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那些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我回来是专程探望一下母妃的。” 李丽质淡淡笑道。 “丽质姐果然厉害!” 李柔满脸崇拜。 李丽质闻言不禁笑道:“你也很厉害啊,我大唐的第三位女将军。” 听到李丽质说出那日李承道讽刺的话,李柔顿感一阵赫然。 “等我十六岁可以出阁了,便也跟着丽质姐去参军!” 李柔哼哼道。 “就你?我可不信。” 李丽质朝李柔投去了一个不屑的眼神。 “看招!” 李柔顿时会意,然后立刻便开始动手,一掌直探李丽质胸口。 然而李丽质单手便轻而易举地捉住了她的手腕,然后轻轻用力。 “疼疼疼疼疼......我认输、认输!” 李柔好无骨气地认输求饶了,李丽质这才松开她。 对于两人之间这样的交流方式,李玉已经见怪不怪了,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他就怎么摊上了这么两个姐姐。 “丽质,你一回来就知道陪他们两个疯玩!” 这时候,一道带着淡淡责怪之意的声音传来。 长孙无垢走入侧宫,凤目瞪了李丽质一眼。 见到是长孙无垢,李玉马上眼观鼻鼻观心,低头持笔做抄书状。 “行了,你父皇已经解除你们两个的禁足令了,明日开始继续去宫学上课,但要是宫学博士再告状,惩罚就不会这么轻了。” 长孙无垢板着脸说道。 “真的?!” 李玉和李柔大感惊喜,一个个高兴得心花怒放。 对他们而言没什么比解除禁足令更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了。 没有管两人,长孙无垢转而看向了李丽质,问道:“你这次能留多久?” 李丽质回答道:“前线没什么事了,我想留多久都可以。” 听闻此言,长孙无垢心中松了口气,然后凑近问道:“你有没有碰到心仪的男子?你如今不小了,婚嫁一事......” 这件事始终是她放不下的一块心病。 李丽质不禁苦笑道:“母妃,我不是早与你说了么,大不了不嫁,没什么的。” 李柔也帮腔道:“没错没错,世间上只有如父皇那般伟岸的男子,才能配得上丽质姐!” 长孙无垢和李丽质闻言都吓了一跳。 李丽质脸色通红,勒着李柔的脖子恶狠狠地道:“小丫头片子胡说什么呢!你先想想你以后嫁谁吧!” .. 第三百三十六章 抓到一只神兽貔貅! 李承道解除了对李玉、李柔两人的禁足令后,他们两个终于老实了下来。 尤其是李柔,每日按时去宫学中进学,就连宫学博士们都大感意外。 这向来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居然这般听话,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此外李睿也跟着一起去宫学中进学了,年纪才四岁的他,可以说是宫学之中最年幼的学生。 ...... 随着九月份的到来,也到了各地岁贡的时日了。 所谓岁贡,就是各地以及各国朝大唐、朝皇帝进贡各种珍贵稀少的贡品,以表示敬意。 而一般岁贡都在秋季时分,如今大唐统一而富饶,朝贡的各种物品也极丰富且珍惜。 而这次朝贡中有着李承道十分感兴趣的一样东西。 那便是从越地进贡上来的一只貔貅。 貔貅乃是传说中的神兽,居然被人当作贡品呈献上来,着实让李承道惊愕,也非常好奇这所谓的貔貅到底是什么东西。 他是不怎么相信真的有貔貅这种物种的。 这所谓的貔貅被运到了御花园里面,武媚娘、长孙无垢等后妃们都好奇地过来围观。 就连贾诩、长孙无忌这些臣子们也跟着过来了。 御花园里,一只大铁笼被摆在空地上,上面还盖着一块大黑布,被完全遮盖了起来。 其中不时间传来一声声低沉的兽吼。 “陛下,这里面关着的便是貔貅了。” 高怀谄媚地对李承道说道。 “貔貅乃传说中的龙子神兽,怎么可能被抓住?” 武媚娘满脸怀疑之色。 高怀顿时一笑,道:“陛下乃是真龙天子,貔貅虽是神兽,但又怎大得过陛下呢?而神兽出,这正是祥瑞之兆啊!” 听到高怀的话,李承道不由得笑骂道:“别拍马屁了,把布掀开让朕看看,这貔貅到底长什么样子。” “是,陛下。” 高怀马上应道,然后两名卫士过去将铁笼上的黑布给掀开。 御花园里众后妃和臣子们的目光顿时集中看了过去。 