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妖孽美男特工帮 > 第37章

第37章

那么此事上奏到门下省,门下省就可以直接下令赈灾。 要知道每天传递到三省的奏折何止数百,三省的职责就是从中挑选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交给李承道来进行决断,若是还要经过层层筛选传递到李承道这个皇帝面前,那么灾民们早就死了。 这样一来,处理政事的效率自然会大大增加,而且对于皇帝的压力也能减少很多。 只不过目前三省的长官职位尚在空悬,因为李承道在重掌朝纲后进行了一批大换血,朝堂刚清后紧接着又要主持登基大典、筹办战事、安抚民众、挑选后妃等等,因此还未来得及重整三省这个重要的政治机构。 如今闲下来了,自然要着手处理。 首当其冲的,就是任命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核心官员。 三省制运作的基本特征是,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但三省职权合并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宰相权力。 中书省具有出令权和勘议权,门下省则署颁制敕、裁决庶政,其中门下省在日常政务的处理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 而尚书省则是直接负责统筹六部,负责各项政令的施行。 夜已经深了,李承道在御书房里,看着龙案之上那各个职位下尚未填上的空白,心中十分犹豫。 三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省长官的任命必须要慎重,因此到底任命给谁,确实让他颇为纠结。 “长孙无忌行事稳重,眼光长远而独到,身怀治国之才,可为中书令,” 李承道抬笔在中书令的任命诏书下,填上了长孙无忌的名字。 “魏征为人刚直不阿,且办事兢兢业业,在朝中素有威望,可为尚书令。” “房玄龄、杜如晦亦是实干派人才,便设为左右仆射,协助魏征统筹六部。” …… 李承道一连在诏书上写下多个名字,说实话有很多人他都并不熟悉,完全是看推荐任命的。 “优秀的人才还是太少了啊。” 李承道心中叹息一声,然后继续将目光投向了诏书。 现在唯独剩下门下侍中的职位尚且空白一片了。 见到这个空白,李承道笑了笑,想也不想就直接把贾诩的名字填了上去。 众多谋士之中,唯有贾诩深得他的信任,也是最了解的他的人,他就连暗影卫都交给了贾诩。 以贾诩的智谋,再搭配上手中的暗影卫,门下省这个最重要的三省枢纽自然非贾诩莫属。 也只有把这个权利最大的职位交给贾诩,他才真正放心。 李承道将各省的大小官员升调贬谪重新任命完毕之后,方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将手里的狼毫笔搁在了笔洗上面。 这时候一旁的秉笔太监便上前一步,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参茶送到了李承道的手里。 李承道接过参茶饮了一口,目光依旧放在诏书上,在思索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秉笔太监小声提醒道:“陛下,时候已经不早了,您今晚打算驾临哪位娘娘的宫里?” 听到太监的提醒,李承道方才回过神来,看向了御书房外的夜色。 确实是很晚了。 他平时处理国事很晚时,要么就直接在养心殿住下歇息,要么就回太极宫的寝宫。 但是现在已经册封完后妃,显然不能再与往常一般了。 “去听雨宫吧。” 想了想后,李承道在心里叹了口气,开口吩咐道。 听雨宫是呼延热娜的居所,按理说册封完妃子的第一天,是应该去地位最高的后妃宫里居住的。 但是现在地位最高的妃子是郑苒,他可没法对一个十四岁的萝莉下手。 而且其他妃子也大都是妙龄少女,一个个都很青涩,唯有呼延热娜比较成熟。 嗯,至少身体是比较成熟的。 …… 听雨宫内。 呼延热娜坐在窗边,抬头望着空中皎洁的明月,忽然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旁的侍女见状不由得好奇地问道:“公主,你怎么了?” 这名侍女,是从吐蕃跟随呼延热娜一起来到长安的几名侍女之一,从小便开始侍奉呼延热娜了,两人十分熟悉。 “没什么,只是有些想父王了……” 呼延热娜回答道,然后又甩了甩脑袋,气呼呼地说道:“呸呸呸,我想他做什么,就这么不管不顾地把我送到了长安,我以后再也不要理他了,哼!” 呼延热娜的语气里满是抱怨,虽说囊日论赞是为了整个吐蕃而不得不把她送来和亲,但依旧让她有些伤心。 侍女闻言不由得笑道:“公主你还不知足呀,这位大唐皇帝有什么不好的,年轻英武又帅气,还是大唐帝国的皇帝,咱吐蕃贵族里面哪个能比得上这位皇帝?” “我看啊,赞普这才是为你好,帮你寻了一位这么好的丈夫,其他公主可要羡慕死了。” 