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道手里就有了三十余万的兵力,而他们这边只有十万可用之军了。 如此庞大的兵力差距,简直令人心生绝望! “哼!干脆与他们拼了,我倒要看看李承道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段志玄眼中闪过一丝森然杀机,铁血气息十足地说道。 “我愿为先锋!” 秦琼红着眼眶直接出列,坚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程咬金之死实在是大大刺激了他,他心里充满了无边的怒火。 听到他们的话,房玄龄瞪大了眼睛,怒道:“你们一个两个都疯了不成!” .. 第一百二十九章 最后的决战 众将领的反应,让房玄龄简直忍不住想要大骂。 “如今太孙拥兵何止三十万,我们这边可用之兵不过十万,如何据守长安城和他对抗?” “就算挡的了一时,也挡不了一世,长安城迟早是会破的,既然如此为何不保留实力逃出长安,日后再寻崛起的机会?” “当下这种情况选择硬碰硬才是愚蠢之举!” 房玄龄简单直白地朝李靖他们驳斥道,根本不赞同他们打算背水一战的想法。 侯君集满脸不悦地说道:“不战而逃,此乃懦夫之举!” 房玄龄丝毫不退让,与侯君集针锋相对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时退避有何不可?明知不敌还要强为才是无能之举!” 眼见两人就要因为此事吵起来,长孙无忌沉声喝道:“都别吵了!听一听殿下如何决定!” 长孙无忌开口后,两人方才停下争执,书房里众人的目光全部都看向了李世民。 而是战是退,其实李世民的心里也有些犹豫不决。 以他对李承道的愤恨,自然是想掌兵在手,和李承道决一死战,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厮杀,成王败寇。 但是理智告诉他,以他现在手中掌握的实力来说,胜算实在是太低了。 李靖的二十万大军和柴绍的五万娘子军,再加上李承道原本的十万(十六万)兵马,就算短时间内攻不下长安城,时间一长他们还是必败无疑。 真的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兵力差距太大了。 所以当初听到李承道幽州起兵攻打长安时,他才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双方的兵力不成正比。 但是随着李靖与柴绍的背叛,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 李世民抬起头,书房里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等人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如同千钧重担一般压在他的身上。 真的有必要……让自己这些心腹手下为他拼死么? 不知为何,李世民想起了程咬金那爽朗粗犷的脸庞,心中微微一阵抽痛。 “撤军。” 李世民直接抬起头说道,在众人吃惊的目光中,从书桌后面站了起来,神色平静而坚定。 “撤离长安,前往江南道,本王去争取各大世家门阀的帮助,谁说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本王当年曾被宇文成-都带兵围困,手中仅有五百兵,但是依旧活了下去,最后宇文成-都死了,本王还活着!” “而本王如今手里还有十万精兵,还有诸卿等众多良才,只要积蓄实力,日后定能再次马踏长安!” 李世民的一席话,令众人热血沸腾,就连长孙无忌也为之动容,仿佛在李世民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秦王的影子。 这才是他所追随的秦王! “誓死追随殿下!” 侯君集心潮澎湃,直接下跪道。 众人纷纷下跪,齐声说道:“誓死追随殿下!” …… 洛阳城落入李承道手里,柴绍投效的消息很快便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开了。 