李承道看清楚铁笼中关着的“貔貅”之后,顿时愣了。 “大熊猫?!” 在笼子里面关着的哪里是什么貔貅,而是一只体型微胖,黑白分明,顶着两个黑眼圈的熊类生物。 这tm的不是大熊猫是什么?! “这便是你说的貔貅?” 李承道嘴角微微抽搐,将目光投向了高怀。 高怀点头道:“是啊陛下,着正是貔貅!您看它长相这般奇异,身上有阴阳两色,真乃神兽啊!” “确实是貔貅,臣在书中看到过相关记载,不过真正的貔貅还是第一次看见。” 房玄龄摸着胡子说道。 其他大臣们也跟着点头,似乎都知晓相关典故。 听到他们的话后,李承道这才想起来,大熊猫的叫法是后世才有的,最早期记载于《书经》中,叫做貔。 《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 《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食梦貘。 古语有言:“世间又一异兽,身黑白二色,食人之异梦。” 这些称呼辗转多年后,才被称为了猫熊。 但是因为读写顺序的不同,误打误撞变成了大熊猫。 可千万不要被大熊猫的这种外观给欺骗了,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可是上古蚩尤大神的坐骑。 并且,它还有一个相当古老的外号叫做食铁兽。 大熊猫的咬合力非常惊人,在陆地上仅次于老虎和狮子。 因为大熊猫数量确实稀少,即便在古代也很罕见,再加上它黑白二色符合道家阴阳之理,所以被人视为神兽貔貅。 见到传说中的神兽貔貅居然是大熊猫,李承道也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此时笼子里面的大熊猫正充满敌意地看着他们,看来是这么多人把它给吓得不轻。 此外笼子里还有一些肉,但是并未怎么动,这只大熊猫看起来也有些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高怀见状解释道:“陛下。这只貔貅不知为何,不吃不饮。 牛羊鸡鸭鱼肉都试过了,但它就是不吃,已经饿了好些天了。” 听闻此言,李承道不禁觉得十分无语。 熊猫是杂食性动物,早就不吃肉了。 还好今天他见到了这只熊猫,不然这可怜的熊猫非得被饿死不成。 于是他吩咐道:“去御膳房拿一些新鲜竹笋过来。” “竹笋?” 高怀愣住了,拿竹笋做什么? 不过既然是李承道吩咐,他也只能照做,马上命人去御膳房那边拿了一盆新鲜竹笋过来。 然后李承道拿起几根竹笋,便朝着笼子走了过去。 “陛下小心!这貔貅凶悍异常,不可靠近!” 贾诩见状忍不住提醒道。 然而李承道却恍若未闻,走到笼子边上后,将手中的竹笋丢了进去。 笼子里的大熊猫本来对还低声吼叫着威胁李承道。 但是见到李承道丢进来的竹笋后,它当即闪电般地伸出爪子抓了起来,然后一屁股坐下,抱着竹笋便“嘎吱嘎吱”地啃了起来。 兽人永不为奴! 除非包吃包住。 真香。 见到这样的一幕,李承道不禁笑出了声,而其余众人则是目瞪口呆。 这般看起来凶猛的异兽,居然不吃肉,而吃竹笋?! 这tm说出去谁敢相信? “噗......” 看见大熊猫吃竹子时可爱的模样,长孙无垢不禁笑了出来。 其余后妃显然也十分喜欢这只神兽“貔貅”,毕竟大熊猫的可爱可是世界级的,且不分古今中外。 “真是奇也。” 魏征啧啧称奇道,大开眼界。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噩耗传来,李渊将死 上贡上来的大熊猫,被李承道给养了起来。 他哪怕在前世也没有见过大熊猫,如今却能自己养上一头,要是放在后世估计得羡慕死无数人。 为了养这头熊猫,李承道专门让人在宫中修了一座熊猫园,然后再去搜集竹子和竹笋。 熊猫虽然吃竹子竹笋,但对此是相当挑剔的,竹笋倒是都吃,但竹子只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根部。 绝大多数的竹子是不会吃的。 大熊猫在越地一代有不少,但并不好抓。 熊猫毕竟是仅次于老虎狮子的猛兽,杀死容易,但想要活捉一头属实不容易。 这头熊猫是因为爪子受伤了,才被当地居民给抓住,然后被官府当作罕见的异兽上贡了。 一开始的十多天,李承道每日都亲自去给大熊猫喂食。 