听到侍女的一席话,呼延热娜虽然还故作生气的样子,但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就在她与侍女聊天之际,另一名侍女忽然匆匆跑了过来,有些慌乱地说道:“公主,陛下、陛下他来您这里了,您快准备迎接!” “啊?!” 呼延热娜大吃一惊,有些惊慌失措,之前宫里礼官教给她的礼仪规矩顿时都忘了。 而就在她慌乱之际,李承道已经走进了听雨宫。 “臣、臣妾参见陛下。” 呼延热娜匆匆下跪行礼道,但是由于慌乱,用的是吐蕃那边的礼节。 她发现之后不由得大为窘迫,正纠结要不要重新行礼的时候,李承道那带着笑意的声音传了过来:“起来吧。” 呼延热娜只好悻悻地站了起来,其他侍女们识趣地退了下去,在外面候着,宫内顿时只剩下了李承道和呼延热娜两人。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和李承道独处一室,呼延热娜只觉得不知所措,毕竟她以前深受囊日论赞宠爱,作为松赞干布最宠爱的妹妹,哪里服侍过人? 不过好在她没完全忘记内侍监对她的种种教导,因此在踟躇了一会儿之后,便过去为李承道宽衣解带,更换睡袍。 只是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身体接触,因此帮李承道换好衣服之后,她整张脸都红了。 不过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依偎到了李承道的身上,而李承道眼里亦闪过一丝柔和之色…… 一夜无话。 …… 翌日清晨。 李承道醒来之后,呼延热娜依旧还在熟睡中。 “陛——” 见到李承道醒来,侍女刚想行礼,就见李承道就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接着伸手扯过被子,将呼延热娜露出的一截白皙香肩给盖上了。 然后他才下了床榻,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 李承道转身深深看了呼延热娜一眼后,才在太监的陪伴下离开了听雨宫。 而在李承道离开后不久,呼延热娜也醒过来了。 “嗯~~” 呼延热娜嘤咛一声悠悠转醒,睁开美眸望向了身侧,但是却没有看见李承道的身影,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苦涩之意。 “我只是一个和亲的吐蕃公主,他不把我放在心上也是正常的。” 呼延热娜苦笑一声,但是心中却忍不住感到十分委屈,有种想要哭的感觉。 这时候侍女刚刚返回宫里,见到呼延热娜一脸失落的模样,顿时明白她在想什么,凑过去笑道:“公主你醒啦?陛下特意让我们不要吵醒你,陛下对公主你这么温柔,可羡慕死我了。” 侍女酸溜溜地说道。 “真的?” 呼延热娜眼睛一亮,但还是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当然了,陛下还叮嘱御膳房送了补身子的山药乌鸡汤过来,不信公主你看。” 侍女指了指被她放在桌子上的托盘,里面有一碗热腾腾的鸡汤正袅袅冒着热气。 见到这一幕,呼延热娜心里所有的委屈和失落顿时消失一空,剩下的唯有一丝丝甜蜜的感觉。 她刚想起身,身体某处便传来一阵酥麻感,娇躯顿时一软,又倒了下去。 “灵儿你帮我穿衣服,我…不大方便……” 呼延热娜支支吾吾地说道,俏脸红的能滴血。 “是~~公主殿下……” 灵儿吃吃一笑,然后服侍她更衣。 呼延热娜羞恼地瞪了她一眼,但怎么看怎么没气势。 就在主仆两个说些私密话之际,一名穿着打扮不一般的宫女来到了听雨宫。 “奴婢小桃,参见修仪娘娘。” 这名宫女朝呼延热娜行了一礼,说道。 “你是?” 呼延热娜好奇地看了这名宫女一眼,不知道她来听雨宫干什么。 小桃指了指呼延热娜的床榻,然后委婉地说道:“奴婢是奉太后娘娘之命,来取……那个的。” 宫内规矩极多,而嫔妃第一夜的落红是极为重要的,也是证明这名嫔妃贞洁的根本凭证。 “我、我去找找……” “不必劳烦娘娘,奴婢来找吧。” 小桃先一步走到床榻边上,一阵翻找之后将一块沾染着点点鲜血和不明痕迹的白布给找了出来,红着脸收好后,就匆匆告辞离去了。 …… 李承道并不知道听雨宫里还有这一档子事,他离开听雨宫后便去用了早膳,然后前往太极殿。 等他来到太极殿时,贾诩、长孙无忌等人早就已经到了。 一番见礼后,众人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臣怎么觉得殿下今天格外有精神?” 贾诩看着精气神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一般的李承道,有些狐疑地说道。 李承道心中窘迫,但神色不变:“可能因为早膳吃的比较好吧……对了,这是朕昨晚拟定的新的三省六部的官职,你们看一看六部官员的任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李承道这手转移话题成功将贾诩等人的注意力给放到了他昨晚拟定的诏书之上。 看完这份诏书后,众人脸上皆有惊异之色。 “臣、臣领中书令?” 