虽然李世民下令封锁消息,但是又怎么能封锁得住?很快整个长安都传得沸沸扬扬。 谁都不曾想到,李靖带着大军投效了李承道,将魏州城拱手相让后,柴绍也接着投效! 这两人都是极为知名的将领,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他们在面对李承道的时候直接不战而降,选择投效,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李承道是真正的王者之师,连这两位名将都不想与之为敌! 紧接着,程咬金战死的消息也传开了。 对于程咬金之死,李承道并没有给他安什么叛臣污名,而是亲口给出了“忠勇无双”这含金量极高的四个字的评价。 为了偿还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宁死不降,最后与李承道堂堂正正一战而死,称得上是忠烈。 “这等忠臣良将之死,乃是我大唐的损失,孤诚心希望秦王能降,莫使大唐再损兵折将。” “若秦王能降,孤可向天下人保证绝不追究其麾下所有将士的责任。” 李承道亲口所说的这番话传得飞快,迅速传遍了整个朝野。 而他所亲口做出的这个承诺,也令很多人感到心动,尤其是朝中的官员。 李承道这是在向他们发一个信号,那就是只要助孤击败秦王,孤可以对你们所做的一切既往不咎。 这无疑是极其宽大的决定和承诺。 在如今这个注重信誉和品行的时代,李承道又是储君,说是金口玉言也不为过,公开做出这番承诺那就一定不会违背。 所以朝中官员们顿时蠢蠢欲动了起来。 谁都看得出如今李承道踏破长安是迟早的事情,他们这些曾经站到李世民阵营里的官员怎能不慌? 有李承道的这番承诺,他们就安心许多了。 此外百姓们也为之议论纷纷。 “太孙殿下仁德无双,令人敬佩!” “得道者多助,殿下的王者之师所至之处无不望风而降,这就是帝王之势!” “秦王若是真为大唐天下计,应当将天下还于殿下,也能体面地退场。” “殿下攻破长安之日,我定挑酒担食夹道欢迎!” “太孙殿下天命所归!” …… 如此这般的言论充斥了大街小巷,但不论是李世民还是天策府对此都不闻不顾,而是秘密着手撤离长安的事宜。 李承道已经发布通告宣布在十日之后攻城,让长安城百姓不要随意进出,安心呆在家中,以免遭受兵祸。 也就是说留给他们的时间,就只剩十日了。 .. 第一百三十章 李渊:要不要让承道饶那孽子一命 临湖殿。 李承道连取魏州城、洛阳城,得李靖和柴绍投靠一事如今传得沸沸扬扬,李渊即便是深处宫中,对此事也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除了那孽子之外,不追究所有人么?这份心胸气量,承道真是极具帝王风范啊。” 李渊感慨道。 李承道这么说虽然是为了便于攻下长安,但是这份心胸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就是身为帝王的气度。 “陛下,太孙殿下如今得了李元帅和柴将军的投效,可见是天命所归,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攻下长安,将陛下解救出来了,恭喜陛下。” 大太监笑着说道,朝李渊行礼恭贺。 他这番话可以说是对李世民极为不敬,但是他是李渊的心腹太监,自然懂得什么话能讨李渊开心。 果不其然,听到大太监的这番话后李渊顿时满面笑意,摸着胡子得意地说道:“承道乃是我大唐储君,十七岁便覆灭突厥,立下封狼居胥的旷世奇功,比之霍去病的功绩更加不凡,此等英雄,自然令人心折。” “李靖朕了解,他定是为了大唐考虑选择投靠,那柴绍是个聪明人,非常识时务。” “只可惜知节了,他曾救朕性命,若是他能降了承道多好,非要求死,真是一根筋的莽汉,唉……” 李渊不由得摇头叹息,显然很可惜程咬金之死。 而提到程咬金,李渊神色微动,问道:“承道真的将知节给杀了?” 大太监点了点头,敬佩地说道:“是的陛下,太孙给了程将军一个挑战他的机会,堂堂正正将他给击败了,并且感其忠义,厚葬了尸身。” “听说太孙账下有人提议将程将军头颅送到长安打击长安守军的士气,但是被殿下严词拒绝了。” 