熊猫其实是比较温顺亲人的动物,因此在给它喂食了十多天后,这只大熊猫的野性就减弱了很多,李承道便把它直接放了出来。 直接养在御花园中,不时过去看看。 …… 长安宫。 “皇儿,听说你前些日子得了一只貔貅?” 郑观音一边亲手为李承道剥着果子,一边好奇问道。 李承道闻言笑道:“什么貔貅,都是下面的人又谎报祥瑞罢了,只不过是越地的一种名为熊猫的异兽而已。” “不过这熊猫倒也很少见,朕将它养在御花园了,母后得空可以去看看。” 郑观音笑道:“那等有空我带着睿儿、玉儿他们一起去看看。” “说起来柔儿他们这些天都没怎么来长安宫了,皇儿你还在禁足他们吗?” 李承道随意说道:“已经解了禁足令了,这次教训他们一番他们才老实,整日都不让朕省心。” 语气中满是无奈之意。 听到李承道的话之后,郑观音对李承道瞪眼道:“你小时候也没让我省心过,比柔儿和玉儿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承道闻言不禁老脸一红。 因为郑观音所言的确是真的,他如李玉那般年纪的时候也很是顽劣。 一直到十多岁后方才慢慢收心。 “这事母后你可不要跟玉儿他们说了,否则朕以后的威信何在?” 李承道叹了口气道。 郑观音闻言笑道:“为人父母者都是这般过来的,你现在才三个子女而已就这般应接不暇了,以后怎么办?” 紧接着郑观音又语重心长地劝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皇儿你还要继续努力啊,你现在正值春秋鼎盛,子嗣却还是这么稀少,如何让我放心?” 李承道心中倍感无奈。 这便是他不怎么来长安宫的原因了。 因为每次来长安宫,郑观音便要与他说一大堆让他努力些多生子女的事情。 他耳朵都快听得起茧子了。 就在李承道想要转移话题的时候,一名年迈的太监匆匆闯入了长安宫。 见到这名太监,李承道微微一惊。 因为这名太监是李渊的贴身太监,常年侍奉在李渊身边,怎么突然过来了? 只见这名太监闯入长安宫后,“扑通”一声就在李承道和郑观音身前跪下了。 “陛下,无上皇他、他......快不行了!” 这名年迈太监深深将额头贴在地上,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 “你说什么?!” 李承道和郑观音闻言皆是神色大变,李承道更是惊得站了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到了这名太监的身前,语气凌厉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皇祖父他怎么了?!” 李承道身上的帝王气势在此刻展露无疑,气场强大到令人感到窒息。 这名老太监满面泪痕,说道:“无上皇他近几日身体都不大好,刚刚忽然就昏倒了,已经、已经快撑不住了!” 听闻此言,李承道如遭晴空霹雳。 他没有任何犹豫,丢下一句话后便大步离开了长安宫。 “快去请孙道长!” 说罢,他便直接朝着临湖宫而去。 ........ 临湖宫,寝宫之中。 气氛一片凝重。 在李承道赶到后不久,孙思邈便也被人请过来了,并且着手为李渊进行诊治。 在龙床上,神形枯槁的李渊躺在上面,面色十分灰败,一副气若游丝的模样。 孙思邈为李渊把完脉后,神色沉重地收回了手。 李承道见状立刻问道:“孙道长,皇祖父他的情况如何了?” 李渊现在的情况看起来这么糟糕,他只能寄希望于孙思邈这个神医身上了。 孙思邈叹息一声,摇头道:“无上皇身体亏损严重,最主要是心气衰竭,能活到今日已经是宫内太医调养得当。 但是如今......已经药石难医了。” 听到孙思邈的话,李承道不由得沉默了。 李渊的身体从十年前便开始每况愈下,他特地让宫中太医们为李渊精心进行调养。 耗费了无数名贵药材补品,李渊才能勉强保持健康。 但是到了如今......却是再也没有办法了。 连孙思邈这位当今第一神医都这么说,很显然李渊的身体是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时间,宫内众人都不禁低声啜泣了起来。 “哭什么!给朕安静!” 李承道脸色阴沉,呵斥了一句。 哭声顿时戛然而止了。 然后他看向了孙思邈,问道:“孙先生,真的没办法了吗?” 孙思邈面露难色,道:“老道我真是没办法了,不过尚有一套金针渡穴之技。 