂交水稻。 李承道早在之前就让贾诩派出暗影卫去寻找了,直到现在才终于找到带回来。 御书房里。 众多心腹大臣都齐聚于此,书房的地上摆着一袋稻米。 “陛下,这便是您所说亩产二十石的仙稻?” 魏征从袋子里抓起一把稻米,然后看向了李承道,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一石等于一百斤,二十石就等于两千斤! 目前的小麦水稻普遍亩产五六百斤而已,大丰收的时节或许能达到七八百斤,至于亩产两千斤,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没错,有了此水稻,我大唐从此以后再无粮食问题,饥荒也不足为虑!” 李承道点头说道,眼中有难以掩饰的激动之色, 听到李承道的话,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依旧觉得难以置信,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切实际了。 李承道见状便对贾诩笑道:“文和,还是由你来给他们说说吧。” “是,陛下。” 贾诩精神一震,然后从袖子中取出了两株稻穗,说道:“各位大人请看这两株稻穗。” 众人纷纷看去,房玄龄凝视了一会儿后捻须道:“颗粒饱满、稻米极多,这难道就是这种仙稻的稻穗?” “正是如此。” 贾诩点了点头,神色也很是兴奋。 “我按照陛下的指示前去那个地方寻找,然后便见到了一片不到两亩的野生稻田,最后足足从这两片稻田之中收获了三千五百斤的稻米!整整三千五百斤!” “陛下说的没错,这就是仙稻,是人间不可能有的作物!有了此作物,我大唐再无粮食之危!” 贾诩的语气非常激动。 众臣不禁为之动容,既然贾诩都这么说了,那么此事必然为真,这世界上居然有这般神奇的作物! “真是不可思议,陛下您是如何知道那里有这种仙稻的?” 长孙无忌唏嘘地说道,看向了李承道。 李承道早有准备,笑道:“朕那一日梦中与一位姓袁的神仙相会,是袁公告诉朕的,直到醒来后还将地点都记得清清楚楚,便试着让文和派人去找。” “未曾想此事居然是真的,居然真的找到了这种神奇的仙稻。” 听到李承道的解释后,众臣都面面相觑,居然如此神异? “陛下乃千古圣君,这正是天降祥瑞啊!是上天在庇佑我大唐!” 杜如晦感慨万分道,除了天降祥瑞,他想不到有其他解释了。 “没错,陛下才是天命所归!” 贾诩亦深深行礼道。 李承道淡淡一笑,随后收敛笑容,说道:“传令下去,先在长安城附近试种,然后全国推行种植!” “这仙稻便命名为……袁公水稻!” .. 第二百六十二章 德善女王怀孕了! 杂交水稻……不,袁公水稻的真正亩产如何,还得先试一试才知道。 如今才七月初,以杂交水稻的强大,现在种下的话还可以再成熟一次。 等到初步试种成功,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旦全国普及杂交水稻,此后将再无粮食危机! 就在杂交水稻试种的命令下达后,冶造局那边也传来了关于轨道马车的消息。 御书房。 “陛下,轨道马车我们冶造局已经设计完毕,如今初步在长安和洛阳之间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明日便可以试行了!” 许墨眼中稍有激动之色,对李承道说道。 轨道马车和轨道铁路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只是耗资巨大而已,但是在四大商会不惜代价的投入下,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条铁路的轨道。 轨道马车最终的目标是铺设覆盖全国的路网,如今已经铺设了第一条,正是见证轨道马车效果如何的时候! “第一条轨道铁路已经建设好了?太好了!” 李承道眼睛顿时一亮,三个月的时间便从无到有完成了第一条铁路,这个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惊喜过后,李承道定了定神,当即说道:“明日朕亲自试乘轨道马车!” 许墨闻言心中一喜,李承道亲自试乘,这是对他们冶造局的重视和信任! 他朝李承道深深一礼,说道:“是,陛下!” …… 轨道马车初试乘,李承道邀请了贾诩等心腹大臣,以及后宫的妃子,包括太后郑观音。 整日在宫中不能外出,刚好趁此机会带她们出来透透气。 除此之外,四大商会会长也被邀请了过来,毕竟是他们投资的钱。 第二日早上,李承道便乘坐玉辇与众人一起浩浩荡荡地出宫,前往长安城铺设了铁路的东城门。 “这便是陛下您所说的轨道马车?这真的能日行千里?” 