李渊闻言不由得动容,唏嘘道:“朕本来还担心承道刚过易折,现在看来是朕多虑了,他有着不亚于建成的仁厚之心,这一点我们三人都颇为相像。” 大太监顿时跪拜恭声道:“有太孙殿下乃大唐之幸!陛下圣明!” 李渊没有在意大太监的吹捧,随意问道:“再过些日子,承道就要攻长安了?” “约莫在过段时间,殿下大军便兵临长安。” 大太监如实回答。 “这样啊……” 李渊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忽然问道:“等承道攻下长安后,你说朕要不要为那孽子求情,让承道留他一命?” 大太监神色一变,慌忙重新跪下,埋低了头说道:“奴才、奴才不敢妄言!” 开玩笑!秦王是生是死岂是他一个太监可以随意讨论的? “你不用慌,朕只是随口问问而已。” 李渊摆手道,“罢了,不论承道到时如何处置那孽子,朕都不管了,他不管得到下场都是他咎由自取。” “等此番事后,朕就传位承道,颐养天年吧。” “朕累了。” 湖心亭里,李渊的叹息声缓缓在湖面上飘散。 大太监久久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 天策府。 书房里,李世民大病初愈,看起来身体还有些差,但是他依旧坚持处理各种事务。 不过此时他看着桌案上一封封前线斥候送来的线报,脸色极为难看。 “这群小人!本王早就该杀了他们!” 李世民将这些线报用力摔在了桌子上,脸上满是怒色。 自从决定从长安撤离后,他便开始着手规划撤退路线,同时派出斥候去查探打通沿路关节。 谁知道长安城周边的城县居然全部拥县兵守城,一个个都声称响应太孙起兵,清君侧,除奸王。 若是一处两处还好,但是所有的城县皆是如此,他现在仿佛举世皆敌,所有人都在针对他! 这些城县这般举措,彻底断了他的后路,让他无法逃出长安。 因为他要撤退必须要从这些城县中借道,若是他们闭城不开,他就得把这些城县打下来。 是,他手里的确有十万精兵,但是他能一路打过去?只要对方阻挡他一日两日,李承道马上就能带兵追过来! “真是该死!” 李世民用力一拍桌子,显然极为恼怒。 书房里的众人闻言也是一阵沉默,现在难道撤退也撤退不了吗? “取舆图来!” 良久之后,李世民压下心中怒气,开口说道。 侯君集马上替他将地图取了过来,放在桌子上摊开了。 李世民的目光在地图上来回游荡,最终停在了益州的位置上。 “若本王没记错的话,定方如今领兵十万镇守益州?” 李世民看向了长孙无忌,问道。 长孙无忌刚想点头,然后便想到了什么,神色顿变,吃惊道:“殿下!那十万益州军是为了防备吐蕃而坐镇的,不能轻动!” “但如今只有定方的益州军能救本王出长安!” 李世民沉声说道,眼中光芒闪烁。 “益州距离长安城只有五日路程,只有让定方带兵驰援长安,与本王里应外合,我等方可逃出生天,否则必将被困死在长安!” 现在长安周遭尽皆心向李承道,李世民若想从中杀出去简直难于登天。 李世民的想法就是让苏定方打着勤王的名义驰援长安,控制沿途县城,与他里应外合逃出去。 “可是益州军一旦调动,若是吐蕃有所异动,那么江南道和剑南道一带可就……” 房玄龄也面露忧心之色。 “现在本王已经别无选择了,只能做此下策。” “益州军驰援至少需要十日时间,这十日,请诸卿……” 李世民沉声说道,将目光从书房里每一个人身上扫过。 “准备殊死一搏吧!”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长安,孤回来了! 益州距离长安不算太远,但一来一回依旧有十日的路程。 李世民决定让苏定方来驰援长安后,便立刻派出斥候离开长安,前往益州求援,而在益州军援军到来之前,他们需要在李承道大军的手里撑下去。 话分两头,李承道在洛阳整顿兵力后,将那八万残军也一并让李靖给收编了,兵力再次暴涨。 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李承道方才正式对长安城发起了进攻! 长安城,乃是古往今来少有的雄城之一,易守难攻,被历来许多王朝选定为国都。 经过数个王朝的扩建发展之后,如今的长安城已经形成了极大的规模,远远望去有若巨兽蛰伏。 李承道身处军阵之中,远远望着长安城,眼底有一片复杂之色,扶着腰间横刀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 “长安……孤回来了!” 