此法可暂时激发无上皇的体内潜力,让他得三刻清醒时间。 但是三刻过后......” 李承道陷入了沉默之中,片刻后方才朝孙思邈拱手,沉声道:“请道长为皇祖父施展此法。”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无上皇李渊驾崩 得到了李承道的许可之后,孙思邈便从自己的随身药箱中取出了一套针囊。 在针囊里面,装着的便是一根又一根金针。 孙思邈来到李渊的床榻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开始为李渊实行金针渡穴。 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孙思邈在此时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速度。 他的手法极为快捷,将一针又一针按照顺序插到李渊身上各个不同的穴位之中。 手法极快,令人感到眼花缭乱。 金针渡穴是一项刺激人体潜力的秘法,但是施展起来的难度很大,没有多少人能掌握。 此法对体力的消耗很大,孙思邈很快便将李渊身上各个穴位都插上了金针,但自己也累得满头是汗,气息也变得粗重了许多。 紧接着他又将一根根金针给取下,只余一根在李渊头顶。 “陛下,金针渡穴已经施展完毕,无上皇只余三刻时间,还请陛下把握好。 孙思邈抬起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然后对李承道拱手道。 “孙道长辛苦了。” 李承道由衷感谢道。 而这时候,龙床上原本昏迷着的李渊也悠悠睁开了眼睛。 “皇祖父......” 李承道迎上前去,将李渊搀扶着坐了起来。 “朕这是怎么了?” 李渊见到李承道,又看见房间中的众人后,不禁问道。 李承道眼帘低垂,低声说道:“皇祖父方才昏倒了,是孙先生用金针渡穴之法救醒了您。” 听到“金针渡穴”四字,又见到站在一侧的孙思邈,李渊心中也就明了了。 “原来如此,多谢孙道长了。” 李渊笑了笑,同样对孙思邈谢道。 孙思邈心中叹息一声,道:“陛下还有三刻时间......有何话请快些说吧。” 李渊点了点头,然后对李承道笑道:“承道,陪朕出去走走吧。” “是,皇祖父。” 李承道忍住悲意,将李渊搀扶下床,然后陪着他走出寝宫,在临湖宫里的湖边上散步。 其余人等远远跟在后边,不敢打搅这对祖孙两人最后的相处时光。 被湖边的风一吹,李渊的精神好了不少。 他看着湖面上的风光,感慨道:“不知不觉,都十八年了啊。” 李渊说的十八年,是李承道登基的时间。 至今为止,李承道已经登基整整十八年了。 李承道说道:“若无皇祖父当年立朕为皇太孙,朕难以有如今这一日。” 当年是李渊给了李承道皇太孙的名分,才让李世民无法在名分大义上攻击他什么。 可以说若无皇太孙名分,他想要击败李世民登基称帝,需要耗费数倍的努力。 “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争来的,立你为太孙,让你登基称帝,也是朕这一辈子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李渊摇头道。 阳光洒落,湖面上波光粼粼,十分漂亮,李渊望着湖边,目光却有些飘忽。 “朕这一生做任何事都糊涂,就连起兵建立大唐,也是靠着你父亲,秀宁、还有那孽子才成功的。” “当年诸侯并起,你父亲为我管理内政,主抓粮草调动,秀宁和世民在外征战,战无不胜。” “那段时间是他们兄弟最齐心的时候,为什么连那么艰苦的日子都过去了,最后一统天下反而要相互成仇?” 李渊无不伤感地说道。 子女相残,这是他一生中永远的痛,也是他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地方。 “这一切都在于朕,朕不想伤了你父亲的心,也不想让世民心寒,所以朕给了你父亲太子位,给了那孽子天策上将的无上荣耀。 但即便如此,还是难以化解他们的矛盾。 现在想起来,朕若不这般行事,恐怕也到不了最后那个地步。” 李渊自嘲一笑道。 他想了十几年,才想清楚自己错在了哪里。 都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方才令自己的儿子们自相残杀。 