长孙无忌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 中书令是何等重要的职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关系到一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他本以为李承道会把这个职位交给他的心腹,谁知道却给了他! 不禁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也很吃惊。 尚书省左右仆射之职,虽说权能低于尚书令,但也是左右手级别的,可以直接参与议政!是毫无疑问地天子近臣! 他们三人谁都没想到李承道会给予他们如此重要的职位。 “莫辜负了朕对你们的信赖。” 李承道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平静地说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大为感动,当即深深作揖道:“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他们原先身为李世民的党羽,现在在李承道手下效命,而李承道直接给予了他们这般毫无保留的信任,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动!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起来吧。” 李承道接受了他们的效忠,紧接着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贾诩和魏征,笑道:“你们两个倒是不客气,好歹也谦虚一下吧?” 贾诩闻言正儿八经地说道:“臣怎敢辜负陛下厚望,若是辞了岂不是有违君命?” 而魏征则老神在在地说道:“尚书令一职最适合老臣,陛下果真眼光独到。” 听到他们两人的话,李承道颇为无语。 见到这一幕,长孙无忌三人只有羡慕,但对他们两人任职并无任何异议。 贾诩魏征一个是李承道心腹,一个是太子旧臣,被李承道委任重职是理所应当的,不给这两个职位才奇怪。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打压世家,重开科举! 三省六部的官员任命,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进行修改。 毕竟政治这东西是很复杂的,李承道是按照候补名单和功绩来进行任命,但是这些不一定真实,自然没有长孙无忌、魏征这种久在朝堂中的人知道哪些才是真正的人才。 “这候补名单上的官员都这么不堪么?” 李承道看见被换了将近一半的任命名单,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候补名单里的官员全部都是新科进士,只是由于朝中官位暂时满员或者选试未过,向朝廷保举候官,即继续作为候补官员继续等待合适的官职。 所以候补名单就相当于人才名单。 李承道就是从这里面挑选的,但是他所选出来的人,基本上都被长孙无忌和魏征给否决了大半。 听到李承道的话,魏征直接冷笑一声,说道:“一群酒囊饭袋,人才能有几个?” 长孙无忌的神色有些尴尬,但说话没有魏征那么直白,只是委婉地解释道:“这些候补官员和各大士族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那又如何,他们不都是科举考进来的么?” 李承道皱眉问道。 古代科举是很难的,能通过科举的人再怎么说也是有些能力的。 不过李承道话音落下后,长孙无忌顿时沉默了,就连魏征也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见到他们不说话,贾诩淡淡一笑,拱手道:“看来各位大人都讳莫如深啊,陛下有所不知,现在的科举……还真的能叫科举么?” “天下士子的晋升之路,估计早就被各方士族所把持住了吧?这一点臣可是深有体会,若非跟随殿下的话,臣现在估计还是一名落魄士子,连区区会试都无法通过。” 贾诩在这个时代被系统给予的身份和记忆,就是科举未中的寒门士子,因此他对现有的科举制度黑暗的鄙夷可想而知。 李承道闻言也皱紧了眉头,贾诩的才能是他目前一应谋士里最高的,而他连会试都通过不了,这怎么可能? “看来现在的科举制的腐烂比想象还要更加严重啊……” 李承道心中感慨。 他本来并不打算立刻就对科举制度下手的,但是没想到科举制已经腐败到了这种程度,如今是不得不管一管了。 思索了一会儿后,李承道问道:“今年的科举就快要举办了对吧?” 科举是三年举办一次,今年刚好便是新一轮科举举办的年份。 现在已经是九月末了,等到十月末左右,各地通过了乡试的士子们都会在长安参加省试(会试),而等到省试过了之后,方才是殿试,也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监考。 殿试再过了,那便成为新科进士,有了当官的资格。 就在当今来说,科举制度便只有这简单的三个分级,远没有发展到后世那么复杂的地步,也不存在状元的概念。 “禀陛下,确实快了,现在礼部已经在准备省试事宜,各地士子已经开始来到长安了准备科考了。” 魏征对这些还是十分了解的,开口回答道。 “传朕御令,今年会试的所有考卷,全部采取糊名制,此事就交由文和你来办!” 