李承道喃喃自语道。 当初被逼离长安,时隔一年的时光,他带着三十万大军重新回来,而这一次他要马踏长安,让长安城悬满白袍军的横刀! “攻城!” 李承道拔出腰间横刀,厉声喝道。 而随着李承道的一声令下,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分别在李靖、罗艺、岳飞三人的指挥下,攻打长安城三面城墙! “轰轰——” 初次攻城,三方就投入了总计超过十万的兵力,战马的奔腾令大地都为之颤抖,十万大军卷起的漫天尘沙更是遮云蔽日! 长安城上,李世民亦换上了一身战甲,亲临一线进行指挥。 “出城迎敌!” 望着敌军磅礴的攻势,李世民面沉如水,一面有条不紊地指挥三面城墙的士兵们进行防御,同时下令打开南城门,迎战敌军! 围三厥一战术,是攻城战中最尝采用的。 攻方攻打三面城墙,留下一面城墙是两军交战的地点。 若守方率先抵抗不住攻势或者城墙失守,那么就会直接溃败。 若出城迎击的军队取得优势,则能减少其余城墙的压力,一举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 只见城门洞开后,侯君集、段志玄以及屈突通三人带着大队兵马杀出,与敌军轰然相撞,瞬间便陷入了胶着的战斗之中! 本来秦琼也是要出战的,但是秦琼如今的身体状况实在不行,自玄武门之变后便每况愈下,早年间的旧伤复发,再加上听到程咬金之死的打击,李世民最终没有答应他的出站请求,只是安排他负责统筹调兵。 但是屈突通的勇猛亦不逊色秦琼太多,完全可以顶替他。 他们三人皆是久经战场厮杀的猛将,一加入战场后,便立刻开始大杀四方,在军阵之中来回冲杀,无人能挡! 李承道正欲出手,柴绍就已经跪地道:“殿下,您贵为万金之躯,怎能轻涉战场,请让末将出击!” 紧跟着阿利丹、冯立两名将领也出列跪地道:“末将亦愿往!” 李承道的一向喜欢身先士卒,直接入阵与敌将厮杀,压垮敌军。 但是他今时不同往日,他统帅三军,自然不能轻易进入战阵,否则定然会遭到无数士卒的围攻。 因此他没有拒绝柴绍三人的请求,点头道:“孤准你们出击。” “末将领命!” 柴绍三人齐声答道,然后纷纷策马出阵,带兵分别朝着段志玄等三名将领杀了过去! 冯立挑的对手是段志玄,阿利丹挑的对手是屈突通,而柴绍挑的对手,则是三人之中战力最强的侯君集! 三人带兵杀来,侯君集等人也纷纷察觉了。 “柴绍!!!” 可谓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见到柴绍之后,侯君集双目充血,一股滔天的怒意在他心头激荡,他毫不犹豫的地就策马朝着柴绍杀了过去! 侯君集并不是多恨李承道,因为李承道是堂堂正正击杀的程咬金,而且还给予了程咬金足够的尊重。 但是对于柴绍,侯君集是万分憎恨! 若非柴绍叛变投靠李承道,程咬金岂会落入李承道的手里! “……” 看着满脸狰狞之色的侯君集,柴绍默然无语,只是沉默着和他展开了一轮激烈的厮杀! 另一面,阿利丹也和屈突通战至一处。 屈突通无疑是百战猛将,一身武艺非凡,而阿利丹是突厥王庭统领,一身本事也是极为惊人! 如今配上了精锐装备,战斗力更是飙升,竟然凭借一身蛮力和强横的力量,与屈突通打得不分上下! “突厥人!李承道居然收突厥人为将!” 几回合下来后,屈突通便从阿利丹的战斗方法上识破了他的身份,顿时面带怒色。 “这等丧家之犬!也配与我为敌?!给我死!” 说罢,手中关刀狠狠斩向了阿利丹! 而阿利丹也被屈突通的话给激怒了,突厥人骨子里就是桀骜不驯,他们只对自己所臣服的对象低头。 除了李承道这个覆灭了整个突厥的杀神,没人能让突厥人真正畏惧! 阿利丹凭借着娴熟的马术,直接下腰躲开这一刀,接着从马腹处绕了一圈,然后从下方暴起一刀狠狠劈向了屈突通! 这般马术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即便是屈突通也是一惊,下意识地抬手一荡,手中关刀差点被阿利丹刀上蕴含的巨力给震得脱手而出。 他不敢再轻视阿利丹,与他瞅准机会一刀将阿利丹座下的战马给生生劈死! “嘶——!” 