长孙无垢看着轨道马车,很是感到新奇。 轨道马车外观和普通马车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有轮子有些不一样。 “试试不就知道了。” 李承道笑了笑,然后与众妃一起登上了轨道马车,紧接着贾诩等人也纷纷上车。 此行前往洛阳,两侧有冯立领着禁卫军骑兵护送。 但是李承道知道,只要轨道马车开始行驶,他们是必然会被甩在后面的。 “啪嗒——” “啪嗒——” 在李承道等人登车之后,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怪响,马车缓缓行驶了起来。 这是拉乘马车的马儿,其马蹄一下下踩到轨道内的枕木时所发生的声音。 而随着马车开始行驶,速度也开始慢慢增快,一开始冯立等护卫骑兵还能赶得上,但是只是几刻钟后,他们就被完完全全地甩在了后面! “陛下!陛下——!” 冯立大惊,死命抽打着坐下的马匹,想要领着骑兵队伍去追赶轨道马车。 但是不论他再怎么追赶,双方之间的距离依旧被越拉越远,最后轨道马车变成了远处一个小黑点,而冯立领着骑兵队伍望着他们离去,在风中凌乱了。 …… “陛下你真是太坏了!” 轨道马车上,萧秋雨忍俊不禁地笑道。 李承道摊了摊手,无奈道:“朕和冯统领说过了,他偏偏不信,朕能有什么办法?” 没见识到轨道马车速度之前,冯立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精锐骑兵队伍居然会赶不上马车,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何止是赶不上,简直是碾压啊! “这轨道马车倒是新奇,这般速度,日后想去其他地方游玩也会方便许多,而且还稳当。” 郑观音感受着高速行驶却颠簸极小的马车,满意地说道。 “陛下,这种马车抵达洛阳需要多久时间,一日吗?” 郑苒好奇地询问道。 一般从长安到洛阳需要一日左右的时间,而且还是快马加鞭的情况下。 李承道摇了摇头,笑着伸出了六个指头。 “六日?怎么还变慢了。” 呼延热娜愕然道。 长孙云露不禁无奈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六个时辰!” “什么?六个时辰?!” 众后妃震惊不已,从长安到洛阳只需六个时辰,也就是的时间,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 李承道由衷地感慨道。 …… 轨道马车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奔驰着,那奔驰的速度,让在另外一个车厢内的贾诩等臣子大感震惊。 因为他们震惊地发现,这些骏马拉乘马车的速度,竟不亚于单人骑乘的速度多少,而且越跑越快,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马车内,可是足足承载着六七人啊! 一般来说四匹马拉着一辆马车,就算其中只载着两三人,速度能达到单人骑乘的一半就不得了了。 然而这马车不但没有减速,反而越跑越快,到现在速度已经超过了单人骑乘,岂有这样的道理? 而震惊归震惊,这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我总算明白为什么陛下不惜花费大代价也要打造这轨道马车了,这不论对于经济还是军事而言,都有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好处与意义!” 震惊过后,长孙无忌忍不住说道。 其余众人也深以为然。 之前只是听李承道说,他们并没有一个真切的概念,现在真正见识到了这种速度,他们才明白轨道马车的强大。 更快的运输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旦发生战争,那兵力、粮草能更便捷的运输到需要的地方,消息战报也能更快传递!单单是这两点就强大无比! 至于便利贸易和方便百姓,这都是顺带的而已,真正作用还是在国家整体的战略意义上。 李承道预估的六个有些高估了轨道马车,不过也相差不多,下午的时候马车便抵达了洛阳。 这么快的速度,以至于众人到了洛阳、见到了洛阳城门和前来迎接的军队、官员后,依旧觉得有些恍惚和难以置信。 颇有些“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在洛阳歇了一夜,李承道便带着众人返回长安,结束了这次旅程。 