李承道面无表情地说道。 贾诩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当即拱手道:“臣遵命!” 如今的科举制度还是沿用隋明帝时期的科举制度,并没有采取糊名制,考官是可以直接看到考生名字的。 这是和之前的察举制相似的制度,主考官根本就是根据考生的背后的家族还有个人的名气以及影响力来决定是否合格,卷子的内容反而是其次。 正因如此,才导致了现在科举制度滋生了大量的腐败,进士科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李承道此番下令全部卷子采取糊名制,正痛击了这一腐败的要害! “朕倒是要看看,没了背后家族的加持,到底还有多少人能考中新科进士。” 李承道冷笑道,眼底深处是一片冰冷之意。 察觉到李承道语气里的坚决,贾诩心中越发兴奋了,而魏征、长孙无忌等人则是感到一阵心惊胆战。 他们隐隐察觉到,今年的会试会迎来一场大风暴了。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每隔三年的十月不只是代表着深秋的到来,更是让天下所有士子都为之期待的日子。 那便是会试! 会试是天下士子们走向官途的唯一道路,哪怕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也必须经过考试,拥有了新科进士的身份后才能入朝为官。 因为这是规矩,若是连考试都过不了,那真是和废物没什么区别了,说明这个人才能、个人名望、品德一样不占,光有个家世也没用。 因为世家门阀也不会花大力气让一个废物入朝为官,毕竟入朝之后是要为家族某利的。 现在方才十月初,远没到会试开始的时间,但是从天下各地赶来的士子有一大半都已经抵达了长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说是准备,实际上就是在长安游玩而已,当然这只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们才能有的享受,更多出身寒门的子弟则是在安心苦读,准备去会试之中争一争脱颖而出的希望。 长安,某驿馆。 “哎,我说宏远,你怎么还在看书啊,咱们出去玩儿吧,长安城这么繁华,不去转一转岂不是白来一遭?” 驿馆里,一名举止轻佻的青年嬉皮笑脸地说道。 被他称作宏远的这个青年姓乐名徐,字宏远,是今年的考生之一。 听到前者的话,乐徐皱了皱眉头,说道:“马上就快会试了,你还不用心温习,反而跑出去游玩,王学林你就不能上点心么?” 王学林闻言撇了撇嘴道:“我来长安就是转悠一圈的,没指望能考上,再说了我们能争得过那些大家族子弟?你就别白费劲了。” 听到王学林的话,乐徐的目光不由得暗淡了下来,捏着书本的手也不由得攥紧了。 是啊,他这种寒门子弟,怎么可能争的过那些世家大族的士子? 实在是笑话。 .. 第一百八十三章 陛下乃千古第一名君! 在士族当道的如今,寒门子弟想要出头,是万分艰难的事情,几近于不可能。 王学林见到乐徐黯淡失落的模样,他开口安慰道:“别担心了宏远,就算考不上,你随我回琅琊,我保你一世富贵。” “你救了我的命,这等恩情我无论如何也是要报答的。” 王学林并不是如乐徐一般的寒门子弟,确切来说他是真真正正的世家大族子弟,他背后的家世,乃是琅琊王氏! 是不折不扣的顶尖门阀! 而两人之所以会有交集,是因为王学林看了志怪小说后突发奇想,偷偷带着一名书童就独自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一路上游山玩水,结果在山中迷失了方向,书童被蛇咬死了,他也险些饿死在山里。 是刚好路过的乐徐救了他一命,将他背出大山,然后两人结伴来到了长安。 王学林此番本来就是过来游玩的,他根本没打算能考上,虽然他琅琊王氏的背景足够,但是没事前打点关系,也是不成的。 “不了,若是此番落榜,我就回老家隐居,耕地为生。” 乐徐摇头拒绝了王学林的好意,然后笑道:“你去玩吧,我再看会书。” 说罢又开始专心读书了。 王学林见状心感无奈,只好独自出去游玩,反正他此番来长安带了不少钱财,足够他挥霍。 …… 王学林在离开不到半个时辰后,他又匆匆跑回了驿馆,脸上满是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 “宏远!好消息啊宏远!好消息!” 王学林疯了一般摇晃着乐徐的肩膀,脸上满是兴奋之意。 “有看到哪个漂亮姑娘了?” 乐徐似乎对此习以为常了,翻了个白眼说道。 王学林使劲摇头道:“不是啊!是真的好消息!我刚刚看到有人在贴告示,说当今圣上亲自下令,今年的试卷全部采取糊名制!” “你有机会考上了啊宏远!” “什么?!” 乐徐猛地抬起了头,脸上满是目瞪口呆之色。 …… 李承道下令今年考卷全部采用糊名制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长安,然后以更快的速度朝着其他各大州县辐射了出去。 李承道所下的这一命令,就像是直接在平静的水里砸下了一块大石头! 自科举开创以来,虽然寒门子弟有了晋升之路,但是顶多考中世家大族不屑的明经科而已,而进士科则是被各大世家完全垄断! 