李渊滔滔不绝地说着,脸色却是越来越红润。 李承道明白这是回光返照的情况,这代表着李渊的时间不多了。 他忍住心中的悲伤道:“皇祖父,别说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李渊笑了笑,与李承道坐在湖心凉亭之中看着湖面景色。 忽然之间,他忽然感觉有人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他转身看去,是五张熟悉的面孔。 “建成、元吉、秀宁、元霸、世民......” 见到这无人,李渊颤声说道,几乎忍不住老泪纵横。 “父王,敌军又追过来了,请父王快些撤离此地!” 李建成脸色焦急道。 李元霸一瞪眼道:“怕、怕什么,我去把他们全部打死!谁敢伤父王!” 李秀宁手中银枪一抖,英气十足道:“父王稍等,待我带娘子军覆灭追兵!” 李世民无奈一笑,说道:“还是谋定而后动吧。” 李元吉朝他不屑道:“二哥,你怎这般怕事?” ...... 见到面前争吵的五个子女,两行着泪自李渊眼角滑落。 最后李建成问道:“父王,现在当如何?” 李渊回过神来,笑道:“那就走吧。” ......... 李承道忽然感到自己的肩膀一重,他侧头看去,李渊的脑袋枕在了他的肩头,脸上带着泪水和笑意。 已无气息。 李承道嘴唇颤抖,缓缓伸手将李渊的双目合上,然后替他整了整衣领。 在湖边的太监以及众后妃、禁卫统领等人见到这样一幕,全部都跪倒在地,眼含泪水。 “恭送无上皇......龙驭宾天!” .. 第三百三十八章 长孙无忌上谏立太子 大唐开国皇帝、无上皇李渊驾崩,这是一件轰动朝野乃至于整个大唐的大事。 李承道为李渊发丧,定庙号为高祖,举国哀悼,宵禁、斋食七日。 ......... “陛下,稍稍去歇歇吧。” 次日丑时前后,太安宫内,郑观音忍不住对李承道说道。 “没事,我为皇祖父守灵。” 李承道摇头拒绝了郑观音的好意,跪坐在李渊的灵柩之前。 他已经一夜没有合眼了,眼中都带上了血丝。 但是他并无太多的困意。 “将玉儿、柔儿、睿儿三人都喊过来,让他们为皇祖父叩拜守灵一日。” 李承道接着说道,然后抬头看向了眼前李渊的灵柩。 他虽然是穿越到李承道身上的,但是十多年的相处,他对李渊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如今李渊去世,他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我知道了。” 郑观音叹息一声,然后离开了太安宫。 没过多久,李丽质也来到了太安宫,朝着李渊的灵柩扣了九个头之后,才在李承道身后的蒲团上跪下。 她的眼圈也是红红的,看起来是刚刚哭过。 见到李丽质,李承道问道:“几时回来的?” “回陛下,十多天之前刚刚返回长安。” 李丽质回答道。 “哦。” 李承道应了一句,然后两人之间便又是一阵沉默。 过了一会儿后,李承道方才继续道:“如今皇祖父已经过世,在离世前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我皇室如今血脉稀薄。 你父皇虽然犯了大罪,但你依旧是我皇室的嫡系血脉,若是碰到合适的那便成婚吧。” 听到李承道的话后,李丽质微微一怔,随后点了头应了下来。 但是她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李承道也没在意,他话已经说到了,至于李丽质怎么想就看她自己了。 过了一会儿后,李睿、李玉、李柔三个李承道的子女们也来到了太安宫。 现在天色未亮,郑观音是把他们从睡梦中叫醒过来的。 “都跪下,给你们皇太祖叩头。” 李承道指了指蒲团,对他们三人道。 三个孩子乖乖听话地过去叩首,其中以李柔最为伤心,在叩头的时候拼命忍着泪不掉下来。 她和李睿、李玉不同,她与李渊颇为亲近,时常会去临湖宫玩,因此她对李渊的感情是很深的。 现在李渊突然去世,她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么难受。 “父皇,太祖这是离世了吗?” 李睿抬头看向了李承道,开口问道。 年纪尚小的他,还不太懂死亡的概念。 