但轨道马车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德善女王在返回新罗之后,借助李承道留在辽东半岛的五万精兵,迅速统一了整个辽东半岛,让新罗成为这里唯一的政权。 其余的一些高句丽、百济的贵族残党、军队的漏网之鱼等等,都被直接剿灭。 在大唐精锐的军队面前,这些残存的势力根本连麻烦都算不上,想要彻底剿灭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而经此一事,德善女王在新罗国内的威望大大提升。 大唐此番大举进攻辽东半岛,直接将高句丽和百济给覆灭掉了,唯独新罗幸存了下来! 德善女王身为一国之君,孤身前往大唐说服那位传闻中极为冷血残暴的大唐天子饶过新罗,并且还让新罗代为统领整个辽东半岛,而代价仅仅是称臣和纳贡,这简直不可思议! 没谁会感到屈辱,因为大唐的实力摆在那里,人家可以轻易覆灭高句丽和百济,难道就灭不了他们新罗? 只是想与不想的问题而已。 若是知道称臣纳贡就能保命,百济和高句丽的王室想必会乐意之至,只可惜他们并没有这个机会。 想称臣,也得看看有没有资格。 新罗,金城。 在高句丽、百济覆灭之后,新罗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整个辽东半岛的范围,不过金城依旧是作为新罗的首都存在。 从长安返回新罗后,德善女王便一直在王宫中处理国事。 如今领土扩张了一倍不止,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 王宫之中,德善女王正在书房里批阅奏章。 一名头发花白,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老者正在书房之中,向德善女王汇报着事情。 “陛下,那几支王族旁支仍然不肯消停,他们一定要让陛下从原高句丽或者百济的土地划出几块都城给他们作领土。” 老者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说道。 人心都是丑恶的,之前新罗面临倾覆之危的时候,这些王族成员们全都慌了神,甚至都打算带着财产逃出新罗了,只要德善女王一人毅然决定远赴长安,最终为新罗争取了现在这个局面。 而如今看见局面大好,这些王室成员又都蹦了出来叫嚷着要瓜分利益。 他对此气愤但是却无可奈何,他虽是新罗的宰相,但是无权管道王族成员。 “划分土地给他们?” 德善女王停下翻阅奏折的动作,冷笑一声道:“让他们来亲自见孤,孤倒是要看看他们有几个脑袋够孤砍的!”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宰相犹豫道:“可是这样的话,会直接得罪这些宗族旁支的,现在整个辽东半岛尚未完全完成统一,还未稳定下来,若是他们联合起来对抗陛下您,那……” 但是她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被德善女王给打断了。 “明日孤会调那支西北铁骑过来一趟,大相你去统计一份名单,孤这次要好好清洗一下这个朝堂了。” 德善女王美眸中闪过一丝凛然之色。 在长安的那些时日,她也从李承道身上学到了很多,那就是对于这些人,一味容忍怀柔是没用的,就必须要杀到他们胆寒! “是,陛下。” 感受到德善女王的语气,宰相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在他看来女王陛下此番回来后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杀伐果决了,而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处理了这件事情后,宰相拿出另一份奏折,道:“陛下,您看从高句丽、百济世家贵族中缴获的财富该如何处理?” 德善女王接过来看了一眼,道:“拿出三分之二移送大唐,剩下的犒赏这支西北骑兵,他们帮了很大的忙,不能……” 德善女王说着,却忽然感觉两眼一黑,直接倒了下去。 “陛下!陛下!” 宰相见状顿时大惊失色,一边冲过去掐着德善女王的人中,一边朝那些太监们怒道: “快传御医!” …… 德善女王突然昏迷,这件事的影响非同小可,若是传出去了不知道会引发什么事情。 因此宰相第一时间便下令封锁了消息,然后让御医来为德善女王进行诊治。 “陛下的情况如何了?” 御医为德善女王诊断完毕后,宰相眉头紧皱,当即上前询问道。 听到宰相的话,御医面有犹豫之色,为难道:“宰相大人,此事……呃,下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宰相心中顿时一沉,御医这种反应,莫不是陛下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忍住心中的担忧之意,宰相屏退左右,沉声道:“说,本相恕你无罪。” “多谢大人。” 