战马悲鸣一声,顿时丧命,阿利丹从马上摔落在地,眼看就要被屈突通一刀斩中时,冯立及时摆脱了段志玄,策马赶来一枪击中了屈突通的关刀,救下了阿利丹。 “撤退!” 冯立伸手将阿利丹拉上马,然后毫不犹豫地选择撤离战场。 柴绍正与侯君集战得胶着,听到冯立的话后也不恋战,虚晃一枪逼退侯君集,跟着冯立一起从场中撤退。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快请苏定方! “殿下……” 冯立三人回到军阵里之后,面有愧色地在李承道面前跪下了。 主动请战却无功而归,实在是极为丢脸。 “无妨,起来吧。” 李承道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因此责怪他们的意思,安抚了几句后,便将目光投入到了战场之中。 这场攻城战已经开始了两个多时辰了,他们这边的进展却是非常缓慢。 长安城守军的抵抗超乎寻常的顽强,而且李世民的统兵之能也绝非一般人可比,将三面城墙守得滴水不漏,即便是岳飞、李靖、罗艺三人分别指挥攻打,也难以有所寸进。 奠定了大唐根基的秦王,又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而且这场战争长安城方面是背水一战,因此士兵们用出了十二分的力气拼死战斗,论士气他们这边是输了一筹的。 隔着遥远的战场,李承道和李世民的目光似乎在空中碰撞在了一起,摩擦产生了一道又一道火花。 “鸣金,收兵。” 李承道收回目光,头也不回地直接调马转身,朝着军阵内走去。 今天这场攻城战算是失败了,他有些低估了李世民和他麾下士兵的顽强。 只不过明知必败,你又在坚持着什么呢? 伴随着一阵尖锐的鸣金声传遍整个战场,大军停止了攻城,李靖三人并不意外,纷纷下令撤军,撤回长安城十里地外进行驻扎。 攻下长安本就非一日之功,没人会轻视李世民,今天首日攻城是为了试探对方的力量而已,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了。 而城墙上面,李世民看见李承道撤军之后,不由得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水。 站在他身后的负责保护他安全的长孙顺德注意到,他后背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打湿了,甚至连身形都有些晃动。 李世民大病初愈,临阵指挥守军同时和李靖、罗艺、岳飞三名统帅进行攻防战,对心力和体力是极大的消耗。 李世民不动声色地对长孙顺德摇了摇头,然后勉强笑了笑,高呼道:“我们胜利了!!”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城墙上顿时爆发了士兵们热烈的欢呼声。 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还是有的,由此便可见一斑。 勉励了士兵们几句之后,李世民便在长孙顺德的护送下返回了天策府,府内长孙无忌等人早已等候了。 见到李世民回来,他们方才松了口气。 “殿下,你身体本就虚弱,又亲临战场,这……” 长孙无忌将准备好的汤药递上,然后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李世民脸色却没什么波动,说道:“这才是第一天而已,本王还坚持的下去。” 他喝了口药,药物的苦涩令他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但是精神总算好了些。 房玄龄接着说道:“殿下,近几日城内的一些官员似乎有些小动作,想尝试着联络外面的敌军。” “全部杀了!非常之时,本王不会容忍这些动摇军心的小人!” 李世民一把将手里的杯子掷在地上摔成碎片,铁青着脸色说道,眼里燃烧着熊熊怒火。 众人心里一震,纷纷低头。 …… 随着李世民的一句话,城内至少有几十名官员被抓,然后被毫不留情地杀掉了。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的官员们都人人自危,同时对于李世民的敌意和抵触之意更深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 益州。 