李承道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没错,每个人都会离世的,包括父皇也是。 等到父皇离世,以后这大唐天下就得看你们了。” 李承道的这番话让殿内众人的神色都是微微一变,只有李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李丽质神色复杂地看着李承道的背影,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李渊离世,带来的震动是很大的。 李承道特地举办了一次朝会来讨论对李渊的葬礼一事。 但其实这些也没有多么好讨论的,礼部和宗府的官员自会去操持。 因此简单讨论一番后便过了。 但是讨论完这件事后,又有大臣继续上奏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说话的,乃是礼部尚书李纲。 李承道点点头,道:“李卿有何事便说吧。” “谢陛下。” 李纲点点头,然后站直了身子,拱手说道:“臣恳请陛下立太子、定储君以安国体!”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静,纷纷将惊愕的目光投向了李纲。 李承道眉头微皱,说道:“如今无上皇丧葬之期未过,朕不想谈此事,下次再说吧。” 说着就想将这件事给翻过去。 然而李纲却坚持道:“陛下,如今陛下虽然春秋鼎盛,但是立定太子储君乃关乎国策大事。 太子之位已经空悬八年,不可再拖了啊陛下!” 李渊驾崩,让朝中不少臣子们都有些担忧起李承道来了。 如今李承道虽然依旧春秋鼎盛,但是万一哪天出了意外驾崩了呢? 到时候两位皇子谁都没有太子名分,恐怕又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令整个大唐都陷入到动荡之中。 唯有立了太子,方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此事。 长孙无忌也此时也出列道:“臣以外李大人言之有理,太子储君之位,还是请陛下早早定下。” 长孙无忌开口后,顿时有不少官员们都站出来附和。 “臣以为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大皇子乃嫡长子,应当为储君。” “非也,二皇子天资聪颖,出生便有真龙降世之气象,太子位当以二皇子居之。” ......... 一时之间,整个太极殿都炒作一团。 一方支持李玉为太子,一方支持李睿为太子,总而言之分成了两大阵营。 除却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李玉外,此外如贾诩、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这种中枢大臣们谁也没说话。 长孙无忌支持李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那是他外甥。 而他们就不同了,他们没有站队的必要。 “够了!” 就在这时,李承道猛然喝了一句,所有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李承道神色冷淡道:“太子之位,朕心中自有决断。 朕现在尚且春秋鼎盛,你们便担心朕的身后事,莫不是盼着朕死不成?!” 李承道这话让众臣大惊,纷纷跪地叩首谢罪。 李承道冷哼一声,起身拂袖离去。 .. 第三百三十九章 狄仁杰!冤字血书! 李承道在立太子一事上的强硬态度,让群臣都不敢再因为此事而继续上谏。 至于李承道对于太子的人选到底意中于谁,也只有李承道自己才明白,而下面的人只能暗暗揣测这位君主的心思。 不过到底立谁为太子,这些是需要朝中那些中枢重臣们在意的事情。 对于中下级官员来说,这些与他们都无太大干系。 自李承道登基之后,大唐逐渐富强,百姓们安居乐业。 而这样也就导致了大唐国内的犯罪率直线下降。 在一些较为发达的都城里,几乎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 犯罪的根本无非是利益引发的仇恨和矛盾。 如今大唐福利制度完善,百姓们大都生活富足,即便不富有也不至于多么贫困。 