御医这才稍稍放下心来,然后压低声音道:“陛下并没有得什么病症,而是……有喜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 宰相愣了愣后,顿时难以置信地说道。 “陛下如今尚未婚娶,怎会——” 忽然之间,宰相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明白为什么御医会犹豫着不肯说了。 君主尚未婚娶就有孕在身,这若是传出去了,造成的影响简直太大了。 “此事你烂在心里,若是让本相听到半点风声传出去,休怪本相无情!” 宰相看着御医道,目光冷然。 “下官、下官定然守口如瓶!” 御医当即跪下了,身上汗流不止。 宰相这才放过他一马,而此时躺在床上的德善女王,也悠悠转醒了。 “陛下,您感觉如何?” 宰相走上前去,神色关切地问道。 德善女王还觉得头有些昏昏沉沉的,见到面前的宰相之后,扶着头坐了起来,然后问道:“孤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在这里?” 宰相稍作犹豫,方才说道:“陛下您于御书房里晕倒了,这里是寝宫,御医刚刚诊治完离去。” “晕倒?孤怎么会突然晕倒,御医诊治结果是什么?” 德善女王神色一变,问道。 宰相沉默片刻后,望向了德善女王,神色复杂地说道:“御医说……陛下您有身孕了。” “……” 德善女王闻言美眸一下子瞪大了,脑子里轰的一声,一片空白,只有宰相刚刚说的话在脑海中回荡。 她有身孕了! ..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秋宴,陛下有子嗣 “孤……有身孕了?” 德善女王捂着小腹,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是的陛下。” 宰相叹了口气,然后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虽然这是陛下私事,臣不好多说什么,但是陛下岂能在未婚之前就先有身孕?这若是传出去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于陛下声名有损啊!” 他从小教导德善女王并辅佐她登基上位,很不理解德善女王为什么会这般不爱惜己身,发生这样荒唐的事情。 “陛下,那个男人是谁?” 叹息过后,宰相直接询问道,他倒要看看是哪个男人这么胆大包天,或者说这么幸运上了陛下的龙床。 “他……” 德善女王张了张嘴,但是却又有些羞赫,不好意思说出来。 难不成她要坦白自己已经成了大唐天子的女人,用身体换取了新罗统一辽东半岛?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妥,但是也相差不远,若是她和李承道没有这一层关系,李承道不一定会帮她到这种地步。 见德善女王不肯回答,宰相心中更加不愉了,神色严肃地说道:“请陛下为了国家安稳考虑,将这个孩子拿掉。” 女王有身孕,而孩子父亲是谁都不知道,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女王就算要挑选夫君,也必须是名门或者国内大势力、大贵族的子弟,不可能是个普通人的。 听到宰相说要拿掉孩子,德善女王神色顿时一变,当即道:“不行!这个孩子、这个孩子……” “是大唐天子的孩子!” 德善女王一咬牙,最终还是坦白了此事。 宰相闻言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德善女王,声音颤抖地说道:“陛下……您、您腹中是那位的孩子?” 德善女王红着脸点了点头。 宰相差点一口气没缓上来背过去,德善女王的肚子里是那位大唐天子的孩子,他刚刚居然打算把这孩子拿掉?! 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后,宰相方才捋清了思绪,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大唐会如此好心地放过他们新罗,并且将辽东半岛都交给他们来管理了,甚至还留下一支精锐军队协助德善女王。 原来如此。 “孤与陛下有过约定,若是孤诞下子嗣,那么孤的子嗣将会继承新罗王位。” 德善女王神色柔和地抚摸着小腹,目光温柔。 与李承道疯狂了一个月,居然真的就怀上了,她现在心中只有为人母的幸福感。 