李世民暗中派出城的斥候,孤身单骑在四日内就赶到了益州城,并且见到了益州守、镇西大元帅苏定方。 “请元帅出兵救救秦王!” 见到苏定方后,这名斥候直接就大拜行礼道,朝苏定方深深叩首。 看着面前的这名斥候,苏定方打开李世民写给他的书信看了起来,眉头不禁越皱越紧了。 “太孙已经攻打长安了么……让本帅发兵驰援?” 李承道从幽州起兵,一路以来的战况他也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求助到了他的身上,长安城危机到了这个地步。 “本帅带兵镇守边关,防备着西边的吐蕃,本帅若是带兵离了益州,谁来防备吐蕃?此事万不能行。” 苏定方摇头说道。 这名斥候闻言语气急切道:“元帅难道忘了当年秦王对您的救命之恩了吗?此番长安城若是被破,太孙定然不会放过殿下性命!” “难道元帅就忍心眼睁睁看着秦王丧命吗,若元帅说一声是,在下这便离开!” 不得不说,这名李世民心腹手下的话击中了苏定方心里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似他这等豪杰,威胁甚至性命逼迫都是没用的,君子唯有欺之以方。 见苏定方有所心动,这名斥候继续说道:“元帅只需要出兵将殿下从长安城救出,然后即刻带兵返回益州便是,来回不过十几日时间,元帅何须如此顾虑?” “请元帅快快决定,晚去一步殿下都有可能遭遇不测!” 这番话令苏定方彻底动摇了。 犹豫良久之后,苏定方最终还是在心中长叹一声,点头说道:“本帅明白了,明日便带兵出发,驰援长安!” 李世民于他有恩,他终究还是不能忍心眼睁睁地看李世民丧命。 听到苏定方答应下来后,这名斥候大为惊喜,直接大拜道:“多谢元帅!” 苏定方没有理会他,起身望向了帐中诸将,沉声下令道:“点兵,明日出征长安!” “诺!”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内忧外患,吐蕃趁机袭益州 因为曾经受恩于李世民,苏定方最终还是决定出兵前往长安,援救李世民。 关外吐蕃的威胁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镇守边关多年,屡次打退吐蕃来犯之军,威名远扬,也因此近年来吐蕃犯境的次数越发少了。 而如今正值春夏交接之际,并不是吐蕃犯境的主要时段,只要他的动作足够迅速,那么他有把握在十五日之内就返回益州。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苏定方还是只带走了九万兵马,同时令大军悄无声息地离开益州,避免让吐蕃发现益州兵力的空虚。 …… 益州城。 现在天色未明,天边尚且只有微蒙蒙的曙光,天空中的启明星格外明亮。 “咔咔咔——” 伴随着一阵机关转动的声音,益州城东城门忽然打开,无数全副武装的益州军有条不紊地从东城门出城,整个过程除了细微的脚步声和兵甲碰撞声外没有发出任何杂音。 大军出城之后,便很快消失在了浓重的夜幕之中。 整个过程极为隐秘而迅速,待到大军离开,益州城门马上便关闭了,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而这一幕,却被在不远处的两个隐藏在树林之中,穿着奇特的人给全部收入眼底。 这两人长相与汉人不同,穿着也是大相庭径,极为怪异,若是让益州城的百姓或者士兵们看见,准能一眼认出来这两人的身份。 这两人正是西域吐蕃的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士兵。 边塞这种地方,接壤的两国派兵在边境巡逻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两名士兵便是如此,只是不曾想到见到益州大军出城这惊人的一幕。 待到益州军远处消失在夜色中后,他们两人方才敢战战兢兢地走出了树林。 “益州军……这是要去哪?难不成是打算夜袭我们吐蕃吗?” 其中一名士兵脸色苍白地说道,刚刚那数万益州军着实给予了他莫大的压力。 