若无背景,任你才华如何过人,都不会考中进士;而若是你背景足够,自身的名望足够,并且有一定的才华,那么只需要提前和考官打通好关节,考中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就是当前的科举的现状! 但是李承道此番下令,让所有试卷采取糊名制,这直接给了所有打算走捷径中举的士子们当头棒喝! 负责审批试卷的考官连你名字都看不到,就算你提前打好了关系又如何?你背景再通天又如何? 一时之间,无数原本悠闲地在长安游玩的世家子弟们全部都慌了,而无数如乐徐那般出身寒门的子弟,则是大喜过望! 若单纯地比拼才华,那么那些世家子弟怎么比得上他们十年寒窗苦读?! “陛下圣明!为我天下寒门士子出头!” “采取糊名制,那那些世家的废物们还有何惧之有!哈哈哈哈!” “此番我必中进士,投效朝廷以报陛下隆恩!” “陛下真乃我千古以来第一明君!” “新科进士,我势在必得!” …… 无数寒门子弟们士气大振,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没了种种捷径与利益纠缠的考场,就是他们的主战场! 世家大族子弟们大都惊慌失措,开始用各种手段联系各自的家族,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 清河,崔氏。 崔氏,乃是五姓七望之一,是和荥阳郑氏一样的顶级豪门,甚至比郑氏还要强大。 因为崔氏一个姓,在七望里却占据了两个位置。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两大顶级门阀。 唯一能够和崔氏相比肩的,也就只有同样孕育了两望的李氏了。 此番李承道对科举的整理,很快就被清河崔氏所得知了。 “糊名制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古色古香的书房之中,崔氏家主崔巍将手里的信纸放在了书桌上,然后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三个儿子。 三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小儿子崔知文不忿地开口说道:“糊名制一实施,咱们之前打通的关系全都没用了!这下子让过儿和从儿两个怎么考得上进士?” 此番会试,他们清河崔氏挑选了族中最优秀的两名嫡系子弟前去考试,其中一名就是他的儿子。 本来关节都打通好了,只要两人照常发挥,夺得进士资格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糊名制一实施,没有了这一层关系的优势,他们两个根本考不过那些寒门子弟! 此时此刻崔知文真是恨透了李承道,轻轻一个糊名制,就让他们清河崔氏三年的准备白废了。 “这下子确实不好办了,那些寒门子弟单论才学,估计少有士族子弟比得过,唉……” 二儿子崔虎叹了口气,眼里有难以掩饰的忧愁之色。 听完两个儿子的抱怨后,崔巍心里一阵摇头,事到如今,抱怨还有什么用?想办法解决才对,着实是让他感到失望。 而就在这时,一直皱眉沉思的大儿子崔峰忽然上前一步,开口道:“父亲,我有一办法,可让过儿和从儿皆考中,但是……有些风险。” “哦?什么办法,说。” 崔巍眼睛一亮,直接问道,崔虎和崔知文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来。 崔峰淡淡一笑,将自己的计划和想法说了一遍,然而听他说完后,崔知文忍不住说道:“这、这不就是舞弊吗?这风险也太大了,一旦被发现,我崔氏清誉尽毁啊。” “闭嘴!听你大哥继续说!” 崔巍严厉地瞪了崔知文一眼,然后看向了崔峰。 “没错,风险是很大,所以我们需要联合其他望族一起承担风险,而且单凭我崔氏的人脉也做不到这件事。” “不过是做还是不做,还是由父亲您来定夺。” 崔峰点头说道,朝崔巍深深一礼。 崔巍闻言不由得陷入了犹豫之中,此事风险是很大,但如今朝中已经没有他们崔氏族人身居高位了,若是再等两年,他们真的等不起。 沉思良久后,崔巍方才抬起头,沉声道:“我来联系其他家族。” 他决定,赌一把! .. 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考舞弊,挑战皇权! 长安,周府。 历年的会试主考,都是由礼部侍郎来负责主持和主办,因此礼部侍郎这个职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比礼部尚书还要吃香。 因为凡是参加考试的士子,只要过了便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见面需要称一声老师。 可想而知礼部侍郎这个职位有多么了不得,堪称门生遍布朝廷也不为过。 如今的礼部侍郎姓周名深,已经担任侍郎一职多年,在朝中的势力与根系很深。 每年快到会试的时节,周府之外总是车水马龙,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全部都是各大世家大族派过来拜访的人。 