为自己喜欢的人怀上孩子,没什么比这更加能让人感到满足的了。 听到德善女王的话,宰相对此也无异议。 如今天下身份最尊贵之人便是那位大唐天子了,能和那位天子结合诞下子嗣,这对于新罗来说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这个子嗣不管是继承新罗的王位,还是成为大唐太子,新罗的地位都将无比稳固! “陛下,此事关系甚大,应当马上派人前往长安,将此事告知唐皇。” 宰相当即说道。 “好,此事交给宰父处理了。” 德善女王没有拒绝,点头应下了。 她也很想让李承道早点知道此事,李承道至今还无子嗣,不知道他得知此事后会多么高兴。 想到李承道可能的反应,德善女王就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嗯,以后的政务都交给老臣来处理便是,陛下只需要处理一部分重大决策,好生养胎才是最重要的。” 宰相又叮嘱道,在他看来德善女王腹中的胎儿比什么事情都更重要。 “那就有劳宰父了。” 德善女王说道。 宰相笑了笑,挺直了腰杆道:“老臣虽然今年六十有七了,但是身子骨还是挺硬朗的,请陛下放心就是。” 说罢又嘱咐一番后,宰相便离开了。 …… 德善女王怀孕的消息,被宰相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不过由于路途遥远,紧赶慢赶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而在消息传到皇宫里的时候,李承道正在与后宫众妃们共用中秋宴。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是要宴请百官的,虽然届时后宫妃子们也能一并参加,但是毕竟不是家宴,所以在中午的时候要单独一聚。 今天后宫众妃子,还有太后郑观音都到场了,难得齐聚一堂。 “平时朕国务繁忙,无暇陪伴众位爱妃,今日难得齐聚,朕先自罚一杯。” 李承道说着,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他平时确实对后妃们的陪伴不够多,所以难免是有些愧疚的,这些毕竟都是他的女人。 “陛下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我等身为陛下后妃,只会替陛下感到高兴,哪里会有怨呢。” 德妃杨霜雪摇头说道,神色真挚。 郑苒也说道:“杨姐姐说的没错,但臣妾希望陛下还是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子。” “国务虽重要,但陛下龙体也要保重,莫要过于操劳,这样的话臣妾就满足了。” 长孙无垢柔声说道。 比起李承道不能多多陪伴她们,她们更加关心李承道的健康,看见他每日操劳国事,她们也是很心疼的。 “朕知道了。” 李承道笑了笑。 听到众位后妃的话,他心中也难免十分感动,这种关心是只有家人才会给予你的。 郑观音看着这一幕,心中很是满意,这才是后宫和后妃该有的样子。 “今日中秋佳节,陛下不妨作诗一首,也让臣妾等一瞻陛下诗才?” 长孙云露笑着提议道。 此言一出,其余众位后妃们纷纷附和。 李承道心情也很好,闻言答沉吟片刻后道:“既是爱妃们所求,那朕便作一首水调歌头吧。” 众女闻言纷纷打起了精神,谁都知道李承道极有诗才,之前做的几首诗词无不是巅峰之作,所以她们很好奇李承道此番会作出什么诗词。 但见李承道手持酒杯,开口吟道:“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吟完之后,李承道将目光投向了众位后妃,笑道:“此词,便赠给爱妃们。” 随着李承道的话音落下落下,众女全部都屏住了呼吸,看向李承道的美眸之中异彩连连。 .. 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孙无垢和众妃子的反应 一首《水调歌头》,令在场的众后妃们全都被惊艳到了。 尤其是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称得上是千古绝句。 “陛下诗才真是非凡,这是臣妾收到的最好的中秋赏赐了。” 长孙云露说道,脸上满是盈盈笑意,显然对这首《水调歌头》喜爱极了。 其余众后妃也是差不多的神色,这一首饱含深情的词比任何珍宝都要来得更加珍贵。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众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而就在这时候,高怀忽然匆匆跑入了长安宫,脸上有难以掩饰的喜色。 “陛下,喜事,大喜事啊!” 进入宫中后,高怀当即朝李承道大拜行礼道。 “什么喜事?” 李承道眉头微微皱起,显然有些不喜高怀破坏了家宴气氛的举动。 高怀咽了下口水,又看了看在座的各位妃子后,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凑到李承道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这般神秘的样子,让一众后妃都是满头雾水。 “什么?!” 听到高怀说出的这个惊人的消息,李承道直接将手中的玉杯给捏碎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他抓住高怀的胳膊,语气急促地问道:“此事当真?” 心情激动之下,他手上的力道也不禁加大了些许,高怀被李承道拽得胳膊生疼,但是不敢表露出丝毫不满,而是重重点头道:“是真的陛下,新罗那边派人送来的消息,奴才第一时间便过来转达陛下了。” “哈哈哈哈——” 从高怀口中确认此事,李承道简直心花怒放,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脸上满是喜色。 众后妃都很摸不到头脑,她们从未见到李承道如此高兴过,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他高兴成这样? “承道,有什么事你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也高兴高兴,沾沾喜气。” 郑观音笑言道,以为是国务上的事情。 听到郑观音的话,李承道方才止住笑声,但脸上的笑意依旧不减,道:“母后,朕当父亲了,您有孙儿了!”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众后妃全部都是目瞪口呆,而郑观音更是大吃一惊,声音颤抖地问道:“是谁的?!” “当然是朕的,还能是谁的。” 李承道有些不愉地说道。 “不是……娘是问是谁怀上的!” 郑观音都激动地语无伦次了,其他众后妃们也无比关心,到底是谁怀上了李承道的孩子? 李承道这才想起来,他和德善女王之间的事情不论是后妃还是郑观音都不曾知晓,不过这种事情说出来实在是有些…… “咳……是新罗德善女王的,她在来长安觐见时曾与朕度过几晚,未曾想回去后就发现怀上了。” 李承道咳嗽一声,略有些尴尬地说道。 他和德善女王何止度过几晚,那一个月里都夜夜春宵,加起来比他临幸后宫任何一个后妃的次数都多,所以怀上也并不是太意外。 “德善女王?” 郑观音脑海里顿时浮现了那一日在御花园中见到的那位气度不凡的女子君王。 这位来自新罗的女王,居然和李承道有私情,而且还怀上了孩子,这简直是…… 但是不管怎么样,德善女王怀上了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怀的是他们皇家的血脉! 李承道如今终于有了子嗣后代! “恭喜陛下喜得龙子!” 长孙无垢起身离席,朝李承道盈盈拜倒恭贺道。 虽然未能第一个替李承道生下子嗣,让她有些失落,但李承道终于有了后代,她依旧由衷地感到高兴! “恭喜陛下喜得龙子!” 众妃也纷纷行礼道。 她们心中也是各有不同的滋味,她们都想先一步替李承道诞下子嗣,谁知道到头来却被一外邦女王给抢先了,要说甘心那是不可能的。 可无论如何这都是李承道第一个子嗣,她们只能祝贺。 其中只有郑苒和呼延热娜两人的心思最为单纯,仅仅是因为李承道有了血脉子嗣而感到高兴。 “我皇家一脉终于有后了。” 郑观音喜极而泣,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心情十分激动。 她盼一个孙儿盼了太久了,不管德善女王生下的孩子是男是女都没有关系。 “朕马上让人传消息给德善,让她来长安养胎。” 李承道当即说道。 德善女王原本的名字就叫做金德善,这不仅仅是她的王号。 然而郑观音闻言却瞪眼斥责道:“胡闹!长安距离新罗路远,而她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大胆色小子
云翻雨覆
鉴昭行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捉鬼大师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烈驹[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