另一名眼里的畏惧之色尚未消退,闻言摇头道:“那个方向可不是去我们国度的方向,应该是要去其他地方。” “不管他们要去哪,这么大的动静,我们得赶紧上报才行,你在这里继续看着,我马上回去。 “好!” 两人稍作商议后,其中一名士兵便马上离开了。 …… 那名吐蕃探子将消息带回去后,迅速便引起了吐蕃高层的注意。 “苏定方大军离开了益州城?” 吐蕃王宫内,囊日论赞听到下方将领的汇报后,顿时吃了一惊。 这名将领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赞普,据手下探子来报,今早凌晨的时候,数万大军从东城门离开了益州城,朝中原内地去了,领兵的已经确认是苏定方。” 听闻此言囊日论赞眉头紧皱,面露疑惑之色,道:“苏定方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汉人狡诈,不得不防,你马上命人再去好好打探一番,看看他们是不是打算对我吐蕃有什么大的动作。” “是,论赞。” 这名将领点头应下,然后就要退下离开。 而这时吐蕃大相忽然喊住了他,问道:“等一等,你手下探子可看清楚了苏定方带了多少大军离城?” 这将领闻言稍愣,思索片刻后答道:“天色昏暗,看得不是太清楚,但是据说至少有七八万大军。” 此言一出,大殿里的众臣都十分讶异。 七八万大军,那可是益州城的大半兵力!苏定方居然带着这么多大军离开了益州城? 那岂不是代表益州城现在的防御空前空虚? “论赞,苏定方带着大军离开,现在正是我们进攻益州的好机会啊!” 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满脸兴奋之意地说道,他的话也引起了不少大臣的附和。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的,说道:“臣认为不可擅动,汉人素来狡诈,谁知道他是不是诈计引我们发兵?” 论阴谋诡计,十个吐蕃也比不上中原的文化。 他们长久以来已经被镇守边关的苏定方的各种兵法谋略给打怕了,所以很多人下意识地就认为苏定方又在耍什么阴谋,包括囊日论赞也不例外。 “你们真是被汉人吓破了胆子!万一苏定方真的带兵离开了,那么我们现在不选择进攻那就是错失了大好的机会!” 之前开口的大臣冷哼一声说道。 “等你兵败的时候就知道后悔了!” 后者毫不退让地与其针锋相对,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囊日论赞。 囊日论赞心中也十分犹疑,朝吐蕃大相问道:“大相,此事你怎么看?” 吐蕃大相一直在思索些什么,闻言方才回过神来,沉吟片刻后说道:“臣以为,苏定方是真的已经带兵离开了益州城了,现在益州城兵力是前所未有的空虚。” 听到吐蕃大相也持这种意见,囊日论赞不由得好奇问道:“大相何出此言?” “臣从来往于中原的商队口中听到了不少关于中原那边的消息,听说如今大唐的皇太孙李承道正在和秦王李世民争夺大唐皇位,目前如今似乎已经在攻打长安城了。” 吐蕃大相不急不慌地说道。 “太孙李承道……就是那个覆灭东突厥、杀了几十万突厥人的煞星?” 囊日论赞忍不住问道。 李承道覆灭突厥之后,威名已经传遍了所有域外夷族,当得起一个凶名赫赫的评价。 提到李承道的名字后,殿内大臣们也都很是震惊,显然听说过李承道的凶名。 “是的赞普,苏定方以前是李世民麾下的将领,若非长安城情况危急,他又怎么可能轻易离开,因此臣斗胆揣测苏定方应该是带兵驰援李世民去了。” “而且他专门挑黎明之际暗中出城,明显就是不想让我们发现。” 吐蕃大相回答道,分析得头头是道,令囊日论赞也不住点头。 吐蕃大相接着说道:“赞普不妨先派兵试探一下益州城守军,若他们毫不犹豫选择回击,就说明他们的兵力充足。” “若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痞子修仙传
大胆色小子
吃檸 (1v1)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小白杨
绝对占有(H)
凄子开发日志
天下男修皆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