不过自从李承道宣布今年会试实行糊名制之后,周府之外便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再不复之前繁盛的景象。 不过今日,却有一辆黑色的低调马车停在了周府门口。 周府内,书房。 “周大人,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一名相貌温和,衣着华贵的中年男人笑眯眯地走入了书房,熟稔地跟正在书房里练字的周深打招呼道。 周深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吴先生来我周府倒真是稀客,不过我这小小宅邸可容不下吴先生这尊神,还请回吧。” 周深的语气里,满是嘲讽之意。 眼前这个被他称作吴先生的人名叫吴翰林,虽然名字文绉绉的,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任何功名在身,而是一名职业掮客。 掮客,简单来说就是拥有庞大的人脉资源,来帮买卖双方互相介绍达成交易,然后从中赚取佣金的职业。 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这样的人。 而周深之所以对吴翰林没有好脸色,是因为这家伙之前时常登门,代表一个个世家过来,让他在会试中帮那些世家士子行方便。 但是自从李承道下令糊名制后,这家伙就再也没登门一次了。 这还是周深多年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冷落,心情自然不会好。 吴翰林闻言哈哈一笑,道:“这段时间着实太忙了,实在没空来拜访周大人,恕罪恕罪。” “此次前来,在下还是因为会试而来的,想让周大人帮忙行个方便……” 他还没说完,周深便冷冷打断了他:“请回吧,陛下如今让会试采取糊名制,而且试卷糊名全部由陛下的亲信暗影卫接手,你烧我这座冷灶已经没用了。” 暗影卫的存在并不是秘密,李承道将其拿了出来并且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只听从他和贾诩的命令。 这次考卷糊名一事,为了以防有人从中做手脚,贾诩干脆就让暗影卫来统一操办了。 “不不不,周大人怎么回事冷灶呢,您可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各位士子还需要仰仗周大人您呢。” 吴翰林笑眯眯地说道,然后压低了声音,“此次在下是受到了十多家的托付过来的,而且……那几家也在里面,周大人可懂在下的意思?” 周深闻言神色微变,心中有些震惊,十多家门阀托付吴翰林来找他,甚至包括了数家顶尖门阀? 心中震惊过后,吴翰林屏退左右,然后皱眉问道:“打算让我做什么?糊名制一事我可无力更改。” 吴翰林微微一笑,然后凑到周深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而周深听完后,脸上已经满是惊疑不定之色。 “这可是舞弊之举!万一要是被发现了……” “没有糊名制之前,世家大族子弟科考又和舞弊有何区别?周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在下已经说服了其他主审官,他们均已经同意,这份是需要被选上的士子名单,寒门子弟可以适当放宽选上几个进士,但是这些士子的名字一定要出现在金榜之上。” 吴翰林将一张叠好的信纸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此事若成,那边定不会忘了周大人的功劳,必有厚报。” 听完吴翰林的话,周深看着桌子上的那张信纸,脸上有犹豫之色。 心里挣扎踟躇许久后,周深方才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我知道了。” 吴翰林这才重新露出笑容,又客套了一番后,便起身告辞离开了周府。 …… 各大家族为应对糊名制已经暗中采取措施一事,广大寒门子弟并不知晓。 他们仍然沉浸在糊名制带来的喜悦之中,一个个兴奋备考,准备借这个唐皇李承道给予的一个难得公平的机会,一鼓作气夺取功名。 会试的日子很快便到了,贡院之前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的士子,等待着进入考场。 贡院之前,王学林正在给乐徐加油打气。 “宏远,祝你此番文运昌隆,金榜题名!” 王学林伸手在乐徐的胸口上重重擂了一圈,笑着说道。 乐徐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道:“学林你也要努力,你的才华并不差。” 王学林闻言翻了个白眼,说道:“得了吧,此

相关推荐: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蔡姬传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凄子开发日志   烈驹[重生]   大胆色小子   鉴昭行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