所以根本没必要冒着风险去犯罪。 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官府乃至于刑部都没什么事情干了。 因为没有多少案件可以处理,刑部官员们大都在修修律法,马上都快和翰林院的那帮清贵们差不多了。 因此不少人都笑称刑部郎官是“半个翰林郎”。 刑部衙门内。 一名叫做周同的郎官望着堆积如山的、需要修缮整理的各种律法,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笔丢在了桌子上。 “在这样继续修律下去,我马上快要疯了!” “咱们刑部可是务实的部门,现在这种状态和翰林院那群修史的翰林官们有什么不同?” 周同抱怨道。 听到他的话后,一名年轻郎官停下笔,抬头笑道:“还是有所不同的,翰林郎可比咱们清贵多了,人家未来是要出阁拜相的。” 听闻此言,堂内重郎官们纷纷大笑了起来。 周同翻了个白眼,然后对年轻郎官疑惑问道:“怀英你原来不也是可以入翰林的么,你科考可是双榜前五,怎么想着来咱们刑部了?” 被他称之为怀英的这名年轻郎官,乃是当朝夔州长史之子。 同时也是去年科举的双榜前五甲的大才,狄仁杰! 不论是出身还是成绩,狄仁杰入国子监深造、或是入翰林院作为预备官员熬资历都是绝对可以的。 然而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却选择进入了六部中最不起眼的刑部,从一名七品郎官开始做起,现在已经做到了郎中的位置。 听到周同的话,狄仁杰用毛笔沾了沾墨水,淡淡笑道: “个人志向罢了,朝中肱骨之臣众多,不缺我狄仁杰一个。 比起做清贵翰林和国子监生,我还是比较喜欢务实一些。” 此言一出,众郎官顿时对狄仁杰心生敬意,这种淡泊的志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好了,修律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马虎不得,继续修吧。” 狄仁杰笑着说道,然后继续低头修正律册。 其余众郎官见到后纷纷收敛心思,然后开始继续修律。 过了没多久之后,在刑部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阵骚动,似乎有人在外哭喊。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狄仁杰叫住一名跑进来的侍卫,皱眉问道。 这名侍卫面带惊慌之色,说道:“大人,外面、外面有人在举血书叫冤!” “什么?!” 不光是狄仁杰,堂内众郎官闻言都是大惊失色。 举血书叫冤! 这简直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而且还是在刑部衙门的门口! 这若是传出去了,影响简直非一般的巨大! “快去通知赵侍郎!”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吩咐道,然后直接起身朝着堂外冲了出去。 而其他郎官们也纷纷跟着狄仁杰一起冲了出去。 ......... 刑部衙门之外。 一名浑身上下衣衫褴褛、面容枯槁的老人跪在衙门前,手中高高举着一面白色的白布。 而在这块白布上,则是用鲜血写着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冤!!! 周围已经围了很多的百姓和民众,在此议论纷纷。 而负责维护秩序的刑部的侍卫们急的满头是汗,不停地对那老人劝道:“老丈您先起来,若是真有什么冤屈,刑部的大人们会为您做主的。” 一名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大胆色小子
云翻雨覆
鉴昭行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捉鬼大师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烈驹[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